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经典---陕西延安
宝塔山解说词(详本)
宝塔山(详版)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群山之冠。
它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为嘉岭山。
因山上有一座宝塔,故通称为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币贰圆券的下方图案就是宝塔山;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其核心图案也是宝塔山和红五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歌《回延安》中热情地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读山能够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参观宝塔山景区,寻求宝塔山独特的精神内涵。
[宝塔下]:耸立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重修,原名为“岭山寺塔”,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
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
北门内有阶梯,可沿梯直攀塔顶。
您若有兴致,可以登临塔顶一览延安城全貌。
许多前来游览的朋友都曾问过这样的问题: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宝塔,它有什么意义?中国古塔建筑,一是起源于佛教,作埋藏经卷和舍利之用。
据《太平广记》载:“延州有锁骨菩萨(即观音菩萨化身)舍利塔”,指的就是延安宝塔。
二是来自风水学说,用于调理阴阳,辟邪降福。
宝塔山地处延安三川之口,山腰地势平缓,有人说地势不完美,有缺空,便造塔弥补。
可以说,延安宝塔的建造兼具以上两个原因。
古人云:“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
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国的佛寺大都与风景名胜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人们在嘉岭山上建“岭山寺”,即以此为寺院标志塔,并予以修葺。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又对该塔进行了维修。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
延安宝塔山传说典故
延安宝塔山传说典故
延安宝塔山有很多传说典故,其中比较经典的有以下两个:
- 锁骨菩萨传说:《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延州有一位姿容出众的妇人,与很多年轻男子交往,数年后去世。
当地人非常悲痛,为她举行了葬礼。
一位胡僧路过此地,认为这位妇人是锁骨菩萨的化身,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
胡僧说破后,人们感到羞愧,并为她设大斋,建宝塔。
这一传说印证了唐、宋时期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
- 恶龙之争传说:相传大唐天宝年间,肤施县是南北交通要塞,市井繁荣。
但两条恶龙在此伤人畜,乡民叫苦连天。
玉皇大帝命众神下凡修建“镇邪塔”,从此肤施县灾患平息,两条恶龙也变得温顺善良。
这些传说典故赋予了宝塔山神秘的色彩,也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宝塔山的敬仰和崇拜。
黄景春-压镇亡魂与冥神,福佑生者及子孙
压镇亡魂与冥神,福佑生者及子孙——西北地区买地券、镇墓文使用现状调查与研究黄景春(上海大学)内容提要:买地券、镇墓文以往只在文物考古研究中讨论,研究者对它们的当代民间存在状况了解甚少。
2003年暑期本人前往陕北、晋西地区调查,通过访谈、观摩、拍照等方式初步考察了买地券、镇墓文的制作使用情况,采集到不同文本数十件。
通过对比采集文本与考古发现券文,我发现现存买地券、镇墓文与宋元明清时期的券文在信仰内涵上是一致的,在文本格式、文字表述上是一脉相承的。
买地券、镇墓文这种民俗活化石在我国还有较广泛存在。
关键词:买地券;镇墓文;陕北;晋西;文本;现状;分布买地券、镇墓文从东汉开始出现,历代传承不绝,宋人笔记有记载,明清文人有收藏著录,解放后的考古作业也有不少发现。
在考古报告和文物研究文章中,一般都把随葬买地券、镇墓文当作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古代民俗,不曾设想它是民间仍然活着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文化制度。
本人一开始也把买地券、镇墓文当作古代宗教民俗资料来搜集整理,后来先后读到下面两条资料,推想它们在陕北、晋西地区可能仍是一种“活的”民俗。
这两条资料是: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篇考古报告称:“至今延安地区仍有以券砖、券瓦随葬的习俗。
”①⒉美国学者韩森宣称:1996年春他在西北调查时,访问了山西省文水县一位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凭记忆为他写下了几份买地券。
②由于这两条资料都极其简短,语焉不详,买地券、镇墓文存在的状况怎样?与考古发掘的买地券、镇墓文是不是同一种东西?有多少共同之处?很多疑问萦绕在我脑海。
于是,我打算做一些实地调查,了解陕北今天随葬的券砖、券瓦是什么样子,晋西算命先生书写的买地券是什么内容。
一、随葬买地券、镇墓文仍很普遍我于2003年8月6日至19日,在陕北的延安、榆林地区,晋西的吕梁、汾①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西延铁路甘泉段明清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2期。
②[美]韩森《中国人是如何皈依佛教的?——吐鲁番墓葬揭示的信仰改变》(黄士珊译)注26,《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四卷。
