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6生活中的真菌|冀教版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6生活中的真菌》word教案(2)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
(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三、食物发霉: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
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生活中的真菌丨冀教版 (1)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特征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几率是食物发霉的真菌形态特点4.能够设计实验验证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教学重点:知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使用真菌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学情分析:学生虽然能认真观察各种真菌的外部特征,但是对于食用真菌的甄别以及是否可以健康食用存在问题。
虽然能通过实验更加了解真菌但是对于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不能透彻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收集可食用真菌图与实物,调查其营养价值等。
教师准备各类真菌实物的ppt课件。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食物发霉: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食品保鲜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可以食用的真菌(1)导入阶段老师:当天气下暴雨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大家有没有发现家里的食物或者衣服有“长毛”发霉的情况呢?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般会怎么做?那你们知道那些霉菌又是什么呢?学生:有,没有;不知道,知道都是真菌。
其实霉菌跟细菌还有蘑菇都属于真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老师:那考考大家的一个科学知识,为什么说真菌不属于植物?学生:…老师:(真菌不属于植物是因为1真菌无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
2真菌主要是分解有机物,植物主要是制造有机物。
3真菌用孢子繁殖,而大多数植物用种子繁殖。
)(2)认识阶段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我来考考大家是否都一一认识呢?(演示ppt)老师:第一种真菌是什么?,现在我请同学帮老师描述一下这种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边演示边说)我国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种…2,让我们做个调查: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1)熟悉阶段老师:刚刚看过了这么多种真菌,相信其中一些食用真菌大家也很熟悉了,那你们知不知道它们有什么营养呢?学生:…老师:对同学们都很聪明,香菇可以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促进体内钙吸收,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6课《生活中的真菌》|冀教版
《生活中的真菌》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彰显个性的空间,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1、教材的分析:⑴.《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观察霉菌。
⑵.“真菌”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各种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
为下一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⑴.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比较等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⑵.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探究活动中。
⑶.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从何角度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可能会有困惑。
在“三识真菌”环节的自主探究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进行主动探究。
3、教材重组:⑴.一个调整:对本节课内容的调整,将学生熟悉的有关霉菌的知识放在教学的前段,而将“各种各样的真菌”放在了教学的最后。
⑵.一个改变:改原有的观察与思考为探究活动。
⑶.一个体现:在巩固提升环节,让学生走进不同角色,在角色演绎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枯燥的课后总结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体现了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⑷.一个留白:(在国画里,有一个词语叫做“留白”,意思是说,把好的事物或者想表达的事物挤满画面不见得就好,有时候留些空白反而更能表现意境,也更有味道。
在音乐里,有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称做音乐上的留白。
)本节课在探究各种各样的真菌时,教师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给学生提供各种常见的食用真菌,让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官和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彰显个性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结合以上背景的分析和教材的重组,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性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生活中的真菌》【创新教案】
《生活中的真菌》创新教案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真菌》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第六课,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经历了对动植物形态、习性、生殖等内容的探究,还探究了动植物以外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这一课主要包括三个内容: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活动2“食物发霉”及拓展活动“食品保鲜”等。
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到了一些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科学技术的教育,尤其是活动1为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了他们搜集资料、交流资料、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生活中的真菌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2更是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探究霉菌生存的条件。
使学生明白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要想防止或减少食物、衣物发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或措施。
拓展活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种未来食品保鲜技术,这一活动是对学生前面所学几课的综合考查。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搜集、交流、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针对这一节课活动1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资料,使真菌这一类微生物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整个生命世界的生物可分为五大类。
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在活动2的教学中充分地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出发,探究霉菌生存的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从重视学生语言表述的培养到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材料。
教学目标1.能通说出常见的真菌及真菌与人类建康的好处及食物发霉的条件。
2.能利用生活经验对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进行假设。
3.能够设计食物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的实验。
4.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各种真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食物发霉的条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生活中的真菌丨冀教版
生活中的真菌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发霉的假设。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的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或方法。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二、教学重点: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2、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下发霉的假设。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真菌的图片学生收集可食用真菌的资料或实物,调查其营养价值、作用等。
五、实验材料:正在发霉的食物、放大镜、蒸发皿。
六、教学过程:一、实物观察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认识了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还知道了什么是细菌和病毒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蘑菇)吃过吗?( 吃过)那蘑菇应该属于生命世界中的什么呢?动物?植物?细菌?病毒?还是都不是?蘑菇,它是一种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生物,它是和动物、植物、细菌、病毒相并列的又一类生物,它属于真菌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可食用的真菌,(观看课件:蘑菇是什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真菌。
