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实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6.3实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并会对实数进行分类.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3.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学思考1.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解决问题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2在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获取成功的体验.2.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3.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实数的分类教学难点:无理数意义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教学学生为主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一).数学故事——无理数的发现:通过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引入数学故事,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为数。
”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归为整数或整数的比。
问:整数的比是什么数?答:分数。
问:整数和分数统称为什么数?答:有理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无理数是怎么发现的,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从而对数学充满兴趣(二)、回顾旧知,检查预习:1.有理数怎样分类?有理数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或 ⎪⎪⎪⎩⎪⎪⎪⎨⎧⎩⎨⎧⎩⎨⎧负整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有理数,为本节课的迁移伏笔.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3实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实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擂鼓中学袁瑞
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
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必要的。
例如:无理数的引入,先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感受引入的必要性,初步认识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意义。
在教学时,鼓励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
类比法是应该是本节的重要方法之一。
最主要的就是类比于有理数建立起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教学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知识是一体的,在回顾时注重知识点本身,更要关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因为它们是相通的。
每讲一节课,总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感受,总能在不足中寻找经验,总结经验。
通过这次的授课,使我明白,一节课的内容既不能贪求太多,以防止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对知识点都一知半解;也不能过于面面俱到,包揽过多,过于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给学生留有一些学习的空间。
总之,自己在教学中需要学习和改正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我将继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虚心求教,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3.1实数的相关概念及分类(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购物找零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实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问题导向的设计: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将实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利用数轴情境导入:在数轴上标出几个关键点,如0, 1, -1等,引导学生观察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引出实数的分类。
3.利用故事情境导入:讲述“兔子与胡萝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实数的思考,如兔子每天跑的距离是无理数,胡萝卜的数量是有理数,引出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二)讲授新知
1.实数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实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的数,并讲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实数的本质特征和分类依据,提高实数知识的系统性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实数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初中数学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实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3实数(1)课堂教学设计二、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3-54页,并解决下列问题。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或__形式。
2.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
3.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实数, 实数按大小分为_____、____和_____。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是_________。
三、再探新知、成果展示知识点一:无理数1. π是______,2π是_______,2π+是______。
2. 2是_________,16是_________,327是_________,311是_________。
3. 13是_________,0.6是__________,0.1010010001…是____________。
4. 下列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 1B. 2C. 3D.4知识点二:实数的分类初中阶段数的范围扩大有理数 实数无理数 的欲望。
同学们带着任务目标自学课本,尝试解决。
(约5分钟)5分钟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组内解决疑问,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师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
通过完成题目,总结无理数的特征: 1. π以及含有π的式子; 2.开方不尽的数; (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3.有一定的规律,但是2.121,10.6,-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一对应 1. 将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的圆在数轴上滚动一周,圆上的点由原点到达O',点O'的对应点是 2. 2.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画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弧与数轴的交点表示: 、 。
2- 2以上两个问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请将数轴上各点与下列实数对应起来:2,-1.5,5,π,3.(2)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号连接)四、当堂达标1.下列各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个3264.315π, , +5, 2.313313331, A.1 B.2 C.3 D.42.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类比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发现无理数也可以从数轴上表示出来,也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既能表示有理数,又能表示无理数,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6.3 第1课时 《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6.3 第1课时《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后,进一步扩大知识面,认识实数的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的分类和实数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为后续的函数、方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2.能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局限性,引出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实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实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实数的分类。
3.操练(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实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实数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实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实数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提醒学生注意实数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实数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实数》教学反思
