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复习课程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本月修正2023简版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舆情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讨论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的引导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的特点1. 信息传播快速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热议。
这种迅速的传播速度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非常大。
2. 群体情绪激动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情绪往往是被激发得最为激烈的因素之一。
这种激动常常会导致群体情绪失控,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3. 虚假信息泛滥虚假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也变得更加普遍。
通过网络,虚假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并引发舆情。
这给舆情的引导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1. 信息不对称网络舆情的产生往往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一方面,政府、企业等传统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往往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造成了信息的混乱。
2. 社交网络的兴起社交网络的兴起给了普通用户表达意见的机会,也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
然而,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评估,舆情事件往往会因谣言的传播而失控。
3. 情绪化的群体行为网络舆情的产生也与情绪化的群体行为密切相关。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往往更容易被情绪所带动,迅速加入到某种观点或情感的表达中。
这种群体行为容易引发舆情的爆发和扩散。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策略1. 主动引导舆论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等方式,主动引导舆论。
重要的是建立透明、及时的沟通渠道,增加与公众的互动,以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舆论。
2. 建立信任体系建立信任体系对于网络舆情的应对至关重要。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筛选,只发布真实、可信度高的信息。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培训课件
组织反馈会议,邀请学员分享学习心 得和体会,以及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
评价和建议。
实际操作评估
观察学员在模拟或真实场景中的实际 操作表现,对其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培训效果跟踪
定期跟踪学员在工作中运用媒体沟通 与舆论引导技能的效果,以评估培训 成果。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进行改进的建议
改进教学方法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 培训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媒体沟通基础 • 舆论引导技巧 • 媒体沟通与舆论引导的结合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 学习评估与反馈 • 相关资料与参考书目
01
媒体沟通基础
媒体类型与特点
新闻媒体
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新闻信息,具有权威性和 影响力。
电视媒体
通过电视节目传递信息闻发言人的职责、工作流程和应对策略 ,对于提高相关人员的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能力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相关参考书目及作者推荐
《媒介批评学》
本书从媒介批评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媒介内容和媒介现象的本质、特 点和影响,对于理解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好的启示 。
《新闻学导论》
本书全面介绍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了解新闻业的 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媒介伦理学》
本书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媒介行为和媒介内容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 则,对于规范媒介行为和提高媒介素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新闻报道进行互动
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突出重点等方式,影响公众对事 件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引导舆论。
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
社交媒体作为公众表达意见和观点的平台,可以通过媒体的积极互 动,如转发、评论等,来引导舆论。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传播观点的重要平台。
然而,新媒体的兴起也给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企业、政府和组织的应对能力,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舆情与危机。
首先,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需要重视舆情意识的培养。
舆情是指社会公众集体的情绪、态度、观点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集中爆发、形成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舆情蔓延迅速,一条信息几秒钟内可以被数万甚至数百万人看到和传播。
因此,培训的第一步就是加强舆情意识的培养,让组织成员明白舆情对组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能够敏锐地察觉舆情的动态。
其次,培训应着重提高新媒体运营与管理能力。
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政府和组织需要积极主动地运营和管理自己的官方账号和平台,通过传播正面信息引导舆论。
因此,培训应该注重提高组织成员的新媒体运营技能、写作能力和传播能力。
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合适的传播方式才能有效地引导舆情,避免危机的发生。
第三,培训应注重危机管理技巧的培养。
在新媒体背景下,危机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较以往更大,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危机可以迅速被放大,并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培训需要关注组织成员的危机管理技巧的培养。
培训内容应包括危机处理流程、危机应对策略、危机公关和危机沟通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做到从容应对危机,才能保持组织形象的稳定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此外,培训还应加强组织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在新媒体背景下,言论自由和个人权益的平衡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舆情和危机,组织成员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遵守法律底线,合法合规地进行舆情引导和危机应对。
