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

(2)引导学生回顾《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黄河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黄河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黄河的敬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黄河颂》。

2. 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注重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黄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黄河的雄伟壮观,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所表达的黄河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黄河颂》的旋律和歌词。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音频和视频。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区域。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2.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和最终注入的海洋。

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的概念。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区域。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认识到黄河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如土壤、气候、植被等。

分析黄河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数据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解决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黄河的文明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黄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认识到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

分析黄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方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关于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关于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8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关于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黄河颂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自学内容1、了解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思考: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

(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一、说黄河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二、颂黄河配乐朗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试读,教师做朗读指导。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②注意朗读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③注意重点词语的重读。

如“望”、“掀”、“奔”、“劈”等④“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指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美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体会其赞美黄河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黄河颂》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黄河颂》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1. 《黄河颂》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黄河颂》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黄河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黄河颂》,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 理解内容(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黄河颂》的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

(2)探讨《黄河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颂》的感悟,体会赞美黄河的情感。

(2)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 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黄河的了解程度,整理成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黄河颂》的朗读、背诵和读后感写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黄河颂》教案四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四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四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

实用的《黄河颂》教案4篇_1

实用的《黄河颂》教案4篇_1

实用的《黄河颂》教案4篇《黄河颂》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三、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15篇)《黄河颂》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颂》教案1一、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华夏儿女,向着黄河母亲,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对黄河的豪迈的颂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的歌词《黄河颂》。

(板书课题、作者)(课件同步播放黄河图片)二、简介作者、作品。

上课之前,老师从网络平台搜集到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下面展示给大家。

指名让学生起来读。

1.作者简介。

(课件展示:先作者照片,后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

《黄河大合唱》: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课件展示)3.背景。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便是其中之一。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指学生名起来读。

)师: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本文是一首反映抗日主题的现代诗。

三、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欣赏《黄河颂》的诗歌文本,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诗歌文本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诗歌文本和解析。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探究诗歌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诗歌主题讨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诗歌文本和主题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主题的理解程度。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通用15篇)《黄河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能力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情感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2.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设想】1.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2.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3.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2.黄河知识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

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6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6篇】《黄河颂》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情分析1、学生13—15岁,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生字词自学就可解决;3、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来篇现代诗歌,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4、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对于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那段历史,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理解诗歌情感有很大障碍,准备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

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

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一一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一一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查阅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查阅古代文人墨客关于赞颂黄河的作品,积累材料;查阅诗人创作《黄河大合唱》组诗的相关背景。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

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新授:一)检查学生预习效果——话说黄河历史。

1、请学生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地理知识;2、请学生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知识;3、请学生介绍歌颂黄河的优秀作品。

二)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起源和流经的地区;2.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资源1.教材:《黄河颂》课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黄河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黄河颂》课文,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

3.课文解读(20分钟)教师逐段解读《黄河颂》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4.黄河地理位置及地区流经的内容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地图等方式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地区,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重要性。

5.小组合作分享(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黄河颂》中的诗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

6.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全班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黄河颂》中的主题是什么?b.你对黄河有什么新的了解?c.你觉得黄河对中华民族有何重要意义?7.情感教育(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或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资源和美好景色,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8.总结和扩展(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布置相关的扩展阅读任务。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阅读的专注度等;2.收集学生在小组分享和课堂讨论中的表达,评估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程度;3.根据学生的扩展阅读作业,评价学生对黄河知识和相关话题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对黄河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课文阅读、图片展示、互动讨论等,将黄河的重要性和美好呈现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民族大义感。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的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2. 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黄河的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黄河颂》。

2. 学习《黄河颂》: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

2) 老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3) 学生跟读,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主题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黄河颂》。

2. 深化学习《黄河颂》: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

2) 老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主题和黄河的历史文化。

三、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学生朗读《黄河颂》,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可以是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或者自己对黄河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对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黄河。

在课堂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课后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于《黄河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也要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人对黄河的描写,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韵律特点的把握。

2. 诗歌中形象和意境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的文本、相关资料、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在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特点,分析诗人对黄河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总结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课内外资料搜集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资料,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感悟。

6. 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7.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9. 作业布置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多媒教学.doc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多媒教学.doc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二、话说黄河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四、欣赏质疑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教学目标】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⑴ 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⑵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⑶ 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四、欣赏质疑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2008-01-21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黄河颂》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多媒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