陕西省水系景区景点介绍、景区亮点、特别提示、交通、美食、周边景点
景点介绍、景区亮点、特别提示、交通、美食、周边景点陕西省:汉水:汉江,又称汉水,中国长江最大的支流,湖北省襄阳市以下简称襄河。
汉江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汉江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
汉江主要支流有:褒河、丹江、唐河、白河、堵河等。
河源至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属盆地峡谷相间河段。
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为丘陵和河谷盆地;钟祥至汉口为下游,长约382km,流经江汉平原,河道逐步缩小。
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充盈。
上游流经汉中盆地,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²。
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省中部。
流域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接纳的支流有葫芦河、泾河、洛河等。
渭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又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其中泾河年输沙2.96亿吨,在各支流中输沙量最大。
关中平原是中国水利事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西元前246年秦开郑国渠,引泾水注入洛河,全长125公里,灌溉面积280万亩。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一、中国风水第一书——《宅经》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
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
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
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葬书》奠定了中国风水-葬乘生气的理论基础,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三、形势派风水权威圣典——《撼龙经》撼龙经《撼龙经》为唐代杨筠松所著。
杨筱松是风水形法派的鼻祖,被历代形法派风水学家尊为宗师。
《撼龙经》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也是历代研究风水学者必读之书。
四、理气派风水创世代表——《催官篇》催官篇《催官篇》为宋代赖布衣撰。
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
《催官篇》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
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
亚热带建筑气候适应性案例中国5大气候区典型城市及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五大气候区代表性城市与气候适应性建筑从建筑热工设计角度分区,我国可分为5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有各自的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应当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以下就对五大气候区中挑选的代表城市分别对其气候进行分析,并阐述当地气候适应性建筑实例。
一、严寒地区代表城市——呼和浩特1、呼和浩特气候特征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图2.1.1)。
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
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
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
极端气温最高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2、蒙古民居蒙古包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图2.1.1)。
易学专家
易学专家廖墨香男,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和逻辑学统计学专家,中国国学和易学泰斗,中华北易学术专家团队核心领导,被国际誉为“北廖——翰墨书香,不老希夷”,“北派易学”开山宗师(注:廖老谦谨治学不喜名利,认为易学是祖先的文化遗产,只能继承和研究,个人无权私有化和标新立异,始终坚决谢绝这些外界的赞誉),是将易学与数学结合科学成果极为突出的著名应用数学专家。
现任——南开大学允公高等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南开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友情和特约出任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建工和香港高等进修学院等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国学和易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1936年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分配在天津从事教学工作。