此外,培训还应强调道德意识的培养,引导组织成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积极应对媒体正确舆情引导培训讲义
积极应对媒体正确舆情引导培训讲义一、概述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对舆情引导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积极应对媒体的正确舆情引导至关重要。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参训者了解媒体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积极应对媒体的方法和技巧。
二、媒体舆情引导的重要性1.影响力: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直接影响大众的观点和态度,对社会舆论产生重要影响。
2.公信力: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代表,其公信力与权威性被社会大众所认可,舆情引导的效果更为明显。
3.媒体关注度:媒体通常对各种事件和话题抱有高度的兴趣,更容易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成为舆情发酵的关键环节。
三、积极应对媒体舆情引导的方法1.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媒体建立积极、真诚的沟通交流关系,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能够增加媒体对事件的理解和报道的客观性。
2.主动出击: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及时回应并积极回答问题,避免回避和拒绝采访,以展现企业或组织的诚信和透明度。
3.权威发声:及时授权具备权威性的人员发声,以增加舆情引导的公信力和力度。
4.抢占媒体报道高地:积极主动地对事件进行信息发布,并通过相关媒体渠道传播,使正确信息更快地传播开来,从而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5.创造有利条件:在真实事件中,通过创造有利的条件来影响媒体舆论引导,例如组织一些有利于消除负面影响的活动或采取积极措施。
6.建立危机公关预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预案,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媒体舆情引导,有效控制舆论走向。
四、积极应对媒体舆情引导的技巧1.掌握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事件、话题的最新信息,确保在媒体谈话和采访中准确把握每个环节。
2.媒体讲究: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注意言辞的准确性和友好性,避免说错或过激的言论,保持冷静认真的态度。
3.反驳虚假信息:对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通过正面说法和事实来澄清,阻止媒体舆情引导的进一步扩大。
4.借力媒体: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体舆论引导的力量,通过发表文章、专访等方式,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事件。
积极应对媒体正确舆情引导培训讲义
建立信息审核机制
对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媒体关系网络
媒体关系
与各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获得 媒体的支持和理解。
媒体监测
密切关注媒体报道,了解舆情动态,为应对舆情 做好准备。
定期沟通
定期与媒体进行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关注点 ,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
04
与媒体记者建立个人关系
除了与媒体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外,与具体的记者建立个人关系也很有帮助。与他们保持友 好和合作的态度,有助于获取更多的报道机会和更准确的报道内容。
05
企业舆情应对案例分析
某品牌危机事件应对策略
背景介绍:某品牌在近期遭遇了一场危机事件,该事件 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该 品牌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促进产品销售
增加产品曝光度
01
通过与媒体的积极互动,企业可以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
提高产品美誉度
02
通过与媒体的积极互动,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口碑,
促进产品的销售。
提升市场占有率
03
通过与媒体的积极互动,企业可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
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03
正确舆情引导技巧
及时回应媒体报道
积极应对媒体正确舆情引导 培训讲义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媒体与舆情概述 • 积极应对媒体的重要性 • 正确舆情引导技巧 • 媒体应对策略与技巧 • 企业舆情应对案例分析 • 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媒体与舆情概述
媒体的定义与影响力
媒体定义
媒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PPT学习教案
1、控制过度
方 面
2、对自媒体的利用不当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第13页/共30页
三
、
政 制度不完善
府
在 舆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尚不完善
论 引
1、形式化严重
导 方
2、缺乏专业的新闻发言人
面 存
3、缺乏问责机制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第14页/共30页
三
、
政 制度不完善
府
在 (二)网络舆论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 舆
代
意见领袖的特点:
政
生活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交际广泛,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府
接触公众的范围广,传播信息量大
如
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够极大地获得社会认同感
何
引
培养或发展一批自己的意见领袖,积极沟通
导
舆
论
第26页/共30页
四 、
如何引导
自 媒
(二)舆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引导方略
体 时
5、发挥新老媒体的叠加效应,把握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府
3月18日上午:对老人的处罚决定书(非官方)
如
3月18日晚上 :发布道歉信(官方
何
)
引
3月18日晚上:5分半视频(非官方)
导
3月20日:微博点赞(官方
舆
)至今:没有发布与此事相关的信息
论
第25页/共30页
四 、
如何引导
自 媒
(二)舆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引导方略
体 4、发挥意见领袖正面引导作用,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时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
会计学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一、网络舆情的内涵(一)网络舆情的含义: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个别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突发性、快速传播和升温、不确定性、偶然性、复杂性、群体性。
