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的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PPT课件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a6dfe2ddccda38366baf0d.png)
内 10nm
组蛋白 H1
染色质的二级结构:螺线管
3 .三级结构:
超螺线管为染色质的三 级结构,它是由螺旋管进一 步盘曲而形成。
4 .四级结构:
超螺线管进一步折叠成 为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DNA分子长度压缩至
端融合。 正常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端粒
序列减少50-100个bp,因而端粒也被称
为细胞的生生殖命细钟胞,、当胚端胎粒干缩细短胞到和一肿定瘤程 度细,胞即含是有细端胞粒衰酶老,的可标以志使。端粒恢复原 长。
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的核糖核蛋白酶。具有延长端粒末端重复 序列的功能,如果端粒酶活性丧失,端粒 将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动粒结构域 主 缢 痕 模 式 图
配对结构域
随体
染色体的臂上凹 陷缩窄形成次缢 痕,与核仁的形 成有关,称为核 仁组织区(NOR) 。
端粒(telomere)
端粒(telomere ) 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
化部位。通常由一简单重复的序列组成
,进化上高度保守。可以保护染色体末
端不被降解,并防止与其它染色体的末
端 粒 酶 与 端 粒 的 关 系
二、染色质的化学组
成
核酸 成分
蛋白质
DNA RNA 组蛋白非组蛋白
所占比例1 0.05-0.1 1 0.5-1.5
三、染色体的结构
1.一级结构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 .二级结构:
螺线管是染色质 的二级结构,6个核小 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 性管. 外30nm; 内 10nm,组蛋白H1位于螺 旋管内侧。
染色体的形态和 结构
(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单
体
随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的结构课件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的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e67b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7.png)
群体遗传学研究 连锁遗传分析可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遗传结构解析、 亲缘关系推断和进化分析等方面,揭示群体的遗传特征和 演化历史。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与组成
形态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间呈现为可见的线状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组成
染色体主要由DNA链、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其他相关蛋白质组成。DNA链携带 了遗传信息,而蛋白质则起到支撑和保护DNA的作用。
染色体的主要区域
01
02
03
着丝粒区
位于染色体中央,是染色 体分离时纺锤丝附着的区 域。
交换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发生的局部片段互换,称为交 叉互换或基因重组。此过程可产
生新的遗传组合。
重组
重组广义上包括交换引起的重组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 的自由组合;狭义上指交换引起的 基因重组。
影响因素
交换与重组的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染色体区域、遗传距离、环境因 素等。
连锁遗传的分子机制
基于连锁分析的基因定位技术
连锁不平衡分析
利用群体中连锁不平衡的原理,检测与 疾病或表型关联的多个基因区域。通过 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以确定与疾病相关 的候选基因区域。
VS
单倍型分析
基于连锁分析的单倍型分析方法可利用单 倍型块的结构和连锁关系,将基因座位间 的连锁信息与单倍型关联起来,提高基因 定位的准确性。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的结构课件
目 录
• 连锁遗传分析概述 •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 连锁遗传的分子基础 • 连锁遗传分析方法与应用
contents
01
连锁遗传分析概述
连锁遗传定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的形态与组成
形态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间呈现为可见的线状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组成
染色体主要由DNA链、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其他相关蛋白质组成。DNA链携带 了遗传信息,而蛋白质则起到支撑和保护DNA的作用。
染色体的主要区域
01
02
03
着丝粒区
位于染色体中央,是染色 体分离时纺锤丝附着的区 域。
交换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 间发生的局部片段互换,称为交 叉互换或基因重组。此过程可产
生新的遗传组合。
重组
重组广义上包括交换引起的重组和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 的自由组合;狭义上指交换引起的 基因重组。
影响因素
交换与重组的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染色体区域、遗传距离、环境因 素等。
连锁遗传的分子机制
基于连锁分析的基因定位技术
连锁不平衡分析
利用群体中连锁不平衡的原理,检测与 疾病或表型关联的多个基因区域。通过 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以确定与疾病相关 的候选基因区域。
VS
单倍型分析
基于连锁分析的单倍型分析方法可利用单 倍型块的结构和连锁关系,将基因座位间 的连锁信息与单倍型关联起来,提高基因 定位的准确性。
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的结构课件
目 录
• 连锁遗传分析概述 •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 连锁遗传的分子基础 • 连锁遗传分析方法与应用
contents
01
连锁遗传分析概述
连锁遗传定义
染色体的结构PPT课件
