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题报告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子形象》5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第一篇: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摘要】《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
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
从妇女的出嫁、被弃、拒暴、盼夫、私通,到爱国等内容无所不包容。
用当时妇女不同形象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层矛盾,反映各个角落的现实生活。
这其中以妇女婚姻间题为题材的诗占有较大比重。
【关键词】妇女形象多彩图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中的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形象。
这些形象千姿百态,情态不一,可以通过这些妇女形象去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
由于妇女形象众多,所以,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婚姻问题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生活各个角落,也可以说是西周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夫权、族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格守礼教及其道德标准①。
几千年来,不管是中国、东方,还是西方,都在探讨着妇女问题。
在文学史上,人们更是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妇女形象,探讨了形形色色的妇女问题。
《诗经》就是一部在塑造妇女形象与探讨妇女问题上作出极大贡献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妇女形象大致可分以下几种:(一)大胆、直率、大方、泼辣、无拘无束、敢爱敢恨《诗经》中的作品收录的时间段为:大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也就是说它的收录包含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作品。
奴隶社会是从公元前2100世纪到前475年。
前476年开始进入了封建主义社会。
在公元前5、6世纪,那个时期,由于人类进入封建社会还不是很久,男女爱情还不那样深受封建礼教压制束缚。
这时的男女情爱、婚姻比较自由。
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
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爱情是诗经中一个重要而深刻的主题。
通过诗经中的爱情描写,我们可以窥探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爱情的主题,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并对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进行思考。
一、爱情的多样性诗经中的爱情描写多种多样,涵盖了从初恋到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的诗篇表达了恋爱中的甜蜜和幸福,如《卫风·硕人》中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形容了男子英俊潇洒,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而有的诗篇则描绘了爱情中的痛苦和无奈,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形容了女子思念心切,却无法与心爱的人相聚。
这些不同的描写方式展示了爱情的丰富多样性,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爱情的不同理解。
二、情感表达的巧妙手法诗经中的爱情描写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情感表达手法独特巧妙。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经中的爱情表达更具有意境和美感。
如《国风·秦风·无衣》中的“无衣,无以家为”,通过描述男子赤身裸体,表达了他对心爱女子的思念之情。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经中的爱情描写更加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爱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诗经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诗经中爱情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诗经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责任和社会义务,而非个人的追求。
爱情往往与社会地位、家族利益等因素紧密相连。
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也给我们提供了对现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进行反思的机会。
四、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诗经中的爱情描写虽然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人性却是永恒的。
通过对诗经中爱情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爱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其次,爱情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情故事。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文/江琪摘要:《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占了很大的比重,爱情诗中关于女性的又居多,这些篇幅比重较大的女性爱情诗中,体现出的女性形象也丰富多彩,但归结起来大概有三种类型——喜剧型、悲剧型、悲喜剧型。
这些女性形象从这三方面都表现出她们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心理历程。
关键词:诗经;爱情;女性形象古往今来,爱情诗中的主角以女性者居多,就连《诗经》也概莫能外。
其主题主要是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既有描写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也有反映遭受封建礼教压迫,苦苦挣扎,以及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
还有表现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
总结起来,《诗经》中反映出的女性形象不外乎有这三种类型:喜剧型、悲剧型、悲喜剧型。
下面我们就这三种类型简单阐述一下,这样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女性的爱情视野。