曾在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及理工学院等高校任教,讲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2002年被邀请参加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且其论文荣幸的得到大会组委会的审批,在大会的分组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古代几个数学成就》的学术报告。
1992年获德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的名誉称号。
90年代初期获得后来易学界广为人知称颂的“南邵北廖”之赞誉(即南有邵伟华,北有廖墨香,在易学界有“邵伟华传道江湖,廖墨香治学朝堂”的典故)。
1994年在天津首创“天津墨香传统文化责任有限公司”至今一直任董事长,公司人员大都是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某项传统文化专长的入员组成。
97年澳大利亚华夏周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中国著名易学家廖墨香访问墨尔本的消息以及当地记者和当地有名的易学家访问廖氏的详细报道。
97年天津日报以著名易学家称号报道公司有关举办周易学术讲座。
99年公司成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民营数学研究所,包括董事长在内三位科研人员(其中一人为兼职)参加2002年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在此权威的国际一流的科学论坛上宣读了三人各自撰写的英语论文,其论文被载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论文集的史册上。
廖教授出生于医易世家,酷爱中国传统周易术数,通览了民间、图书馆众多易学典籍,用数学家的睿智经过潜心多年研究,很多周易应用的成果,造诣颇深。
中国古代十大陵墓4-黄雯静-
演讲人 —黄雯静
目录
一、概况 1. 2. 3. 4. 基本概念 丧葬方式 陵墓类型 陵墓意义
二、各朝代陵墓的布局形制 1. 3. 5. 7. 9.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黄帝陵 清西陵 昭陵 2. 乾陵 4. 明十三陵 6. 明孝陵 8. 西夏王陵 10. 北宋皇陵
一、概况
1. 基本概念: 坟、墓:古时墓葬有隆起封土的叫坟,与地面齐平的叫墓,后来统称为墓。 冢:高大的坟墓。 丘:王公等人的墓。 封:诸臣的墓称为“封”,后也指“坟”。 山、陵: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 2. 丧葬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传统习俗的差异,故我国历 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葬 等。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 正(政)秦政,自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 一个称皇帝的 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 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 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 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 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 “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 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 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 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邢台市)。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 贽誉为“千古一帝”。
西北风水案例:祖坟风水葬真穴,荫出一门三将军
西北风水案例:祖坟风水葬真穴,荫出一门三将军文/赵志尚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中国的风水都是以南方为主要代表,北方更注重命理,其实不然,在中国,只要是汉民族,甚至是被汉民族同化的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和土家族,都是非常重视风水的,只是风水理论太高深莫测,寻常百姓家是很难见其端倪的。
命可算而不可改,而风水则可先天不足后天改之。
一个好的风水往往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行善积德才能得来。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风水案例正是来自于西北的一个真实的历史:清朝以来,甘肃靖会两地出了几位将军,他们为国家出生入死,凭军功卓著而擢升,威名显赫,受人敬仰,成为当地人的骄傲。
其中王万祥将军是会宁汉岔乡人,王进宝将军是今天平川人,还有靖远大芦子宋家出了一门三位将军,宋可进将军,以及他的两个儿子。
作为风水典型案例,三叔不止一次为我讲过宋将军祖坟风水,所以一直想去亲眼看看那块风水宝地究竟有何奇特之处,但一直没能如愿。
昨天去大芦子当姑舅,三叔也在,正好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吃罢饭、领羊仪式完毕后,他要带我去看宋将军祖坟风水,因为路途很远,就联系了车。
司机是个小伙子,说是宋将军之后,去年刚结婚。
车上才知道他爷爷也是个风水师,他对风水近乎痴迷,和三叔是同行,自然有共同语言。
他们一路上切磋风水理论,聊风水话题,很是愉快。
将军的墓地比较近,在去将军祖坟的路上就能看到。
我的目的地是那块出将军的地方,对将军坟兴趣不大,说好回来再看。
去将军祖坟有十几里路,在车上,宋师给我们讲起了其祖先的历史,言语中充满了作为将军之后的骄傲。
老将军宋可进是康熙年间的恩科武进士,雍正年间,其以参将身份随川陕总督扶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叛有功,任安西总兵,后任甘肃提督。
