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差 异 性 所 带 来 的 地 域 个 性 化 需 求 ;在 队 伍
已进入 了更新 的阶段 ,将 GI S地理信息 系 统 、移动通信 系统等多种系统融合到应急 联动 系统 中已成为不可改变 的趋 势。更加
先 进 的是 ,国 外 的 应 急 联 动 系统 已 经 应 用 了最 新 的人 工 智 能 技 术 及 信 息 资 源 搜 索 引
建设青 岛市 应急 中心 ,不但要兼顾对 日常
突 发公 共 安 全 事 件 的应 急 处 置 。更 要 满 足 奥 运 会 圆 满 召 开 的需 求 ,这 对 应 急 中心 的 应 急 响 应 速 度 以及 突 发 事 件 信 息 掌 控 和 处
理 分析都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在初步整合
应 急 资 源 的 基 础 上 ,相 对 国 内 其 它 城 市 应 急 中心 ,青 岛市 增 强 了辅 助 决 策 功 能 和 多 部 门 的协 调 合 作 功 能 ,并 逐 步 向 全 方 位 的 C l 统 发 展 , 国 内应 急 中心 建 设 逐 步 与 系 使 国 际先 进 发 展 趋 势 靠 近 。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 ) 急 联 动 系统 的 内涵 一 应
我 国 自 19 9 8年 国务院办公 厅在全 国 开展社会联 动工作 以提高城市管理 与服务
水 平 以来 ,已 有 多 个 城 市 建 设 或 正 在 筹 建
应 急 联 动 系 统 (E IMS )即综 合 各 种 城 ,
现 跨 地 区 、跨 部 门 、 跨 警 区 以及 不 同警 种
之 间的统一指挥协 调 、快速反应 、统一应 急和联合行动 , 真正 实现社会服 务的联动 , 有效应对 突发 性公 共事件 ,切实保障人 民 群众 的健康与 生命 安全 。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目标与范围建设一个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旨在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整合资源,优化指挥流程。

这个中心不仅要具备实时监控和调度的能力,还要能与各类应急资源和机构无缝对接。

目标是为城市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个全面、灵活的应急响应平台。

现状分析与需求评估通过对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顺畅,信息传递延迟,影响了应急响应的时效性。

此外,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导致数据不一致、无法共享。

需求方面,关键点在于:- 各类应急资源的有效调度- 清晰的指挥流程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1. 设施布局指挥中心将采用开放式布局,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 监控区:配置高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城市各个区域的动态。

- 指挥调度区:设有大型显示屏,便于指挥人员进行信息共享与决策。

- 会议区:可进行多方视频会议,确保各相关部门能及时沟通。

- 数据处理区: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各类应急数据。

2. 技术架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将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技术包括:- 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处理来自各类传感器、社交媒体、政府部门的数据。

- 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应急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 云计算架构:提供灵活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3. 人员配置指挥中心的人员配置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建议包括:- 应急管理专家:负责应急决策和方案制定。

- 数据分析师:负责实时数据监控与分析。

- 通信协调员:负责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 应急响应流程为了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性,需建立一套标准化流程:- 事件发生后,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相关人员立即介入。

- 数据分析师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 指挥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快速调度应急资源,展开行动。

5. 培训与演练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确保各类人员熟悉应急响应流程和系统操作。

培训内容应包括:- 系统操作培训:确保所有人员能熟练使用应急指挥系统。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要求,我认为我市有必要建设一个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在此,我向贵部门提出如下关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建议:一、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威胁。

为了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应对和处置这些紧急情况,建设一个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势在必行。

二、建设目标1.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灾害信息,动态监测灾害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整合资源优势:依托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和调度相关部门的应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多层次信息沟通的应急指挥网络。

3.加强统筹协调: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可实现多部门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确保应急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建设布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可以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

硬件设施包括建筑物、通信设备、信息展示系统等,软件系统则包括指挥决策、信息共享、应急演练等。

1.建筑设施: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筑设施需要具备坚固耐用、抗震防火的特点,同时还需要满足指挥人员工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信息展示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置大屏幕显示系统、多媒体视频会议设备等,以方便指挥人员实时获取、查看、分析灾害信息。

4.指挥决策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置专业的指挥决策系统,能够对灾害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5.信息共享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建立起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将相关部门的信息及时共享给指挥中心,并向相关人员发布相关指令。

