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以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以及对策/h1儿科病人口服给药合作性很差,特别是婴幼儿, 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家长为此紧张而烦恼,迫切要求尽快达到疗效,认为不打针不是最好的、有效的治疗。
因此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选择静脉给药,导致近年来儿科静脉输液人次逐步上升。
输液已成为儿科住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针对本科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使患儿及家长对我科的满意度从83%上升到93.5%。
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有23例因静脉输液所致的护理缺陷进行了分析,23例患儿中,(新生儿4例,婴儿7例,1-6岁12例),外渗15例(新生儿4例,其他11例)。
未严格执行医嘱5例,药物剂量配不准确2例,查对医嘱不严1例。
1.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1.1.1社会因素: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当今独生子女居多,通常一个患儿住院,有多名家长陪伴。
造成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拥挤,加上陪伴的家长提出诸多要求,护士在操作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应对陪伴家长,影响护士工作的连续性和操作准确度。
1.1.2护理人员与病人床位配制不足: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回应患儿家长的呼唤,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回血,瓶内液体滴空,引起家长不满。
多个输液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导致出血,引起家长指责;患儿输液结束后,未告知患儿需观察半小时,而是直接离去,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纠纷等。
1.1.3由于儿科急症病多,季节性强,中午和夜间是护理人员较少的时段,护士只注重为完成任务而忙碌工作,在沟通、安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很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1.2医嘱因素6例:一是医嘱查对不严,导致漏用药和输错药:在转抄医嘱时误抄、漏抄,换床病人未及时更换输液卡上的床号,输液时护士只核对床号未核对姓名造成输错药。
二是未按医嘱调好输液速度,过快,导致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张琴武汊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汉阳门诊副护士长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 病人无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质疑的首要位置, 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
然而,在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有调查表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输液安全, 现就重点从医嘱、用药、静脉穿刺、护士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查找安全隐患, 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并认真落实, 确保儿科病人输液安全。
一、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一)医嘱安全准确的医嘱是输液安全的基础。
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仍未使用电子医嘱系统, 部分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护士转抄医嘱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对医生的字迹不能准确识别导致患儿名字、年龄抄错, 药物名称、剂量单位抄错; 处方与病历不符导致执行错误医嘱;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用错; 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患儿家长取药与医嘱不符;医生开错皮试单护士随意执行口头医嘱, 护士根据病人意愿更改医嘱等。
(二)用药安全1.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未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签注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使查对制度流于形式,导致护患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
2.输注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时,没有按规定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3.严格把握药物配伍禁忌证关,配药时没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药物未现配现用,导致药效降低,耽误患儿病情;开启安瓶前不消毒安瓶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错误;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器针头抽药;在输液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手卫生规范;不按规范检查输液药品、液体、输液用物质量等。
(三)静脉穿刺安全1.穿刺失败是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之一、从调查来看, 患儿家长最担心的是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
从几个方面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 (1)小儿自身的原因导致穿刺失败:①血管细小,特别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血管位置较深致使静脉不明显;②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 穿刺时回血慢或无回血等情况致穿刺难度加大;③长期反复穿刺使大量血管受到破坏,造成皮下淤血影响血管的选择;④患儿营养不良或高热时血管脆性增加;⑤患儿寒冷或缺氧时致使皮肤青紫,严重影响血管的观察:患儿恐惧,穿刺不合作。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02
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加上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此时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导致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怀疑护士加错药等,产生护理隐患。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主要以家长为主。内容包括疾病、药物、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种类调节输液速度。并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配合输液,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使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输液结束后体温未降、腹痛未缓解、发生输液反应、危重患儿暂不拔针。
使用剃头刀时,固定好患儿头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患儿头皮,顺头发生长方向轻轻剔除头发,使用新刀片时须小心谨慎。加强安全教育,嘱咐家长加强看护,避免患儿跌倒
总之,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上,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家长要求较高,护士心理压力大,这些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输液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02
五、病儿家长的心理需求
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儿科输液室患儿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同音字较多,而且由于儿科观察室环境嘈杂,许多家长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查七对”不严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未核对医嘱有无医生签字;错做皮试。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医院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在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输液前、中、后三个阶段介绍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以便医护人员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医嘱不清晰或不完整医嘱不清晰或不完整是造成输液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护人员应当在开展输液前认真核对医嘱、患者身份等信息,同时主动与医生沟通确认药品种类、用量和输液速度等细节问题,确保医嘱的清晰完整。
