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的认识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杜甫优秀4篇

我眼中的杜甫优秀4篇

我眼中的杜甫优秀4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篇一小时候,常常听大人们谈起杜甫,说他是诗写得最好的一个人。

从此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他留下绝对的信任与崇拜。

觉得他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

终于我也仰着小小的头,扬起嫩嫩的嗓音,像一波山草在飘动:“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整日与山花野草结伴的我,蓦地闯进这诗的国度,觉得眼前事物样样新奇,件件可爱。

我如饥似渴地啃着这些诗句,逐渐地也慢慢有所领悟。

别人告诉我杜甫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个苍老憔悴的“瘦老头”,心中似乎只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叹。

我便急着与他们争辩。

我长大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悄悄冒出新芽,虽还嫩生生的,但终于敢大胆步入成年人的内心深处,敢于评论他了。

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他人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奇惨变故。

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无论怎样困难,他都勇于严肃正视事实,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与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热中肠”的精神。

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深刻反映。

当他为命运多舛而倍感凄凉时,国家忧患、人民疾苦随即以更悲凉的色彩横到心上。

他那种抛弃“小我”而关心大众的人格升华,是同时代诗人所不可比拟的。

更让人俯首长叹的是,在那凄风苦雨人难寐之夜,杜甫非但说有顿生对天下人怨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牺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厦,这是怎样一颗满溢着赤诚与慈爱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即使有,体现的总是凄凉,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太深了吧!对童年的我而言,杜甫是梦;对现在的我而言,他是真;或许他是真正的梦,而这是我用自己的眼看他。

我崇拜杜甫的江河才华,更敬慕杜甫那颗悲天悯人、包容一切的魂灵!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篇二杜甫,这位于“万万多难”中成长起来的“诗圣”,是唯一一位可以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但他却并没有李白的飘逸洒脱,他用沉郁悲怆的声音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他的诗被铭刻在历史长卷中,永不磨灭,就连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首跌宕起伏而又沉郁壮美的长诗。

作文《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杜甫

作文《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杜甫

作文《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杜甫《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杜甫1历史的长河里群星璀璨,唐诗的世界里五彩缤纷,在这无边无际的世界里,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

在我眼里,杜甫是一位可怜而又伟大的人。

一场“安史之乱”早已把盛唐的景象无情的毁灭。

你只能站在已成废墟的长安城里,低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只能从长安到成都,从成都到江南。

自从“安史之乱”发生之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不足为奇。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人们惊慌失措,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死去。

杜甫看在眼里,却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真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啊!秋天到了,在北方的戍鼓声里,你怀念自己的兄弟,于是写下了“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但结果还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又是一个秋天,你站在长江边,心中满怀忧愤,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哀。

终于,传来了胜利的曙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但是,在你回家的途中,不幸逝世了……这就是我心中的杜甫,一位悲天悯人的伟大的“诗圣”!《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杜甫2他那种爱国爱民,使我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忠君爱国,就像向日葵一样向着太阳。

当他被贬官时,他在失意困顿还依然高唱:“天涯何处无芳草?”官场上的挫折,并不能让他为此放弃为人生的探索,超越宠辱得失,任凭风雨肆虐,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只由“一衰烟雨任平生”,在逆境中匍匐向前,坦然自若,才会覆险如夷,无视一切险阻,才会感动“业务风雨也无晴”。

虽然他被贬官,但他那熊熊烈火般的爱国情,使他“见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当他忧国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坎坷中不灭爱国情,蹉跎中不遗世人,能有这样的情怀,唯有圣人能为。

他爱民,写下《石壕吏》来对战争的控诉与揭露,“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表达他对吏的批判,对妇人的同情。

在战乱时期,男儿都去邺城戍,原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变,因为“生女犹得嫁必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你所认识的诗人杜甫作文

你所认识的诗人杜甫作文

你所认识的诗人杜甫作文说起杜甫,那可是唐朝诗坛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啊!在我的印象里,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大诗人,而是一个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着丰富情感和真实经历的普通人。

杜甫的一生,那叫一个坎坷。

他心怀天下,满脑子想的都是老百姓的苦与乐。

可命运似乎总爱跟他开玩笑,让他在乱世中漂泊流离。

我记得有一次读到他的,那里面描述的场景,真的让我感触颇深。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秋风可真够厉害的,呼呼地吹,把他家屋顶的茅草都给卷跑了。

