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法与问题处理

合集下载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汇报人:2023-12-14•引言•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地基基础质量检测方法目录•地基基础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地基基础质量保障措施建议01引言目的和背景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01建筑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02地基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造价和使用寿命,因此,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

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03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基础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地基基础质量不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地基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如果地基基础质量不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从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影响建筑物的造价和使用成本地基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造价和使用成本。

如果地基基础质量不好,需要进行加固或修复,这会增加建筑物的造价和使用成本。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重要性02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类别等信息,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

勘察设计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考虑地质条件、荷载要求等因素。

设计审查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水泥、砂、石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材料控制施工前准备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工艺控制现场监控质量检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对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地基基础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030201施工过程中控制措施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地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项目进度和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1. 地基质量不达标地基质量不达标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损害其安全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保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若发现地基存在问题,可采取加固措施,如土壤加固、地基处理等。

2. 地下水问题地下水对建筑施工的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围护结构渗漏、地基冲刷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有减少渗漏点、做好隔水防渗措施、采用排水系统等。

3. 地质灾害如遇到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程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和防滑性能,使其具备较强的抗灾能力。

二、结构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1. 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工艺的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构变形、开裂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2. 材料质量问题材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采购材料时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通过质量检测来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3. 焊接问题在钢结构的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焊接质量不佳的问题,如焊缝质量不合格、焊接变形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对焊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焊接工艺的正确执行,同时采用合适的焊接设备和材料。

三、装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1. 墙面开裂墙面开裂可能是由于基层处理不当或施工工艺不当所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墙面基层处理,确保墙面的平整度和牢固性,同时使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

2. 瓷砖空鼓瓷砖空鼓是指瓷砖与墙面之间存在空隙,会影响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瓷砖的粘贴质量控制,确保瓷砖与墙面紧密贴合。

建筑工程浅基础设计

建筑工程浅基础设计

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总结词
适用于墙下条形基础,常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
详细描述
条形基础是一种连续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墙下承载的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上部结构要求,确定条形基础底 面尺寸和埋深,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同时,需要考虑沉降缝的设置,以减小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筏形基础设计实例
总结词
适用于大面积、大荷载的建筑物,如高层建 筑、大型工业厂房等。
浅基础类型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类型, 由一块较大的混凝土板构成,能 够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一种连续的基础类型, 由多块较小的混凝土板构成,适用 于建筑物荷载较大、地质条件较差 的情况。
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是一种大面积的基础类型, 由一块较大的混凝土板构成,能够 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
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 和地质条件,确定基 础底面尺寸和埋深。
确保基础与周边环境 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合理设置排水设施。
基础材料选择
01
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 合适的基础材料,如混凝土、毛 石、碎石等。
02
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经济 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基础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分布和地质条 件,进行基础结构的详细设计。
基础材料与构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 基础材料,如混凝土、毛石、砖等。
VS
基础构造
根据建筑物类型和荷载分布,设计合理的 基础构造,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03
浅基础设计步骤
基础选型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适用于建筑物荷载较小、地 基承载力较好的情况,具有 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优点。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作为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实施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的挑战。

一、基础设计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基础设计问题包括地基不坚实、沉降过大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遵循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基础类型: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合理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基础类型,比如扩展基础、桩基础等。

2.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基础的面积、减小基础的应力等方式,来增加基础的承载力。

3.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改良地基的方式,如振动加固、土体填充等,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梁柱设计问题梁柱作为承载整个结构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问题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失效。

以下是常见的梁柱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梁柱配筋不合理:在梁柱的配筋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控制受力区域的应变和应力分布,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梁柱尺寸设计不当:在设计梁柱的尺寸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的审美要求等因素,以保证结构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3.纵横向承载力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结构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合理考虑梁柱的纵向与横向承载力,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楼层结构设计问题楼层结构是建筑物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其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的楼层结构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楼板设计不合理:楼板设计应满足预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挠度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楼板材料、增加楼板厚度等方式,可以解决楼板设计中的问题。

