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Civil使用10.1板单元移动荷载的定义
15.MIDAS Civil使用--梁单元荷载的定义
![15.MIDAS Civil使用--梁单元荷载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0c018f02d276a200292e48.png)
15、MIDAS/Civil软件的使用方法—梁单元荷载的定义
15.1.1梁单元菜单
15.1.2我们把二期荷载作为梁单元来定义
15.1.3定义二期荷载
15.1.4定义二期荷载组
分别对集中荷载、均布荷载、梯形荷载进行施加。
15.1.5集中荷载
选中一个单元
相对值就是相对于单元始点处作用位置,到始点的距离占整个单元长度的多少,始点处相对值是零,终点处相对值是一。
绝对值是直接输入这个作用位置处的坐标就可以了。
本例:在单元始点处相对坐标0,作用力-1千牛;
在距始点0.5倍处相对坐标0.5米,作用力-5千牛;
在终点处相对坐标1倍处相对坐标1.0米,作用力0千牛;
15.1.6填入选中单元集中载荷数据
15.1.7显示集中载荷作用图
15.1.8均布荷载的施加选中一个或几个单元
15.1.9填入选中单元均布载荷数据
15.1.10显示均布载荷作用图
15.1.11梯形荷载的施加选中一个或几个单元
15.1.12填入选中单元梯形载荷数据
15.1.13显示梯形载荷作用图。
Midas-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Midas-移动荷载-设置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b5d0c4a1c7aa00b52acbd3.png)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midas常见问题汇总
![midas常见问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9a201ee84868762cbaed544.png)
Part I.部分使用说明1. 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l 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l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l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l 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 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l 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MidasCivil-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
![MidasCivil-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020f432f01dc281e43af058.png)
一,Midas/Civil 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
一,Midas/Civil 软件介绍
MIDAS系列软件是以有限元为理论基础开发的分析和设计软件。早在1989年韩国浦项集团 成立CAD/CAE研发机构开始专门研发MIDAS系列软件,于2000年9月正式成立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简称MIDAS IT)。目前MIDAS系列软件包含建筑(Gen),桥梁(Civil), 岩土隧道(GTS),机械(MEC),基础(SDS),有限元网格划分(FX+)等多种软件。
一,Midas/Civil 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
(1)操作界面
一,Midas/Civil 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
(2)一般分析步骤
1,设置操作环境: 2D或3D结构、单位体系等。 2,定义材料和截面
定义截面: 矩形、圆形、箱型、工字型、变截面等 定义材料的时间依存性并连接: 混凝土、钢绞线、钢材等;设置材料收缩徐变特性。 3,建立结构模型:定义节点、单元(梁单元、桁架单元、只受拉/压单元)、变截面组等。 4,定义结构组、边界条件组和荷载组:主要是用于施工阶段分析中,按阶段激活响应的结
温度荷载有两类,一类用于静力情况下的热应力分析;另一类用于水化热分 析。
一,Midas/Civil 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
Midas/Civil中对静力荷载的输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使用荷载>静力荷载工况菜单输入静力荷载工况; 2,在荷载菜单使用各种静力荷载输入功能输入荷载数据。
一,Midas/Civil 软件介绍及菜单详解
输入对线单元(桁架单元、只受拉单元、只受压单元、索单元、间隙单元、 钩单元、梁单元)的截面特性的调整系数 输入PSC截面的钢筋和腹板钢筋 将一些被定义为具有相同变截面(Tapered Section) 特性的构件组成一个组 输入平面单元(平面应力单元,板单元)的厚度数据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30d9e89b9f3f90f76c61b6c.png)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Part I. 部分使用说明1.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midas移动荷载加载
![midas移动荷载加载](https://img.taocdn.com/s3/m/9eac5d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6.png)
道路条件
设置道路的平整度、坡度等参 数,以考虑道路条件对车辆行 驶的影响。
车辆间距
设置车辆之间的间距,以考虑 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动态作
用的影响。
CHAPTER 03
MIDAS移动荷载加载实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工程背景
某高速公路桥梁,需要进行移动荷载加载分析, 以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工程参数
建筑结构
MIDAS可以模拟地震、风等自然灾 害对建筑结构的动态影响,为建筑 结构的抗震、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MIDAS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MIDAS能够模拟和分析复杂的移动荷载作用,提供高精度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果; 其用户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和学习;具有广泛的适用领域和行业认可度。
