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简介
课题最终成果结果说明介绍
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最终成果简介张秋凤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
我们提出了“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确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3、通过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的实践,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意义1、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进学校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2、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看、说、做中去认识,去体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课题成果简介200字模板怎么写
课题成果简介200字模板怎么写标题,课题成果简介。
正文:
本课题旨在探索……(简要介绍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理论创新,通过对……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2. 技术突破,我们成功开发了……技术,实现了对……的高效处理和应用。
3. 应用推广,我们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学术影响,相关成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和讨论。
总结来看,本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成果,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题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一、成果主要内容项目组成员在调研、实践基础上分析了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水平、逻辑在地方高校的现状,探讨了社会化偏低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途径。
在详细分析地方高校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上,确立了嵌入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教学改革方向,制定了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师团队建设方案。
项目组部分逻辑学教师已经在法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实施新的教学方案,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以上内容均已形成论文并在《扬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第期)《鸭绿江》()《课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其中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四篇省级期刊。
二、主要观点1.逻辑在中国的社会化程度偏低一门学科的社会化程度高低体现于社会对其认可程度、学科及其专业人员的社会参与程度。
它既取决于学科的性质,同时也受社会价值取向及学科研究状况的影响。
逻辑是一门专门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学科,从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承担了思维工具的重任。
在西方所有类型的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中,逻辑教学都受到特别的重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由世界500多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指标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排在第2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在中国的高校,尤其在地方高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
2.社会化低并非意味着中国不需要逻辑如果逻辑课受冷落是因为逻辑在中国没有用,比如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足够强没有必要再提高,或者中国的发展不需要理性,再或者逻辑本身没有提升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功用,那么逻辑课确实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但事实并非如此,国人生活中的非理性和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弱足以说明高等教育中逻辑不能缺位。
3.地方高校的逻辑教学需要改革地方高校讲授的逻辑课多是吸收了现代逻辑部分内容的传统逻辑,相对现实生活而言显得过于刻板,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决策还是一般地考虑问题几乎没有形式逻辑中那样完善的前提。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几乎用不到精确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但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选择能力、一般的推理论证能力却需要提高。
成果简介参考模板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评审表》第二部分成果简介填写提示:1.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提炼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2.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获奖、媒体报道及反映教学改革实证效果的应用、证明材料等)。
以下三份成果简介模板仅供参考。
《XXXXXXXXXXXXX》成果简介一、成果主要内容概述以地方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强能力、应用型的医学人才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医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临床能力培养内容。
改革并探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解决前期基础和后期临床脱节的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为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的途径。
进行了“前期和后期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全程临床能力培养。
”的模式探索与实践1.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理念,设置《医学综合》临床实践活动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的基础上,从第二学期开始,按“四了解”(了解医院、了解病人、了解临床、了解社区)的目标,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求每生每周参加2学时的临床实践活动,直至进入临床期。
2.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⑴将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合并为《手术局部解剖学》,构建了以尸体解剖为中心环节的“三段式、综合型、操作性”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即动物实验阶段、尸体解剖阶段和手术观摩阶段。
⑵将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课合并为《组织病理实验学》。
整合教学内容,在组织学教学中注意与病理学知识的联系,病理学适当的回归组织学,使疾病发生机理更加明确。
3.、构建“三阶段式”临床教学形式,强化了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按知识、能力衔接递进的原则,构建“三阶段式”临床教学模式。
⑴了解阶段:在第六、七学期进行。
是理论教学的扩展、连贯、并临接床边应用。
⑵掌握阶段:第八学期开始为期8个月。
以内、外、妇、儿科实习为主。
⑶提高阶段:第十学期开始为期4个月。
课题研究报告成果及概述
课题研究报告成果及概述摘要:本文是对所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报告成果及概述。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综合把握,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然后陈述了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实证分析。
最后,我们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目的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竞争和运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运营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通过对一些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我们尝试为企业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然后,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它们的运营模式和竞争策略。
