论丑的美学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丑的美学价值
作者简介:杜云艳,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美学。

摘要:美和丑这一感性学(aesthetic)范畴下的对等的属并非完全对立,而是有着亲缘关系,有相通之处,彼此自身中都有对方的存在,美需要丑来实现自身,丑在一定条件下也将向它的对立面转化变成美。

丑比真更真,比善更善,比美更可信。

它有着很重要的审美价值,这在美学史中可以找到佐证,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本文仅以西方现代艺术作为例证。

关键词:感性学,美,丑,相通,西方现代艺术
美学(aesthetics)的原意是感性学,而不是美学,而感性的诸多范畴中当然包括丑这一要素。

谢林“美是事物的最内在的法则在感官和想象力面前的呈现”。

由于传统美学的影响,丑这一美学范畴长期被忽视和回避,仿佛美学(aesthetic)是让人去追求美、遗弃丑的。

其实不然,对美的追求带来的是无比的失望和空茫,四处寻找美可是最终什么都没有找到……尤其在这个全面异化的时代,美似乎不再那么激荡人心、不再能给人力量和生活的信心,她显得那么无力、那么胆怯。

我们是否不该再迷信美的信仰、死抱着僵化的美的理想?答案是肯定的。

美和丑这一对概念并非完全对立不相容,它们在很多地方是有亲缘关系的,很难划分出美和丑的绝对界限,美有丑参与其中,美
需要丑来实现自身。

美需要丑的提醒和告知还有无形的指点:美应该是另外一种方式,美会在何处。

有了它的反面,美才可以找到自身。

丑中含有美的质素,“锐锋产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

如果没有丑的存在,美也无法实现。

丑对美的不可取代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将美之中的虚假和媚俗成分的扫除,让美如其所是地呈现出来,从后方牵制住了美、防止它的变相,阻止它向过盛的方向发展——那会导致美的灭亡,这样也就让美最终成其为美,实现了自身。

丑的审美价值还在于它的不向世俗世界的苟合与共谋,它是最真实感情的表达。

一、美丑的亲缘关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美不可能离开丑而实现自身,丑虽然是它的天敌,却也是它最大的营养来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以这么说,丑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

它在理式的另一极支撑了对方的存在,没有它,美也就消灭。

这可以从很多美学家那里得到证明,罗森克兰兹“丑本身是美的否定,因为产生美的那些因素可以到错为它的对立面,而这种倒错的发生是由于关系的改变。

”“美和丑两者包含这一些共同的因素”。

①他认为丑的美学和美的美学遵循的方针很相似,丑作为美的肯定,必须是崇高的积极的倒错‘必须是悦人的东西的积极的倒错,必须是单纯的美的积极的倒错。

“倒错”二字可以看出丑出含有了美的质素,在特定条件下,那种东西将会转化为美。

所以说美
和丑的内部有共同的东西,只是条件关系的改变让美丑背后的实质性的东西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姿态,给人不同的感觉体验。

哈特曼:“在一切的美中都有丑,但它不是作为丑而存在,而是作为美的一个要素而存在;一切丑都只是相对的,因为它是一个本质上符合逻辑的世界中的逻辑的表现。

”②夏斯勒也提出相似的看法:“丑在本质上可以参与一切美,不但这样,还是一种活跃的要素或者说是辩证的否定,“作为特征的一个要素,丑是被吸收到美的一种特殊和确定的形态中去的。

而美的这种特殊而确定的形态形态在每一情况下都是由于丑的刺激而产生的。

”③
这些都足以说明,执持纠结于美丑之间的对立差别不过是虚妄,它们之间并非表面看起来的势如水火,而是有着深切的亲缘关系,在本质上它们是相通的。

现实中美是那么地稀少和难以求得。

在艺术创作中或是现实生活里追求美不过是徒然无功,这带来的并非美,而是虚假的美、虚假的自由和个性,不论对艺术还是人的生活,都只会带来可怖的灾难——将美消灭殆尽,那只是虚假的模拟,而非真实的存在。

因为美是结果,而不是目的”④
什么是丑呢?丑是事物的自由意志受到抑制而做出的消极抵抗所造成的不和谐状态。

罗森克兰兹说“在一个能保持自由的存在物中找到了非自由的属性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的丑或实在的丑,而且这种非自由的属性还是在本来应该由美占据的地方积极地显现
出来的。

”尼采不按照一种理性的方式,将丑纳入一种理性可分析
的范围之内,而是把它视为非理性的、强力意志的表现。

尼采著作中所提到的丑,实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强力意志的粗暴和非理性方面,它极地表现强力意志的横行无忌,可以称之为“积极的丑”;一种则是指缺乏生命意志的东西,那些衰败者、软弱者、堕落者……即“消极的丑”,它表明了强力意志的衰退、跌落。

而这两种丑实际上是相通的,强力意志也会以苦、死亡、悲剧和颓废为乐。

二、从现代艺术看美丑的关系
现代社会面对异化的扩张、丑恶的膨胀、焦虑的加剧,痛苦的弥留、颓废的升级、人性的丧失,人们所熟知的美已不再能慰藉人心,指向人生活的本质存在,美似乎已是遥远的回忆和幸福的谎言,显得那么软弱无力、不济于世。

它给人带来的不是舒适的快慰,而是生存的压抑、幻灭的痛苦。

美曾经给人愉悦和迷醉,当人们对审美感到过度的疲劳,当美不再能直指人的心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它只是遥不可及的、无法兑现的空中楼阁,她不能给人最真切的安慰,这种时候,人们反而更喜欢丑,甚至爱丑嗜丑。

因为丑是那么真实、坚强、直达人生存在的根底。

它不虚伪、不媚俗,只把自己最本真的状态呈现出来。

它是挣扎中的坚强,揭露生活的真实面孔,给人生活的意志,它的丑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本质存在,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在法则的自由不至丧失殆尽。

可以说它的丑的那一点对别人而言是可笑可鄙的,对它自己而言,则是
辛酸的、值得肯定的、甚至是崇高的。

博克说“丑同崇高是部分地一致的”,他也就是道出了丑的受压抑和抗争状态,这一点同崇高是有着亲缘关系的。

现代社会的全面异化、人性的丧失严重地损害着艺术,于是自主的艺术就否定经验现实而演变为“异样事物”,以拯救现实所丧失的人性内容。

现代艺术的零散、断裂、畸形、不和谐就是对这个社会做出的回应,以此来拯救摧残的人性。

比起虚假美来,极端的真实丑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它植根于真实的存在、面向真实的生活,有的是对现实批判的立场,放弃了和谐的、对现实认同的感性外观。

不像美那样披着媚俗世界的外衣。

所以说,“丑比真更真、比善更善、比美更可信”。

美不需要求取,也不可能求取得到,它需要的是“虚”、“空”的心,放下自我的偏见和美丑差别之心,放弃追逐求取之心,回到自然平淡的心态,他需要丑的反面的支持,这样,才会有美。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鲍桑葵.《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北京:1985.
[2]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
[3]刘东.《西方的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栾栋.丑学的体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5]罗显克.丑: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的拯救——阿多诺美学思想片谈[j].外国文学研究,2004(3).
注解
①鲍桑葵《美学史》
②鲍桑葵《美学史》
③鲍桑葵《美学史》
④黑格尔《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