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__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合集下载

第一课__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一课__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材分析: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主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教学目标: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学会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设情境,根据音乐想象场景。

二、(出示课题: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情感的投射”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

(播课件对比展示)师:同学们屏幕上的两幅作品是中西两位画家所做,他们表现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生:……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其《星空》用旋转的笔触和流动的云表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不安。

1.请学生介绍凡·高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星空》,师补充。

2.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夜晚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3.画面的形式分析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点:材质:水墨——油画构图:空虚——饱满笔触:轻松——急促、运动感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请各小组的同学用10分钟画一幅草图。

湘美版选修 美术鉴赏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湘美版选修  美术鉴赏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2、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3、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课堂刚开始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这一组图片,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活动2【导入】导入总结教师总结: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不一样,往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

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

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在来描绘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呢?接下来开始导入书本中作品,带同学们去欣赏、介绍艺术家如何从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能看的到物体。

活动3【讲授】进入正课(本节课有5组对比美术作品,教师进行有选择性地灵活使用。

)体验欣赏并比较《月华图》和《星夜》:画面表现的都是夜空的景象,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回忆、体验自己对夜晚的印象。

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并尝试让学生口头描绘。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同学们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不急让学生回答,在分析两张美术作品后,在作答、总结。

回到作品,教师介绍这两张作品并让进行比较。

《星夜》凡·高:油画《星空》是在凡·高三次精神病发病以前,即他刚到圣雷米以后完成的。

出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

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许多星星和幻想的彗星。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欣赏课的第三章第一节追寻美术家视线的教材。

本课讲的是三大部分:情感的投射《月华图》和《星夜》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最后的晚餐》同一题材不同画家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其实是在追寻艺术家的视线,而艺术家则透过他的视线向我们展现了他对事物的看法。

世界精彩分呈一旦我们能寻找到艺术家的视线,其实就叩开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大门。

教学目标: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2、解读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学策略:
思路:多角度对比→比较分析鉴赏→分析经典→实践体验→交流理解
方式:直观演示、动手绘画分析研讨、课堂讲解等形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美术家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深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材选取了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到美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鉴赏经验,但对于美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观察视角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分析和理解复杂的艺术作品时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美术家观察视角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学会分析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美术家的视线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对艺术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艺术个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美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

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美术家的角度去思考和欣赏作品。

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家的创作意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家的视线和表现手法。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自画像之父”,欧洲第一位被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
自画像 丢勒 1500 德国
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个人定位:“神的化身”,力图回归正道,坚持画家的尊严。
自画像 丢勒 1500 德国
浓缩的人生
伦勃朗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人物在生活和气质上发生 了哪些变化吗?
1626年 20岁
朝气蓬勃 满怀希望
浓缩的人生
面容安静 成熟自信
1629年 23岁
1635年 29岁
富有快活 春风得意
1661年 55岁
绝望的化身 精神避难所
1669年 63岁
完美呈现 孑然一身
丢勒 伦勃朗 梵高
三大自画大师
浓缩的人生
浓缩的人生
你如何来看待他们的人生自传书?
丢勒
伦勃朗
梵高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现代绘画大师,活到将近百岁。他的人品、 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 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 为巨大的影响。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 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 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有独特的力量。
同学们眼中的自己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 桌面\Img341730699.jpg
Thank you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Mei shu jia yan zhong de zi ji
认识熟悉的自己
认识熟悉的自己
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卷曲长发。 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 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的事了。 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2、技能目标: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3、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难点:把视线落在“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中西方文化作品的差异2、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环境3、剖析各个画派的特点【设计思路】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

同一个母题可以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采用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过程。

【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图片欣赏《月华图》和《星夜》:思考与讨论:1.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然后尝试口头描绘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经历了千千万万个夜晚,为什么只有这一个特殊的夜晚被记住?特定的情绪怎样影响我们对夜晚的感受?)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2.画面的形式分析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不同点:材质水墨;油画构图空虚;饱满笔触轻松;急促、运动感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3.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分别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之中?(油画和国画都是传统的画种,我们之间表现语言的差别是历史地形成的。

