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讲义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讲授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1.教育、各种教育起源说以及教育学派的概念。
2.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教育学创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4.当代教育学状况。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教育”概念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
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着这一概念展开的。
不对“教育”这个基本概念有一个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这些范畴和命题。
一、“教育”的定义(领会)★★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一般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的角度: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单纯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而且,广义的“教育”定义过于宽泛,几乎可以看成是“生活”的同义词,从而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规定性;狭义的“教育”定义在定义项中出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有目的的实践行为。
2024版年度《教育学原理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对象,它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教育者通过选择、加工 和组织教育内容来影响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则通过接受、理解和内化教育内容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教育者是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传授者,他们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组织和传授教 育内容。同时,教育者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
26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系统性原则
智育内容应涵盖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发展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设置相应的智育内容;
2024/2/2
27
智育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论述
• 生活化原则:将智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相结合
14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背景
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育目标调整
2024/2/2
15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改革趋势
课程结构综合化、多样化
课程内容现代化、生活化
2024/2/2
16
当代课程改革趋势分析
课程实施个性化、探究化 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化
2024/2/2
2024/2/2
学员B
课程中介绍的教育评估和改进方法 非常实用,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有 很大的帮助。
学员C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 策,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 元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47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
教育学原理311考研
教育学原理311考研教育学原理311考研讲义
第一章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1.1 教育学的定义与意义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教育学的发展与方法论
2.1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第三章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2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观点
第四章教育学的关键问题
4.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
4.2 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4.3 教育方式与方法
4.4 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
第五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与前沿
5.1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5.2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家族学
5.3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要素分析
5.4 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政策研究
第六章教育学原理的实践应用
6.1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6.2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6.3 教育学原理在教师教育与教学中的应用
附录:教育学相关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2024年)《教育学原理》ppt课件标准版
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02
教育提高人口的文化水平、科技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在解决人口问题中的作用
03
通过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方式,促进人口问题的有效解
决。
15
教育与生态环境
01
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育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2
教育的生态功能
培养环保意识、传播生态知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任务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原则
教学应遵循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发展性、直观性、巩固性 等原则。
29
教学过程与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定等基本环节。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社 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2024/3/26
32
德育目标与内容
2024/3/26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 公德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家庭 美德观念等,使其成为具有高尚 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德育内容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2024/3/26
1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 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之做善也。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3、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4、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四、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
二、教育科学的概念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 现象和教育规律为 共同研究对象的各 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类学 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 点或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东西。它摆脱了 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和地点、时间、类别 的种种限制,而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 恒性的特点。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 伊曼(Ernst Meumann)和拉伊(Wilhelm August Lay),其代表著作为梅伊曼的 《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 学》。
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亦称精神科学教 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福利特纳(Wilhelm Flitner) 等人。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等人,代表作有杜威 的枟民主主义与教育枠和克伯屈的枟设计教学法 枠等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学的发展 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学走 向科学化发展的新阶段。
1、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
职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 方面: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 程——人的培养;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 传;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 正常履行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功效。
二、凝练教育艺术
教育学研究的实践指向是凝练教育的艺术。
教育学原理基础精讲名师讲义
教育学原理目录教育学原理导学 (2)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4)第二章教育的概念 (7)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0)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2)第五章教育目的 (15)第六章教育制度 (18)第七章课程 (23)第八章教学(上) (27)第九章教学(下) (31)第十章德育 (37)第十一章班主任 (41)第十二章教师 (45)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50)教育学原理导学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内容纲要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的概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五章教育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第十二章教师第十三章学校管理推荐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版(大部分院校)《现代教育原理》柳海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对王道俊补充)《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版(学硕推荐,专硕院校包括首师、山西大学、浙大、重庆师范等)《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浙大、湖北师范)《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版(浙大、广西师范)《教育原理》陈贵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浙大)《教育原理》唐智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西南大学)不必担心的忧虑我是跨专业的……我没有整块的时间……专硕与学硕到底有什么差异?如何学习和复习框架是存储和提取的有效工具概念+命题+理论概念:是什么+辨析命题:关系思维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注重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注意结合教育史与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基础精讲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主要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有的学校买不起水龙头)教育问题(教育公平问题)2.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Eg. 