你想想,本来就住在一个破茅屋里,这风一刮,日子得多难熬啊!杜甫当时得多无奈,多着急啊!他年老体弱,追着茅草跑,结果那些小孩子还欺负他,抱着茅草就跑,一点都不体谅他的难处。

他只能站在那里,气喘吁吁,又气又恼。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屋子破得啊,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漏水,根本就没有一块干爽的地方能让他安睡。

这要是咱们现代人遇到这种情况,估计早就崩溃了,可杜甫呢,心里想的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他自己都这么惨了,还想着能有宽敞的大房子,让天下那些穷苦的读书人都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这种胸怀,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杜甫的诗,很多都是反映社会现实的。

他看到老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挨饿受冻,心里难受得不行。

比如,那差役半夜来抓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只能出来应对。

这一家人多可怜啊,为了活命,不得不分开。

杜甫把这一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用他的笔,把这些人间的悲剧写了出来。

还有他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破碎了,山河依旧在,可城里却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他望着这景象,心里该有多悲伤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连花儿鸟儿都能触动他内心的伤痛,可见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爱有多深。

杜甫这个人啊,真的是太执着,太有责任感了。

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呼喊,希望能改变这悲惨的世道。

虽然他自己过得很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你所认识的诗人杜甫作文

你所认识的诗人杜甫作文

你所认识的诗人杜甫作文说起杜甫,那可是唐朝诗坛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啊!但咱今儿不说他那些高深的诗作,就聊聊他这个人。

杜甫出生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家庭,年少时也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命运这玩意儿就爱捉弄人,后来他家道中落,杜甫的日子也就跟着不好过起来。

他心怀壮志,一心想要入朝为官,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实事儿。

他到处奔波,参加科举考试,可惜啊,时运不济,一次次的名落孙山。

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了,可杜甫没有。

他依然怀揣着那份理想,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牵挂。

有一回,杜甫跑到长安去求官。

那长安可是个大城市,热闹非凡,但对于杜甫来说,这繁华与他无关。

他住在一个又小又破的屋子里,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要死。

每天吃的也是粗茶淡饭,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但他心里想着,只要能谋个一官半职,这苦也算值得。

那段日子里,他四处拜访权贵,希望能有人赏识他的才华。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官员,在人家门口等了好久好久。

那太阳火辣辣地晒着,他汗流浃背,可还是不敢离开半步,生怕错过了机会。

好不容易等到人家出来了,杜甫连忙上前递上自己的诗作,满脸期待地看着对方。

结果呢,那官员只是随便翻了翻,就摆摆手让他回去等消息。

杜甫心里那个失落啊,可又能怎样呢?只能默默地转身离开。

在长安的日子里,杜甫见多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公。

他看到那些达官贵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普通百姓却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也让他的诗作更多了一份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对唐朝来说,那可是一场大灾难。

杜甫也跟着遭殃,他带着家人四处逃亡,一路上风餐露宿。

有一次,他们走到一个小村庄,想找个地方借宿。

可那村子里的人自己都吃不饱,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和房间给他们啊。

杜甫看着妻子和孩子那疲惫又饥饿的脸,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们只能继续往前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破庙,暂且安身。

晚上,风呼呼地吹着,透过破庙的缝隙钻进来,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孩子们冻得哇哇大哭,杜甫紧紧地搂着他们,心里满是愧疚和无奈。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一生经历了诸多困苦和磨难,他的诗作中流露出了深刻的思考和人生观。

总结起来,杜甫的经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思想:一、对社会的关注和艰难的时局认识在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诗作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困苦的真实情况。

他对国家政治的失误、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的批评,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关切之心。

二、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感受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的失败和挫折,他曾多次被贬官、受贫困之苦,这使他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的感受。

他的《月夜忆舍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作中,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痛苦和挣扎的思考,呈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悲凉感受。

三、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慰藉杜甫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慰藉。

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欣赏过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些经历使他对自然界产生了无限的热爱。

他的《登高》、《秋夕》等诗作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的追求和寄托。

他把自然视为一个宽敞的世界,通过欣赏和赞美自然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四、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在杜甫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他的《兵车行》、《石壕吏》等诗作中,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人情的冷漠。

他对人性的思考使他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和自私的本性,对此他抱着深深的痛苦和失望。

他的诗作中明确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综上所述,杜甫的经历总结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感受、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慰藉,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他的诗作流露出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痛苦洞察。

通过他的经历和思想,我们可以对自己和社会进行反思,进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2024年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