6.应急演练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建立一套应急演练系统,可以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指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建设流程1.项目立项: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建设项目报告,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

简谈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

简谈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简谈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
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城市危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该系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事件等频频发生。

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建设适合本城市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变得非常迫切,这对提高政府的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市民提供快捷的紧急救援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新更合理的安全支撑,体现政府新的职能的重要手段。

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是城市公共安全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代表政府实施协调、指挥、调度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是反映一个城市应急和危机管理水平及城市综合信息化应用的标志,也是城市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设施。

随着我市《杭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即将出台,我市应急体系中需要解决的应急目标逐渐明朗,用什么样技术和手段解决变得十分紧迫,建设怎样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关系到该中心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建设怎么样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国内外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国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多年,也是各不相同,加上国内各地区经济和发展不平衡及地域特点不同,也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好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对建设杭州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及现状 (2)2. 项目的目标与需求分析 (3)3.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5)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6)1. 技术概述及现有技术基础 (8)2. 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技术架构 (9)3. 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11)4.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研究 (13)三、经济可行性分析 (14)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16)2. 成本效益分析 (17)3. 经济效益预测与评估 (18)四、组织与管理可行性分析 (19)1. 项目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 (21)2. 人员配置及培训方案 (22)3. 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23)五、建设方案设计 (24)1. 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25)2.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布局规划 (26)3. 系统配置及硬件选型 (28)4. 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30)六、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 (31)1. 项目实施流程 (32)2. 进度安排与时间表 (33)3. 资源保障措施 (34)七、社会效益分析 (35)1. 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效果分析预测 (36)2. 对城市管理的促进作用分析预测等 (37)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加强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承担着统一指挥、协调各方、信息共享等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设施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应急管理工作需求。

开展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

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

之间得 以互通和相互协调 、 配合 ; 使离散 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初步
实现互联和共享 ; 定期获得有关各种紧急事件的统计报告 , 进行趋 势分析 。为城市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 3 发 展 现状 .
在许 多发达 国家 , 市应 急联 动系统 已经变成人 民 日常生活 城 中一个不 可பைடு நூலகம்缺 的组成部分 , 已经建立 了完备 的公共 安全和突发
发事件快速反应 和抗 风险的能力 , 并为市 民提供 更快捷 的紧急救 助服务 , 为现代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 证。提高公共 安全
水平既是城市基本功能的要求 , 也是城市发展 和社会进步 的重要
标志 。
事件 的应急联动指挥体系 。美 国在 16 97年就建立 了 9 1 急联 1应 动指挥 系统 , 主要负责治安报警 、 救火 、 医疗救护等应 急事件 的处
g e o ebnf i di spo c maae etrsuc n gao n h eao s e enE rec n i s m e ec av e r et ngm n、 oreit rtnadterl i t e me nyad v s ia l c j e e i tn b w g
n n — Eme g nc s o s y t m. o r e y Re p n e S se 一
Ke ywo ds Ciy e ege yr s o s y t m Co sr c in r t m r nc e p n e s se n tu to
1 引 言
随着工业化 、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 人流 、 流 、 物 信息 流 、 金流 资 在城市高度集聚 。与此 同时 , 由各种 自然 因素 、 技术 因素 、 为因 人 素造成的紧急与灾害事件 的发 生频率不 断上升 , 破坏程度不 断扩 大,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 来 巨大的影 响和损 失 , 向公共 安全提 出 了挑战。20 0 3年 , 一场 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s R A S的肆虐 , 刺痛 了国人的神经 , 也在拷 问着一个社会应对突发危机 的决 心与能力 , 禽流感发难 、 齐二药造假药 、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 太湖蓝 藻、 重庆 等多省市遭受洪灾……突发公共事 件的每次爆发 , 都在考验 着一 座座城市的承受力 , 同时也告诫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因此 , 公共安全和公众服务成为政府职能 部门一个非 常富有 挑战性的工作 , 如何高效 利用有 限 的资源 , 提高政 府对 灾害 和突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为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本次项目拟建设一座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该中心旨在整合和协调各级各类应急力量,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建设一个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主要包括指挥中心大楼、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共享和传输系统、应急装备设备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指挥系统:引入先进的应急指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应急广播、通信系统等。

