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疲劳驾驶的管理要求(1)
货车疲劳驾驶整改报告范文
![货车疲劳驾驶整改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ffee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e.png)
货车疲劳驾驶整改报告范文货车疲劳驾驶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了有效整改和防范货车疲劳驾驶问题,以下是一份货车疲劳驾驶整改报告的范文:货车疲劳驾驶整改报告。
一、问题概况。
我公司长期以来存在货车疲劳驾驶问题,主要表现在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夜间驾驶、缺乏充分休息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和公司形象。
二、整改措施。
1. 加强管理。
公司将建立健全货车驾驶员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驾驶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严格执行驾驶员轮班制度,确保驾驶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2. 增加监控。
安装驾驶行为监控设备,对驾驶员的行车轨迹、驾驶时长等进行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疲劳驾驶行为并进行警示和处理。
3. 加强培训。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培训,提高他们对疲劳驾驶危害的认识,学习科学的驾驶休息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疲劳驾驶的能力。
4. 宣传教育。
加强对货车疲劳驾驶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整改效果。
经过上述整改措施的实施,公司货车疲劳驾驶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驾驶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得到了合理安排和保障,疲劳驾驶行为明显减少,交通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公司形象和信誉也得到了提升。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尽管货车疲劳驾驶问题得到了初步整改,但仍然存在一些驾驶员个体疲劳驾驶的情况,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监控和管理,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确保货车疲劳驾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五、结语。
货车疲劳驾驶整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公司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公司将继续加大对货车疲劳驾驶问题的整改力度,确保交通安全,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以上是一份货车疲劳驾驶整改报告的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bf039d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2.png)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30•【字号】宛政办[2009]62号•【施行日期】2009.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宛政办〔2009〕6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深入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9〕30号)及《中共南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六创一迎”工作方案的通知》(宛发〔2009〕15号)等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一、落实各级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领导责任(一)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
各县市区要成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公安、安监、宣传、交通、规划、建设、农机、工商、旅游、卫生、质监、广电、教育、司法等相关部门参加的道路交通安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交通事故应急机制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评估机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全面抓好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各乡镇政府要确定专人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明确村民委员会交通安全职责,设立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协助有关部门维护农村公路交通秩序和加强车辆及驾驶人的安全教育。
(二)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依据国家和省、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交通运输安全知识: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
![交通运输安全知识: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befa7a6529647d262852a0.png)
客运驾驶人防止疲劳驾驶制度为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合理安排运输任务,杜绝行车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合理安排运输任务,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
驾驶员每人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每月安排的休息日不得少于2天。
2、公司将定期组织客运驾驶人进行体检,体检日期为每年2季度的末月第一星期。
3、驾驶员要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每日收车后要坚决做到:(1)、不能告诉外人自己第二天活动情况,严防不法分子利用。
(2)、不准闹-事,不准酗酒,不准赌博。
(3)、按时休息,不得熬夜,确保第二天运输精力充沛,安全行驶。
4、休班时间严禁过量饮酒,必须保持旺盛的精力。
5、本制度由智能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落实,并通过GPS实时监控画面对驾驶人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监督,对不听从及遵守的驾驶人,依照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全权进行违规处罚。
值班站长安全职责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上级下发文件指示精神和站长的工作安排。
领导职工模范遵守交通、生产、防火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杜绝违章生产,在生产与安全矛盾时,生产服从安全;2、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3、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
按时组织职工进行安全学习和安全考核;4、对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工人和特殊工种的无证人员不安排顶岗作业;5、对发生的事故,要组织职工保持现场及时上报,协同安全主客部门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认真吸取教训。
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进行严肃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清,职工没有受过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合作经营者及驾驶人GPS工作职责一、做好车载终端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二、熟悉车载终端性能,熟练掌握手动报警、信息输出等操作方法,明白终端显示器上各种符号及数字信息等所表示的含义。
三、不得擅自拆卸终端设备,严禁拔线、淋水、断电等人为破坏车载终端,保证车载终端完好、保持设备性能良好,终端在线并且定位,信息传递畅通。
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经典版)
![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ec99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3.png)
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第一章引言为了确保客运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合理安排运输任务、杜绝行车事故的发生,并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特制定本《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第二章驾驶时间管理1.客运驾驶员的驾驶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
