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志的发展之我见

合集下载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之我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之我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之我见胡冰清刘文光新媒体诞生的过程中与传统媒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冲突,但两者之间的特点为两者的互补提供了基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也有助于媒体行业的改革,促进传播事业的繁荣。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迅速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传播信息的方式在逐渐的改变,传媒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受到挑战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台、电视等,还是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等,都试图通过与其他媒体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已然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旋律。

新媒体的诞生是信息时代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新媒体诞生的过程中与传统媒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冲突,但两者之间的特点为两者的互补提供了基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也有助于媒体行业的改革,促进传播事业的繁荣。

1 传统媒体面对的挑战中国90年代初,彩电可以称得上是最高端的电子产品了,当时没有闭路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也比较少,但看电视仍是那个年代最主要的娱乐项目。

即便农村没有电视的家庭,集体看露天电影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然而,到了今天,真正收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人偶尔打开电视,多半同时也在上网,仅仅把电视当作一个提供背景声音的陪伴而已。

对于本人来说,因为从事电视行业,所以大多数时间打开电视会锁定一些关于新闻资讯类的频道,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电视或许已不再是刚性需求。

有人认为,电视节目收视率总体来说正在逐年下滑,事实也确实如此,据统计,过去几年,北京电视的开机率从70%下降到30%。

除了电视外,报纸也是如此,有人曾做过一项调查,在1964年,80%的美国人看报纸,今天只有50%,年轻人不到20%。

2005•年,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做出预测:“到2043年第一季度,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

《齐鲁》如何“青未了”——《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之我见

《齐鲁》如何“青未了”——《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之我见
见一斑 。
水准。在翻阅的过程 中 , 《 齐鲁晚报 》 的副 刊版面呈现一种简洁
大气 的风格 ,我把它称之为 “ 王者风范 “ 。通常没有过多杂乱
的图画 ,以文字为主 ,配图为辅 ,采用分栏的形式分成多列 , 再通过合理的分区 ,令版面显得简单大方 ,整齐有序。 从图像的运用上来说 ,以 “ 青未了”最有特色的 “ 随笔” 版为例 ,多用 已经去色的朴素的图画点缀 ,风格统一 ,或铅笔
《 齐鲁晚报 》 副刊 “ 青未
日期 ( 2 0 1 4 / 5) 总版数
3 2
4 8 6 8
“ 青未 了” 版
数 占总版数
的 比例
1 / 1 6
1 , 2 4 0
了”版数

2 0
限青翠之生机 , 满纸希望 的韵味在其中 。 “ 青未 了”一开始就向
齐鲁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之我见蔡天然山东大学威海山东如何青威海264209摘时进行内容调整刊也是拯救一份报纸的方法之一下面就以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为例浅析晚报副刊在同质化时代下如何提升竞争力
齐鲁 如何 “ 青
— —
’ ‘
《 齐鲁晚报》副刊 “ 青未了"之我见
蔡天然
( 山东大 学 ( 威海 ) 山 东 威 海 2 6 4 2 0 9 )
“ 新 闻招 客 ,副刊留客 “ 这 是报界的至理名言 ,多年来 ,
5月 3 0日
5月 3 1日
8 4
2 4




合计
4 0 0
1 0
1 , 4 O
按上述计算方法分别统计了 2 0 0 0年 、2 0 0 5年 、2 0 0 9年各 年的 l 2 月第 1 周的版面数量 ,发现副刊 “ 青未了”各 占 1 / 4 0 、

有机化学高档次杂志投稿之我见

有机化学高档次杂志投稿之我见

有机化学高档次杂志投稿之我见(JACS, ORG LETT等)认识一个朋友,他对有机化学投稿十分有经验,最近有幸邀请到他谈了谈对有机化学高档次期刊投稿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十分的给力,希望能对小木虫上学有机化学乃至化学的同仁们起到一定帮助。

再次感谢这位友人的热情应邀。

在小木虫潜水多年,也获益非浅。

抽空写了如下的个人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经见过的JACS和ANGEW CHEM投稿不下50 篇.其他化学2区的文章投稿可能就更多了.总而言之,看过的审稿意见不下100 篇。

