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留守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农村留守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发表时间:2016-12-29T13:36:45.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3期作者:刘昭彤[导读] 要创设公平和谐的幼儿集体生活氛围,使留守幼儿在充满关爱的人文氛围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甘肃省景泰县上沙沃镇中心幼儿园730400

摘要:要重视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科学保教方式,以幼儿在活动中成长为基本理念,建构多方位、多形式的工作内容,既促进教师丰富自己的保教工作经验,同时提升园所的保教质量。要创设公平和谐的幼儿集体生活氛围,使留守幼儿在充满关爱的人文氛围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关键词:留守幼儿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当前,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们外出务工、经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幼儿”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幼儿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些留守的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幼儿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我从相关数据了解到,白银近郊几所乡镇幼儿园的幼儿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占年级的49%,父母只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占28%。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与留守幼儿的长期交往中,我发现“留守幼儿”身心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在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幼儿”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他们与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了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2.“留守幼儿”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学习习惯。在学校住宿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幼儿”存在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信心不足及学习成绩差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3.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 “留守幼儿”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幼儿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极差,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很容易遭受伤害。

鉴于目前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现状,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培养手段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二、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及其培养机制

1.建立农村“留守幼儿”爱心驿站,用关爱温暖留守幼儿的心。

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留守幼儿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得到的是父母回家以后由于愧疚感而采取的所谓的“补偿”——畸形的溺爱,代替了亲情之间的那种体贴入微而又严格管教的正常关爱。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他们的喜与乐,分担他们的忧与愁。教师要担当起“朋友”和“父母”的角色,成为他们感情的寄托和依靠,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向,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要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和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使家庭教育的不足得到弥补。

2.完善家长学校,构建家校共管平台。

(1)教育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

(2)教育有条件的父母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

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心、爱护与牵引密不可分的,但学生们绝不能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家庭社会教育的执行者。他们是成长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教育的全过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才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基本要义,也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