但两位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情感的工具。

)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二、分组讨论现在需要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开展,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湘美美术的起源、发展,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背景,顺着美术家的视线,感受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见解,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道湘美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代表性艺术家;2.能够理解湘美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3.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如线、形、色、背景等;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本节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图片和视频,通过语言文字、视觉形象等多维度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湘美美术的精神内涵,感受湘美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讲述湘美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性艺术家;2.形象教学: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湘美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3.互动体验:通过讨论、交流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美术创作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施1. 湘美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湘美美术是中国现代美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以湖南为中心,以艺术复兴、创造性写生、现代派等艺术思潮为特征。

湘美美术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了湖湘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述湘美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代表性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对湘美美术有初步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2. 湘美美术作品的鉴赏湘美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

2.1 线的运用线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湘美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表现手法多样,运用灵活。

通过展示作品中线的运用,提高学生发现并理解线的表现力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1-第三单元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1-第三单元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1、分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以下三组中选择组别,人数不限
2、小组内的研究讨论内容:
①表现内容的比较与分析。②形式语言的理性分析。③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④利用直觉感受尝试对作品情感内涵进行分析。
3、全班内的交流内容:将小组研讨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研讨内容均可保留个人的独特见解,尽可能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述);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发表不同见解。
西方传统绘画多强调写实性,运用明暗的转折关系、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规律、透视原理与解剖结构,以及笔触、肌理等艺术效果,再现客观物象和人物形象的精神气质,而西方近现代绘画则以单纯的点、线、面和色彩组合的图形表现形象,或以变形、夸张、怪诞的形象表现画家内心的情绪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两位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情感的工具。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独特方法,接下来我们以“贴近美术家的心灵”为主题,利用沙龙的形式来认识更多的美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希望大家能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三、“贴近美术家的心灵”沙龙研讨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角色的扮演及轻松的沙龙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较完)整地分析美术家在创作相同或相似主题时的不同表现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版本:湘版
模块:美术鉴赏
单元: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
课题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2.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3.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解读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立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到美术家的视角和对美的理解;并且通过学习美术家们的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美术家的视角和对美的理解;2.分析美术家的画作,学生能够提炼出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的提炼;2.学生对于画面的分析和写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教师提问;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3.文本阅读,分析文章和画作。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一个小游戏了解到美术家们的视角是如何不同的。

2.教师以一张画作为例,让学生说出对于画作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学习1.教师给学生们分配任务,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与美术家相关的文章,并写下各自对于美术家视角的理解和提炼出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

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学生们的理解。

3.教师以美术家的画作为例,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分析,介绍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

\t\t\t4.学生们现场选择一幅美术家的画作分析,并且以此为材料,编写一篇文章。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们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用自己的语言答题。

作业学生们需要完成分析文章,编写文章的任务。

笔记学生们需要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记在笔记中。

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美术家对于美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以及对于美术家的画作进行分析和写作,教师可以督促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意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高中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高中美术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不同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抗疫作品的创作内容和创造方式进行赏析,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同学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术家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及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如何从作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上。

三、教学准备1、教具粉笔、教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教材。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短视频,视频内容是抗疫战士一张张满是伤痕的脸。

并讲述:在全国人民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刻,先让我们一起跟随人民陆军的微博的视线,去感受在这次疫情中美丽的逆行者。

引出新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了解美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视线表达他对疫情的关注。

2、讲授新知①展示岳阳青年艺术家张琼辉的报道,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岳阳青年艺术家张琼辉疫情时期,看到全国上千名医务人员主动写下请战书支援武汉,创作之情油然而生,看中老家唯一可以画画的外墙,手中没有任何绘画工具,就找来了厨房的木炭作画,耗时两天终于在粗糙的墙面上完成了创作《义无反顾》。

师提问: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画面通过描绘医护人员请愿抗疫出征时感人瞬间,表现了画家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及他自己对疫情的关切之情,画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情感投射到创作的作品中。