2、患者病情评估不充分在开展输液前应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病情严重程度、体征监测等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化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输液治疗方案。
3、基础设施不完善输液设备及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将极大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器械、管路、接头等的清洁和正常使用,同时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卫生安全。
1、漏输、滞留输液过程中的漏输、滞留是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应注意检查患者的输液瓶、输液器,确保管路畅通,包括按规定更换输液瓶、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牢固等细节。
当发现输液瓶漏液或管路滞留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速度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过度或不足治疗,引发不良反应。
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输液速度,并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是否正常。
3、药物混淆药物混淆是造成输液错误的另一大原因。
因此,医护人员应在进行输液前核对药品的名称、颜色、批号等信息,避免药物混淆引发不良后果。
1、皮肤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输液后可能出现皮肤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后遗症若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出现后遗症。
因此,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液,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不良事件。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需要医护人员特别关注并及时采取对策,保证儿童的安全。
本文将就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输液相关设备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输液泵故障1. 安全隐患:输液泵故障可能导致药液流速过快或过慢,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对策:医护人员需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确定是否正常运转;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二)输液管道漏液(三)输液针头堵塞1. 安全隐患:输液针头堵塞会使药物不能顺利输送,影响治疗效果。
2. 对策:医护人员在更换输液针头时,应选用质量好且尺寸合适的针头,并定期检查输液针头是否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更换。
二、儿童个体差异导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儿童的生理差异1. 安全隐患: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输液剂量、输液速度等均需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等因素。
2.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输液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计算输液剂量和速度,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生理状态,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1. 安全隐患:儿童对药物的生理反应与成人存在差异,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药物中毒等情况。
2.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输液前,应充分了解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严密观察儿童输液后的生理反应。
三、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无菌操作不严格1. 安全隐患: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细菌感染,引发感染性疾病。
2. 对策:医护人员在输液前,应做好手部消毒,穿戴好无菌手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二)输液部位选择不当1. 安全隐患:输液部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或血管炎症。
2.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输液前,应选择适合的部位进行输液,并根据输液部位的不同特点,选用合适的输液器材和操作方法,确保输液的安全性。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完善相关护理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关键词】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儿童、效果评估、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接受治疗的不同,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种种安全隐患。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发生频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却可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了解并应对这些安全隐患是至关重要的。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童血管触及困难、静脉置管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管路阻塞或漏液等。
这些隐患可能导致静脉外溢、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和风险评估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管路畅通和输液速度适宜。
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
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探讨其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
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系统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提出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有效护理对策,降低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常常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
但是由于儿童年龄小、免疫力差、生理功能不完善,他们的输液治疗需要更高的注意和专业管理。
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有一些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1.静脉穿刺操作不当静脉穿刺操作不当是儿科门诊输液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静脉穿刺过程中,如果使用的针头或导管粗细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威胁。
同时,穿刺部位的消毒不彻底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策: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静脉穿刺手术,在消毒、穿刺等方面把握好每一个步骤。
此外,为了避免不规范操作,医院应该纳入静脉穿刺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2.液体输注不当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液体输注不当,儿童的体内液体平衡失调很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等一系列疾病。
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特别需要注意液体输注的速率、量以及输液的时间等多种参数。
对策:医护人员在输液操作中应该耐心细致,根据患儿情况设定合理的液体输注速率,根据患儿具体病情来确定输液的时间和输液量。
药物输液是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输液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药物和药物的互相配合,如果给予药剂不当或者药物产生禁忌症,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药之前应该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和剂量,确保药物配合和使用的安全性。