信息共享和传输系统:打通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

应急装备设备:配备应急救援车辆、通信设备、卫星定位设备等。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供应、水源供应、消防设施等。

三、市场需求与竞争分析当前,突发事件频发,对应急处理能力和指挥调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响应速度、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相似的建设项目,竞争较为激烈。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四、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减少突发事件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同时,该中心还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处理水平,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根据项目预算和市场前景分析,本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预计可达到15%以上,具备较高的经济回报能力。

五、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项目组成员,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3.筹集资金并完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的资金供给;4.建立项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5.加强宣传与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对项目建设的知晓度和认同度;6.做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

建立城市应急联动中心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立城市应急联动中心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对 电磁 波辐 射泄 密 的防范 和联 网泄 密的 防范 ,通过
加 强 防火墙 、防拷 贝 、入侵检 测 、身份 检证 、内容
核 ,它 的科 技 含量 高低 不仅关 系 到 “ 中心 ”运作 的 质量 和效 益 ,而且 决定 系统运 作 的生命 力 。具 体要 求 :一是要 着 力开发 研 究应用 软件 ,提高接 处警 系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20 (2年第 2期 1 N . 20 o 2 (2 1 JunlfG 咖 or I a o 加, u oc Clg le oee P i l 总第 4 4期 Sm4 u 4
建 立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中 心 需 要 重 点 把 握 的 几 个 问题
检 查 、加 密等方 面措 施 ,来 防止 电磁泄 密 、非法 入

9 ・
维普资讯
侵 和病 毒侵 害及 剩磁 效应 ,消 除技 术方 面 的泄密 因 素 。三是要 整 合频率 资 源 ,构 建 面 向社 会服 务 的应 急联 动共 网平 台 ( 务 网 ) 目前 承担 城 市 管 理 职 政 。 能 的各 个联 动单 位 的 无 线调 度 通 信 方 式 极 不统 一 ,
“ 中心 ” )率 先全 国建 立运行 后 ,目前 全 国部分 大 中 城市 亦 在 计 划 投 资 建 设 城 市 应 急 联 动 中心 ( 北 如
京 、上 海 、广 州 、福 州 、长 沙 、南 昌 、厦 门 、海
速度快 、获取信息准 、管理质量高 、指挥调度功能 强 ,这是评 判 系统建 设成 败 的重要 标准 ,如 调度模 块 、预案模块 、要情模块 、地理信息模块 、 警区网 络模块 、自动报 警模 块 、录放 音模块 及信 息管 理模 块 等等 的设 计 开 发 水 平 ,都 直 接 制 约 接 处 警 的速 度 、高效 和准确 程度 。 相反如 果 只是换换 台体 ( 接 处警 工作 平 台 ) 、添 置 一 些 新 设 备 等来 装模 作 样 , 充 其 量能得 到 “ 外行 ”赞 赏 ,没有实 际效 果 。二是

城市应急联动的四种模式的评价

城市应急联动的四种模式的评价

城市应急联动的四种模式的评价(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城市应急联动的四种模式:集权、授权、代理、协同应急联动系统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因此,目前阶段的系统建设也必然是百花齐放,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出现统一的建设模式。

根据对国内外各种应急联动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国内的应急联动中心分为四种类型:集权模式、授权模式、代理模式、协同模式。

在建设应急联动中心过程中,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模式。

一般来说,选择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应急联动指挥体制的整合程度;城市的规模;市政府对应急联动的运行与管理方式;指挥权划分;应急联动基础;投资规模;编制情况等。

其中,政府应急联动体制的整合程度是决定性因素。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政府应急联动体制的支撑平台,什么样的体制,就需要什么样的系统。

国外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地区,采用的系统模式都是不一样的。

国内目前四种应急联动的建设模式,是从实践中出现的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形。

毕竟应急联动还刚开始试验,究竟哪些城市采取哪类模式,恐怕还需要综合考虑才能确定。

集权模式集权模式是指整合政府和社会所有的应急资源,成立专门的应急联动中心,由该部门代表政府全权行使应急联动指挥大权。

该类型的系统一般称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的南宁市就采取了集权模式。

南宁的市规模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应急指挥总体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职能比较分散,鉴于这种情况,市政府采取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一次到位的办法,构建了集中、统一、高效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负责南宁市所有应急事件的集中处理,实现城市应急指挥体制跨越式发展,为南宁市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城市安全环境。