3. 实证分析3.1. 全球化对企业运营模式的影响通过对全球化趋势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运营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全球市场的拓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企业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并加大在研发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
3.2.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一些企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 研究成果总结通过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对企业运营模式和竞争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成果:4.1. 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和更激烈的竞争压力;4.2. 企业应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4.3.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4.4. 企业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实现转型升级。
国家社科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国家社科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简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研究背景:简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包括相关问题的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等。
2. 研究目标:明确该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达到的研究水平等。
3. 研究方法:描述该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采用的理论框架、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等。
4. 研究内容:简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主要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等。
5. 研究成果:概括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得出的结论、创新点以及对学科领域的影响等。
6. 成果价值:评价该课题的成果价值,包括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学科发展的贡献等。
7. 附录:提供该课题的相关资料,如参考文献、数据集、调查问卷等。
具体的撰写要求可能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建议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文件或咨询相关机构。
课题研究成果简介范文
课题研究成果简介范文课题研究成果简介:探究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一、引言心理健康作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发展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大学生阶段,心理健康问题经常被忽视,但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大学生期望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却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问卷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量表和学习成绩评估量表。
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学习成绩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在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的学生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好;而在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此外,根据问卷分析结果还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对女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更大。
五、研究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因此,大学教育不仅仅需要关注学术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体系等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六、研究结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本研究结果提示着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仅仅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展开的初步探究,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简介范文
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简介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简介一、课题背景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通过这一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课题成果概述及表达形式
课题成果概述及表达形式课题成果概述及表达形式在学术界,课题成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产物,它关乎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
课题成果的概述和表达形式是评估研究成果质量、传播研究成果和推广研究成果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概念、特征、分类、表达形式等方面介绍课题成果概述及其表达形式。
一、课题成果的概念课题成果是指在特定主题下,经过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之后所得到的,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学术或实践成果。
研究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课题成果,如学术论文、学术先容、学术报告、科研报告等,用来交流、推广和评估研究成果。
二、课题成果的特征①针对性强。
课题成果通常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或主题而展开的研究,因此其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也更具有实用价值。
②独特性与科学性。
课题成果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呈现出独特性或者科学性的贡献,以达到新的认知和理解。
③创新性。
课题成果需要具有创新性,也就是说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思维,产生新的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范式。
④系统性。
课题成果不仅需要以单个问题为研究目标,同时还需要保证其在整个体系中的完整性。
三、课题成果的分类课题成果按照表达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中最为常见和主要的表达方式。
通常由研究者经过一定的阅读、分析和探讨之后,使用科学方法来撰写。
这种形式的课题成果主要体现在其对原理和基础的说明,一般更接近于理论性质。
②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是一种用口头的、书面的或数字的形式来呈现研究成果的方式。
通常是通过会议、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场合,展示课题成果的细节和经验。
这种形式的课题成果强调实践性和趣味性。
③专利申请。
课题成果还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这种形式的课题成果强调其实用性和产值,更多的是企业界使用。
④科研报告。
科研报告是向感兴趣的人或组织机构汇报科学研究进展和最终结论的报告。
它比学术论文更侧重于实验操作中的创新、技术、方法、设备等方面的描述,以及研究结果和结论的表述。
课题成果概述
承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概述课题名称:家庭、社会、学校互动环境下的德育创新研究课题类别:重点课题课题编号: 1013071负责人:桑旺单位;承德县安匠学区中心校一、课题基本情况课题《家庭、社会、学校互动环境下的德育创新研究》为市级课题,于2011年9月批准立项。
课题类别为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是德育教育。
课题组成参与人员近十人,主要成员五人。
从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就着手进行开展研究工作。
先后上报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阶段性成果报告,课题于2012年12月申报结题。
二、课题研究过程1、问题的提出当前人们在谈论学校德育现状时,经常用“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词,总是发出“德育乏力”的感叹,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低效率状态。
