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4-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4-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a3b3e30b4c2e3f56276394.png)
第五节Excel中的函数教学目标:掌握函数输入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重点:直接输入函数,菜单输入函数教学难点:函数的参数定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中工作表的编辑与美化,Excel主要用于大量数字数据的处理,比如说我们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处理等。
下面是一个班级的一次考试成绩,同学们试着把它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
三、讲授新课录入完成绩表之后,我们需要求出这些同学的总分和各个学科的平均分。
1.直接输入函数直接输入函数的方法与输入公式的方法相同,一般步骤:1)单击欲输入函数的单元格2)向当前的单元格输入函数格式:<=><函数名称(参数)>注意:“=”是必不可少的;参数一般采用单元格或区域的表示法。
3)按回车键结束例:利用函数输入法计算所有学生的总成绩(计算王小红)单击G3单元格→输入=SUM(C3:F3)→按回车其中C3:F3是求和函数SUM的参数,指从C3单元格到F3单元格这块区域。
2.运用菜单输入函数Excel的函数十分丰富,初学者不易全部掌握。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函数,可以借助菜单输入。
步骤:1)单击欲存放数据的单元格2)点击菜单栏中“插入”→“fx函数”3)在弹出的粘贴函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使用的函数单击“确定”(演示上述的过程)之后会弹出函数输入的对话框,在Number1文本框中输入函数的正确参数如C3:F3。
运用工具栏按钮“fx”输入函数比使用菜单输入函数更为简捷。
只要单击标准工具栏按钮即可。
3.用公式选项板输入函数1)单击欲存放数据的单元格2)单击编辑栏中的公式编辑器钮3)单击对话框的“”,选择函数4)在对话框的Number1文本框中输入函数的参数(演示举例说明)公式选项板输入函数的方法比较直观、简洁,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函数输入方法。
4.Σ按钮的使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对于处理单一的数据求和十分有用,例得出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及每门学科的总分。
表格数据的处理的教案
![表格数据的处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91c80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5.png)
表格数据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表格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
2. 表格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 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表格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表格数据处理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表格数据素材。
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3.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1. 表格的概念:表格是一种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平面图形,由行和列组成。
2. 表格的常用操作:(2)删除表格:选中表格,“表格”菜单中的“删除”选项。
(3)调整表格大小:选中表格,拖动表格边缘或调整行高、列宽。
(4)合并单元格:选中需要合并的单元格,“表格”菜单中的“合并单元格”选项。
(5)拆分单元格:选中需要拆分的单元格,“表格”菜单中的“拆分单元格”选项。
二、表格数据的整理三、表格数据的分析1. 数据求和:选中需要求和的单元格,“表格”菜单中的“求和”选项。
2. 数据平均:选中需要求平均值的单元格,“表格”菜单中的“平均”选项。
3. 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选中需要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单元格,“表格”菜单中的“求最大值”和“求最小值”选项。
四、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1. 利用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介绍常见的表格数据处理公式和函数,如SUM、AVERAGE、MAX、MIN等。
2. 数据透视表:介绍数据透视表的概念和作用,演示如何创建和编辑数据透视表。
表格数据的处理(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4.2.1)](https://img.taocdn.com/s3/m/28e2741a59eef8c75fbfb38d.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科版)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4.2.1)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是让学生继体验了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后,再接着体验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即根据信息加工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现成软件对所需信息进行加工,达到信息的可利用和增值的目的。
本节是第四章第2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1、2堂课,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主要体现在表格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上,通过上面各项功能来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信息的再开发,再挖掘,从而达到信息的再利用、增值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利用Excel来加工处理表格数据中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但学生仅仅知道大概怎样来操作,操作时概念混乱,什么样的操作都有。
因此我在讲解时着重于理清学生的思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如在讲解数据的计算时,通过对比法,着重于讲解利用单元格地址替代平常数字来计算的优势,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少工作量,让学生了解到应用软件加工处理数据的特点,为进一步的运用这些功能打好基础。
经过前面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学生对应用软件的操作规则[先选定或定位,再单击相应的命令项,这命令项可从右击快捷菜单(最常用的),菜单栏中的各菜单(最全的),工具栏(针对特定的对象)中找],运用的非常熟练了,碰到问题会自动地套用规则去寻找相应的命令项了,因此我就操作步骤而言讲得非常简单,一带而过,着重于讲解Excel中特有的一些问题(如排序中选定数据范围时,为什么不是选定需要排序的一列单元格,而是选取整张表格,给学生解释清楚原因,而不是死记硬背,否则容易形成思维的混乱)。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现象来归纳总结问题的特征,因此我设置了一些探究题,让学生学会自己来分析应用软件的命令项的功能及应用方法,为学生能更好地、更灵活地运用应用软件打好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41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41常用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951a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f.png)
3.分步骤演示法:按照操作步骤,详细讲解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表格数据,掌握数据处理技巧,培养其数据分析能力。
5.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案例,要求运用Excel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提问:“这些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和分析这些数据?”激发学生对表格数据处理的好奇心和兴趣。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2.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表格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Excel表格数据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编辑、格式化和美化。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43e1d684afe04a1b071def2.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第一部分《4.2.1表格数据处理》中的内容。