特殊情况下,可在24小时内延长最多2小时,但每月延长总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2.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超过后必须进行替班驾驶员的更替。
3.针对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或行驶距离超过400公里的情况,必须安排替班驾驶员,确保驾驶员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
第三章休息站设置及休息时间安排1.中长途客运班车经过服务区必须进区停靠休息。
2.单程行驶距离超过300公里(高速公路超过400公里)的线路,必须设置一个中途休息站。
每增加300公里,应增设一个休息站。
3.驾驶员在每个休息站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身体和精神放松。
第四章夜间驾驶管理1.长途客运车辆的驾驶员必须在凌晨2点至5点期间停车休息,以避免因夜间驾驶而产生的疲劳驾驶风险。
第五章山区公路行驶管理1.对于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如果无法满足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禁止在晚上22时至早上6时之间安排营运客车在该路段行驶。
第六章饮酒管理1.客运驾驶员在休班期间严禁过量饮酒,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身体状态。
第七章健康管理1.公司要求客运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只有经过体检合格的驾驶员才能报到上岗。
2.驾驶员的体检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视力、听力、心理状况、血压、心脏功能等,以确保他们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适合从事客运驾驶工作。
第八章培训与教育1.公司应定期组织客运驾驶员的培训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疲劳驾驶危害与防范、安全驾驶技巧、应急处置等内容,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第九章监督与奖惩1.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客运驾驶员的驾驶时间和休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对违反疲劳驾驶制度的客运驾驶员,公司应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解雇等。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bf99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a.png)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公交公司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和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责任。
然而,疲劳驾驶危害巨大,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驾驶安全和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交公司需要加强对疲劳驾驶的防范与管理。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疲劳驾驶的危害及影响疲劳驾驶是指由于连续驾车时间过长、休息不足或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所导致的身体和思维功能下降的驾驶状况。
长期以来,疲劳驾驶已被证实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疲劳驾驶不仅增加了公交司机自身的事故风险,还可能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例如,司机因为疲劳驾驶而发生交通事故,不仅可能导致乘客受伤,还可能对公交公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二、建立疲劳驾驶防范机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疲劳驾驶的发生,公交公司需建立完善的疲劳驾驶防范机制。
1. 加强司机培训公交公司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疲劳驾驶危害的认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疲劳驾驶的危害性、疲劳驾驶的特点以及疲劳驾驶防范的方法等。
通过培训,提高驾驶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减少疲劳驾驶的发生。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公交公司应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确保其具备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建立健全的排班制度,避免连续驾驶时间过长,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压力。
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使驾驶员能够得到有效休息和放松,提高工作精力和驾驶安全性。
3. 实施疲劳驾驶监测与预警公交公司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疲劳驾驶监测仪等,对驾驶员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疲劳驾驶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干预措施。
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驾驶员的责任感和警觉性,提高他们对疲劳驾驶的自我认知,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4. 建立激励和制度约束机制公交公司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措施,如奖励机制,鼓励驾驶员自觉抵制疲劳驾驶。
同时,对违反疲劳驾驶规定的驾驶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惩戒,以形成约束机制。
三、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的效果评估公交公司在防范和管理疲劳驾驶上需要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
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
![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1f04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6.png)
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当前,随着人们交通方式多样化、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客运驾驶人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而疲劳驾驶已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提高客运驾驶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各大客运企业纷纷出台了相关的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
二、运行时间管理制度: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管理制度是指在保证客运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合理规范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防止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制度。
1、基本原则:(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禁止超时驾驶,确保安全出行;(2)因驾驶人员生病、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需要超时驾驶的,应当主动向公司汇报,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3)加班补贴应符合国家劳动法的规定,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加班管理;(4)严格执行交通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做到依法合规。
2、管理办法:(1)每名客运驾驶人每日的驾驶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驾驶时间不超过45小时;(2)严格控制连续驾驶时间,每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之后必须休息至少30分钟;(3)每月对客运驾驶人的行驶里程进行统计,如发现某驾驶人员的行驶里程超过规定范围,应及时纠正,避免行驶疲劳。
