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分

合集下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管理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管理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 管理
共包括8个项目:生活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表达能 力、睡眠、视力、辅助用具、跌倒史、药物。评估项目以 是、否或有、无分别给予各项目0分及1分,总分为0~8分, 分数越高,表明跌倒危险因素越大。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 管理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2. 营养: 常见于年老体弱、水肿、长期发热、昏迷、瘫痪等病人。 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g压疮的发生率增加3倍 当白蛋白值小于3.5g/L发生压疮率增加5倍 当白蛋白值小于2.5g/L时压疮的死亡率增加6倍
3. 组织灌注状态:各种疾病引起的灌注不足。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 管理
压疮发生的内源性因素
4.年龄:老年人 >70岁的老年病人 5.体重:肥胖者、消瘦者、营养不佳者 6.体温:发热病人
7.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压抑、情绪打击可引起淋巴管阻塞,
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而诱发组织损伤。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 管理
压疮---外源性因素
目前公认的四种因素
压力
剪切力
摩擦力
潮湿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 管理
压力引起压疮的机制
正常的毛细血管内压力为12~30mmHg 当局部压力>16mmHg,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流。 当局部压力>30~35mmHg,持续2~4h,即可引起压疮。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风险评估及 管理
垂直压力造成皮肤损害的特点
1. 与持续时间、压力强度有关 表皮压强达到60mmHg时,皮肤内血流降至正常的 33%; 承受69mmHg的压力持续2小时以上即可发生不可逆 损伤。 ——翻身间隔时间不得大于2小时。 ——手术病人持续压力超过4小时将不可避免压疮!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制定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客观量化评估发生的危险因素,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控,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组织管理(一)制定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二)护理部负责全院防范跌倒、坠床管理质量的督查。

(三)护理部建立跌倒、坠床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数据库,每月、每季、每年有统计、分析和讨论。

(四)各科设立专人负责科内跌倒、坠床的防范监控。

每月有统计、每季有分析、每年有汇总。

二、风险评估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及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的高危风险评估,以筛选高风险病例进行重点预防,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一)评估对象:所有住院病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

(二)评估环节首次评估:所有患者入院、转入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在2小时内进行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手术后或使用特殊药物易导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时。

(三)评估频次评分>45分为高危,立即告知主管医生,并发放风险告知书,采取相应措施,每周评估1次。

护士长或质控护士于首次评估后24小时内完成复核,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科内自控,并次月5号之前统计上报护理部。

三、发生跌倒、坠床后应急预案(一)处置: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了解发生经过、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病情允许时扶回床上→同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初步伤情判断→配合抢救或处理→上报并记录、交班。

(三)报告: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上报流程执行。

四、防范措施(一)全院所有人员:有参与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的义务,当发现有坠床与跌倒等隐患时,应主动报告相关科室责任人。

(二)院办公室:做好各种防滑警示标识,提醒患者防范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三)维保部:1.维护院内秩序。

2.加强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持地面干燥清洁,路面畅通,灯光明亮。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表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表
填表说明:
1、评分≥45分,为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需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45分者每周至少评估1次,病情变化或使用易致跌倒药物时需评估,转科后需评估。
2、首次评分≧45分及跌倒/坠床危险因素有变化时及时请患者或家属及护士长签字。
3、此表归病历,排在压疮风险评估单之后。
有跌倒/坠床史(晕厥)/视觉障碍
0
25分
超过1个医学诊断
0
15分
静脉治疗或使用特殊药物
0
20分
使用拐杖、助行器
0
15分
扶靠家具行走
0
30分
乏力/≥65岁/体位性低血压
0
10分
步态失调及不平衡
0
20分
认知障碍
0
15分
合计得分
护理干预措施:
1.床旁挂标识牌,语言提醒
2.加强陪护
3.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知识宣教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记录单
科别:_______床号___姓名:_________性别:男、女年龄:___住院号:_______________
入院时间:年月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值
项目
评分标准
评估时间