由于本节课是会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所以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条件,我将该部分安排为表格数据计算和表格数据排序、筛选两个课时的内容,本节属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表格数据计算中的两种方法,即公式法和函数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每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一,学生在计算机能力上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初中就有对Excel的操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限于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懂。
因此在本堂课之前复习了Excel单元格地址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并且他们已经学习过Office中的Word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Word的工具完成一定的任务,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需求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公式法或函数法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
(2)能熟练地写出某单元格的计算公式。
(3)能灵活地应用数据填充功能来减轻计算工作量。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理解、掌握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学科相整合的意识。
(2)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1)能将本堂课所学的运用Excel的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数据计算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
(2)通过学习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体验计算机功能的强大,使用的便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63a73287c24028915fc3ea.png)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学设计案例【课标要求】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并能从中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处中的重要技能,也是科学研究中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方法。
从这个目标出发,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教材处理】1.本节课讲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简称“粤教版”)的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第三章第二节第四部分作为基本教学内容,用一节课时间完成。
2.在主题选取方面,广泛参考了教科版、上海科技版、浙江教育版、中国地理版等教材和网上课例,选取粤教版的例子(评优活动),结合粤教版的教学内容对该例子进行改造,构建了“齐来评选文明班集体”这个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主题。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动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教材的内容看起来虽然不多,但是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基础差的学生在一节课里面可能不能接受太多的内容,而且,就算能“吸收”到全部内容,也未必就全部“消化”。
所以,在衡量了学生的总体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安排后,决定删除教材中“数据透视表”的内容,将分类汇总和分析数据内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本节课前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信息处理时,应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2.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本节课在复习和巩固加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对表格信息加工处理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和实践,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使用不同功能进行信息加工;3.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求和、求平均值、排序、分类汇总和筛选的意义和作用;(2)熟悉运用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表格数据的处理-省赛一等奖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表格数据的处理-省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0b41703fab069dc512201d6.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用Excel进行表格数据的处理,是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方法。
主要学习数据的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汇总等操作。
这些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通过表格对信息的加工来实现信息的再开发,再挖掘,从而达到信息的再利用、增值的目的。
难点在于如何更好的将课本知识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深度融合。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表格数据处理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因此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表格数据计算、筛选、排序和汇总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学习生活任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学习,完成学校段考总结所需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归纳利用表格处理数据信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在学习和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态度。
2.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感受此软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利用函数计算。
(二)难点数据的排序、筛选和汇总。
五、教学方法(一)教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教学法、个别指导法。
(二)学法自主探讨、小组交流、协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微课、数据源和计算机网络电脑室,相关教学软件等。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微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146ee887c24028905fc361.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一、学情分析本教案教学内容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即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揭示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信息处理的简单知识,较前几届而言,这届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动手能力教强。
