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PPT课件习题参考答案 2022 (5)[5页]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介绍PPT模板

精品课件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介绍PPT模板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40%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70%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2019
2020
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 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PPT课件习题参考答案 2022 (10)[4页]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PPT课件习题参考答案 2022 (10)[4页]

第十章思考题与习题1.5G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哪些?答:其典型的应用场景有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mMTC (大规模机器通信)三大场景。

eMBB是承接移动网、增强互联网的场景,如高清视频业务、远程智能视觉系统等。

uRLLC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场景,如车联网、远程医疗、无人驾驶、工业远程控制等。

mMTC是物联网的另一个重要场景,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和环境监测等。

前一个场景的标准化已制定完毕,但后面两个尤其是最后一个涉及场景的千差万别,其标准仍然在完善中。

2.5G有哪些关键能力指标?其典型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答:5G的关键能力指标:1)单位面积数据吞吐量显著提升相比于4G,5G的系统容量要提高1000倍,边缘用户的速率达每秒百兆比特,用户的峰值速率达每秒千兆比特,单位面积的吞吐能力特别是忙时吞吐量能力需要达到每平方公里数十万兆比特以上。

2)支持海量设备连接单位覆盖面积内支持的器件数目将极大增长,在一些场景下每平方公里通过5G移动网络连接的器件数目达到100万,相对4G增长100倍。

3)更低的延时和更高的可靠性相对4G,时延缩短5-10倍,并提供真正的永远在线体验。

此外,一些关系人的生命、重大财产安全的业务,要求端到端可靠性提升到接近100%。

4)能耗使网络综合的能耗效率提高1000倍,达到1000倍容量提升的同时保持能耗与现有网络相当。

此外,5G还需要支持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的效率,将频谱效率提升10倍以上。

3.5G网络架构由什么组成?NG-eNB和gNB两种基站有什么区别?答:5G网络架构: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gNB:5G基站,向UE提供NR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核心网。

NG-eNB:4G基站为了升级支持eLTE,和5G核心网对接,于是升级为NG-eNB,向UE提供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核心网。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ppt课件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1章ppt课件

动通信系统(专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系统(公网)。专网
的最大功能要求是调度,专网的发展经历了一对一的单机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1.5 多址方式
1.6 其他常用技术
1.7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8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及现状
.
4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 行的通信。
第1普章通概高述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移 动 通 信 十二一五五
(第五版)
章坚武 编著
物信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1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移动网络技术实验课安排
6个实验 分三组进行,单周第一、二组,双周第三组
请班长安排,用班费复印实验资料
物信学院
.
2
课件制作:蔡彦
物信学院
第1章 概述
③ 需双工器, 体积较大, 价格较贵。 在无中心转信台转发的
情况下, 采用频分双工制的电台需配对使用, 否则通信双方无
法通话。
物信学院
.
16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物信学院
图 1-3 双工通信方式
.
17
课件制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彦
第1章 概述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按其经营方式或用户性质可分为专用移
物信学院
.
10
课件制作:蔡彦
第1章 概述
这种工作方式的优点是: ① 设备简单; ② 移动台之间可直 接通话, 不需基站转接; ③ 不按键时发射机不工作, 因此 功耗小。 其缺点是: ① 只适用于组建简单和甚小容量的通信 网; ② 当有两个以上移动台同时发射时就会出现同频干扰; ③ 当附近有邻近频率的电台发射时, 容易造成强干扰, 通 常为了避免干扰, 要求相邻频率的间隔大于4 MHz, 因而频谱 利用率低; ④ 按键发话, 松键受话, 使用者不习惯。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习题答案chapter_13-2022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习题答案chapter_13-2022

第十三章思考题与习题1. 6G 有哪些关键能力指标?其典型的潜在应用场景有哪些?答:关键能力指标包括:■ 峰值数据速率至少为1 Tb /s ,是5G 的100倍。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太赫兹无线回传和前传,峰值数据速率有望达到10 Tb / s 。

■ 1 Gb / s 的用户体验数据速率,是5G 的10倍。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室内热点,还有望为用户提供高达10 Gb / s 的用户体验数据速率。

■ 10-100 µs 的空中延迟和高移动性(1000 km/h)。

这将为超高速铁路和航空系统等场景提供可接受的体验质量。

■ 连接密度是5G 的十倍。

对于热点等场景,将达到每平方千米710个设备,区域流量容量可达12//Gb s m 。

■ 能量效率是5G 的10-100倍,频谱效率是5-10倍。

潜在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移动宽带、极可靠低时延通信、极大规模机器通信、长距离高速移动性通信、极低功率通信。