一、喜剧型的女性形象《诗经》中喜剧型的女性形象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是男女主人公互赠情物,确定两情相悦的恋爱关系;一种是男女双方通过真诚交往,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一种类型的女性,纯真浪漫,热烈大胆的示爱:“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或是酣畅淋漓的表示自己永结同心的意愿:“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这表白简单直接,真情流露,毫不做作。
郑振铎先生评价《郑风》中的情歌说:“都写得很倩巧,很惋秀,别有一种媚态,一种美趣。
”可以看出这些女子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放荡不羁的浪漫情怀。
譬如《郑风·褰裳》没有少女的矜持和羞涩,火辣辣的说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漆。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用戏谑的口吻对徘徊不定的情郎下了最后通碟你要来就来,不要摆臭架子,你若不来,我就另有选择。
将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表现得自然真切,这样的性格多么痛快淋漓,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最有力的挑战。
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第一篇: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文献综述本论文主要通过《诗经》爱情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里凸显周代礼乐制度下女子的社会地位以及婚姻状况。
主要从女性视角、男性视角两个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以男女之间的感情发展的不同状态为主要切入点,描写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反映她们丰富多彩、迥异不同的形象。
体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总结出几种类型,这些观点中有哪些被后世所接收,举出后世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与他们对接,以描绘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与《诗经》比较,体现《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男女性不同视角出发,以及在男女感情发展的不同模式中,总结出《诗经》中的女性各种形象类型,并结合时代背景叙述她们自身的特点;章惠在她发表的《<诗经>婚恋诗中的女子形象》一文中显现了对《诗经》的精辟小结,她在文中指出按婚恋状况将女性形象分成三个类型:恋爱女性;新婚女性;婚后女性。
从诗经中撷取典型诗歌,在各种精彩或悲情的故事中,在各种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中,细致的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爱情婚姻观,塑造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恋爱女主人公形象,在对这些女性形象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周代女性对于爱情热情奔放的追求,对婚姻的忠贞和专一。
本文在对《诗经》爱情诗歌的挖掘中,不仅仅单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在分别从对爱情满怀憧憬的恋爱女性,面对婚姻的女性,满心急切盼望的待嫁女,美好甜蜜的新嫁娘,贤良淑德的人妻人媳,婚后哀婉悲戚的弃妇,惶恐幽怨的思妇,以及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性等具体描绘时,同时独具创新的换了一个角度在对男性的侧面描写中,尽可能的深入描绘典型的女性形象,比如男子爱恋相思的女性,以及黯然悲伤追忆的女性。
对《邶风•静女》《郑风·褰裳》《郑风•将仲子》《桃夭》《氓》这些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展现出或热情活泼或痴情怯懦或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在人物的具体分析方面,张国际的《<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郝雪霞的《<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杜娟和宋娟的《<诗经>中女性的爱情悲歌--浅析<诗经>中的弃妇诗》;杨晓丽《<诗经>中“弃妇”形象浅析》;于淑华的《怦然心动—怀春女子的心灵之歌—诗经女性爱情意识的文学阐释之一》等文章为论文对于《诗经》中爱情诗歌的主题把握,尤其是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5篇模版]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5篇模版]第一篇: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犹如原野中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更如一株带露的春草,蓬勃鲜亮。
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拥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
《诗经》中爱情诗的女性形象美的色彩是促成《诗经》爱情诗千古不衰的重要原因,历代评论家对此都有深刻的见解。
《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
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
我们从这些篇章中可以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后来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逐渐确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在诗经作品丰富的女性形象演变中具体体现了出来。
一、《诗经》产生的时代背景《诗经》产生于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
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规范社会等级关系的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各种野蛮的婚俗还大量存在,男女之大防还不甚严,但周天子为维护统治,推行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出现了礼的萌芽,社会风气也从开放转变到“男女授受不亲”的保守,这些深深地影响了那一时期女性形象的变化。
《诗经》中对于女性的描写真实自然,孔子“思无邪”的形容恰如其分。
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
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更是一部记录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的重要文献。
其中,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尤为精彩,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爱情主题的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度和意义。