三、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保证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1、基本原则:(1)尽量规避长途、夜间、恶劣天气等高风险驾驶环境,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压力,保障员工身体健康;(2)引导客运驾驶人自觉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加大对客运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其安全意识,拓宽其安全知识面。
2、管理办法:(1)客运驾驶人应当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防止长时间驾驶;(2)定期检测客运驾驶人的身体状况,发现身体不适者应当及时安排休息并接受医学治疗;(3)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客运驾驶人的安全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4)不断改进驾驶员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提高其生活和工作质量,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客运司机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
![客运司机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af60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b.png)
客运司机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近年来,由于客运行业的迅猛发展,客运司机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
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客运司机安全驾驶中的一大隐患。
因此,加强客运司机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一、疲劳驾驶的危害性疲劳驾驶是指在长时间连续驾驶或夜间驾驶过程中,因为过度疲劳导致驾驶人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明显下降的现象。
疲劳驾驶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力下降: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人的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很容易分散,从而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 反应能力减退: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人的反应能力,导致对前方道路条件、交通信号等的反应迟钝,无法及时采取正确的驾驶动作。
3. 判断能力下降:疲劳驾驶会使驾驶人的判断能力受到抑制,无法准确评估交通环境和其他车辆的行为,增加了与其他车辆的碰撞风险。
4. 睡意症状:长时间疲劳驾驶容易诱发睡意,严重影响驾驶人的安全驾驶能力,甚至会导致不可预测的交通事故。
二、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措施为了防范和管理客运司机的疲劳驾驶,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1. 规范工作时间:制定严格的工作时间制度,对客运司机的工作时间进行规范限制。
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为司机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2. 强化休息制度:建立完善的休息制度,分配合理的休息时间,并要求司机在休息时间内进行有效休息,保证充分的休息质量。
3. 加强培训教育:通过开展疲劳驾驶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客运司机对疲劳驾驶危害性的认识,教授相应的防范和管理方法。
4.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科技手段监控客运司机的驾驶状态,如行驶记录仪、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等,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客运司机的疲劳驾驶行为的监督力度,对违规驾驶的司机进行严厉处罚。
6.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在车辆上安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司机的疲劳状态,并通过声音、震动等方式提醒司机休息。
客运企业三超一疲劳工作方案 (3)
![客运企业三超一疲劳工作方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df94c8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6.png)
客运企业三超一疲劳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运企业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出行需求。
然而,客运企业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其中之一便是长时间连续驾驶引发的疲劳工作问题。
疲劳驾驶不仅会给驾驶员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同时也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障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客运企业需要实施三超一疲劳工作方案。
二、三超一疲劳工作方案内容1.超时驾驶管理驾驶员在连续驾驶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必要的休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客运企业应制定相关规定,限制驾驶员的驾驶时间,并明确休息时间的安排。
例如,每天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4小时需休息30分钟。
客运企业应对驾驶员的驾驶时间进行严格监控,并落实相关休息制度。
2.超员运输管理客运车辆的超员运输极大增加了事故风险。
为了保障乘客安全,客运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乘客容量限制,并通过人员和技术手段来监控实施。
同时,车辆装载乘客时应做好安全提示,及时报告和处理超员行为。
3.超速行驶管理超速行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客运企业应安装相关设备,对车辆进行超速监控,并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不得超速行驶。
同时,客运企业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强调安全驾驶意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4.疲劳工作管理疲劳驾驶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客运企业应建立疲劳驾驶管理机制。
驾驶员在连续驾驶一定时间后,应有明确的休息安排。
客运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休息站点、调整工作时间等方式来保障驾驶员的休息,防止疲劳驾驶。
同时,客运企业应鼓励驾驶员进行身体锻炼和注意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
三、方案实施1.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超员、超速等相关方面的要求和处罚条款。
2.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加强安全和法规意识的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3.安装相关设备,对车辆进行超速和驾驶时间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规定
![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6b7672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a.png)
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规定是为了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管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以下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管理规定的内容:一、安全意识和责任1. 驾驶员应具备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时刻注意交通规则和信号灯的指示。
2. 驾驶员应具备安全责任感,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违规行驶。
二、驾驶技能要求1. 驾驶员应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按照规定使用车辆的各项功能和装置。
2. 驾驶员应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遇到意外事故时的急刹车、躲避等操作技巧。
三、驾驶员行为规范1. 驾驶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带,并要求车上的乘客也佩戴安全带。