下面就我的所见,总结一下我对有机化学投稿的一些个人看法。

主要是JACS, ORG LETT。

只是个人的感受,如有失偏颇,敬请原谅。

其次文章写的比较流水,大家轻拍。

虽然主题是有机化学杂志投稿,但我认为对其他专业的期刊投稿也都很有借鉴意义。

1. JACS和ANGEW CHEM比较许多人可能都知道,JACS (IF=是纯化学期刊中的老大(CNS除外).虽然影响因子(IF)没有ANGEW CHEM (IF=12)高,但由于ANGEW CHEM只有通讯无全文(一般通讯的引用次数会比全文的期刊高:如ORG LETT比JOC高; ANGEW CHEM比其全文的CHEM. EUR. J.高,等等 ),还有ANGEW CHEM有REVIEW ARTICL (REVIEW的引用次数一般都很高,如CHEM. REVIEW, 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 还有ANGEW CHEM有德文版本(会有双重引用).可能很多人认为JACS比ANGEW CHEM难中.但我不完全这么认为.毕竟文章能否接收和很多因素有关.虽然的确有一些JACS拒掉的文章改投ANGEW CHEM却接受了(我见过4篇左右).但我也有见过很多投JACS没有中的,投ANGEW CHEM也没有中.而一些投ANGEW CHEM没有中的,改投JACS却反而被接收了(我见过的3篇).但总体来说,可能ANGEW CHEM中的发表的有机化学的文章比例比JACS中的比例高,所以可能ANGEW CHEM接收可能还是会比JACS简单一点.2. JACS很难投中JACS很难投中,他对工作的新颖性要求很高.最近几年由于JACS偏重材料和生物化学,所以有机的想发JACS, 难度就更大了. 现在JACS每年收到的稿件太多,且逐年增长,所以他们肯定会尽量来拒你的稿子,拒稿率高于80%.很多很优秀的有机合成工作最后只能在ORG LETT, CHEM COMMUN, CHEM EUR J, JOC, ADV. SYNTH. CATAL.等杂志上发表.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负责HIGHLIGHT化学期刊上的优秀的研究工作的.有一次他就说:ORG LETT上有些工作很好,但由于有些审稿人员太STUPID,所以JACS被拒了,最后只能无奈改投并发表在ORG LETT.一般我们看到发在JACS上的有机合成工作,大部分都集中于不对称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两个领域. 所有如果能向这两个方向靠的话,JACS可能会容易发一些.3. 投稿与稿件接收过程投稿后,稿件首先会到主编P J Stang手上;过几天后,他们会对稿件进行第一轮的初步筛选,可能有10%的稿件会在他手上拒掉.但P J Stang不是有机方面的专家,所以在他手上拒的稿件一般不多.到现在我只看到有2-3篇投稿直接在他手上没有通过的. 然后可能在5-7天左右他会把稿件分配到几个副主编的手上(稿件现在实在太多,所以处理速度有点慢). 有机副主编包括: Gregory C. Fu, William R. Roush, Eiichi Nakamura (其实还有Louis S. Hegedus ,但今天去JACS网站去查他好像已经不是副主编了.是不是他人太好了,一些水文章都有让放过,所以被主编给干了---纯属个人猜测.). 其中William R. Roush比较严格; Eiichi Nakamur,日本东大教授,是最近两年刚刚做上副主编的. :Gregory C. Fu, MIT教授,可能是个美国出生的华人。

1930年代中国文学之我见 (自动保存的)

1930年代中国文学之我见 (自动保存的)

1930年代中国文学之我见19世纪3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对峙,国民党虽有稳定的政权,对共产党实行围剿,但在文化上却一点也不占优势。

国民党公开宣言打倒“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建设三民主义新文学。

但一直没有核心理论,造成了30年代政治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不平衡的现象。

所以,在30年代决定其文学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一般称为左翼文学,以左联为中心。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相继分几批加入了鲁迅,冯雪峰,蒋光慈,田汉,茅盾等作家。

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等杂志。

左联前后共活动六年,他们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基础,进行无产阶级的文化创作,与国际上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同步,对30年代乃至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左联的作家里,茅盾是极具代表性的,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左联作家的许多共性。

茅盾是一个经历了五四时期的作家,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能看出五四文学的激情,张扬的个性,离不开个人感受的特质。

但在加入左联后,他精细观察和运用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

他擅长以理性分析来拓展人物思维深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

逐渐成为左翼文学的主流。

再如茅盾等一系列作家的努力之下,无产阶级文学成为30年代的主潮。

在30年代,出左翼文学的另一主要文学是自由主义文学。

自由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实绩。

他们的自由主义文艺立场前承2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新月派,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后续有“京派”以自身的创作践行了“文学自由”的理论主张,从而使自由主义文学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文学脉络,构成了30年代文学上凸显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新文化时期自由主义作家肩负起文化启蒙的重担;随着历史进入了政治化时期,它又采用评判的态度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审视和挖掘,并坚持文学的独立品格,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探索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国内外出版业发展之我见

国内外出版业发展之我见

国内外出版业发展之我见国内外出版业发展之我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国内外的出版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挑战。

在此,我想就国内外出版业发展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数字化出版已经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主流趋势。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阅读和电子书籍越来越受欢迎。

出版商们开始将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书籍,并通过各种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推广和销售。

数字化出版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持久性。

读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阅读,而出版商可以通过数字化出版减少库存和物流成本。

然而,数字化出版也面临着侵权和盗版的问题。

加强版权保护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成为数字化出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其次,国内外出版业不仅仅停留在书籍领域,还拓展到了其他领域。

音频出版和视觉出版是出版业的新兴领域。

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和需求的增长,有声书籍和电子杂志正在迅速发展。

音频出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而视觉出版则结合了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这种多元化的出版形式,使得出版业在吸引读者方面更具优势,同时也为作者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再次,国内外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趋势,出版商不再仅面向本地市场,而是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

出版商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和优质服务,以赢得读者和市场份额。

同时,合作与合并也成为出版业的一个主要趋势。

出版商通过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跨国出版合作也为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和机会。

最后,我认为国内外出版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扩大读者群体。

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和碎片化阅读的流行,年轻一代对阅读的兴趣逐渐减弱。

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进行阅读,成为国内外出版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动阅读教育,培养阅读习惯,提供多元化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这些都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国内外出版业正经历着数字化、多元化、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变革。

科协职能之我见——为《科协论坛》杂志创刊十周年而作

科协职能之我见——为《科协论坛》杂志创刊十周年而作

科协职能之我见——为《科协论坛》杂志创刊十周年而作姜生玉
【期刊名称】《科协论坛》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从1958年9月中国科协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已30多年了。

这期间,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协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回顾科协发展历史,分析科协当今现状,常想有所抒发,今借《科协论坛》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拟从科协组织的名称、它所固有的基本职能以及如何实践其基本职能谈一点认识,以求赐教。

一、名称——似应称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或日中国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推敲科协的名称,目的是为了理解科协组织的基本职能。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姜生玉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科协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清华大学老科协院士专家作报告助力云南省办网络论坛 [J],
2.为科协的改革与发展鼓与呼——纪念《科协论坛》杂志创刊10周年 [J], 苑郑民
3.进一步为科技进步和科协发展作好舆论导向——为“科协论坛”创刊十周年而作[J], 刘会永
4.关于调查研究的杂忆——为《科协论坛》创刊十周年而作 [J], 赵文澄
5.金桥工程——基层科协的凝聚力工程——为《科协论坛》创刊10周年纪念征文而作 [J], 孔维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散文在头顶的青天之上——2023_年散文之我见

