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新教材教学设计的关键词》培训教材(共26张PPT)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名词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名词总结写在前面:为了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新教材的关键叙述,本文特意将若干文件名称、已注释名字、引用书籍名称、人物名字等列入其中。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氏族公社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黑陶红山文化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部落部落联盟三皇五帝部落联盟禅让制世袭制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甲骨文内外服制方国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井田制第2 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战国策》华夏《春秋左传》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什伍连坐孔子老子五经六艺《论语》道《老子》仁政礼乐制度学在官府百家争鸣孟子荀子法经诗经墨家法家儒家道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离骚》《天问》《九歌》第3 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吕氏春秋》《谏逐客书》《史记》西南夷匈奴长城皇帝制度始皇帝秦始皇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官僚制乡里亭过秦论焚书坑儒大泽乡楚汉战争《汉书》约法三章《封建论》《藏书》里耶秦简驰道直道大泽乡刘邦项羽《荀子集解》第4 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驷马安车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黄老思想文景之治推恩令中外朝制察举制刺史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五经博士经学河西走廊张骞丝绸之路大司马骠骑将军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外戚三十税一制度田光武中兴宦官清议党锢之祸太平道黄巾军史记汉书纪传体断代史汉赋乐府诗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九章算术造纸术灵宪伤寒杂病论氾胜之书四民月令昌言后汉书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5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刘备曹操彩绘陶屋曹丕孙权司马昭司马炎五胡乱华士族南朝宋书国号羯氐羌鲜卑晋惠帝晋武帝司马睿士族刘裕南朝六朝十六国年号淝水之战拓跋孝文帝魏书南北朝资治通鉴青瓷尊《宋书》国号鲜卑《魏书》第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义仓京杭大运河高丽江都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武则天武周开元盛世曲辕犁耒耜经突厥东突厥颉利可汗天可汗职贡图西突厥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交河故城回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唐蕃会盟碑靺鞨族粟末部大祚荣节度使安禄山安史之乱河西陇右地区新唐书朋党之争黄巢农民起义朱温五代十国通典第7 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登科后唐三彩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进士科唐摭言六曹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宰相中书门下政事堂大唐六典田租人口税更赋租调制均田令租庸调制两税法户税地税两税法翰苑集白居易集唐律疏议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白马寺道教三教合一禅宗范缜韩愈天命论玄学建安文学田园诗骈文李白杜甫元稹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颜体柳体姨母帖杨大眼造像记多宝塔感应碑金刚经碑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洛神赋图胡旋舞齐民要术禹贡地域图雕版印刷术僧一行《千金方》《唐本草》《金刚经》法显那烂陀寺《佛国记》新罗空海鉴真招提寺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 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禁军赵匡胤陈桥兵变《雪夜访普图》赵普知州转运司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三衙四监司通判《嘉祐集》《范太史集》燕云十六州岁币党项族西夏岁赐募兵制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女真族岳家军秦桧岁贡《陈亮集》《水心别集》第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契丹人引马图》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辽史》南北面官元昊《武溪集》五京《三朝北盟会编》猛安谋克大定之治铁木真西辽萨班灵骨塔忽必烈崖山之战行省制度行中书省宣政院腹里中书省《元史》回族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畏兀儿《时务五事·立国规模》《国朝文类》马可波罗第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沈括《夫妻对坐宴饮图》复种制五大名窑青花瓷釉里红《苏轼诗集》榷场纸币《清明上河图》苏湖熟,天下足南北分卷制度《宋史纪事本末》《容斋随笔·四笔》《文忠集》第12 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道学儒学复兴运动程朱理学四书五经《通制条格》词豪放派婉约派散曲杂剧关汉卿王实甫《紫山大全集》《芙蓉锦鸡图》话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活字印刷术郭守敬《梦溪笔谈》《授时历》契丹大字小字女真文字畏兀儿文字《蒙古秘史》八思巴字《河南程氏遗书》《四书或问》《朱子语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朱元璋宰相制度文渊阁内阁票拟批红司礼监东厂锦衣卫魏忠贤郑和下西洋倭寇戚继光二十四衙门《万历野获编》鞑靼瓦剌俺答汗朝贡贸易互市乌思藏宣慰司元帅府奴儿干都司努尔哈赤《清太祖实录》《大明会典》大顺明思宗多尔衮《皇明祖训》《明夷待访录》第14 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康乾盛世《清高宗实录》《名山藏副本》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密折制度军机处军机大臣南明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蒙旗制伯克格鲁派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五世班禅驻藏大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金瓶掣签制度理藩院汉地十八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白莲教天理教十三行《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第15 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戒庵老人漫笔》《耕织图》《明神宗实录》《西台漫记》工场商品经济《盛世滋生图》徽商晋商《肇域志》小农经济陆王心学王守仁李贽黄宗羲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传奇小说汤显祖孔尚任京剧《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类书《永乐大典》丛书《四库全书》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王文成公全书》《明儒学案》《焚书》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 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逆差飞剪船英国东印度公司八旗绿营林则徐虎门销烟懿律《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五口通商《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亚罗号”事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畬《瀛寰志略》《中外旧约章汇编》《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斯恩格斯文集》《广东军务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第17 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拜上帝紫荆山洪秀全杨秀清北伐杨秀清韦昌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曾国藩洋枪队《天朝田亩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资政新篇》湘军淮军洋务运动洋务派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官督商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北洋舰队金陵机器制造局浩罕国阿古柏藩属国中法战争马尾军港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越南条款》甲午中日战争明治维新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避战保船威海卫军港《马关条约》李鸿章琉球义勇军刘永福黑旗军三国干涉还辽赎辽费《时局图》《辽南条约》《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门户开放第18 