《实数》教学反思《实数》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符号表示;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会用平方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的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算术平方根的教学中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知晓它的理论依据。
提倡学生先以讲学稿为指导进行自学,并能与同学互相交流与合作,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探索。
2、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对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讨论,牢固准确的掌握概念。
3、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创造、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学生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主要有:1、在求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时,容易出现:a= 这样的'错误。
2、对于、等求算术平方根容易出错。
出现上述原因我觉得还是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不是很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但这是学好平方根,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的关键。
《实数》教学反思2周五,上实数这节,上课前准备的没想到,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道突然想起,实数就象我们的人,于是在5班上课的时候就做了一个比喻,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理数,即就是我们同学中的大部分同学。
有理数中的.整数,就代表我们班上一些让老师非常放心的同学,他们思想很简单,也热爱学习,他们让老师放心,老师对他们不用费心;有理数中的分数,即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同时也分别代表了代表了一些同学,有限小数代表有时有一些小错,但也没关系,老师提醒了可以理解,也会改正;而无限循环小数,就代表一些同学,犯错误也正常,经常犯一些重复的错误,这些同学老师也知道他们的为人也不坏,也能了解他们,掌握他们。
《实数》教学反思(通用8篇)
《实数》教学反思《实数》教学反思(通用8篇)《实数》教学反思1实数的教学内容较多,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我在课前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体会到:备好一课,功夫不少。
按照上一课的学生学习情况,我从上一课学生最为热心的逼近法估值入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2的算术平方根是实实在在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还展示了学生用逼近法探究的简单过程,体会了也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回忆了我们前面学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π,渗透德育教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西方早1000多年研究得到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体会小数点后7为的感性认识:用10千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测量误差在1厘米之内。
感受到祖冲之的了不起!带领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新数——无理数。
让学生认识有理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也是有限小数,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可能是有限小数,也有可能是无限循环小数。
总结出:有理数总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其中m、n是整数,m不为0),安排学生计算、,找出它们的循环节,体会分数总是有理数。
对于无理数的名称,介绍了虽然人们先认识到有理数,后发现了无理数,但是先命名了无理数,同时才命名了有理数,这里有科学发展的故事,想知道这个故事,并从中得到一些道理的同学,可以查阅你们的学习资料或上网浏览百度《无理数的发明者的命运》。
安排这个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并由此得到追求真理的精神。
研究实数理论时,着重从“同”与“不同”上进行了比较,由学生阅读和操作,体会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建立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这样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很多,并把研究从课前、课上延续到课后,从课本、资料到网络。
《实数》教学反思2讲完《实数》一节,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比如明明重复了好多遍“a^2的平方根是±a”,可是学生每次做题仍是按“a^2的平方根是a”计算。
实数第一课时说课教案及反思
实数第一课时说课教案及反思实数第一课时说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实数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3. 理解实数的比较和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1. 实数的概念和特性。
2. 实数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实数的比较和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课件。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实数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数的分类,回答数的分类有哪些。
2. 提问:请学生举例说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
二、新课讲解(25分钟)1. 讲解实数的概念和特性: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介绍实数的定义和特性。
2. 讲解实数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分别介绍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类和表示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练习1:给出一些数,请学生判断它们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
2. 练习2:请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无理数的近似值,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四、归纳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实数的分类有哪些?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表示方法分别是什么?2.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实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实数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表示方法,理解实数的比较和运算规则。
通过导入部分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对实数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新课讲解环节,通过课件和黑板的结合使用,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实数的概念和特性,以及分类和表示方法。
在实践练习环节,通过练习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在归纳总结环节,通过提问和总结,能够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记忆。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践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初中数学_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3.1实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②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②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②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直尺、每组两个两个边长为1 dm的小正方形、裁剪刀【教学过程】一、拼图游戏:1、学生小组活动请同学们试着将两个边长为1 dm的小正方形裁剪拼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2、探究: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什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并体会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二、形成概念1.说一说大约有多大?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2. 大小=1.414 213 562 373 095 048 801 688 724 209 698 078 569 671 875 376 94…,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什么样的数,为无理数概念打基础。