后因受年羹尧案、岳钟琪案株连,以'克扣军饷'罪革职,终老故里。
长子宋爱系宋可怀之子,过继可进,官至贵州提督。
次子宋屏,宋可进次子,乾隆特授世袭三等奋翼将军。
小车在大芦子东面的群山中穿梭,黄土地上的冬景满目荒凉,靖远这边的山脉要比会宁的完整,可能是北边雨水少的缘故。
延安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1、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在陕西省延安市。
1937~1947年中国0中央委员会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首府。
延安革命旧址在陕西省延安市。
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0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
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央中央旧址,杨家岭0中央旧址,枣园0中央-旧址,王家坪0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是著名的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以丰富的资料、图片、实物、遗址发挥着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央-旧址——枣园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
是-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旧居及小礼堂、幸福渠等。
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旧址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
2、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之巅。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伟大人物。
他率先民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音律,演算数,平定战乱,统一华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总面积为8500余亩,下有沮水环绕,南与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万余株,千年以上古柏3余万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
黄帝陵园面积10余亩,陵前设有祭亭,内立郭沫若亲书“黄帝陵”碑。
陵冢高3.6米,陵园周长48米。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
中国传统文化-天井和庭院江西南昌 - 光裕堂“天井”一词出于典籍,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如《孙子兵法》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必巫去之,勿近也。
”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态,“天井”普遍存在于明清至今的中国传统民居中。
“天井”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实迹可考。
不过,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由穴居而生发,屋居中的“井空间”由穴居中的“坑井”进化而来,逻辑上应是“天井”。
故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大概不会迟于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四合院。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即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在探讨古建中的天井庭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四合院、天井式住宅、围龙屋、吊脚楼、窑洞。
1.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围起来之后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中式四合院中式四合院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
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四合院(三进式)国内目前保存比较好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四合院在北京,成为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恭王府。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天井式住宅天井式住宅,在住栋内部设置天井的住宅。
天井式住宅增加了住栋内部的临空面,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利用天井采光通风,可以加大栋深,减少每户面宽,做到节地和节能。
风水理论对当代建筑学的影响
716000)
摘要:传统的风水理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风水学的建筑价值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黄帝陵。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恰恰与西方的现代生态建筑理念不谋而合,