2. 何为超大规模MIMO 技术的基本原理?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答:基本原理:在多天线技术可以通过空间多路复用大大提高系统容量,也可以通过分集实现可靠的传输,还可以通过波束成形克服传播损耗。

优势:通过在同一信道上传输数成百上千个并行数据流的空间复用方式以实现超高频谱效率,超大规模MIMO 还可以显著提高能量效率并减少时延。

可以提供成百上千个波束。

以大规模用户MIMO 形式同时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以显著提高网络吞吐量。

此外,超大规模MIMO 和非正交多址技术的结合将促成大规模多址通信,实现超大规模连接。

形成超窄波束将有助于克服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的严重传播损耗,并减少复用的同信道小区间干扰。

不足:随着基站配备超大规模MIMO ,导频污染将更加严重等。

3. 太赫兹通信技术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答:优势:高达数百千兆赫的海量频谱资源;太赫兹的波长远比毫米波波段的波长短,因此它可有益于集成更多天线以提供大量波束;太赫兹通信的定向传输能力强,可以明显减轻小区间干扰,显著降低窃听通信的可能性,从而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现代移动通信PPT课件

现代移动通信PPT课件

Multimedia
Integrated
Point
frequency
1G
2G
Data Digital
Smart
Analog Voice
.
11
Beyond 3G/4G的研究和个人通信
Beyond 3G/4G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有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基本 需求、核心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但较为明确的一点是,第四代 移动通信的实用期定在2010年。
超过400万,国际漫游用户每月呼叫次数超过500万,用 户平均增长超过50%; 1993年欧洲第一个DCS1800系统投入运营。到1994年已有6 个运营者采用了该系统。 中国 1992年在嘉兴地区引入第二代数字移动蜂窝网GSM 系统
. 40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
GSM系统包括NSS、 BSS、MS和操作维护中心。
在一个小时内建立的Q次呼叫中,若N次丢失,则呼叫中断概率为 N/Q,呼叫中断概率跟系统设计、严重干扰、越区切换等有关。
. 23
通信概率
❖ 通信概率
移动通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无线信号传播裒落影响,不可能达 到覆盖范围的100%。
通信概率是指移动用户在给定服务区域进行成功通话(达到规定 通话质量)的概率,它包移动通信
GPRS技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为GSM系统无线商务 提供了高速数据通道; CDMA 1X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建设; 日本在移动通信上实现无线互联网应用(i-mode)的成 功开创了无线数据业务的新时代; 中国在无线数据应用领域正在起步。
. 8
第三代移动通信
❖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为I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已确定;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商用已在2001年10月面世;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在2005年以后。

现代通信技术5PPT课件

现代通信技术5PPT课件

双相码的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形。
1:用电压跳变表示,10或01均可
0:单个消息0不产生电位变化,
优点: 无直流成分 低频分量少 频带窄 易于提取同步信号
3.Manchester双相码
• 编码规则
1100101 10 10 01 01 10 01 10
• 特点:1) 仅两电平 2) 有足够的定时信息;无直流;编码简单 3) 缺点:频带利用率低
编码规则:
4、米勒码

01 11 10 01 11 10 01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 基带——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 即未经调制变换的信号所占的频带
基带信号------由于未经调制的脉冲电信号所占据的 频带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因而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 基带传输——不搬移基带信号的频谱而直接进行传 输的方式
基本表述
❖ 基带是指未经调制变换的信号所占的频带 ❖ 基带信号是指高限频率与低限频率之比远大于1的信
号 ❖ 基带传输是指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基带传输系统所涉及的技术问题: ❖ 信号类型(传输码型) ❖ 码间串扰 ❖ 实现无串扰传输的理想条件 ❖ 克服和减少码间串扰的具体措施等
数字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 数字通信的范畴 ❖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越性
抗噪、处理、存储、交换、加密…. ❖ 数字信号的产生
-----来自数据终端的序列 -----来自模拟信号数字化后的序列等 ❖ 数字信号传输的特点 -----包含丰富的低频分量甚至直流分量
数字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1. 基带传输 ❖ 从数字通信终端送出的数字信号(其频谱范围从零开始),
称基带信号;用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基 带信号频率较低,很难实现远距离传输; 在某些低通型有线 信道适用。 ❖ 如:内部总线、局域网 2.频带传输: ❖ 大多数信道是带通型信道,数字基带信号必须经过载波调制, 把频谱搬移到高频载波传输。 ❖ 实质:在发送端采用调制手段对数字信号进行某种变换,将 代表数据的二进制“1”和“0”,变换成具有一定频带范围 的模拟信号,以适应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LTE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新技术PPT课件

