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共安排了4个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方程。

但在实际应用比例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学会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巩固比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小组活动准备:划分小组,准备讨论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行程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购物问题:一件衣服原价60元,现在打8折出售,求打折后的价格。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可以用比例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包括购物、行程、比例尺等问题。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例子,并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例的概念,能够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概念的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具准备1.课件:包含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示例。

2.板书:比例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3.实物:实际比例拼图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例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例,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提出问题提出一个涉及使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3. 探究比例概念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4. 解决问题讲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建立比例关系、列方程、解方程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几个不同类型的比例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比例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今天的课堂作业是练习册上相关题目的完成,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比例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发现学生在理解比例概念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标:1.使学⽣进⼀步理解正⽐例和反⽐例的意义,学会⽤⽐例知识解答⽣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利⽤已学知识,⾃主探索,培养学⽣问题解决的能⼒。

3.感受⽐例知识在现实⽣活中的⼴泛应⽤,体会数学与⽣活的联系,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关系,并能根据相等关系列等式。

教学过程:⼀、激情导⼊1.⼀辆汽车⾏驶的速度不变,⾏驶的时间和路程。

2.⼀辆汽车从甲地开往⼄地,⾏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的题,回答下⾯的问题:(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种量是⼀定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民主导学任务⼀:⽤正⽐例知识解决问题1、出⽰例题:王叔叔开车从甲地到⼄地,前2⼩时⾏100千⽶。

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已地⼀共要⽤5⼩时,甲地到⼄地相距多少千⽶?(1)、学⽣⽤学过的⽅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请⽤不同⽅法解答的同学板演。

(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师:⼤家从多⽅⾯思考,想出了许多合理的解答⽅法。

我们已经学过了⽐例的意义、解⽐例的知识,能不能利⽤⽐例的这些知识来解答这道题呢?(⽤正⽐例知识解决)2、出⽰思考题:(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例关系?(3)根据你判断的⽐例关系列出⼀个含有未知数的⽐例式吗?师:请围绕以上问题独⽴思考⽤⽐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再和同桌说⼀说。

师:结果会和上⾯的计算相同吗?同学们⾃⼰算⼀算吧!3、练习。

P60 1任务⼆:⽤反⽐例知识解决问题1、出⽰例题: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

如果每班种30棵,需要12个班级。

如果每班种20棵树,需要多少个班级参加植树活动?2、尝试⽤⽐例知识解答师:同学们,你们能⽤⽐例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家先独⽴思考解答,完成后再与同桌交流。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3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3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3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能正确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比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难点: 1. 确保学生掌握比例的运用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点。

2.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课件、教案、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内容1.复习比例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认识比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比例的相关概念,引入比例解决问题的话题。

第二步:通过简单案例讲解,让学生熟悉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复杂问题。

第四步: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在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步:布置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馈1.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学生可通过课下习题完成情况,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时运用比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八、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课件:PPT等•教学视频:相关比例问题解析九、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比例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用比例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用比例解决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数量关系。

(2)小组讨论,探究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师生互动,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主动思考。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即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例应用题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利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小明每天骑车上学的路程是5公里,他计划用30分钟骑到学校,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 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在引入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给出比例的定义,并解释比例的性质。

之后,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难度的比例应用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比例的计算方法解答问题。

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拓展应用(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比例应用的理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条件下解答问题。

例如:某商店打折销售,原价为50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售价为多少?5. 归纳总结(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归纳总结出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比例应用题的掌握,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比例应用题是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比例概念及其应用的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解答比例应用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以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 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掌握:1.什么是比例及其相关概念及应用;2.如何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如何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求解物品的价格,实现语文和数学同步教学。

二、教学内容1.比例与比例的相关概念的介绍;2.比例的应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3.运用比例的知识求解物品的价格。

三、教学步骤及流程1.前置知识的梳理与导入1.1 教师出示“2 ∶ 3 = 4 ∶ 6”这组比例,并向学生询问其中的意思。

1.2 掌握学生对比例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例及相关概念。

2.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相关概念2.1 弄懂比例概念之前,学生需要明确比例的定义。

