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Me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答案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答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三.思考题(指导书P15)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

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

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

例如: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语言(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

第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章M e t 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25章M e t 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 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 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 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思考题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统计学方法_课后 习题 答案

统计学方法_课后  习题  答案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白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人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血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无方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大小二、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生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而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的一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而卫生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人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

2. 某年级甲班、乙班各有男生50人。

从两个班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

如果甲班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乙两班分别抽取的10人,测量其身高,得到的分别是甲、乙两班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身高只是甲、乙两班所有同学平均身高的一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一般很难恰好相等。

因此,不能仅凭两个样本均数高低就作出两总体均数熟高熟低的判断,而应通过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才能作出判断。

第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25章M e t 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思考题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3. 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的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研究内变异,二是研究间变异。

统计学习方法习题

统计学习方法习题

《统计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2、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①、x> me>mo②、x<me<mo ③、x>mo>me3、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4、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 )①、甲类较大②、乙类较大③、两类相同5、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①、187.5% ②、7% ③、106.48%6、.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①、应用统计学②、描述统计学③、推断统计学7、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①、扩大2倍②、减少到1/3 ③、不变8、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则最大艇速的均值的无偏估计值为()①、32.5 ②、33 ③、39.69、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0、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②、离散程度越大③、稳定性越高 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学方法_课后习题解答

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学方法_课后习题解答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白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人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血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无方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大小二、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生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而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的一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而卫生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人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

2. 某年级甲班、乙班各有男生50人。

从两个班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

如果甲班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乙两班分别抽取的10人,测量其身高,得到的分别是甲、乙两班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身高只是甲、乙两班所有同学平均身高的一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一般很难恰好相等。

因此,不能仅凭两个样本均数高低就作出两总体均数熟高熟低的判断,而应通过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才能作出判断。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 选择题(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B (10)B(11) A2. 填空题(1) 硬件软件(2) 存储管理设备管理(3) 软硬件资源(4)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5) 20ms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3. 判断题(1) × (2) × (3) √ (4)× (5) × (6). √ (7) √ (8)√4. 问答题(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 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答:批处理系统指用户的作业成批的处理,作业建立、过渡、完成都自动由系统成批完成。

因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计算机速度、容量、外设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和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速度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一对矛盾。

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实现作业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

(3) 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交替运行。

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处理机及外设尽量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成批送入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4) 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答: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服务。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描述方法;掌握不同测度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应用场合;能利用所学的方法对统计数据作各种统计描述。

难点释疑:(一)算术平均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调和平均数往往只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来使用,即在已知标志总量而未知总体单位总量的情况下计算调和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较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二)调和平均数虽然是根据标志值的倒数计算的,但其结果不等于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在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时,除了考虑数理方面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现实的经济意义。

(三)平均数的性质是简捷计算法的基础,也是计算标志变异指标的基础。

掌握中位数和众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的目的是能够根据其中的两个平均数大体计算出第三个平均数,并判断总体的分布状态。

(四)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在反映标志变异程度方面各有优缺点。

全距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测度值,它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与平均差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在数学性质上比平均差要优越,所以,在反映标志变动度大小时,一般都采用标准差。

标准差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值。

(五)标准差系数的应用。

为了对比和分析不同平均水平总体的标志差异程度,就需要使用标准差系数。

它是标志变异的相对指标。

它既消除了变量数列变量值差异程度的影响,也消除了变量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平均指标反映了()。

①总体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②总体分布的离散特征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④总体变动趋势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①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③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④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ME工单答案

ME工单答案

第一部分ME基本技能考试考题答案ME-1题目一:斯贝发动机防冰空气控制活门的拆装一.基本知识问题答案:1.答:发动机的防冰空气控制活门作用是通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引气,并送入发动机进气道整流罩内的环形腔和低压压气机进口导向叶片内,起防冰作用。

2.答:当飞机发现有异常外来物不能立即判明时,不要触摸或扰动,应保护好现场,立即报告领导。

3.答:(1)会将人击外来物吸入发动机进气道—进气道前方扇型低压区域;(2)排除高温、高速和高压气流的区域—发动机排气扇型区域;(3)产生可对人听力造成永久性伤害的噪音区域—发动机周围。

4.答:红色警告标记的目的是提醒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禁止扳动挂牌的电门、开关、手柄及使用挂牌的零部件、附件或设备,以免损坏机件、增加工作困难或危及维修及维修人员人身安全。