药品的用量应该掌握到最小有效量的水平,以减少药品对患者造成的有害作用。
4.管路堵塞在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由于管路的阻塞或者漏液都会影响液体正常的输注。
管路堵塞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骤升或急性肺水肿等危险并发症发生。
对策:医护人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以及输液完毕后把给药管路封堵,避免管路的漏液。
此外,正确选择用药管路和滴速控制装置也是减少管路堵塞的重要手段。
5.患儿疼痛和不适儿童输液过程可能会引起疼痛、局部不适以及心理抵抗等问题。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摘要】儿科门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探讨了输液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输液速度控制的风险及对策、输液药物选择和使用中的风险及对策、输液管路的消毒和维护风险及对策,以及儿童输液期间的监测与护理风险及对策。
为了提升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性,建议医护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完善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并强调家长的配合与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感染风险、输液速度、药物选择、管路消毒、监测护理、医护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家长配合、教育。
1. 引言1.1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常见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对策。
输液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是一个常见的隐患。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手部卫生,并确保输液设备的无菌操作。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儿童输液期间的不适症状。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输液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频率进行输液。
输液管路的消毒及维护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
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对输液管路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管路,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儿童输液期间的监测与护理也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教育,共同确保儿童患者的输液安全。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前言在医院治疗期间,输液是一项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
然而,输液治疗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比成人更严重,因为儿童的生理结构不如成人发育成熟,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
所以,在进行儿科病人输液治疗时,医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障儿童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儿科病人输液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儿科病人输液管理水平,为儿童治疗创造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
输液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儿科病人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下:1. 灌注过急输液过快,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压力,容易引起恶心、头痛、血压下降等反应。
2. 输液过程中出现跑滴或者反流这种情况容易引起输液途中的输入误差,造成儿童的疼痛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 穿刺不规范在给儿童穿刺时,需要掌握准确的角度、深度和力度,否则容易引起子静脉穿刺或者出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血栓、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4. 找不到适当的静脉儿童的血管较娇小、较难穿刺,如果找不到适当的静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时间的浪费,这也会影响儿童的治疗效果。
5. 使用错误的输液器材如果使用输液器材的种类、型号、规格与病人容量不匹配等,也会影响儿童的治疗效果,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输液安全对策为了避免上述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按输液速度调节输液量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输液所用的液体种类,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以减小极端情况下的不良反应。
2. 确认静脉畅通输液前,需要确认静脉通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询问,高效地找到合适的输液通道。
3. 做好消毒和穿刺操作穿刺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术后要注意敷料和压迫止血,确保穿刺部位干燥、无红肿并遵循医院规范操作流程。
4. 选用合适的输液器材为了减少输液滴漏和误输,可以在输液前确认医生以及其医疗助手必须认真查看输液器材的型号、规格和用途,确保与病情患儿相匹配。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1. 引言1.1 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性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需要补充水分、营养、药物或改善症状的患儿来说,输液是不可或缺的。
在儿科门诊中,输液可以快速、有效地调整患儿体内的液体平衡,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脱水、严重感染、呕吐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儿来说,输液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治疗效果上,更体现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正确而安全地进行儿科门诊输液对于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液安全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输液相关风险,为患儿的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1.2 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的存在1. 输液设备选择不当:有些医疗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选择质量不过关的输液设备,导致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液、感染等问题。
2. 输液操作不规范:一些医护人员对儿科输液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可能存在操作不力、操作失误等问题,增加了输液安全隐患的风险。
3. 儿童特殊性被忽视:儿科患者年龄小、体质弱,对输液操作环境要求更高,一些医护人员可能忽视了儿童的特殊性,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 家长配合不到位:家长对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导致在输液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配合医护人员处理,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以上几点都是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相关管理和培训,以确保儿童在输液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2. 正文2.1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是保障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护人员在选择输液设备时,应该确保设备符合儿科使用标准,比如儿童输液静脉针头应该选择适用于儿童静脉血管大小的小针头,避免使用过大的针头造成血管损伤。
输液管、输液瓶、输液泵等设备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选择和准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随着儿科门诊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进行输液治疗,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潜在的风险。