2.楼层高度设计问题:根据楼层用途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楼层高度,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楼梯与走廊设计:楼梯和走廊在楼层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通行便利性等因素。

土建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与方法

土建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与方法

土建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与方法地基基础处理在土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土建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对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与方法必须得到严格遵守和合理运用。

本文将就土建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在土建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地基基础处理的规范要求:1. 土质分析与评价:在进行地基基础处理前,必须对土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观测,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以便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2. 设计要求与标准:地基基础处理必须遵守国家建筑标准和相关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壤加固、改良和处理,保证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施工工艺与技术:地基基础处理的施工必须符合相关工艺和技术要求。

特殊地区或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如加固桩、地下连续墙等,以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安全措施与监测: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建立监测系统,对基础处理后的土地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地基基础处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土建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1. 土壤加固:对于地基土壤的稳定性较差或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土壤加固方法。

常见的土壤加固方法包括预压法、振动法、水泥深层加固等。

2.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方法适用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需要改善的情况。

包括土壤填充、加料改良、土石混合桩等。

3. 基础处理:基础处理是指对地基基础进行改造和加固的方法,旨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基础处理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桩基、浅基础补强等。

4. 排水处理:排水处理常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土壤含水量过高的情况。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本文将探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问题1.土层稳定性问题土层的稳定性是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

有时土层可能存在坍塌、液化、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地基水文问题地下水位、季节性地表水以及降雨等水文问题都可能对地基基础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地下水位过高可能导致地基沉降,地表水渗透进地下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

3.地基平整度问题地基平整度是指地基表面的平整程度。

地基平整度不达标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地基表面不平整会导致建筑物沉降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4.地基承载力问题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地基承载力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坍塌。

地基施工质量不合格、地基土层稳定性差、地基处理不当等是地基承载力问题的常见原因。

二、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方法1.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工程勘察和设计非常重要。

通过对地质、水文以及土层等相关信息的详细调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参数,合理设计地基施工方案。

2.合理选取施工方法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土层特点,合理选取施工方法。

例如,在土壤较松散的区域,可以采用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方式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加强施工监控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控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监控土层的承载能力、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地基平整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控制施工质量。

4.优化地基处理方案对于地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例如,当地基出现坍塌问题时,可以使用支护结构或加固材料进行处理。

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可以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来保证地基稳定。

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分析

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分析

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分析软土地基一般是指抗剪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以及具有其它不良性质的地基土,如天然的淤泥与淤泥质土。

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及其地基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防止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软土地基基础设计是否恰当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结合工程实践,对存在软土地基时的基础形式、设计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设计原则与要求1.基本技术要求:软土工程设计应以最少的投资,最短的工期,达到设计基准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的预定功能要求,即包括三个方面:预定功能要求;安全性和耐久件要求;投资和工期的经济性要求。

2.注意场地条件:防治灾害应充分搜集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场地可能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灾害,如采空塌陷、抽水塌陷、边坡失稳、管涌、交水等;均应在勘察、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合理选用岩土参数:选用岩土参数时,应注意其非均质性与参数测定方法、测定条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参数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出于工程建设而可能产生的变化等。

由于土体参数是随机变量与模糊量,故在划分工程地质单元的基础上,应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确定其特征值和设计值。

在选定测试方法时,应注意其适用性。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首要步骤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工程选址和场地适宜件评价、场地地质背景和地质稳定性评价、土体性质的直观鉴定等。

定量分析可采用解析法、图解法或数值法性,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论证,并宜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

二、软土地基的设计常用处理方法1.强夯处理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力能所产生地冲击波反复夯击地基土,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层夯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压缩性,可以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挤密法。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第3章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第3章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一般用于z/b较小的薄垫层, 其压力扩散角宜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通过实测软弱下卧层 顶面的压力反算上部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对于土工带加筋垫 层,设置一层土工筋带时,宜取26°;设置两层及以上土工 筋带时,宜取35°。
3.2 换填法
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
回填土
d
b
zz
3.1 概述
σcd=γmd
矩形基础
z