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维新派梁启超《时务报》《变法通议》公车上书明定国是百日维新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义和团运动反洋教斗争扶清灭洋毓贤袁世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摩尔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奕劻瓦德西东南互保”协议克林德事件《议和大纲》《论世变之亟》《直报》《戊戌政变记》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 课辛亥革命邹容《革命军》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同盟会《民报》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与妻书》林觉民预备立宪公会《钦定宪法大纲》请愿速开国会运动皇族内阁保路运动湖北新军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党南北议和《清帝逊位诏书》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第20 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北洋军阀《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约法》内阁制总统制《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二十一条中日民四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古德诺筹安会二次革命中华革命党护国军护国战争直系皖系奉系冯国璋直隶段祺瑞张作霖府院之争中华民国军政府广州非常国会协约国资本主义经济南京临时政府荣宗敬、荣德生荣氏兄弟《第一回中国年鉴》阳历《青年杂志》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吾人最后之觉悟》《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 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巴黎和会《新申报》新民主主义革命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达陈望道李汉俊共产主义小组共产国际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宣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国民革命陈炯明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国民党右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第22 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纲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武汉国民政府宁汉合流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本四大银行南昌起义海陆丰八七会议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土地革命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朱德陈毅工农革命军《井冈山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围剿左倾逃跑主义遵义会议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原大战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 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田中义一东方会议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十九路军溥仪伪满洲国不抵抗政策国联调查团国际共管东北人民革命军杨靖宇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西北文化日报》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西北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通电》七七事变庐山谈话会《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红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国共合作抗战宣言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制度以华制华汪精卫以战养战《拉贝日记》《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粮食统制治安强化运动重庆大轰炸石井四郎731细菌部队人道主义《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攘外必先安内李顿调查团第24 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林彪平型关大捷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太原会战李宗仁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论持久战》中国必亡论中国速胜论长沙会战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囚笼政策百团大战皖南事变《延安颂》陕甘宁边区苏德战争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远征军戴安澜《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罗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毛泽东思想天皇《炉边谈话》何应钦小林浅三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木户幸一小矶国昭第25 课人民解放战争重庆谈判王若飞蒋介石《双十协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平建国纲领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青化砭战役沙家店战役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西北野战军通货膨胀《为江浙人民呼吁》《大公报》城市小资产阶级第二条战线国民大会《中华民国宪法》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社会主义革命李宗仁张治中《国内和平协定》渡江战役《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第26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工农联盟政务院社会主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八线《朝鲜停战协定》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日内瓦会议支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求同存异《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周恩来年谱》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27 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鞍山钢铁工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论十大关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困难时期八字方针四个现代化《毛泽东年谱(1949—1976)》以阶级斗争为纲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全面夺权一月风暴“斗、批、改”运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四人帮国民经济体系王进喜焦裕禄雷锋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尼克松《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28 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平反冤假错案富农分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经济特区“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走出去引进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世界博览会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告台湾同胞书》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第29 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中心工作重心江泽民中共十三届四中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外汇储备国际竞争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新型国际关系《巴黎协定》全球治理体系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二十国集团《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教案设计: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2019级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案设计(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思考一(1)具有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权专制的基本特点。