1. 避免交叉感染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在输液前,医务人员需要认真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咳嗽、发热等症状。
另外,工作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之前必须进行手卫生,避免手部污染。
还应注意维护输液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对输液管进行更换。
2. 确保药品安全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必须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药品应该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使用。
医务人员需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限,避免使用失效药品。
此外,输液设备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选择和使用。
3. 避免过敏反应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输液前,必须先了解病人的过敏史。
如果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医务人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使用别的药品,调整剂量,加强观察等。
4. 确保药物正确性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药物的正确性。
医生在开具输液处方时,需要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等信息,避免出现错误。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也需要认真核对药品,避免出现输错药物的情况。
5. 加强观察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例如,协助病人调整姿势,调整输液速度,增加观察时间等,确保输液的安全。
总之,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非常重要,医务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输液方案,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
同时,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也是关键。
医院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预防风险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给予儿童补充营养和药物治疗。
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全发育以及对药物反应敏感等特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童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静脉穿刺操作不当。
静脉穿刺是输液的第一步,不当的穿刺操作可能导致静脉破裂、局部出血等问题。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确保操作准确无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部位过于靠近关节或深浅不当。
2.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儿童体内药物过量或代谢不良,速度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对策: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输液速度,及时调整。
3. 药物选择错误。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选择不当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对策:医务人员应了解常用儿科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避免选择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 输液设备不洁净。
不洁净的输液设备可能引入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导致感染。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确保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无菌;定期更换输液管和采血器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5. 输液过程未监测。
输液过程中的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的重要环节。
对策: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存在药物混淆。
儿童常常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混淆或误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的配药和核对程序,避免药物混淆或误用;与家长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儿童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7. 儿童过敏反应。
儿童对药物和输液材料的过敏反应较大,可能引起过敏症状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对策:医务人员在给儿童输液前,应了解其过敏史和对药物的敏感性,避免应用有致敏风险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童常见的医疗行为之一,可以有效地补充患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
在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输液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有些医务人员在儿科门诊输液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比如不注重消毒操作、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输液等。
这样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增加输液的并发症。
对策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儿科门诊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注重手消毒:输液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消毒,确保双手干净,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2. 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儿科门诊输液的操作流程,包括正确安装输液器、调整流速等步骤,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3. 注重消耗材料的保质期:医务人员在使用消耗材料时,必须查看保质期是否过期,严禁使用已过期的材料,以确保患儿的安全。
4. 加强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儿科门诊输液的新知识和技术,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二、输液过程中的感染控制不当安全隐患:输液过程中感染控制不当是儿科门诊输液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感染源的污染、隔离措施不到位等,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策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儿科门诊输液操作时,必须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感染源的控制: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感染控制制度,确保输液用具、药品、药水等无菌,防止感染源的污染。
特别是要确保使用无菌的输液器、针头等。
2. 隔离措施的加强: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存在感染风险的患儿,医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务人员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如有发现感染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感染的蔓延。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包括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提出了针对这些隐患的护理对策,包括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和建设安全文化。