苏格拉底:产婆术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班级授课制萌芽《学记》: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思想散见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著作中经验描述与总结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从经验总结过渡到理论说明,运用心理学知识论述教育教学问题,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讲义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三、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1、时间:17世纪以前2、特征:(1)、人们还没有将教育现象作为独立的现象来加以研究;(2)、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3)、还没有形成专门反映教育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时间:17——19世纪2、特征(1)、教育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领域(2)、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规律的概念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5)、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发展动力: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的斗争2、重要的教育学流派(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主要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体系提倡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用于教育研究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将结论应用于实践以检验实研结果教育实验不同于心理实验,是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主张用实验、统计等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方法的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主要观点: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文化的历史教育对象是人,因此教育过程是文化历史的过程教育过程是文化历史过程,因此应该用思辩的方法研究教育目的是将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转变为主观文化,培养完整人格(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主要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经验不断的改造第三、学校即社会第四、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第六、教学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既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方法论(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迪斯、吉鲁、阿普尔、布迪厄主要观点当代资本主义学是维护社会不平等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歧视与对立的根源教育与社会是对应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制约教育目的人们已经对这种不公平麻木了批判教育学就是要揭示教育背后的利益纷争对人们进行启蒙批判教育学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四、课程名称与历史(一)、课程名称《教育学》、《公共教与学》、《教育原理》、《教育通论》(二)、课程历史1、起源(1)、最早出现在普鲁士,康德曾四次主讲此课程,其讲义以《康德论教育》为题出版(2)、在清末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教育学》首先在京师大学堂开设2、演变原先是关于教育的所有知识的总称。
《教育学原理》讲义
目录第一讲教育学概述 (3)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4)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4)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讲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0)一、教育的概念 (10)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2)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14)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5)五、教育的发展 (15)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 (17)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17)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9)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20)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22)第四讲教育与人的发展 (24)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4)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5)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7)第五讲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9)一、教育目的 (29)二、培养目标 (33)第六讲教育制度 (35)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35)二、学校教育制度 (36)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38)第七讲课程 (39)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39)二、课程类型 (40)三、课程编制 (41)四、课程改革 (48)第八讲教学 (53)一、教学概述 (53)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54)三、教学过程 (55)四、教学模式 (57)五、教学原则 (60)六、教学组织形式 (61)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3)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65)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66)第九讲德育 (72)一、德育概述 (72)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72)三、德育过程 (73)四、德育原则 (74)五、德育方法 (77)六、德育途径 (77)七、德育模式 (78)第十讲教师与学生 (80)一、教师 (80)二、学生 (83)三、师生关系 (85)【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阅读教材】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4.《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近3~5年来的文章【分数分布】2007:112 2008:102 2009:117第一讲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规范和艺术的科学。
教育学原理的笔记讲义
教育学原理的笔记讲义2016-9-11 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为基础。
2、教育问题的性质: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3、教育学问题与其它学科的区别(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1)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此期,由于没有产生专门的教师,没有专门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始人的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与生产中。
(2)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教育习俗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各种教育方式、手段、制度、谚语、诗歌、故事、仪式等,是鲜活的教育文化遗留物。
近代以来,教育习俗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伴随着科学化,教育学理论远离了教育习俗;另一方面是对一些落后的教育习俗的批判。
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教育学还处于经验阶段,还未形成一套概念体系,还未上升到理论阶段。
3)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例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当中论述他的教育思想,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当中。
4)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对于教育的论述和表达还是借助于习俗或其它学科的语言。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标志就是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教育学从此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地位。
也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教育逐步走出经验的水平,突破“教育术”的阶段,开始用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来组成教育学体系。
2024版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版
版contents •教育学概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学生发展心理规律与辅导策略•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定义研究对象教育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包括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
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与价值应用领域价值体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通过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和影响,获得知识、技能和思想,实现自我发展。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载体,包括各种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负责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引导受教育者成长和发展。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关系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不同类型教育要素特点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课程设计原则及方法论述课程设计原则包括目标导向、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等原则,确保课程设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
课程设计方法采用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与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确保课程设计过程科学、合理、有效。
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分享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技巧评价体系建立及实施过程剖析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实施过程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德育目标设定和内容选择依据德育目标设定内容选择依据德育方法论述和案例分析德育方法论述阐述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常用德育方法的原理、特点和使用要求。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德育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及反思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反思学生发展心理规律与辅导策略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描述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形成对物体的基本认知。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
2024版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内容体系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课程,以及校园文化 活动、艺术展演等实践平台,注重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 造相结合。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目标
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内容体系
包括劳动技术课程、劳动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劳动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
内容体系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 教育等方面。