(l
lb( pk cd ) 2z tan )(b 2z tan )
3.2 换填法
试算法确定垫层厚度
(1)初定z为1~2m; (2)计算垫层底面处的σcz和σz; (3)按式 σcz +σz ≤ faz 验算;
若不满足要求则重新取值, 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高压缩且欠固结; 以粉土或粉细砂为主的,则容易产生液化。
3.1 概述
3)粉细砂、粉土和粉质土:易震陷、液化 4)砂土、砂砾石等:透水性大、抗渗、防止管
涌和流土 5)其他类土:
湿陷性黄土:湿陷性 膨胀土:胀缩性 红粘土:特殊结构性 岩溶、土洞:塌陷
3.1 概述
5.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作用机理
按时效可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
(3)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
(4)作好基坑的排水工作,必要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 施。采用振实时,应保证水源补给与 排水畅通,水面宜 保持与砂面齐平。
3.2 换填法
地基变形验算
采用换填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后,由于垫层下软弱 土层的变形,建筑物地基往往仍将产生一定的沉降量 及差异沉降量。因此,在垫层的厚度和宽度确定后, 对于重要的建筑物或垫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建筑物, 还应进行地基的变形计算。

地基处理与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

地基处理与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

地基处理与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地基处理是建筑物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地基处理与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

以下将从地基处理的目的与原则、地基处理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与原则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支持能力、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降低地基的沉降以及防止地基滑移。

根据地基处理的原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注意避免地基的软弱地层、饱和土壤以及易液化的地质环境。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与技术1. 增加土层承载力的方法增加土层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加固土层、土壤改良和地基加固等。

通过加固软弱土地层、改良饱和土壤以及加固地基,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控制地基沉降的方法为了控制地基沉降,可以采取预压法、加固法以及排除沉降物等方法。

预压法通过向地基施加预压荷载,使其沉降至规定值后再进行基础施工;加固法主要是利用灌注桩、钻孔桩等加固地基;排除沉降物则是指在地基施工前清除地基上的沉降物,以保证地基的稳定。

三、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在基础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基处境、建筑物荷载、地震作用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1. 地基承载力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设计规范是基于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和建筑物荷载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地基的合适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承载力设计规范有《建筑地基承载力设计规范》、《地基与地下结构设计规范》等。

2.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是为了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震能力,以保证人员安全。

常见的抗震设计规范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3. 其他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除了地基承载力设计规范和抗震设计规范外,还有一些与基础设计相关的规范,包括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基础与地下连续墙工程技术规范等。

地基处理与建筑物基础设计技术规范的严格执行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试析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试析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试析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1. 引言1.1 简介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地基处理措施选择不当、地质勘察不足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将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承载力不足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指的是地基在受到荷载作用时承载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地基沉降过大或地基失稳,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沉降过大也是一个常见问题,指的是地基在受到荷载作用时沉降量超出设计要求,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或裂缝。

地基处理措施选择不当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果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地基处理效果不理想。

地质勘察不足是造成地基基础设计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地质勘察不足会导致设计参数偏差,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沉降性能,进而影响到地基基础的设计质量。

设计参数偏差也是一个常见问题,如果设计参数偏差过大,可能导致地基基础设计不合理,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重视这些常见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2 研究背景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地基处理措施选择不当、地质勘察不足、设计参数偏差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承载能力不足、结构变形过大,甚至出现倾斜、裂缝等严重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本文将从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地基处理措施选择不当、地质勘察不足以及设计参数偏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更好地了解地基基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文章还将总结常见问题的改进建议,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分析及及加固措施

建筑物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分析及及加固措施

建筑物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常见问题1.墙体开裂地基或基础一旦发生问题,一般是通过墙体开裂反应出来。