(三)舆情控制指标范围:互联网对象:网民内心的想法(情感、态度、意见)手段:控制传播目的:减小负面影响(四)网络舆论场新趋势开端:2013年5月3日打击网络谣言移动化趋势:入口移动化、平台移动化、传播移动化主体两极化:网络法制化、普通网民规范化、访民极端化(五)新媒体发展过程1992年:短信1998年:互联网元年2001年:论坛聊天室2004年:博客、微博2010年:移动互联网、微信二、网络舆情研判(一)舆情诉求研判:身份研判:发帖人身份信息研判意图研判:发帖人意图与网民观点其他研判:带头人、当事人、水军(二)传播平台和方式研判平台研判:短信、论坛、信箱、微博、微信(三)判断舆情敏感度的技术标准一是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二是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城管队伍;三是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四是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五是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六是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七是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八是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
三、网络舆情处置(一)舆情处置的准备1、阵地占领:①论坛②微博2、弹药准备:论坛马甲帐号准备3、人员准备:①领导准备②网评员准备4、网贴技术分析:点击率跟帖(评论)5、战术准备:以战代练,协同作战6、敏感事件提前调研(二)舆情处置的原则公开:有选择的公开透明:可控的透明及时:抢占信息源和网络话语权速报事实(态度),慎报原因”法则;准确:细节、逻辑、目标人群(三)舆情升温三个阶段萌芽期:90%网贴爆发期:回应冷却期:控制传播(四)网络舆情的现状1、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2、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3、网络舆情的偏差性(五)网络舆情的本质1、饿夫理论要善于通过设置新议题来转移公众注意力,防止网民继续搜寻、关注负面信息。
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引导
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引导正文:一、引言新媒体时代,舆情引导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任务。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
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舆情,保持社会稳定和公平公正,制定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舆情引导方法。
二、舆情引导概述1. 舆情引导的定义及目标舆情引导是通过对舆情的及时跟踪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和措施,达到引导舆论、预防和化解社会热点事件的目标。
2. 舆情引导的流程a) 舆情监测与分析: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体系,对当前舆情进行全面、准确的收集和分析。
b) 舆情评估与研判:根据舆情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对舆情进行评估和研判,确定引导策略的重点和重要性。
c) 引导策略的制定:根据舆情的特点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引导策略,明确引导的方向和方式。
d) 引导措施的执行:根据制定的引导策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舆情引导工作。
e) 效果监测与总结:对引导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测和总结,为后续的舆情引导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三、舆情引导的具体方法和技巧1. 舆情预警与快速反应a)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重要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b) 对于重要舆情,采取快速反应措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避免谣言蔓延。
2. 舆情分析与评估a) 对舆情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舆情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b) 对舆情进行评估,确定引导的重点和重要性。
3. 引导策略制定a) 根据舆情的特点和目标群体的需求,制定明确的引导策略。
b) 对不同舆情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如正面引导、反面引导、潜移默化引导等。
4. 引导措施执行a) 制定具体的引导措施和操作细则。
b) 进行舆情信息的发布,积极引导舆论的正面声音。
c) 与媒体、专家、意见领袖等进行合作,在舆情引导方面形成合力。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 舆情监测报告样本2. 引导策略制定表格3. 引导措施执行记录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舆情:指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事件、话题或言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
VS
影响因素
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的互动关系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信息质量、受众特点、社 会环境、政策法规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着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的效果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的挑战 与策略
网络宣传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网络宣传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信息过载 、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问题,同时竞争 激烈,各种意见和观点相互交织,难以掌 控。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 引导》
2023-10-27
目录
• 新媒体环境概述 • 网络宣传与舆情引导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的挑战与策略 • 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引导的困境与对策 •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的协同发展 • 结论与展望
新媒体环境概述
新媒体定义及特点
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 等渠道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体形式,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
研究不足
目前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的研究还 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深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宣传和舆情 引导的互动机制;2)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和规律; 3)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应 对策略;4)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网络宣传和舆情 引导应用研究。
机制
舆情引导的机制包括信息发布、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社会动员等多个方面。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 同构成了舆情引导的整体效果。
网络宣传与舆情引导的互动关系
互动关系
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是相互促进、相互影 响的。网络宣传可以影响受众的认知和态 度,进而引导舆情的发展;而舆情引导也 可以影响网络宣传的效果,使其更加符合 预期目标。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课件)