(2)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秦朝灭亡不是郡县制的错误,而是秦朝残暴统治引发的;秦朝推行郡县制起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问题思考二(1)①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②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③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级官吏分工负责。
(2)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的方法没有改变;秦朝孤立无助。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B项是经济角度,排除;材料中“不考虑世系”体现了此制度改变的是血缘政治,故选A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实施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还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举措,如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故C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A项错误;秦朝皇帝掌握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B项错误;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C项正确;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是:人民努力辛勤地劳作,仍然交不足国家的粮食布匹,可见当时的赋税负担非常重。
徭役一般指人们参加国家大型建设和工程时的劳动。
]5.【答案】A。
【解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意思是“秦始皇扫灭六国,虎视天下,(这样的气势)是何等英雄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中外历史纲要》课程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 课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单元内容整合— — 拆分
• 1.1 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国家起 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 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每个专题以主题统领,体现了专题学习的价值, 决定了专题内容选择的方向
专题的主题为教学立意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课程内容 主题 课程内容 选择
教学立意 与设计
1. 课程内容主题是核心,决定了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立意 2. 课程内容主题的分析,为教学内容的立意奠定了基础
课程内容的主题— — 教学立意的抓手
•• 明 人朝 口宰 膨相 胀制 和度 闭的 关废 自除守和 政内策阁的设置
二、专题内容分析与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学习 需要 分析
专题课程 内容分析
相关教材 内容分析
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确定 单元主题
单元与课时目标设计
单元 目标 设计
课时主题 与目标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XX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组XXX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
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
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4)
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中仅仅围绕党和国家要求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理念,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产生阶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民族认同感、形成文化自信。
本课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资源,坚持以生为本、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材观念。
以往我们的教材更多是“教本”,现在新课程中要将教材视为“学本”资源。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素材、分析信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设置问题进行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有兴趣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1)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是新教材的第一单元,主线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产生和发展,以通史的体例,呈现了从远古到早期国家诞生再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每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囊括。
主线非常明晰,以中华文明的角度来统领单元教学。
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更是开启了中华文明史的学习,教材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补充介绍了国家产生之前的中华文明起源阶段,追溯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使得整部中国史更加完整。
(2)核心素养的体现:本课教材内容非常明显地呈现了五大历史核心素养,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地图、考古发掘图片、文献史料等不同类型材料,栏目设计中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新教材在子目录的设计上,显得有些凌乱,本课中三个子目录分别为“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子目标题无法体现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需要教师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重新加工和整合。
2、课标要求与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含解析
第16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 16 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背景与概况
印尼民族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
阿根廷与智利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亚非拉民族 民主运动的高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的独立运动
摩洛哥反对西班牙和法国的侵略斗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意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本课的部分内容,所以应该适当的减少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分布,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
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
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
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