同时,社会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比如:救了人反被诬陷为肇事者;各种不良服务场所的诱惑等等,这些都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负面作用。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德育,以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德育,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也为摆脱目前学校德育的困境和无奈找到了突破口,为创新学校德育,改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却认为德育是可有可无的。
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此可见,作为学校来说,它虽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的场所,是德育的主阵地,家庭对子女教育方式和内容,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则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对学校来说,家庭教育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
同时在社会转型和嬗变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正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中实现重构。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日益突显,作为一个群体,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其价值取向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追求社会人格形成的同时,更注重独立人格的确立和完善,行为也趋向实用主义。
现代大众传媒在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益处,产生良好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
课题结题成果简介
课题结题成果简介是对一个研究项目在完成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简明扼要的概述。
这种简介通常用于向评审委员会、资助机构或其他相关方展示项目的主要发现和贡献。
以下是撰写课题结题成果简介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标题与背景:首先,简要介绍项目的标题和背景,包括项目的
目标、重要性以及研究问题的背景。
2.研究方法:简要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
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3.主要发现:这是成果简介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阐述项目的主
要发现和创新点。
可以使用图表、数据或其他可视化工具来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
4.意义与影响:解释这些发现对学术领域或实际应用的意义和影
响。
说明项目成果如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或者如何解决了实际问题。
5.未来展望:简要讨论项目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
及这些发现如何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6.致谢:感谢对项目做出贡献的人员和机构,包括资助方、合作
伙伴和指导老师等。
在撰写课题结题成果简介时,注意保持内容的简洁明了和客观中立,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便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理解。
同时,确保所有表述都与项目的实际成果和研究内容相符。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1.设计并开发了一款面向农村小学的教学辅助软件,该软件采用了简单易用、可操作性强的设计理念,并且根据农村小学的课程特点和师生需求进行了功能定制化。
2.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了他们的教学信心和授课技能。
3.通过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地观察和教学跟踪,发现并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不当、资源不足、课堂互动不够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4.开展了一些具体有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总结了一些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家长互动、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经验,建立了一份普适于农村小学的教学指导参考资料。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成果得以取得成功,希望能够为各地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成果简介
一、成果简介(包含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柘城县乡XX中学课题组承担的“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子课题《学生学习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生学习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是一种新概念,它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服务教学第一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们认为学生学习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研究实践表明,这一目的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学生学习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是科技高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重要要求,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要求,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科研项目。
本课题内容是研究学生学习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素质的构成与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发展的潜能。
我们做了以下研究:1、探讨课堂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思维结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对传统的教育的改革,它意味着保守教育和传承教育的突破。
我们提出创新和实践,是一切朝着有利于突破现实局限的意识去努力,使学生在非常规的思维中去,去求异,去变式,去跨越,探求思维的三大特点,即思维的问题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相似性去认识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求异性。
目的是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后通过课堂与课外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从问题开始作为思维起点,从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去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即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同一类问题,对已形成的成熟意见理解,还要深思熟虑地问一个为什么,这是练就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这一基础上放开学生的思维的求异性,这变形成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开始。
课题最终成果简介
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最终成果简介张秋凤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
我们提出了“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确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3、通过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的实践,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意义1、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进学校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2、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看、说、做中去认识,去体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成果简介
研究性学习成果简介
一、成果名称《榆中一中学生理想观调查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正值21世纪初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注意社会事业推向新平台的关键时期。
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中学
生,到21世纪中期将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中学生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