LTE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新技术PPT课件

网络体系架构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互联网和虚拟化技术,采用基于 通用硬件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解决了现有基础设施平台 成本髙、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和业务上线周期长等问题。 在网络架构方面,第五代移动通信采用基于控制转发分离 和控制功能重构的技术。
核心网
转发功能
网络集中控制调度
接入网
控制功能 接入功能
动态自组织网络
第17页/共77页
空中接口技术
调制编码技术
➢ 对 于 高 速 率 业 务 , 多 元 低 密 度 奇 偶 校 验 码 (MaryLDPC)、极化码、新的星座映射以及超奈奎斯特 调制(FTN)等比传统的二元Turbo+QAM方式可进一步 提升链路的频谱效率。
➢ 对于低速率小包业务,极化码和低码率的卷积码可以 在短码和低信噪比条件下接近香农容量界。
第26页/共77页
大规模MIMO的关键技术
大规模MIMO技术
(2)下行发送与上行接收算法设计
大规模天线的性能增益主要是通过大量天线阵元形 成的多用户信道间的准正交特性保证的。然而,在实际 的信道条件中,由于设备与传播环境中存在诸多非理想 因素,为了获得稳定的多用户传输增益,仍然需要依赖 下行发送与上行接收算法的设计来有效地抑制用户间乃 至小区间的同道干扰,而传输与检测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则直接与天线阵列规模和用户数相关。
第27页/共77页
大规模MIMO的关键技术
大规模MIMO技术
(3)预编码/波束成形算法
基于大规模天线的预编码/波束成形算法与阵列结构设 计、设备成本、功率效率和系统性能都有直接的联系。基 于Kronecker运算的水平垂直分离算法、数模混合波束成 形技术,或者分级波束成形技术等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大 规模天线系统计算复杂度。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习题答案chapter_9-2022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习题答案chapter_9-2022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9.6 习题与思考题1.简述LTE的主要设计目标。

答:LTE的主要设计目标是:(1)频谱灵活使用。

支持的系统带宽包括:1.4 MHz、3 MHz、5 MHz、10 MHz、15 MHz、20 MHz带宽。

(2)峰值速率。

在20 MHz带宽下,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00 Mb/s,上行峰值速率可达50 Mb/s。

(3)天线配置。

下行支持42221211、、、天线配置,上行支持1211⨯⨯⨯⨯、天线配置。

⨯⨯(4)更高的频谱效率。

下行3~4倍于HSDPA R6(HSDPA:1发2收,LTE:2发2收),上行2~3倍于HSUPA R6(HSUPA:1发2收,LTE:1发2收)。

(5)低延迟。

控制平面的时延应小于50ms,建立用户平面的时延要小于100ms,从UE到服务器的用户平面时延应小于10ms。

(6)移动性。

对低于15km/h的移动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对低于120km/h的移动条件应该保持高性能,对达到350km/h的移动条件应该能够保持连接。

(7)覆盖性能。

针对覆盖半径<5km的场景优化设计;针对覆盖半径在5~30km之间的场景,允许性能略有下降;针对覆盖半径达到30~100km之间的场景,仍应该能够工作。

2.简述LTE的扁平化架构及特点。

答:LTE舍弃了UTRAN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基站(RNC-Node B)结构,精简为核心网加基站(evolved Node B,eNodeB)模式,整个LTE网络由演进分组核心网(EPC, Evolved P acket Core)和演进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i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组成。

核心网由许多网元节点组成,而接入网只有一个节点,即与用户终端(User Equiment,UE)相连的eNodeB。

所有网元都通过接口相互连接,通过对接口的标准化,可以满足众多供应商产品间的互操作性。

【经典】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培训PPT

【经典】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培训PPT
性上业内领先,功能全面
LEARN MORE
பைடு நூலகம்G应用场景
5th-Generation
PERSONAL