2.2 讲解比例的定义及比例中数值和单位的相关概念,做好学生思维的导入,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好基础。

3.比例的应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3.1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利用黑板把问题啄成标准教学模式,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2 ∶ 3,长为5何宽为多少?3.2 完成标准问题后,教师把题型转化为更加普适的模式,如利用比例解决汽车行驶实际问题,墙体涂料购买数的实际问题等。

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比例的应用,解决更加实际的问题。

4.运用比例的知识求解物品的价格4.1 引导学生采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物品的价格问题,如:体毫水的价格是一元五角,一毫升水的价格是多少?4.2 通顺学生阅读材料,借助图表展示、比例的抽象讲解等方式,深入解读比例的概念和运用。

5.教学总结5.1 巩固比例的相关知识,强调文化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5.2 教师总结今天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向学生展示在应用比例相关技巧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四、思考与评价1.本次教学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参与,同时通过普适的应用场景,更自然地实现教材内功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科学地设计讲解,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学习成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解比例。

重点难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说我们都学了比例的哪些知识(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好,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出示:6:2=( ):3你是怎样想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师:如果我们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2页,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什么叫解比例。

(指名回答,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标注,同时板书意义。

)教学意图: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索取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

活动2【讲授】新授内容教学例2:师:有谁知道法国巴黎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哪些同学去过那你们知道它大概有多高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是320米,在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的比是1:10,同学们想知道这座模型的高是多少米吗出示例 2.那我们就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做,师生共评,指名板演。

分析:题目中的1:10你是怎样理解的(模型:实物=1:10)列比例需要四项,未知的项要怎样(设未知数X) 怎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比例(先试做再小组交流,然后我们求同存异,总结出你们的方法。

指名板演,老师规范格式,对比方法。

两种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成等积式;利用求比值方法。

初中数学比例的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比例的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比例的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教学难点:1. 比例的计算和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黑板。

2. 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通过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 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知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章:比例的定义及性质1.1 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2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2.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2 比例的变形:如果比例的两内项或两外项分别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例仍然成立。

第三章:比例的应用3.1 求解比例问题:已知两个比例相等,求解未知项的问题。

3.2 比例问题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比例与分数的关系4.1 比例与分数的联系:比例可以表示分数的关系。

4.2 比例与分数的转化:如何将比例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以及如何将分数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第五章:比例与方程的关系5.1 比例与方程的联系:比例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

5.2 比例问题与方程问题的互化:如何将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以及如何将方程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第六章: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6.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6.2 比例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利用比例性质证明几何命题。

第七章:比例在物理中的应用7.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7.2 比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利用比例关系进行数据分析。

第八章:比例在化学中的应用8.1 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反应物和物的摩尔比要保持一定。

8.2 比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利用比例关系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第九章: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1 购物时的比例计算: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商品的折扣和优惠。

9.2 比例在饮食中的应用:营养搭配的比例和食物的热量计算。

第十章: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性应用10.1 比例在跨学科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10.2 比例在创新思维中的应用:利用比例关系进行创意设计和创新发明。

第十一章:比例在商业和经济中的应用11.1 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的比例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数学抽象: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抽象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 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数学建模: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比例模型,运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是2克/摩尔,所以消耗的反应物A的摩尔数是x / 2。
反应物B的摩尔质量是4克/摩尔,所以消耗的反应物B的摩尔数是y / 4。
因为摩尔比是1:2,所以我们可以列出比例方程:x / 2 = y / 4。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 = 2 * y / 4 = y / 2。
所以,消耗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质量比是1: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比例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比例解决问题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总距离,所以无法具体计算出x的值。
例题5:
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比是1:2。如果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是2克/摩尔,反应物B的摩尔质量是4克/摩尔,那么在反应中消耗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答:
设消耗的反应物A的质量为x克,消耗的反应物B的质量为y克。
根据题意,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比是1:2,所以消耗的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摩尔数之比也是1:2。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38》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38》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3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进行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2.熟练解决涉及比例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