又由于风水环境观的实用价值和哲学意义,再度唤起了近代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相关
领域对它的祟拜和信赖。通过对风水理论的再发现,从风水理论的哲学思想、审美价值、建筑环境、
传统风水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哲学思 想观——阴阳五行学说。其中心思想是世上万事万 物尽可一分为二,皆有阴阳,相生相克,以阴阳平衡 合和为最高境界,宇宙的完美在于天、地、人三者合 一。中国宇宙观的特色集中表现在有机整体上,不 仅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与人是平等的, 而且认为天地运动往往直接与人有关,人与自然是 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追求和谐是风水思想的根本
4风水思想对当代建筑理论的影响
4.1 风水理论的哲学命题对城市建筑思想的影响 传统风水理论最大的特征是赋予自然至高无上
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 顺应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与自然和谐。在生产力高
度发 达的今天,人类仍然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风水思想的再认识并非简单的重复,是在主动探 求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而不破坏生态自然环境的基础 上,实现人类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过去人们对生 产力的定义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现在到 了改变看法的时候了。人与自然并非征服与被征服 的关系,而是平等和谐、共生共处的关系,应站在文 化的角度重新审视风水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观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它对当今世界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人居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风水理论;环境观;传统建筑;城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05
史上最全盗墓知识!
盗墓相关知识一、风水(一)风水的来源“风水”一词始见于东晋郭璞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故后人尊郭璞为风水鼻祖。
然而,有传承的风水派系内却都尊九天玄女为阴阳院(风水门)的宗师,因为传说九天玄女为帮助黄帝战胜蚩尤,解救百姓困苦而传授于他玄学术数,其中就包括风水术。
风水术中最核心的三大元素是:风,空气流动的现象;水,水流;气,地气与空中肉眼看不见的些子之气。
除此之外,还有龙、砂、穴、水、坐向等等内容也属于重要元素。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的孕育时期,魏晋南北朝风水学得到传播,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
近代历史中,风水学在旧中国十分盛行,在解放后与文革时期,我国的风水学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与破坏,但在民间实践中,仍有潜在的高人。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人死之后,入土为安。
入土不安,即成僵尸。
“入土不安”可分为这么两种情况:一者是山凶水恶,形势混乱,这样的地方非常不适合埋人,一旦埋了祖先,其家必乱,轻则妻女淫邪,灾舍焚仓;重则女病男囚,子孙死绝。
第二种情况不会祸及其家子孙后代,只会使死者不宁,尸首千百年不朽,成为僵尸,遗祸无穷,当然这不是防腐的技术好,而是和墓穴的位置环境有关系。
所以,先贤有云:“卜筮不精,条于一事;医药不精,害于一人;地理不精,倾家灭族。
”可见风水术在人们心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风水学说历来被视为左右命运的枢钮,而观风望水则要“堪天道,舆地道”。
(二)风水的“气”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必然是“气”。
那些所谓的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目的都在于察寻吉气,避开煞气。
何谓“气”?气者,虚处来,实处止。
民谚曰:“阳宅照鞍重水,阴穴照尖重山”。
说的就是阳宅看重水势,要向照马鞍形的虚缺处,以求无阻地吸纳生元之气。
埋葬死人的阴宅则看重山体的龙脉之气,墓穴吸收的生气和死气有很大讲究,一般都维持尖顶,种植松柏等尖顶植物或矗立石像。
风水-于希贤
风水-于希贤风水-于希贤王鲁湘:各位观众大家好,文化大观园今天要走进一个神秘的领域,那就是风水。
今天的嘉宾,不是一位手拿罗盘口中念念有词的风水师,而是著名学府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教授于希贤先生。
于希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我们家这个风水,大门开的朝西方,所以我们家发文财。
这边从八卦方位来说是属于坤卦,次鬼角,风水不好的地方,就放这个书桌。
这个橱,是可以旋转的,一边是可以作为镜子的,但是镜子在房间里面不适合。
要使用的时候把它转过来。
不使用的时候,就是看着这个橱。
如果这个镜子对着床风水上就犯忌。
王鲁湘:翻开《辞海》、《辞源》的风水辞条,得到的解释是,风水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所以风水从北洋政府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官方和主流文化都把它当成糟粕和垃圾。
在可以称之为国粹的东西里,恐怕只有风水的下场最悲惨。
尽管不乏著名的政治人物相信风水,甚至迷信风水,这一点凡是去过南京紫金山的人大概都知道。
但是,风水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