![染色体的结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ddf5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1.png)
染色体的结构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染色体概述 • 染色体结构 • 染色体类型 • 染色体变异 • 染色体与疾病
01
染色体概述
染色体的定义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是遗 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 息。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确保遗传信息 的正确复制和分配。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起到关键作用,确保 遗传信息能够正确复制并分配给子细胞。
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异常可能导致遗传疾病和发 育异常,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存。
02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 则起到维持染色体结构的作用。
染色体具有线性结构,即它们的长度是有限的,由特定的起点和终点定义 。
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染色质,它呈细长的丝状,在细胞分裂间期以这种形 式存在。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是指染色体 的精细构造,包括染色体的形 状、大小、染色粒的分布等。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呈现特定 的形态,如棒状、V形或线状 等。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可以通过电 子显微镜进行观察,进一步揭 示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如染色体易位、缺失、重复等,可能导致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等 。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染色体数目异常
如癌症中的非整倍性改变,可能导致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染色体结构异常
如染色体的突变、重排等,可能影响 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 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染色体异常与其他疾病
01
免疫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 关节炎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染色体概述 • 染色体结构 • 染色体类型 • 染色体变异 • 染色体与疾病
01
染色体概述
染色体的定义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是遗 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 息。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确保遗传信息 的正确复制和分配。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起到关键作用,确保 遗传信息能够正确复制并分配给子细胞。
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异常可能导致遗传疾病和发 育异常,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存。
02
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 则起到维持染色体结构的作用。
染色体具有线性结构,即它们的长度是有限的,由特定的起点和终点定义 。
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染色质,它呈细长的丝状,在细胞分裂间期以这种形 式存在。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是指染色体 的精细构造,包括染色体的形 状、大小、染色粒的分布等。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呈现特定 的形态,如棒状、V形或线状 等。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可以通过电 子显微镜进行观察,进一步揭 示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如染色体易位、缺失、重复等,可能导致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等 。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染色体数目异常
如癌症中的非整倍性改变,可能导致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染色体结构异常
如染色体的突变、重排等,可能影响 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 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染色体异常与其他疾病
01
免疫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 关节炎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基础PPT课件
![染色体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cd07ca51e79b896902260b.png)
随体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和短臂相连的 柄部。含有rDNA,可转录形成rRNA,与核仁 形成有关,也称核仁组织者区(NOR )。
随体(s) 随体柄(stk) 核仁组织区(NOR)
6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及母本的一对具 有同样基因位点、形状和大小的染色体。
7
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分裂中由一条染色体 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单体,仅在着丝粒 部位相连。
Y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亚中央着丝粒
无
亚中央着丝粒
无 9号常见
近端着丝粒
有
16中央着丝粒 无 17、18亚中央着
丝粒
16号常 见
中央着丝粒
无
近端着丝粒 21, 22有