2. 驾驶员不得在行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包括接打电话、发送短信等违规行为。
3.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驾驶姿态,不得开车时抽烟、吃东西等干扰驾驶的行为。
4. 驾驶员不得在道路上超速行驶,应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标志、标线合理控制车速,遵守交通规则。
四、疲劳驾驶管理1. 驾驶员禁止疲劳驾驶,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驾驶后应有至少15分钟的休息时间。
2.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感到疲劳时,应立即停车休息,以充分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后再行驶。
五、酒驾管理1. 驾驶员严禁酒后驾驶,不得在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辆。
2. 驾驶员在酒后驾驶发生事故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吊销驾驶证的处罚。
六、安全检查要求1. 驾驶员在行车前应对车辆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车辆的各项装备和功能正常。
2.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时刻关注车辆的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或更换。
七、驾驶员培训和考核1. 驾驶员应根据需要定期参加车辆安全驾驶培训,提高安全行车的技能和意识。
2. 驾驶员应定期参加驾驶考试,以检验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水平。
八、奖惩制度1.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驾驶员,根据情况可进行警告、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等处罚措施。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bc08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3.png)
公交公司工作人员的疲劳驾驶防范与管理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公交公司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引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其中之一就是公交司机的疲劳驾驶问题。
公交司机长时间的驾驶工作,不仅会给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更会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公交公司应该重视并针对此问题进行有效的防范与管理。
1. 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过度疲劳或精神不集中的状态下驾驶车辆。
这种情况下,公交司机的注意力和应对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迟钝的反应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数据显示,疲劳驾驶是导致公交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公交司机的疲劳驾驶问题,公交公司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2.1.合理的工作安排公交公司应该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连续驾驶时间过长,确保驾驶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工作时间过长、驾驶里程过大时,应该设置适当的休息间隔。
同时,公交公司还可以通过制定工作制度,设定工作时间的最长限制,明确禁止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上岗。
2.2. 团队协作公交公司可以建立一个驾驶员之间互相监督的机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相互监督提醒,减少疲劳驾驶的发生。
例如,设置疲劳驾驶识别系统,监控驾驶员的状态,一旦发现疲劳驾驶迹象,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公司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驾驶员对疲劳驾驶的认识,并加强自我监督。
2.3.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公交公司应该为司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例如,保证公交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驾驶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改善工作条件,提供舒适的驾驶座椅,使司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3. 管理和监督体系为了提高公交司机的驾驶安全,公交公司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监测技术的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GPS定位系统,可以对驾驶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车辆驾驶员的休息与疲劳驾驶管理
![车辆驾驶员的休息与疲劳驾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15bd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车辆驾驶员的休息与疲劳驾驶管理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车辆驾驶员的休息与疲劳驾驶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疲劳驾驶是指在连续驾驶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和缺乏休息所导致的注意力下降和反应能力减弱。
疲劳驾驶不仅危及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也会对其他道路用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车辆驾驶员的休息与疲劳驾驶管理应予以充分重视。
一、驾驶员休息管理1. 规范驾驶员工作时间:为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应制定规范的工作时间制度。
这意味着每天工作的驾驶时间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且必须有足够的间隔时间用于休息。
例如,每天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并保证每4小时至少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
2. 制定驾驶员轮班制度:对长途驾驶员的管理应尤为严格。
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是采用轮班制度,即让驾驶员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轮流驾驶,确保每个驾驶员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3.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在驾驶途中,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对驾驶员的休息十分重要。
始终保持座椅的舒适度,提供驾驶员所需要的饮水和食物,并保持车内的温度和通风都是必要的。
二、疲劳驾驶管理1. 提高驾驶员的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宣传教育,不断向驾驶员灌输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让驾驶员深刻认识到疲劳驾驶的危险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2. 使用科技手段辅助管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辅助疲劳驾驶管理。
例如,可安装疲劳驾驶监测系统,通过检测驾驶员的眼睛和面部表情来判断其疲劳程度。
当监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的迹象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及时休息。
3. 定期体检和督导:组织定期体检,及时了解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此外,建立督导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定期的督导和检查,确保驾驶员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进行驾驶,杜绝因疲劳而发生危险。
三、制定管理政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对疲劳驾驶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引导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
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
