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d6522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5.png)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某县也面临着空心化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某县的“空心村”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就此做出详细介绍。
一、某县“空心村”概述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确认某县目前存在空心化情况的村庄共计17个,其中大多数位于县城周边区域。
这些村庄的特点是: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缺,农村人居环境较差。
从人口角度来看,这些村庄的人口总数均不足5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主要靠低保、退休金、子女经济支持等方式生活。
农村劳动力外流也是导致这些村庄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的道路状况较差,且距离主要农村集市较远。
村庄内的供水、供电设施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已经影响了这些村庄的发展,对当地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产业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导行业,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使得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
同时,由于当地年轻人流入城市谋求就业,导致当地的劳动力结构单一化,无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造成某县“空心村”现象的原因1.低水平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差异,城市面对的机遇比农村更多,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也更强。
这使得农村村镇逐渐出现了人口减少、家庭空心化的现象。
2.资源环境限制某县周边区域地形复杂、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和产业的向城市迁移现象加剧,导致了村庄空心的现状。
3.缺乏创新力很多地方的“空心村”现象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所导致的。
某县村庄也是如此,当地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缺少与时俱进的科技、信息、金融等产业,无法激发创新的活力。
三、应对某县“空心村”现象的措施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改变农村经济较为单一的局面,扩大经济规模和范围,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才能进一步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a490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d.png)
空心村调研报告空心村是指由于人口流失、资源匮乏或发展停滞等原因,导致村庄中心地带大部分房屋闲置或处于废弃状态的村庄。
为了深入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我们开展了一次空心村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选择了某省A市的一个空心村作为研究对象。
这个村庄位于偏远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
我们实地考察了村庄的生活环境、建筑状况和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
首先,我们注意到该空心村的房屋大多陈旧破败,许多房屋已无法居住。
村内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供水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缺乏垃圾处理设施等。
这些问题给村庄的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也制约了该村庄的发展潜力。
其次,我们发现该空心村的人口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或外出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导致村庄中老年人和儿童人口占比相对较高,村庄的活力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空心村的发展困境。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空心村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水电供应,并修缮和改造老旧房屋,提升居住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培育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
例如,引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设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从而吸引年轻人回村种植,推动村庄的产业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对村庄的宣传和营销推广,提高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平台,宣传村庄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村庄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后,我们建议在村庄中开展社区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提升村庄的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例如,组织农民相互交流、技术培训和合作互助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空心村调研报告实地考察了某省A市的一个空心村,发现其存在建筑状况破败、基础设施简陋以及人口流失等问题。
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加强宣传和营销推广以及开展社区活动等举措,以促进空心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b3181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png)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空心村的调研背景空心村是指由于人口外流,导致村庄人口稀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土地闲置等问题,形成的一种村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发展,导致空心村的数量不断增加。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位于中国某省份的一个空心村。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空心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帮助空心村实现快速发展。
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小区,观察村庄环境,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2. 访谈调查:通过采访村委干部、居民以及村庄附近的相关人员,了解空心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研结果1. 人口流失严重:据调查,过去几年以来,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空心村中大多数居民都是年迈的退休人员。
2. 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空心村缺少医院、学校、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当地的居民深受其害。
3. 土地荒芜:由于缺少人口,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许多土地却闲置了下来。
4. 居民生活水平低:许多老人都是靠自己种菜来维持生计,而且缺少养老服务。
建议1.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医院、学校、公园和消防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以便让当地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
2. 打造宜居环境: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推动环保、美化村庄,使空心村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3. 鼓励招商引资: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前来发展,促进村庄转型升级。
4. 建立社区养老机构:在空心村成立社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顾服务和居住环境,让老年人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
结论空心村是一种正在我国逐渐增多的农村现象,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投资者前来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在实现空心村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居民共同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共同推动农村现代化,让农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89ee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c.png)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空心化不仅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房屋空置,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次调研对全国10个省份的2 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展开了研究。
一、农村空心化现象(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在调研的2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中,有18个地区超过60%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上。