充分发挥“主场优势”
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 全面而专业。 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 信息优势,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一、舆情与网络舆情
舆情: 舆,多也(《广韵》) ;众也(《集韵》) 【大众、民众】 情,【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 没有舆情; b.舆情所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 “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 c、民意所表达的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满足自身利益需求,不断 改善民情状况的诉求意愿。
社会问题非政治化
高明的地方领导者,总是善于把带有某种 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的、经济性
的、行业性的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
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
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具体的经济、 民生方面的问题打包化、集中化、政治化, 就只会激化矛盾,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 到一个点上断裂。
客观评估他们的建设性和合作精神,去团结包容他们,减少其对体制的对 抗性,是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要的“切割”手段
针对某些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形象的负面新闻,一旦 调查属实,建议政府迅速采取必要的“切割”手段,
包括中央和地方切割,地方与基层切割,政府和无
良官员切割。
避免上级政府为下级政府、政府为个别无良官员的 不作为和其他问题“背书”。
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开始热衷于走到线下 的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
4、从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到“网络审判”、 “网络暴力”
中国的网民群体,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 网上讨论的非理性、过于主观。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应对
保障公民权益
01
02
03
保障言论自由
网络舆情是公民表达意见 和诉求的重要途径,合理 引导可以保障公民的言论 自由权利。
维护弱势群体权益
关注弱势群体的诉求,通 过舆情引导为他们争取合 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防止网络暴力
通过引导理性讨论和文明 发言,防止网络暴力事件 的发生,保护网民的合法 权益。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 与应对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 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网络舆情引导技巧 • 网络舆情应对案例分析
01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
传播速度快
总结词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 极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扩散 至全球范围。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了解民意
网络舆情是了解民意的重 要窗口,通过分析网络舆 情,政府可以更好地把握 民众需求和意见。
提高决策质量
基于民意的决策更能反映 民众利益和诉求,从而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
优化公共政策
根据舆情反馈,政府可以 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政策 ,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03
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发现和培养在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与他们建立 合作关系。
引导意见领袖发声
通过与意见领袖的沟通,引导他们发表积极、正面的言论 ,以影响更多网民。
建立合作机制
与意见领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挑战。
注重与网民的互动交流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质疑或建议,及时回应和解答。
准确信息
(2024年)互联网新媒体整体培训课程课件
•互联网新媒体概述•互联网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创作•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运营与管理•互联网新媒体营销推广策略•互联网新媒体数据分析与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contents目录定义发展历程类型特点互联网新媒体行业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用户逐渐向移动端迁移。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新媒体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媒体形态和内容越来越多元化,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社交媒体在新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交属性成为新媒体的重要特点。
移动化智能化多元化社交化内容策划原则与方法01020304确定目标受众调研市场需求制定内容策略评估内容效果标题党不可取内容要有价值图文结合更吸睛案例分享增强说服力内容创作技巧与实例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构建目标受众的用户画像,包括基本信息、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方面。
用户画像构建用户需求分析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反馈收集与处理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痛点,挖掘潜在需求和创新点。
根据用户画像和需求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粘性。
积极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及时处理和改进问题,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内容质量。
用户画像及需求分析平台选择及定位策略定位策略平台选择明确平台定位,包括目标用户、内容方向、品牌形象等,确保平台内容与定位相符。
竞品分析平台运营规划及执行内容规划用户互动活动策划合作推广数据监控及优化调整数据监控优化调整A B C D效果评估持续改进确定营销目标目标受众分析预算分配030201营销目标设定及预算分配线上线下推广手段介绍线上推广手段线下推广手段线上线下融合效果评估及ROI分析数据监控01效果评估02ROI分析03数据收集、整理及可视化呈现数据收集利用爬虫技术、API接口调用等方式,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格式化等处理,以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存储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子: 金 庸 去 死 传 闻。
金庸去世传闻
2010年12月6日晚,一条“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 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 利亚医院去世”的消息在微博等网络空间疯传。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引 导.