从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监测评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治疗儿童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加娇嫩和脆弱,静脉输液时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目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包括输液管路的感染风险、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泵故障等等。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儿童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我们有必要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护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不断的培训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团队合作,构建更加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保障儿童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通过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旨在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意外发生。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和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疗事故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指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液体通过静脉或皮下途径输送到儿童体内的一种治疗手段。
尽管儿科门诊输液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医疗环境的不同,在输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感染风险1. 静脉置管感染:静脉置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以及管道是否经过适当清洗消毒。
对策: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静脉置管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检查。
2. 输液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果穿刺点没有妥善处理,药液可能会从注射点处渗出,污染周围皮肤。
对策:注射点应妥善处理,保持清洁干燥,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更换穿刺点。
二、过载风险1. 液体过载:由于儿童代谢率较低,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完善,输液过程中流速过快或液体容量过大,容易造成液体过载。
对策:医护人员应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输液速度和容量,及时监测患儿的体液平衡。
2. 药物过量:输液过程中,如果计算或配置错误,药物剂量可能过大。
对策: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药物剂量,严格按照患儿体重和年龄计算剂量,并对药物进行明确标记。
三、药物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由于儿童对药物过敏的可能性较高,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对策:医护人员应询问患儿和家长过敏史,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观察患儿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 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有害反应,如药物溶解性渗出、药物过敏性休克等。
对策:医护人员应了解药物的使用规范,合理选择药物,并定期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四、误用风险1. 误输液: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选择了错误的液体类型或药物。
对策: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液体规格、浓度和药物种类,避免输液时发生误用。
2.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引起液体过敏或心肺系统负担加重,而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医护人员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儿的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儿科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儿科 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三峡 大 学仁 和 医 I  ̄( 4 4 3 0 0 1 ) 刘红 菊
儿科 门诊输液室是 目前我 国众多医院对 患儿进行输液治 疗的主要场所 , 门诊输液病种 繁杂 , 工作预 见性 差 , 护 理风险 高【 1 u 。儿科 门诊输液质量 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 的医疗 安全及 医院的整个声誉 。因此 , 加强儿科 门诊输液治疗 的风 险防范 已经成为各大 医院护理管理 的重要 内容。现就我 院儿科 门诊 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 理 风 险 因 素 及 其评 估 1 . 1 护 理 人 员 因素 1 . 1 . 1 护士人力不足 : 儿 科 门诊 输 液 室 的特 点 是 单 位 时 间 内
细等 ; 在巡视 的过程 中 , 多用 一些 非语言 的交流 , 如一个爱 抚 的动作 、 一个温柔 的微笑 、 一脸关切 的表情等 。让患儿及家长
较多 , 患儿 的吵 闹 、 陪 人 员多 , 整个环 境 嘈杂 , 当护士查 对
称呼患儿姓 名时 , 容易 出现应答 错误 , 造 成相 2 患儿 因素
患儿不合作与不配合 ; 家长的 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 ; 家长缺乏医学知识 ,对护士 的宣传教育 及各种提示不认可 ,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士在进行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舒适度。
一、问题与原因1. 静脉穿刺困难孩子的静脉通常比成人的细小,而且儿童由于年龄小、皮肤细腻,静脉穿刺时容易出现困难。
2. 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护理操作不当或是局部清洁不彻底时,容易导致静脉感染。
3. 输液管堵塞儿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管可能会堵塞,导致输液速度不稳定,甚至停止输液。
4. 儿童情绪波动儿童通常对医疗环境和护理过程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影响静脉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护理干预措施1. 针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护理干预①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儿童的皮肤娇嫩,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选择较为平整的部位,避免选择皮褶处或者肌肉丰富的部位。
② 使用专业的穿刺工具:选择尺寸适当的穿刺针,减少穿刺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 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在进行静脉穿刺前,给予儿童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安慰,并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2. 针对静脉炎的护理干预① 严格的操作规范: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② 定期更换输液针头:避免输液针头长时间滞留导致细菌感染。
③ 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局部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 针对输液管堵塞的护理干预① 定期观察输液管情况:护士在进行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时,需要定期观察输液管的情况,确保输液畅通。
② 定期更换输液管:避免输液管长时间使用导致管道堵塞。
4. 针对儿童情绪波动的护理干预① 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护士可以在输液前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例如播放儿童喜欢的音乐或动画片。
② 情绪支持:护士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排解紧张和恐惧情绪。
门诊患儿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门诊患儿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患儿(特别是婴幼儿)口服给药往往不够合作, 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依病情需要而选择静脉给药,因此近年来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人次逐步上升[1]。
为了确保输液安全,我院对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对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1.1医嘱因素:正确的医嘱是安全输液的基础,医嘱存在缺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
