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氮的循环氮气

合集下载

第1课时 氮的循环、氮气、NO和NO2

第1课时 氮的循环、氮气、NO和NO2

磷酸 纯净的磷酸是无色晶体,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 1、纯净的磷酸是无色晶体,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 浓磷酸为无色粘稠的液体,较稳定,不挥发, 浓磷酸为无色粘稠的液体,较稳定,不挥发,具有酸 的通性。 的通性。 磷酸为三元酸,与碱反应时,当碱的用量不同时, 2、磷酸为三元酸,与碱反应时,当碱的用量不同时, 可生成不同的盐。 可生成不同的盐。 H3PO4 + NaOH = NaH2PO4 + H2O H3PO4 + 2NaOH = Na2HPO4 + 2H2O H3PO4 + 3NaOH = Na3PO4 + 3H2O 2H3PO4 + Ca(OH)2 = Ca(H2PO4)2 + 2H2O H3PO4 + Ca(OH)2 = CaHPO4↓ + 2H2O 2H3PO4 + 3Ca(OH)2 = Ca3(PO4)2↓+ 6H2O
N
+7 25
电子式 : N┇┇N: 结构式 N N :
【提问】为什么N2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提问】为什么N 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键很牢固, 由于氮分子中的 N≡N 键很牢固,使氮分子的结构很 稳定。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不活泼。很难反应。 稳定。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不活泼。很难反应。
3、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跟氢气的反应(合成氨) )氮气跟氢气的反应(合成氨)
NO2 8mL、O2 4mL或NO2 10.8mL、O2 1.2mL 、 或 、
蛋白质、核酸) NaNO3、蛋白质、核酸)
{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过程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过程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天空 地面
硝酸盐等
N2
NO NO2 HNO3

氮的循环(第1课时)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 业
1、查阅资料:为什么有人说哈伯既是天使的
化身又是魔鬼的化身?
2、实验探究:查阅资料,根据氮化镁的性
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镁条在空气中加 热的产物。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一课时
联想和质疑:
闪电是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在闪 电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成哪些物质?对人类生活有什么意义?
情景1
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山 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 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遇 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 最近地质工作者揭开了谜底──该地质表层 处有一巨大磁铁矿,当人畜进入后形成尖端 放电。奇怪的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 的原因吗?
高温、高压
N2+3H2
催化剂 点燃
2NH3
N2+3Mg ======Mg3N2
2、认识NO与NO2:
NO 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 气味;能溶于水, 有毒气体!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收集方法
无色、无味;难溶于 水,有毒气体!
2NO+O2=2NO2 3NO2+H2O=2HNO3+
常用排水法 常用向上排空气法
NO
思考:如何检验NO和NO2气体?
3、氮的循环及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2)分类:
高能固氮 氮 的 固 定 自然固氮 生物固氮 合成氨 仿生固氮
人工固氮
练习
1、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C )
A. N2+O2 B. N2+3Mg
放电 点燃
2NO Mg3N2 2HNO3+NO 2NH3

第1课时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氮的循环、氮气、氮氧化物、氨气课前延伸独立或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一.写出氮的元素符号、相对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及相应含氮物质。

二.阅读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课本P73~P74)三.有关N2的预习内容1.N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等物质发生反应。

2.了解氮气分子性质稳定的原因3.氮的固定⑴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四.有关氮氧化物的预习内容1.列举常见的氮氧化物,并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2.NO是色,溶于水的气体,其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容易造成人体缺氧,因此NO有毒;但NO是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在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NO2是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

五.有关NH3的预习内容1.NH3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NH3。

2. NH3的喷泉实验(课本P92)⑴简述该实验的步骤、原理、现象并写出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NH3溶于水后的酸碱性如何?如果NH3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何现象?利用该现象有什么用途?⑶该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有哪些?⑷你认为什么样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做成喷泉实验?并至少列举三例。