我们将通
过本次对我校同学理想观的现状调查,把握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的总体趋向。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调查唤醒同学们的理想人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励同学们为理想、为未来努力奋斗。
意义:加强对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提高同学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增加学习动力。
四、预期成果
初步对我校部分同学进行关于理想的调查,一方面了解同学们对理想观方面的态度及认识,另一方面提高我们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团结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五、取得成果
这是我们组应学校教学要求,自我组织的第二次实
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取得了预期目标的初步完成,了解了我校部分同学的理想观,并对我们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我们组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希望我们再接再厉。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一、研究背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口号已经喊了二三十年了,但是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人人都知道学生的负担过重,人人都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学生的负担为什么就是减不下来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因素,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和学生不合理评价的因素。
但是,减负不得其法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要想真正实现“减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过重的负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只有抓住了源头,才能从根本上着手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表面看确实表现为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但这只是表象。
我们所关心的是这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认为这两种负担均来源于过重的“过程负担”,即学习的过程太痛苦了,要学会一项知识、本领,所化的代价太沉重了,也就是学习的效益太低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过重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是平面的、线性的,但大脑的工作方式却是立体的、放射性的。
这两者的不一致造成了我们学习的低效,造成了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从而引起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
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
从而达到减轻过程负担,并进而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上,研究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理论、大脑全息理论。
实践上,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效果上,研究思维导图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过程负担有没有起作用,起了多大作用。
三、实施策略本课题的实施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交错推进。
从教师层面看是实施图形导教法,从学生层面看是推行图形学习法。
课题研究成果及概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概述兴隆县第一中心小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是兴隆县第一小学主持的承德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2008年2月正式立项为市级重点课题后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本课题侧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阅读教学和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
选材与主题要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出发。
通过本题研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意,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普遍存在重读写而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说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与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
那么,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第到交流的效果。
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务得不到重视,这样下去,我们的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势必影响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课题就是根据以上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而提出的。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因此,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中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口语训练方法,培养他们认真倾听、会表达,是现代小学生的关键。
本研究课题培养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培养口语表达的方法,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1)美国、英国的口头、听力作业非常重视,不只重视书面作业。
(2)他们还很重视表演作业。
这些作业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课题成果概述
课题《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成果概述岗西学区课题组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前后经历了近四年时间,教师们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付出就有回报,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教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原来不知道什么是教科研,变得认识并喜欢上了教科研,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总结并实施了“六元化”的教学策略。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相信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包括了以下内容: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行为的条件。
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程度。
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在教学中,老师提炼问题给学生,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
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成果简介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课程改革对课堂功能的思考和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智能。
课堂无疑是实现这一改变的最佳场所。
(二)基于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不断的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完善。
但我们却又无奈的看到,在高三复习的课堂上,仿佛又回到了老课程,还是一样的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既没有自主复习的意识和习惯,也不具备自主复习的技能。
高考复习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
在最近几年的几次大型考试中还出现了越是基础的,学生错误率越高的现象。
甚至出现高二做高考卷的正确率超过高三的怪现象。
足见高三复习的效率很成问题。
(三)基于学生组成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的分析和思考
我发现在普通高中的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组成都有一个相似的结构,那就是都由约20%的特优生(特别优秀的学生)、60%的优秀生和20%是“待优生”(等待优秀的学生)组成。