跌倒/坠床危险评估:
4.向患者讲解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将用物放于患者方便取用的位置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必要时提供尿壶和便器
7.环境安全
8.指导患者使用呼叫器
9.协助患者上下床
10.协助患者行走
11.使用床栏保护(夜晚/全天)
12.使用保护具(约束带)
13.其它:

防跌倒(坠床)评估表

防跌倒(坠床)评估表
悬挂预防跌倒标识,必要时班班交接
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导致跌倒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患者日常用物放于可及处
指导患者穿长短合适的衣裤及防滑鞋
将呼叫器放于可及处,提醒患者下床时若有必要寻求帮助
适当使用床栏或约束带
依据风险程度,必要时专人陪住
预防效果
未发生跌倒
发生跌倒
护士签字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评估记录表
科室:
姓名:
年龄:
性别:
诊断:
入院日期:
转入科室:
转入日期:
出院日期:
评估内容
危 险 因 素
分值
评估日期
年 龄
①≥40岁
1
既往史
①有跌倒史 ②有坠床史 ③晕厥 ④低血压
2
意 识
状 态
②模糊 ③ 痴呆
2
①昏迷
1
感 官
①头晕
4
①视觉障碍 ②听力障碍
2
身 体
状 况
①借助器械 ②肢体残缺
③偏瘫 ④关节僵硬、变形、疼痛
3
①肌肉震颤麻痹
2
①乏力 ②失眠
1
使 用
药 物
①镇静安眠药
2
①降压药 ②降糖药 ③利尿剂 ④其他高危药物
1
排 泄
①便秘
2
①腹泻 ②尿频
1
自 理
能 力
①无
4
①部分
3
总评分≤2分为低度风险,3—5分为中度风险,>5分为高度风险
预 防
措 施
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室及活动区域灯光充足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

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分
备注:
1、座床/跌倒评分总分为14分,评估分值>4分患者为高风险者,由责任(当班)护士填写预防患者坠床/跌倒告知书,向患者或家属做好安全教育、采取预防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床尾悬挂警示标识。

2、再评估要求:
(1)转科患者。

(2) 病情变化:出现头晕、眩晕、乏力症状,手术后,意识改变等。

(3) 治疗方案改变:使用镇静剂、利尿药、降压药、安眠药、调节血糖药、抗癫痈药、麻醉止痛剂等。

3、评估时间要求:
(1)首次风险评估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4小时内完成,入院后行急症手术患者于手术返回后既需要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评估为髙风险者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

(2)需再次评估患者应在1小时内完成,评估为高风险者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3)经评估存在高风险者,并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跌倒、坠床伤情分级标准及评估制度

跌倒、坠床伤情分级标准及评估制度

跌倒、坠床伤情分级及评估制度一、患者坠床与跌倒事件伤情等级认定二、住院患者跌倒时的主要场所病床旁、洗手间(浴室)和走廊是跌倒发生的主要场所三、防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一)常规预防1.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2.提供足够的灯光3.病房床旁走道障碍清除4.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便于病人取放处(二)选择性预防1.指导病人渐进下床、平时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

2.提醒家属需陪伴在旁,离开时需告知值班护士。

3.应注意轮椅及便盆座椅的固定。

4.指导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壶的方法。

5.帮助病人使用约束带。

6.悬挂防止跌倒、坠床的标志。

四、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一)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立即汇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扑救措施。

医务科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后,制定整改措施。

(二)科室设置报告的原则,鼓励主动报告,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促进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

五、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处理预案(一)值班医务人员发现患者不慎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时应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如患者病情允许,同时将其移至抢救室,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二)对患者受伤情况,当班医生应做初步判断,测量BP、P、HR等生命体征,判断意识及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1.分析坠床/跌倒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坠床/跌倒。

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患者好的范围内无障碍物;必要时专人看护。

有外伤者,局部清创换药或缝合,遵医嘱急做DR或CT检查。

2.如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1.凡患者入院后及病情、用药发生变化时按其跌倒/坠床发生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2.评分总分>45 分为跌倒高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3.高危跌倒患者或评分总分>45 分,科室建立高风险监控本或在白板上标注,护士长每天监控,责任护士班班交接防跌倒/坠床措施落实情况。