局限性
MIDAS主要适用于移动荷载的分析,对于静态或准静态问题可能不适用;对于 大规模复杂结构的分析可能存在计算效率问题;需要专业的工程背景和技能来 正确使用和解释分析结果。
在移动荷载加载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 续发展,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技术和设 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制定和完善移动荷载加载技术的标准和规 范,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MIDAS软件未来的改进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不断拓展MIDAS软件的应用领域,将其应用 于更多类型的结构和工程领域。
优化用户界面
改进MIDAS软件的界面设计,使其更加友好、 易用,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MIDAS移动荷载加载
CONTENTS 目录
• MIDAS简介 • MIDAS移动荷载加载原理 • MIDAS移动荷载加载实例分析 • MIDAS与其他软件的比较 • MIDAS移动荷载加载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1556c7db7360b4c2f3f6406.png)
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2)5.1 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2)5.2 “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2)5.3 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3)5.4 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的荷载? (4)5.5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5)5.6 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6)5.7 如何按照04公路规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7)5.8 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 (8)5.9 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的管道注浆? (8)5.10 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 95.11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力”的区别? (10)5.12 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 (11)5.13 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11)5.14 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11)5.15 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 (12)5.16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3)5.17 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 (14)5.18 在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15)5.19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15)5.20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15)5.21 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 (16)5.22 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16)5.23 “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17)5.24 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 (17)5.2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 (17)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5.1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具体问题一次落架桥梁,没有施工阶段划分,自重还需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吗?施工阶段荷载和其他荷载类型有什么区别?相关命令荷载〉静力荷载工况...问题解答如果不进行施工阶段分析,那么自重的荷载类型应选择“恒荷载”。
车道荷载如何加载
![车道荷载如何加载](https://img.taocdn.com/s3/m/6394eb2a3169a4517723a3c8.png)
抛砖引玉,大开言路——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原理,MIDAS自己也讲的不是很清楚,事实上很多累死软件对横向荷载的分布处理也不是很完善,下面我就我个人理解,参考其他前辈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积极跟帖,多多讨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定义一般车道时,应该就是选择距离设计车道中心线最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然后定义偏心来按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加载。
偏心距离是车道中心距离就近梁单元中心的距离。
结构尺寸确定后,车道中心和每个纵梁的中心(如果是单梁那就是结构的中心)都是已知的,这时就很容易确定车道的偏心距离了。
横向联系梁车道定义时和一般车道定义方法是一样的,要选择就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定义偏心、定义跨度、定义车道分配单元,唯一不同的就是横向联系梁要选择横向联系梁结构组而已。