![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3f2e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5.png)
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确保道路旅客运输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企业和客运驾驶人。
第三条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制度,确保客运驾驶人合理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二、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管理第五条客运驾驶人每日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日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六条客运驾驶人在每次驾驶4小时后,应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
在长途行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路况和天气情况,适时增加休息时间。
第七条客运驾驶人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在特殊情况下,如需延长驾驶时间,须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批准,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第八条客运驾驶人连续驾驶时间达到4小时后,企业应及时安排换人或休息,确保客运驾驶人充分休息。
第九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合理安排客运驾驶人作息时间,确保客运驾驶人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三、防疲劳驾驶管理第十条客运驾驶人应按照企业规定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驾驶要求。
第十一条客运驾驶人应遵循科学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等影响驾驶安全的行为。
第十二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为客运驾驶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第十三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加强对客运驾驶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客运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监测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客运驾驶人的运行时间,确保客运驾驶人遵守运行时间规定。
四、监督管理第十五条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加强对客运驾驶人运行时间及防疲劳驾驶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疲劳驾驶预防和控制
![疲劳驾驶预防和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7c35b0390c69ec3d5bb7580.png)
运用行车安全预警系统解决疲劳驾驶难题一、现状描述疲劳驾驶对安全的影响,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根据交通事故统计年鉴:全世界范围内,超过30%的公路交通事故和约15-20%的铁路交通事故,和驾驶疲劳有关,疲劳驾驶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警觉性、应变性及安全驾驶能力。
疲劳驾驶一旦发生,将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长途客货运驾驶、铁路机车驾驶、军队物资设备运输、工程车辆驾驶等安全隐患,均与疲劳驾驶密切相关。
公安部、交通部多年来一直下大力气开展“三超一疲劳”的专项整治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交通部于2011年7月24日还专门出台新规,规定:“对超长途连续运行的卧铺客车,积极推行凌晨2时至5时临时停车休息的措施”。
不但执行效果值得商榷,也影响了乘客的出行及企业的正常经营。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必须承认我们没有更好的手段来实现对疲劳驾驶的主动监控和预防,直至杜绝疲劳驾驶。
目前对疲劳驾驶的监控管理手段。
1、GPS监控系统的作用。
一是实时监控车辆的速度。
在各种车辆上应用比较普遍,也很好的监控了车辆的速度,大大降低了因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
二是实时监控驾驶员累计驾驶时间。
目前采取这种办法监控驾驶员的累计驾驶时间,主要是通过IC卡的方式或者统计车辆的实际行驶时间实现的。
2、“黑匣子”视频监控系统。
这是一个简单的视频录像记录系统,只是将驾驶员的驾驶动作记录下来,方便事后检查以及作为处理的依据。
也确实对驾驶员的监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现有监控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冷静分析,前面的举措和办法,是属于事中监控、事后整改范畴。
也确实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但是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
一是GPS计算的驾驶时间不科学、不合理、不准确,无法精确监控某个驾驶员的累计驾驶时间,从而避免因驾驶时间过长引起的疲劳驾驶,也给驾驶员甚至企业留下造假的空间。
二是视频监控系统,它只是记录了当时的过程,管理者只能在事后对少部分视频进行抽查、分析,对查到的问题进行整改,无法做到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和预警。
整治“三超一疲劳”行动工作方案
![整治“三超一疲劳”行动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bb9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4.png)
整治“三超一疲劳”行动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其中“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开展整治“三超一疲劳”行动。
二、目标设定1.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整顿道路交通秩序,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3.增强驾驶员安全意识,规范驾驶行为。
三、工作措施1.宣传发动阶段(1)制定宣传方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三超一疲劳”危害的认识。
(2)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2.部署实施阶段(1)成立整治“三超一疲劳”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2)开展路面执法,加大对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3)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4)加强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电子警察、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3.集中整治阶段(1)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集中整治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违法行为。
(2)对重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标准。
(3)对重点驾驶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4.长效管理阶段(1)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2)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3)加强驾驶员队伍建设,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
四、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整治“三超一疲劳”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行动的领导。
2.突出重点,精准打击。
要针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行动。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整治工作。
4.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维护法律权威。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
![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a00cef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9.png)
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车辆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关于车辆安全的重要性。