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2)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中国的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也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主题”,其中“中华文明的起源”部分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早期国家”则缕析夏商西周国家机构的完善和社会结构缓慢而重大的变革。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历史是绵延时间最久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段历史在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都有着重要地位。
本课作为高中阶段的开篇之作,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学情分析: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并且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但是一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因此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文明的起源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高中生的学习要求更加理性,也对早期国家的出现这个话题更感兴趣,所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我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放在早期国家上。
由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及其发展道路涉及到中国上古时代如何由野蛮走向文明、早期国家的特色、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因此,这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拓展一下史学研究的话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立意:以文明为主线,展开三个话题:大河源头,文明曙光;走出蛮荒,迈向文明;王朝时代,千古回响。
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为重点,进行初步的史料分类和史料研读。
教学目标:1、通过“中华文明起源”PPT动态展示,纵向全景了解我国2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13-15课共3课时教案(表格式)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过渡:现在我们把视角从内政转到对外交往上,看看明朝的对外关系上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出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时间:目的:①②③区域的主要民族。
并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2、明清易代出示时间轴,归纳明清易代大事记小结:带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及重点问题课堂检测:相应练习题课后作业:整理笔记、完成本课练习题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教案导入:从“康乾盛世”的认识说起,引入第一个问题“疆域的奠定”【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辨证地认识“康乾盛世”。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形成对康乾盛世相对理性的认识,同时认识到“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版图的扩大和巩固,由此引入第一问题“疆域的奠定”。
一、疆域的奠定1.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的斗争【教师活动】教师借助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列举相关事件并简要解释,帮助学生认识康雍乾三朝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相关事实。
【学生活动】学生老师的引导下读图,回顾和学习相关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事件意义康熙帝收复台湾(1683)设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管辖康雍乾平定准噶尔叛乱加强了对新疆、青海、西藏、1.军机处的设置【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清朝初年中枢机构的演变,提供材料,并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军机处有何特点?材料:军机处官员掌管军国机要,起草诏令,但非正式衙门,亦无正式衙署,其办公处所设于内廷隆宗门内,称为值房。
军机大臣亦非实官,仅是内廷差使,平时在朝中值日,随时准备皇帝召见,听命于皇帝,完全是皇帝私人办事机构,但又是国家最高决策施政中心。
《中国历史新编》【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清初中枢机构的演变,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无实权非正式的秘书机构;国家军国要事的决策中心。
2.密折制度的形成【教师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试想一下密折制度对皇帝有何重要意义?材料:所谓的密折,即大臣所上的奏折不经内阁拆阅,直接呈递皇帝,皇帝批阅之后直接发还上奏者本人。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含解析)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课题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意义;
2.分析和平与发展所遭遇的严重挑战;
3.认识在面临全球性问题时国际的应对措施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的学习,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对现代世界的意义,并认识在人类发展面临挑战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全球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1.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全球性问题的应对措施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板书设计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表现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意义
含义与关系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发展方面的时代潮流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和平与安全方面
在合作共赢中全球治理机制的建立
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治理方案的提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教学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中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使用时间立起了辉煌的埃及文明.默写过关知识深化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2.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A . B.C. D.3.“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A.拥有最高的司法权 B.维护全体人民利益C.忽视妇女等参政权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4.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
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5.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案参考答案教材主干知识填空:①采集②生产者③手工业④贸易⑤城市⑥私有制⑦阶级⑧国家⑨苏美尔⑩古巴比伦⑪汉谟拉比法典⑫楔形⑬60 ⑭法老⑮金字塔○16象形○17太阳○18印度河○19恒河○20种姓○21佛教○22城邦○23小国寡民○24民主政治○25希罗多德○26修昔底德○27苏格拉底○28成年男性公民○29奴隶○30多元【合作探究一】参考答案古代埃及和西亚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允许和鼓励学生开放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比如:古代西亚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3、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4、古代希腊: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师】在扩张过程中,罗马的哪一制度迅速发展起来?为什么?