2024年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

2024年百家讲坛杜甫观后感2024年的百家讲坛上,我有幸欣赏到了一场关于杜甫的讲座。

这是一场极具震撼力的演讲,让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____字的观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新的认知和思考。

首先,杜甫的诗歌是如此真实和质朴。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以犀利而直接的笔触,将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融为一体,用他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他的诗歌洋溢着真诚和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和人道主义情怀。

其次,杜甫的诗歌展现了他的广博学识和对人类文明的关注。

他在他的诗作中提及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和文学典故,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和对人类智慧的赞美,表达出他对人类文明的崇高追求和对人类未来的希望。

此外,杜甫的诗歌流露出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渴望。

他以凝练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的向往。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山川、江河、花草等自然元素,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他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好和无尽的生命力。

此外,我还对杜甫的坚持和执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杜甫是一个经历了生活困境和苦难的诗人,但他从不放弃对诗歌的追求。

他在逆境中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他的坚持和执着,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鼓舞。

最后,杜甫的诗歌还启发了我对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关切和思考,让我深思自己的生活和处世之道。

他的作品告诉我,人生中的苦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信念,努力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幸福而奋斗。

总之,这场百家讲坛上的杜甫讲座让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欣赏他的诗歌,我体会到了他对社会和人类的关怀,感受到了他的真挚和深沉的情感,也受到了他的坚持和执着的启发。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理解与认识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理解与认识

如何理解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一、现实主义精神在杜甫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1、“穷年忧黎元”,始终关心人民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他出身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点。

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

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0年左右。

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

后脱身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

后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大历三年乘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

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动乱年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人民的疾苦。

其诗结合时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都是揭露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不朽诗篇。

还有著名作品“三吏”、“三别”等,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晚年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就在于其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

从杜甫的生活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是杜甫与人民的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而关注民生疾苦是他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内核。

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高度的人民性。

诗人三十五岁后,结束了读书和壮游的生活,深入社会底层,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写作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史”(《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现实主义诗歌的不朽名篇。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杜甫是唐代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他的诗歌以深厚的思想性、感情性和艺术性著称,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杜甫的诗歌表现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政治的警醒,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以雄浑豪放、深沉厚重为主要特征。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描写生动细腻。

他还善于运用对仗、反语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有着深邃的思想性、感情性和艺术性,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具有高度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 1 -。

我心中的杜甫形象

我心中的杜甫形象

杜 甫
秋 兴 八 首
秋兴八首(其一)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公元 年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 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 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 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 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 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 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寒衣处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 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 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 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 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 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 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 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 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 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 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 天拆洗寒衣。 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 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 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 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 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

【必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必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通用29篇)》,希望能够帮到你!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篇1或许,你没有李白的超速洒脱,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没有王安石的官场得意;或许你的眼中只有愁苦;或许只有祖国的兴衰才可使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乡之泪你一生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是你孤独无依的情感的最好抒发,你走在异乡的路上,思乡念家之情油然而生。

今夜你是否仰望月空期盼家人的来信?月光皎洁,寒霜满地,你望月落泪,兄弟情深。

忧民之泪你还好吗,杜甫?其实我很担心你,你总是在忧国忧民,你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你虽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却也依然在为国事担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你最好的写照。

在你的字里行间,总是充盈着忧愤。

你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平生第一快诗也是与国家收复失地有关。

你的雄心壮志,你的博大胸怀不禁让人感叹!战争不断,人民疾苦,牵动着你的爱国之心,你为民落泪,无比悲伤。

思友之泪杜甫,你不止一次梦见了好友李白,你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为他鸣不平。

你与他感情至深,只因你们有着相同的遭遇和写诗的喜好。

迫不得已,你们匆匆见过又各自匆匆离去,你忍住离别伤痛写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寂寞之中,你的情感有几人能懂?你思友落泪,知音难求。

亡国之泪杜甫啊杜甫,遥想你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满怀壮志挥洒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可命运不公,你不得重用,最后一场安史之乱毁了衰唐,更破了你的报国梦!你在悲愤之中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萧条景象。

城池残破,草木凋零,你的救国梦破,你的心亦碎,你为国落泪,无比痛心。

回首你的一生,一壶浊酒,沉醉了晚唐的衰落;两行热泪,诠释了你的爱国忠心;三里孤坟,道不仅战争的残酷;四腔热血,也不忘以表你火热的肝胆!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篇2大唐的诗国太过璀璨,有人成仙,有人成佛,也有人成圣。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洋溢着深刻的人生思考和社会关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深刻,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探寻和思考。