3. NH3与酸的反应⑴看课本P77【实验2】,描述NH3和HCl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⑵写出NH3与H2SO4、HNO3的反应⑶NH3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如果把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但不接触,有什么现象?换成浓氨水和浓硫酸呢?课内探究【知识升华】通过同学展示、老师讲解及点评,总结课前延伸部分的重难点如下:【交流•研讨】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转化并回答相应问题化学反应方程式:① ②③ ④⑤ ⑥1.上述5种含氮元素物质,其中N 元素只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只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

2.指出上述6个反应哪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的话,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和电子转移数目。

第1课时_自然界中氮的循环_氮气及

第1课时_自然界中氮的循环_氮气及

19
(2)若 NO2 过量,设过量的 NO2 体积为 y 3NO2+H2O===2HNO3+NO 3 y=6 mL 1 2 mL
则参加反应的 NO2 和 O2 总体积:12 mL-6 mL=6 mL V(O2)=6×(1/5)=1.2 mL, V(NO2)=12-1.2=10.8 mL。
答案 1.2 mL
解析
( C )
根据反应 3NO2+H2O===2HNO3+NO 中元素化
合价的变化可判断。 NO2 中氮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 降低。
11
5.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 B )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
20
NO2:8 mL,O2:4 mL 或 NO2:10.8 mL,O2:
11. 在元旦联欢会上, 某同学给同学们表演了一段魔术: 首先收集一集气瓶红棕色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 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后变为无色,然后轻 轻移动玻璃片使少量空气进入集气瓶,气体又变为 红棕色,振荡,又变为无色„„ (1)集气瓶中红棕色的气体是________。 (2)气体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做 魔 术 时 操 作 者 要 注 意 什 么 问 题 ? 为 什 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维拓展 2.“雷雨发庄稼”有什么科学道理?试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答案 放电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气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3NO2+H2O 2HNO3+NO
思考·讨论
1、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 中,足够长的时间后,有什么现象?
试管中气体的颜色褪去,液面上升,
剩余气体大约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总体积的1/3。
2、若要使试管中液面再上升,可通入什么气体? 所通入的气体与NO2的体积比应为多少能使管 中无气体剩余?
氮的固定
游离态
化合态
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二)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三)氮的氧化物
1、一氧化氮性质 NO : 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化学性质:
2NO+O2
2NO2(红棕色)
2、二氧化氮性质 NO2 :
物理性质: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
NH 3·H 2O =NH3↑ +H2O
练习巩固:
1、起固氮作用的反应是( A ) ❖ A、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3
❖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 C、NH3催化氧化生成NO
❖ D、由NH3造硝酸铵
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C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工业合成氨 D、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
【观察·思考】
氨的性质
【实验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 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 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 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 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按图32-6所示安装好装置;挤压滴管 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 察现象。

【教育资料】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氮气及其氧化物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氮气及其氧化物学习专用

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氮气及其氧化物【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氮循环过程中的基本物质。

2.知道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形成硝酸的过程。

【课前预习案】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气以态:存在于大气中;以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转化(一)氮气1、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水溶性2、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1)N2与O2反应:(2)N2与H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可逆反应:在下,能同时向进行的反应,方程式中用表示。

3、氮的固定(1).定义:叫做氮的固定,简称。

(2).分类:高能固氮(N2 + O2== 2NO)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工业合成氨固氮仿生固氮(二)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其中、分别是HNO2(亚硝酸)和HNO3的酸酐。

2、NO和NO2(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思考:NO的收集方法:NO2的收集方法:(3)NO、NO2的作用分别是什么?NO :NO2 :特别提醒(1)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2)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3)空气中NO、N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等。

【预习检测】1.(双选)下列反应,氮元素被还原的是()A.N2 + O2 = 2NO B.2NO2N2O4C.N2 + 3Mg = Mg3N2D.N2 + 3H22NH32.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原因是两原子间结合非常牢固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3.下列变化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的养料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C.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及其他氮的化合物D.从空气中分离氮气4.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 NOB. CO2C. NO2D. CO5.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 闪电时N2转化为NOC. 工业合成氨D. 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6、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一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一氧化氮和氧气【课堂探究案】【探究一】N2的化学性质从元素化合价分析氮气具有性(氧化性、还原性)写出下列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1)氧化性:(工业上制氨气)N2 + 3H2——(2)还原性:(自然固氮)N2 + O2——【探究二】NO、NO2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指出各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电子转移的数目)(1)NO + O2——(2)NO2 + H2O——【思考】(1)如何除去NO中的NO2?(2)农谚“雷雨发庄稼”是何道理?写出该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2、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3、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自主学习】一、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氮的存在形态: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实质:是氮元素从变为。