②展示第一组抗疫作品:厉国军的《风雪中的坚守》及霍尧的《战“疫”》,并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分别从主体、场景、情节、色调、构图、材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师提问:同样是抗议题材的绘画,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差异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由于艺术家的个人特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表现相同题材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视线在画面中呈现,所以表现风格也就不同。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视线(wcy)PPT课件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视线(wcy)PPT课件

色彩搭配
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如 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 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构图布局
通过合理的构图布局,将 画面中的元素有机地组合 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
美术家的情感表达
情感传递
个性化表达
通过画面中的元素和色彩等,传递出 美术家的情感和心境。
美术家将自己的个性、经历和感悟融 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实践是提高创作能力的关键,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注重加强实践和创作能力的培养,通 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和创作活动,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总结与思考
本课内容的总结
01
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不同美术家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以
及他们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02
掌握追寻美术家视线的技巧和方法
本课教授了如何追寻美术家的视线,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构图、色
彩、线条等元素,理解美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02 美术家的视线
美术家的视角
01
02
03
独特的观察角度
美术家常常从独特的角度 观察事物,发现常人难以 察觉的美。
空间与透视
通过不同的透视手法,如 线性透视、大气透视等, 展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与光影
利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 表现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美术家的表现手法
线条运用
通过不同的线条,如直线、 曲线、粗线、细线等,表 现出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深入挖掘个人情感和思想
在追寻美术家视线的实践中,我学会了深入挖掘个人情感 和思想,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