而墙体的整体性及承载力也会因地基基础的问题而削弱,甚至丧失。

在实际工程中,沉降缝是经常见到的。

2.基础断裂或拱起当地基的沉降差较大,基础设计或施工中存在问题时,会引起基础断裂。

3.建筑物下沉过大当地基土较软弱,基础设计形式不当及计算有误时,会导致整座建筑物下沉过大,轻者会造成室外水倒灌,重者建筑物无法使用。

例如,上海展览馆的中央大厅为箱形基础,1954年建成,30年后的累计沉降达1800㎜。

再如,墨西哥城的国家剧院建在厚层火山灰地基上,建成后沉降达3000㎜,门厅成为半地下室,影响了剧院的使用。

4.地基滑动地基滑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下雨、渗水后在坡地建筑物的下部开挖时而引起的地基滑动;另一种是地基普遍软弱,设计时将地基承载力估值过高或使用时严重超载而引起的地基失稳,产生滑动事故。

5.地基液化失效疏松的粉细砂、轻亚粘土地基,地震时容易产生液化,强度剧烈下降,致使建筑物倾倒和大幅度震沉。

例如,唐山矿冶学院书库为四层楼房,1976年唐山地震时发生震沉,一层楼全部沉入地下。

再如,日本新渴公寓建于砂土地基上,1961年6月因新渴发生7.5级地震,地基发生液化而倾倒。

二、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1)不认真勘察,没有完整的勘察资料。

地质勘察报告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依据。

不进行勘察而凭经验设计,或勘察工作做得不认真、不细致,勘察报告未能准确反映实际地质条件,甚至漏测局部夹层弱土,没有探出局部土坑、古井,或是提供的土质指标不确切,均会导致设计失误,从而造成地基基础事故。

(2)设计方案不周。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非常重要,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有些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差,变化复杂,更应合理选择设计方案,认真做好计算分析,否则就会引起建筑物结构开裂或倾斜,危及安全。

(3)施工质量低劣。

地基基础一般均为隐蔽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有:施工管理不善,未按设计图纸及程序办事;未勘察就施工;偷工减料,砌体强度、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甚至在混凝土内填放砖块;开挖后未验槽就浇捣基础,或开挖后发现有意外情况也不作认真处理就施工等。

原有建筑基础处理措施技术方案

原有建筑基础处理措施技术方案

原有建筑基础处理措施技术方案原有建筑基础处理措施技术方案在建筑领域,基础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它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持久性。

尤其在原有建筑改造或扩建的情况下,基础处理更是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有建筑基础处理的几种常见措施和技术方案,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一、基础加固在原有建筑基础处理中,基础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措施。

它主要是通过增加基础底面积或改善基础形状的方式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基础加固通常适用于基础受力不均、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建筑物整体倾斜等情况。

基础加固的具体方法包括:1、扩大基础底面积:通过增加基础底面积来分散建筑物的承载,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2、改变基础形状:通过改变基础形状,使其更好地适应地质条件,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3、锚杆静压桩:通过在基础中设置锚杆和静压桩,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更深层的土体上,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优点:基础加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能够显著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缺点:需要较大的施工空间,施工周期较长,可能需要对周围房屋进行加固或迁移。

二、基础托换基础托换是一种将原有建筑的基础托升至一个新的位置的方法。

它通常适用于基础位置不理想、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建筑物整体倾斜等情况。

基础托换的具体方法包括:1、钢结构托换:通过设置钢结构和支撑体系,将原有建筑的基础托升至一个新的位置。

2、钢筋混凝土托换: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支撑体系,将原有建筑的基础托升至一个新的位置。

