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课件上观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上课《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文档57页

上课《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文档57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如乐之者。——孔子
上课《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_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_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课件

• • 这 首 诗 表 面 描 写 景 物 , 实 际
中 心 思 想

源头活水
• 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 答: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活力
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 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 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 _____________ 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 ________ _____ 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 在这篇文章里“源头活水”是 什 么? “清如许”指什么?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打比方的。诗 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 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方塘容纳天光云影这些宏大之物,也说明心 智的也是可以不断开阔的。又进而揭示心智 开阔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 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朱熹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 而不学。 ——朱熹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业: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 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 所写:——————,————————。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 如诗中所说:——————,——————。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 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是 :—————,——————。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课件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课件

朱熹诗歌风格特点及在本诗中体现
朱熹诗歌风格特点
朱熹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隽永见长。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 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不事雕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
在本诗中的体现
《观书有感》一诗中,朱熹通过对读书过程中的感悟进行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 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等,既展 现了诗人的学识和修养,也体现了其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的诗风。
知识更新、创新思考重要性阐述
“观书有感”一诗中,诗人强调了知识更新的重要性。他指出,时代在不断变化 ,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同时,诗人也提倡创新思考。他认为,仅仅掌握旧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旧知 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探索新的领域和思路。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意义
阐述读书心得
诗人在诗中分享了自己的 读书体会,强调了读书对 于个人成长和修养的重要 性。
勉励子聿勤奋学习
作为一首示子诗,诗人在 表达对子聿的关爱和教诲 之余,更多的是对他勤奋 学习的殷切期望。
《观书有感》内容概述
描述观书过程中的感悟
体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诗人通过观书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 书中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03
两首诗的意图
这两首诗都以读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从中获得的启示。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对于后学者具有很好的启
示意义。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内容概述
01
02
03
描绘冬夜读书场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 生动地描绘了冬夜静谧而 温馨的读书环境,为全诗 奠定了基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

留下 极、最 亲自 才 终归
镜子 它,指水塘 因为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字元晦,婺源人。 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 乐律等有较大贡献。 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有《朱 文公文集》。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古诗两首
学习生字
jiàn pái huái
鉴 徘徊
鉴定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 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 终究是肤浅的,要想彻 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 亲自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 旨: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 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 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解释加横线的字
无遗力 绝知 躬行 老始成 终觉 一鉴开 问渠 为有源头
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 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 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 事物,就要亲身实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课件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课件

诗文内容
诗文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冬夜读书的画面,通过“ 挑灯夜读”、“孤灯黄卷”等词句,展现了诗人苦读
的形象。
输标02入题
诗中通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表达 了诗人对古人刻苦学习的赞扬,强调了持之以恒、勤 奋刻苦的重要性。
01
03
诗的最后一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诗人对 儿子的告诫,提醒儿子要想写出好诗,需要注重生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诗人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孤灯黄卷 ”象征着苦读和追求学问的精神。
诗中通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事要躬行”的对比,强调了实践的重 要性。
04 比较分析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01
02
03
主题一以及实践与理论 相结合的必要性。
教育意义
两首诗都具有深刻的教育 意义,旨在激励读者努力 学习,不断进步。
诗人简介
陆游
南宋著名诗人,字放翁,号东篱 ,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豪 放,内容广泛,表达了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朱熹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字元 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他的 哲学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 客,被誉为“理学大师”。
02 冬夜读书示子聿
诗文内容
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比喻
通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性。
02 03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古人学问无遗力”与“少壮工夫老始 成”,“纸上得来终觉浅”与“绝知此事要躬行”,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有力。
平易自然
语言平易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深刻的道 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_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_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PPT课件

讨论:
你觉得诗中哪些字词写出 了做学问要花“工夫”?
陆游
李时珍编写《本 草纲目》…… 谈迁撰写《国 榷》……
少壮工夫老始成:
曹雪芹 《红楼梦》 10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司马迁 《史记》 13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30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30年 谈迁 《国榷》 被盗 30几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郦道元 《水经注》 一生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译 文 ·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 年轻时花时间努力,往往到
年老时才会有所成就。
·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是
有限的,
要深切地了解事物,就必须 绝知此事要躬行。 · 亲自实践。
意味深长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陆游
地对子聿说: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余,留
不遗余力、 竭尽全力、 全力以赴……
陆游
“遗”:余, 留;“无遗 力”:用出 全部力量, 一点也不保 留。
囊萤映雪
古 人 学 问 无 遗 力
凿壁借光
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古人学问无遗力:
悬梁刺股 (孙敬 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 孙康) 凿壁借光(匡衡) 闻鸡起舞(祖逖) 牛角挂书(李密) 韦编三绝(孔丘) 程门立雪(杨时)
◆[诗歌大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打比方的。诗 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 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方塘容纳天光云影这些宏大之物,也说明心 智的也是可以不断开阔的。又进而揭示心智 开阔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 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赛课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共67张PPT)