即使是与风水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环境学,对风水学说也是退避三舍。
但是风水作为几千年来相沿不断的民俗,一直如潜流一般活跃在中国民间社会,从没有从中国人的生活中退出去。
即使在破四旧很凶的文革期间,南方民间尤其是农村盖房子,还是会悄悄地请风水先生看一看。
到了改革开放,各种各样的风水大师也都纷纷出山,在江湖上很吃得开。
众多的军政机关大院、公司企业大楼、老板们的办公室,照例都是要请风水大师看过以后才算放心。
这又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
风水不但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
坊间各种有关风水的书也一直卖得不错。
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院里的教授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说点风水,直到去年,南京大学风水班事件,终于又一次引发了社会上对于风水是否是迷信的争论。
于希贤:建设部建设文化中心本来是说和南京大学合办一个全国的风水师的培训班,希望我到那边去讲讲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与风水学的关系
【引言】风水学古称堪舆学,是中国古代人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而创建形成,用于城镇及村落选址、宫殿和住宅建设,后来又发展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古代环境学理论。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正是在风水学的指导下,中国古代都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创意。
本文将浅析风水学是如何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产生影响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都城选址、风水学。
【正文】古代城市选址,“非于大山之下,必为广川之上”,主要原因是大山之下有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广川之上有水源,具有较高的人口承载力,可以建设较大规模的城市。
从古至今,平原城市多大于山地城市,大城市多位于大江大河弯环处和入海处,充分说明了风水的科学性。
一:风水学中对城市选址的具体要求:《易经》最早论及建筑起源和基本功能,《易经.系辞下传》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所蕴含的数、义、理等思想,特别是其中的阴阳学说,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风水学选址的原则包括着立足整体、适中合宜、观形察势、顺乘生气、因地制宜、调谐自然、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以及地质检验、水质分析等。
这对于建筑、园林的选址乃至村落和城市的选址和规划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水学对于城市选址的大致要求如下:1注重脉络的都城形势。
大小不同的城市在空间尺度上对脉络形势也各有差异。
2注重水在城市选址中所占的重要作用。
水能聚气特别是呈环抱状的水最能聚气。
3要求城市所处交往运输方便。
古代建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特别是风水的选择,必须充分地考察和论证,务求尽善尽美二:西安的都城选址中蕴含的风水学:纵观中国历史,夏、商、周三代的都城多数在河流沿岸,从秦以后,各统一王朝的都城也好不例外的建在河流沿岸或靠近河流、山环水绕,并多处要塞、交通便利之地。
以众朝之都西安为例:在今西安建都的有10个朝代,亦有11朝,甚至14朝之说。
延安的风水
[转载]延安的风水(2011-01-25 08:11:21)转载原文分类:国学知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延安的风水作者:张述任延安的风水——东塔西山英武当先北京易道书院张述任2011年1月12日,应延安移动的邀请到延安来讲风水,也勘察了一下延安风水,以飨博友。
■为什么说延安的风水是东塔西山呢?■延安的三川在哪里呢?■延安的宝塔作用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延安的风水是英武当先呢?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它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攘;北靠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
是古时扼守中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
■为什么说延安的风水是东塔西山呢?北京易道书院张述任到延安最先看到是宝塔,宝塔在延安东南,在往西望,西边是凤凰山,所以,延安是东塔西山,即西靠山岭,东临延河。
地势是西高东低。
■延安的三川在哪里呢?北京易道书院张述任整座延安城选址在三川交汇之处,是哪三川呢?自西南而上的南川和自西北而下的延河在此交汇后东流并入奔腾的黄河。
两水汇合成三川,三川交汇成为延安城东南方的气口,嘉岭山就是古代延安城的水口山,把持着全城的经济命脉。
■延安的宝塔作用又是什么呢?北京易道书院张述任延安城有一座著名的宝塔,它就位于古城东南隔水相望的嘉岭山上,嘉岭山因宝塔之名又得名宝塔山,也是延安府城之案山,它有镇压水患、祈福祈财之意。
所以,它是一个把守气口的水口塔,又是一个祈财之塔,符合八卦东南巽卦方位主财之意象。
■为什么说延安的风水是英武当先呢?北京易道书院张述任因为风水说法,西为“白虎砂”,又称“武从砂”,主武贵,所以,此地武将辈出。
口诀:西砂高于东砂,必是武人来当家。
而历史上,延安素为军事要地,确实出过不少武将,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还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点与延安风水契合,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必然结果。