优点:能够将基础位置托升至新的位置,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形状。

缺点:施工周期较长,可能需要对周围房屋进行加固或迁移,费用较高。

三、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一种改善地基土体性质的方法。

它通常适用于地基土体松软、不均匀或存在不良地质条件等情况。

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法包括:1、换土法:将松软的地基土体更换为承载能力更强的土体,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2、排水固结法:通过在土体中设置排水通道,排除土体中的多余水分,使土体更加密实,从而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第1章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第1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主要内容
(8)地下水 增加了地下水勘察的要求;删除了工程降水一节;提出了 抗浮设防水位的问题。 (9 )侧胀试验 扁铲侧胀试验(DM T )(Dilatomeler lesD)20世纪 70年代在意大利开始研究应用,美国ASTM和欧洲规范都 已经先后列入。侧胀试验可用于判别土类、确定粘性土的 状态、测定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和基床系数等,在我国已 有产品,并已经过工程试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历史沿革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设部1998 年发文修订这本规范。 1999 年完成调研、专题研究报告初稿和修订初稿; 2000年完成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和送审稿; 2001年一季度开审查会,二季度完成报批稿,完成规 范的修订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性质和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历史沿革
70年代前期和中期蕴育着一批岩土工程规范的诞生和修改。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就是其中一本重要 规范,标志着我国开始有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全国标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历史沿革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J21-77) 时代局限性 技术路线盲目排外:既企图消除前苏联技术的影响
勘察主要任务是摸清主要受力层范围内的问题, 承载力、变形。
2
第一章 建筑工程地基勘察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程程建设主要按前苏联规范的规定 进行勘察设计,在引用前苏联规范的过程中我国的工程师 积累了许多工程经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历史沿革
60年代是我国岩土工程标准化的初创时期。虽然限于当时条件,内 容比较朴实、简要,但毕竟是我国自己编制的最初的岩土工程标准 ,标志着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从无到有,并开 始走向成熟,也反映了当时我国岩土工程技术队伍的水平。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要点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要点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要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是建造高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它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持久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要点。

一、土壤勘探与分析土壤勘探是地基基础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土壤的探测和采样,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分状况。

常见的土壤勘探方法有钻孔取土法和土壤试验法。

通过分析土壤的类型、含水量、承载力等参数,可以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相协调。

建筑物的荷载包括自重、使用荷载和附加荷载。

荷载计算应当考虑到土壤的承载力、沉降等因素,以确保地基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保持稳定。

三、地基型式选择地基型式的选择应该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建筑物的要求来确定的。

常见的地基型式包括筏式地基、桩基和基槽。

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应选择适合的地基型式,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稳定性。

四、地基处理与加固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承载力需求,可能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

例如,在软弱土壤中,可以采用振动加固、排土加固、注浆加固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

在需要抵抗地震力或侧向荷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加固墙或加固桩等方式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五、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地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地基中积水会导致土壤液化、抗拔力减小等问题。

因此,地基基础设计中必须考虑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布置。

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地下水,维持地基的干燥状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六、监测与控制地基基础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与控制以确保地基的有效性。

常见的地基监测方法包括沉降、倾斜和应力的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地基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持久稳定。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要点包括土壤勘探与分析、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地基型式选择、地基处理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以及监测与控制。

严谨的地基基础设计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

因此,在建造建筑物时,地基基础设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问题对策

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问题对策

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问题对策一、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1.1 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基础是建筑物的承载结构,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做好基础施工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的关键环节。

1.2 注意事项:(1)勘察与设计:在进行基础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结构设计,以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尺寸,并预防地质灾害风险。

(2)场地准备:清理现场杂物、水源管道等,并确保场地平整。

同时需考虑地下管线等情况,避免损坏。

(3)环境保护:遵循环保法规,控制噪音污染、扬尘等。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2.1 地下水问题地下水容易影响开挖过程和混凝土浇筑质量,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低水位:若地下水位较低,可利用抽水井或排水管道将地下水降低到合适的范围内。

(2)高水位:若地下水位较高,可采取暂时隔离墙或提前进行防渗处理,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2.2 土质问题土质在基础施工中起着关键作用,需要注意以下情况:(1)黏性土:在黏性土地层中进行开挖时,应及时排除积水和固化黏土。