散文在头顶的青天之上——2023_年散文之我见

散文在头顶的青天之上—2023年散文之我见一梳理2023年度的散文作品,可知作者们的用力还是多在语言上。

确实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特别是对散文来说,语言是一个人的行头,是人们看到的第一印象,关乎整个形象,所以极为重要。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我国的许多文学大家也持此观点,甚至还有激进的作家声言他们写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语言。

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有几篇。

但这“漂亮”不是华丽、华美,而首先是一种深厚的文学底蕴,可称华贵。

首推陈世旭的《河西走廊行吟》(《光明日报》2023年8月4日),一贯的大气磅礴,一贯的激情澎湃,一贯的诗情画意,一贯的文学高度。

与作者以往的散文稍有不同的是,这篇的文字中带着“呼呼”风声,是细腻的江南人到了苍莽的西北之后,被震撼、被加持出了烈烈雄风;还要抚今追昔,上溯到盘古开天地之前的元初,在历史中大睁着眼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在思索中螺旋上升,力图从哲学视角解读出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谜题……我的理解,所谓华贵的语言,就必须具有这种高端的因素,它肯定不是一些聪明的句子和炫丽的羽毛。

陈应松的《上翠微》(《文艺报》2023年5月17日)也是美文,诗一样的句子珠玉般连缀成文,构成美丽的意象,让人联想起他早年是以诗歌登上文坛的。

那时的诗歌讲究美感,就连主旋律的红色诗歌也追求珍珠、翡翠、玛瑙、玉石。

最典◎韩小蕙型的例子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一下子就能让人去拥抱诗歌女神。

不像今天的个别“诗人”,不论什么腌臜的污言秽语都敢往上招呼,连基本的文德也不讲。

王剑冰也是写诗出身,后来转写小说、散文,尤其散文越写越好,诗性文字,弄珏弄琼。

他也时有对历史的诘问和人生思考,他的《巴颜喀拉》(《鄂尔多斯》2023年第1期)就是这样一篇文思俱佳而又厚重的散文,面对的是具象的大山,寻觅的是人类的生长与走向,万古洪荒,沧海桑田,历史历历在目,激情在胸中燃烧,凝结于笔端。

把握方向,赢得未来——发展中国口腔医学事业之我见

把握方向,赢得未来——发展中国口腔医学事业之我见
究的人 员并 不为 社 会 公 众所 认 识 , 因为 患者 只认 识
在 医学院 内 , 口腔 医学 从 大 学本 科 起 是 一 元 化教 育 体 制 , 口腔 医学 系 的 学生 和 医 疗 系 学 生一 样 前 期 即 在 医学院 内接 受 医学 基 础 课 以及 医学 临 床 课 的 培
等不同, 这些 学科 不是 一级 专业 , 不独 立 于 医疗 系之
外) 明确 了 口腔 医学专 业 的特 殊 性 ; , 另一 方 面 又 阐 明从机构 上 口腔 医学 系不 独 立 于 医学 院之 外 , 而设
可 。 当今 全 球有 几 百 万 名 牙科 医 师 , 正是 市 场 的 需 求 维持着 牙 医师这/ 体 和 受人 尊敬 的社 会 地 位 , 一群 这是 事 物 的一方 面 ; 一 方 面是 在 这 一庞 大 职 业群 另 体 的后 面 , 事科 研 的人 员 , 其是 从 事 口腔基 础研 从 尤
作者单位 : 0 8 北京大学 口腔医学院 ・ 1 01 0 口腔医院 口腔颌 面外
科 , n i zagh na g 6 . e, 话 :1 2 7 972 6 , 真 : E tl h n zek n @2 3 nt电 a: 0O 519 7 _5 8 传
英 国工 业革命 后 , 由于 制糖 工业 的发 展 , 糖 已 食
不再 是贵 族们 昂贵 的奢 侈 品 , 大 民众 也 能 享 用 廉 广 价 的糖 类产 品 , 均 耗 糖 量 的剧 增 导 致 龋 病 猖 獗 。 人
医治牙痛 之 患 的紧迫 需求催 生 了牙科 医师作 为 一个 独 立 的社 会 职业 而诞 生。 牙 医师这 个 职业从 一 开始
医师不 能处置 。 第 二个 决 定 是 15 9 2年 全 国 高校 进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网文界约定俗成把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依据两个标志性事件:我国第一家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于1998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当时颇有影响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诞生于1998年。

这种以文学高光事件认定网络文学起始年的观点,可称作“事件起源说”。

新近出现的另一种观点可称作“论坛起源说”。

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理由是: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作品。

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缘社区”性质,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

被称作“网上《收获》”的“榕树下”走的仍是投稿、审稿、编发的传统文学路子,算不得网络文学起点;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晚于罗森的网络长篇《风姿物语》(1997年),将其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更是于实不符、于理无据。

如果我们承认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选择“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我们将会得到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结论--中国的(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的美国,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才穿越赛博空间而挺进中国本土,并延伸壮大出蔚为壮观的中国网文世界。

这个“网生起源说”是否更具历史真实性与逻辑合理性呢?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个华文网络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创刊号上发布的《太阳纵队传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汉语网络原创散文,该刊物发表了很多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均出现在“榕树下”和“金庸客栈”之前,也比《风姿物语》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要早好几年!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说”无非陈述了一个客观史实。