听地质师讲讲西安的风水
听地质师讲讲西安的风水秦岭,我们家门口的山被称作是中国大陆的“脊梁”。
她不仅分划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质、地理、生物、水文,甚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人文的界限。
最简单的例子是,翻过秦岭大梁,南坡就以吃米为主,而北面以吃麦为主。
北面唱的是秦腔,南面就是汉调。
北面嫁女要彩礼,南面嫁女要陪嫁。
所以你可别小看这座家门口山的意义。
严格说,秦岭与其东部的桐柏山--大别山是一脉相承的山链并共同组成中国中央山系。
她东延至海,西延到青海共和盆地,全长2000多公里。
其中包括桐柏-大别山、东秦岭、西秦岭三大段,它们之间从东到西被南阳盆地和甘肃徽(县)-成(县)盆地分割。
东秦岭延伸于河南和陕西两省境内,其主体位于陕西。
东秦岭在西安以东部分从南至北又可以分作南秦岭、北秦岭和小秦岭。
小秦岭就是在地形地图上看到的那部分向北挺起“肚皮”的地方。
它的向北凸出,造成西安地区的向南的凹进。
如果在西安南面的东秦岭从南到北横切一刀的话,你会发现秦岭南北向横断面是不对称分布的。
秦岭北坡很陡、水平距离很短,而南坡恰恰相反,既缓又长。
这一点当你乘车从西安—万州国道(不是高速)翻越秦岭时会明显地感觉出来。
秦岭是一条巨大的焊(接)缝。
她当年把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即代表了中国南北方大陆的主体的两个块体焊接到了一起。
焊接的方式是被叫作“印支造山运动”的造山作用。
发生的时间是2.2亿年前(地质上的三叠纪晚期)。
在印支运动中向北移动的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发生碰撞拼合,至此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大陆的基本构架,原先存在南北大陆间的海水由东向西逐渐退出中国大陆腹地。
那么,人们一定会觉得今天的秦岭就是2亿年前的印支造山运动形成的。
其实不然。
今天我们所看到秦岭主要是印支造山运动发生大约一亿年左右后的又一次造山运动的产物。
那次造山活动叫作“燕山造山运动”,距今大约1亿多年(所以,可以说秦岭的地形地貌大概只有一亿多年的年纪,尽管其物质组成含有老的成分)。
两次造山运动性质不同,前一次造山过程发生在南北方大陆边缘,而后一次出现在大陆内部。
风水故事-《白鹿原》中的民间风水法
风水故事-《白鹿原》中的民间风水法古人笃信风水,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请得起风水师的。
在各地流传的风水故事里,常出现风水师住在福主家,福主要好好伺候风水师数年,并许以重金,等到风水师对主家满意了,才出手给福主点风水宝地的情节。
这种情节并非空穴来风,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古时风水业界请地师的情况。
“夜里落了一场大雪。
庄稼人被厚厚的积雪封堵在家里,除了清扫庭院和门口的积雪再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嘉轩已经起来了,把前院后庭的积雪扫拢成几个雪堆,开了街门,给鹿三招呼一声,让他用小推车把雪推出去,自己要出门来不及清除了。
他没有给母亲之外的任何人透露此行是去请阴阳先生,免得又惹起口舌……他拄着一根棍子,脚下嚓嚓嚓响着走向银白的田野。
雪地里闪耀着绿色蓝色和红色的光带,眼前常常出现五彩缤纷的迷宫一样的琼楼仙阁。
翻上一道土梁,他已经冒汗,解开裤带解手,热尿在厚厚的雪地上刺开一个豁豁牙牙的洞。
这当儿,他漫无目的地瞧看原上的雪景,辨别着被大雪覆盖着的属于自己的麦田的垄畦,无意间看到一道慢坡地里有一坨湿土。
整个原野里都是白得耀眼的雪被,那儿怎么坐不住雪?是谁在那儿撤过尿吧?筛子大的一坨湿上周围,未曾发现人的足迹或是野兽的蹄痕。
他怀看好奇心走过去,裸露的褐黄的土地湿漉漉的,似乎有缕缕丝丝的热气蒸腾着。
更奇怪的是地皮上匍匐着一株刺蓟的绿叶,中药谱里称为小蓟,可以止血败毒清火利尿。
怪事!万木枯谢百草冻死遍山遍野也看不见一丝绿色的三九寒冬季节里,怎么会长出一株绿油油的小蓟来?他蹲下来用手挖刨湿土,猛然间出现了奇迹,土层露出来一个粉白色的蘑菇似的叶片。
他愈加小心地挖刨看泥土,又露出来同样颜色的叶片。
再往深层挖,露出来一根嫩乎乎的同样粉白的秆儿,直到完全刨出来,那秆儿上缀看五片大小不一的叶片。
他想连根拔起来却又转念一想,说不定这是什么宝物珍草,拢起来死了怎么办?失了药性就成废物了。
他又小心翼翼地把湿土回填进去,把周围的积雪踢刮过来伪装现场,又蹲下来挣着屁股挤出一泡屎来,任何人都不会怀疑这儿的凌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水经典---陕西延安
延安府城:西高东低崇武尚义
《管子·乘马》中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篇中因地制宜的原理,对风水思想是极大的补充和完善。
在那些“四神砂”不明显的特殊地形下,是一条非常实用的准则,它使风水思想能够进一步灵活地发挥作用。
正因如此,风水思想才能历久不衰,并且在古代“放之四海而皆准”。
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一些非常简陋粗略的地图中,同样地“解读”到其蕴含的风水精神。
这里,我们再看一幅清代光绪年间绘制的延安府城图。
这是一幅彩色绢绘地图,年月久远,已经使它昔日鲜艳的色彩变得枯黄暗淡,局部地方因潮湿或虫蛀已模糊不清。
更有甚者,这幅地图绘制非常粗略,几乎所有地形地物都符号化了,我们已经感受不到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四至大势之远观或鸟瞰的“欲山瞰而若临视”之艺术关照,却仿佛听到了茫茫大漠、黄沙飞舞之中的马蹄声……
这就是地图上的延安!它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历朝各有所属,直到隋朝方设延安郡,唐宋后为延州或延安府。
这里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地,很早就成为陕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披图细阅,延安古城位于三川交汇之位(即河流环抱处),乃风水中最常见的城市选址营造处所。
那么它的“四神砂”各为什么呢?