可以加入适量石子等松散物料来改善土壤性质。

(2)承载力不足:当承载力不足时,可采取预压法、灌浆法或选用加密基础等方式来增强地基稳定性。

2.3 基础混凝土浇筑问题基础混凝土是保证基础强度与稳定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1)侧方支撑失稳:设立良好的侧支撑结构,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

(2)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控制混凝土的摆动、蒸发和收缩,可采取覆盖物保温、喷水浇灌等方法。

2.4 基础施工质量监控问题基础施工质量的监控对确保基础稳定性、安全可靠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1)检测方法不当:应根据地基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并确保仪器设备灵敏准确。

(2)注意记录与审查: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和质量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结语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确保工作安全、高效完成。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地基与基础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步骤。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土壤条件、建筑物的负荷以及周围环境等。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地基与基础设计的规范要求,并探讨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一、地基与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承受着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一个良好设计的地基与基础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如果地基与基础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的不稳定、下沉或倾斜,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建筑物倒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础设计规范要求1. 土壤勘察与测试:在进行地基与基础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土壤勘察和测试,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并确定土壤承载力、变形性和稳定性等参数。

2. 地基类型选择: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承载力,选择适合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层基础(如盖梁基础、扩展基础)和深层基础(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同时,还需考虑到地基的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和气候等因素。

3. 基础尺寸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负荷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尺寸,包括底面积、厚度和悬挑长度等,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抗震设计: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基础设计中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包括确定地震水平、考虑地震荷载、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等。

5. 施工质量: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测和验收,如地基沉降观测、桩基静载试验等。

三、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和技术1. 经验法:基于过去的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条件相对简单的建筑物。

例如,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和尺寸。

2. 理论法:基于土力学理论和结构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求解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问题。

常用的方法包括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

3. 数值模拟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和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基与基础的力学行为和响应。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是关乎建筑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高楼大厦、桥梁、道路还是其他建筑物,其稳定性的核心在于良好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

一、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根基,起着传递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施工能够避免建筑物沉降、倾斜和坍塌等问题。

基础工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形式。

1. 浅基础:主要有扩展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础。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较为坚硬稳定、不需要承受过大水平荷载的建筑物,如住宅、小型厂房等。

2. 深基础:主要有钻孔灌注桩、摩擦桩、螺旋桩等形式。

深基础适用于软弱土层、荷载大或水平力较大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是为了改良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不均匀沉降的控制。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土质改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等手段改变土壤性质。

常见的土质改良方法有加固、加密或加强土壤,如灰浆混凝土填充、压实、冲刷等。

2. 排水处理:用以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地基强度。

如设置排水系统、建设排水沟等。

3. 地基加固:采用加固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常见的地基加固方式有加固桩、挤土桩等。

4. 地基改造:对地层进行局部改善,常见的地基改造包括加筋、缓解应力等。

三、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的实际案例1. 东京塔:作为日本著名地标之一,东京塔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基于地基处理考虑,东京塔的基础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填充与钢筋加固,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 香港大桥:香港大桥连接了香港和澳门,其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深基础的桩基础形式以及土壤改良措施,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了大桥的安全使用。

四、总结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施工,以及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不断增加。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地基处理设计规范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地基处理的背景和重要性、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地基处理设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和重要性地基处理是指对地基进行改良和加固的工程技术。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建筑物出现沉降和倾斜等问题。

地基处理设计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它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引发的损害。

二、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综合考虑:地基处理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2. 安全可靠:地基处理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地基沉降和倾斜等问题。

3. 经济合理: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成本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4. 全面考虑:地基处理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基的整体情况,包括地质、地下水、土壤等因素,以确保地基处理效果的全面性。

三、地基处理设计的方法1. 土体加固:通过土体加固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土体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桩、振动加固等。

2. 基础改良:基础改良主要通过改变地基土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基础改良方法包括夯实、压密、冲击等。