该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包括:由政府牵头、政府投资、集中管理,应急联动中心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有专门的编制和预算;联动中心是城市应急事件处理的唯一中枢;政府将所有的指挥权归于联动中心,应急联动中心在处置紧急事时,有权调动政府任何部门;采取一级接警,一级处警,即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处警;简单事件由专业组处理,出现重大事件时,由指挥长协调各专业联动处警;市政府不再设应急指挥中心,出现重大事件时应急联动中心同时也是政府指挥中心,政府领导可以在指挥中心的市长指挥区参与指挥;应急指挥中心同时也是应急指挥资源的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相关的应急指挥资源。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目标:1. 提高应急指挥的整体效能:通过建设先进的指挥调度平台和信息系统,实现指挥决策的科学化、实时化和精确化。

2. 加强应急指挥的协同能力:搭建各级应急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互通平台,强化跨部门、跨地区的指挥协同。

3.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优化指挥调度机制,加快应急资源调配速度,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应用,提高信息处理和共享能力。

二、建设内容:1. 建设先进的指挥调度平台:引进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通信、调度指挥、信息查询等功能,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平台。

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大众的应急信息资源集中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3. 建设应急设施:建设具备稳定供电、应急通信、紧急医疗等功能的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在灾害事故发生时能够稳定运行并及时响应。

4. 建设人员培训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的人员培训机构,开展政府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和社会大众的应急指挥和救援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5. 加强应急资源调配: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确保在灾害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调配各类应急资源。

三、建设步骤:1. 调研和规划阶段:对当前应急指挥中心的现状进行调研和评估,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2. 技术采购和设施建设阶段:根据规划确定的技术和设施需求,进行技术采购和设施建设,包括指挥调度系统、应急设施等。

3. 人员培训和组织建设阶段:对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整合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资源,建立良好的指挥协同机制。

4. 运行和维护阶段:进一步完善指挥调度平台和信息系统,保障应急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关键问题探讨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关键问题探讨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关键问题探讨引言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在现代城市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个集信息采集、预警、决策、指挥和联动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在保障城市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问题出发,对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技术设备问题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技术设备支持。

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技术设备问题常常成为制约因素。

首先,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需要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如服务器、电脑、通信设备等。

其次,软件系统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软件系统需要能够实现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多方联动等功能,并能够与其他系统无缝衔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二、数据共享问题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各个部门的数据支持,而数据的共享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一个难题。

由于各个部门的数据存储形式和规范不统一,导致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因此,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推动数据共享的标准化和统一,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人员培训问题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专业的人员支持。

然而,在实际建设中,人员培训问题常常受到忽视。

指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应急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和做出正确决策。

此外,操作人员也需要进行培训,熟悉各类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整体应急指挥能力。

四、应急演练问题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设施的问题,更需要在实际场景中进行应急演练。

通过不同类型的演练,可以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发现并解决问题,并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应对能力。

因此,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五、资源整合问题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作为一个集成平台,需要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多方联动和协同作战。

做好我国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做好我国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的交 流共享 ,通过现有的基础 ,去实现传统手段下各g ' h lq 在应急 时的业务 ,促进 了城市信息联动的建设 。 第四 ,应急联 动建设要为建 设和谐社会这一大 目标服 务。应急 的业务在联动的时候 发挥作 用 ,最后形成一个完
整 的部 门协 同 ,在 很 多 城 市 已 经 在 探 索和 已有 进 步 。 只 有 把需 求弄 清 楚 ,把 应 用 作 为 我 们 规 划 发展 的方 向 ,把 跨 部
信 息 化 领 导 小 组 副 组长 , 国务 院副 总 理 曾 培 炎 强调 ,要 在 2 0 年 7 ,国务 院 在 北 京 召开 了全 国 应 急 管理 工 作 05 月 会 议 ,2 0 0 6年 1 8日 ,国务 院 下 发 了 《 家突 发 公 共 事 月 国 件 总体 应 急 预 案 》 可 见 , 市 应 急 是全 国应 急 联 动 中一 项 , 城 3 内 , 步 建成 全 国范 围 内的 互联 互通 网 .中央 下 了 非 常 年 初
20 年 国务 院召 开 了全 国 电子 政 务 的工 作 会 议 ,提 出 了 06
共享与交换 ,通过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的支持各部门协 同工
作 。畅 通 的网 络 ,非 常 强 大 的通 信 基 础 设 施 ,信 息 传 递 的
面向 十一五”电子政务重要的工作方式。明确提 出服务型
政 府 的任 务 , 向公 共 管理 和 社会 服 务 政 府 职能 的进 一步 面
部门协 同 。去实现电子政务能真正增强各部 门履行执 行能
力的 目标 。 应急 联 动 系统 的建 设 中 , 定 要 充分 的利 用 电 在 一
子政务的基础 ,按照 电子政务这项 工作 的目标结合城市应
急 联 动 的 建设 ,这 样 城 市 应 急 作 为一 项 好 的 政 府 活动 更好 的利 用 电子 政 务 的手 段 去 实现 它 的 目标 。

