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预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预习教案
一、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导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从小到大,同学们已读过不少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本书
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讲述,有部分同学记不清楚自己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了
【教师引导】记不太清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但是,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久久难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故事。
【教师设疑】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
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
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介绍,
【投影】作者简介: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
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等。牛汉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
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写作背景: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
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
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自己阅读
二、认字释义,扫清障碍
【教师投影检查练习】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马鬃zō n g 调教tiáo 崇敬Chónɡ
凄惨cǎn 搀和chān 惩罚chénɡ
2、注意下面形近字的书写。
薯shǔ红薯蜜mì蜜饯裁cái裁剪塾shú私塾
署shǔ署名
暑shǔ暑假密mì秘密栽zāi栽树熟shú熟悉
3、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磨磨蹭蹭奥密
B.轰堂大笑装订
C.翻来复去塾师
D.知书识礼梦幻
4、词语释义:
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达理。
三、整体感知课文,解读“书”意
1、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1简要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师提出明确要求】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②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③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有几层含义。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
两层含义:我的第一本课本;我的童年生活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互为补充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弄不成: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可以让每组选代表发言,
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互为补充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品味语言,局部探究,体味苦乐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互为补充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