3. 地下水控制:地下水对地基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地基处理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地下水的位移和压力。

常见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包括降低地下水位、井点抽水、排水沟等。

4.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主要通过加固层的设置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固板、加固墩、加固层等。

四、地基处理设计的注意事项1. 预测预防:地基处理设计应预测地基处理效果,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环境适应:地基处理设计应根据地区的气候、地质等环境特点,选择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法。

谈谈结构基础不牢现象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谈谈结构基础不牢现象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谈谈结构基础不牢现象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引言结构基础不牢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一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的不稳定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结构基础不牢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结构基础不牢现象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预防结构基础不牢的方法1. 合理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要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基础的设计合理。

准确的荷载计算和合理的结构布置是预防基础不牢的基础。

2. 地质勘察:在选择建筑地点时,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是必要的。

通过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地质条件,可以避免选址在不稳定或土质较差的区域建设。

3.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每一步骤都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

包括土方开挖、筑基、浇筑混凝土等工序,都需要施工方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处理结构基础不牢的方法1. 定位问题:当发现建筑物存在结构基础不牢的问题时,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问题的具体位置和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地质问题、施工质量不达标等。

2. 修复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可能的方法包括地基处理、重新加固基础、加固建筑结构等。

修复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监测与维护:修复完结构基础后,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

定期对基础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保证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

结论结构基础不牢是建筑工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通过合理预防和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基础不牢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因此,在建筑过程中要注重基础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同时也要重视结构基础的定期维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建筑物基础设计的方法与问题处理摘要:针对建筑物浅基础设计时基础材料和类型的选择、基础埋深的选择、基础宽度的选择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及特殊场地条件下遇到一些情况时浅基础地基或基础如何进行局部处
理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浅基础设计;类型;埋深;问题处理
一、概述
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建筑物无论体积大小只有基础做实了才能让人住着放心,但基础做实并不是任意的做大,房屋的基础投资即使正常情况下也会占到整座建筑物造价的三分之一。

因此合理进行基础设计,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浅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基础材料和类型的选择。

浅基础多用于单层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浅基础按材料不同分为砖基础、灰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按构造类型分为:单独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首先应对场地情况进行现场勘察,获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因地制宜,再结合建筑上部结构形式及荷载传递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基础形式。

一般情况下遵循:墙下刚性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箱形基
础的顺序来选择基础形式。

当地基浅层土质均匀且承载力高,建筑物荷载不大,宜选用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等刚性无筋扩展基础;当地基浅层土质均匀性较差、承载力较低,基础需浅埋有软弱下卧层时,宜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当地基浅层土质均匀性差且承载力低,建筑物荷载大,采用条基面积超过建筑物基底面积的一半时,宜采用筏板或箱形基础。

2、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深一般是指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埋深对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施工工期及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都有密切关系。

确定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考虑以下因素:(1)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影响。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北方地区且应在当地冰冻线以下;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避免基础外露。

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取上层土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这样基础的埋深及底面积都可减小。

当上层软弱土较薄而下层为较好土层时,可将基础埋置在下面较好土层上,当上层软弱土较厚时,可考虑进行地基处理、采用深基础、桩基等。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到地下水有否侵蚀性的影响,采取哪种方式降、排水,基坑支护方式以及施工时保障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等。

(2)建筑物的自身条件。

对于相同土质的土层,如果建筑物本身荷载较小,基础埋深可能较浅,建筑物荷载较大,基础埋深可能要加大;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为
保证结构的稳定,也常将埋深加大;对于受拔力的基础,更需要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必要的抗拔阻力。

(3)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当新建建筑紧邻既有建筑建造时,新建建筑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既有建筑基础,否则,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并应考虑新加荷载对原有建筑的影响,根据以上情况,两基础之间净距一般为两相邻基础基底高差的1-2倍。

(4)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按照土的冻胀性来确定基础埋深时,一般根据土的种类、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进行全面的分析。