网络原创的文学作品,只要是用汉语(海外称“华文”)表达,并且是刊发于汉语网络平台(无论它是网刊、网站、论坛或个人主页),对于没有国界的“网络地球村”来说,计较诞生于哪一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三、教师专业化提出的历史背景
1、教师专业化提出的国际背景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 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 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 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 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 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 术。”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师范 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 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美国在1986年,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 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 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 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 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模范教师 胡 博 中学特级教师
2008年8月19日
自我介绍
我叫胡博,西华师范大学1986级政治教育系学生, 1990年7月本科毕业,分到华蓥市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工作至今。参加工作18年来,我教了16届高三毕业班, 同时当了9年学校政治教研组组长、9年班主任、2年学校 教科室副主任、6年学校教科室主任(现任学校教科室主 任)、10年广安市高中政治联合教研组副组长(现仍任 广安高中政治联教组副组长),《广安教育研究》杂志 特约顾问,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发表各类文章 80多篇、获奖文章20多篇,主研《农村高中实施研究性 学习的研究》获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 等奖,为高中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
多次在华蓥市新教师培训、教师党员培训、名师骨 干教师培训、教科室主任培训、20余所学校领导及部分 教师代表学习党的十七辅导培训以及广安区教师培训会 作专题讲座。在西华师范大学主办全省部分中小学校长 培训会上主讲近四小时,受到与会100多位校长的肯定。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之我见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之我见


19 l 一
网 络化、 f t 哼_ 等计算机技术 日 l  ̄ f/ ; 化 新月 虽然我国商皎图书馆 辫 l 彗 柱 汝起步较晚, 但 础 E 建立起—套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较 异的高速进步 。 加快了各行各业现代化改革的步 发展相对较快, 整体水平也较高, 不少图书馆基本 为权威的理论系- 在此过程中, l f u 广泛吸收研究机
管理 科 学 l l J
张 莉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与发展之我 见
( 山学 院 , 唐 河北 唐 山 0 3 0 ) 6 00
摘 要: 阐述 了数字 图书馆的概 念和特征 , 分析 了我 国高校数字 图书馆 的现状及 其存在 问题 。在此基础 上, 对如何建设 高校数 字图书馆提 出了 建议 。 关键 词 : 高校 图书 馆 ; 字 图 书馆 ; 状 ; 数 现 问题
伐, 作为图书瞎界面晒着从传统图书馆向由传统文 实现了业务管理功能由传统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 构、 权威部门及—些有代表性的、 有丰富的数字化 献信息资源与数字化氲 急 资源相结合的现代化图 理过渡, 开始步人校园网络建设时期 , 为图书馆 自 发展经验的、 有—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的高校图书
书馆 变 断 I 阶段。特别是近年来, 建设数字图书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数字图书馆概念、 特征
馆参与讨论和共建, 并充分考虑现阶段数字化发展 实情、 我国国情、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特点。 前瞻
l 基瑶 渣 f 麦哼 g/ l I 咽 . 齐。 I 化图: f A  ̄ . 首先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 我国图书馆数字化 系统 对 导 和规 的榻念 、 模式、 、 框 发展方向等都握童泼 从酲方弓 个 准 成长中的颠生事物 。 了从根本上改变目 进的。所以我们的基础鲤沦踯范酗 艮 是为 ) j星 模 4 . 2加暖 -冶作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 调 前互联网 匕 信息分散、 无序、 不便使用的现状而提 仿西方 在理论准备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开始图书 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知识的产生、 币 鲚口 新 目 臣 速度急剧加快。 对知识的经营 获取成为占有 知识的 关键 。 列社会 匕 已有知识的 瓤 了图书馆获取知 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 建设超大规模、 可扩展 、 可 设过程中, 多种理论并 、 存 多种模式并生的现状 , 成 识的主要途径。 数字图 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存在这 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 并提供在互联网上 为制约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 定差异, ̄.的图书馆主要 目的是收藏 , T-c 1/ ̄ t} # - 并为一 高速 鞋 电子存取服务。 展进 程的主要原因 。 定范围内的凄者服务; 而数字图书馆必须实现资源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数字图书馆有很多优势。 弛 重 宦{ 殳严重。在全 蒯 鼗 溺 图书 共享, 这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数字图书馆 它使得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已经不是原来意 义上 馆热潮的短短几年中, 我国不少高校在盲 目 地建设 必须在与 其他图书馆联网的基础 匕继续加强高校 , 的转移, 而是文献信 数字图书馆。由于缺乏 统一的协调与规划 , 数字图 图书馆的馆际交流与协作,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n 介 息资源的全部 数字化, 将传统载体形式的文献集合 书馆标准不一, 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 , 各单位 由核J高校牵头的、 有专业特色、 覆盖全国的核J 转化为电子化信寓 仓储, 通过广域计 算机互联 网络 之问的利益又难以取得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等一 数字平台, 并形成资源库的跨库无缝链接 , 而不是 实现全球性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是在计算机技术、 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 各数 全国高校图书馆群l窘 据。 翊 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 数字化技术、 高密度大容量信 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 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 4 加强 人 . 3 才培养以适应; 图书馆要求。 酗 传 息存储技术支撑下产生的存—次革命。 无论是在规 存在较大差异 , 同馆的数据库互不兼容 , 不 各系统 统图书谊】f 两件基本形式: 二{ 希 第_是图书绾员与 模上 . 效率 , 还是在形式的丰富程度 匕_ 都是传统 之问不 昭 缸 嘲 应 用, 造成大 量的财力 力 、 物 书结合;第二是图书馆员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结合。 图书馆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匕 0 也就是‘ ‘ 人与人” 的结合。 因此, 我们要加强馆员队伍 目前 ,世界范围内正在硫起数字图书t 建设 官 3 高素质人员缺乏。 ^是知识管理的核・ - 3 崾 素, 是显性知 形磷 『 管理者和隐性知识的拥有者。 所 能, 又掌握先进的自动化、 网络化技术和—定的外 高点,  ̄ - q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 以我们要强化以 ^ -- 为本的思想 不断提高馆员的素 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 系统地组织馆员们进 才; 标志。 质。 专业知业人员 与技术 ^ 少、 I 熟 情欠缺、 员 二作 I 年 2高校数字图书馆现状 龄老化等现实问题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员队伍的现 作为数字化与 自2 世纪 8 年代末9 年代初以来 , 0 O 0 图书馆 状。由于高校图书馆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 各 字化图书馆 , 在信息化时代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 的自 动化、 网络化基本实现之后 , 以美国为首的西 大高校中普通存在馆员与教师的差别待遇, 知识和 响, 给图书馆工作带来巨大变化。特色化的数字图 方国家开展了若干数字图书馆项目, 促进了他们对 技能 不能适应 图书馆发展自要求。 q 随着数 历史和交化的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自 19 9 6年国家 字图书馆的兴起, 一方面很多图g / ̄ 、 rP l 计算机专 意义。我们直抓住机遇, , 加强资金投入与技术 人 才 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 目并成 业、 动化专业等方匠的 人 自 才择业时很少会将高校 的培养, 强化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交流互通 , 加强 为国家重点科技项 目以来,数字图书馆工程” ‘ ‘ 已经 图书馆列 ^ 其优先考虑的范围, 这也是一直以来高 学校与地方的合作。 逐步提高信 自 的认知能力、 获 被列 为国 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第 十个 五年计 划 校图书馆很难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原因所在, 另—方 取能力、 利用能力。为更多的读者服务。I 5而更好的 0 12 0 年l 重前 建 o — 0纷纷跳槽另谋高就也是缺乏人才的 下, 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 重要原因。 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 有计划的 参考文献 分, 也随之 拉开了数字化 马 。 搌 喜 在职学习和培训, 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 【 家.. l 清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及实施策略口图 降 l 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与 IM合作, l B 仓 睦的“ 高, 上 中 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 无法适应提供数字 书情掘 知识 2 o ( 0 31 ) 国职业技术学院学位论文联机服务系统” 用户可 化信息资源服务的要求, , 这些都是造成馆内高素质 l于跟 东- 2 I 知识经济时代应加强高校 图书馆的人力 在国内 1 所联 网学校和国外互联 网上进行透 明 人员 缺 乏的重要原 因 。 5 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 馆工作2 o ( 04) 1 的、 界的信息寻检。 匕 无国 海交通 大学正在创建一 4加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p孙正 东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口 } . l 个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 ,将其拥有的 3 0; 0 (I [ 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全面、 深入的调研 , 结合 情报责料工作, 0 () 2 2 0 2 . I 数字化嘻藏 啦砌 旧 录, 电子参考书如索引和论 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 可投入经费、 队伍素 闱昊培组我 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埂状 思考u情 馆员 文摘要、 辞典、 百科全书、 电子全文杂志和会议 , 录 多 质、 馆藏资源的特点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制定长期、 报科学,022 2 0() 媒体有声读物, 影视片、 动画片和计算机软件等, 约 咔 、 蝴 短期的目 逐步建设和发届数字图书馆。 标, 高 作者简介 : 张莉(9 1 ) 2 0 年毕业于 18 , , 0 4 女, 占实际使用馆藏 拘2 — 0 喃 5 3 嘲提供网络服务 , 在 校开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须要重视以下几项工 河北大学广播电 视新闻学专业, 助理馆员。 交大校园网内甚至可以提供 V D服务。中国科学 作 : O 4 . 1加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理沦研究。在对现 院文献信息中心将与许多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共同 联合建设中国 数字化 图书培示范系统。 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理 论框架加以全面的评估 的基