一、爱情的多样性诗经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爱情形态,包括男女之间的恋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亲情的深厚等。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展现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而《卫风·氓》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则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这些不同形式的爱情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多样性认知。
二、爱情的坚贞诗经中还展现了爱情的坚贞和忠诚。
例如,《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描述了女子对待爱情的坚守和等待;而《卫风·木瓜》中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则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的执着。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也启示着现代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三、爱情的痛苦诗经中也有描绘爱情的痛苦和挣扎。
例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展示了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而《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则表达了男子因战争而与心爱之人分离的痛苦。
这些描写让人们意识到,爱情并非总是美好的,其中也有痛苦和挣扎。
四、爱情的启示通过对诗经中爱情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爱情的启示。
首先,爱情是多样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其次,爱情需要坚守和忠诚,只有真正的付出和坚持,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后,爱情也会带来痛苦和挣扎,但正是这些磨砺,让爱情更加珍贵和有意义。
结论: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关于爱情的描写更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诗经_爱情诗中女性形象
(五) 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由于受到礼制的束缚和压制,在受到阻挠和破坏面前,相爱的恋人们或者矢志相爱、或忍痛辞绝,欲爱不能。《柏舟》《将仲子》是此类诗歌的代表作。《柏舟》描写的是一个自选配偶的少女,恋爱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发出的矢志相爱的反抗呼声。《将仲子》描写的是一位少女正在和情人相爱而又不敢相爱的矛盾痛苦心情。在父母、诸兄和人言的重压之下,只好忍痛辞绝。如涕如诉的自白,是对礼制的控诉
(三) 情重绵长的女性形象
字字血、声声泪,哀婉凄怆、痛切心肺悼亡诗的《葛生》首先以“葛”之依附于“楚”,暗喻男女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极为贴切巧妙。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又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和凄惨的气氛。“谁与?独处!” “谁与?独息!” “谁与?独旦!”等简洁的问答,让人倍感凄凉。而“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但枕上衾下却是一具尸骨,光彩与死亡相衬,组合为一幅画面,令人震撼、令人心酸!“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回环修辞方式,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
论《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是西周末年之久的诗歌精选,其充满着华丽的情节,也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文学作品。
其中的爱情诗歌描写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经》中女性的形象,受到全民欢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均衡而又谦卑的。
女性在爱情中有着卓越的地位,令人印象
深刻。
例如,《桃夭》中,女主角桃夭主动向老婆致电,表达着她对他的爱慕之情,充满
深情;《孔雀东南飞》中,因一句“冰,你脚下踏破”而发生的东南之旅,也证明了女性的
固执。
太史公认为,“诗经所记录的爱情中,汤、武、周、宣王都如泣如诉,娶妻未及神佑,流露出的博大的爱恋。
”这表明男性在爱情中只有给予,而没有收取,增加了女性的
质素。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有利于后世的发展,将爱情的传统价值深深植入中国传统文化。
它
教导人们要尊重爱情;她提升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家庭仆人;相反,她提
倡女性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彰显女性的独立性和独特的气质。
总之,在《诗经》中,女性的形象表现出她们的勇气和礼貌,博爱的心和温柔的态度,她们不仅加强了传统爱情文化,而且更进一步加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浅谈《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浅谈《诗经》中的女子形象第一篇:浅谈《诗经》中的女子形象浅谈《诗经》中的女子形象摘要:《诗?》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
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
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
在《诗经》所产生的年代,分封制是其上层建筑,而婚姻制又是分封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从《诗经》当中的婚恋诗中,通过不同女子的形象,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那一个时代的文化与历史。
关键词:《诗经》;端庄淑贤;哀婉悲戚;率性泼辣;周文化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长河中,在中国古代的泱泱文化中,有质朴的《诗经》,绮丽的《楚辞》,博大璀璨的唐诗,豪放或婉约的宋词,灵动、典实的明清小说和散文。
但是《诗经》却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中的305篇诗歌,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也都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诗经从多方面反映了它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我们从农事诗中,看到了在农业生产中辛勤地劳作的农奴;从战争徭役诗中,看到了仆仆风尘的役夫征人;从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中,看到那些关心国家时政的优秀人物;从婚姻爱情诗中,看到了周人的婚姻习俗;从其他诗篇中,我们也看到周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等等。