(赛课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共67张PPT)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 终究是肤浅的,要 想彻底了解一些事 物,就要亲自实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 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

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 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 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

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 秦军大败。
陆游 地对子聿说。
意味深长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2:36:52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12021/5/112021/5/11May- 2111-M 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 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 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 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 不凡的真知灼见。
【古诗小结】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 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 来教育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 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 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当堂检测
完成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
想来 教儿育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①学习知识
必须要有
不遗、 余力 的精持神之;②以一恒个既有
,又
有 书本知的人识,才是真正实有践学问经的验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ppt

冬夜读书示子聿ppt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才是真正
有学问的人。
拓展延伸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这首诗告诉我们: 要在青少年时及早努力,
不要耽误时机,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
作业超市
作业: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 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所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 如诗中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有花堪折直须折 , 莫待无花空折枝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 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正是 : , 。
◆[诗歌大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打比方的。诗 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 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方塘容纳天光云影这些宏大之物,也说明心 智的也是可以不断开阔的。又进而揭示心智 开阔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 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1998年8月,袁隆平率领攻关小 组,日夜奋战,攻克了杂交水稻难 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 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 产达到800公斤。他头戴“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光环,至74岁获世 界大奖11次,荣获首届中国最高科 学技术奖。

苏教版六上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公开课件

苏教版六上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公开课件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借助工具书或查字典 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说说诗
句的意思,再想想句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 样的景象?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镜子 开:打开
徘徊:原指人在一 个地方来回慢步地 走,这里是来回移动 的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方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清澈的湖水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写景)
问渠 哪得清如许 ? 为 有源头活水来。
读准字音

子聿
jiàn pái huái

徘徊
明体初 白会读
子聿
道诗古
理情诗
感理 情解 诵诗 读意


指示、训 读





读书学习。 诗中指做学 问的意思。
陆游
陆游
“留遗;悬”“:无梁余遗刺,股 力”囊:用萤出映雪 全部凿力量壁,借光 一点闻也不鸡保起舞 留。十载寒窗
通宵达旦 滴水穿石
……
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光有
还不行,
从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得注重
这样才能真正有学问。
一起想一想:
B: 看插图想象:作为一位年长的父亲,陆游心里可能想到了什 么才对子聿说这番话的?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子聿说呢?
C:结合对诗句的理解,你们小组准备为大家介绍哪位古人做学 问的故事呢?
冬夜读书示子聿

(赛课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共67张PPT)

(赛课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共67张PPT)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 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 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 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 不凡的真知灼见。
【古诗小结】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 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 来教育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 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 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
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
小儿子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拓展延伸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 终究是肤浅的,要 想彻底了解一些事 物,就要亲自实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 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

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 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 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

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 秦军大败。
陆游 地对子聿说。
意味深长 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 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 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诗篇大多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 和昂扬的战斗气息,在思想上、 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 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 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 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 伟大的爱国诗人。
任务提示
• 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 书有感》,我们大家也来欣赏 一下

22冬夜读书示子聿ppt课件

22冬夜读书示子聿ppt课件
南宋爱国诗人,号放翁,山 阴人。12岁能诗文, 一生著述 丰富,有《剑南诗稿》等数十种 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 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 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 敌人、卖国贼的仇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 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
陆 游 教 子
陆游
来用 教冬 育夜 儿读 子书 子产 聿生 的 感 想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指示、训 示
冬 夜 读 书 示 子 聿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故 事
凿壁借光
赵括纸上谈兵
悬梁刺股
明代著名医药 学家李时珍,从小 立志学医。他翻山 越岭,走遍了大半 个中国,访名医, 尝药草,经过 二 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
躬:亲自。 躬行:亲 自实践。
陆游
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青少年 时代下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 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要 想深入透彻地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身实 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填 空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 定要有 孜孜不倦 、 持之以恒 的 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知识 ,
冬夜读书示子聿
我选择,我快乐
工 夫
功 夫
1 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
仅一星期( 工夫),不仅学会了跳绳, 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个。 2 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功夫)。 3 时间不早了,明天有( )再来 工夫 玩吧! 4 李小龙的中国(功夫 ),世界闻名。
成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谈迁撰写《国榷》
冬夜读书示子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五更读书示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 吾儿虽憨素业存, 少壮工夫老始成。 颇能伴翁饱菜根。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万钟一品不足论, 绝知此事要躬行 。 时来出手苏元元。
送子龙赴吉州 掾吏*节录 我食可自营, 勿用念甘旨。 我穿听露肘, 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 归舍却睡美。
作业超市