图上,延安城西边多山,东边多水,南北两边山水交融。
风水上讲,西边的砂为“白虎砂”,又称“武从砂”,主武贵;东边的砂为“青龙砂”,又叫“文从砂”,主文贵,西砂高于东砂,往往武人当家。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延安古城的城墙随地势而建,全城西高东低,开北门、南门、大东门、小东门四座城门,西墙沿凤凰山巍然雉堞而上,山顶相当于人体百会穴之处,建有镇西楼(图上为“正西楼”),山体向东逐级而下,整座城市就建在这自西向东倾斜的缓坡上。
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如县署、府署、鼓楼等,坐西朝东,沿镇西楼与大东门连线一带分布,这就是延安古城的中轴线。
从大东门向西抬头望去,镇西楼屹立在城市的天际线上独领风骚,它增强了凤凰山的气势,增强了当地人世世代代崇武尚义的意识。
风水上讲,凤凰山属武砂,它的强势,意味着武将辈出。
而历史上,延安素为军事要地,确实出过不少武将,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还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点与延安风水契合,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必然结果。
风水思想只是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强化着地方风尚,最终形成地方特质。
延安的地方特质,就是英武顽强。
延安城还有一座著名的宝塔,图中它就位于古城东南隔水相望的嘉岭山上。
嘉岭山因宝塔之名又得名宝塔山,乃延安府城之案山,山势高峻,自西南而上的南川和自西北而下的延河在此交汇后东流并入奔腾的黄河。
两水汇合成三川,三川交汇成为延安城东南方的气口,嘉岭山就是古代延安城的水口山,把持着全城
的经济命脉。
宝塔建于唐代,有镇压水患、祈福祈财之意,因此它是一个把守气口的水口塔,又是一个祈财之塔,契合八卦东南巽卦方位主财之意象。
可以推理,古代这里一定是舟楫往来、集市活跃的地方。
今天,延安城区的范围已远胜过去,古老的城墙早已消失,那些楼台亭庙也多灰飞烟灭,只有那九级宝塔还屹立着。
它取代了古时凤凰山之巅的镇西楼,成为新延安城的文化标志。
昔日的三川交汇之地,建了政府机构、商场集市和饭店宾馆,成为全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贾平凹的散文《延安街市记》生动地描绘了今日这里熙攘繁华的景象:
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漫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
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街面不大宽阔,坡度又陡,卖醋人北头跌了跤,醋水可以一直流到南头;若是雨天,从河滩看上去,尽是人的光腿;从延河桥头看下去,一满是浮动着的草帽。
在陕北的高原上,出奇的有这么个街市,便觉得活泼泼的新鲜,情思很有些撩拨人的了。
站在街市上,是可以看到整个延安城的轮廓。
抬头就是宝塔,似乎逢着天晴好日头,端碗酒,塔影就要在碗里;向南便看得穿整个南街;往北,一直是望得见延河的河头了。
乍进这个街市,觉得不大协调,而环顾着四周的一切,立即觉得妥贴极了:四面山川沟岔,现代化的楼房和古老式的窑洞错落混杂,以山形而上,随地势而筑,对称里有区别,分散里见联系,各自都表现着恰到好处呢。
这老辣的白描,进一步充实了我们读图的感受,古老的地图,因为掺入了文学艺术的加工想象,突然之间生动了。
看来,制图的要点并非一定是“翔实”。
中国的古代地图,虽然常常寥寥数笔,却能记载和传承一个地方曾经流传久远的精神气质,我们只需读懂这关键的一点,就很容易读懂这个地方的全部。
延安古今示意图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它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攘;北靠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川,咸阳三市。
是古时扼守中国北大门的战略要地。
这是现代地图给我们传达的信息。
而在左边这幅绢质的古地图上,延安似乎更形象化了:它建址在三川交汇环抱之处,西靠山岭,东临延河。
一座橄榄形的城池里,东南北均有门,惟有西边是沿雉堞而上的城墙,与山岭组成一道铁壁铜墙。
因为地形缘故,延安城坐西朝东,因此城市的中轴线也是从西向东展延,规整有序。
而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矗立在凤凰山上的镇西楼,更有高耸入云的感觉。
根据风水说法,西为“白虎砂”,又称“武从砂”,主武贵,因此意味着此地武将辈出。
而从历史上看,似乎也是如此。
供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巍巍宝塔山
这幅图片是从东南俯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城,矗立于眼前的就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歌咏的延安宝塔。
宝塔建于唐代,为八角形砖塔。
塔高44米,共9级,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塔底层有两个拱门,门额上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
塔旁还有一口钟,为明崇祯年间铸造,击之则声彻全城。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就曾用它报时、报警。
不过这宝塔并不是专为敲钟而建,宝塔所在的宝塔山从风水的角度说是延安的案山,它正位于延安东南的三川交汇的气口上,因此在此建一把守气口的水口塔,既是镇水,又是祈财之塔。
据说宝塔山为历代延安守将必去之处,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
三川环抱延安城
古地图上的延安原是铺建在三川环抱之中,而今的延安城却已跨过延河,背山面水,临河曲走,顺山势河川向南北延展布局。
用当地人的说法是“四丫八叉,枝枝蔓蔓地向外伸展”。
比如在中心市区,规划形成以延河大桥为交汇点,并与宝塔桥、嘉岭桥形成一个中心内环,跨三川而连三山,通市内而达市外。
城市沿西北川、东川、南川以及杜甫川展布,大体形成一个“Y”字形城廓。
摄影/牛本东(文:朱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