(板书:生活中的真菌)二、细心观察发现新知1、可食用的真菌:(1)认识各种各样的真菌:师:导入:生活中可食用的真菌很多,除了蘑菇你还知道什么?(板书:可食用的真菌)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国目前已知的可食用真菌有350多种,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常见的可食用的真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真菌丨冀教版(荐)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认识生活中真菌有哪些,它们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2.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3.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假设。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和交流设计实验的方案。
科学知识目标: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整理资料等活动感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食物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了解、搜集可食用真菌的资料、图片或实物,调查其营养价值作用等。
实验材料:正在发霉的食物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讨论、探究教学手段:在学生交流、汇报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重点,在小组讨论中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完成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认识真菌的种类(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先出示交流提示,学生明白后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真菌的种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点评:谈话导入亲切自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课堂。
小组内学生展示、交流资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整理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刺激多种感官,能让学生对于真菌这一类微生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探究霉菌,发现新知1.食物发霉(1)认识霉菌(2)小组合作观察霉菌的特点。
首先,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然后小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点评:此环节用桔子图片提问,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2.预设食物发霉的条件(1)学生猜想霉菌的生存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假设: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教师随机展示容易发霉不容易发霉温度高(30℃左右)温度低潮湿(有水)干燥【点评:这一环节能够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假设。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6生活中的真菌》word教案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
(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三、食物发霉: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
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生活中的真菌冀教版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题导入
(2分钟)
2.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
3.活动2:食物发霉
4.拓展活动:食品保鲜
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树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状小伞的蘑菇;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衣物“长毛”,发霉。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问题1:发霉的食物或衣物中含有生物吗?你知道叫什么吗?
生:食用真菌的营养价值非常高,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高出其他食物好几倍,灵芝,银耳还是名贵的滋补品。
同学间交流,分析发霉食物的外形特点。
生1:温暖,潮湿的环境下。
生2:不通风的条件。
生3:还有阴暗的环境里。
生1:干燥,明亮,通风的环境下不易发霉。
生2:衣物要经常拿出去晾晒。
生3:食物要放在冰箱里储存。
生1:挂起来晾晒----冰块冷冻----做成罐头----冰箱保鲜。
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结果,讨论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在活动1中以图片展示结合部分实物展示来认识常见食用真菌的形态特点,以资料收集的方式来调查常见食用真菌的营养价值,以及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在活动2中以设计食物发霉条件的实验为主,来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究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材分析
真菌是和动物、植物、细菌、病毒相并列的又一类生物。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是本课的重点活动。由认识常见食用真菌的形态特点,调查常见食用真菌的营养价值,以“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为题进行讨论三部分组成,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6生活中真菌|冀教版
6生活中的真菌科学研究目标:1、能经过察看描绘各样真菌的外面形态特色。
2、经过多种渠道检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利处。
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察看并记录使食品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色。
4、能够设计实考证明食品简单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定5、防备或减少食品或衣物发霉的方法。
6、食品保鲜的方法。
科学知识目标: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能够有依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可贵的生物质源。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防备食品或衣物发霉的举措,并说明原因;能描绘技术和设施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能勇敢设计一种新奇的食品保鲜方法。
学情剖析《生活中的真菌》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以后,和它们并列的又一门类。
本课力争指引学生经过研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认识和认识真菌。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 :能够食用的真菌、食物发霉以及拓展活动——食品保鲜。
要点难点要点1、各样真菌的外面形态特色及营养价值。
2、防备发霉的方法。
3、保鲜的方法。
难点能够设计实考证明食品简单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定教课过程一学时教课活动第1 页(1)活动1【导入】教课过程:(2)一、实物察看,激发学生研究欲念:(3)1、出示一个发霉的、长了长毛的馒头。
(课件:发霉的馒头)(4)2、发问:(1)为何这个馒头会发霉?(5)谈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的现象?这些东西为何会发霉?(6)3、出示金针菇的图片:(课件:金针菇)(7)发问:这是什么?霉菌和蘑菇从样子上看相差甚远,但我告诉你们它们同属于同一(8)种生物,真菌。
真菌他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今日我们就来一同发现、探(9)索生活中的真菌吧?(10)4、导入课题(板书:生活中的真菌)(11)二、察看与发现:(12)(一)可食用真菌:察看比较,认识发现(多媒体展现金针菇,灵芝,银耳,竹荪,香菇,(13)平菇,滑子菇等的图片)(14)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能够食用的真菌。
六年级科学上册《6 生活中的真菌》教案 冀教版
《6 生活中的真菌》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
(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三)食物发霉: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
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五、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生活中的真菌》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生活中的真菌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真菌特别是食用真菌的种类多样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真菌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组织更改与随笔(一)导课谈话: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上长有“长毛”,这些都是真菌。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真菌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1.出示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
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呢?2.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
3.教师介绍所出示的真菌的相关知识。
4.调查:我们在生活中食用过那些真菌?它们又分别具有那些营养呢?5.学生讨论,并记录在书本P28中间的《记录卡》上。