战国时,赵奢的儿子赵 括熟读兵书,连父亲也难不 倒他,后来赵王重用赵括, 派他去指挥作战。赵括生搬 兵书条文,结果赵军大败, 赵括自己也送了命。
俗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毛泽东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一)必选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
抄写并背诵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自选题
1、选读陆游教子的其他古诗。 2、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练习完善《冬
夜读书示子聿》小剧本。
名言欣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熹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 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 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贡 献。
——刘向
名言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做学问是竭尽全力 的,青壮年时期下工夫 往往要到老等时候才能 有所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
毕竟
绝知此事要躬行。
深入、透彻的理解 亲自实践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 竟是不完善的,要想 彻底了解一些事物, 就要亲自实践。
22古诗两首《冬夜读书 示子聿》《观书有感》课
件上观
南宋爱国诗人,号放翁,山阴 人。12岁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 有《剑南诗稿》等数十种存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 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 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 人、卖国贼的仇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 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 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 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 些事物,就要亲身实践。
填空
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
定要有 孜孜不、倦 持的之精以神恒,
一个既有
,书又本有知识 的
人,才实是践真经正验有学问的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
五更读书示子 注释:儿子们虽然愚笨, 吾儿虽憨陆素游业存,但 我 钟清 这 一正 么 品业 吃 (绩 苦 就尚耐是存挫当,折时很。的象万高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 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 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
学习古诗的步骤:
• 解诗题,知作者; • 抓字眼,明诗意; • 多诵读,悟诗情。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先生是个勤奋读书的典范 ,不光读书,还注意思考。有 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 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 发了朱熹对读书的思考,他颇 有感触的写下了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涧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哲学家,是 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 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
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冬夜读书示子聿
功夫
1 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
仅一星期(工夫),不仅学会了跳绳,
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个。
2 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 3 时间不早了,明天有(工夫)再来
玩吧!
4 李小龙的中国(功夫),世界闻名。
陆游
李时珍编写《本 草纲目》…… 谈迁撰写《国 榷》……
观书有感
C:结合对诗句的理解,你们小组准备为大家介绍哪位古人做学 问的故事呢?
冬夜读书示子聿
送子龙赴吉州 掾吏*节录
陆游 我食可自营, 勿用念甘旨。 我穿 Nhomakorabea露肘, 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 归舍却睡美。
注释:我可以自谋生活, 你在千里之外的任上不必 牵挂我。我衣服听任其露 胳膊肘,鞋子虽其露出脚 趾头。虽说出门惹人嘲笑, 可我回到家中却问心无愧 地安睡。(甘旨:甘美的 食物,特指子女奉献给老 人的食品,)
读准字音

子聿
jiàn pái huái

徘徊
囊萤映雪
故 凿壁借光 事
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成语:
孜孜不倦 不遗余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一丝不苟
陆游

你会区分“工夫”和“功夫”的不同用法 吗?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 。 “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让我们来做一做选词填空: a.他三天( 工)夫就学会游泳。 b.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功)夫。 c.明天有( 工)夫再来玩吧! d.中国( 功)夫,名扬海外。
明代著名医药 学家李时珍,从小 立志学医。他翻山 越岭,走遍了大半 个中国,访名医, 尝药草,经过 二 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 著《本草纲目》。
书本知识。
绝:最, 极。 绝知:深 入透彻地 理解。
陆游
有限,肤浅。 躬:亲自。 躬行:亲 自实践。
名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官厚禄),陆游父子不
颇能伴翁饱菜根。屑一谈。我们渴望的是
有朝一日能够有用武之
万钟一品不足论,地,成为“苏元元”。
(苏元元,是当时一个
时来出手苏元元。很正气的为百姓谋福的
名人名字。)
我们会学: A: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1.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学问
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2. 我会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学习要做到
,从
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要做到
,这
样才能有所成就。
1.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终

绝知

绝知此事要躬行。 2.我会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光有
还不行,
从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得注重
这样才能真正有学问。
一起想一想:
B: 看插图想象:作为一位年长的父亲,陆游心里可能想到了什 么才对子聿说这番话的?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子聿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