未来的教育
5G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不同终端用户快捷上网,手 机浏览器自主研发的X5内核在速度、流量节省、稳定
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
2015年9月
2015年9月7日,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 司宣布,将从2016年开始试用5G网络,2017年
在美国部分城市全面商用。
5G应用领域
5th-Generation
未来的农业
中国领先的移动应用分发平台,致力于为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丰富、安全、
个性化的手机
的标准 。
2013年5月
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 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
这一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
2014年5月
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NTT DoCoMo 式宣布将与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 家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凌驾现有 4G 网络 1000 倍网络承载能力的高速 5G 网络,传输速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 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
传输速率
10Gbit/s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 对字体、字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
5G发展历程
5th-Generation
2013
2013
2014
2015
n
大规模设备连接
中国领先的移动应用分发平台,致力于为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丰富、安全、 个性化的手机

现代通信技术课件_五_移动通信

现代通信技术课件_五_移动通信

蜂窝网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交换网路子系统(NSS) 无线基站子系统 (BS) 移动台(MS)
MSC
便携电脑
MSC
MSC
5.2.2 移动电话的编号方式
国际设备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在手机上输入 *#06# 输完这5 个键符后,手机屏幕上会出 现一行阿拉伯数字,即为该 手机的串号。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 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 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 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 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不 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 国军方的重视,
扩频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 式,其 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 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 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 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 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 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2、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
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的增 加会造成话音质量的下降。操作 者可在容量和话音质量之间折衷 考虑,多小区之间可根据话务量 和干扰情况自动均衡。
3、通话质量更佳
TDMA的信道结构最多只能支持 4Kb的语音编码器,它不能支持8Kb 以上的语音编码器。而CDMA的结构 可以支持13kb的语音编码器。因此 可以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
GSM 1800
随着业务的发展,向1.8GHz频段 的GSM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 1710~1785(上行) 1805~1880(下行)
TDMA/FDD
GSM900的每个载频上按时间分 为8个时间段, 一个载频上连续的8个时隙 组成一个TDMA帧,即一个载频 上可提供8个物理信道。

第6章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PPT课件

第6章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PPT课件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 言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 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 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 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 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 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 信号转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 通信。
图6-3 CDMA前向信道结构
19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4 速率1和速率2前向业务信道的产生 20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语音编码
CDMA声码器是可变速率声码器,可工作于全速率,1/2, 1/4和1/8速率。 通常对应于速率1和速率2分别有两种声码器: 工作于9.6 kb/s数据流的8 kb/s声码器和工作于14.4 kb/s数据流 的13.3 kb/s声码器。 速率1包含四种速率:9600,4800,2400 和1200 b/s。速率2包含四种速率:14400,7200,3600和1800 b/s。 当速率2是可选时,移动台不得不支持速率1。信道结构 对于速率1和速率2是不同的。两种声码器都能进行语音性能 检测和减少在系统中受到的干扰。
移动台与模拟或TDMA移动台相比可在更大范围内工作。
CDMA系统引入了功率控制,一个很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平均发

2024版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目录•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与演进•移动通信的应用与挑战01移动通信概述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优势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个人通信行业应用物联网智慧城市0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定义移动台功能移动台分类030201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定义基站子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并将信号传输到网络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功能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控制器等设备,主要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发送、调制、解调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分类根据覆盖范围和容量需求,基站子系统可分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等多种类型。

网络子系统功能网络子系统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传输设备等,主要实现用户通话的建立、保持和释放,以及数据传输的控制和管理。

网络子系统定义网络子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负责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控制等功能。

网络子系统分类根据网络结构和功能需求,网络子系统可分为电路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等多种类型。

1 2 3操作维护子系统定义操作维护子系统功能操作维护子系统分类操作维护子系统03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无线电波传播特性01020304无线电波基本特性传播方式传播损耗电波传播模型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概念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1调制技术分类模拟调制方式数字调制方式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解释信道编码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详细介绍线性分组码的构造、编码和译码过程。

阐述卷积码的基本原理、编码器和译码器结构。

解释交织技术的原理、作用及实现方式,包括块交织和卷积交织等。

信道编码概念线性分组码卷积码交织技术04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分集接收技术分集接收技术的概念01分集接收技术的分类02分集接收技术的实现方式03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概念功率控制技术的分类功率控制技术的实现方式信道分配技术信道分配技术的概念信道分配技术的分类信道分配技术的实现方式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特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05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与演进3GPP 3GPP2ITUIEEE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移动通信的演进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1G)采用模拟技术,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习题参考答案 2022 (12)[3页]