4、发生患者跌倒/坠床事件:⑴立即汇报床位主管医师及护士长,配合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⑵24 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护理部酌情组织相关人员会诊。

⑶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患者跌倒/坠床后受伤情况,并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⑷病区组织工作讨论,对发生的跌倒/坠床进行分析,加强防范措施,提高防范意识。

(二)跌倒/坠床防范措施1.根据Morse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患者平衡能力、专科疾病特点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2.签署高危通知书,白板或护理单有风险提示。

3.患者床头放置“防跌倒”或“防坠床”警示牌,患者及家属知晓标识的含义。

4.防跌倒/坠床措施宣教:①鞋子要防滑,禁止穿泡沫底拖鞋,衣裤、鞋子大小合适;②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做到“三个半分钟”:在床上躺半分钟,两腿下垂在床沿坐半分钟,床边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③告知头晕的处理方法:就地坐下或扶住周围物品;④如厕、洗澡、外出检查必须有专人陪护;⑤地面潮湿时请勿下地走动;⑥患者如需淋浴,应征得主管医务人员同意,由家属陪同方可沐浴;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30 分钟内不宜洗澡;⑦用助眠药物后及时上床休息,需要方便时请寻求帮助,不要轻易下床,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⑧患者上床后请及时拉起床栏,陪护人员不要与病人同睡一张床,以免病人坠床;⑨病情不稳定、自理能力低下、高龄或小儿等,家属必须24 小时陪护(重症监护室除外);⑩请将频繁使用的物品放于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位时伸手取物而发生坠床;○11如若陪护不在,有事呼叫护士。

5.每天交接班询问患者或家属对防范措施是否知晓,查看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跌倒评分表

跌倒评分表

Morse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表
姓名: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
跌倒评分时机
1、住院患者班内完成首次评估
2、住院期间每天评估,病情变化时及时评
3、评分≥45分为高风险者;25-44分为中风险患者;≤24分为低风险患者
结果反馈:发生未发生)
一般防范措施(0-24分)
1、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嘱患者穿防滑鞋
2、病房、走廊无障碍,照明适度
3、卫生间设置扶手,紧急呼叫铃等辅助设施
4、提供助步器、轮椅等辅助工具
5、有床头柜,可头将水、眼镜、手机等生活物品放在床头柜上,保证患者可及
6、病床、轮椅、平车安全使用
标准防范措施(25-44分)
1、签署防跌倒告知书
2、患者活动时要有人陪伴,保证呼叫系统通畅,呼叫铃放在患者可及处
3、提供合适的辅助设施如助步器、轮椅,并确保患者能正确使用
4、保证患者鞋、袜合适,穿防滑鞋
5、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6、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提高预防跌倒的意识
高危患者的防护措施(≥45分)
1、告知家属应有专人陪护患者
2、通知医生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3、加强监护和帮助
4、患者独处时或意识不清、喜欢无帮助下起床者,需将床栏拉起
5、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适当约束病人
6、列入交接班内容
7、床尾挂警示牌并签署防跌倒告知书
8、加强夜间巡视
使用药物治疗:指用麻醉药、抗组胺药、抗高血压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痉挛药、轻泻药、利尿药、降糖药、抗抑郁抗焦虑精神病药。

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

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

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挺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

这事儿听上去可能有点沉重,但其实呢,咱们可以轻松点来聊,毕竟,保护好患者的安全才是咱们的头等大事。

想想看,医院里总是忙忙碌碌的,患者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突然摔一跤,那可真是天上掉下个大西瓜,心疼得直流泪!所以,了解跌倒的危险因素,就像是给患者装上一个安全气囊,让他们在这段旅程中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2. 跌倒的危险因素2.1 年龄与身体状况说到跌倒的危险因素,首先得提年龄。