由于医药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商品名,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药剂量不熟悉;二是不合理配伍用药。
因新药配伍禁忌对照表目前尚未公布,无法核查,可因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2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成病毒唑,头孢噻肟钠被当成头孢他啶等。
1.3穿刺因素: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人员众多,环境嘈杂,工作量大且较被动,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
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较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有意见,护士要是未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对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发纠纷。
1.4药液外渗:10个月~3岁的患儿对注射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经常出现患儿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的现象,还有因家长照顾方法不正确或穿刺的原因引起局部药液外渗,而导致局部肿胀。
1.5社会环境因素: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往往一个患儿就医有多名家长陪伴。
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家长反复询问,护士多次解释干扰思维过程,造成护士心理压力过大,影响操作准确度。
加上儿科急症多,季节性强,特别是中午和夜间护理人员短缺,当护士沟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易发生误解和冲突[2]。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输液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输液设备和药物准备不标准:有些儿科门诊可能存在设备不齐全、过时或不维护的情况,药物准备也可能存在不标准的问题,如药物稀释不当、输液注射器未洗净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先进的输液设备,并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换。
医务人员在准备和配置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药物的准确性和纯净性。
2. 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输液部位的消毒和包扎可能存在不标准的情况,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消毒和包扎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
3.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儿童的身体对液体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液体过多过快地进入儿童体内,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
4. 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不及时: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容易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
如果医务人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延误病情和加重患儿的痛苦。
医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5. 儿童配合度差:儿科门诊输液需要儿童配合,协助完成输液过程。
但儿童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容易抵触和焦虑,从而影响输液的进行。
为了减少儿童的抵触情绪,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游戏、儿童专用设备等方式,提高儿童的配合度。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但通过相关对策的实施,可以降低这些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始终将儿童的安全放在首位,提供安全、规范、高质量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输液是门诊的重要组成,是医院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做好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1]。
儿科患者在门诊输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门诊输液是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患儿的疾病治疗、恢复都有积极意义[2]。
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儿科门诊输液存在极大的风险。
为确保患儿门诊输液安全,满足患儿健康需求,根据儿科门诊输液特点,对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纠纷的发生。
1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常见原因分析1.1儿科门诊输液因患儿年龄小,小儿自主意识不成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地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
加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一旦患病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若静脉穿刺一针未见血、特殊液体输液渗漏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药物易引起皮肤坏死;心、肺疾患患儿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心衰;但有些输液速度又不能太慢如腹泻患儿、还有些患儿皮试是阴性但在输液时仍有可能出现药物反应等情况下,也极易产生护患矛盾,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着更大风险。
1.2不能随时观察病情,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完后立即回家,若病情有变化,医护人员既观察不到也处理不了。
1.3儿科门诊输液室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患儿和家长,人员相对集中,是流动性较大的场所。
患儿多、陪伴多、涉及病種多等因素,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污染,而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防范措施2.1输液前,医生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患儿,排除特殊疾病或严重疾病,病情较轻者才予门诊输液;其次,门诊患儿尽管再多再忙,医护人员也要做到忙而不乱,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对所开医嘱中的药物和剂量要保证准确无误,把好儿科门诊输液第一关,绝不留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2.2调查显示,82%的患者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作为就医的首要考虑因素[3],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能否一针见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与对医院的整体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静脉穿刺时,主动与家长交谈沟通,增强 家长的信任感。穿刺不成功时,及时向患儿 及其家长表示歉意,做出必要的解释、安抚, 取的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3、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主要以家长 为主。内容包括疾病、药物、静脉输液相关 知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种类调节 输液速度。并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配合输液, 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以防家长身 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 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 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 时救治等。使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 输液过程。输液结束后体温未降、腹痛未缓 解、发生输液反应、危重患儿暂不拔针。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强化护,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赢得 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由于社会职业、民族 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人们对 疾病的态度各异,不同患者在职业、性格、 文化程度以及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存 在着差别。因此护士要根据护理对象用简练、 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 安全隐患及对策