通过让学生参与无理数的概念的建立和发现数系扩充必要性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能力.3.33,5,2 ,π教师给出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强调无理数的两个要点:小数位数无限小数部分不循环4.常见的三类无理数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无理数常见的三种形式: ①开方开不尽的数都是无理数(如2、3、39),②圆周率π类③ 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如2.020020002…(两个2之间依次多个0)等).是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和交流,以发展学生的辨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让学生举例, 让学生体会无理数存在的普遍性,和无理数的三种常见形式4.教师给学生介绍"无理数"的由来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
6.3.1实数教学反思
实数教学反思
1.引导、探究相结合,提出重点
实数教学可以采用引导分析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复习回顾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给出实数的定义,并类比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得到实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接着将有理数范围内数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结论扩充到实数范围内,并探究总结得到实数比较大小的三种易出错的情况,最后用尺规作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的点,之后让学生练习在数轴上找出表示的点,由此得到结论: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2.难点的突破
这节课在讲最后一个知识点: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时,讲的不够透彻,应该慢慢的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并提问,如果给出一个实数,能不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这个实数的点?反之,如果在数轴上任意给一个点,能不能找到一个实数表示这个点?实数有没有将数轴填满?这样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明白究竟什么是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3.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层次不同,对知识理解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实施上没有做的很到位,需要再思考、再改进。
《实数》教学课反思
《实数》教学课反思1、《实数》教学课反思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这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对于实数的运算,以后还要通过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来加深认识,因此本节的作用十分重要。
先通过折纸活动得到,研究是什么数,整数?小数?可以利用底数越大平方越大的方法确定它不是整数,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它的小数部分。
在研究的过程中,利用“两边夹逼”的`方法得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可以用计算器验证。
给了无理数的概念后,让学生举出几个无理数,以巩固无理数的概念。
然后从有理数的分类引导他们对实数进行分类。
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后,有理数的所有运算法则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
反思:1、对于学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估计不足。
对于一种新的概念(或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他们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方式去思考,这就往往容易会出现与我们预计结果相差很远,甚至相背离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在备学生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应力求做到更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效果。
2、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是难点,特别是利用几何作图在数轴上表示,讲得太快,不够清晰,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上还得下点功夫。
3、课堂巩固练习太少,双基知识和基本技能没得到很好的训练。
4、注意教学的规范性。
像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个0)是无理数,括号里的内容不能省略。
2、《实数》教学反思我执教了《平方根》一课。
课后反思一节课的得失,感触颇多。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前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我校现在施行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就突出了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点。
关于《实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关于《实数》一课的教学反思《实数》一节,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
由于实数涉及的理论较深,数的概念又比较抽象,这些概念看似简洁,同学要真正把握还是有点困难。
教材一开头支配了一个探究:用计算器将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觉?生:通过计算探究,发觉这些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为了说明全部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我随口又说出:请用计算器算算10/7是什么样的小数?生: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看法明显不全都)师:为什么?生:由于它等于1.428571428,不循环。
噢,我明白了:计算器上最多只能显示出9位小数,是个近似值。
于是,我抓紧让同学将计算器的小数位数设定为5位,再看看结果是什么?生:1.42857师:可见,计算器上的值是10/7的真实值吗?生:······师:自己用除式笔算一下。
生:循环小数。
(大家最终心服口服了)接着,我让同学用计算器探究√2用小数形式表示为多少?部分生:1.414213562,也为有限小数。
(这是我预料之中的)师:请将你的计算器的小数位数设为3位、5位,看结果如何?生:1.414,1.41421师:那么能否认为√2究竟等于1.414213562,1.414,还是1.41421?生:······过了一会,有一生突然说:“都不等”。
师:为什么?该生:将这些数平方后都不等于2,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以得出。
我有点惊异,连我也没有这样去想。
······课堂仍在连续。
下课了,同学在本节课中的机灵表现仍在脑海中出现。
心中始终在想,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课堂:“老师引导同学参加学习活动、点燃同学思维的火花,让同学在布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活动中有所收获、得到进展,受到启迪······”让我们以生动的课堂活动为主线,以进展同学为动身点,通过开展公平的对话沟通,让学问在师生的互动中自然生成,让同学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活动中使自己的认知得到进展、情感得到升华、力量得到提高。
《6.3实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6.3实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在本节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层次进行,先从一个探究活动开始,并引导学生探究其特点,发现它们不同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就是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由此给出无理数的概念。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前面两节已经出现,通过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授完课后,我颇有几分感慨,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一、备好一课,功夫不少。
按照上一课的学生学习情况,我从上一课学生最为热心的逼近法估值入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2的算术平方根是实实在在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还展示了学生用逼近法探究的简单过程,体会了也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回忆了我们前面学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π,渗透德育教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西方早1000多年研究得到圆周率π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体会小数点后7位的感性认识:用10千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测量误差在1厘米之内。
感受到祖冲之的了不起!带领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新数——无理数。
让学生认识有理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也是有限小数,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可能是有限小数,也有可能是无限循环小数。
总结出:有理数总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其中m、n是整数,m不为0),安排学生计算,找出它们的循环节,体会分数总是有理数。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增加课堂的灵活性。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PPT课件多彩生动鲜艳的特点,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课件同时也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写、画的工夫,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
《6.3实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七年级下册
