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合集下载

2019年成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都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2019年成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都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人物传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纯仁①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

”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

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⑧之道也。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纯仁: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

④贾舟:商船。

贾,商人。

⑤籴(dí):买进粮食。

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⑦戢:止,停止。

⑧玩:同“顽”,不驯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牧地初不隶.县隶:属于B.候食阙.时吾为籴之阙:通“缺”,“缺少”C.取玩之道.也道:方法D.训使自新,即.释去即:就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范纯仁的人物形象。

1.D 【解析】D项“即”的意思是“立即,当即”,而非“就”。

2.(1)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2)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3.执法严明,关心百姓,为政宽缓。

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体现了他的为政宽缓。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成语故事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

③仕:当官。

④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小题1分,共2分)(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识:.(2)北土亦有此物否亦:.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①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释】①御:车夫。

②回车:调转车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问其御曰其:.(2)对曰对:.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3.文章中“勇士归之”的原因是什么?“螳臂当车”现在主要是讽刺什么样的人?(2分)— 2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徙木立信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已乃②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卫鞅:人名,即商鞅。

②已乃:旋即,不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恐天下议己恐:.(2)以明不欺以:.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淮安卷】(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摸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缰气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成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平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鸯者也气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③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缩: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鸯: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寺③丞人之乐④数郡半至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⑦矣。

”小人..穷斯滥(《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③衡.于虑衡: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5.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4分)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造白糖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

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矣①。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

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

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

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粘手则信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

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有馈.一木者(______)(2)木小不堪.也(______)(3)为余.生炭满炉(______)(4)乃.尽湿之(______)5.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6.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118余份中考语文试题,共128页,11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19年中考·安徽卷)[三](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巧。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来附。

③狎:亲昵,亲近。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倾颓也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3.(5分)(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共5分。

每小题1分。

意思对即可)14.(4分)(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共4分。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15.(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共2分。

2019济南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古诗词、综合运用及解析

2019济南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古诗词、综合运用及解析

2019济南中考语⽂课外⽂⾔⽂、古诗词、综合运⽤及解析1.(⼆)课外⽂⾔⽂阅读阅读下⾯的⽂段,完成9~11题。

(共8分)司马旦字伯康。

清直敏①强,虽⼩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②。

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

郑有妇蔺讼夺⼈⽥者,家多⾦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年不决。

旦取案⼀阅情伪⽴见,黜③吏⼗数辈,冤者以直。

⼜井元庆豪欺乡⾥,莫敢谁问,旦擒致于法。

时旦年尚少,上下轻之,⾃是惊服。

吏捕蝗,因搔民。

旦⾔:“蝗,民之仇,宜听⾃捕,输之官。

”后着为令。

【注释】①敏:精明。

②释:放下③黜:罢免。

9.⽤“/”给下⾯的⽂字断句。

(只画⼀处)(2分)旦取案⼀阅情伪⽴见10.⽤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

(3分)虽⼩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

11.结合⽂章内容,说⼀说你对司马旦的评价。

(3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的诗歌,完成12~13题。

(共8分)过⼭农家顾况板桥⼈渡泉声,茅檐⽇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天晴。

12. 三、四句中写了⼭农“”“”两个劳动场⾯。

“莫嗔”“却喜”刻画了⼭农的形象特点。

(4分)13.从表现⼿法的⾓度赏析“板桥⼈渡泉声,茅檐⽇午鸡鸣。

”(4分)三、(5分)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认真贯彻落实⼗九⼤精神,弘扬济南“⼆安”⽂化,由中国李清照⾟弃疾学会、济南⾼新区管委会、济南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弃疾逝世810周年——中国当代名家书法精品邀请展暨弘扬济南“⼆安”⽂化研讨座谈会在济南齐鲁艺术馆举⾏。

此次邀请展共荟萃80余位书法家的90余件作品,书写内容全部为⾟弃疾经典诗词,如此规模在全国尚属⾸次。

【材料2】对联是根据汉字⾳、形、义的特点构成。

⼀般要求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致、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平仄相对。

下⾯是李清照纪念馆“归来堂”对联:上联:红⾬飞愁千秋绝唱消魂句下联:黄花⼀卷⾼歌⽐瘦漱⽟词②【材料2】李清照纪念馆“归来堂”对联中的下联有词语打乱了顺序,请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和上联的内容调整,下联正确的顺序是。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第一期文言文阅读含参考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第一期文言文阅读含参考答案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及: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_________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__________
(4)不私于物私:__________
(5)今则不然然:__________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及”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8.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 D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一、近五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题集锦(2014-2018年)1、(长沙2018)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经史大义 /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B. 乃因地形制.阵法 /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C. 赏罚信. /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 名更出.大猷上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B.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分)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选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5分)2、(株洲2018)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

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

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一)诗词理解(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峨眉山月半轮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发清溪向三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在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8.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解的一项是()(3分)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从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嵋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嵋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峨嵋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嵋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2分)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

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封事,谤木之遗也。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2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2019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16.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2019·北京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选自《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9~12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近五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题集锦(2014-2018年)1、(长沙2018)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经史大义 /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B. 乃因地形制.阵法 /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C. 赏罚信. /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 名更出.大猷上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B.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分)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选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5分)2、(株洲2018)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

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

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恽曰:“洪秀全起事,自称太平天国,君不知耶?”麟曰:“晚生今仅二十余岁,何能知之!”恽曰:“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B.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C.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D.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3)“君北人,宜不知南方之事也。

”针对麟某,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④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终业:完成学业。

④譬:好像,犹如。

⑤奚:怎么。

②③.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④,戚党⑤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⑥。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⑦,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

吾母垂涕扑之⑧,令跪读至熟乃,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注】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

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

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

③铨:作者将世铨自称。

④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

⑤戚党:亲戚和乡党。

⑥吟哦声:读书的声调。

⑦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家益.落 /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 /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府君苟有过. /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D.听而后止.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母授以.《礼记》《周记》《毛诗》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①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6分)5、(2016长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宦寺:宦官。

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①禾引上衣,请毕其说②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4)在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6分)奏曰:“满朝皆忠臣。

”上问何以知之。

农夫奏称:“吾见演剧时,净脚所扮之奸臣,如曹操、秦桧,皆面涂白粉如雪,今诸大臣无作此状者,故知其皆忠臣也。

”上大噱①。

(选自《清稗类钞》)注释①噱(jué):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寻.又令徧.视随扈诸臣寻:徧:(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宗见道旁农夫耕作,很高兴,因为他之前从未见过。

B.高宗想了解民间疾苦,农夫据实以告,高宗十分满意。

C.群臣“不敢不以名对”说明他们并非良善之辈,心虚。

D.高宗对群臣的表现视而不见,这说明他并不想听真话。

7、(2016株洲)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如何?”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賎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於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①衣.以文绣(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王惊而问其故。

(2分)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2分)(3)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3分)8、(2017湘潭)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君姑待之./辍耕之.垄上 B.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令初下.,群臣进谏C.遂与大夫期.十日/与人期.行 D. 原人闻.曰/不能称前时之闻..(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3)从短文内容看,晋文公攻原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9、(2016湘潭)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温而知人之,逸而知人之。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婴:晏子名晏婴。

④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项是()(2分)A.雨雪三日而.不霁 / 水落而.石出者B.婴闻古之.贤君 / 辍耕之.垄上C.公被.狐白之裘 / 同舍生皆被.锦绣D.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入三个字,依次是()(2分)A.饥寒劳 B.劳寒饥C.寒饥劳 D.劳饥寒(3)阅读短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个怎样的人?(2分)10、(2015长沙)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