在车辆管理中,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车辆安全管理中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意识教育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车辆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
因此,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驾驶员疲劳驾驶危害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渠道和道路标志等形式,向驾驶员传达防止疲劳驾驶的重要性。
其次,驾驶员在培训中应重点学习关于疲劳驾驶的知识,包括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疲劳以及有效的疲劳驾驶预防措施等。
二、合理规划驾驶时间和休息合理规划驾驶时间和休息是有效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关键措施。
驾驶员在行驶前应制定合理的驾驶计划,根据行程长短和道路条件,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同时,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此外,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应及时找到安全地点停车休息,切勿勉强继续驾驶。
三、引入科技手段进行疲劳驾驶监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疲劳驾驶监测设备也应运而生。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引入这些科技手段,对驾驶员的疲劳状况进行监测。
例如,可以安装疲劳驾驶监测仪器,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眼睛活动、车辆行驶轨迹等指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况。
一旦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发出提醒信息、暂停行驶等,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对于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至关重要。
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和条例,明确禁止驾驶员疲劳驾驶的行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外,车辆管理部门也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从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确保驾驶员不会长时间连续驾驶。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疲劳驾驶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疲劳驾驶行为是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的重要途径。
防疲劳驾驶安全管理制度
![防疲劳驾驶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60cf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e.png)
一、总则为加强我公司驾驶员的安全管理,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驾驶员培训(1)驾驶员入职前,必须接受公司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驾驶员应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交通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驾驶员管理(1)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驾驶。
(2)驾驶员在连续驾驶4小时后,应停车休息20分钟,如驾驶时间较长,应适时调整休息时间。
(3)驾驶员在夜间驾驶时,应保持足够的照明,避免疲劳驾驶。
(4)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感到疲劳,应立即停车休息,待精神状态恢复后再继续驾驶。
3. 车辆管理(1)车辆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安全行驶。
(2)车辆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性能稳定。
(3)车辆驾驶室应配备防疲劳驾驶警示装置,如警示灯、警示牌等。
4. 监督检查(1)公司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检查,了解驾驶员的驾驶状况和休息情况。
(2)公司应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发现其他驾驶员疲劳驾驶,应及时提醒并报告公司。
5. 奖惩措施(1)对遵守本制度,无疲劳驾驶行为的驾驶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本制度,疲劳驾驶的驾驶员,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罚。
三、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通过实施本制度,旨在提高我公司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驾驶环境。
关于加强驾驶员管理的工作提示
![关于加强驾驶员管理的工作提示](https://img.taocdn.com/s3/m/0a418c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1.png)
关于加强驾驶员管理的工作提示
一、目的
为提高驾驶员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确保车辆安全、高效地运行,特制定本工作提示。
二、内容
1.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在行驶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集中,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
2. 驾驶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
如发现车辆故障,应及时报修。
3. 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车内清洁。
不得在车内吸烟、吃东西等行为。
4. 驾驶员应礼貌待人,文明驾驶。
在行车过程中,应主动礼让行人和其他车辆,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5.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
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公司领导批准。
三、注意事项
1. 公司将对驾驶员进行定期考核,对不合格的驾驶员将进行培训或更换。
2. 对于违反交通规则或公司规章制度的驾驶员,公司将视情况进行处理,严重者将解除劳动合同。
3. 驾驶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参加公司组织
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四、结语
安全驾驶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驾驶员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司规章制度。
同时,公司也将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服务,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以上提示,请予以遵守。
防疲劳驾驶安全管理制度
![防疲劳驾驶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f919b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3.png)
一、目的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因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驾驶车辆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员工、司机、实习驾驶员等。
三、制度内容1. 驾驶员健康管理(1)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2)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3)驾驶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条件符合驾驶要求。
2. 行车时间安排(1)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
(2)驾驶员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晚10时至次日晨6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驾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班线客车、旅游客车或者校车,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晚10时至次日晨6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不得载客运行。