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上海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为例

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上海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为例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董幼鸿(),男,安徽泾县人,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应急管理及公共政策研究。

2008年12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Dec.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上海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为例董幼鸿(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上海 200233)摘 要: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

建立和完善应急联动体系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强化快速反应能力,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路径选择。

结合上海市政府应急联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针对应急联动体系建设中的不足,提出完善上海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思路与对策。

通过上海应急管理个案的研究,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急管理机制;应急联动体系; 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中图分类号:X 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41-04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其中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

建立和完善应急联动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强化政府快速反应能力,实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路径选择。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其在国内、国际地位和影响的特殊性,对城市政府的应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各类突发事件频发。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突发事件,提高灾害应急和救援能力,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中心势在必行。

2024年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协同、智能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精确指挥和有效处置。

二、建设内容1. 建设高效的指挥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设备,实现指挥中心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和指挥。

建设高速、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信息的快速流转和安全性。

2. 建设协同的工作平台:应急指挥中心将与相关部门形成紧密的协作网络,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全面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建设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指挥中心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情报的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预测模型,优化应急响应方案。

4. 建设安全的指挥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将注重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指挥中心的信息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

同时,建设物理安全措施,保证指挥中心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 建设人员培训和演练体系:为了提高指挥中心人员的应急指挥能力,建议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演练体系。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建设过程和时间安排1. 确定需求和制定规划:____年年初,成立项目组,开展需求调研和技术评估,确定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和规模。

2. 设计和建设:自____年下半年至2024年底,根据需求规划和评估结果,进行细化设计和工程建设。

涉及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测试等工作。

3. 开展试运营和优化:2024年上半年,进行试运营和演练,逐步优化指挥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流程。

4. 正式投入使用: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和提高指挥中心的运行效率。

三警合一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解决方案

三警合一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解决方案

三警合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解决方案建设一个完整的城市应急系统,应以“三警合一”的警用紧急报警指挥调度系统为基础,即110匪警报警系统、119火警报警系统、122交通事故报警系统。

工程的目标是要将城市应急系统中心建成一个集话音、数据、图像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综合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将把现有的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22、医疗急救等指挥中心,整合到应急联动指挥中心。

应急联动系统的功能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由3个核心平台构成:支持多种报警类型的接、处警平台:支持110/119/122/120接、处警系统,同时支持供水、供电、供气、环保、防汛等报警受理和处警指挥调度功能。

将系统建成一个灵活的应急联动业务接处警平台。

支持联动业务的资源汇聚平台:整合GPS、GIS、人口/重点单位/防汛/环保/水电气等专业系统信息,构建以资源推荐引擎为核心的业务汇聚平台,实现异构、异地的资源访问为联动服务。

支持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以资源汇聚平台为基础汇聚应急指挥所需要的信息,以应急预案为指导辅助区领导进行应急指挥,以应急指挥室为运行环境完成重大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功能。

建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包含呼叫接入系统、CTI应用接口系统、电话录音子系统、无线接入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异地协商子系统、电子地图系统、应用管理子系统等。

大汉应急联动解决方案从接警、处警和反馈角度,实现的功能包括:1、报警接入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等公网或专用的通信网实现110、119、122的报警接入。