3、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制的反应原理。

4、可逆反应指该反应的特点是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H2+O2 =2H2O为可逆反应”。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说明理由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的进行着氮的循环。

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练习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 工业合成氨B.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C.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 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练习3、下列反应属于自然固氮的是()A、NO生成NO2B、某金属有机物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C、在一定的条件下使N2和和H2反应生成NH3D、N2和O2在雷电的作用下生成NO二、氮的氧化物:NO NO21、NO和NO2主要性质: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反应方程式2、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电子转移数为3、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等足够长的时间后,有什么现象?,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4、写出“雷雨发庄稼”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

2.NO2与水的反应可表示为:3NO2+H2O====2HNO3+NO,
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NO2只是氧化剂 C.NO2只是还原剂 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 NO有毒,会结合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缺氧。不过,人 们发现它可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 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
②过程:游离态
化合态
③分类: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闪电 10%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 90% N2+3H2 高温、高压 2NH3
催化剂
仿生固氮(常温常压)
2、氮气
(1)物理性质
课本113页 目标二
颜色 气味 无色 无味
状态
溶解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密度
气体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稍小
(2)氮气的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
N2+O2 放电 N0
②与氢气反应
高温、高压
N2+3H2 催化剂
2NH3
目标二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特征: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存在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目标二
(1)物理性质
课本113页
氮的 氧化物 颜色 气味 状态 毒性 溶解度
NO
无色 无味 气体 有毒 难溶于水
NO2 红棕色 刺激性 气体 有毒 易溶于水
氮的循环涉及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交流·研讨
课本111页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涉及许多氮及其化合物。请指 出所列化合物的物质类别和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氮的循环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

氮的循环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氮元素除了以氮气的形式存在空气中外, 还以哪些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图1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
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用途
2、氮的氧化物
N2O、NO、N2O3、NO2、N2O4、N2O5
A. N2+O2 放电 2NO B. N2+3Mg 点燃 Mg3N2
C. 3NO2+H2O
2HNO3+NO
D.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氨气的喷泉实验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1
结束语
分析:2NO +O2 2NO2 3NO2+H2O
2HNO3+NO
答案:1/8
上述两个反应可多次循环,综合两式,整理得总反应式
4NO +3O2 +2H2O
4HNO3
NO 和O2的体积比为4:3,等体积混和,剩余O2 ¼体积,
为原混合气体的 1/8
迁移
将NO2和O2混和气体同时通入水中发生的反应?
3NO2+H2O 2HNO3+NO
俗语说“雷雨利庄稼”,这句话隐 含着什么原理?雷雨发庄稼.swf
N2+O2 放电 2NO +O2 3NO2+H2O
2NO(无色,难溶于水) 2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 2HNO3+NO
练习
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 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 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多少?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高中化学 3.2.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课件 鲁科版必修1 (2)

高中化学 3.2.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课件 鲁科版必修1 (2)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2.若试管内开始时充满NO气体,要使NO尽可能被水吸收,需要通入多少体积的 O2?
解析:2NO+O2 2NO2① 3NO2+H2O 2HNO3+NO② ①×3+②×2得:4NO+3O2+2H2O 4HNO3 故NO与O2以4∶3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答案:NO与O2以4∶3的体积比混合,与足量的水反应就可以完全转变成硝酸。
答案:A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1)NO2 和 O2 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 3NO2+H2O 2HNO3+NO,2NO+O2 2NO2,总反应为 4NO2+O2+2H2O
= 4 ∶ 1,恰好完全反应
V(NO2)∶V(O2) > 4 ∶ 1,NO2过量,剩余 NO < 4 ∶ 1,O2过量,剩余O2
预习交流2
1.俗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空气中氮气在高压电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 转化成NO2,NO2与雨水反应生成HNO3,生成的HNO3随雨水进入土壤,同土壤中的 矿物质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使庄稼受益。 2.实验室如何收集NO、NO2?为什么? 答案:收集NO用排水法,收集NO2用向上排空气法;前者易与氧气反应,后者易与 水反应。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一、NO、NO2的性质实验
活动与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试管中的红棕色气体逐渐变
成无色气体,同时水会进入 试管,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 的2体积左右
3
3NO2+H2O 2HNO3+NO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NO2的性质。

