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
五下语文第一课讲解
五下语文第一课讲解
本文旨在为广大五年级学生及语文教师提供第一课的教学讲解,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一、课文概述
五下语文第一课通常为《草原》。
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内蒙古大草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展现了草原人民的勤劳、善良和热情。
全文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重点词汇
1.草原:广阔的草原地区,位于我国北部。
2.碧绿:形容草原的颜色,翠绿如玉。
3.一望无际:形容草原辽阔,看不到边际。
4.勤劳:指草原人民辛勤劳动的品质。
5.善良:指草原人民纯朴、善良的性格。
6.热情:指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友好态度。
三、重点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
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草原天空的美丽和空气的清新。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句话描绘了草原辽阔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
四、课文解析
1.第一段:描述了作者对草原的向往和初次见到草原的激动心情。
2.第二段:详细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包括天空、大地、草原、牛羊等。
3.第三段:通过描述草原人民的生活,展现了草原民族的风土人情。
4.第四段: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五、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草原的美丽景色。
2.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你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吗?试着描述一下。
4.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去草原体验生活吗?为什么?。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草原>>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图画: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表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2、草原一课的中心句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本文写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本文主要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用一个词来形容草原的特点,那就是一碧千里4、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他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5、白杨的作者是袁鹰,本文表面上写的是白杨,实际上写的是边疆建设者;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同时也表达希望孩子也能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借物喻人6白杨外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杨内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青藏铁路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修建这条铁路遇到了三大困难,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体现了筑路工人的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科学创新精神;8、内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有住蒙古包,喝奶茶,吃奶豆腐,手抓羊肉,套马等9、丝绸之路的中心句是10、“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句在文中出现四次,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又是作者行文的线索11、帐篷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二、四字词语填空;一千里色欲流飘带黄一体精神满美美银装素料不及杯水车忘食严阵以不而飞山岭天高气如生古朴三、多音字蒙勒好薄似行四、形近字浑峻漠蹄遐摇晖俊模啼暇谣诨骏寞谛瑕遥崖拔喧绞辩僵涯拨渲跤辨疆壁混挺巍吟毯璧浑铤魏吩毡五、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选一句仿写; A.拟人B.比喻C.设问D.反问E.对比1.羊群走到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4.建设者们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5.生活在沙漠中的白杨树,难道没有给我们有益的启迪吗六、同姓兄弟细分辨;jièxījiānɡbiàn绍牲河论限阳土别口沥军幻钱别硬捷七、词语超市按要求写词语;1.描写颜色的成语:2.描写天气的成语:3.含有“心”字的:八、字典家园;1.“凹”的读音是,共有画,第二画是,它的反义词是;2.“矗”的读音是,共有画,第十画是,我也能写出四个这种字形的字:; 3.“戎”的读音是,共有画,第二画是;“戎”的解释有两种:①军队,军事;②中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戎装”的“戎”应取第种解释;九、修改病句;1.战士们热烈地讨论着明天的报告;2.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至于把树连根拔起; 3.在那块混浊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4.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5.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大约总有一万年了;6.这座巍峨宽敞的大楼是爸爸单位的职工宿舍; 7.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奋勇前进;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1.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思乡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2. 泊船瓜洲是借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是写景兼叙事来抒情,王安石的乡愁由满目春色引起,张籍的乡愁由秋风引起,纳兰性德的乡愁由北方的风雪引起;3.注释:泊间只隔数重山绿还意万重欲恐行人临发开封那畔千帐聒乡心故园背诵并准确默写这三首诗词4.诗句意思: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C.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它们也是每首诗最能表达作者思乡情的句子;5.诗歌背诵并准确默写;二.梅花魂一一文共写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1.教我读唐诗落泪;2.斥我污梅;3.因不能回国落泪;4.送我梅图;5.赠我梅绢;五件事集中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二题目梅花魂的“魂”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也就是文中的: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比喻中华民族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列举有气节的中国人: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也不说出共产党员名字的刘胡兰;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等;三背诵并默写第13段;划分层次四文中思乡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唐王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五课文第三段动词填空,“轻轻刮”“慢慢抹”表现了外祖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他对墨梅图的珍视;三.1.桂花雨是一篇散文,通过回忆童年摇桂花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2.文中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意思:母亲并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会,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四.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散文,题目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文主要描写了小桥,流水,人家这三种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趣味语文: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一.一.本单元都是说明文,鲸是常识性说明文,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又叫科学小品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二.