可识别和显示主叫号码、用户名称、地址等报警用户信息。

2、警情识别自动或人工实现110、119、122报警类型识别,实现恶意骚扰电话的拦截。

3、警情记录提供110、119、122接、处警信息的录入登记、归档、保存、查询功能。

4、处警调度利用有线、无线通信或计算机网络,通过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实现110、119、122处警命令的下达,可以实现一警多处,多部门协调出警。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建设背景 (5)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7)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0)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2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 (11)第三章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 (13)3.1 项目功能定位 (13)3.2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4)第四章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15)4.1 项目建设地点 (15)4.2 工程建设场地条件 (15)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8)5.1 总平面布局 (18)5.2 建筑规模及确定依据 (19)5.3 建筑方案设计 (21)5.2 给排水系统 (24)5.3 消防系统 (24)5.4 供热、空调与通风 (25)5.5 电气系统 (26)第六章节能与环保 (29)6.1 节能 (29)6.2 环保 (29)第七章项目管理与组织机构 (31)7.1 项目建设管理 (31)7.2 项目管理机构 (31)第八章项目实施与进度计划 (32)8.1 建设工程 (32)8.2 进度计划 (32)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4)9.1 项目总投资 (34)9.2 投资估算依据 (34)9.3 投资估算说明 (34)9.4 项目资金来源 (37)第十章结论 (39)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某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1.1.2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市某某区政府1.1.3 建设性质:新建1.1.4 建设地点、规模及建设内容1.1.4.1 建设地点: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胡同三号区机关大院西侧1.1.4.2 建设规模:7851平方米1.1.4.3 建设内容:a.某某市某某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办公、会议用房、处理城市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电子信息化集成控制及为以上几套系统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辅助设施;b.某某区城管委指挥中心办公、管理指挥;c.某某区城管监督中心办公、监控;d.某某区信息中心办公、信息收集、处理等;e.某某区信访办办公。

应急联动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联动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联动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应急联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应急联动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相关单位之间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协调和指挥协同,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机制。

现就我国应急联动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应急联动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

国家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应急联动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为应急联动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应急联动建设高度重视。

各地区纷纷成立了应急管理局,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加强了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水平。

再次,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应急联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建设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实现了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有效调配,提高了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也为应急联动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企业、社区、志愿者组织等都积极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和实施中,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联动新格局。

总的来看,我国应急联动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资源调配不够灵活、应急演练不够深入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联动的实战能力和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国应急联动建设能够更加健全、高效,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谢谢!(以上内容仅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内容简述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介绍当前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当前社会对高效应急响应体系的需求以及该项目的必要性。

将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技术可行性研究:重点探讨项目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角度评估现有技术资源能否满足项目需求,包括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

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效益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成本估算、资金来源分析、预期收益预测等。

通过对比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经济效益等指标,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项目实施方案与规划:详细阐述项目实施的步骤和策略,包括组织架构设置、管理流程设计、人员配置等。

对项目的进度安排和风险管理进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包括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

评估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政策与法规支持分析: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对项目的影响,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法规要求。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推动项目的实施。

1. 项目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效、精准的应急响应机制的需求愈发迫切。

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枢纽,其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以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区域应急管理的协调性和时效性,提升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这也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有助于推动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建设模式分析【摘要】对国内现有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建设模式予以全方位介绍,并对每一种联动模式予以详细的介绍与评价,包括优势和风险分析,望对研究和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体系的规划设计人员以有益借鉴。

国内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建设模式分析模式一集权模式集权模式是指整合政府和社会所有的应急资源,成立专门的应急联动中心,由该部门代表政府全权行使应急联动指挥大权。

该类型的系统一般称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南宁市就采取了集权模式。

南宁的市规模在国内属于中等偏上,应急指挥总体装备水平落后,职能比较分散。

鉴于这种情况,市政府采取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一次到位的办法,构建了集中、统一、高效的“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负责南宁市所有应急事件的集中处理,实现城市应急指挥体制跨越式发展,为南宁市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城市安全环境。

该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包括:由政府牵头、政府投资、集中管理,应急联动中心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部门,有专门的编制和预算;联动中心是城市应急事件处理的惟一中枢;政府将所有的指挥权归于联动中心,应急联动中心在处置紧急事件时,有权调动政府任何部门;采取一级接警,一级处警,即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处警;简单事件由专业组处理,出现重大事件时,由指挥长协调各专业联动处警;市政府不再设应急指挥中心,出现重大事件时应急联动中心同时也是政府指挥中心的市长指挥区参与指挥;应急指挥中心同时也是应急指挥资源的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相关的应急指挥资源。