2.运用比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的方式引出比例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例的概念(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例的意义和作用。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课本中提供的例题,并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

4. 整合讨论(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结果进行汇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5. 练习与拓展(20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拓展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比例解决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氛围良好。

但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强巩固。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自选一道与比例相关的问题,并用比例解答,写成一篇简短的小结。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加强练习,更好地掌握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例?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二、新授: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30∶12=45∶χ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①请学生独立尝试;②注意格式;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2、练一练第2题3、补充:χ∶0。

8=3∶1。

2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五、《作业本》第31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

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1、兴趣入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1、看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2、找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

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解:设盈利?元。

150:3=?:80 3?=150×80 ?=150×80÷3 ?=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比例问题教案

比例问题教案

比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推导出未知数的值。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辅材料。

2. 小黑板、彩色粉笔。

3. 模型和实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比例问题的概念,例如:“小明家有5个苹果,小王家有10个苹果,两家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或者:“小明花2个小时走完了100公里的路程,那么4个小时能走多远?”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通过教师在板书上写下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同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比例问题的常见形式。

2. 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实例,详细讲解比例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步骤。

例如,当给出四个数中的三个数,并且要求求出第四个数时,可以采用交叉相乘法,反推出未知数的值。

三、示范演练(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比例问题,供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列式子,如何解方程,如何求解未知数等等。

通过示范演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合作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物体放大缩小的比例、平面图的比例放大等等。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应用。

五、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以巩固基本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比例问题的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醒学生注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巩固和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河小张红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好,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判断。

(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1、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出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最先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师: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了?生:比例3、引入新课:对,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4、师:通过大家的表情,好像老师不用教,大家都敢尝试。

大家敢不敢自己试试?(相信学生,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教是为了不教。

)呈现自学提示:(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3)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5、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6、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

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7、师:比较这两种解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理解?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光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善于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当然,没有要求时,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但要求用比例解时必须用比例。

8即时练习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李奶奶把大家认真学习,帮助她解决问题的事情告诉了邻居王大爷,李大爷正为上个月交了19.2元的水费但算不出用水都少吨而犯愁,就急匆匆地赶过来向大家请教,大家愿意帮帮他吗?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这道题与例5相比,条件和问题改变了,但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

师:这次还需不需要老师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提示?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其余在下面做,形成一个竞赛的形式。

演板的同学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做题过程,教师进行鼓励和评价。

9、师:上面两道题就是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大家亲身实践,你感受到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需要几个步骤吗?(出示:表达是我的强项,让学生从学习提示、独立解决问题中逐步提炼归纳出自己做法,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真是很棒!通过自学能够感受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次老师想考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你们敢应战吗?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对比发现超越自我。

(二)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习P60例6)师:解决了李奶奶、王大爷家的问题,下面的几个工人也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1课件出示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与问题师: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考例5的学习经验来解决,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师:谁来说说做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回答)学情预设:一般的方法是:有的同学用算术方法,有的同学能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30x=20×18,x=12。

师:(教师手指30x=20×18,x=12。

)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是什么?学情预设:估计学生能说出列式根据,因为书的总数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

2.即时练习(课件出示:)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师:会解决吗?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3.对比正比例、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相同和不同师:通过这2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例5和例6,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以合作的方式探讨,然后派代表汇报探讨结果。

比较以上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都是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不同点在于题中两种量的关系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相同。

三、目标检测师:课本第60做一做,是生活中的另外的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解决?(要求用比例知识解)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做—做中的问题。

师:请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情预设:第1题,小明买的是同一种圆珠笔,所以圆珠笔的单价不变。

那么买的支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用正比例关系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2题,用反比例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1、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师小结:(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在这组题目中是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到怎样运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5、例6,练习九3、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3、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12.88=χ10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8χ=12.8×10χ=128÷8χ=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4)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3、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