MIDAS官方的说法是:车道单元是定义车道位置的参考单元,civil中目前横向车道位置需由用户定义。
车道偏心量为车辆中心线距参考单元距离。
我理解的具体加载情况是:一根单梁,车道中心布置,如果定义车道时不考虑车辆宽度,则荷载加载在梁单元中心线上;而如果定义车道时考虑车辆宽度(貌似2006版才有了这个功能)1.8m,则荷载为偏心梁单元荷载,分别加载在梁单元中心两侧0.9m的位置上,因此换算成梁单元荷载就是集中载和换算扭矩。
对于单梁分析,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构没有影响,但如果是梁格模型,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是没有考虑车辆宽度的(但是,我在邵旭东的《桥梁工程》中看到了一句大实话:车道荷载的单向布载宽度为3.0m,这个才更接近实际情况)。
具体的,根据规范进行双车道中载和偏载加载时,一个是把车道荷载分别加载在两个车道设计中心线上,一个就是以最小间距3m来在一侧布置2个车道加载。
具体如偏载情况: 第一个车道中心位置: 人行道边缘+0.5+0.9 第二个车道中心位置: 人行道边缘+0.5+0.9+3.1 ,用梁中心线计算出偏心距离输入即可。
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
![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https://img.taocdn.com/s3/m/7d3eb2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c.png)
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MIDAS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原理,MIDAS自己也讲的不是很清楚,事实上很多累死软件对横向荷载的分布处理也不是很完善,下面我就我个人理解,参考其他前辈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积极跟帖,多多讨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定义一般车道时,应该就是选择距离设计车道中心线最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然后定义偏心来按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加载。
偏心距离是车道中心距离就近梁单元中心的距离。
结构尺寸确定后,车道中心和每个纵梁的中心(如果是单梁那就是结构的中心)都是已知的,这时就很容易确定车道的偏心距离了。
横向联系梁车道定义时和一般车道定义方法是一样的,要选择就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定义偏心、定义跨度、定义车道分配单元,唯一不同的就是横向联系梁要选择横向联系梁结构组而已。
MIDAS官方的说法是:车道单元是定义车道位置的参考单元,civil中目前横向车道位置需由用户定义。
车道偏心量为车辆中心线距参考单元距离。
我理解的具体加载情况是:一根单梁,车道中心布置,如果定义车道时不考虑车辆宽度,则荷载加载在梁单元中心线上;而如果定义车道时考虑车辆宽度(貌似2006版才有了这个功能)1.8m,则荷载为偏心梁单元荷载,分别加载在梁单元中心两侧0.9m的位置上,因此换算成梁单元荷载就是集中载和换算扭矩。
对于单梁分析,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构没有影响,但如果是梁格模型,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是没有考虑车辆宽度的(但是,我在邵旭东的《桥梁工程》中看到了一句大实话:车道荷载的单向布载宽度为3.0m,这个才更接近实际情况)。
具体的,根据规范进行双车道中载和偏载加载时,一个是把车道荷载分别加载在两个车道设计中心线上,一个就是以最小间距3m来在一侧布置2个车道加载。
Midas移动荷载研究
![Midas移动荷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745fb58bd63186bdebbc27.png)
Midas 移动荷载研究1、Midas 中计算支座反力时,是按剪力处理的,即:=1.2() 1.21*()k k P P μ⨯⨯+实际剪力效应系数(车道横向折减系数,以单车道为例)()(冲击系数)车道荷载集中力验算要求支座反力不计1.2倍剪力放大系数,所以需要自己定义相应的车道荷载。
Midas 计算支座反力时,采用程序自带的公路一级、二级车道荷载时,对于集中力P k 会按剪力放大效应多乘一个1.2的系数,最终支座反力结果=车道横向布载系数×(车道荷载集中力×剪力放大系数+车道荷载均布力×梁长/2)。
采用自定义车道荷载时,选用新公路车道荷载类型,程序也会将自定义的集中力P k 按剪力放大效应多乘一个1.2的系数,最终支座反力结果=车道横向布载系数×(车道荷载集中力×剪力放大系数+车道荷载均布力×梁长/2)。
但是,按照城市桥梁车道荷载类型(CJJ177-98)自定义车辆时,计算支座反力,程序则不会将集中力P k 乘以1.25(规范中规定的剪力效应放大系数),最终支座反力结果=车道横向布载系数×(车道荷载集中力+车道荷载均布力×梁长/2)。
2、Midas 中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输入影响车道荷载的集中载P k 和冲击系数的计算。
(注意不能输入桥梁全长)3、Midas中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系数”是车道荷载的增减系数,老工程师常用取1.3来代替冲击系数,若已经定义冲击系数则此项保持为1。
支座反力结果=“系数”×车道横向布载系数×(车道荷载集中力×剪力放大系数+车道荷载均布力×梁长/2)4、以支反力为例,看Midas如何考虑冲击系数。
支座反力结果=(1+μ)(冲击系数)×车道横向布载系数×(车道荷载集中力×剪力放大系数+车道荷载均布力×梁长/2)算例:采用Midas建立L=10m简支梁,截面为5m*1m的矩形截面,单车道加载,材料为C40砼,容重为25kN/m3。
2019-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
![2019-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9916863844769eae009edb7.png)
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Part I. 部分使用说明1.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
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
集中荷载输入0。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定义车辆组。
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