二.鲸全文介绍了鲸的体形大,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说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1.用肺呼吸2.鲸是胎生;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三.三.松鼠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的代表作,自然史;本文围绕“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句话来写;本文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文章显的生动形象; 四.四.新型玻璃一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1.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2.夹丝玻璃的特点是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用于高层建筑;3.变色玻璃的特点是能随着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作用是调节室内光线;4.吸热玻璃的特点是吸热,阻挡冷空气,作用是使室内冬暖夏凉;5.吃音玻璃的特点是消除噪音,作用是减弱噪音;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五.五.假如没有灰尘一文运用假设介绍了灰尘的重要作用,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第四单元复习要点一.钓鱼的启示1.课文给我们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意思是:道德认识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因为道德实践需要放弃个人利益;一个人只有从小接受严格教育,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取得人生成功;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是: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3.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人和事,比如:金钱,地位,荣誉等;类似课文中的例子: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甚至暗自欣喜,认识到怎样做很简单,但要改正分数,就会使分数降低,所以做起来又很难;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本文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当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意思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如果这个办法不行,就换个方法试试;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三.落花生1.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我国现代作家;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详写的是议花生,课文采用借物喻人和对比的手法,借花生不图虚名,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意思:父亲教育我们要像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意思是:做人不要只讲外表,要做心灵美,有真本领的人;4.课文第10段采用对比,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突出了花生不图虚名,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嫩绿,高高挂在枝头”和“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四.珍珠鸟1.作者冯骥才,课文写了小鸟由怕人到逐步与人亲近,最终完全信赖人的过程;启示:信赖,往往创造美好境界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一草原课堂笔记
一草原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 毯(tǎn):毛毯,地毯。
注意“毯”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炎”。
- 陈(chén):陈旧、陈列。
- 裳(shang):在“衣裳”一词中读轻声。
- 虹(hóng):彩虹。
- 蹄(tí):马蹄。
- 腐(fǔ):腐烂、腐朽。
- 稍(shāo):稍微,稍等。
注意与“梢”(树梢)区分。
- 微(wēi):微小、微风。
2.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在课文中“同行”的“行”读xíng。
- 勒:lè(勾勒)、lēi(勒紧)。
3. 词语理解。
- 清鲜:清爽新鲜。
文中用来形容草原空气的特点。
-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柔美:柔和而优美。
常用来形容草原线条等的特点。
-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文中指用翠色欲流的草原衬托小丘等的美。
-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文中指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小丘的轮廓。
-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段落划分。
- 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主要描写了草原的天空、空气、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小丘的柔美等。
- 第二自然段:写蒙古同胞迎接远客的情景。
从远处看到的“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到近前的迎客、握手、欢笑等,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 第三自然段:写蒙古包外的热情款待。
主客互相敬酒,表现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深厚。
- 第四自然段:写主客联欢的情景。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等,进一步体现了两族人民的团结友爱。
- 第五自然段:写作者对草原的留恋之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 重点语句分析。
-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碧绿。
草原课堂笔记新版本
草原课堂笔记新版本一、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 毯(tǎn):毛毯,地毯。
注意“毯”字是半包围结构,毛字部。
- 陈(chén):陈列,陈旧。
- 裳(shang):衣裳,在“衣裳”这个词中读轻声。
- 虹(hóng):彩虹。
- 蹄(tí):马蹄。
- 腐(fǔ):腐烂,腐朽。
- 稍(shāo):稍微,稍等。
- 微(wēi):微笑,微小。
2.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在课文中“同行”的“行”读xíng。
- 勒:lè(勾勒)、lēi(勒紧)。
文中“勾勒”的“勒”读lè。
二、词语理解。
1. 一碧千里。
- 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指一片碧绿的颜色。
文中用来形容草原的辽阔和翠绿。
2. 翠色欲流。
- 欲:将要。
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3. 襟飘带舞。
- 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文中形容蒙古族同胞骑马欢迎远客时的样子。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开篇直接描绘草原的广阔和绿意盎然,“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并不茫茫”则体现出草原景色的清晰、明朗。
2.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蒙古同胞欢迎远客的情景。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通过描写蒙古同胞骑马前来迎接的场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身着各色衣裳的蒙古同胞比作彩虹,生动地表现出他们欢迎远客时的热情。
3.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写蒙古包内主客相互敬酒的情形。
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 写作者在草原上的感受。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不舍分别的情感。
课文《草原》笔记
课文《草原》笔记一、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 毯(tǎn):毛毯、地毯,注意“毯”字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最后一横要变提。
- 陈(chén):陈旧、陈列,左窄右宽。
- 裳(shang):衣裳,在这个词里读轻声。
- 虹(hóng):彩虹,“虫”字旁加上“工”。
- 蹄(tí):马蹄,注意“蹄”字右边的笔画顺序。
- 腐(fǔ):腐烂、腐朽,“广”字头下面是“付”加上“肉”字的变形。
- 稍(shāo):稍微,多音字,还可以读“shào”(稍息)。
- 微(wēi):微小、微风,中间部分是“山”字中间一竖出头。