哎,老年人就像是老酒,越久越香,但身体素质可能就不那么给力了,走路时一不小心就可能绊个大跟头。

这种时候,医生可得多加留意,看看他们的行动能力如何,是否有一些老毛病,比如关节疼痛啊、视力模糊啊,都是让人“心惊肉跳”的因素。

此外,年轻的患者虽然身体相对强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谁说年轻人就不摔跤呢?稍不注意,哎,磕一跤也是可能的。

2.2 药物影响再来说说药物。

现在这个社会,咱们都是药物的“追随者”,感冒了吃药,心情不好也得吃点安神药,结果呢,可能会有些药物产生副作用,让人变得昏昏欲睡,走路像喝了酒一样。

想象一下,一个患者服完药,趁着兴奋就要下床,结果没稳住脚,真是个“活生生的教材”!所以,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些药物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尽量选择那些不容易让人“醉”的药品。

3. 环境因素3.1 医院环境接着,咱们不得不提环境因素。

医院的走廊虽然干干净净,但不免有些地方灯光昏暗,或者地面湿滑,真是个“潜伏的危险”。

就像猫咪在夜里行走,走着走着可能就“啪”的一声摔了。

所以,医生、护士和相关人员可得在巡视的时候,眼睛擦亮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走廊没有障碍物,地面干燥。

这不单是为了患者的安全,也是为了医护人员能少点“压力山大”。

3.2 家庭环境最后,咱们得把目光投向家庭环境。

患者出院后,回到家里,有些家属可能就松了口气,觉得一切都没事了,但家里的环境也是个不容小觑的因素。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住院期间常见的意外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对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风险。

1. 走动能力。

评估患者的走动能力是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患者的走动能力,可以分为独立行走、需辅助行走和卧床状态三个等级。

独立行走的患者风险较低,而需要辅助行走或卧床的患者则存在较高的跌倒坠床风险。

2. 年龄和认知能力。

年龄和认知能力是影响跌倒坠床风险的重要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认知能力减退,更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的情况。

因此,评估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状况,对于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护和预防措施。

3. 使用辅助器具。

患者是否使用辅助器具也是评估跌倒坠床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助行器具的患者相对于不使用助行器具的患者来说,跌倒坠床的风险会降低一定程度。

因此,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使用助行器具,并对其正确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

4. 药物治疗。

部分药物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意识状态,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因此,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特别是存在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测和干预,以减少跌倒坠床的风险。

5. 环境因素。

评估患者的住院环境对于跌倒坠床风险同样至关重要。

住院病房的光线、地面的平整程度、家具的摆放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行走安全。

因此,需要对住院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6. 个人生活习惯。

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也会对跌倒坠床风险产生影响。

如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洗澡习惯等。

需要评估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对于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走动能力、年龄和认知能力、使用辅助器具、药物治疗、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等。

医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预防记录表

医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预防记录表

医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预防记录表
1、各项危险因素的累计分值越高,跌倒/坠床危险性越高;若患者计分值为高度危险者需采取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2、评估频次:首次风险评估由责任护士当班完成;评估无风险存在无需继续填写此表,患者病情变化(如手术、分娩、病情恶化等)时,随时评估;经评估存在高度危险因素应每周评估一次。

3、如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立即按流程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意外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防再次发生。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标准跌倒坠床是指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在站立、行走或上下床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跌倒或坠床事件,是医院和养老院中常见的意外事件。

为了有效评估和预防跌倒坠床风险,制定一套科学的评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套评分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

1. 跌倒坠床风险因素。

跌倒坠床风险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认知功能、视觉和听觉功能等;环境因素包括住院环境、家庭环境、床铺和地面的情况等;行为因素包括站立、行走、上下床的行为习惯、使用辅助器具等。

评估跌倒坠床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2.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

目前,常用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包括Morse评分、STRATIFY评分、Hendrich II评分等。

这些评分工具通过对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的评估,给出相应的评分,帮助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判断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 跌倒坠床风险评分标准。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提出一套跌倒坠床风险评分标准,分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具体标准如下:个体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以下(0分)、60-75岁(1分)、75岁以上(2分)。