五四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思潮

蝴蝶(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秘魔崖月夜(1923年)
依旧是月圆时, 依旧是空山,静夜; 我独自月下归来,── 这凄凉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 惊破了空山的寂静。 山风吹乱的窗纸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成仿吾斥“整理国故”
“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 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 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对此,成仿吾 指出:国学运动的实质“只不过是要在 死灰中寻出火烬来满足他们那‘美好 的昔日’的情诸,他们是想利用盲目 的爱国的心理实行他们倒行逆施的狂 妄”。 (1923年11月《创造月刊》第 28期,《国学运动之我见》
“学衡派”观点
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 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
《评〈尝试集〉》最为犀利。这篇论 文从七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尝试集》 诸作,认为“《尝试集》之价值与效 用为负性的”,“表面上文言白话之 区别,此其白话诗新以仅为白话而非 诗歌”。胡的论文有自然科学的严谨, 对新诗发展中的偏颇多有洞见,但缺 少对新诗的信心和宽容。
《荆生》事件
“须眉伟然”的“健男子”、“伟丈 夫”。
皖人田其美、浙人金心异和籍贯不明 的狄莫相约到陶然亭游,在荆生居室 隔壁“温酒陈肴,坐而笑语”。三人 谈得兴起,恶诋前贤,力掊孔子,主 张废汉字、灭伦常 。荆生听到这些无 所顾忌的言论,破壁而入,动口又动 手,把他们教训一通。三人鼠窜下山。
新文学社团
1921年开始,到1923年,有文学社团40多 个,1925年发展到100多个。
文学社团标志着新文学队伍的壮大。
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第一个纯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 立于北京来今雨轩。周作人、耿济之、郑 振铎、沈雁冰等12人发起。以“研究介绍 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目标。主张文学“为人生”,提倡现实 主义,被目为“人生派” 。以《文学旬 刊》、《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开展活动。 1932年自行解散。