Y无
3
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结构
短臂 (p)
长臂 (q)
端粒
着丝粒 (cen)
次缢痕 (h) 端粒 姐妹染色 单体
随体(s) 随体柄(stk) 核仁组织区(NOR)
为某染色体单体型。
绝大多数单体型在胚胎早期流产。仅少数 X单体型可存活。
(2)三体型(trisomy) 多一条导致某对染色体成为三条,为某染 色体三体型。
多数常染色体三体型早期流产,仅13三体、 18三体、21三体、22三体可存活。
22
非整倍体的形成机理 (1)染色体不分离
减数分裂Ⅰ不分离,形成非整倍体。 减数分裂Ⅱ不分离,形成非整倍体。 有丝分裂不分离,形成非整倍体的嵌合体。 (2)染色体丢失 有丝分裂染色体丢失可形成非整倍体的嵌 合体。
倒位
mar
标记染色体
mos
嵌合体
p
染色体短臂
q
染色体长臂
随体(s) 随体柄(stk) 核仁组织区(NOR)
6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及母本的一对具 有同样基因位点、形状和大小的染色体。
7
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分裂中由一条染色体 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单体,仅在着丝粒 部位相连。
Y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亚中央着丝粒
无
亚中央着丝粒
无 9号常见
近端着丝粒
有
16中央着丝粒 无 17、18亚中央着
丝粒
16号常 见
中央着丝粒
无
近端着丝粒 21, 22有
Y无
3
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结构
短臂 (p)
长臂 (q)
端粒
着丝粒 (cen)
次缢痕 (h) 端粒 姐妹染色 单体
随体(s) 随体柄(stk) 核仁组织区(NOR)
为某染色体单体型。
绝大多数单体型在胚胎早期流产。仅少数 X单体型可存活。
(2)三体型(trisomy) 多一条导致某对染色体成为三条,为某染 色体三体型。
多数常染色体三体型早期流产,仅13三体、 18三体、21三体、22三体可存活。
22
非整倍体的形成机理 (1)染色体不分离
减数分裂Ⅰ不分离,形成非整倍体。 减数分裂Ⅱ不分离,形成非整倍体。 有丝分裂不分离,形成非整倍体的嵌合体。 (2)染色体丢失 有丝分裂染色体丢失可形成非整倍体的嵌 合体。
倒位
mar
标记染色体
mos
嵌合体
p
染色体短臂
q
染色体长臂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教学用PPT学习教案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教学用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5201e70b4e767f5bcfce15.png)
第13页/共16页
二、染色体的结构
DNA和蛋白质 核小体构成染色质丝 螺线管体 超螺线管体 染色体
第14页/共16页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DNA
染色质的 基本单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核小体 盘绕成中空
的管状
螺线管体
蛋白质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螺旋折叠
染色 体 四级结构
螺旋 超级螺线体
盘绕
(染色质)
三级结构
第15页/共16页
染色体的大小和数目 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第9页/共16页
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
生物 洋葱 水稻 果蝇
人
染色体数 8对16条 12对24条 4对8条 23对46条
第10页/共16页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第11页/共16页
第12页/共16页
人类24条染色体的辨认口诀
一秃二蛇三蝶飘,四象鞭炮五黑腰; 六号短空小白脸,七上八下九苗条; 十号长臂近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 十三十四十五号,三个长臂一二一; 十六长臂缢痕大,十七长臂带脚镣; 十八人小肚皮大,十九中间一黑腰; 二十头重脚底轻,二十一带宽身体小; 二十二带小身体大,Y长一宽近末端; X短臂一、长臂三,中间象个工字般。
第5页/共16页
5、染色体的形态
识别和区分染色 体的重要标识: 次缢痕和随体
第6页/共16页
6、染色体的类型
中部着丝粒 染色体
亚中部着丝粒 染色体
第7页/共16页
亚中部着丝粒 染色体
端部着丝粒 染色体
果蝇的唾腺细胞染色体
巨大染色 体,是观 察形态和 研究结构 变异的好 材料。
第8页/共16页
7、染色体的大小和数目
二、染色体的结构
DNA和蛋白质 核小体构成染色质丝 螺线管体 超螺线管体 染色体
第14页/共16页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DNA
染色质的 基本单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核小体 盘绕成中空
的管状
螺线管体
蛋白质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螺旋折叠
染色 体 四级结构
螺旋 超级螺线体
盘绕
(染色质)
三级结构
第15页/共16页
染色体的大小和数目 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第9页/共16页
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
生物 洋葱 水稻 果蝇
人
染色体数 8对16条 12对24条 4对8条 23对46条
第10页/共16页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第11页/共16页
第12页/共16页
人类24条染色体的辨认口诀
一秃二蛇三蝶飘,四象鞭炮五黑腰; 六号短空小白脸,七上八下九苗条; 十号长臂近带好,十一低来十二高; 十三十四十五号,三个长臂一二一; 十六长臂缢痕大,十七长臂带脚镣; 十八人小肚皮大,十九中间一黑腰; 二十头重脚底轻,二十一带宽身体小; 二十二带小身体大,Y长一宽近末端; X短臂一、长臂三,中间象个工字般。
第5页/共16页
5、染色体的形态
识别和区分染色 体的重要标识: 次缢痕和随体
第6页/共16页
6、染色体的类型
中部着丝粒 染色体
亚中部着丝粒 染色体
第7页/共16页
亚中部着丝粒 染色体
端部着丝粒 染色体
果蝇的唾腺细胞染色体
巨大染色 体,是观 察形态和 研究结构 变异的好 材料。
第8页/共16页
7、染色体的大小和数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染色质又可分为组成型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和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组成型异染色质主要是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大多分布在染色体的特殊区域,如着丝点、端粒 部位等,一般来说这些区域只与染色体结构有关, 而不含有结构基因。兼性异染色质可以存在于任 何部位,它可以在某类细胞内表达,而在另一细 胞内完全不表达。哺乳动物的X染色体就是兼性异 染色质。对某个雌性动物来说,其中一条X染色体 表现为异染色质而完全不表达其功能,而另一条 则表现为功能活跃的常染色质。