二.实际操作要求:1.查阅出Boeing747300/400/500AMM手册中,发动机的防冰空气控制活门的相关章节为:30-21-11。

2.正确选择工具/设备(选择工具不能超过三次)3.拆卸防冰空气控制活门:1) 拆除防冰空气控制活门的接线盒盖板;拆下导线束,重新装回导线固定螺钉和接线盒盖板;2) 松开两个活门四个“V”形结合卡箍,并拆下卡箍;3) 固定住防冰空气导管后部防止损坏膨胀接头,取下两个防冰空气控制活门并做好标记;4)在空气导管开口和活门孔处装上合适的堵塞。

4.安装可调放气活门1)取下空气导管和活门上的堵塞;2)准备好安装“V”形结合卡箍和结合凸缘;3)装上两个活门和相应的波纹垫(如有),确保气流方向正确;4)装上“V”形结合卡箍,拧紧各卡箍螺帽到90磅吋;5)取下接线盒盖板,检查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应为9欧姆,接线柱和活门壳体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000欧姆;;6)重新装四根导线;7)装回接线盒盖板,并将固定螺钉打上保险丝;5.清点工具数目、撤走地面设备、现场清理等。

三.相应技术资料名称:飞机维修工作单――发动机防冰空气控制活门的拆装;Boeing737AMM手册。

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 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 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 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3. 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的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研究内变异,二是研究间变异。

第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章M e t 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25章M e t 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 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 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 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思考题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第章随机区组析因设计资料的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章随机区组析因设计资料的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6章随机区组设计和析因设计资料的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对于随机区组设计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结果相比,( A )。

A. 两种方法适用的资料不同而不可比B. 检验效果不能确定C. 两种方法都可以用D. 两种方法检验效果相同E. 以上均不对2.在某项实验中欲研究A、B两因素对某观测指标的影响,A、B两因素分别有2个和3个水平,观测指标为数值型变量,假设检验的方法应选用( D )。

A.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B. 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C. Friedman检验D. 根据设计类型、资料分布类型、变异情况和研究目的等选择的检验方法。

E. 以上均不对3. 与完全随机设计及其方差分析相比,随机区组设计及其方差分析可以使其( A )。

A. 变异来源比前者更多B. 误差一定小于前者C. 前者的效率高于后者D. 影响因素的效果得到分析E. 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B.完全随机设计更适合实验对象的混杂影响不太大的资料C.在随机区组设计中,每一个区组内的例数都等于处理数D.在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内及区组间的差异都是越小越好E.以上均不对5.配对t检验可用( B )来替代。

A.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B.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C.A、B两种方差分析都可以D.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E.以上都不可以二、思考题1.随机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资料在设计和分析方面有何不同?答:在设计上,与后者比,前者在设计阶段按照一定条件将受试对象配成区组,平衡了某些因素效应对处理因素效应的影响,更好地控制了其他因素对处理因素效应的影响,设计效率较高。

在分析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解为3部分,将由区组因素导致的变异分离出来,使得误差更接近“随机误差”,假设检验的结果更敏感。

2. 随机区组设计的Friedman 检验,0H 如何写?请解释之。

me服务课文的课后题

me服务课文的课后题

me服务课文的课后题
ME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客服,它可以通过文本、语音、图像等多种形式与用户进行交互。

作为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ME服务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ME服务的效果,许多企业会设计课程来培训自己的客服人员。

下面是一些针对ME服务课程的课后题:
1. ME服务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
2. 如何利用ME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3. ME服务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它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4. 如何应对用户提出的问题,使用ME服务来解决他们的疑问?
5. 如何保证ME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很多其他问题需要考虑。

例如,如何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ME服务界面?如何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如何利用ME服务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
总之,ME服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潜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商业价值。

第9章 关联性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9章 关联性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9章 关联性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对简单相关系数作假设检验,)(v t t ,统计结论为( B )。

A. 两变量不相关B. 两变量有线性关系C. 两变量无线性关系D. 两变量不会是曲线关系,一定是线性关系E. 上述说法都不准确2. 计算积矩相关系数要求( C )。

A. Y 是正态变量,X 可以不满足正态的要求B. X 是正态变量,Y 可以不满足正态的要求C. 两变量都要求满足正态分布规律D. 两变量只要是测量指标就行E. Y 是定量指标,X 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3. 对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资料作关联性分析,可用( C )。