息烽县人民医院儿科 陈运芬
一、儿科病人的特点
年龄差别大,给药剂量不一 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不能自理 交流障碍 合作差或完全不合作 独生子女,需要解释的问题多 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二、儿科工作的特点
耐心 细心 关心 同情心 理解 宽容 —— 不合作,解释多 —— 观察多,计算多 —— 不能自理、表述 —— 孩子是无知的 —— 家长的心理、维权意识 —— 家长的不理解
3、不重视健康宣教
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 会顺从孩子的意愿带其离开输液室在户外走 动或逗留。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 导致药效下降,由此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 导致输液反应及其他意外。部分家长因患儿 哭闹或有其他事情安排,希望缩短输液时间, 而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导致心脏衰竭、肺水 肿的发生。另有家长在患儿高热或脱水时减 慢输液滴数,影响患儿治疗。
5、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 业务能力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鼓励和支持护士参 加继续教育及院内外的专科知识培训。对近 期本科室使用的新药物,开展的新技术要熟 悉了解,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禁忌证、不 良反应。
提高护士的岗位能力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穿刺水平。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抢救病人 流程、心肺复苏、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加 强心理素质培养,遇事冷静沉着。对患儿家 长提出的疑问要给予合理解释,无论遇到怎 样的情况都不能与家属发生正面冲突,以免 矛盾激化。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如有药液外渗或针头脱落等及时处理。根据 不同年龄和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使用 特殊药物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派专人巡 视,以防药液外渗。
此外,对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 需排除因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所致的 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所 致的不适,确保治疗安全和疗效。对于2岁以 内输液的婴幼儿,选择头皮静脉时临床上尽 量选用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这样既方 便输液过程中家长对患儿的看护,又有利于 穿刺过程中护士对患儿面色、呼吸及病情的 观察。
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 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 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 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 误解引发纠纷。加上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 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 此时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导 致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怀疑护 士加错药等,产生护理隐患。
4、 巡视不及时
小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1~3 岁患儿,一旦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不能 清晰、准确地表达;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医学 知识,忽略或未能及时发现患儿在输液过程 中出现的症状,如患儿出现怕冷、寒颤、面 色苍白、发热、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症状;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 变化,将延误抢救时间。
五、病儿家长的心理需求
他们希望医护人员能立即治好孩子的病 同情和理解 1、医护人员不理解他们是他们最不满意的地 方 2、认为医护人员很冷漠,没有同情心
六、 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儿科输液室患儿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 或名字同音字较多,而且由于儿科观察室环 境嘈杂,许多家长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 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 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查七对”不严 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未核对医嘱有无医 生签字;错做皮试。
另外10个月至3岁的儿童好动,部分患儿输 液不配合,常会用手拨出针头,导致针头被 拉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药物渗漏;有的家 长忙于照看患儿或接打电话等,观察不及时, 发生液体滴完未察觉,使血液回流造成血栓, 堵塞针头,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
5、护士自身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医院需要发展,低年资护士 增多,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协作 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等;还有的 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 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 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在配药时查对不严, 输液故障未及时排查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 全构成威胁。
6、安全防范问题
小儿头皮剃毛损伤及跌倒等。
七、对策
1、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制定规范输液流程。收药护士接到门诊 输液单后,首先核对药品、剂量、用法、质 量等,无误后依次编号,同时将对应的号码 用粗中性笔写在分装袋上、输液单上,家长 排队依次输液,配药的护士再次核对药物, 输液时第三次核对患儿及药物并签字。遇到 高热、抽搐、急腹症等急诊患儿时,优先处 理。
6、做好安全防范宣传工作
使用剃头刀时,固定好患儿头部,常规 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患儿头皮,顺 头发生长方向轻轻剔除头发,使用新刀片时 须小心谨慎。加强安全教育,嘱咐家长加强 看护,避免患儿跌倒
总之,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 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 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上,重要的是 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 琐,家长要求较高,护士心理压力大,这些 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分析原因, 制定合理的输液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 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 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 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 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 生。
谢谢您的聆听!
三、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精细、难度大—— 病儿小,血管细 工作强度大 —— 输液多 耐心、细心 ——不合作,观察多 交流多 ——不理解,解释多 观察多 ——不会表述或表述差 操作多 —— 病儿小,需要帮助多
四、病儿家长的特点
对独生子女倍加爱护 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焦虑 恐惧 猜疑心重,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不停地问,问完这个医生又问下一个 输液的病儿家长会认为没有给加药或者加错 了药,要求看着护士配液 治不好病就是医生或护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