2.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勒:lè(勾勒)、lēi(勒紧)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
- 主要描写了草原的天空、天底下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小丘的线条等。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一碧千里”形容草原的范围很广,全是绿色,“并不茫茫”则是说虽然草原很辽阔但并不给人模糊不清的感觉。
2.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的情景。
- 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可以看出草原人民迎接客人的热情和急切。
3.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写蒙古包外迎客的情景。
- 主要描写了主人与客人见面时的热情,如“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4.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 写蒙古包内主客联欢的情景。
- 描写了主人用奶茶、奶豆腐等食物招待客人,还写了表演歌舞、套马、摔跤等活动,展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能歌善舞。
5.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写作者对草原的感受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五年级下册语文 《草原》词句解析
《草原》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草原的课文知识点总结
草原的课文知识点总结一、草原的类型1. 按气候条件划分:可分为温带草原、寒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2. 按地形地貌划分:可分为山地草原、高原草原和平原草原。
3. 按地下水位划分:可分为湿地草原和干旱草原。
4. 按草地植被种类划分:可分为禾草草原、杂草草原和荒漠草原。
二、草原的特点1. 植被丰富多样:草原上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多样,包括禾本科和禾本科以外的草本和灌木植物。
2. 适宜放牧:由于植被茂盛,因此草原适宜牛羊放牧,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3. 土地肥沃:草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发展,是良好的农耕土地。
4. 生态平衡:草原上动植物种类丰富,互相依存,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
三、草原的作用1. 调节气候:草原植被茂盛,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能,使温度适宜,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2. 保持水土:草原植被密集,能保持土地不被风蚀和水蚀,保持水土流失的平衡,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地区。
3. 促进畜牧业发展:草原上植被茂盛,草场资源丰富,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4. 保护生物多样性:草原上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草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四、草原的保护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砍伐、滥放、放牧等行为,保护草原植被资源。
2. 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进行合理的牧草资源管理,科学制定放牧计划,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
3. 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加强草原的植被修复,通过植树造林、固沙治沙等措施,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
五、草原的保护与利用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 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对草原植被、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制定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案。
3. 科学发展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发展畜牧业、旅游业、草原农业等产业。
六、生态旅游的发展1. 草原生态旅游:草原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
《草原》小学五年级语文
草原简介草原是指广袤无垠的草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
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草原不仅是动植物的家园,也是人类独特的生产生活场所。
本文将介绍草原的特点、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草原的关系。
草原的特点草原一般位于内陆地区,呈现广阔的草地景观,其特点如下:1.植被:草原的主要植被为草本植物,草原上的植物一般较矮小,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2.气候:草原气候一般干燥,降水较少,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温差较大。
3.动植物资源:草原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在草原上生息。
草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草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物种的繁衍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1.保护土壤:草原的植被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2.控制气候:草原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调节气候变化。
3.维持水循环:草原植被具有保水功能,能够吸收雨水并储存,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经济价值草原对人类的经济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1.畜牧业: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场所,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支撑了草原地区的畜牧业发展。
2.旅游业:草原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业成为草原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3.草原资源的开发:草原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油气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类与草原的关系保护草原的重要性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合理利用:人类应该充分发挥草原资源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草原保护:人类应该积极参与草原保护活动,保护草原的植被、动物和土壤,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对草原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
2.过度开发:过度开发草原资源,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可能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总结一、课文简介《草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描绘了草原风光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风俗习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友谊的赞美。
二、生字与词语1.生字毯(tǎn):毯子、地毯、壁毯陈(chén):陈列、陈旧、陈述裳(shang):衣裳、霓裳、红裳虹(hóng):彩虹、长虹、虹膜蹄(tí):马蹄、蹄疾步稳、蹄声腐(fǔ):腐烂、豆腐、腐朽稍(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微(wēi):微笑、微风、微妙2.词语解释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飘动,形容一个人奔跑或快速走动时,衣服飘动的样子。
陈巴尔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毗连,西部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边境线总长达677公里。
三、重点句子解析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在这句话中,“一”字用在“碧”的前面,让人感到“碧”的范围是那样的广,是那样的无边无际;“千里”这个词语也说明草原的辽阔;“并不茫茫”说明了草原不仅辽阔,而且碧绿,给人一种明朗、开阔的感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突出了小丘线条的柔美,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总结