6.汇报:你们认为真菌有那些不同的特点呢?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呢?活动2:食物发霉1.谈话: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观察发霉的馒头,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生活中的真菌丨冀教版8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认识生活中真菌有哪些,它们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2、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3、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假设。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和交流设计实验的方案。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整理资料等活动感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食物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了解、搜集可食用真菌的资料、图片或实物,调查其营养价值作用等。
实验材料:正在发霉的食物、放大镜、蒸发皿。
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讨论、探究教学手段:在学生交流、汇报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重点,在小组讨论中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完成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揭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微生物的世界,认识了细菌和病毒,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世界去认识一种新的微生物。
(板书:生活中的真菌)二、认识真菌的种类1、学生根据交流提示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两个方面:一是搜集到了哪些真菌;二是根据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分类。
2、各组选出代表将搜集到的真菌以及对真菌的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
通过交流,学生对真菌会有全面的认识。
3、教师根据板书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像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都是大型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小的真菌。
其实真菌的种类远不止这些:我国目前已知的可食用的真菌大约有350多种,可药用的真菌种类也非常得多,就连毒蘑菇能致人死亡的也多达百余种,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毒蘑菇的特点。
的确,毒蘑菇的颜色非常鲜艳,形状也特别怪异,如果我们在树林里游玩时看到了不知道名字的蘑菇或者颜色特别鲜艳的蘑菇千万不要盲目采摘和食用。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生活中的真菌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真菌教案冀教版【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认识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提问:你认为蘑菇是什么生物?3.蘑菇、霉菌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二、认识可以食用的真菌:1.认识27页可以食用的真菌,描述真菌的形状、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5.学生分组根据带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填写28页记录卡,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6.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有些蘑菇有毒,误食后会中毒。
(辨认方法: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三、食物发霉:1.除了蘑菇、木耳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
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2.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3.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4.学生对发霉的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学生填写29页实验设计。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5.讨论:怎样防止或减少发霉?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真菌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能量 1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2.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生活中的真菌丨冀教版 (1)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三、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1、导入:a、调查吃过冬菇的情况。
b、问:冬菇属于哪一类的植物?c、调查有哪些食用真菌、商店或超市中的真菌制品。
2、学习新课:A、可以食用的真菌活动过程:1、把自己带的食用真菌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明确真菌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收集到的食用真菌的图片或实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4、交流——对有关食用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的资料交流、分析、记录活动。
5、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B、食物发霉活动过程:1、食物和农物发霉的现象虽然很常见,但要马上拿来观察有时又不太可能。
因此,上本课前十天左右教师就要设法收集发霉的物品,甚至创造条件有意让一些食物或衣物发霉,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观察材料,又可以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供依据。
2、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适时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这一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发霉的条件进行有根据的大胆假设。
4、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如研究环境的干燥与阴湿的影响时,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5、鼓励学生在课下切实完成自己的实验,并找时问让大家交流研究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可以绘画或拍照),分析原因,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C、食品保鲜活动过程:1、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保鲜过程中用到哪些技术和设备,比较不同阶段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真菌|冀教版
6生活中的真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真菌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5、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6、食物保鲜的方法、科学知识目标:能够明白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能够有依照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能描述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2学情分析《生活中的真菌》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动物、细菌与病毒之后,与它们并列的又一门类、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与了解真菌。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能够食用的真菌、食物发霉以及拓展活动-—食品保鲜。
3重点难点重点1、各种真菌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营养价值、2、防止发霉的方法、3、保鲜的方法。
难点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4教学过程4。
1 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实物观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1、出示一个发霉的、长了长毛的馒头。
(课件:发霉的馒头)2、提问:(1)为什么这个馒头会发霉?(2)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的现象?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发霉?3、出示金针菇的图片: (课件:金针菇)提问:这是什么?霉菌与蘑菇从模样上看相差甚远,但我告诉您们它们同属于同一种生物,真菌。
真菌他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发现、探究生活中的真菌吧?4、导入课题(板书:生活中的真菌)二、观察与发现:(一)可食用真菌:观察比较,认识发现(多媒体展示金针菇,灵芝,银耳,竹荪,香菇,平菇,滑子菇等的图片)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能够食用的真菌。
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生活中的真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真菌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5、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
6、食物保鲜的方法。
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2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真菌》是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之后,和它们并列的又一门类。
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可以食用的真菌、食物发霉以及拓展活动——食品保鲜。
3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真菌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营养价值。
2、防止发霉的方法。
3、保鲜的方法。
难点
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实物观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出示一个发霉的、长了长毛的馒头。
(课件:发霉的馒头)
2、提问:(1)为什么这个馒头会发霉?