A. 积矩相关B.秩相关C. 关联系数D. 线性相关E.以上均可4. 由样本算得相关系数r ,t 检验结果为P <0.01,说明( D )。

A. 两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B. r 来自高度相关的总体C. r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为0的总体D. r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的总体E. r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大于0的总体二、思考题1. 1988年某地抽查0~7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如教材表9-10,某医师要想了解年龄与营养不良患病率是否有关,你认为应选用什么统计方法?为什么?教材表9-10 1988年某地抽查0~7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 年龄/岁 0~ 1~ 2~ 3~ 4~ 5~ 6~7 患病人数 98 278 86 29 59 82 34 患病率/%15.711.712.97.48.97.35.1解:提示,用秩相关分析年龄与患病率的关系,因患病率资料一般不服从正态分布。

2. 请查找最近三年主题为相关分析或关联分析的已发表国内医学文献,至少认真阅读其中3篇(建议分别选取Pearson 、Spearman 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各1篇),找出其中不妥之处。

3. 在讲散点图时,我们曾提到分层应慎重,有可能出现分层分析与总体情况大相径庭的结果。

请举一两个实例说明这种现象。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大同》1.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

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

……同,重体,合类。

”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

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老子》、《庄子》、《韩非子》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文字,与大同作比较。

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先秦诸子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 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二《七月》1.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曾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见《吕氏春秋》和《礼记》,是战国时期一部行政历法)。

[整理]《医药数理统计方法》学习指导-标准答案.

[整理]《医药数理统计方法》学习指导-标准答案.

第一章数据的描述和整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 掌握数据的类型及特性;2.掌握定性和定量数据的整理步骤、显示方法;3.掌握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状的常用统计量;4.能理解并熟练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5.了解统计图形和统计表的表示及意义;6. 了解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作图、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生成、统计量的计算。

二、内容提要(一)数据的分类(二)常用统计量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2、描述离散程度的统计量3、描述分布形状的统计量* 在分组数据公式中,m i , f i 分别为各组的组中值和观察值出现的频数。

三、综合例题解析例1.证明:各数据观察值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称为离差平方和)最小,即对任意常数C ,有2211()()nnii i i xx x C ==-≤-∑∑证一:设 21()()ni i f C x C==-∑ 由函数极值的求法,对上式求导数,得11()2()22, ()2 n ni i i i f C x C x nC f C n =='''=--=-+=∑∑令 f '(C )=0,得唯一驻点11= ni i C x x n ==∑由于()20f x n ''=>,故当C x =时f (C )y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21()()ni i f x x x ==-∑。

证二:因为对任意常数C 有22222211111222212()()(2)2(2)()0n n nn niiii i i i i i i n i i x x x C xnx x C x nC nx C x nC n x Cx C n x C ======---=---+=-+-=--+=--≤∑∑∑∑∑∑故有2211()()nnii i i xx x C ==-≤-∑∑。

四、习题一解答1.在某药合成过程中,测得的转化率(%)如下:94.3 92.8 92.7 92.6 93.3 92.9 91.8 92.4 93.4 92.6 92.2 93.0 92.9 92.2 92.4 92.2 92.8 92.4 93.9 92.0 93.5 93.6 93.0 93.0 93.4 94.2 92.8 93.2 92.2 91.8 92.5 93.6 93.9 92.4 91.8 93.8 93.6 92.1 92.0 90.8 (1)取组距为0.5,最低组下限为90.5,试作出频数分布表; (2)作频数直方图和频率折线图;(3)根据频数分布表的分组数据,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章Meta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C.混合效应模型
D. 回归模型
E. 贝叶斯模型
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
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
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
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
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
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C.均数差
D. 标准化P值
E. 危险度差值
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C.t统计量
D.H统计量 E. Z统计量
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
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
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
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思考题
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3. 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
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的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研究内变异,二是研究间变异。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只考虑研究内变异,即认为研究间的差别只是抽样引起,纳入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来自一个相同的总体,各个独立研究的效应是效应合并值这一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则同时考虑了研究内变异和研究间变异,即认为研究间的差异不仅仅是抽样引起的,纳入meta 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分别来自不同但互有关联的一些总体,每个研究有其相应的总体参数,meta分析的效应合并值是多个不同总体参数的加权平均。