其中,有13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这些地区仅有不到3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打工或经商。
这种严重的人口外流现象使得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居住,形成了“空巢村”的现象。
(二)土地荒芜,房屋空置,基础设施陈旧失修在调研的2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中,有15个地区的耕地荒芜率超过30%,其中最高的达到了70%。
大量的农田被废弃,导致农业产量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这些地区的房屋多数已经破败不堪,成为废墟。
此外,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也普遍陈旧失修,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
在教育方面,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施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在医疗方面,由于医生和药品短缺,农民的健康状况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由于缺乏投资和发展动力,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道路不畅、通信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农村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一)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由于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有限。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0782d50b1c59eef8c7b4e4.png)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
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
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
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
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
县xx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
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
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
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19de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0.png)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空心村是指人口减少、村庄基础设施破旧且被人遗忘的村庄。
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我们对空心村的调研结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空心村进行观察。
我们发现,这个村庄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只剩下几十户人家。
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还留在村中。
村庄的基础设施非常破旧,道路崎岖不平,供电和供水系统都很不完善。
其次,我们调查了空心村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人口流失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无法在村庄找到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村庄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次是基础设施问题。
村庄的道路、供电和供水系统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然后,我们分析了空心村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困难。
由于人口减少,村庄的经济活力几乎没有,无法吸引投资和开展产业。
其次是基础设施改善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村庄很难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这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再者是缺乏政府关注和支持。
空心村往往被政府忽视,缺乏相关政策和帮助。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建议加强村庄的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
同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我们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电力和供水状况。
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最后,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对空心村的关注和支持,拟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
总结起来,空心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和基础设施破旧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大对空心村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让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e1c284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e.png)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村现象的调研发现,农村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和教育建设,以及推动“三同”农村建设计划。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农村空心村现象出现了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心村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二、调研结果1. 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发现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强,农民跑城市谋生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选择。
农民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一些小村庄变得空无一人,长时间无人居住,最终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2. 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其次,我们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
很多农村将土地和房屋分割成小块,通过种植和租赁来赚取收益,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发展。
由于农民缺乏现代化思维,不愿意进行创新尝试,从而导致传统经营模式的延续,农村发展趋势不稳定。
3. 农村教育水平低另外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水平低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垫底、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他们选择了到城市去学习和工作,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三、解决方案1. 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为了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
需要引导农民进入大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轨道,通过地租收益等方式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在农村中引入新科技,发展新型种植业、新型养殖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
同时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实现整个农村的农产业链协同发展。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ad1f02b8f67c1cfbd6b835.png)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1 1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2 篇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第 1 篇根据《中共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空心村情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立即对全乡 7 个行政村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方向,全村幅员面积 9.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900 米,辖 6 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 236户 707 人,常住人口不足 300 人。
该村有耕地 1700 亩,其中水田 780 亩,旱地 920 亩。
生态林19700 亩,其中公益林2509 亩,用材林 16698 亩,退耕还林 493 亩。
属艰、边典型空心村。
二、村主要突出现象(一)基础设施较差留不住人。
该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恶劣。
道路上,有坡陡、弯急村道公路 1 条 3.7 公里,已硬化 3.1 公里(3.5 米宽),末端至村委会阵地约 600 米未硬化,该村道路沿线没有农户居住和过境社,距最近农户至少在 2 公里以上。