(2)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的现象?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发霉?
3、出示金针菇的图片: (课件:金针菇)
提问:这是什么?霉菌和蘑菇从样子上看相差甚远,但我告诉你们它们同属于同一种生物,真菌。
真菌他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发现、探索生活中的真菌吧?
4、导入课题(板书:生活中的真菌)
二、观察与发现:
(一)可食用真菌:观察比较,认识发现(多媒体展示金针菇,灵芝,银耳,竹荪,香菇,平菇,滑子菇等的图片)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
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
(在观察课件的同时说一说)
2、通过观察分别描述图中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3、汇报课前的小调查:我们食用过的这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4、他们生活在哪里?(稻草+牛粪、玉米芯、木屑+麸皮)
5、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食物发霉的成因这一问题)
(二)食物发霉:
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服上长出的霉菌出属于真菌。
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课件)
(出示课前准备的发霉的桔皮或发霉的馒头,小组合作交流。
)
1、把你的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互相交流。
2、食物发霉的条件
(1)学生猜想霉菌的生存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假设: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教师随机展示
容易发霉不容易发霉
温度高(30℃左右) 温度低
潮湿(有水) 干燥
【点评:这一环节能够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假设。
】
【导入】实物观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出示一个发霉的、长了长毛的馒头。
(课件:发霉的馒头)
2、提问:(1)为什么这个馒头会发霉?
(2)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的现象?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发霉?
3、出示金针菇的图片: (课件:金针菇)
提问:这是什么?霉菌和蘑菇从样子上看相差甚远,但我告诉你们它们同属于同一种生物,真菌。
真菌他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发现、探索生活中的真菌吧?
4、导入课题(板书:生活中的真菌)
【活动】观察与发现
(一)可食用真菌:观察比较,认识发现(多媒体展示金针菇,灵芝,银耳,竹荪,香菇,平菇,滑子菇等的图片)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
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
(在观察课件的同时说一说)
2、通过观察分别描述图中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3、汇报课前的小调查:我们食用过的这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4、他们生活在哪里?(稻草+牛粪、玉米芯、木屑+麸皮)
5、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食物发霉的成因这一问题)
(二)食物发霉:
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服上长出的霉菌出属于真菌。
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课件)
(出示课前准备的发霉的桔皮或发霉的馒头,小组合作交流。
)
1、把你的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互相交流。
2、食物发霉的条件
(1)学生猜想霉菌的生存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假设: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教师随机展示
容易发霉不容易发霉
温度高(30℃左右) 温度低
潮湿(有水) 干燥
【点评:这一环节能够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假设。
】
汇报结果
3、互相探讨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完成表格。
(探究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汇报使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的多种方法,这样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
)
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
用到的材料和工具(或设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感知,自行发现。
)
(三)食物保鲜:
1、说说现在生活中有哪些保鲜的方法。
2、说说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保鲜一种食物为例)
3、设计一种未来的食品保鲜技术,比一比谁的方案更新颖、更实用。
三、盘点收获,应用拓展:
(1)假如你是一位丰收的农民,你将如何储存你收获的粮食呢?
(2)假如你是一位家庭主妇,你将如何放置家人的衣物呢? (在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使科学探究从课内走向生活。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再次的整理,意识到生活也需要科学的观念,会用科学改善生活,提高饮食质量。
在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使科学探究从课内走向生活。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我们知道了没有一点相似之处的霉菌、蘑菇和木耳是因为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共属于一类生物,我们也可以利用今天获得的比较观察的探究方法研究其它的生物,并能够用今天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让我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