评价集权模式是国外应急指挥普遍采用的形式,体现了城市应急联动的本质要求,是城市联动发展的方向。

但是,由于该模式几乎重构了城市应急体制,因而建设难度大,投资也大。

建议在中小城市和应急基础相对较弱的城市采用,采用跨越式发展,直接到位。

优势由于采用了统一的管理体制和专门的部门,有利于专业化发展,为长远发挥打下了良好基础。

统一指挥、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快速反应、精确指挥。

一级接警,统一了所有的报警信息入口。

另外,一级接警减少了指挥层次,使指挥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快速反应。

风险集权模式的应急联动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与现有行政体制冲突比较大,政府需要进行体制调整,理顺指挥关系,在新的模式下要定义好责、权、利的关系,否则协作容易出问题。

由于应急联动中心与政府其他部门间耦合程度高,特别是资源共享紧密,同样需要协调好关系。

在现阶段,单一指挥层次也存在问题,不利于发挥职能部门能动性,特别是传统应急反应部门的能动性。

在接警量大的情况下一级处警没有多层次协作指挥,容易造成指挥中心负荷过重,因此,指挥中心的编制和系统能力要有充分的考虑。

系统建设要全面考虑,指挥网络要覆盖指挥中心与基础信息部门网络的选择和信息交换,否则指挥中心极有可能沦为指挥孤岛。

模式二授权模式授权模式是政府利用现有的应急指挥基础,根据城市应急联动的要求,通过局部的体制调整,授权应急基础比较好的某一部门,在该部门的牵头下,政府相关应急部门联动办公,联合行动,从而快速构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一般来说,这个牵头的部门就是公安110指挥中心,因为公安部门的“有警必接、有求必应、有险必救、有难必帮”的承诺与应急联动理念有着合拍之处。

1998年国务院就要求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及政府有关部门要以110为龙头,承担起整个社会联动的工作。

授权模式是目前国内应急联动比较可行的模式,广州、上海等城市都采取了这种建设思路。

这些城市规模比较大,以公安为核心的安全体制比较成熟,在组织、装备、经验、行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安部门也在整合内部资源,建设“三台合一”系统,实现公安内部应急联动。

在这种情况下,将政府的城市应急联动建设与公安的内部应急联动统一起来,集中资金、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是非常合情合理而经济的做法。

授权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政府将应急联动的指挥权授权给公安,以公安处警为核心,协同其他联动部门共同处警。

在紧急情况下,公安代表政府调动各部门联合行动,并代表政府些调和监督紧急事务的处理。

另一个特征是,改造和扩大公安110的指挥范围,部分与应急联动关系紧密的部门进入指挥中心,与公安联合办公。

一般来说,交通,消防、医疗急救等部门必须进入指挥中心,而其他相关部门,如水电气、工商、城管等,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可以有选择地进入。

而在不进入指挥中心时,这些机构一般都有专门地值班部门,配置远程联动处警终端与指挥中心联网,同步进行事件处理。

应急指挥中心同时也作为市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

在指挥中心设置市长指挥室,当城市出现紧急情况时,政府领导在此直接指挥,指挥中心负责跨部门事件的联动指挥,一般采用一级接警,多级处警模式,即由指挥中心统一报警,根据事件的性质来选择处警对象,普遍事件根据专业归口和属地原则,分配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处理,重大事件由指挥中心直接处理。

此种模式需改造公安的通信系统和网络系统,使之能与其他部门互连。

评价授权模式在大型城市中非常流行,该模式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基础来快速度构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就目前来看,授权模式较适合现阶段国情,是向集权模式过渡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

优势授权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通过适当的投资和改造构建而成,见效快;充分利用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经验,能够快速构建相对成熟的应急指挥系统,指挥中心运行磨合期短、风险小。

重点部门集中办公,在处理重大事件时具有较好的协作基础;非重点部门通过技术手段与指挥中心联动,也能体现应急联动的要求。

风险授权要充分而又具体,授权不充分,关键时候指挥中心指挥不灵,就达不到应急联动的目的;同样授权不具体,指挥中心权利边界不明确,联动时容易出现不同理解,贻误战机。

由于系统建设依赖公安等部门的基础,因而除非另建网络,否则就会面临公安专门与政府内网或外网互连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与上一个问题相关的是,如何实现信息联动?同时也存在有些部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专业性强的事件处理,专门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考虑。