Meta分析时,如果异质性检验的结果不拒绝H0,即研究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到效应合并值。

如果拒绝H0,则认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此时应考察异质性来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等异质性处理方法,使之达到同质后,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若经异质性分析和处理后,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仍然不具有同质性,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eta回归及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合并。

如果异质性很大,应考虑这些研究结果的可合并性,或放弃meta分析,只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4. Meta分析有哪些常见的偏倚?
答: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在meta分析的各个步骤中均有可能产生偏倚。

偏倚的存在对meta分析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偏倚的类型主要包括文献发表偏倚、文献查
找偏倚和文献筛选偏倚。

三、计算题:
教材表25-9给出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完成的有关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后死亡风险的7个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试分别用固定效应模型Peto 法及随机效应模型D -L 法进行效应合并,给出效应合并值的点估计及区间估计,并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合并效应值。

教材表25-9 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死后死亡风险的7个随机临床试验资料
研究 阿司匹林
安慰剂
死亡数 病例数 死亡数 病例数 1 49 615 67 624 2 44 758 64 771 3 102 832 126 850 4 32 317 38 309 5 85 810 52 406 6 246 2 267 219 2 257 7
1 570
8 587
1 720
8 600
解:
(1)Peto 法 1)异质性检验
H 0:7个研究来自同一总体,即效应的总体水平相同。

H 1:7个研究来自不同总体,即效应的总体水平不全相同。

由Peto 法的异质性检验公式计算统计量Q 。

首先计算每个研究的期望E i 、方差V i 、优势比OR i 以及处理组实际阳性数与期望之差O i -E i 、(O i -V i )2/V i ,结果见练习表25-1。

1.107.912)4.99(8.20)]([)(2
2
2=--=---=∑∑∑i
i i i i i V E O V E O Q
本例df=6,?2,6)=>,P>,不拒绝H 0,即认为7个研究间异质性不大,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2)计算合并OR 及其95%CI 合并OR :
90.0)7.9124.99exp())(exp(=-=-=∑∑i
i i
V
E O OR 合并
合并OR 的95%CI :
)96.0,84.0()7
.9127
.91296.14.99ex p(
)96
.1)(ex p(
=±-=±-∑∑∑i
i
i i
V
V
E O
3)合并OR 的检验
H 0: OR 合并=1。

H 1:OR 合并?1。

采用?2检验,
8.107
.912)4.99()]([22
2
=-=-=
∑∑i
i i V
E O χ
df=1,?2,1)=<,P <,拒绝?H 0,即阿司匹林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后死亡的风险。

练习表25-1 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后死亡的7个临床试验及meta 分析(Peto 法)
研究 阿司匹林
安慰剂 E i O i -E i V i OR i (O i -E i )2/V i
死亡 病例 死亡 病例 1 49 615 67 624 2 44 758
64 771 3 102 832
126 850 4 32 317
38 309 5 85 810
52 406 6 246
2 267
219
2 257
7 1 570 8 587 1 720 8 600 合计






(2)D-L 法
Peto 法进行异质性检验时,Q 检验在界值附近,为保证结论的可靠,用D-L 法进行效应合并,比较效应合并值的差异。

先求D 值。

计算OR 、ln(OR )及权重w i ,结果见练习表25-2。

77009.069
.284456559.910559
.910)17(0.10)()1(2
2=-⨯--=
---=
∑∑∑i i i
w w w k Q D
由D 值求w i *,)
/1(1
*
i i w D w +=
,结果见练习表25-2。

合并OR 及其95%CI 为
880)71320()1324906133())ln((
..exp ..exp w
OR w exp OR *i
i *
i
=-=-==∑∑合并
.1
96
/
exp(ln*±
-
OR
)
=
exp(
±∑i w
249
.
13
.0
/
96
7
132
.1
=,
合并
比较一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OR合并值的点估计很接近(分别为和;95%CI的宽度,随机效应模型大于固定效应模型。

因此,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趋向保守,但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平均而言,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降低10%。

练习表25-2 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后死亡的7个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D-L法) 研究y i=ln(OR i)w i w i2 w i*w i*y i
1 5
2 2
3 4
4 4
5 2
6 9 10
7 9 44
合计 (45)
(周旭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