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
例如: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
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
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c. 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在程序内部,自动将输入的荷载除以在”车道面”中定义的车道宽后,按面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Get清风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
![Get清风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5ff68acbaf45b307e971978c.png)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4)5.1 ..... 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45.2“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65.3 ..... 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75.4 ................. 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的荷载? 95.5 .....................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115.6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外表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15.7如何按照04公路标准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145.8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5.9 ......... 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的管道注浆? 175.10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5.11“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5.12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5.13为什么定义“反响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5.14定义“反响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245.15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5.16 .......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75.17为什么按照04公路标准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5.18 .在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295.19 ...............................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305.20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35.21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35.22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5.23“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34 5.24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5.25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5.1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具体问题一次落架桥梁,没有施工阶段划分,自重还需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吗?施工阶段荷载和其他荷载类型有什么区别?相关命令荷载〉静力荷载工况...问题解答如果不进行施工阶段分析,那么自重的荷载类型应选择“恒荷载〞。
MIDAS中关于某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参考]
![MIDAS中关于某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a338c2c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d.png)
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 (3)5.1 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3)5.2 “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4)5.3 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4)5.4 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的荷载? (6)5.5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7)5.6 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8)5.7 如何按照04公路规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9)5.8 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 (10)5.9 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的管道注浆? (11)5.10 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 125.11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力”的区别? (12)5.12 