③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
(3)衰落: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作业
布置
把同步练习做完,并记忆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板 书 设 计
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埃及文明
古代文明的扩展 西亚文明
希腊文明
波斯帝国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古代世界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农耕与冶铁
文明的交流 雕刻艺术
字母文字
丝绸之路
【师】这一时期各大帝国的兴起与扩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初步交流与进步,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部分的知识。
二、文明的交流
(1)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2)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3)神话: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3)雕刻艺术: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XX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组XXX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
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
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历史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历史课堂,不应该充斥着枯燥的知识宣讲、生硬的道德说教,更应该是有温度、有思维、有趣味的。
第一,从师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史贵有魂,史贵有根。
”我们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灵魂,它引导我们搜集、筛选、组织教学材料,引导我们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和问题设计。
可以说,一节课的效果,关键就在于这节课主题和灵魂的确立。
教学目标和主题的确立,要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在试教本课前,经过反复研究,我确立了本课的主题:明朝的统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中国版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以人物故事丰富教学细节。
选择典型人物作为主线,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人物的经历和事例,也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人组成的,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历史教学应该“目中有人” o在讲述历史发展趋势、宏大历史事件时,如果我们多关注历史发展中的“个体”,补充些典型的“个案”,丰富历史发展的“细节”,就能使学生更生动、立体、形象地感知、理解。
本课从导入开始,补充了朱元璋、张居正、郑和等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物学生耳熟能详,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批判思维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常态。
引导学生慎重对待史料、对待历史结论, 批判、辩证地分析史料,追究历史结论得出的过程,形成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如:朱元璋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像,哪副更接近真实的朱元璋?再如: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印象,停留在厉行海禁,实际上明朝后期从封闭走向有限的开放,通过分析,有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2019统编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课主要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已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过程中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标要求(2017版)通过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课程容量比较大,若按子目顺序讲解,会比较散,也不容易在一课时完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冲突严重,但是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汉民族与内迁民族在频繁接触中,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渗透和影响,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基于课标要求和以上分析,我按本课标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第一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第二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民族交融等阶段特征有基本认识,部分学生对于朝代更迭情况能简单叙述,但是初中没有选考历史的学生,对这段历史一片茫然。
学生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不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和教材内容,在概括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时期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特征;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严重的特点;在概括南方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课标与主题 素养与目标 贰
叁 思路与结构
层次与评价 肆 伍 专业与阅读
壹
课标与主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 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主题:北方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皆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民族融合,为元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壹
课标与主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主题,聚焦主题体现课标要 求,展现学科价值。
素养与目标 贰
通过素养与目标的阐述,明确教学设计的方向、需求,素养通过目标表达 出来,并借由目标的实现完成落地。
叁 思路与结构 通过思路与结构的具化,搭建起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并借由史 料、解释等历史学科方法,完成目标的实现和主题的展现。
叁
思路与结构
“五位一体”,各有侧重
(上)第八单元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王少莲) 侧重史料实证:对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史料来做观点说明。搜集、 梳理战争时期国共双方所发布的公告、社论等,选择代表性的节点事件 ,呈现在同一件事情上国共双方的不同史料,对所呈现的不同史料进行 辨析,判断哪一史料更符合客观实际,并由此双方背后的目的和主要原 因。从辨析和探寻中,清晰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路径。
课标与主题
凝阐 练述
素养与目标
思路与结构 融 合 层次与评价
支撑
专业与阅读
谢谢
2 019
新教材教学设计的 关键词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王少莲
励志讲话稿: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励志演讲稿: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自信是 成功的 关键”。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 自己。 它,不 是孤芳 自赏,也 不是夜 郎自大, 更 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 盲目乐 观:而是 激励自 己奋发 进取的 一种心 里 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 生活挑 战的一 种乐观 情绪, 是战胜 自己,告 别
叁
思路与结构
“五位一体”,各有侧重
(上)第八单元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王少莲) 侧重历史解释:呈现不同人对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的观点,包括蒋 介石、美国学者、大陆学者等,作为一个伏笔。梳理所呈现观点中所反 映的共性情况和个性问题,围绕共性情况和个性问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 叙事。在此基础上,再呈现观点,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既是国民党的惨败也是共产党的民心所向。”