6 条社道公路均为不通畅的泥土路,距村道里程为 2 公里至 3.8 公里之间,群众出行十分困难。
(二)致富增收产业弱小。
该村山高沟深多坡地,缺少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和外迁,现2 常住人口不足 300 人,土地撂荒多,闲置多,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浪费。
(三)群众住居分散环境差。
该村成手掌形,村阵地处手掌根部,群众均分散居住在五指山上,社与社之间多以大山和沟壑阻挡。
同时村内房屋多为六七十年代建造,奶牛失修,破旧不堪,村容村貌整体形象差,分散居住造成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四)撂荒土地利用不充分。
由于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加之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大量土地撂荒、耕地空置,或只耕作一季,利用率低。
(五)空巢留守现象突出。
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将老人、孩子留在家里,形成了村内劳动力紧张,空巢留守情况严重。
三、整治空心村的主要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整治专项领导小组,针对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治方案。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f2fb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9.png)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9月1日
调研地点:XX省XX市空心村
一、背景介绍
空心村位于XX省XX市,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
由于近年
来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或务农,导致村庄人口老龄化严重,农田荒废、村民生活困难。
为了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
1. 村庄基本情况:空心村共有30户村民,150人口,主要以
种植水稻、小麦等为主要生计。
2. 村庄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农田荒芜,缺少科学种植技术;村庄基础设施陈旧,交通、饮水等问题突出。
3. 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希望引进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生活品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外来收入。
三、调研总结
空心村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有着发展的机遇。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们对村庄的发展充满了愿景和期待,他们渴望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发展,改善村庄的现状。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空心村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引
导村民以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农业生产,引进新技术,并改善基础设施。
同时,还应该鼓励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外来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
四、展望和建议
空心村的问题虽然严峻,但是发展的机遇也在其中。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让空心村焕发新的生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让空心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a6ba97844769eae109ed14.png)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旧简陋、低矮拥挤的泥石砖木老宅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小,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断下降。
我县下辖的xxx镇街均有“空心村”,xx个行政村中有***个村庄存在“空心”问题(**个村庄空心率达到10%以上),空置住宅房屋***处,闲置土地达到***亩,主要分布在***镇、***镇和***镇。
2、形成原因“空心村”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1)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
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旧房还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有的老房子是子女或家族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搬走,有的还住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无法拆除旧房。
(2)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
不少农民没有土地法制观念,认为在自己的责任田盖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
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而执法部门的罚款惩处力度不足以对他们形成震慑。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
这些人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形成了空置,却不同意村集体收回。
空心村 调研报告
![空心村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b2df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c.png)
空心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空心村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空心村是指因人口外流、资源枯竭等原因导致村庄内部空置房屋过多或者经营状况不佳的现象。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庄陷入空心化的困境。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解决空心村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选择了10个空心村进行调研,包括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农村村庄。
问卷调查对象为村庄的居民和相关政府官员,了解他们对空心村问题的认知和看法。
实地观察主要关注村庄的废弃房屋和村容村貌状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空心村现状在所调研的10个村庄中,平均有50%的房屋处于空置状态,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迁移到城市居住。
这些空置房屋不仅导致住房资源的浪费,也给村庄的环境和社会治安带来了问题。
2. 空心村原因调研结果显示,造成空心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外流:由于农村就业机会的不足,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2) 资源枯竭:部分村庄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逐渐枯竭,无法为居民提供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 地理位置不佳:一些村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缺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4) 政府关注度不足:一些政府对空心村问题关注度不高,导致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不够有效。
3. 空心村影响空心村问题不仅对村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 村庄文化衰败:空心村中文化氛围逐渐消失,传统乡风文化无法继续传承。
(2) 产业困境:村庄经营状况不佳,无法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导致经济困境。
(3) 社会治安问题:空心村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温床,对当地社会治安造成负面影响。
四、解决办法针对空心村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解决。
(1) 政策支持:政府要给予空心村发展以政策上的支持,为村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25e5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e.png)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 家意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0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
,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02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对生活困难的农民进行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防止因贫辍
基础设施破旧不堪
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许多农村道路、水利、电 力等基础设施破旧不堪,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
耕地抛荒
由于劳动力缺乏和种植成本上升等原因,许多农 民放弃了耕地,导致大量耕地抛荒。
经济和环境状况恶化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经济 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同时,由于村庄缺乏有效 管理,许多村庄环境脏乱差,影响了农民生活质 量。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听取民意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 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THANK YOU.