教材中选择的数据处理对象是食物的营养成分的分析数据,通过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因生活经验的原因,对这些数据并不是很感兴趣,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受学校小卖部人满为患的启发,这节课我以超市一日销售饮料的调查数据为素材进行分析,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带着“到底哪种饮料更受欢迎”的疑问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掌握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据计算、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意义和作用;2、能够使用Excel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2、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所蕴含的各种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表格数据的两种计算方法、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
难点:自定义排序和分类汇总。
难点突破: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并作必要的指导。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讲授、演示。
四、教学课时:1课时或2课时(视学情而定)。
五、教学过程学情调查(上课前课间进行)问:1.大家初中学过Excel吗?2.大家能用Excel进行求和吗?3.大家会不会把数据进行排序?情况分析如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这一节内容就一课时讲完;否则,第一课时讲授表格数据的计算(包含拓展)及自主学习任务,其他内容第二课时进行讲授。
情境导入夏天很快就要到了,课间,很多同学都喜欢到小卖部买饮料,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每天小卖部卖出了多少饮料?哪些饮料又更受欢迎呢?小王是“红牛”公司的业务经理,每天都要统计他们产品的销售情况。
《Excel数据透视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Excel数据透视表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2571a83186bceb18e8bb5a.png)
《Excel数据透视表的应用》教学设计Excel数据透视表的应用【教材分析】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二节§4.2.1“表格数据的处理”之“数据透视表”部分虽然举例说明了一个透视表生成的过程,但更多的是对数据透视表的功能作文字上的描述,不够直观。
学生难于从文字的表面透视“数据透视表”的原理,也往往只能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难于真正掌握数据透视表在挖掘数据价值方面的重要应用。
笔者认为,教材中“数据透视表”的使用部分完全可以和“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加好地突出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又使得“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有了一个技术平台的支持。
【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数学学科的集合知识也能帮助他们理解由于不同子集带来的数据透视表的不同组合方式。
因此,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出发,即使面对的是同样一个工作表的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来分析不同维度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而挖掘出不同的数据价值,为不同的使用目的而用。
此外,高中学生必修的综合实践课,需要完成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学习和掌握此部分知识对他们分析和处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将对他们完成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意义。
【教学目标分析】“表格信息加工”是比较难掌握的一节,尤其是数据透视表更是一个难点。
数据透视表的使用是“表格数据的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表格数据的处理”主要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揭示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数据是对客观事物定量的分析,但由于加工主体不同,多少带有一些主观色彩。
数据透视表正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
因此,本课的目标在于:1)了解数据透视表的含义;2)熟练掌握数据透视表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懂得合理放置“页字段”、“行字段”、“列字段”和“数据项”;3)理解由不同的组合方式所得的数据透视表所反映的不同的内容;4)懂得数据透视表的技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能灵活运用数据透视表,为自己的分析目的而用;5)体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6)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体会。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a5f62af45b307e9719730.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掌握Excel 表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
2.掌握基本图表的建立;
3.能够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处理学会基本数据分析。
(二)学科素养:
1.通过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的目的;
2.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加深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Excel 基本图表的制作及数据分析。
2.难点:图表制作与数据分析。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授课对象高一新疆班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几乎从未接触过Excel,因此教学难度非常大。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前一节,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界面及基本操作要领指导,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所以本节课设计了操作较为简单,但主线明确、层进式的探究任务,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
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环境及准备;
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青岛教育云平台、微视频、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表格数据的处理的教案
![表格数据的处理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5aa4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e.png)
表格数据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表格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表格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 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格数据整理、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对复杂表格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表格数据处理的具体操作。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表格数据处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表格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巧的课件。
2. 实践案例: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表格数据处理的具体操作。