壹
课标与主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
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
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
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
层次与评价 肆
层次的划分与评价的介入,实际上是对素养落地与目标达成的明晰衡量, 体现的是教学评的一致性。
伍 专业与阅读 专业与阅读使设计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伍
专业与阅读
(下)第二单元 第3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世界 通史 非洲
美洲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杨天林.古代文明史(下册);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戴维•C.康拉德著,李安山译.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凯文·希林顿著,赵俊译,刘鸿武校.非洲史;刘鸿武,暴明莹.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研究; F·-X·福维勒·艾马尔著,刘成富等译.金犀牛非洲中世纪史;舒运国.非洲史研究入门; 陈玉来.津巴布韦;张忠祥.马里;钟伟云编著.埃塞俄比亚;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主题: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认识其所具有的开创性、
奠基性意义。
(温州中学 郭振豪)
壹
课标与主题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 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 多元面貌。 教学主题:从中古时期的非洲与美洲历史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 通过史料解读,感受伟人历史关键时刻的巨大气魄和对改
依据,具有对祖国的深情大爱 革的坚定信念,同时认识到任何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
道路的探索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壹 课标与主题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主题,聚焦主题体现课
贰 标要求,展现学科价值。 素养与目标
通过素养与目标的阐述,明确教学设计的方向、需求, 素养通过目标表达出来,并借由目标的实现完成落地。
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 在漫漫人生旅途,我们笑过,哭过,我们 成功过, 失败过 。挫折, 失败也 许曾一 点点的 慢 慢吞噬你的信心,使你胆怯。但是,朋友 们,失 败,它并 不可怕, 可怕的 是它带 来了自 卑
。 在不知不觉,它消磨软化我们的信念,钝 化我们 的锐气 ,使我 们畏缩 不前。 于是,我 们
叁
思路与结构
“五位一体”,各有侧重
(上)第八单元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王少莲) 侧重唯物史观:理解历史是合力的结果。战争中,军事力的爆棚,有来 自于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这些力 大小的主要推力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 动力。
叁
思路与结构
层次与评价 肆
层次的划分与评价的介入,实际上是对素养落地与目标达成 的明晰衡量,体现的是教学评的一致性。
贰
层次与评价
教学目标陈述
水平
教学评价
能够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 事情,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 进程;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对相关史;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历史依据,具有对祖国的深 情大爱
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最后自我消沉 。 曾经,我多么想实现我心的理想,但是我 退却了 。因为 失败, 因为自 卑。我 觉得自 己 是一只多么渺小的丑小鸭。无论我怎 样发奋 努力,我 永远不 可能拥 有变成 白天鹅 的
那一天!就这样,自卑,它蒙蔽了我的双 眼,我看 不见前 方的阳 光大道 。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传记 。这个 科学巨 人,小时 候,他 被老师 们称为 弱
“五位一体”,各有侧重
(上)第八单元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王少莲) 侧重时空观念:以人民解放战争的战争形势图,呈现客观时空的变化, 通过客观时空的变化,展现战争的进程。挖掘客观时空变化背后社会空 间中的社会力量在不同时期的转向,以此来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空间对 历史自然(客观)时空走向的影响,即挖掘战争背后的社会支撑力量的 变化。最后归结,不同时期社会支撑力量的变化转向实际上是一种民心 的向背。
教学目标陈述
教学目标阐释
能够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事情,通过制作大事年表,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
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展的过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阶段特征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对相关史事加 借助大事年表,能够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
以描述
制”、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等史事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
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的史事
以描述;
加以概括和说明;能够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
能够独立探究问题,尝试验证以
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系
往的说法;
列史事做出合理解释。认识到任何一种适合本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
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探索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依据,具有对祖国的深情大爱
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的时空框架下,把握改革开放进程中
相关史事之间的时间联系与空间分布
能够独立探究问题,尝试验证以 通过对大事年表的解读,能够对改革开放史事做出合理解
往的说法
释,特别是能够解释“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
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等核心结论
叁 思路与结构
通过思路与结构的具化,搭建起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并借由史料、解释等历史学科方法,完成目标的实现 和主题的展现。
(上)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温州中学 陈只信)
(上)第三单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温州市永强中学 蒋丹怡)
(下)第二单元 第3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温州市永强中学 毛滨汝)
层次
能够理解大事年表的时序性特征,了解改革开放的 水平一历史分期方式;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开辟与发展的基本史实 能够独立制作合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 辟与发展大事年表,能够将重要史事定位在中国特 水平二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的时空框架下,运用大 事年表的方式对其加以描述;能够理解大事年表是 一种历史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解释,能够运用 通观全局的方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 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温州市永强中学 毛滨汝)
壹
课标与主题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 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主题:从冷战历程关键事件的解读中,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及其对 国际格局的影响,理性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吉尔·鲁巴尔卡巴著,郝名玮译.玛雅诸帝国;林恩·V·福斯特著.古代玛雅社会生活; 芭芭拉·A·萨默维尔著,赫名玮译.阿兹特克帝国;芭芭拉·A·萨默维尔著,赫名玮译.印卡帝 国;乔治·C.瓦伦特 著,朱伦,徐世澄译,孙家堃校.阿兹特克文明; 马丁,瓦塞尔曼著,黄磷译.拉丁美洲史;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林被旬,董经胜.拉丁 美洲史;牛建军.解密文明古国:探秘阿兹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