现代移动通信 第5版 习题参考答案 2022 (12)[3页]

第十二章思考题与习题1.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传播模型校正?其方法是什么?答: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播模型都是基于大量测量数据的统计模型,但统计模型最大的先天性弱点是因为每一个模型的提出都与某些特定的地形地物有关系,每个模型都只是客观上反映了进行模型修正的这些地区,而事实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不同的城市,其地物地貌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在我国,地域广阔、地理类型多样、各地的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城市规模也各不相同,所以当要把一个模型应用到其它地区时,必须对模型的一些参数进行修正。

传播模型校正方法是通过连续波(CW)测试来获取某一地区各点位置上特定长度L的本地均值,从而利用这些本地均值来对该区域的传播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本区域内信号传播的慢衰落变化特性。

3.链路预算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求做到上下行链路的平衡?答:链路预算的是为了确定覆盖半径。

因为基站的覆盖效果是由上行、下行统一决定的,取决于性能较差的一方。

要想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比较好并且所付出的成本又是最低的,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要尽量减小所允许的传输路径损耗,所以一个良好的系统必须考虑上下行信号达到平衡。

4.如何理解“在远郊和农村地区,基站布设要受限于基站的覆盖,而在密集市则主要受限于基站的容量”?答:基站布设由基站的覆盖和基站的容量两者共同决定,其真正的覆盖范围由这两者中一个较小的半径确定。

在远郊和农村地区,由于用户比较分散,由基站容量所决定的覆盖半径比较大,此时相对来说,基站的高度所提供的覆盖半径较小,所以此时基站布设要受限于基站的覆盖;而在密集市用户比较多,要满足用户的需要,使在此覆盖范围的用户能正常通信,则此时基站的覆盖半径自然就比较小,这样由基站高低所决定的覆盖半径对1基站的布设就没有影响了。

5.在GSM 900MHz频段,中国移动拥有19MHz带宽,中国联通拥有6MHz带宽,请问若采用3×3频率复用方式,理论上基站的最高配置站型是什么?若采用4×3频率复用方式呢?答:中国联通采用3x3频率复用方式时,有29个可用频点(因为有一个用去与移动共用),理论上基站的最高配置站型是S3/3/3,采用4X3频率复用方式时,理论上基站的最高配置站型是S3/2/2。

5G移动通信技术PPT学习课件

5G移动通信技术PPT学习课件

5G简介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是最新一代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4G(LTE-A、WiMax)、3G
(UMTS、LTE)和2G(GSM)系统后的延伸。5G
家的汽车发展规划,依托传输速率更高、时延更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雨点像一颗颗黄豆,打在树叶上、地上、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响声。雨越下越大,一阵赶着一阵,像细线一样。雨变得更加猛烈了,瓢泼似的雨落下来像一片瀑布一样,花已经趴倒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见证全球终端产业革命性体验的降临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目录 CONENTS
5G通信技术简介
5G通信技术特点
5 G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雨点像一颗颗黄豆,打在树叶上、地上、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响声。雨越下越大,一阵赶着一阵,像细线一样。雨变得更加猛烈了,瓢泼似的雨落下来像一片瀑布一样,花已经趴倒在地。

《现代移动通信》课件第5章

《现代移动通信》课件第5章

3. 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应用于小间距的天线阵列,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空 间信道的强相关性及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 使辐射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用户来波方向,从而提高接收端 的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波束成形可以增 强小区覆盖范围,减小小区间干扰,节省发射功率以及实现定 位功能等。为了根据信道条件自适应地更新传输的权值,一般 有两种方法:基于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波束 成形和基于预编码(Precoding)的波束成形。
图5-10 Rake接收机原理框图
5.3 交

5.3.1 交织的基本原理 交织是将一条信息的相继比特以非相继的方式发送,使突
发差错信道变为随机独立差错信道。交织技术的实现可以通过 存储器来完成,在信道的输入端将信息按列写入交织存储器, 按行读出;在信道的输出端,按行写入去交织存储器,按列读 出。交织码的实现如图5-11所示。
道的传输条件比较恶劣,发送出的已调信号经过恶劣的移动信 道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衰落,使接收的信号质量严重下降。 分集技术就是一种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抗衰落技术。
5.2.2 分集技术的分类 分集技术按“分”和“集”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按“分”划分,即按照接收信号样值的结构与统计特性,
可分为空间、频率、时间三大基本类型;按“集”划分,即按 集合、合并方式划分,可分为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 益合并和开关式合并;若按照合并的位置划分,可分为射频合 并、中频合并与基带合并,而最常用的为基带合并。
第5章 抗衰落技术
5.1 均衡技术 5.2 分集技术 5.3 交织 5.4 多天线技术
5.1 均 衡 技 术
5.1.1 均衡原理和作用 在带宽受限且存在时延扩展的无线信道中,多径传播导致