可以这样说,诗经不是随意就能够读懂的,许多看似简单的诗句中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
”所以《诗经》自然也有它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反之它又反映这种现状。
《诗经》三百篇的形成,正是西周王朝“制礼作乐”的文化产品。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由《诗经》所开创的,而《诗经》流淌的又是周文化的精神血液。
《诗经》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从多个方面展现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
它的每篇作品,都潜含着无数的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诗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诗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其中较多作品着重于女性形象的描写。
展示了她们爱情和婚姻的悲欢离合。
凡是阅读《诗经》情诗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内心的激荡澎湃,这就是为什么《诗经》以其简短的形式依旧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原因。
一、《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分量,其爱情诗大概有七十二首。
这些爱情诗的感情基调各有不同,所表现的女性也是形象各异的。
《诗经》中爱情诗体现了礼制完善之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纯真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远古时期民众纯洁的爱情。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下《诗经》中几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感受那个时期女性的爱情是怎样的。
1.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感情可以用“思无邪”来形容,这也是当之无愧的。
周代还未受到封建礼仪的约束,此时男女之间的交往都是比较自由的,在《诗经》中可以看到和现代人差不多的一些爱情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周记》中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
”也就是在仲春时节,最适合青年男女相会,这个时候的男女思想都没有受到禁锢,都是自由的。
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写到“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性天真、大胆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勇敢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女子,坦率的表白,让读者感受到了她的主动,她的纯真。
这在后代作品中是难以见到的。
《邶风·静女》中的女性更是纯真可爱,女子本是要和情郎相会,但是调皮可爱的她藏了起来,痴情小伙更是“搔首踟蹰”不知该如何是好。
女子这时才调皮可爱地跳出来。
在这首爱情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女性,同时也看到一个呆萌可爱的男性形象。
2.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一样的性格,和我们今天的女性一样,远古时期的女性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的。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诗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承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是《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诗歌的总称,历来为人们广为传颂摘用。
婚恋诗内涵丰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诗经》的婚恋诗塑造出的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
这些女性形象以结婚为节点,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活泼坦率的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坦率的,她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
《邶风·简兮》是卫国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前三章描写了舞师在表演场上舞姿翩翩,挥洒自如,女子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一章写女子大胆表达自己对这名男子的喜爱:“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句中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从而引起下文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这一篇诗歌中,语言朴实简练,表现了这名女子对舞师炽热而又单纯的喜爱。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与情人私奔。
《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
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是大胆的,是主动的,是真挚的,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大方地展现内心的爱慕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坦荡、活泼,与《关雎》《蒹葭》中冷静、克制的男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
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前言《诗经》研究已为数不少,而《诗经》的女性探究还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尚待发掘,在《诗经》所描绘的纷繁芜杂的时代画卷中,女性社会无疑是最多姿多彩的一部分,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生活的达到1/3以上,这众多诗歌充分展示了《诗经》女性多情的世界和丰富的生活,或纵情放歌,或向隅低吟。
女性在《诗经》中如此重要,以至于游国恩先生认为:“与其说‘风骚’代表《诗经》与《楚辞》,倒不如说代表女性”。
《诗经》中很多诗歌可以确知是出自女性,其中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它们是《诗经》女性研究的基点,亦是重点。
《诗经》作品多以直接抒情言志出之,且多以女性为主角,然而从汉代以来的各注家,在解释《诗经》的时候,对诗中女性独特的情感、女性复杂的思想大多从诗教出发,把吟咏性情的民歌曲解为警世的教条,虽论及了《诗经》时代的一些女性观念,但未关涉女性形象。
女性观念与女性形象的区别在于女性观念是指所有与女性相关的认识,而女性形象主要强调女性化的(具有时代女性特征的)角色认知,女性化的思维、判断等。