第一课__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第一课__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四、结语
•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美术家的文化背景, 艺术个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 也可以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出发,来看 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法表达 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作业:
• 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月夜”为题材的作品。
(2)这两张画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在思想开放的时 代里,《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出来后,引起了整个 上流社会的哄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 《乡间音乐会》是乔尔乔内在人文主义时代对人的 幸福向往的艺术表现,它既不像在描绘神话,也不 是在谱写人生的享乐的乐章,尽管他认为享乐是人 的天赋权利。但是他画的主题非常含蓄,像是在歌 颂乡土自然美与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 •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被认为他虚构了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有的泛性社交活动。因为巴黎的现实生活中 还未曾见到过此种情景。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相同或者是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 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 美,人物也高度典型化、 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 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 具有一种雍容华贵、圣 洁端庄的美。
小考佩尔圣母(意大利)拉斐尔
德国画家丢勒,虽 然吸收了一些意 大利的绘画因素,但 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 风格,其主要特点是 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下面欣赏几组图片
—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自信与无奈并存 敏感与孤独
思 想 者 罗 丹 ( 法 国 )
行 走 的 人 贾 科 梅 蒂 ( 瑞 士 )
极度痛苦的心情
强壮的身体
热闹,丰富 充满生机的
油画 塞尚(1839~1906年)(法国)
静物
油画 莫兰迪 (1890年-1964)意大利
宁静,平淡,幽雅 超自然的
观赏图片《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 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 )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 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 者 法国著名雕塑家。
热闹,丰富 充满生机的
油画 塞尚(1839~1906年)(法国)
静物
油画 莫兰迪 (1890年-1964)意大利
宁静,平淡,幽雅 超自然的
静物
风景
风景
4、小结:
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相同或者是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 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 美,人物也高度典型化、 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 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 具有一种雍容华贵、圣 洁端庄的美。
小考佩尔圣母(意大利)拉斐尔
德国画家丢勒, 虽然吸收了一些意 大利的绘画因素,但 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 风格,其主要特点是 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美术鉴赏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一、导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 然后试着口头描述出来。 夜晚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 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经历了千千 万万个夜晚,为什么只有这个特殊的夜晚被记住? 特定的情绪怎样影响我们对夜晚的感受?
思考与提问
下面欣赏几组图片
—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自信与无奈并存 敏感与孤独
思 想 者 罗 丹 ( 法 国 )
行 走 的 人 贾 科 梅 蒂 ( 瑞 士 )
极度痛苦的心情
强壮的身体
贾科梅蒂 (1901~1966) 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家、油画家、素描家和诗人。 “一种超自然的孤独”存在 。早年画过素描和 油画,成就最大的是雕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贾科梅蒂 创造出了其最为痛切、孤绝的隐喻。
圣母子(德国)丢勒
在这两幅画中,拉斐尔和丢勒的着眼点在哪里呢?
丢勒眼中的圣母似乎微 在拉斐尔的眼中,圣母 胖而俊朗,圣子似乎难 就如附近乡村中的凡间 逃偷吃禁果的干系(圣 母子,只是头上多了一 子手执苹果的姿势与丢 个光环。 勒笔下的夏娃如处一 辙)。
圣母子(德国)丢勒
小考佩尔圣母(意大利)拉斐尔
• 如果你们来画一幅以“夜”或者“月夜”为题的 作品,你打算怎样来画?
《 夜 》
大 漠 月 夜
1、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 和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2、画面形势分析
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 相同点:表现的都是夜晚的景色,透露出艺术家的 主观情感。 • 不同点: 材质: 构图: 笔触: 色彩: 意境:
三、完成课后练习
观赏图片《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 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这两件作品的题材都是女人体,但艺术家的 “视线”也就是着眼点,或主观处理方式却很不相同。 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而且有 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 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 篮。 亨利.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 体的组合,体块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始雕塑的 因素。这种比较不一定要得出一致的结论,关键是要 了解,相同的题材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 这组图片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 婚姻的不同看法。从构图上来看,《阿诺芬尼夫妇 像》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高士图》作品中梁鸿, 孟光只是山水画环境中的一部分,后者表现婚姻和 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 • 在卫贤的眼里看到的是和谐,而在扬· 爱克的眼 凡· 里看到的则是神圣。这种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 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组作 品主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
二、分组讨论
• 《阿诺芬尼夫妇像 》、 《高士图 》 • 《小考佩尔圣母》、 《圣母子 》 • 《草地上的午餐》、 《乡间音乐会 》
1、请同学们列表讨论
比较内容 主题 图甲 图乙
创作时间
所属国家或朝代 材质 构图 色彩 笔触
高 士 图 卫 贤
阿诺芬尼夫妇像 扬· 爱克 凡·
草地上的午餐 (油画 布面 1863 法国 马奈)
阿诺芬尼夫妇像 扬· 爱克 凡·
异什两 ?么位 不画 高 同家 士 ?在 图 为作 卫 什品 贤 么里 会面 出追 现求 这的 样情 的感 差有
水墨 ; 油画 空虚 ; 饱满 轻松 ; 急促、运动感 单纯 ; 丰富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3、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分别处 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之中?他们 的视线在哪里? 油画和国画都是传统的画种,它们之间 表现语言的差别是历史地形成的。但两位艺 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 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的情感工具。在 清代画家金农的笔下,月亮中央隐约的,像 是玉兔在捣药,似乎与中国古老的传说有关。 而在梵高的视线里像是面包圈形包裹的星星 与月亮,周围是一些漩涡在动,似乎是大气 在运动。
(2)这两张画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在思想开放的时 代里,《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出来后,引起了整个 上流社会的哄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 《乡间音乐会》是乔尔乔内在人文主义时代对人的 幸福向往的艺术表现,它既不像在描绘神话,也不 是在谱写人生的享乐的乐章,尽管他认为享乐是人 的天赋权利。但是他画的主题非常含蓄,像是在歌 颂乡土自然美与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 •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被认为他虚构了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有的泛性社交活动。因为巴黎的现实生活中 还未曾见到过此种情景。
四、结语
•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美术家的文化背景, 艺术个性都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也 可以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出发,来看待 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法表达自 己的看法和感受。
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草地上的午餐 (油画 布面 1863 法国 马奈)
乡间音乐会(约1505—1511意 大利 乔尔乔内、提香)
(1)画面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 《草地上的午餐》裸女面对着观众,眼睛直 视好像在观看什么,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 b 《乡间音乐会》里的两个裸女以各种姿态 回避了世人的眼光,他们只是在尽情的享受 阳光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