2024年度现代移动通信课件

2024年度现代移动通信课件
信道编码与交织性能分析
分析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的性能特点及其对移动通信系统 性能的影响,如误码率、抗衰落能力等。同时,探讨信道 编码和交织技术的优化方法和发展趋势。
11
03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2024/3/24
12
GSM网络架构
移动台(MS)
基站子系统(BSS)
网络子系统(NSS)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现代移动通信课件
2024/3/24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4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现代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挑战
2
01
移动通信概述
2024/3/24
3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 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车联网
将车辆与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车辆间的协同 通信,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21
05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 保护
2024/3/24
22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1 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防护措施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漏洞扫描等
3
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SSL/TLS协议、VPN技术等
2024/3/24
29
AI赋能移动通信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AI技术创新
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AI技术,优化网络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 本等。
应用拓展
AI技术将推动移动通信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如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 促进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1. 分集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分集技术是一项典型的抗衰落技术,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查找和利用自然界无线传播环境中独立的,高度不相关的多径信号来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

2. 合并方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为什么?
答:合并方法主要有:选择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

最大比合并能获得最大信噪比,这是因为合并时对每一支路的信号都加以利用,而且给予不同的加权,信噪比大的支路加权大,这一路在合并器输出中的贡献也就大;反之,信噪比小的支路加权小,贡献也就小,最大比合并输出可得到的最大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

3. 要求DPSK 信号的误比特率为3
10-时,若采用2M =的选择合并,要求信号平均信噪
比是多少dB ?没有分集时又是多少?采用最大比值合并时重复上述工作。

解:
(1)由已知条件可知
2310b P -≤
0.03b P ≤
因为二进制DPSK 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符合/0
12
b N b P e
ε-= 采用2M =的选择合并,信号平均信噪比0
ln 2 4.41b
i b P dB N εγ==-=
(2)没有分集时
310b P -≤
ln 27.93b
b P dB N εγ=
=-=
(3)最大比合并输出可得到的最大信噪比为各支路信噪比之和,所以每一条支路的信噪比
1
3.962
i dB γγ==
4. 简述几种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思想。

答:(1)LMS 自适应均衡算法
LMS 算法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2
()E e n ⎡⎤⎣⎦最小。

LMS 算法是线性自适应滤波算法,一般来说它包含两个过程:一是滤波过程,包括计算线性滤波器输出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通过比较输出结果与期望响应产生估计误差。

二是自适应过程,根据估计误差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

这两个过程一起工作组成一个反馈环。

首先有一个横向滤波器,该部件的作用在于完成
滤波过程;其次有一个对横向滤波器抽头权重进行自适应控制过程的算法。

算法的迭代公式如下:
T ()()e n d n n n =-X ()W()
12()n n ue n n +=+W()W()X()
在滤波过程中,给定一个输入n X(),横向滤波器产生一个输出n (|x )d n 作为期望响应()d n 的估计。

估计误差()e n 定义为期望响应与实际滤波器输出之差。

估计误差()e n 与抽头输入向量n X()都被加到自适应控制部分。

估计误差()e n 、步长参数u 与抽头输入n X()的积为均衡器系统的矫正量,它将在第1n +次迭代中应用于n W()。

n W()为自适应均衡器在时刻n 的权系数向量。

LMS 算法收敛的条件为:max 01/u λ<<,max λ是输入信号自相关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2)RLS 自适应均衡算法
RLS 算法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向量n W(),使估计误差的加权平方和2
1
()()n
n i
i J n e i λ
-==
⋅∑最小。

RLS 算法对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n xx R ()的逆进行
递推估计更新,收敛速度快,其收敛性能与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无关。

但是,RLS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所需的存储量极大,不利于实时实现;倘若被估计的自相关矩阵的逆失去了正定特性,这还将引起算法发散。

为了减小RLS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并保留RLS 算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产生了许多改进的RLS 算法。