性别,女性(1分)、男性(0分)。

身体状况,患有慢性疾病(1分)、健康(0分)。

认知功能,认知障碍(2分)、正常(0分)。

视觉和听觉功能,视力或听力受损(1分)、正常(0分)。

环境因素评分标准:住院环境,混乱或拥挤(1分)、整洁有序(0分)。

家庭环境,存在危险因素(1分)、安全无隐患(0分)。

床铺和地面情况,不平整或滑溜(1分)、平整无隐患(0分)。

行为因素评分标准:站立、行走、上下床的行为习惯,不稳定(1分)、稳定(0分)。

使用辅助器具,不使用或使用不当(1分)、正确使用(0分)。

跌倒评分表正式版

跌倒评分表正式版

跌倒评分表正式版宝鸡市金台医院Morse跌倒/坠床评分表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评定标准:评分大于45分为跌倒高风险;25-45为跌倒中风险;小于25分跌倒低风险评估说明:高风险一周评估一次;中、低风险入院评估一次,出院时结果反馈即可。

结果反馈:(□发生□未发生)反馈时间:病人去向:护士长/质控护士签名:患者/家属签名:Morse跌倒/坠床评分表评估说明:标准护理措施高危险防止跌倒/坠床措施除一般及标砖护理措施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1、在床头卡上做明显标记2、尽量将患者安置局里护士站较近病房3、告知家属应有专人陪护患者4、通知医生患者的高危险情况进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5、加强对患者夜间巡视6、将两侧四个床档抬起7、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适当约束++++++++++++++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急性肺部病变等情况的房颤应区别考虑。

因为这些情况下,控制房颤发作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往往可以消除房颤发生。

淄博市中心医院科室干保科姓名床号住院号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评分≥2分,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如华法林)(I / A)评分1分,可选择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但是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I / A)评分0分,可选择阿司匹林或不用抗栓治疗,推荐不抗栓治疗(I / A)HAS-BLED评分-出血风险评分积分≥3分时提示出血“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加强复查。

Aldrete评分记录表。

预防跌倒坠床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预防跌倒坠床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查看 3.护士知晓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 不知晓扣2分;
资料 预案、工作流程
知晓不全扣1分
提问 护士 4.发生跌倒/坠床处置及时正确,记录完整
处理不及时扣4分,未记录 扣4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5.发生跌倒/坠床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并组织科 室分析讨论,落实整改
隐瞒不报扣5分,未组织分 析扣5分,未落实整改措施 扣5分
料 评估跌倒风险
4.准确评估高危因素
评分标准 不符合要求一处扣1分
4
5.高风险的患者床头有跌倒/坠床警示标识,患 者和(或)家属知晓
4
1.日常用物放于可及处
5
2.病房地面无水渍、障碍物,光线充足
5
3.患者穿防滑鞋
不符合要求一处扣1分
10
4.主动告知病人/家属防跌倒/坠床的自护知识
10
5.病人/家属知晓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并配合预 防
**医院
预防跌倒/坠床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8
4
跌倒/坠床
风险评估
24分
4
4
(标准分100分,合格分≥90分)
检查 方法
内容及质量要求
1.新入院、转入患者及时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
估,当班内完成
2.高风险者每周至少评估1次,挂警示牌、填写
《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干预措施记录表》,上 考核 报护理部 护士 及查 3.病情变化时:服用易导致跌倒的药物时;病 看资 情恢复需下床行走时;活动量增加时等应及时
10
跌倒/坠床
预防措施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3
3
提问 6.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婴幼儿及 护士 偏瘫患者应加床栏,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 及患 者现 7.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步态不稳、术后第一 场查 次下床的患者,活动或如厕时应由家属或医护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的操作评分标准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的操作评分标准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的操作评分标准操作评分标准简介本操作评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病人在医疗机构中发生跌倒和坠床的意外事件。