【 - 小学作文】【篇一】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句子理解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理解: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4.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
5.拓展延伸: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长篇巨作《四世同堂》。
第2课:《丝绸之路》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服务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4.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的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词句解析
《草原》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课文草原重要知识点总结
课文草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草原的植被草原的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禾本科植物、菊科植物、藜科植物等。
草原植被的产生和发展受气候、土壤、动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草原植被的特点有:植被丰富多样,种类繁多,适应性强;植被对土壤保护作用明显,有利于水土保持;植被对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草原的土壤草原的土壤主要有砂土、壤土、黄土等多种类型,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肥力。
草原土壤的特点有:土层薄,含水量少,有机质含量低,钾、钙等元素含量较高。
草原土壤肥力与水分密切相关。
三、草原的动物草原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有很多种类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
例如:有羊、牛、马等家畜,还有狼、狐狸等野生动物。
草原动物的特点有:身材矫健、善跑、善跳;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食性广泛、取食方式多样。
四、草原的微生物草原的土壤中富含大量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有机质分解、氮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细菌对土壤中的氮元素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吸收的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五、草原的生态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草原植被对水土保持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径流量,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大片的草原植被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六、草原的保护与利用草原是地球的宝贵资源,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减少开垦等措施实现。
人们还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生态红线等途径来加强对草原的保护。
同时,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总之,草原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草原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
《草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草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草原的形成草原的形成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草原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和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土壤上。
温带草原是在东、西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而热带草原则是在热带干旱气候下形成的。
草原的类型根据气候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草原可以分为温带草原、亚洲草原、非洲草原等不同类型。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植被主要是多年生草本。
亚洲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植被主要是多年生高羊茅。
非洲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非和东非大裂谷地带,植被主要是矮树草原和稀树草原。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草原植被丰富多样,包括了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灌木和小型乔木。
草原动物也十分丰富,包括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此外,草原还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漠狼、普氏野马等。
草原的生态功能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碳汇等多个方面。
草原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其植被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维护水土资源的平衡。
同时,草原的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大气中的气候平衡,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作用。
草原的保护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人类活动等原因,许多草原地区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草原的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推行可持续的生态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草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气候、土壤、地形等。
草原包括了多种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建立保护体系、推行可持续管理等。
希望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草原重点梳理
《草原》重点知识梳理宇文皓月班级姓名学号1.《草原》的作者是谁?我们还学过写的哪几篇课文?(答:《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我们还学过他的课文有《猫》、《母鸡》。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是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社》。
】)2.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内蒙古(奇丽的草原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汉两族)之间浓浓的民族情。
3.《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答:《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4.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答: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其实不茫茫。
”这句话写的。
)5.文中“这种境界”指什么?(答:文中“这种境界”指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6.“这种境界”在文中具体指哪句话所描述的境界?(答:在文中具体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必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找出文中直接写自己感受的句子。
答: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暗示我满心的愉快。
【想高歌,是因为心情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想低吟,是因为美丽的草原让作者陶醉、回味。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自己喜爱草原,离开草原依依不舍的心情。
】8.整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答: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
)9.“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归纳《草原》
1.内容中心
本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2.注意读音
蒙(ěng)古包
好(hà)客
同行
似乎
3
重点句子
(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