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空心村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 求。
05
解决“空心村”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积极推进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加强农村教育建设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育水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 育资源。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610f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d.png)
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导致空心村现象更为严重。
04
空心村现象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研究
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结构失衡
空心村现象会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年青人口外流,剩下老年人和儿童, 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农村文化衰落
空心村现象加速了农村文化的衰落,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受 到冲击,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空心村现象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对空心村现象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如山区、丘陵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多, 平原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少。
空心村现象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人口流动对空心村现象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一些地区人口流出较多,空心村现象也随之 严重。
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0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经济
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的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流动 。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的文化氛围、农民的教育程度、就 业机会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对农村生活的选择和决策。
02
空心村现象的量化研究
研究方法概述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研究空心村现象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 济发展和人口回流。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研究样本不足
由于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次研究仅 选取了部分农村地区作为样本,可能存在 一定的数据偏差。
VS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 类型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更加准确 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拓展研究领域 ,研究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45db1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c.png)
空心村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空心村
调研目的: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
一、空心村的基本情况
1. 空心村的人口普遍较少,大部分村民为老年人,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
2. 村庄基础设施较为欠缺,道路破损严重,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缺乏教师和教育设施。
4. 资源整合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二、空心村存在的问题
1. 村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2. 农田托管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无序。
3. 就业机会少,村民收入较低。
4.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养老等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空心村发展的建议
1. 加强村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2. 发展多元化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供应等方面的条件。
4. 加强教育和卫生健康服务,提高村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5. 积极整合资源,引入外部投资,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空心村作为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
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引导和帮助空心村发展多元化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能力培养,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空心村的脱困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复兴的目标。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免费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3a69de2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8.png)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免费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一、引言村庄是中国的基本单位,也是农村社会生活的核心。
近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即人口外流、村庄功能减弱、社会活力下降的情况,给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着重分析了农村空心村的原因和对策,以期为农村振兴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村民和农村干部两个群体,调查内容包括人口流动情况、村庄功能变化、农村发展政策等。
实地观察则通过走访空心村,了解村庄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 人口流动:调研结果显示,人口外流是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农民外出打工、务农意愿减弱等因素导致村庄的年轻劳动力逐渐减少,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形成了空心村的现象。
2. 村庄功能变化:多数被调查村庄的功能由于人口流动减弱,社会资源缺乏而导致退化。
许多基础设施逐渐废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娱乐活动的减少等社会功能的减弱给村庄带来了发展障碍。
3. 农村发展政策:大多数被调查村庄表示,当前的农村发展政策还不够完善,对于解决空心化问题帮助有限。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以激励村民留在家乡发展。
四、对策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同时,鼓励农村发展新兴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人才返乡。
2. 创新机制:鼓励建立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 教育培训: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4. 文化传承:注重传承农村文化,保护农村历史遗迹和传统技艺。
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开展特色旅游,增加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经济收入。
5. 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a635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e.png)
空心村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农村空心化现象。
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因人口大量外流,导致村庄经济日益衰退,基础设施失修,社会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空心村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
一、调研范围和方法调研范围选择了江苏省某县的三个代表性空心村,其中一个位于沿海地区,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山区和平原地区。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
二、空心村发展现状调研发现,空心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二是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供水供电无法满足需求;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学校、医疗机构等远离村庄;四是经济发展停滞,农业产业退化。