重点难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NO2)的性质。

☆课前预习·导学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最后转化为。

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回到,被植物利用。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和化合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3)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产生的如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1、氮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a与O2反应:b与N2反应: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2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固氮氮的固定固氮化学方程式生物固氮:自然界中的一些微生物种群(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约占自然固氮的90%。

☆课堂训练·检测1.下列几种固氮方式中属于人工固氮的()A.闪电时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B.豆科作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C. NO与O2反应制备NO2D.由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NH3解析:自然固氮:通过闪电或一些微生物种群将空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3、NO、NO的性质比较结合的能力比一样氧。

不过,人们也发现了它在生物学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氧化氮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在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互转变:☆课堂训练·检测1、以下气体因为与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双选)()A、NOB、COC、NO2D、NH32、通常情况下,把下列气体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A、NO和O2B、NH3和N2C、N2和H2D、O2和N23、我国“神州5号”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氮的循环说课稿(精选5篇)

氮的循环说课稿(精选5篇)

氮的循环说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氮的循环说课稿氮的循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内容如氮的固定、氮肥的使用,以及人们在利用氮的物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含有氮元素的物质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能重点学习几种含氮的物质。

教材对于氮气、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学习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实验或实验探究来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

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学生了解氮的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掌握氮气、氨气、铵盐、硝酸的性质,初步掌握NO、NO2重要性质;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方法方面:(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资料、信息处理能力。

(2)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氮气、氨气、铵盐和硝酸的性质;(2)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进一步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实现氮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2)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分析1.整体设计思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一课时: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氨气和铵态氮肥第三课时: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第2节“氮的循环”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界现象“闪电”入手,引出“雷雨发庄稼”谚语,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并结合课本70页(图3-2-2)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基本过程及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氮的循环的主要途径”及“氮的固定”的讨论,完成本节第1课时教学。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PPT课件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PPT课件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耕地使用面积为1.41亩, 不足世界人均耕地使用面积的40%.中国有600 多个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际粮农组织的标准. 就这样一个耕地匮乏的国家,用占世界7%的耕 地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不能说不是一 个奇迹。化学肥料在保证农产品产量解决人民 温饱问题,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 证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广州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巩固提高
1、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C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工业合成氨 D、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
2、在新疆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有一狭长
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
晴天顷刻间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常 遇雷击而倒毙,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奇怪的是这里草木茂盛,你知道其中的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吗?放电N2+O2 2NO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联想•质疑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有关的

新鲁科版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课件

新鲁科版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氮气课件
(5)NO2 和 NaOH 可 发 生 : 2NO2 + 2NaOH===NaNO2 + NaNO3 + H2O , 故
NO2为酸性氧化物( × ) (6)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和Br2( × )
归纳总结
(1)NO和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2和水反 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NO不能和碱反应,NO2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水,但 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3)NO2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不能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 试纸鉴别NO2气体和溴蒸气。
1
y mol
y 3mol
则x+3y∶(x+y)=1∶2,解得 x∶y=1∶3。
123456
返回
课时对点练
A组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氮气与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1.(2019·黑龙江伊春二中期末)下列过程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工业制氨气 B.雷雨天产生NO
√C.由氨气生成硝酸铵
D.氮气在根瘤菌作用下生成 NO- 3
2.工业上用水吸收NO2制取硝酸的反应过程中,常需要不断地补充一些空 气,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 使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HNO3和NO。经过 多次的氧化和吸收,NO2可以比较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 化为硝酸。
3.将一支充有12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 (1)下列图示正确的是_C__。
NO2 _红__棕__色___
有毒
_易__溶__于__水__
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①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向充满NO气体的试 气体颜色_由__无__色__逐__渐__变__为__红_