从政治高考复习的内容上看:大约40%的知识是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就能掌握的;50%的知识学生通过集思广益也可以讨论解决,只有10%的知识需要在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之后,由老师提示、点拨、讲解之后才能掌握。
即“4”是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回想掌握的知识,“5”是通过讨论交流能学会的知
识,“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深化的知识。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一方面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权力,实际上造
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由此我觉得对复习课堂模式的改革应该是提高复习效率最好的途径,抓住课堂也就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发力点”。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课堂策略
(1)调动学生直接兴趣,激发学习内部动机。
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因的调动离不开大量的社会信息,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阅读资料,比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等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逐渐养成关心时政的习惯,并乐于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也增强了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度。
(2)调动学生间接兴趣,激发学习外部动机。
我的策略是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一定能学好政治的信心。
(3)正确构建课堂教学情感场,激发学生的续发性动机。
在复习课堂上通过一个个生活思想的表达和观念的渗透,包括教师自身的言行。
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对学科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原动力。
(二)发展元认知能力的课堂策略
(1)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遵循认识形成的四个步骤即“教—试—放—收”。
上选教学示试点就解学生教行方学教做习决归面学师范模下是到独师生师好知问纳的法在来仿由在的立放学及示识题总情的备独教学教方地手法时范结况基课立师生师法运让运收,础优地的尝指去用学进用集
教试放收
也就是说教师既做示范,又采取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以引导,这样,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很快地把方法转化为自学的能力。
(2)倡导“手不离桌,笔不离手”的课堂理念,抓基础,提效率,注重课堂落实。
要关注学生,要多走动,听听学生的反应。
同时,在每一节复习课中都要做到讲练结合。
尤其是主观题目的训练一定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多动笔多动手,在实践的演练中,开动脑筋,自己去总结解题的技巧和规律。
(三)强化人际互动的课堂策略研究
(1)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回答、纠错回答、补充回答的习惯。
基于政治学科的信息分散,知识容量大的特点。
我认为让学生快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并主动阐明自己的观点、对其它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纠错和补充的做法是很有效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生互动,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别人的观点,并努力的阐述自己的认识。
通过这种积极的努力,点滴的积累,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让学生参与复习阶段的习题选择和讲评。
政治复习一轮结束后,为了能够使学科复习整体跟进,缓解因为复习的阶段性而带来的遗忘。
也为了帮助学生攻克主观题目的难关,我建议采用“每日一题”的复习策略。
(3)探索合作学习模式,推动课堂改革。
第一阶段:首先老师按照一定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6——7人为宜。
这些互助组除了在课上讨论及自学中加强信息交流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第二阶段: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明确每段时间内应记背内容,(根据考纲和课程指导意见确定)由小组长负责检测组员记背情况。
每位同学以课为单位自觉到小组长处抽背,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在期限内完成检测。
通过课下准备,课上PK,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大幅度提高。
第三阶段:每组增设1位组长,即每个小组有两名组长。
在课堂PK环节增加限时集体做题环节。
即事先为每组准备10道难度相当的选择题目,由每组同学限时完成,完成后要求在既定时间内,小组成员对答案,并形成最后的确定答案。
再由
老师按正确率计入总分。
在这个环节,同学的精神高度集中,做题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研究,互相释疑,自己解决了疑难点的同时,合作学习的意识大为增强。
第四阶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由过去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整个过程贯穿“自主—合作—探究”。
步骤:第一步,课堂预复习。
此步骤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制定导复案,导复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依据考纲、学科指导意见、及教师经验)设置成问题的方式。
在课上印发,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约3——4人)进行预习。
要求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在书中划好知识点的工作。
达到初步阅读教材,回忆主干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合作,带动待优生的课堂落实工作,使所有同学都动起来。
第二步,进行训练。
利用手中所有的教辅资料,根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精心挑选习题,要求学生限时训练。
做好并自行对答案。
把疑难问题提交到小组讨论,共性问题提交给老师,由组长写到黑板上。
留待老师讲解。
第三步,在学生学习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梳理。
第五阶段:进一步规范导复案和训练学案的设计。
导复案、训练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习题的设置要限定时间。
随着同学们的积极性的调动,老师要尽量缩短课堂讲解时间。
四、课题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认为,研究结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我所探索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三政治复习课堂模式给学生参与实践,共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条件。
这种以学生自主复习、自主释疑、互相学习的课
堂教学,对于改变普通高中高三政治课堂上的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死气沉沉,教师拼命归纳、学生消极等待的局面效果十分明显。
此策略实施以来,我所试验的班级的教学成绩也多次书写本校学科教学成绩的历史。
在2009届高三的四次大型考试中(嘉兴市基础测试、期末考试、第一次模拟、第二次模拟)平均成绩均超过同平台的兄弟学校,并且差距在逐步的拉大。
不仅如此,在期末考试和一模、二模考试中,我所试验的高三(1)班的平均成绩,分别高出省一级重点中学——平湖中学5分、7分和10分。
并在一模和二模考试中分别包揽了平湖市的前三名和前四名,优秀率在一模考试中超出平湖中学4.5个百分点,超出当湖中学8.89个百分
点;(本校是省三级重点、属于平湖市的三级学校)任教外语经贸班的《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自考考试过关率达到98%以上,许多同学考出了90几分的好成绩。
2010届高三的几次大型考试中我所试验的班级成绩也一直超越平湖中学5——12分之多。
两次高考模拟都以一分之差险拿平湖市的学科状元。
可以说通过课题的实践和研究,高三的政治课堂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之一,政治学科也成为了我我校的优势学科。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高三政治自主复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组织者、指导调控者以及学生活力和生命力的激发者。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对导复案和训练案设计的不断专研,以及与同学的积极对话,课堂上不断的释疑解惑都极大的推动了老师的专业发展。
五、推广价值: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对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的课型有了初步的把握,一定程度的体现了一生为本的理念,符合能力立意的课堂要求。
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时效性。
是一个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的高三课堂模式。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我也专门在学校开课展示,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