如快速RLS (Fast RLS )算法,快速递推最小二乘格型(Fast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Lattice )算法等。

这些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低于RLS 算法,但它们都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

5. 码片均衡的思想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码片均衡的思想是对接收到的码片波形在解扰/解扩之前进行码片级的自适应均衡。

它的特点是有效恢复了被多径信道破坏的用户之间的正交性,抑制了多址干扰。

研究表明,利用码片均衡原理实现的码片均衡器,其性能优于RAKE 接收机。

6. RLS 算法与LMS 算法的主要异同点?
答:LMS 算法使均衡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均方误差2
()E e n ⎡⎤⎣⎦最小,基
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优点是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其缺点是收敛速度很慢。

RLS 算法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调整自适应滤波器的权系数向量n W(),使估计误差的加权平方和
2
1
()()n
n i i J n e i λ-==⋅∑最小。

RLS 算法对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矩阵n xx R ()的逆进行递推估计
更新,因此收敛速度快,其收敛性能与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无关。

但是RLS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所需的存储量极大,不利于实时实现;倘若被估计的自相关矩阵的逆失去了正定
特性,还将引起算法发散。

7. RAKE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由于在多径信号中含有可以利用的信息,所以CDMA 接收机可以通过合并多径信号来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其实RAKE 接收机所作的就是:通过多个相关检测器接收多径信号中的各路信号,并把它们合并在一起。

图题5.1-1所示为一个RAKE 接收机,它是专为CDMA 系统设计的分集接收器,其理论基础就是: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图题5.1-1 RAKE 接收机结构图
RAKE 接收机利用多个相关器分别检测多径信号中最强的L 个支路信号,然后对每个相关器的输出进行加权,以提供优于单路相关器的信号检测,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解调和判决。

8. 均衡器有哪些类型?
答:均衡器按技术类型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

两类均衡器的差别主要在于均衡器的输出是否用于反馈控制。

均衡器按检测级别可分为:码片均衡器、符号均衡器和序列均衡器三类。

均衡器按其频谱效率可分为可分成三类:基于训练序列的均衡、盲均衡BE (Blind Equalization )与半盲均衡。

均衡器按其所处位置又可分为两类:预均衡与均衡。

均衡器通常都放在接收端,而预均衡器是放在发射端。

均衡器按照采样间隔又可分为符号间隔均衡与分数间隔均衡器。

均衡器按变换域又可分为时域均衡与频域均衡。

9. 假定有一个两抽头的自适应均衡器如图题 5.1所示,写出前三次迭代过程。

y 0w k e error
图题5.1 一个两抽头的自适应均衡器
解:
(1)第一次迭代
(1)sin(2/)k y k N π= 1(1)sin[2(1)/]k y k N π-=- 011(1)(1)(1)(1)(1)k k k x w y w y -=+ (1)(1)(1)k k k e d x =-
(2)第二次迭代,步长因子为u
00(2)(1)(1)(1)k k w w ue y =+ 111(2)(1)(1)(1)k k w w ue y -=+ 011(2)(2)(2)(2)(2)k k k x w y w y -=+ (2)(2)(2)k k k e d x =-
(3)第三次迭代
00(3)(2)(2)(2)k k w w ue y =+ 111(3)(2)(2)(2)k k w w ue y -=+ 011(3)(3)(3)(3)(3)k k k x w y w y -=+ (3)(3)(3)k k k e d x =-
10. 假定一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 MHz ,移动速度v=80 km/h,试求: (1) 信道的相干时间;
(2) 假定符号速率为24.3ks/s ,在不更新均衡器系数的情况下,最多可以传输多少个符
号?
解:
(1)
0.4230.4230.423 6.34ms c m c
T f v fv
λ=
==== (2)
最多可以传的符号数
24.3/243000.00634154c N kb s T =⨯=⨯≈
11. 空时编码抗衰落的原理是什么?
答:空时编码(STC )是信道编码设计和发送分集的结合,其实质是空间和时间二维信号处理的结合,在空间上将一个数据流在多个天线上发射,在时间上把信号在不同的时隙内发射,从而建立了空间分离信号(空域)和时间分离信号(时域)之间的关系。

12. 空时分组码输出的码字与传统信道编码输出的码字有何关系?
答:假定传统信道发送的数据分别为1x 和2x ,则空时分组码码块为*1
2*21x x x x ⎛⎫
-
⎪= ⎪


c ,它将发送数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进行了正交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