综合性期刊管理之我见

综合性期刊管理之我见
【 关键 词 】量化考核 岗位职 责 编务 管理 发行管理 广告管理 品牌

种 期刊 办 得好 ,受 到广 大读 者 的欢 迎和 认可 , 是杂 志社 人 员 职 责 ,并相 对应 量化 绩效 考 核细 则制度 ,与工 资直 接挂 钩 ,尽 可能 1 . 3利用 期 刊周 期 ,制 定标 准 的每 期发 稿流 程 、详 细实 施 细则
很 多 家 长 坦 言 : “自 己重 视 对 孩 子 的 教 育 , 但 是 缺 少 教 育
孩 子 的 必 要 知 识 和 技 能 。 ”针 对 这 个 问 题 , 国家 部 门 要 组 织 一 些 教 育 工 作 者 对 家 长 进 行 教 育 技 能 的 培 训 ,使 他 们 掌 握 科 学 正 确 的教 育 方 法 。
遵 纪 守法 、积 极 向上 的榜 样 ,有 意识地 陶 冶孩 子 的情操 。 4 . 3强化 家庭 教 育 ,完善 教育 内容 想 道 德 教育 :加 强 子女 的法 制 教育 ; 以及加 强 心理 疏 导 ,重视 生 理
[ 1 ]陈明华 . 浅谈 未成 年人 犯罪 的家庭 因素 . 山西大 学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版 ) .1 9 8 9 ,0 2 [ 2 ] 公 安 部 办公 厅研 究 室 .当代 中 国未 成 年人 违 法 犯 罪 问题 研 究 . [ 3 】 关颖 , 鞠 青 . 全 国未 成年 犯抽样 调查 分析 报告 . 北 京 : 群众出 [ 4 】 关颖 .城 市未 成年人 犯罪 与家庭 .北 京 : 群 众 出版 社 .2 0 0 4 【 5 】 海 剑 .青春期 的 黑色 记 忆一一 中 国都 市 少年 犯罪 深度 调查 . 北
5 . 结 语
[ 6 】 蒋小霓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调查、分析及其教育策略 . 基

读屏时代报纸版面设计之我见

读屏时代报纸版面设计之我见

传媒实务220“读屏时代”报纸版面设计之我见任 瑛(山西工人报社,山西太原 030001)摘 要:“读屏时代”纸媒要抓住读者的眼球,不仅新闻报道的质量要高,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

《山西工人报·我看新周刊》自创刊之日起便将这一原则贯穿始终,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关键词:“第一眼效应”;拆分组合;轻松悦读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4-0220-01一、版面营造的第一印象版面设计可以影响读者的视觉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使读者能够在第一眼就被版面深深吸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从而保障纸媒的阅读量。

利用头条强势推出,突出纸媒的中心。

报纸拿到读者手中通常是对折的,如果不打开,只能看到报纸的上半部分版面。

所以,一定要把整个报纸最具冲击力的标题放在这个版面,再加上鲜明有趣的图片,吸引读者购买阅读。

虽然《山西工人报·我看新周刊》的行业性较强,与常规的娱乐报、社会报头条设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排版过程中仍然可以把头版的标题设计成6个栏目,利用超大字号,使其变成视觉冲性强的头条版面,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版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当地沟油和口水油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食品安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时,本报刊登了《“三小”食品制售者的“小算盘”》这篇稿件。

为了吸引读者,头版编辑不但将标题做成了六栏半,并且还增加了引题,将标题中不能全面表达和吸引读者阅读本稿件的内容提了出来。

如此处理,不但起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同时也使整个版面更加舒展,主题更加突出。

插入趣味性较强的图片,使版面富有生机。

在纸媒版面设计中,图文并茂是主要的设计原则。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越来越倾向“浅阅读”,基于这个环境对版面进行设计时,要加入趣味性较强的图片突出主题,且注意其排版的位置及大小是否满足版面整体协调的要求,版面的美观度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

有机化学高档次杂志投稿之我见

有机化学高档次杂志投稿之我见

有机化学高档次杂志投稿之我见(JACS, ORG LETT等)认识一个朋友,他对有机化学投稿十分有经验,最近有幸邀请到他谈了谈对有机化学高档次期刊投稿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十分的给力,希望能对小木虫上学有机化学乃至化学的同仁们起到一定帮助。

再次感谢这位友人的热情应邀。

在小木虫潜水多年,也获益非浅。

抽空写了如下的个人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经见过的JACS和ANGEW CHEM投稿不下50 篇.其他化学2区的文章投稿可能就更多了.总而言之,看过的审稿意见不下100 篇。