染色体的结构
偃师高中 刘红霞
染色体名称的由来
染色体(chromosome)之所以称为染色体,是因为 它能被碱性染料染色,而细胞的其他组成分都不 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缘故。
前面我们介绍过,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我 们也已经知道,DNA(或RNA)是生物共同的遗 传物质。那么DNA(或RNA)又是如何组成染色 体的呢?下面我们对染色体的结构作一介绍。
的氨基酸,可以与DNA分子上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 相结合,其特性与真核生物染色体中的组蛋白
(histone)相类似。大肠杆菌的染色体DNA除与蛋 白质结合外,还结合有RNA。它的染色体是由50100个独立的负超螺旋组成的环状结构(图3-12), RNA和蛋白质结合在上面,以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
染色质,原核生物的染色体要简单的多,其染色体通常只有一个核 酸分子(DNA或RNA),其遗传信息的含量也比真核生物少得多。 病毒染色体只含一条DNA或者RNA分子,可以是单链也可以是双链;大多 呈环状,少数呈线性分子。
细菌染色体均为环状双链DNA分子。虽然病毒和细菌的染色体比真核生物小的 多,但其伸展长度仍然远远大于自身细胞的最大长度。例如;λ噬菌体DNA伸 展长度为17μm,而染色体存在的噬菌体头部直径只有0.1μm。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的DNA分子伸展长度有1200μm,而细菌直径只有1~ 2μm(图3-11)这样长的DNA是如何装载到病毒或者细菌里去的呢 ?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染色体的结构是由两条染色单体(chrmatid)组成的。每 条染色单体包括一条染色线(chromonema),以及位于 线上的许多染色很深的颗粒状染色粒(chromomere)。 染色粒的大小不同,在染色线上有一定的排列顺序,一 般认为它们是由于染色线反复盘绕卷缩形成的。现已证 实每个染色体所含的染色线是单线的,即一个染色体所 包含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分别是单线的,换言之,每条染 色单体是一个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线。当 完全伸展时,其直径不过10nm,而其长度可达几毫米, 甚至几厘米。当它盘绕卷曲时,可以收缩得很短,于是 表现出染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征。如人的最长的一条染 色体,在分裂间期其分子伸展时长达85mm,但在中期, 却卷曲成为直径为0.5μm、长度只有10μm的染色体,其 长度只有完全伸展时的1/10000还不到。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表现为染色质(chromatin)的状态,呈纤细的丝状 结构,故亦成为染色质线(chromatin fiber)。在真核生物中,它是脱氧核糖 核酸(DNA)和蛋白质及少量核糖核酸(RNA)组成的复合物,其中DNA 的 含量约占染色质重量的30%。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二类。组蛋白是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有H1、 H2A、H2B、H3和H4五种,其在细胞中的比例大致是1:2:2:2:2。它们 是除精子等少数细胞外,为所有生物和细胞所共有。它与DNA的含量比率大 致相等,是很稳定的,在染色质结构上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非组蛋白在不同 细胞间变化很大,在决定染色体结构中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它们可能与基 因的调控有关。
根据染色反应,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可以分为两种: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和常染色质(euchromatin)。异染色质是染色质中染色较 深的区段,常染色质是染色较浅的区段。
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在化学组成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只是螺旋化程度不同。 在细胞分裂间期,异染色质区的染色质仍然是高度螺旋化而紧密卷缩的,相 对而言,在单位空间内DNA的浓度很高,故染色很深。而常染色质区的染色 质因为脱螺旋化而呈松散状态,相对而言,在单位体积内DNA的浓度很低, 故染色很浅。
近来研究发现,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nucleosome)。在核小体与核小体之间由连接 DNA(linker DNA)和一个小分子的组蛋白H1相 连。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2A、H2B、H3和H4 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其形状 近似于扁球体(图3-13)(nucleosoms)。DNA双 螺旋就盘绕在这八个组蛋白分子的表面。连接丝 是两个核小体之间的双链DNA,由它把两个相邻的 核小体串联起来。组蛋白H1结合于连接丝和核小 体的接合部位。如果H1被除去,核小体的基本结 构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据测定,在大部分细胞中, 一个核小体及其连接丝约含有180-200个碱基对 (base pair,bp)的DNA,其中约146bp盘绕在核小 体表面1.75圈,其余碱基则为连接丝,其长度变 化较大,从8bp到114bp不等。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就
是裸露的DNA或RNA分子。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 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并不是
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样是“露裸”的DNA分子,其 DNA分子同样与蛋白质和RNA等其他分子结合在一 起。例如:大肠杆菌DNA与几种DNA结合蛋白(DNAbinding protein)相结合。这些DNA结合蛋白很小, 但在细胞内数量很多,他们含有较高比例带正电荷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线到底是怎样卷缩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的 呢?现在认为至少存在三个层次的卷缩,一般称为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图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