《毛传》、《郑笺》、《孔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诸家一脉相承均以“美刺”论诗,朱熹等人正视《诗经》中女性情思的存在,朱熹在《诗集传·序》中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又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之于咨磋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朱熹认为《诗经》中的多数歌谣是男女表情达意的心性之作,承认了诗中存在的女性思想和女性情感,但他在具体的诗篇解读中又用“讳淫”、“刺淫”的态度对待其中的女性的思想与情感,终究不能客观地对待诗中真实存在的女性形象。
此间的《诗经》女性形象研究,还不能称之为研究,只能说一些注家那里看到了《诗经》女性形象研究的萌芽,而《毛传》等注本虽抹杀了《诗经》的女性形象,但其中一些女性教化的注文对于更好地了解《诗经》时代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
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男女青年间的爱慕之情,如《蒹葭》、《关雎》;二是婚姻制度受破坏后妇女悲惨命运的描述,最著名的当数《卫风·氓》,作者通过对氓妻及子女的刻画和想象表现了她们在战争及丈夫不幸去世等重大变故下所遭遇到的巨大苦难和悲哀,展示了《诗经》时代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反映了奴隶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揭露了社会黑暗,展现了小生产者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精神状态。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呈现了封建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原始生活画卷,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
《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或者纯真烂漫,或者哀婉悲戚;或者情重绵长,或者懦弱痴情;或者热情泼辣,或者彷徨疑惧。
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中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爱情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再现周代社会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探求周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取向。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价值标准心理取向i目录一前言 (1)二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1)1 天真浪漫的女性形象 (2)2 重情绵长的女性形象 (3)3 哀婉悲戚的弃妇形象 (4)三再现了周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取向 (5)1 外在之美 (6)2 内在之美 (7)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我国素来就有“诗国”之称,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便出现了最早最古老的诗歌文学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前后历史时间跨越大约五百多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
虽然《诗经》篇章数量众多,产生的地域、时间不尽相同,描绘的社会风俗、生活面貌不相一致,但是都从各自方面反映了男女爱情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场面和心理活动,再现了周代的社会风貌,对周代的家庭关系、婚姻制度、以及伦理道德、人生哲学、审美心志、生活情趣等方面都作了如实生动的刻画。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周代社会各种生活画卷,其中的作品大都感情诚挚、气氛热烈、文体朴素、思想健康,其中有不少清新可喜、具有优美情思、扣人心弦的优秀之作,是爱情诗中的珍品,而由此塑造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成为劳动人民世代吟唱不衰的经典。
一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候国和不同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如评注者常说“郑声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只不过郑国的诗歌多是大胆表露男女之情的诗歌,更大胆更热烈而已。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诗经》研究已为数不少,而《诗经》的女性探究还有非常丰富的内酒尚待发掘,在《诗经》所描绘的纷繁芜杂的时代画卷中,女性社会无疑是最多姿多彩的一部分,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生活的达到1/3以上,这众多诗歌充分展示了《诗经》女性多情的世界和丰富的生活,或纵情放歌,或向限低吟。
女性在《诗经》中如此重要,以至于游国恩先生认为:“与其说“风骚’代表《诗经》与《楚辞》,倒不如说代表女性”。
《诗经》中很多诗歌可以确知是出自女性,其中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它们是《诗经》女性研究的基点,亦是重点。
一、形之美人类对女性形象的描述总是与美好相联系,而对于女性的美好形象的表述又总是初始于女性的外在形象,即形之美。
形之美是外在的、直观的,即人的外在特征。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首先让人领略的就是那种透过迷人爱情背后的形态之美。
(一)健硕自然的形体从美学方面讲,美被解释为“羊人为美”、“羊大为美”。
诗经时代多以“大”、“高”为美,即“硕大为美”,在形体上崇尚那种硕大顽长的女性美,这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审美观念。
如《卫风·硕人》首句便是“硕人其颀”,其中“硕人”见《邶风·简兮》解释,身材高大的样子。
“颀”,身长貌。
《齐风·猗嗟》有“颀而长兮”之句,是古代不论男女,皆以高大修长为美。
由此可见,虽然《卫风·硕人》不是爱情诗,但当时的女子是以身材高大为美。
当然,也有描写女子身材苗条的爱情诗篇《陈风·月出》:“舒窈纠兮”一句中的“窈纠”便是形容女子体态苗条的样子,将这句放入诗中,细读品味,其形体之美不在话下,只是这种美在当时不如“硕大”那样普遍受到认同。
除了上述两种整体描述的形之美外,《诗经》爱情诗中还有许多其它单写某一部位来表现女子美貌的诗篇。
如《郑风·野有蔓草》中表现女子美目流盼的“清扬婉兮”“宛如清扬”中的“清扬”,眉清目秀的意思,侧面烘托女子清秀之美。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分析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美分析内容摘要:众所周知,《诗经》在我国史学文坛上的成就地位可谓是无上崇高,尤其当中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著作,深刻映射出特定时代背景下基层人民的情怀,如此自然透彻之情境,不免令观赏者心旷神怡。
须知此类文学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与其独特的女性形象美感塑造手法有着正向关联,包括夫权文化体制结构下的女性情感奴役、地位卑微等状况描述等,都为后世追溯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地位这段漫长历史事迹,提供更为丰富的指引线索。