下面就我的所见,总结一下我对有机化学投稿的一些个人看法。

主要是JACS, ORG LETT。

只是个人的感受,如有失偏颇,敬请原谅。

其次文章写的比较流水,大家轻拍。

虽然主题是有机化学杂志投稿,但我认为对其他专业的期刊投稿也都很有借鉴意义。

1. JACS和ANGEW CHEM比较许多人可能都知道,JACS (IF=8.7)是纯化学期刊中的老大(CNS除外).虽然影响因子(IF)没有ANGEW CHEM (IF=12)高,但由于ANGEW CHEM只有通讯无全文(一般通讯的引用次数会比全文的期刊高:如ORG LETT比JOC高; ANGEWCHEM比其全文的CHEM. EUR. J.高,等等),还有ANGEW CHEM有REVIEW ARTICL (REVIEW的引用次数一般都很高,如CHEM. REVIEW, 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 还有ANGEW CHEM有德文版本(会有双重引用). 可能很多人认为JACS比ANGEW CHEM难中.但我不完全这么认为.毕竟文章能否接收和很多因素有关.虽然的确有一些JACS拒掉的文章改投ANGEW CHEM 却接受了(我见过4篇左右).但我也有见过很多投JACS没有中的,投ANGEW CHEM也没有中.而一些投ANGEW CHEM没有中的,改投JACS却反而被接收了(我见过的3篇).但总体来说,可能ANGEW CHEM中的发表的有机化学的文章比例比JACS中的比例高,所以可能ANGEW CHEM接收可能还是会比JACS简单一点.2. JACS很难投中JACS很难投中,他对工作的新颖性要求很高.最近几年由于JACS偏重材料和生物化学,所以有机的想发JACS, 难度就更大了. 现在JACS每年收到的稿件太多,且逐年增长,所以他们肯定会尽量来拒你的稿子,拒稿率高于80%.很多很优秀的有机合成工作最后只能在ORG LETT, CHEM COMMUN, CHEM EUR J, JOC, ADV. SYNTH. CATAL.等杂志上发表.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负责HIGHLIGHT化学期刊上的优秀的研究工作的.有一次他就说:ORG LETT上有些工作很好,但由于有些审稿人员太STUPID,所以JACS被拒了,最后只能无奈改投并发表在ORG LETT.一般我们看到发在JACS上的有机合成工作,大部分都集中于不对称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两个领域. 所有如果能向这两个方向靠的话,JACS可能会容易发一些.3. 投稿与稿件接收过程投稿后,稿件首先会到主编P J Stang手上;过几天后,他们会对稿件进行第一轮的初步筛选,可能有10%的稿件会在他手上拒掉.但P J Stang不是有机方面的专家,所以在他手上拒的稿件一般不多.到现在我只看到有2-3篇投稿直接在他手上没有通过的. 然后可能在5-7天左右他会把稿件分配到几个副主编的手上(稿件现在实在太多,所以处理速度有点慢). 有机副主编包括: Gregory C. Fu, William R. Roush, Eiichi Nakamura (其实还有Louis S. Hegedus ,但今天去JACS网站去查他好像已经不是副主编了.是不是他人太好了,一些水文章都有让放过,所以被主编给干了---纯属个人猜测.). 其中William R. Roush比较严格; Eiichi Nakamur,日本东大教授,是最近两年刚刚做上副主编的. :Gregory C. Fu, MIT教授,可能是个美国出生的华人。

"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之我见

”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之我见董昱佑【摘要】恽铁樵认为《素问·玉版论要》"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为《内经》全书的关键."玉版论要",高士宗解释为"玉版,著之玉版也"."奇恒",陈无咎释为"正负",笔者认为当是"阴阳"."揆度奇恒"指的当是审查阴阳,"道在于一"指的是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请言道之至数","至数"之"数"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可以涵盖所有的"大数".那么,这个数就只能是"一".唐容川《医易通说·上卷·太极》中提到"中国数起于一,一字本作'·",后人引长作一,其实古只一点,以象太极."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的解释是:阴阳以其特有的"阴升阳降"运行不歇,在其运行出现踟踌不进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停滞的现象,结果就是失去生机.【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年(卷),期】2007(025)002【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玉版;揆度;奇恒;一【作者】董昱佑【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医药卫生2007 年第 2 期’“挨度奇恒,道在于一”之我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董呈佑摘要:悍铁糕、认为《素问·玉版论妾》“按皮奇怪,i莲在于一,神转不田,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为《内经》全书的关键。

“玉版论妥”,高士宗解释为“玉版,著之玉版也”。

“奇怪”,陈元咎释为“正负”,笔者认为当是“阴阳”。

报纸杂志化之我见

报纸杂志化之我见

胁 。何 况许 多 电视 台还 借 鉴报 纸 特 点 ,
推 出 诸 如 “ 末 版 ” 等 新 奇 的 专 题 性 节 周 目 。 而 报 纸 要 想 争 得 更 多 受 众 ,就 必 须 在原 有 的优势 上 使 出更新 的招 ,比如 更 多 的 版 面 ; 更 深 层 次 的 新 闻 挖 掘 ;更 广 博 的 背 景 新 闻 等 。 因此 可 以说 ,报 纸 杂 志 化某 种 程 度 上也 是竞 争 态 势 逼迫 的结
指 数 、创 意 指 数 、读 报 指 数 、 效 益 指 数 为 观 球 点 打 分 , 开 小 组 赛 、 决 赛 、 赛 , 而 产 生 最 佳 观 球 点 展 半 决 从

想 抗衡 《 体坛 周 报》之 类 的专 业报 刊 ,力量 都会不
足 。为 了体现 差 异化 竞 争 ,山西 商 报依 托 3 2个 观
其 次 ,山 西商 报 在 世 界杯 期 间 发行 了 1 0万 张
“ 情 球 迷 卡 ” ,凡 订阅 山西 商 报 的 读 者 均 可 得 到 激
量 ,使 报 纸 的宣 传 功 能难 以充 分 发挥 。 这 种 担 心也 有 其理 由。 如 果不 注 意专 版 西 商报 世界杯 特 刊的稿 件质 量 以压 倒性 的优 势稳 坐
山 西 媒 体 头 把 交 椅 。 然 而 , 无 论 怎 样 “ 箭 ” ,要 借
开 展 了 “ 2观球 点对抗 赛” 和世界杯 同步 ,以人气 3 ,
的读 者 。
猛 、激 烈 有 加 。 而 作 为 媒 介 之 一 的 报 纸

存 刚
改 革 又是 踏 波逐 浪 ,异 彩纷 呈 。其 中最
突 出 的 举 措 便 是 扩 版 、增 刊 。 这 样 一 来 , 在 有 限 的 新 闻 版 面 中 ,便 出 现 许 多 带 有 杂 志 化 的 内 容 。 于 是 ,报 纸 杂 志 化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

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创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3年5月13日,创造社的《创造周报》创刊,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编辑。

发刊词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创世工程之第七日》。

诗中表示"我们是不甘于这样缺陷充满的人生,我们是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我们自我创造的工程,便从你贪懒好闲的第七天做起"。

《创造周报》于1924年5月停刊,共出52期。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

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过程】:“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

报纸变厚杂志变大 住宅信箱期待“扩容”

报纸变厚杂志变大 住宅信箱期待“扩容”

报纸变厚杂志变大住宅信箱期待“扩容”
陈明明;李程骅
【期刊名称】《中国报业》
【年(卷),期】2001(0)Z1
【摘要】本刊据扬子晚报消息南京很多市民近年来都遇到了共同的难题:报纸越来越厚、杂志开本增大,而楼道里每家信箱的"肚皮",依然是十多年不见变化,由于投递口太窄,邮递员在投递印刷品时,常常出现"卡喉"、"拒吞"等现象,无奈干脆摆在信箱上面,造成报纸、杂志丢失,订户不满。