季节性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有的厚度达3m,如果冻胀产生的上抬力大于作用在基底的竖向力,会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当土解冻软化时,含水量增加,产生附加沉降,即为融陷。

对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不存在土质冻胀,可不考虑冻胀影响,对北方冻土地区,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基础最小埋深可按下式确定:dmin=zd-hmax,式中zd为设计冻深,hmax为基础底面允许残留冻土层最大厚度。

3、基础宽度与基础类型的选择。

由于刚性条形基础稳定性好,施工简便、经济,所以砌体结构应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不过刚性基础抗压性能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为了保证基础不因受到过大的拉应力或剪应力而破坏,要求基础要符合一定的刚性角要求,即基础宽度越大时基础深度也相应越大。

当墙体荷载较大、地基土承载力较低时,通过计算要求有较大的基础宽度,为满足基础刚性角要求,增加了基础材料的用
量,更增加了土方的开挖量和施工难度,既不合理也不经济。

根据工程经验,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仍采用刚性条基是不合理的,这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

三、特殊情况下地基或基础的处理方法
1、同一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场地土上时的处理措施。

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场地土软硬相差悬殊的情况,尤其抗震设防地区,建造在不同场地土上的同一建筑物不能简单地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来处理。

一般应作如下处理:(1)若一栋建筑物占据不同类型的场地土范围均较大,可根据场地土性质不同用防震缝把房屋分成不同的结构单元,使一种性质的场地土对应一种基础形式,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形式相同。

(2)土质均匀场地上的局部软土坑,若范围较小,可挖除软土至天然土层,然后回填与场地土性质相近的材料,如采用砂土分层振捣密实或灰土分层夯实等。

若局部软土范围偏大或偏厚,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回填一定厚度的砂石或灰土、基础底部放宽、基础局部加深、提高上部结构刚度、设置基础跨越梁等做法。

(3)土质均匀场地上的局部较硬区域,若范围较小,可采用“褥垫”的方法,即除去300-500mm厚的局部较硬区,采用炉渣、砂或黏性土分层夯实,使得整个场地土性质相近。

2、建筑物基础下穿越管道的处理。

如果遇到地下管线穿越基础,应尽量把管线迁移改线(如某些油气、化工管线必须迁走),否则应采取措施,避免管线受挤压而造成破损或渗漏,一般应在基础被管道穿过处留设孔洞,上部留有
足够的空隙,使管道不因基础沉降而被挤压变形或损坏。

有时也可视情况在管道周围包裹混凝土,或用材质强度高的管道替换低强度管道等方法来处理。

3、基坑内降水管井的处理。

曾遇到整栋建筑坐落在一处低洼泥塘中,在清除淤泥后进行了管井降水处理,均布了8口内径φ330mm,深13m的管井,降水完成进行基槽开挖后首先对管井进行了处理:井内沉中砂,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在距井口500mm深处浇灌c20细石混凝土至井口,必要时井口及四周100mm范围内进行渗透结晶防水处理,然后做防水保护层与基础垫层打在一起。

4、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贴临时的基础处理。

在旧建筑旁新建建筑时,要弄清旧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形式及施工情况,避免新建建筑基础与旧基础相距太近,新建建筑墙体更不能直接压在旧房基础上。

通常可采用挑梁法进行处理,即新建建筑纵墙基础伸出挑梁,挑梁端部设托梁,托梁承受上部荷载,再把力传到挑梁上,这样可最大限度减少既有建筑的地基沉降。

挑梁下应设梁垫,且宜每层出挑,以减少传至基础托梁的荷载,基础挑梁下应预留150mm以上的沉降空间,填筑松散煤渣等,防止旧房基础受挤压。

新建基础基底应高于旧基础基底,当不满足该要求时,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分段施工、设置临时支撑、采用地下连续墙等,避免原有基础下临空一侧地基土失稳,以保证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四、结语
地基基础的优化设计与基础地基的局部处理是现实工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多接触、多观察、多搜集、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各种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