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 氮气doc

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 氮气doc

第一课时氮的循环氮气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让学生解释氮循环示意图,了解氮循环主要过程,逐渐接触含氮的物质,体会氮循环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上,初步掌握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之一-----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通过联想质疑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

其次,通过学生活动,了解氮循环的主要环节,体会氮循环的重要意义。

关于氮气性质的教学,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示其中的主要过程,探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分类,认识氮固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掌握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及氮固定的主要形式。

(2)了解氮的两种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及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五、实验准备:一试管NO和一试管NO2气体水槽一瓶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怎样才能成为一节受学生欢迎,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呢?单一的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课后大量练习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观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渗透STS教育,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知识灌输来形成,它们必须靠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内化而形成。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ppt课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ppt课件1

【解析】选D。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NO不能用排空 气法收集;CO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通过排空气法难以 收集到纯净的CO气体;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知该气体比空气的 密度大且是无色气体,故只有SO2符合。
二、氮的氧化物与O2的混合物溶于水的相关计算 NO和NO2是两种重要的氮的氧化物,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 物。最大程度地吸收氮的氧化物可以充分利用原料,并减少污 染物的排放。结合NO和NO2的性质探究以下问题。
体积比为4∶1时可完全溶于水生成硝酸。
3.向一支充有10 mL NO的试管中通入多少O2才能使水充满整 个试管?
【思路分析】该题也应采用方程式加和的方法,使方程式加和
后右边不剩余任何气体,左边只剩余NO和O2。 提示:已知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由方程式①×3+②×2得:
4.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 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无色气体(CO2、H2O、N2、NO)从火箭尾部 喷出。但在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尾部喷出大量红棕色的气体,产 生红棕色的气体的原因是( ) A.NO遇空气生成NO2 B.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2反应生成CO和NO2 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解析】选A。从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看出能变红棕色的情况就 是NO遇空气生成NO2。
1.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N2性质稳定,利用氮气做保护气可防止食品被空气中的 氧气氧化,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2.在NO2与H2O的反应中,NO2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NO2与水反应中,N的化合价既升高生成硝酸又降低生成 NO,所以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2NO+O2====2NO2属于氮的固定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氮的固定是把游离态的氮(即氮气单质)转化为 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上述反应不是氮的固定。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电闪雷鸣--->>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放电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进一步形成了硝酸盐
思考· 讨论
1、现有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盛满水的 水槽中,足够长的时间后,有什么现象?
3NO2 + H2O = 2HNO3 + NO
试管中气体的颜色褪去,液面上升,剩余 气体大约占试管总体积的1/3。 2、若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可采取什么措施? 通入氧气
可逆反应的特点:
相同条件、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可逆反应的表示方法:
2、氮的固定
(1)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2)分类: 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合成氨 仿生固氮
氮 的 固 定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高能固氮
在放电的条件下与氧气结合生成氮氧化 物并随降雨进入水体及土壤中。
放电
N2+O2
NO NO2
常温下性质稳定 高温高压催化剂,放电
氮 的 化 合 物
①同O2的反应
N2 + O2 ====
放电
2NO
无色气体
②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0 0
-3 +1
在反应中氧化剂为 N2 ,还原剂 为 H2 ;体现了氮气 具有 氧化 性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 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游离态
氮的固定
化合态
2NO + O2 == 2NO2
不是氮的固定
练习
1、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 A. N2+O2 B. N2+3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氮的循环氮气一、教学设计讲明本节课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让学生讲明氮循环示意图,了解氮循环要紧过程,逐步接触含氮的物质,体会氮循环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上,初步把握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之一-----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通过联想质疑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摸索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

其次,通过学生活动,了解氮循环的要紧环节,体会氮循环的重要意义。

关于氮气性质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体会,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现其中的要紧过程,探讨发生的要紧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分类,认识氮固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差不多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把握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及氮固定的要紧形式。