三、空心村形成原因分析从调研结果和座谈会中的讨论来看,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缺乏有效推动机制,农业发展滞后;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缺乏吸引年轻人回乡的条件;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等问题无法满足需求;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吸引力大。
四、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应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老人和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最后,通过建立连通城市和农村的交通网,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度,减少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
五、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对于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
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特色小镇”模式,通过塑造特色和品牌,吸引人才和游客回归农村,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可以将农村空闲土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打造独特的乡村风景线,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还可以建立起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合作形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19ac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4.png)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空心村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空心村”现象。
所谓“空心村”,指的是农村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农村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旨在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广东省县的农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三、空心村问题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空心化。
2.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农村社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空心村问题的影响1.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空心村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社区凝聚力下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3.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田废弃和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产业、扶持农村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3736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2.png)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摘要: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对邯郸市魏县边马乡边小屯村进行了实地研究。
“空心村”是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通过分析“空心村”特点阐述其引发的社会危害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对“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有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空心村农村发展人口外流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魏县人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人员外出工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经济机会和种田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促使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较好的人而言,一部分会选择长期留在城市,购置房屋;另一部分返乡人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因则较多倾向于在村庄外围建房。
因此,人口的不断外流以及房屋外建等导致许多农村在村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一、空心村现状分析1.空心村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我们通过对魏县边马乡的实地走访,认为魏县的空心村是:在市场化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规划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建设缓慢而导致大量农民外流、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进而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并且引发了连锁效应——农业生产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化以及社会心理空虚化等的一种村庄表现形式。
2.空心村的特点。
一是人口密度递减,村民年纪两极分化。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农村人口呈现空心化。
典型的就是90后就读的边马小学因外流人员子女在城里就近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已经解散,00后的孩子大都是在几个村合并办学的紫岗小学接受教育,本该在父母身边玩耍的年纪却提早的进入了寄宿制学校,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村庄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外出打工村民人数不断增加,部分老宅基地闲置抛荒,一些居民点长期无人居住;另一方面,由于沿袭了农村传统落后的选居模式,同时受风水、朝向、地势、交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村居大多呈点状布局,自由且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河北省沧州市盐山西孙第三队调研内容:1.空心村现状及形成原因2.空心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对空心村改造的建议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村庄,住户很少,但占用的土地很多。
我所调研的第三队占用宅基地总面积80亩,人均宅基地0.5亩第三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地处**市域中部,北与烟店相连,西与木梓乡相望,南与巡店镇毗邻。
府河由北向南从我镇东边擦过,辖区内岗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主要分在低丘岗地区,占75℅,府河冲击平原占25℅。
全市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区域小集镇星罗棋布,属**城郊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辖30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7023户,30315人,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11亩。
“空心村”现状:全镇30个行政村有20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自然湾,实际面积为1459300平方米。
其中宅基地面积为217805平方米,闲置宅基地面积为89847平方米,空闲基地面积为1241495平方米。
空心村占地户平均面积为1656平方米,空心村人平均工矿面积为326平方米。
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市棠棣镇域镇区用地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2014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9.45公顷,人均工矿用地面积为128.08平方米超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4——2014年确定的**市人均工矿用地的小于或者等于82平方米的规定。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大多数没有规划。
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农民经济的不断积累,从土坯房到原地改建砖木结构的房子,到后期改建楼房,大部分人然后再搬到路边相对集中的中心点居住,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对村庄宅基安排调整及房屋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乱建现象比较突出。
全镇只有三个村请了专业的设计单位做了规划,如李园村规划提前,效果就比较明显。
建房管理严重不到位,村民”建新留旧”导致村庄扩大。
另起”炉灶”建设新房现象不断增加,但仍保留着老房、旧房房产、地产的所有权,道至村庄面积在扩大,加上部分干部文化水平低,没有长远眼光,缺乏政策水平,”一户一基”的制度成为空谈。
城镇化的步伐加快,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在城市购置房长期居住,还有部分子弟就业转为城市居民,这些人往往生活条件改善后把老人接入城市生活,村中的房屋被长期闲置起来,还有部分农民为了子女读书租房居住,导致农村房屋有人管而无人住的局面。
三、”空心村”带来的问题“空心村”的现象在我镇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家庭伦理受到冲击;二方面是”脏乱差”的落后现象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三方面是大量的荒芜闲置土地,浪费了国家宝贵土地资源。
四、解决”空心村”问题的途径解决”空心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问题。