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 (14)5.13 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14果没有影响? .............................................................................................................................5.14 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15)5.15 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 (16)5.16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7)5.17 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 (17)5.18 在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19)5.19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19)5.20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20)5.21 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 (20)5.22 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21)5.23 “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21)5.24 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 (22)5.2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 (22)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5.1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具体问题一次落架桥梁,没有施工阶段划分,自重还需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吗?施工阶段荷载和其他荷载类型有什么区别?相关命令荷载〉静力荷载工况...问题解答如果不进行施工阶段分析,那么自重的荷载类型应选择“恒荷载”。
MIDASCivil使用节点荷载的定义
![MIDASCivil使用节点荷载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9ac11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d.png)
MIDASCivil使用节点荷载的定义
14、MIDAS/Civil软件的使用方法—节点荷载的定义
14.1.1模型建立以后,我们就需要作用在模型上的荷载,在施加每一种荷载之前我们需要,首先要定义荷载工况,单击菜单荷载—静力荷载工况
14.1.2静力荷载工况对话框:点击添加。
14.1.3点击添加完成静力荷载工况的定义
14.1.4施加自重
14.1.5输入自重系数Z等于负一,单击添加即可
14.1.6完成选中节点添加自重荷载14.1.7.节点荷载的施加方法
14.1.8起名节点荷载-类型为恒荷载
14.1.9定义自重荷载组
14.1.10选中任意两个节点
施加Z方向(向下方向的)12千牛的集中力,以及作用一个扭矩5千牛M 的扭矩。
14.1.11显示节点荷载图
14.1.12图形符号解释:
双箭头表示的是:弯矩或者扭矩。
单箭头指的是集中力了。
Midas 移动荷载 设置流程
![Midas 移动荷载 设置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eadd092e3f5727a4e96227.png)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移动荷载设置流程目录midas Civil 技术资料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2 二、定义车辆荷载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12 参考文献14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图1-2车道单元法及横梁联系梁法定义图示 “偏心距离”的输入,蓝色虚线为车道中心线的位置,Start-End 为车道单元,以顺桥向为基准,当车道中心线在车道单元的左侧时,偏心距离a 为负值,右侧为正值。
Midascivil荷载组合详解
![Midascivil荷载组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cec95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f.png)
Midascivil荷载组合详解主要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编制。
在结果>荷载组合对话框中选择“自动生成”功能。
a.在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中定义移动荷载时,下面组合中的符号L用ML代替。
b.反应谱荷载工况的简称为ESPc.在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中,将人群荷载按移动荷载定义,并在移动荷载工况中将其与其它汽车荷载子荷载工况进行组合时(在移动荷载工况中选择“组合”),在定义人群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应取(根据通用规范4.1.6条第1项)。
为了考虑人群荷载单独作用的情况(系数的情况),需要另外单独定义一个人群荷载移动工况。
d.下面组合中考虑了可变荷载作用的不同时组合(JTGD60-2004e.不考虑汽车荷载的恒荷载+其他可变荷载的组合及组合值系数需用户另外添加(规范无规定)。
f.永久荷载中既有对结构承载能力不利,又有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的永久荷载时,需要用户另外添加组合或修改“永久荷载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组合”中的系数。
g.在荷载组合自动生成对话框中选择“考虑弯桥制动力”时,当汽车制动力与离心力同时出现在荷载组合中时,制动力荷载的组合系数自动乘以的系数。
h.程序会自动生成各状态组合的包络组合。
i.钢结构的组合依然沿用旧规范。
j.当有移动荷载作用时,在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组合会更多(对每个荷载组合都会对弯矩最大时、剪力最大时、轴力最大时的情况进行验算)。
k.在荷载>静力荷载工况中定义荷载名称,但没有具体定义荷载值时,荷载组合的自动生成功能将不包含该荷载工况名称。