〔2〕了解氮的两种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把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及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看、总结、分析咨询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阻碍,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看、归纳总结。

五、实验预备:一试管NO和一试管NO2气体水槽一瓶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如何样才能成为一节受学生欢迎,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呢?单一的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课后大量练习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观念倡导〝以学生进展为本〞,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渗透STS教育,促使学生的自我进展。

知识技能能够通过学习来获得,然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知识灌输来形成,它们必须靠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内化而形成。

因此本课时以〝固氮〞为线索,设计以学生探究为中心的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

如此做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教学内容设计更加连贯、紧凑和系统,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深刻,学习成效好。

二是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印象深刻,学习热情高,能主动摸索,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分析解决咨询题的能力,表达了新的教育理念。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一、教学设计讲明本节课是在氮循环的基础上,连续学习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氨和铵盐。

通过实验,把握氨和铵盐的性质,明白实验室制氨的原理及氨的检验方法,明白氨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咨询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讲明现象,总结性质。

并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判定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和还原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NH3的物理性质;把握NH3的化学性质;了解NH3的用途。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氨溶于水产生喷泉现象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氨的性质的明白得,明白得喷泉产生的〝动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形下新咨询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动身,由表及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2、利用丰富的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咨询题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摸索、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良好适应。

3、通过对氨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NH3、铵盐的用途,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阻碍,领会地球上生命生生不息的缘故。

总之,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源于书本的素材,高于书本的应用教学,训练学生明白得、应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强化实验意识,培养实验能力,真正领会化学学科特点,把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样方法,学会用化学学科内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互促补偿教学,树立学科内的综合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喷泉试验的原理和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四、教学用品演示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1套〕、带玻璃导管的双孔塞〔2套〕、带塞子的圆底烧瓶〔250ml〕〔2〕、胶头滴管〔2〕、塑料瓶〔1〕、大烧杯〔2〕药品:氨气、酚酞。

分组实验仪器〔10套〕:玻璃棒、试管〔充满氨气〕、水槽、浓氨水、浓盐酸药品:酚酞、蒸馏水五、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法。

以实验为导向,通过观看实验现象,摸索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摸索,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归纳法。

通过情形咨询题的提出、实验的分析,归纳出氨的性质,从而把握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样方法,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氨的性质教学教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氮循环中重要化合物之一——氨。

情形再现:湖北孝感大悟化肥厂的液氨泄露事故。

2006年11月1日上午7点50分,湖北大悟县化肥厂液氨发生泄漏……十几分钟后,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充满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赶忙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辆消车……〝白烟〞过后,有6人中毒,1人死亡。

化肥厂邻近20万人进行了大转移,同时厂邻近大片的庄稼、蔬菜被熏死……〔图片展现〕提出咨询题:咨询题1:什么缘故在液氨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咨询题2:如何吸取充满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咨询题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如何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学生:摸索、分析,回答。

教师:展现氨气的样品,请同学们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看,回答氨的物理性质。

教师:氨的沸点-33.5℃。

在北方的冬天氨就能够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为便于运输氨,一样要把氨加压液化。

液氨转化成气态时〔那个过程叫汽化〕吸取大量的热,故氨能够做制冷剂。

学生:倾听。

进一步了解氨。

教师:氨气极易溶于水。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如何样验证氨的溶解性呢?学生:摸索。

提出方案探究活动:活动一、把充满氨气的试管倒立在滴有酚酞的水槽中。

学生分组〔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注意观看实验现象,记录并摸索、分析缘故。

2、喷泉试验。

充满氨气的烧瓶和充有少量氨气的烧瓶按课本图示装置预备好,两位同学演示操作。

观看实验现象,记录并摸索、分析缘故。

明白得喷泉实验产生的原理。

教师:提出咨询题:①烧瓶内什么缘故会形成喷泉?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②什么缘故会产生红色的喷泉?③试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摸索后回答。