南京的大部分居民小区,目前用的都是旧式信箱,这种信箱不仅体积小,而且开口也窄,在过去居民所订的刊物种类不多、报纸纸张少的情况下,只要折叠一下还能胜任其职,但现在市民家庭订阅的报刊增多了,而且报纸、刊物内容日益丰富,变成厚厚一叠,小信箱就难以容得下了。

【总页数】1页(P51-51)
【关键词】信箱;报纸;邮递员;南京市;居民小区;投递;杂志;印刷品;市民;扬子
【作者】陈明明;李程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
【相关文献】
1.报纸如何向杂志取经——“报纸杂志化”之我见 [J], 金静;
2.把教材变厚把教法变活把课堂变大 [J], 冯娟
3.报纸如何向杂志取经--“报纸杂志化”之我见 [J], 金静
4.杂志报纸读者年龄层加速变大 [J], Nat lves
5.从报纸期刊是不是杂志,谈报纸杂志化发展之路 [J], 魏永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城市杂志的发展契机
一、全国杂志发展遭遇“瓶颈”
(一)期刊的同质化现象ﻫﻫ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

(二)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ﻫ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

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三)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四)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ﻫﻫ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

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

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二、中国杂志市场宏观发展趋势
(一)传媒投资热潮依旧不减,但投资日趋理性化
最近几年各种资金进入传媒领域。

前些年,典型的如,IDG集团,它投资的媒体将近20家。

但有些至今盈利前景不乐观。

目前的投资开始趋向于寻找市场空白点或者对市场上优秀的刊物进行买刊合作。

(二)国家大力整顿杂志市场,扶持重点期刊,迎接国际挑战
2001年底,国家为了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销售业绩和社会影响都不错的期刊,组成所谓"中国期刊方阵"。

专门从目前的8725种期刊中选出17.4%即1518种杂志进行重点推广扶持。

这种标定方式与教育行业中的"211工程"相类似。

(三)杂志社开始进行品牌经营,创造"品牌杂志"
从《财经》"银广夏"事件的一举成名,到《新周刊》的新锐时事周刊定位,从时尚系列
的伊人、先生、旅游、时装、健康、家居到瑞丽系列的伊人风尚、服饰美容、可爱先锋、瑞丽家居的产品线,国内杂志社开始对杂志进行品牌经营,电视、报纸、户外和杂志媒体本身都可以看到杂志对自身品牌的广告推广和宣传,杂志媒体开始用传统媒体推广品牌。

(四)杂志媒体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始全面发展
在杂志广告代理制比较完善的时候,发行渠道成为扩大杂志营收的瓶颈,于是一些杂志主动建立了自己的发行网络;并在如何说服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如何对广告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方面下起功夫,目前一些走在前面的杂志开始进行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 ons)、BPA(Business of PerformingAudits)的认证审核,如《财富》、《商业周刊》、《汽车之友》、《汽车杂志》、《世界经理人文摘》等20多家中国媒体开始申请发行量稽核服务。

在中国杂志高速发展的状况下,中国的杂志市场呈现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杂志分众化趋向明显:综合杂志的创刊已经明显少于市场细分的杂志。

很多杂志也开始改版以图适合更细分的读者群的需求。

杂志的绝对发行量也不能作为评估杂志的唯一标准。

假设一本专业杂志发行5000册,如果这个发行区域内的目标受众也只有5000人,虽然这个杂志发行量从绝对量来说是少的,但是从相对的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本在本专业本细分市场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

2、创刊的杂志多为补充市场盲点的杂志:杂志普遍瞄准市场空白点改刊创刊。

从一涌而上到有策略的投资,杂志开始有独特的定位。

如《父母》、《孩子》定位于抚育和幼教,《理财周刊》定位于中产阶级的各种理财问题等等。

3、市场规范化数据及监测逐步完善:ABC、BPA等稽核机构开始为国内一些优秀的杂志服务。

稽核数据越来越得到业内重视。

目前中国区的杂志约有26家左右通过国际期刊稽核机构的认证,并且增加迅速,如《汽车之友》等,曾经在市场上表现很好的杂志,目前正在申请通过BPA的发行量审核。

4、多刊办系列刊物:有实力和资金的刊物,开始发展系列刊物,如现在比较成熟的时尚系列、瑞丽系列、IDG系列等。

5、增加出版密度:广告量充足且时效性较强的杂志开始从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甚至周刊。

如《财经》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6、广告收入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杂志开始走向市场,一些曾经以发行为主的杂志开始借助其发行优势进行广告开发。

部分杂志开始放弃发行赢利,甚至为了扩大规模开始亏损发行,试图用强有力的攻势占领市场和相应的广告客户。

7、DM(Direct Mail)直邮赠阅杂志发展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类直邮杂志竞争激烈。

这类杂志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不需要申请刊号;针对地域性的广告主;完全放弃发行的赢利以广告客户为导向。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形成了当地优秀的DM类杂志,如北京的《目标》、上海的《生活速递》等等,其它城市如深圳、沈阳、重庆的DM杂志发展也相当迅速。

7、跳脱纸媒局限:杂志由单一纸媒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阅读的单一概念,到声音和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内容的涉入。

杂志只能"看"吗?杂志只能"印刷"吗?杂志只诉诸视觉吗?杂志只能是平面的吗?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产生突破。

杂志开始变得数字化,0和1的介入让杂志无所不包。

未来的杂志不一定要看,听杂志,闻杂志,未尝不能实现
8、杂志地方化:最近出现很多只在一个城市发行的当地化杂志,一些全国性的杂志也开始做自己的地方版,有的杂志同期在某些版面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

杂志越来越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