《实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与特征。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实数在数学中的基础地位,并能够运用实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无理数的理解及其在实数中的地位,以及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需准备实数相关的教学课件、教案及练习题。
学生需预习实数的基本概念,并准备笔记本和练习本。
同时,教室需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实数相关的图形和实例。
在在开始新的学习旅程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基本概念的清晰理解。
这包括实数的基本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等。
准备笔记本和练习本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们能帮助我们系统地记录知识点,同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理解所学内容。
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则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可以为我们展示实数相关的图形和实例。
通过图表和动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比如数轴上的点、实数的四则运算等。
这些实例的展示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而具体,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这不仅适用于实数的学习,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
让我们准备好笔记本、练习本和多媒体设备,开启一场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学习之旅吧!四、教学过程:一、导引新知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需要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的表示、市场上的商品标价等,引出实数的概念。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实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概念阐释接着,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实数的概念。
首先,明确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数、负数和分数。
无理数则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如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数e等。
初中数学_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3.1 实数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3、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公式和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4、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运算。
1、通过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应用,形成自觉应用的意识,从而能应用与实数有关的运算。
2、经历作图和观察的过程,掌握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1、感受数系的扩充,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类比与归纳能力。
2、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到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1、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2、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数运算。
通过让学生对比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总结无理数的概念,以加深对无理数的概念的记忆。
同时,让学生动手作图,直观展现实数和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中通过回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过渡到实数的运算,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准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均为整数,进入初一阶段,引入负数,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
下面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 -35 , 478 , 911 ,1190,59 学生计算后举手回答,教师将答案书写出来。
3=3.0 .-=-3065 .=4758758...=908111 ..=1101290 ..=50592、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或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无理数)。
问题:那我们前面所学的许多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这些小数是不是有理数?学生很自然的回答不是,从而引入新的数——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也就顺利成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实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在本节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层次进行,先从一个探究活动开始,并引导学生探究其特点,发现它们不同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就是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由此给出无理数的概念。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前面两节已经出现,通过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
授完课后,我颇有几分感慨,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一、备好一课,功夫不少。
按照上一课的学生学习情况,我从上一课学生最为热心的逼近法估值入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2的算术平方根是实实在在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还展示了学生用逼近法探究的简单过程,体会了也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回忆了我们前面学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π,渗透德育教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西方早1000多年研究得到圆周率π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体会小数点后7位的感性认识:用10千米为半径画一个圆,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测量误差在1厘米之内。
感受到祖冲之的了不起!带领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新数——无理数。
让学生认识有理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教学难点,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也是有限小数,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可能是有限小数,也有可能是无限循环小数。
总结出:有理数总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其中m、n是整数,m不为0),安排学生计算,找出它们的循环节,体会分数总是有理数。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增加课堂的灵活性。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PPT课件多彩生动鲜艳的特点,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课件同时也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写、画的工夫,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确定好最佳时机,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在这节课中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轴上找表示点时,采用动态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任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和它对应,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从而扩展了数学空间。
三、增强了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引导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现对实数概念的自我建构。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良好学习动机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课堂的准备与指导阶段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为学生提供及时适当的反馈。
但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对于学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估计不足,而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新课引入时间过长,课堂容量很小,预设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在备学生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应力求做到更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