他的诗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思想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价值。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将进酒》,也有深情细腻的《登高》,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缜密,虽然用词不华丽,但用意却深刻含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巨匠,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和历史,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

对杜甫的认识

对杜甫的认识

杜甫的认知与理解
说起杜甫啊,咱们四川娃儿心头都有股子敬意,那可是唐朝的大文豪,诗圣嘞!他写的诗,深沉又接地气,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表面看红油翻滚,热辣辣的,吃进去才晓得里头那味儿,丰富得很,回味无穷。

杜甫对咱老百姓的苦日子,那是看得透透的。

他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在说,哎呀,啥时候能给大伙儿都盖上好房子,让穷书生们也能笑哈哈的,这心思,多暖人啊!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情义”二字,杜甫这诗里头,情义满满,跟咱脾气对路。

再看他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说的不仅是长安的荒凉,也是乱世里头人心的惶恐。

杜甫心里头装着国家,装着百姓,这份担当,让人佩服。

咱们四川人,历来也是国家有难,必当挺身而出,那股子劲儿,跟杜甫的诗魂儿,暗暗相合。

所以嘞,说起对杜甫的认知与理解,我觉得就像是读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里头有悲有喜,有苦有甜,但更多的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

杜甫用他的笔,把咱心里的情感都写活了,让后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情谊。

咱们四川人,得把这份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让杜甫的诗,永远在咱们心中回响。

杜甫的认识

杜甫的认识

杜甫的认识
我对杜甫的认识如下:
我说杜甫是天才中罕见的,人格健全的正常人。

俗话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历数史上的天才诗人,都有些“怪”。

李白衣不染尘,仙气飘飘一辈子;陶渊明,绝对是他那个时代的第一号怪人;李贺从生理到心理,都有些病态。

人太有才华,太有思想,就难免与普通人的世界格格不入。

若是命途多舛,遭逢时代剧变,那更难获得心灵上的平静。

简言之,文学造诣有多高,活得就能有多拧巴。

然而,杜甫是一个例外。

当他终于亲手建设完七言律诗辉煌神圣的宝塔时,已经步入老年。

作为一个从小就聪明过人,十分有才华的天才,杜甫这一生,怎一个惨字了得!换了性情偏激一点的,眼看着生命在衰败了,盛唐也落幕了,指不定把自己折腾成什么样呢。

但杜甫却凭借硬核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人修养,活成了一个诙谐有趣,又不忘初心的老头。

他能在诗文中调侃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能在困窘时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在保持这种平和稳健的心境同时,他还能挥舞着饱蘸血泪的狼毫,写下泣血迸空的惨痛与遗憾。

这样的境界,非大智慧者不能有。

我所认识的杜甫作文

我所认识的杜甫作文

我所认识的杜甫作文“哎呀,我的语文书呢?”我一边着急地在书包里翻找,一边嘴里嘟囔着。

这可是要上语文课呀,没有语文书可怎么行!我手忙脚乱地找着,同桌小明见状,笑着说:“你别急呀,慢慢找,说不定它自己就蹦出来啦!”我白了他一眼,“哼,你说得倒轻松!”就在我万分焦急的时候,前桌的小红转过头来,“是不是忘带啦?要不要一起看呀?”我无奈地点点头,“也只能这样啦。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诗人——杜甫。

”听到杜甫这个名字,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老师开始讲杜甫的生平,说他生活在唐朝,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却留下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作。

我心里想,哇,这杜甫可真厉害呀!老师接着说:“杜甫的诗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他有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我忍不住问:“老师,那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呢?”老师笑了笑,回答道:“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活、关心人民的心呀。

就像你们,如果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一切,也能写出好文章哦。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下课后,我还在想着杜甫的事情。

小明凑过来,“嘿,你还在想杜甫呀?”我点点头,“嗯,我觉得他好牛啊!”小红也过来了,“是呀,他的诗那么有感染力。

”我们三个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杜甫来。

“杜甫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个时代呀!”我说。

“对呀对呀,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小明兴奋地说。

“哎呀,你们说得太夸张啦!”小红笑着说。

我突然觉得,认识杜甫真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他虽然生活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但是他的诗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这不就像我们和古代的一次对话吗?我越想越觉得神奇。