通过对相关操作的评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识别和纠正风险因素,确保病人的安全。

评分标准以下是针对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的操作评分标准:1. 病人监视程度评分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能力,将病人的监视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等级如下:- 低风险:病人能自行行走且身体状况良好,不需要额外监视;- 中风险:病人行走有一定困难或需要一定帮助,需要定期监视;- 高风险:病人无法自行行走或有明显行走困难,需要全天24小时监视。

2. 环境安全评分评估病人住所或医疗机构的环境安全情况,评分等级如下:- 低风险:环境整洁,无尖锐物品、湿滑地面等危险因素;- 中风险:环境基本整洁,但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湿滑地面);- 高风险:环境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如凹凸地面、无扶手的楼梯等。

3. 病人移动评分根据病人的行动能力和移动需求,对病人的移动情况进行评分。

评分等级如下:- 低风险:病人能自行行走,且具备稳定的平衡能力;- 中风险:病人需要帮助或辅助设备进行行走,如助行器、手杖等;- 高风险:病人无法自行行走或需要他人全程支持。

4. 病人床位评分评估病人床位的安全情况,评分等级如下:- 低风险:床边设有扶手或床栏,床无滑动现象;- 中风险:床边设有扶手或床栏,但存在床滑动的现象;- 高风险:床边无扶手或床栏,容易滑动。

5. 病人意识状态评分根据病人的意识状态评估其对跌倒、坠床的风险。

评分等级如下:- 低风险:病人意识清醒,并能正常行动;- 中风险:病人意识较模糊,需额外监视;- 高风险:病人意识丧失或昏迷状态。

6. 其他评分指标在评估病人跌倒、坠床风险时,还可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状态、用药情况等因素进行评分。

操作评分标准的应用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上述评分标准,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

评估结果可作为制定个性化的跌倒、坠床预防方案的依据,包括调整监视程度、改善环境安全、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等。

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分

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分
口约束带口嘱家属看护口其他
护士签名:日期:
各类导管风险评估表
导管类
意识
其他
I类导管3分
II类导管2分
In类导管1分
其他
□烦躁
4分
□意识不清
3分
□幼儿
4分
□不配合
管口脑室引流管
口双套管口负压球□PICC口深静脉导管口三腔管口造屡管口腹腔引流管
口导尿管口创腔引流管口胃管口氧气管


评分<3分为低度危险,3-7分为中度危险,>7分为高度危险。根据评分采取有效措施:
□妥善固定口使用约束带口警示标识□家属及病人安全教育口严格交接班
□其他
护士签名:
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I分值
内容
2

口意识模糊、无定向力
口站立不稳
口近3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坠床跌倒史
口镇静期间
口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口近期有意识丧失、癫痫史
1

口视物障碍
口体能虚弱
□年龄〉70岁或〈9岁
口吸毒或酗酒
口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评分要求:总分N3分,病人有坠床或跌倒的高风险。
采取的措施:口加床挡□加强巡视口悬挂防跌倒标识,做健康教育口床边呼叫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导尿管 口创腔引流管 口3分为低度危险,3-7分为中度危险,>7分为高度危险。根据评分采取有效措施:
□妥善固定 □使用约束带口警示标识□家属及病人安全教育□严格交接班□其他
护士签名:
口约束带口嘱家属看护□其他
护士签名:
日期:
各类导管风险评估表
导管类
意识
其他
I类导管3分
II类导管2分
III类导管1分
其他
□烦躁
4分
□意识不清
3分
□幼儿
4分
□不配合
2分
口胸导管
□ T管 口气管插管 口 口鼻插管 口动静脉插管 口脑室引流管
口双套管 口负压球
□ PICC口深静脉导管 口三腔管 口造痿管 口腹腔引流管
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分值
内容
2分
口意识模糊、无定向力
口站立不稳
□近3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坠床跌倒史
口镇静期间
口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口近期有意识丧失、癫痫史
1

口视物障碍
口体能虚弱
口年龄〉70岁或〈9岁
口吸毒或酗酒
口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评分要求:总分N3分,病人有坠床或跌倒的高风险。
采取的措施:口加床挡 口加强巡视口悬挂防跌倒标识,做健康教育 口床边呼叫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