l.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荷载组合在荷载组合的“混凝土”中定义。
a)永久荷载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利(120个)恒荷载组合(1个):*D+*PS+*EV+*EH+*(SH+CR)+*B+*STL永久荷载+1个可变作用(8个):*D+*PS+*EV+*EH+*(SH+CR)+*B+*STL+*(L+IL+CF)*D +*PS+*EV+*EH+*(SH+CR)+*B+*STL+**D+*PS+*EV+*EH+*(SH+CR)+*B+*STL+**D+*PS+*EV+*EH+*(SH+CR)+*B+*STL+**D+*PS+*EV+*EH+*(SH+CR)+*B+*STL+**D+*PS+*EV+*EH+*(SH+CR)+*B+*STL+**D+*PS+*EV+*EH+*(SH+CR)+*B+*STL+*(T+TPG)*D+*PS+*EV+*EH+*(SH+CR)+*B+*STL+*FR永久荷载+汽车荷载+1个其他可变作用(8个):*D+*PS+*EV+*EH+*(SH+CR)+*B+*STL+*(L+IL+CF)+* **D+*PS+*EV+*EH+*(SH+CR)+*B+*STL+*(L+IL+CF)+***D+*PS+*EV+*EH+*(SH+CR)+*B+*STL+*(L+IL+CF)+**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D+*PS+*EV+*EH+*(SH+CR)+*B+*STL+*(L+IL+CF)+***D+*PS+*EV+*EH+*(SH+CR)+*B+*STL+*(L+IL+CF)+***D+*PS+*EV+*EH+*(SH+CR)+*B+*STL+*(L+IL+CF)+**(T+TPG )*D+* PS+*EV+*EH+*(SH+CR)+*B+*STL+*(L+IL+CF)+**FR 永久荷载+汽车荷载+2个其他可变作用(8×7/2-3-1=24个):*D+*PS+*EV+*EH+*(SH+CR)+*B+*STL+*(L+IL+CF)+* *LS+***D+*PS+*EV+*EH+*(SH+CR)+*B+*STL+*(L+IL+CF) +**LS+**BRK*70%*D+*PS+*EV+*EH+*(SH+CR)+*B+*STL +*(L+IL+CF)+**LS+***D+*PS+*EV+*EH+*(SH+CR)+*B+*STL+*(L+IL+CF)+**LS+***D+*PS+*EV+*EH+*(SH+CR)+*B+*STL+*(L+IL+CF)+**LS+***D+*PS+*EV+*EH+*(SH+CR)+*B+*STL+*(L+IL+CF)+**LS+**(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D+*PS+*EV+*EH+*(SH+CR)+*B+*STL+*(L+IL+CF)+**CRL+**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CRL+***D+*PS+*EV+*EH+*(SH+CR)+*B+*STL+*(L+IL+CF)+**CRL+***D+*PS+*EV+*EH+*(SH+CR)+*B+*STL+*(L+IL+CF)+**CRL+***D+*PS+*EV+*EH+*(SH+CR)+*B+*STL+*(L+IL+CF)+**CRL+**(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D+*PS+*EV+*EH+*(SH+CR )+*B+ *STL+*(L+IL+CF)+**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BRK*70%+T+TPG)***D+*PS+*EV+*EH+*(SH+CR)+*B+*STL+*(L+IL+CF)+**W+***D+*PS+*EV+*EH+*(SH+CR)+*B+*STL+*(L+IL+CF)+**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W+***D+*PS+*EV+*EH+*(SH+CR)+*B+*STL+*(L+IL+CF)+**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SF+***D+*PS+*EV+*EH+*(SH+ *EH+*(SH+CR)+*B+*STL+*(L+IL+CF)+**IP+***D+*PS+*EV+*EH+*(SH+CR)+*B+*STL+*(L+IL+CF)+**(T+TPG)+**FR 永久荷载+汽车荷载+3个其他可变作用(56-6-5-4-5=36个):*D+*PS+*EV+*EH+*(SH+CR)+*B+*STL+*(L+IL+CF)+* *LS+**CRL+**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D+*PS+*EV+*EH+*(SH+CR)+*B+*STL+*(L+IL+CF)+**LS+**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LS+**BRK*70%+**(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D+*PS+*EV+*EH+*(SH+CR)+*B+*STL+*(L+IL+CF)+**LS+**W+***D+*PS+*EV+*EH+*(SH+CR)+*B+*STL+*(L+IL+CF)+**LS+**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D+*PS+*EV+*EH+*(SH+CR)+*B+*STL+*(L+IL+CF)+**LS+**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SF+***D+*PS+*EV+*EH+*(SH+CR)+*B+* +*(SH+CR)+*B+*STL+*(L+IL+CF)+**LS+**IP+***D+*PS+*EV+*EH+*(SH+CR)+*B+*STL+*(L+IL+CF)+**LS+**(T+TP+**CRL+**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CRL+**BRK*70%+**(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D+*PS+*EV+*EH+*(SH+CR)+*B+*STL+*(L+IL+CF)+**CRL+**W+***D+*PS+*EV+*EH+*(SH+CR)+*B+*STL+*(L+IL+CF)+**CRL+**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D+*PS+*EV+*EH+*(SH+CR)+*B+*STL+*(L+IL+CF)+**CRL+**SF+**(T+TPG )*D+* PS+*EV+*EH+*(SH+CR)+*B+*STL+*(L+IL+CF)+**CRL+**SF+***D+*PS+*EV+*EH+*(SH+CR)+*B+*STL+*(L+IL+CF)+**CRL+**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IP+***D+*PS+*EV+*EH+*(SH+CR)+*B+*STL+*(L+IL+CF)+**CRL+**(T+TPG)+***D+*PS+*EV+*EH+*(SH+CR)+*B+*STL+*(L+IL+CF)+**BRK*70%+**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W+**SF+***D+*PS+*EV+*EH+*(SH+CR)+*B+*STL+*(L+IL+CF)+**W+**IP+**( T+TPG)*D+*PS+*EV+*EH+*(SH+CR)+*B+*STL+*(L+IL+CF ) +**W+**IP+***D+*PS+*EV+*EH+*(SH+CR)+*B+*STL+*( L+IL+C F)+**W+**(T+TPG)+***D+*PS+*EV+*EH+*(SH+CR )+*B+*STL+* (L+IL+CF)+**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IP+**(T+TPG)+ **FR永久荷载+汽车荷载+4个其他可变作用(70-41=29个):*D+*PS+*EV+*EH+*(SH+CR)+*B+*STL+*(L+IL+CF)+* *LS+**CRL+**BRK*70%+***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BRK*70%+**(T+TPG )*D+* 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D+*PS+*EV+*EH+*(SH+ CR)+*B+*STL+*(L+IL+CF)+**LS+**CRL+**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D+*PS+*EV+*EH+*(SH+CR)+*B+*STL+*( L+IL+ CF)+**LS+**CRL+**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SF+***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IP+***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T+TPG )+*** D+*PS+*EV+*EH+*(SH+CR)+*B+*STL+*(L+IL+CF)+**LS+**BRK*70%+**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SF+***D+*PS+*EV+*EH+*(SH+CR)+*B+*STL+*( L+IL+ CF)+**LS+**W+**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IP+***D+*PS+*EV+*EH+*(SH+CR)+*B+*STL+*(L+IL+CF)+**LS+**W+**(T+TPG)+***D+*PS+*EV+*EH+*(SH+CR)+*B+*STL+*( L+IL+ CF)+**LS+**SF+**(T+TPG)+***D+*PS+*EV+*EH+*( SH+CR)+*B +*STL+*(L+IL+CF)+**LS+**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BRK*70%+**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SF+***D+*PS+*EV+*EH+*(SH+CR)+*B+*STL+*(L+IL+CF)+**CRL+**W+**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IP+***D+*PS+*EV+*EH+*(SH+CR)+*B+*STL+*(L+IL+CF)+**CRL+**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 +**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W+**IP+**(T+TPG)+**FR永久荷载+汽车荷载+5个其他可变作用(56-44=12个):*D+*PS+*EV+*EH+*(SH+CR)+*B+*STL+*(L+IL+CF)+* *LS+**CRL+**BRK*70%+**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SF+***D+*PS+*EV+*EH+*( SH+C R)+*B+*STL+*(L+IL+CF)+**LS+**CRL+**W+**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IP+***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W+**IP+**(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CRL+**W+**IP+**(T+TPG)+**FR永久荷载+汽车荷载+6个其他可变作用(7-5=2):*D+*PS+*EV+*EH+*(SH+CR)+*B+*STL+*(L+IL+CF )+**LS+ **CRL+**W+**SF+**(T+TPG)+***D+*PS+*EV+*EH+*(SH+CR)+*B+*STL+*(L+IL+CF)+**LS+**CRL+**W+**IP+**(T+TPG)+**FRb)永久荷载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利时(120)参照上面组合的情况,除基础变位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以外,其他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均取地震作用组合地震作用组合时,所有与汽车荷载相关的作用(L,IL,CF,CRL,BRK)均不参与组合。
midas预应力荷载和移动荷载说明
![midas预应力荷载和移动荷载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7526b104431b90d6c85c74f.png)
目录Q1、钢束布置形状中坐标轴与适用桥型的关系 (2)Q2、如何进行体外预应力模拟? (2)Q3、目前程序可以进行哪些移动荷载分析 (2)Q4、车道和车道面定义时的注意事项 (2)Q5、车道单元、虚拟车道、横向联系梁都适用于哪些情况? (2)Q6、车道定义时桥梁跨度和跨度始点的作用 (3)Q7、车辆荷载定义时车轮宽度的影响 (3)Q8、人群荷载定义时“宽度”的作用 (3)Q9、公路车道荷载和城市车道荷载计算时荷载取值原则 (3)Q10、移动荷载工况定义中单独与组合的应用 (3)Q11、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 (4)Q12、移动荷载分析时如何得到同时发生反力情况 (4)Q13、公路QC移动荷载分析时的QC加载方法 (5)Q14、移动荷载分析时不能使用的其他功能 (6)Q1、钢束布置形状中坐标轴与适用桥型的关系A1.直线法:适用于所有类型构件的钢束布置;曲线法:仅适用于圆曲线梁上的钢束布置;单元法:仅适用于直梁、斜梁上的钢束布置。
严禁用于弯桥钢束布置中。
Q2、如何进行体外预应力模拟?A2.体外预应力有两种,一种是体外预应力钢筋,一种是体外预应力拉索。