德育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方法
采用理论灌输、实践锻炼、情感陶冶、榜样示范等多种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 式教学。
德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多种方式组织教育内容。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社会功能,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具有促进功能,包括促进个体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辩证关系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教育中,既要关注 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也要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体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要点一
目标
要点二
内容体系
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 康和全面发展。
包括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和体育社团等,注 重技能与体能相结合,强调兴趣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
美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拓展文化视野,促进 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课件•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美育和体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目录01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史与流派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化发展阶段等多个时期。
在古代,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哲学、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主要流派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
这些流派和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当代教育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探讨如何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研究当代教育学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国际化趋势,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技术革新当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对教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践领域。
当代教育学研究趋势02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1 2 3培养人的总目标,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的定义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认为是“教育事实”;有的认为是“教育规律”等。
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
事实上,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教育现象并不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理论上,教育学要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调整教育方针政策;在方法论方面,教育学要给予实际教育工作者以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科学质量。
三、教育学的历史和未来(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1.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教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Pedagogue”,是从古希腊伴随儿童学习所用的“教仆”派生出来的。
按其词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照顾、照看儿童的学问。
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使用“Education”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不过,在欧洲,“Pedagogy”和“Education”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Education)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Pedagogy)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2024年度-《教育学原理》全套课件完整版x
12
PART 03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分 析
REPORTING 13
教育制度类型及其特点比较
01
02
03
学制类型
包括双轨制、单轨制和分 支制等,各种类型学制在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 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育行政体制
包括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和教育行政合作制等, 各种体制对教育政策制定 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国际化协同育人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机构的 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2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33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解释主义教育学、批判理论教育学和 建构主义教育学等。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 异。
5
教育学核心思想及理论框架
核心思想
教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 教育个性化等。这些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平等性和多样性, 以及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
学校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0
社会在协同育人中支持网络构建
社会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承担着 提供实践平台、拓展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责任。
社会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 长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 会和志愿服务岗位,引导学生积
教育功能的特点
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方向性。
10
价值取向在教育中作用探讨
价值取向的定义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 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2024年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
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引言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规律。
本课件旨在全面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第一部分:教育的基本概念1.1教育的定义和功能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功能包括传递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
1.2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道德、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部分:教育的基本原则2.1教育的人本原则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道德素养的人才。
2.2教育的全面发展原则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3教育的个性化原则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三部分:教育的基本方法3.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等。
3.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3.3教育评价方法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常见的教育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观察、访谈、问卷等。
第四部分:教育的基本规律4.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4.2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4.3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教育效果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学原理讲义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康德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简答)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②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③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评价主动性,系统地位.教师主导作用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本质 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内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教育影响,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2)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学原理》全套完整教学课件(2024)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来说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预测和控制教育现象的发展;探 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增强其抵御诱惑和克服困难的能 力;
2024/1/28
德育的任务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
20
美育的概念与任务
01
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 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02
美育的任务
03
11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包括教育的方针 、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条例等,是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制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按照教育级别可分为初等教育制度、中等教育制 度、高等教育制度等;按照教育形式可分为学校教育制度、社会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制度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 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 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17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024/1/28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
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是教学的前提 和基础。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 段。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03