我知道,我以后还会更深入地去了解杜甫,去感受他的诗作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

我也要像他一样,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杜甫,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值得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们认识的杜甫作文

我们认识的杜甫作文

我们认识的杜甫作文
《我们认识的杜甫》
嘿,说起杜甫呀,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呢!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代文化展览。

当时我慢悠悠地在展厅里晃悠,突然看到了一幅杜甫的画像。

哇,那画像上的他,眉头微皱,好像在思考着天下大事嘞。

我就站在那画像前,盯着看呀看呀,心里琢磨着,这就是杜甫啊。

想着他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困苦。

我仿佛看到他在破旧的茅草屋里,一边担忧着百姓的生活,一边奋笔疾书,把自己的心声都倾诉在那些诗句里。

他写的诗啊,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和杜甫有了某种联系。

我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他的悲愤,还有他对美好生活的那一丝渴望。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特别理解他为啥能写出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了,那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呀!
哎呀呀,这就是我认识的杜甫,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怀的大诗人。

虽然过去了千百年,但他的形象就这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怎么都挥之不去
呢!以后呀,我每次读到他的诗,就会想起那次在展览上看到他画像的情景,感觉特别有意思呢!嘿嘿。

结合自己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作文

结合自己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作文

结合自己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作文
杜甫这个人,我是佩服的。

他不是那种一出生就带着光环的诗人,也不是那种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不平,但他却用一支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茶馆里闲聊,谈到了杜甫。

老张是个学究,说起杜甫的诗来,头头是道:“杜甫的诗,那是真的好,他的《春望》你们读过没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写得是何等的沉痛!”
我笑着说:“老张,你这话说得对,但也不全对。

杜甫的诗,不仅仅是沉痛,他还有那种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他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哪里是沉痛,分明是享受生活嘛。


老李插话道:“你们说的都对,但我觉得杜甫最厉害的地方,是他能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他的诗,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抒情,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我们正聊得热闹,茶馆的老板娘也凑了过来,她是个直爽的人,笑着说:“你们这些读书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

我虽然不懂诗,但我知道杜甫是个好人。

他写诗,是为了让大家记住那些苦难,也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希望。


我点了点头,说:“老板娘说得对。

杜甫的诗,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一种精神。

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一个时代,也影响了一个时代。


我们聊着聊着,天色渐晚,茶馆里的灯火也变得柔和起来。

我想,
这就是杜甫的魅力吧,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

他的诗,就像这茶馆里的灯火,虽然微弱,但却能照亮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是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后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孟子的“仁爱”思想对杜甫的影响很深,使他具有一颗悲天悯民的爱民之心。

在经历了各种生存体验之后,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杜甫的诗歌无论是叙事抒怀,还是写景咏物,都是结合现实,其中充满着浓厚的忧患意识。

这种意识贯穿他的一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晚年越是强烈、真挚。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脍炙人口。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王朝陷入了战争的深渊,使人民坠人了沉重的苦海。

诗人杜甫也被卷入战争的乱离漂泊之中,他亲眼看到了安史叛军的屠杀焚掠,亲身经历了与民同难的艰险流离,亲自感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他的心更贴近了劳动人民,忧患意识更加广泛深刻了。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诗人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短短四十字足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热爱祖国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该作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在青年时代创作的五言古诗,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栋梁的我们,我们应该学习杜甫的精神,积极进取,勇于面对困难。

这首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不断勇攀心目中的高峰。

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让我们以杜甫的这首诗自勉,奋勇登高望远,领略风光无限!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痛苦的心情。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体现了作者对官吏的厌恶之情和对百姓的同情。

晚年的杜甫过得生活更是凄惨,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是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后杜甫所作。

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抒发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同时对沦落他乡不胜伤感。

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杜甫一生饱经忧患,安史乱起,更是颠沛流离,但始终不忘爱国爱民,正视现实和人生。

总之,杜甫诗歌体现了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贤臣,并希望通过辅助明君,来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正是由于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使得杜甫对整个国家、人民充满了忧患,体现了儒家的忧患意识,而且杜甫不仅对家人、朋友充满了仁爱之心,诗人杜甫也曾为自己深陷两难境地而感到无助和无力,但我们却从他的苦闷而无力的挣扎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力量。

杜甫的一生是艰辛的也是伟大的,忧国忧民使他身心承受着无比沉重的痛苦折磨,却也使他的人格和灵魂放射出光芒,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敬仰的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