村”两委”要牵头,组织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照料老人活动,发动村组干部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结对子,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投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目标,促进和谐农村和精神文明建设。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
一是结合”春蕾计划”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家长活动;二是经常开展帮扶活动;三是利用村图书室定期组织留守孩子开展活动,召集学生看书学习课外知识。
如李园村积极争取资金创办的”李园留守儿童之家”,棠棣镇组织的”搭桥圆梦”、棠棣镇在百花学校开展的”爱心小天使”活动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解决”脏乱差”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着手。
软件方面: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检查监督,教育农民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减少不良习气,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科学生产生活方式,建立文明卫生乡村公约,健全制度建设。
硬件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空心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吃水、用电、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垃圾清运处置等问题。
解决闲置土地荒芜问题。
1、是深入宣传,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首先让农民群众切实认识到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农村,是为他们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的一项为民、惠民工程;其次让农民群众学习了解相关政策法律,认识到宅基地是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明确”一户一基”是法律规定的,任何人都不得违背。
2、利用政策,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当前国家对农民支持的项目很多,有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各项政策。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增加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建设用地,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目标。
2014我镇张陈村通过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项目,拆迁280栋房屋,增加耕地304.5亩,使张陈村民户平增加了0.31亩耕地,以政府为主导复垦的100.3亩面积,采取企业承包发展特色农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了村级积累,而且弥补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足,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
因地制宜,鼓励多元开发的模式,引导农民自愿改造”空心村”自然湾。
当前,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增减挂钩”指标也是有限的,鼓励村种粮大户,企业老板在公平自愿的环境中合理改造”空心自然湾”,加快改造闲置土地荒芜面积,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提高闲置土地的使用率。
第四篇: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人口地理学》论文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资源与环境系地理教育 10级江东净2014 年 05 月 30 日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以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为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研究对象是石佛镇东巷村,通过对该村近几十年的变化,做出一个对农村现状、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议的系统报告。
关键词空心化、宅基地、土地浪费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宅基地,宅基地就是农民能够建房子的土地。
从法律上来说,宅基地应该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
而是历史以来农民自己占有的,谁占有谁拥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中国农村逐步形成的村庄模式,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在四亿亩左右,中国农民人均住宅面积为0.5亩。
这四亿亩村庄用地,用法律的话语叫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规划管理,一直是处于浪费和闲置多于利用的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存在而浪费和闲置的土地状况需要得到改善。
中心村,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是有近十个左右的村小组组成,在这近十个村小组周围范围,有一些交通便利,或者靠工业和商业网点便利的地方。
农民处于交通或者商业便利的考虑,大多自发地在附近建了不少房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中心村。
有些中心村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
土地价值: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土地不可以买卖,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征收,征收也就是实际上的买卖。
这种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买卖土地的现象是一种垄断行为。
土地买卖的垄断,造成了土地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土地的实际价格。
有失地农民说,失去了土地,以后子孙后代吃什么?按照这种观点来分析,凡是在中国没有种地的人只有被饿死的份了。
土地的价值是可以永久地生产粮食,就像母鸡会永久地孵化小鸡一样。
土地永久地生产粮食是需要不停地投资和劳动的,母鸡不停地孵化小鸡是需要不停喂养的。
一只母鸡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肉质和下蛋功能;一亩土地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年产量和地理位置。
如果单从土地的粮食生产功能来说,中国所有的土地价格都在每亩十万元以下。
因为中国土地的粮食产量收入每年最多都维持在一千元以下,而十万元的一年定期银行利息也要高于这一千元,这种银行利息的收入,还可以避免了土地投资和劳动的(更多请你搜索)辛苦。
比较偏远和质量稍差的土地,它的价值也就每亩地一万元左右,因为每亩地的出租收入就一百元,也就相当一万元的银行定期存款利息。
一、调研内容1.空心村现状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村小组人数在180人,户数为40户,整个村小组所占宅基地面积是 100亩土地。
户均宅基地为2.5亩,人均宅基地为0.5亩。
村小组内的老房子是没有规划的,一些近十年左右新建的房子的规划是:一处宅基地的面积是0.36亩。
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旧宅基地有多大,按规划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积就多大。
宅基地严重超面积现象,一户多宅现象非常突出。
在这100亩面积的宅基地上,有30亩左右是建了房子或者修了院子的,院子的面积是根据自己的旧宅基地,能修多大尽量修多大;在40亩左右的荒宅基地上,村民根据历史以来谁占有谁拥有的土地,种了一些树木;另有 25亩左右的土地,是常年长满荒草或者一些废弃的水池;还有5亩左右的土地,因为周围没有房子和树根,就自己加工成了耕地。
这100亩土地的利用比例基本上是,百分之三十的是房子和院子;百分之四十的是种树,百分之二十五的是闲置和浪费,百分之五的是农民自己开发成了耕地。
另外,还有一个常年闲置的小型水库,常年长满水草,所占面积有十几亩土地,这十几亩土地也有其他村小组的部分。
这十几亩水库面积没有在我测量的一百亩宅基地之内。
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有人分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是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发展,而造成农村村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其实,这种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
空心村形成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农民在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
因为是手工农业时代,很多农业作业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如家家户户曾经需要的打小麦或晒稻子的麦场,每个打麦场占用土地将近一亩左右。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农村的那些麦场已经没有作用了。
村里一百亩的宅基地,这些曾经的麦场所占比例有30亩左右。
空心村形成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
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
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
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
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的旧宅基地。
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
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
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
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
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
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