教育评价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三、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1、时间:17世纪以前2、特征:(1)、人们还没有将教育现象作为独立的现象来加以研究;(2)、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3)、还没有形成专门反映教育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时间:17——19世纪2、特征(1)、教育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领域(2)、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规律的概念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5)、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发展动力: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的斗争2、重要的教育学流派(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主要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体系提倡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用于教育研究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将结论应用于实践以检验实研结果教育实验不同于心理实验,是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主张用实验、统计等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方法的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主要观点:人是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文化的历史教育对象是人,因此教育过程是文化历史的过程教育过程是文化历史过程,因此应该用思辩的方法研究教育目的是将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转变为主观文化,培养完整人格(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主要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经验不断的改造第三、学校即社会第四、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第六、教学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既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方法论(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迪斯、吉鲁、阿普尔、布迪厄主要观点当代资本主义学是维护社会不平等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歧视与对立的根源教育与社会是对应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制约教育目的人们已经对这种不公平麻木了批判教育学就是要揭示教育背后的利益纷争对人们进行启蒙批判教育学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四、课程名称与历史(一)、课程名称《教育学》、《公共教与学》、《教育原理》、《教育通论》(二)、课程历史1、起源(1)、最早出现在普鲁士,康德曾四次主讲此课程,其讲义以《康德论教育》为题出版(2)、在清末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教育学》首先在京师大学堂开设2、演变原先是关于教育的所有知识的总称。
后来,随着学科发展和分化,《教育学》就作为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出现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给教育下定义的角度:社会角度与个体角度(二)、教育的概念1、社会角度的教育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2、个体角度的教育概念将教育定义为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将教育界定为“成功的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二、教育系统的结构(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由于教育对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同,对教育者外延的理解也不同。
(二)、学习者:相对于教育者而言的。
1、不同于受教育者和学生2、与教育者相比,学习者的特征(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并由此引起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的不同(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需要(4)、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不同的管理与反思意识,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效率(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教育内容、教材;从形式上看,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教育功能(一)、何谓教育功能1、何谓“功能”(1)、哲学上,功能是指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2)、社会学上,功能是指某种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
综合哲学与社会学功能的定义,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2、何谓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1、按照作用对象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个体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追求,这种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构成教育的个体功能,这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但是这种功能并不是教育自身的功能,而是教育培养的人参加社会生活而发生的功能,因而是教育派生的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2)、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按照作用的呈现形式分为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1)、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的结果。
(2)、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等。
四、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一)、上层建筑说:该学说认为,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二)、生产力说该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其联系的着重点在于生产劳动经验的传递及劳动力本身的再生产,教育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
(三)、双重属性说该学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既不能把它简单的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
(四)、社会实践说该学说认为,作为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与的影响与作用,是促使人发展的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培养人说该学说是研究者在分析教育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特殊性时提出的观点,该学说认为教育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培养人,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五、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一)、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1、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2、主要观点:该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认为(1)教育不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内大动物训练它们的幼仔的活动也是教育;人类的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其起源应该延伸到动物界;(3)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1、代表人物:保罗·孟禄2、主要观点:原是教育形式和主要方法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1、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2、主要观点:该学说是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这种学说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主要观点是(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为传递生产和盛会中积累的经验(5)、教育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超阶级的永恒的。
六、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与教育1、原始社会的特征(1)、生产工具是旧石器与新石器(2)、泛灵论和仪式性知识(3)、狩猎和捕鱼(4)、原始共产主义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水平低。
没有产生正式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口耳相传(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成人礼有密切关系(二)、古代社会与教育1、古代社会的特征(1)、生产工具是金属工具(2)、古代哲学、文学、经学、科学、伦理道德以及宗教等知识体系产生(3)、古代社会农业的发展(4)、私有制、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阶级斗争出现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正式的教育机构——学校的出现(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者实施宗教、道德教化(5)、教育内容以宗教知识、道德知识和军事知识为主(6)、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联系与实践训练(7)、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8)、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形式为主(9)、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理论(三)、近代社会与教育1、近代社会的特点(1)、商品经济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工业化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3)、近代民主政治取代古代的专制政治(4)、社会关系从人身依附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日益健全的法律与宗教、道德一起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6)、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培养统治人才,同时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2)、建立了近代的学制(3)、课程内容、结构不断调整(4)、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5)、师生关系民主化(6)、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科学研究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论(四)、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公共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科学性4、教育的未来性5、教育的国际性6、教育的终身性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一)教育独立论1、代表人物:蔡元培于20年代提出2、主要观点:(1)、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全权交给教育家(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思想独立(4)、教育内容独立(二)、教育的国家再生产理论1、代表人物:葛兰西2、主要观点:(1)、教育研究应分析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国家既通过学校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又通过经济的(社会劳动)、意识形态的(民主权利)和心理的(幸福、美满、闲暇)的手段赢得劳工阶级对国家政策的“同意”和“拥护”,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国家霸权(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反映了国家霸权的需要,国家利益被设定为课程合法性的绝对基础(三)、人力资本理论(60年代)1、代表人物:舒尔茨于60年代提出2、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个人在教育、卫生、医疗、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进行迁移所付出的费用以及为了接受教育所放弃的费用,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3)、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当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4)、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比物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多(5)、当代经济生活中资本积累的重点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四)、筛选假设理论1、代表人物:迈克尔·史潘斯于1973年提出2、主要观点:(1)、其本前提假设:雇主由于不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因而雇用的决定便成为一种不确定的投资,成为一种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