3. 教学工具: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实践操作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表格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表格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表格数据处理的具体操作。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表格数据处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表格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实践操作的成果,了解学生对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表格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处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处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29fd47ec3a87c24028c4e2.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了,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加上实际操作经验并不丰富,大部分同学对Excel 的记忆都已模糊,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所以学生在课堂中会呈现出在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差异。
依据目前的学情,我在备课时,同时设计了学案,放在教学空间中,供学生查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方法,同时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领会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熟悉Excel 软件操作界面②了解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的意义和作用③掌握运用Excel 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讲解点拨使学生熟练掌握表格数据计算的方法。
②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探究,学会借助表格初步分析数据,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实际经历的歌咏比赛案例处理,让学生感受表格数据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的中实际应用价值,并客观地认识到表格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②引导学生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上发掘新的知识点,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数据的计算、排序教学难点:数据的筛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范例教学、启发教学、个别指导【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导入】一、情景引入新课导入以2017 年本校五四歌咏比赛照片为背景制作的《五月的花海》视频,,展示部分比赛图片,让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感受精彩丰富的课余生活,从而引出比赛的评分表。
观察表格,讨论对此表格数据加工的需求。
【活动】二、任务驱动,尝试操作,归纳数据处理技术(一)数据的计算1、利用公式计算①公式计算操作步骤②常用算式符号任务1:计算歌咏比赛评分表中各班的总分探究:①修改表中的数据,对各班的总分计算结果有影响吗?②把高一1 班的总分计算结果,复制到高一2 班的“总分”单元格,看看K4 的计算公式有什么变化?2、利用函数计算⑴函数计算操作步骤方法一:输入函数法方法二:插入函数法方法三:自动求和法⑵常用统计函数Sum / Average / Max / Min /count任务2:利用函数计算的三种方法求每个班的总分、最高分和最低分探究:①公式复制的特点②填充柄的使用3、综合计算:编写公式任务3:计算最后得分:最后得分是扣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值。
表格数据处理学案
![表格数据处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bce3637e21af45b207a802.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处理》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在上一节已经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方法。
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掌握表格处理数据的基本操作与方法;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及选择适当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计算、数据的整理(筛选、排序);数据透视表。
导入自主学习:认识基本元素,打开电子表格(“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 fice Excel”),或直接打开“E:\表格数据处理\杀毒软件调查.xls”工作簿是指在Excel环境中用来储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
工作表是指由“65536 ”个行和“256”个列所构成的一个表格。
每个工作簿最多有255个工作表组成,工作表的默认名称为“sheet1、sheet2、sheet3……”行用数值“1、2、3……”表示,列用大写字母“A、B、……AA、AB……AZ……IV”表示。
A1表示此单元格位于第A列第1行。
活动单元格是指正在使用的单元格,在其外有一个黑色的方框,这时输入的数据会被保存在该单元格中。
任务一:计算每一个门市的总计和各种杀毒软件的总计1、自动计算:自动求和函数(图1)2、用公式计算(公式和函数)(图2、3)把光标停留在“总计”单元格B6,现以“B2:B5”单元格中的数据为例①求和:单击编辑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从中选择 一个函数sum ,在函数参数 Number 1中输入“B2:B5”,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出结果。
②求和:在编辑栏中输入“=B2+B3+B4+B5”★★(注意:用公式计算时①必须以等于号打头②加上表达式 ③确认)探究讨论1、以上数据表中的总计能否复制到其它单元格中?是否还有其它复制公式或函数的方法吗?2、如果修改上表中C5单元格的数据,总计中的哪些数据会改变?(这里的复制为“公式或函数”的复制,操作时跟word中文字的复制方法相同。
信息技术表格的数据处理
![信息技术表格的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84d38684868762cbaed509.png)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授课人:付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0)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教学要点: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
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一、概念:(略讲)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
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
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1、表格单元格的地址:相寻地址、绝对地址、混合地址。
a、相对地址表示方法:<列号><行号> 如A1 A和1都是相对引用特点:在公式中使用相对地址引用,公式复制过程中引用地址(值)随位置而变;比如C1中“=A1”复制到C2,公式将自动地变成“=A2”,如果复制到D1,公式变为“=B1”,体现出相对引用在公式复制中——横向复制变列号,纵向复制变行号。
b、绝对地址表示方法:$<列号>$<行号> 如$A$1 A和1都是绝对引用特点:在公式中使用绝对地址引用,公式复制过程中引用地址(值)保持不变。
比如C1中“=$A$1”复制到任何位置都是“=$A$1”。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247308b90d6c85ec3ac66a.png)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科版)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4.2.1)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处理》是信息技术里面处理信息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准确、快捷、智能,通过选择合适的软件对信息加工实现信息的可利用和增值的目的。
本节是第四章第2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1堂课,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主要体现在表格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上,通过上面各项功能来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信息的再开发,再挖掘,从而达到信息的再利用、增值的目的。
【学情分析】机房配置的是office2007,在前段时间已经学习Word2007,对于办公软件菜单栏的共性有认识,对格式和段落的编辑已经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Excel2007独有的内容,包括单元格、工作薄等基本概念,计算(公式计算)、排序、筛选等功能。