教师:动画演示喷泉实验。

指出操作过程中的本卷须知。

教师:情形设置:假如有以下实验装置〔塑料瓶代替圆底烧瓶,无吸满水的胶头滴管〕。

试对比它与教材上的有什么不同。

利用那个装置,你能尝试引发喷泉吗?展现实验装置。

学生:摸索、交流、口述。

经师生讨论后由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打开夹子,挤压塑料瓶即可〕教师:小结:要使液体上升,必须使烧瓶内的氨气与水接触,溶解后使瓶内压强减小,才能形成喷泉。

氨与水反应得到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发生部分电离产生OH-,氨水呈碱性,故遇到酚酞试剂变红。

教师:氨除了与水反应,氨水呈弱碱性外,还能够与什么物质反应呢?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分不与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近距离接触。

注意实验安全,观看实验现象。

最后得出结论,氨能够与酸反应。

教师: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处于氮元素的化合价的最高价依旧最低价?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分析,得出氨应具有还原性。

教师:氨能够与氧化性物质反应,如氧气。

氨与氧气在催化剂及加热条件下可生成NO 和H2O。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及分析,请大伙儿总结氨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写出方程式,巩固方程式的书写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教师:氨的性质大伙儿已清晰,我们回过头来回答液氨泄露时提出的一些咨询题。

情形活动:氨泄露了……学生一:模拟现场群众,捂着鼻子往高处跑步撤离现场。

学生二:模拟现场群众,用蘸有水的毛巾包住头部,身穿厚衣服,快速向低处撤离。

学生三:模拟事故现场周围居住居民,关闭门窗。

用蘸有水的毛巾包住头部,身穿厚衣服,打报警电话。

学生:观看,判定正确的处理方法。

再次巩固氨的性质。

教师: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氨有什么用途呢?我们再来了解卫生检疫部门对猪肉新奇程度的判定方法。

市场上肉是否新奇,常用爱氏试剂法检验肉类新奇程度:取约10ml的爱氏试剂(爱氏试剂:一份25%的盐酸溶液,3份96%的乙醇及1份无水乙醚混和),置于锥形瓶中,塞上塞子,摇动2—3次。

然后取下塞子,并赶忙塞上下方插有一根细铁丝的橡皮塞,铁丝下端弯曲成钩,可挂住肉样(肉样须不沾管壁,并距液面1-2cm)。

假设肉样已不新奇,于数秒内即可观看到白烟显现。

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讲明缘故。

学生:分析。

感受学有所用,爱好提高。

教师:这节课的重点是氨的性质,大伙儿一定要把握和学会应用。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氨的化学史。

德国化学家哈伯,有人称他为天使。

因为1909年,哈伯合成了氨,氨能合成化肥,进而增产粮食,他像天使一样为人类带来丰收和欢乐,使成千上万的人免于饥饿的威逼。

也有人称他为魔鬼。

氨能合成硝酸,进而合成炸药。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伯已为德国建成了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合成氨工厂,为入侵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TNT〔三硝基甲苯〕,这确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什么缘故能坚持这么久的缘故。

因此讲他像魔鬼一样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楚。

不管如何样,人工合成氨实验的成功对工业、农业和科技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氨也被并评为20世纪初的明星分子。

小资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就从海上封锁德国从智利进口硝石〔NaNO3〕。

因此人们预言,德国得不到智利硝石,农田将缺乏肥料,炸药工厂也将停产,那么德国最迟在1915年或1916年便要自动投降,但是1916年过去了,德国还在坚强的斗争,农田照样一派浓绿,前线的炮火反而更加猛烈。

原先德国以哈伯为首的一批化学家克服了当时的世界化学难题——以廉价的空气、水和煤炭合成了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

合成氨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经历了约150年的时刻。

德国科学家哈伯在10年的时刻内进行了许多次的探究,单是查找高效稳固的催化剂,2年间他们就进行了多达6500次试验,测试了2500种不同的配方,最后选定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使合成氨的设想在1913年成为工业现实。

鉴于合成氨工业的实现,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18年向哈伯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

学生:客观评判氨的作用及德国化学家哈伯。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

七、作业设计☆基础练习1、氨气是色,有性气味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