模式三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政府成立统一的接警中心或呼叫中心,负责接听城市的应急呼叫,根据呼叫的性质,将接警记录分配给一个或多个部门去处理,并根据各部门处理情况反馈报警人。

本质上,这种模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急联动,但向城市提供了统一的紧急呼叫入口,方便了紧急情况下市民呼救。

北京在其城市现代化求助系统中,采用了多阶段建设方式,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第一阶段的建设核心是接警中心,作为各个部门的接警代理,北京市采用代理模式是由于北京的特殊性质而决定的。

北京作为现代化的首都,虽然各个应急部门相对独立,但每个部门本身都是体系完整而庞大,应急反应机制高度发达和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如此庞大的体系需要时间,一步一个目标,最终能够平稳过渡到一体化的城市应急处理体制。

代理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包括:由政府牵头,统一了紧急呼叫的人口;各部门分头处警,各自指挥,各自指挥;负责向报警人反馈处理信息,监督各部门处理时事件的过程。

评价代理模式虽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应急联动,但从社会面来看,已经具备了统一呼叫的特征。

代理模式是多步骤建设的第一步。

优势该模式与欧盟模式相近,适应于特点情形;解决了统一接听的问题,为统一指挥打下了基础;通过运行积累,逐渐强化处境功能和协调功能。

先从重大事件的协调、监督做起,逐步参与更多的事件处理,最终发展成统一处警的指挥中心;体制冲突小,建设难度小,便于快速启动。

风险首先是接警风险,不准确的接警必然导致不准确的处警,因此,接警务求准确,而相应的接警系统也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沉淀;在跨部门事件处理时,形成统一的指挥核心还需要时间。

另外,该模式还没有真正体现应急联动的理念,整体作战有赖于其他方式的协调。

模式四协同模式所谓协同,就表明有多个主题存在。

协同模式是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指挥中心和执行机构通过网络组合在一起,按照规定的流程,分工协作、联合指挥、联合行动。

该模式是鼎天软件有限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应急联动解决方案,被应用于扬州市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之中。

扬州城市应急联动体制建设是典型的协同模式。

对于中小城市而言,政府对行政体制调整没有太多的权力,现阶段也不可能有庞大的资源来重构应急指挥体系。

因此,依托现有的行政架构,集中资源解决应急联动的实质问题,不失为明智之举。

协同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应急联动机制是由多个不同类型、多层次有指挥系统构成。

一般由一个政府指挥中心、多个部门指挥中心和更多个基层远程协同终端构成。

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职责。

政府指挥中心战时侧重于重大事件的协调,决策和监督,平时侧重于应急事件的管理、预防和监测。

部门指挥中心,如公安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急救调度中心等,则侧重于对紧急呼叫的快速反应,先期处理。

基层远程协同终端系统则是部门指挥中心的远程终端,主要是网上快速接收指令、网上反馈,平时上传应急指挥的基础数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由公安统一接警,也可以成立专门的接警部门。

条件不成熟时,可以维持目前分部门接警的现状。

不同事件有不同的指挥主体。

一般事件由部门指挥中心直接处理完成,重大事件通过网络自动被市政府的指挥中心捕获,市政府指挥中心协同各部门中心和政府的其他部门共同处置。

所有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可实时地交换事件、警力和指挥等信息,实现多部门、多层次地网上动态协作。

评价协同模式地本质是在现有的政府行政联动基础上增加网络化电子协作与指挥平台,两者相辅相成。

其精髓在于将应急指挥融入政府运作体系之中,体现了群策群力的指挥理念。

优势在协同模式下,政府指挥系统与部门指挥系统只能分明,各有重点,互不冲突;构建多层次的指挥网络,物理分离、逻辑集中、业务统一;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是核心,通过该系统将过去多个分立的部门指挥系统整合成一体化的应急联动系统,大事政府牵头小事部门负责。

风险不需要触动现有行政体制,符合现有的部门分工要求;不需要额外编制,适应现阶段国情,建设难度小、投资少、见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