学生到这个年龄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筛选的时候能够分析问题,找到筛选的关键字。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重要性,能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利用EXCEL 软件进行表格数据处理,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隐含的信息,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
学会数据录入、排序、公式计算、筛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感受此软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约能源等意识与行为。
学习重点:1、数据的计算、公式和函数、排序、筛选2、能对加工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习难点:1、数据填充的特点;Excel数据的特点(关联性)【学法指导】:任务驱动和分组协作,同学们先自主完成三个基础任务,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个人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到解决方法,然后独立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4bbb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9.png)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表格数据的处理一.教学目标a)1.认知目标: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b)2.能力目标: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完成对工作表数据的基本操作。
c)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学生探索求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重难点:掌握EXCEL表格的一般操作(数据的排序,数据的筛选,数据的计算)二.课题引入a)由老师喝水并倒掉剩余的水引起学生好奇 b)学生反应c)让学生说出看到此行为的感想三.设置任务a)数据的求和(重点讲解利用函数求和,自动求和以及公式求和让学生课余自学)任务一:计算各个学校的总用水量b)数据的排序(重点讲解一般排序,自定义排序由学生课余自学)任务二:统计我的母校用水量排名c)数据的筛选任务三:统计哪些学校用水量低于我的母校附:课堂任务由学生自主观看视频以分组的形式合作探究,教师统计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每个小组抽出代表对每个任务进行演示五.练习巩固1.下列软件中,属于表格处理软件的是()。
A. WindowsB. WordC.WPSD. Excel2、如下图所示,在H2单元格中计算购买“趣味动物乐园”图书总金额的公式是()。
A.=SUM(F2,G2)B. SUM(F2:G2)C.=SUM(F2:G2)D.=MAX(F2:G2)3.李霞使用电子表格对本班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图一为表格部分截图。
现要求筛选出第二次月考成绩在550分以上(含550分)的同学,图二中筛选条件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什么?(2分)六.总结根据今天的数据统计谈谈你的感想附:通过观看视频深刻情感目标第二篇:4.2表格数据处理教学设计及反思2016年电教优质课评选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冠县武训高中马迎峰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比较难掌握的一节。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课程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dcd07655270722182ef73e.png)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新疆昌吉市外国语学校杨晓郁4.2.1表格数据的处理一、教材分析:《表格数据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一部分。
本节内容与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相互辉映,并贯穿了表格信息加工的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它也为后续章节《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这节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帮助淘宝老板对店铺的经营状况、员工、商品三方面的表格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excel中计算、排序、筛选等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从需求入手,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更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虽然有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但由于疏于使用,大多数已经遗忘,而且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但高中学段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也初步具备了对事物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将在学案的帮助下,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讨论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使用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提高表格信息加工的能力。
2、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表格数据。
3、能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形成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案引导,让学生在两两协作中学会使用计算、排序、筛选的方法。
2、通过任务驱动,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分析案例中,形成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习惯。
2、在互助学习中,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公式、函数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0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
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2000)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
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
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
min(summber1:summber2)。
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
(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
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
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
要求学生尝试对杀毒软件销售情况数据表的透视表的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课本的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任务: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步骤和使用场合。
实践:
在Excel里,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下面是某班的部分同学成绩表,根据下面要求完成。
X X班学习成绩表
要求: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
3、按总分从高分至低分进排序。
2、下面是某总公司的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在几周内销售各种产品如下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XX总公司的各分公司销售产品情况统计表
要求: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公司的总价
3、按照总价为关键字,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4、分别按照周次、品牌进行汇总。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而且在我反复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六个任务。
但可能有的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