3.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1)公司应配备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2)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出现疲劳驾驶预警信号,应立即停车休息,必要时可更换驾驶员。
4. 驾驶员培训与教育(1)公司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2)驾驶员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5. 违规处理(1)驾驶员违反本制度规定,连续驾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或未按规定休息的,一经发现,将予以警告或处罚。
(2)驾驶员因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监督与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2. 驾驶员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疲劳驾驶的管理要求(1)
新疆屯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加强疲劳驾驶的管理要求
近期从现场检查及各途径反馈的信息,反映出我公司及相关承运商驾人员存在疲劳驾驶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商混运输车辆和外包短倒车辆。
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的健康发展、员工的安康幸福。
特对疲劳驾驶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要求。
一、疲劳驾驶的危害《案例教训》
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根据国家交通部门的相关统计,疲劳驾驶是绝对的头号杀手,每年至少2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为无数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相比超速和酒后驾车等显性违法犯罪行为,疲劳驾驶的鉴定和防治都存在极大的难度,且任何人任何时间均可能发生,因此危害更大!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如:
新疆库车“12.2”特大交通事故2008年12月2日8时30分左右,国道314线库车县境内762k m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重伤。
据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消息说,一辆从阿图什开往乌市的卧铺客车与一辆相向行驶的拉煤货车相撞。
拉煤货车满载煤块,车上有3人。
客车上载有司乘人员及乘客共30人。
在距事故发生地前7公里处,货车司机因疲劳驾驶曾被执勤交通强制休息20分钟,但仍未能挽救这次悲剧的发生。
另外从事故照片中看到,客车的左半部(司机驾驶位)被整齐地从头到尾削掉一半,由此推断客车司机在事发当时也极可能处于熟睡状态,根本没有做出本能的保护
躲避动作!如何更有效地预防疲劳驾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疲劳驾驶产生原因
驾驶员是一种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的职业,它需要驾驶员集中精力来不断处理各种与行车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在交通复杂的情况下,驾驶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条件是安全行车的保障。
而造成疲劳驾驶的原因大致如下:
1、社会原因。
a. 经济下滑,企业间竞争激烈,为追求成本优势,三人减两人、两人减一人,一人以车为家,长期超负荷作业导致疲劳。
b. 运输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导致一些车主、驾驶员认为“僧多粥少”。
为应付无利甚至赔本,只得以多拉快跑理念的驱动下,促使驾驶人长时间的连续驾驶,难免踏入疲劳驾驶的雷区;
c.计重收费使得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价却稳中不变,还呈下降之势。
车主、驾驶员们为了抵缴这些沉重的费用,躲避查超,尽可能选择深夜行驶,而深夜正是疲劳驾驶最易出现的时间,或者是为躲避某一个交管部门的检查点而连续行驶造成疲劳驾驶;
d.车主和驾驶员对疲劳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原因有三,一是盲目侥幸,钱贵于命。
看不到疲劳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持侥幸心理,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置交通安全于不顾。
二是利益驱动,忘乎所以。
为了使运输成本达到最低,加快货物的营销速度,已顾不上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往往通宵达旦地疲劳驾驶。
三是车主和驾驶员慑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法停车行为严管的态势,在身体出现疲劳的状态下,仍强撑着,等到了服务区或到达目的地后再停车休息。
2、主观思想原因:驾驶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和驾驶技能盲目自信,对疲劳驾驶可能引发的后果估计不足,如有的驾驶员不顾第二天的行车任务,通宵达旦玩扑克、打麻将、跳舞等,睡眠不足,精神怠慢,导致第二天疲劳驾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不知所措。
一般来说,驾驶员在疲劳驾驶时,注意力、判断力、反应能力都在下降,等到发现险情时,已超出行车的安全距离,无法控制,灾难性的事故难以幸免。
3、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原因:车辆驾驶工作是一项既消耗体力脑力的工作。
一方面,在风沙、雨、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或坡徒弯急、路窄坑多的道路条件下驾驶车辆,驾驶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感觉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起疲劳驾驶;另一方面,驾驶员长时间在单调的环境中连续驾车行驶,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的中午、深夜时分驾驶,很难抵挡住强烈的睡意,很容易产生疲劳驾驶。
4、管理原因:因多方面原因,将8小时或12小时一倒班改为24小时一到,图了方便、留下了隐患。
5、生理原因:驾驶员思想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或质量差,身患慢性疾病或年龄偏大,都容易引起在驾驶中的体力不济和反应迟钝现象。
五、防治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
a. 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但我们必须有“红线意识”,坚决不要“带血”的利润。
b.将运输任务交给有资质、有能力的正规运输企业,引导支持组建经营形式多样的运输企业,尽可能把分散的个体运输纳入到运输企业统一经营管理。
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对加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科学合理的安排驾驶员的作息时间,也有利于防止运输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c. 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他们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自己的双手掌握着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
时刻提醒他们不要为了眼前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一生的痛苦,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驾驶员认清疲劳驾驶的危害性,增强驾驶员的危机感,从而自觉抵制疲劳驾驶,严格按章操作,确保行车安全。
d.引导驾驶人员从心理上、生理上认真分析研究消除疲劳驾驶的方法,增强自我调济、自我克服疲劳驾驶的能力以防止驾驶疲劳。
⑴保证足够的睡眠效果。
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
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切勿暴饮暴食;
⑶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劳逸结合。
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⑷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
⑸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⑹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如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喝一杯热茶,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
请各单位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组织学习,严格落实,并传达下发到相关承运商,防患于未然。
安管部
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