前者用钢束预应力荷载模拟,钢束特性值选择体外;后者通过建立拉索的桁架单元来模拟拉索,并对拉索施加初拉力荷载模拟体外荷载。
用体外预应力钢筋模拟时,体外放大弯矩在线帮助说的很清楚:输入计算抗弯承载力时所需的体外束的有效预应力的增加量。
所输入的预应力增加量将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
这项内容仅在PSC设计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时作为预应力提供的抗弯承载力的一部分存在。
可以不予输入。
体外类型荷载工况是专门针对成桥阶段桁架单元施加初拉力而言的,在成桥阶段,默认桁架单元的初拉力荷载的加载方式为体内力,如果要按体外力形式加载,可以通过设置体外荷载类型来实现。
该功能对其他单元、其他荷载分析不起作用。
在施工阶段,桁架单元初拉力的加载方式是体内还是体外,可以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选项中指定。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4a3702e976c66137ef0619ae.png)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第五章“荷载”中的常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 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错误!未定5.2“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75.3 ..... 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85.4 ................. 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的荷载? 105.5 .....................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125.6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15.7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155.8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5.9 ......... 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的管道注浆? 185.10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5.11“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5.12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5.13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5.14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255.15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5.16 .......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85.17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5.18 ... 在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305.19 ...............................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315.20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35.21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35.22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3 5.23“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355.24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5.25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择为“施工阶段荷载”或“施工荷载”,那么在进行荷载组合时,不能使用程序自动生成荷载组合,否则自重效应会被重复组合。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
![MIDAS中关于荷载设置的常见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9bf09370722192e4536f6bc.png)
小位移/初始荷载控制数据:进行线性分析时,将输入的初始单元内力添加给指定的荷载工况。如果不添加,则在分析时只考虑初始单元内力引起的几何刚度,在相应荷载工况的内力结果中,不包含初始单元内力。
图4.4.3梁单元荷载类型图4.4.4梁单元荷载加载方向
相关问题
问题4.3。
5.5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具体问题
如何定义作用侧墙上的水压力荷载?
相关命令
荷载〉流体压力荷载...
问题解答
可以对板单元或实体单元定义流体压力荷载,定义流体压力荷载时有两个参数要注意,一是参考高度,一是荷载作用方向。
参考高度是开始考虑有流体压力的位置,对于水压力而言,可以理解为水平面位置;荷载作用方向可以选择单元的法向或任一整体坐标系方向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方便的一种参考方式来定义荷载作用方向。
相关知识
如果进行施工阶段分析,且自重是在施工阶段激活参与作用,但自重荷载工况的类型没有选择为“施工阶段荷载”或“施工荷载”,那么在进行荷载组合时,不能使用程序自动生成荷载组合,否则自重效应会被重复组合。
施工阶段荷载与其它荷载类型的区别:“施工阶段荷载”和“施工荷载”仅在施工阶段作用,不在成桥阶段作用;而其他荷载类型既可以在施工阶段作用也可以在成桥阶段作用。以自重为例,如果自重的荷载类型定义为“恒荷载”,且自重荷载工况在施工阶段被激活,那么在施工分析中,自重在施工阶段的作用累计在“恒荷载(CS)”中;在POSTCS阶段(即成桥阶段),自重仍作为“恒荷载”作用在成桥模型上,其效应为“自重(ST)”。但是自重的真实效应应该是考虑施工阶段的累加效应,即“恒荷载(CS)”,而不是“自重(ST)”。此时如果采用程序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那么“(CS)恒荷载”和“(ST)自重”作为两个并列的荷载工况参与荷载组合,导致自重效应被重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