2008年是新媒体进入主流媒体的元年
一、要把握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变化: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生态发生了变化 。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发生变化 。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 传媒生态发生了变化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生态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生态
从2009年底开始,微博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迅速风靡起 来,成为一种时髦的新媒体。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新浪 微博,到2010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
2010年2月1日,人民网自主研发的 “人民微 博”()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中央重点 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到2010年8月,有466 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 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媒体从业者把与 受众的沟通延伸到手机短信、email等。实现了全时段、 全媒体的互动微博,掀起信息传播的革命。
最终,因为转发“金庸去世”假新闻,对《中国新闻周刊》造成 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而它的副总编及责编等人都已辞职,多人 受到处分。该事件凸显出媒体在面对新的传媒生态下管理机制的 不成熟。
金庸去世传闻
同时,这种新的网络传媒生态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一方面,网络成为造假源头; 另一方面,网络又是打假主战场。 最先对“金庸去世”假新闻发出鉴别结果的就是凤凰卫视的专业
4.工具上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 等发展。
事件:抢盐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 “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 借机提价,杭州一包1元的食盐卖到10元以上。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
Web2.0不是一种技术规范,而更多的是一种互 联网的发展模式,
它的核心的理念是用户至上和开放主义,在某 种程度上它不依赖于技术,而是一种态度:
用户体验,资源共享,集体思维,平台开放。 这些形态的出现,
意味着平民化传媒时代,也即草根媒体、个人 媒体时代的到来。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开始登上中国 主流媒体的中心舞台,逐渐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中坚 力量,对社会舆论的势态和走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微博英文名为“Micro-Blogging”,是一种可以即时 发布消息的系统。微博的主体信息构架主要有三块: 多人信息聚合;个人信息聚合;短信息发布。同时兼 具信息筛选功能:信息检索和好友检索;信息传递功 能:关注与被关注、转发;互动功能:评论及回复, 短消息提示,私信等。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
Web2.0的转变,是从模式、主体、技术到运行机制等 各方面的转变,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 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 迈进。
2.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 信息”发展。
3 . 运 行 机 制 上 由 “ Client Server” 向 “ Web Services”转变。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生态
微博客直接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及时更新发表 信息,信息得以在传播的主体、客体身份间自由转换, 线上可以走到线下,网络可以走向人际,这便突破了 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形 成了其独特的链状、环状、树状的对话结构,从而为 新闻事件的迅速传播、聚合和裂变带来了可能。
记者闾丘露薇,她在当晚20时41分在个人微博里辟谣,紧接着21 时,凤凰网也及时辟谣,专业媒体和媒体人的迅速反应,在很大 程度上遏制的假新闻的进一步扩散。
这些信息给《中国新闻周刊》的纠错带来便利,促使其从在微博 发布“金庸去世”传闻到澄清,只用了两小时十五分钟,如果同 样的纠错信息在报纸上发布,至少要一天时间,在周刊上纠错, 至少要一周时间。在对新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紧迫性的充分认识 后,建立有效的纠错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纠错越早, 媒体就越能把握住话语主动权。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 舆论格局发生变化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首先选择从互联网获取信息,通 过互联网表达诉求,发表见解,参与社会生活。
传统媒体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的失声或 滞后反应,实际上已游离于社会舆论的中心场 之外,被边缘化了。
媒体针对新情况,应转变理念,采取措施,应 对传媒格局的变化,既快速又准确的把新闻事 件报道好,把握好舆论导向。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的新浪微博在20点左右转发了此谣言。该 微博拥有30余万名粉丝,它的转发,加速了谣言传播,数分钟内 该信息又被转发近千条。
一小时后的21时22分,该刊发布致歉声明,并删除谣言; 23时23分,发布第二条致歉声明:“因为编辑工作失误,我们传
播了金庸先生逝世的虚假消息。再次诚恳地向查良镛先生及家人, 以及一切受到失实消息困扰的朋友道歉,对不起,我们会积极消 除影响,处理相关负责人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严格地要 求自己、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三项教育学习,杜绝此类事件 的发生。敬请原谅。”
金庸去世传闻
微博等新媒体由于具有迅速反应事实的特点,有极强的时效性, 这就有24小时把关的难度。
经了解,《中国新闻周刊》的新媒体只有一个编辑负责微博内容 的更新,按规定,她在上午9时至下午5时的工作时间里,发每条 微博之前,需要值班的主编或者总监对内容进行审核。
而“出事”的那条微博,是她下班后在家里更新的。对于工作时 间以外发微博,单位没有明确规定要请示了谁再发,形成一个漏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