因此,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结合《诗经》爱情诗之中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美感效应加以客观验证解析,制定详尽的解析策略,为确保今后历史文学教学工作顺利交接延展结果,奠定足够坚实的过渡适应基础。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女性形象地位特征美感解析《诗经》长期以来被认定是我国封建社会过渡阶段的象征性产物,作为史上首部以诗歌形式为主题的文学著作,将西周、春秋时代背景下的基层社会大众生活面貌生动刻画出来,阐述当时借助儒家思想地位基础加以延伸的社会等级关系体制,开始对当时社会生活各个细节产生诸多影响的现象。
特别是随着“男女授受不亲”等保守性思想的蔓延过后,女性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相对来讲,《诗经》情诗素材中描述的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对于理想爱情婚姻的追求夙愿极为强烈,其生活环境中表现的喜怒哀乐细节都被作者整理记叙的惟妙惟肖,恰好和当时女权低下的文化体制特征相互对比,凡是阅览者无不内心激荡澎湃。
这便是其在女性形象美处理手段上的成功之处,因此长久以来引起各类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
一.《诗经》爱情诗歌题材中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科学界定1.纯真热情结合《诗经》当中的《召南??坑忻贰分械摹扒笪沂?士,迨其谓之!”,使得当中女性坦率追求爱情的心理清晰刻画呈现给世人,包括与情人相处时候的主动,诙谐交流氛围中的任性,一时间使得爱情本该有的热烈回应效果有机绽放,没有一点刻意遮掩迹象。
虽然表面给人一种锋芒毕露之势,但是其中女性特有的爽直可爱性格,却不免令人心生爱慕之情。
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
关于诗经爱情的开题报告引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化遗产,也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描写。
其中,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描绘。
本文将围绕《诗经》中的爱情题材展开研究,分析其中的表达方式、主题特点以及文化背景。
一、《诗经》中的爱情题材1.1 爱情的表达方式在《诗经》中,爱情以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
首先,通过描写美景来表达爱情的美好。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及《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烘托爱情的美妙。
其次,通过描写男女之间的对话和眉目传情来展现爱情的情感。
《诗经》中的很多篇目都描绘了男女之间的互动,例如《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以及《邶风·击鼓》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通过转述或直接描写诗人与心仪之人之间的对话,传达出浓厚的爱情情感。
最后,还有一些篇目通过描述男女之间的身体特征、举止动作来表达爱情的主题。
例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的“参差荇菜”就描写了男女身体的曼妙之处,意在表达爱情之美。
1.2 爱情主题的特点《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这些爱情诗歌大多表达着对于爱情的纯真和憧憬,具有浓厚的少男少女情怀。
例如,《诗经·邶风·采薇》中的“采薇之时,夕阳之下”,描写了少女采薇时的美景,表达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其次,这些诗歌中展现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注重表达爱情中的细腻情感。
例如,《诗经·邶风·采薇》中的“怨公子之迟迟”,直接表达了女子对于男子迟迟未归的不满和思念之情。
最后,这些爱情诗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规范和期望。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婚姻、嫁娶等祭祀仪式的诗歌,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对于爱情的期望。
二、《诗经》中爱情的文化背景2.1 社会制度的影响《诗经》是西周时期的作品,所展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影响。
浅谈《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摘要;《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其中,《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它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我们可以从这些篇章中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待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了解夫权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与情感奴役、地位低下的真实境况,进而理解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争取平等与自由所做出的奋争与牺牲。
关键词:女性爱情婚恋一、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一)天真烂漫、大胆热情的女性形象《召南·摽有梅》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把歌者渴望爱情,主动追求爱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东方之日》一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从男子口出而非直接和读者见面的。
这一形象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她的年轻漂亮,而在于她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执着。
《卫风.氓》“匪我延期,子无良媒。
”,《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这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向着严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度过渡。
而诗中的女主人公却不凭媒妁之言,大胆的、投入到意中人的怀抱。
她们的爱浓烈热情,她们的决心与勇气令人钦佩。
(二)彷徨疑惧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召南·摽有梅》《东方之日》里女主人公的大胆热情,《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2】中的少女虽心仪“仲子”,但由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畏父母,畏兄弟,畏人言。
小心翼翼地婉拒,内心无比彷徨且疑惧。
《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即是兴又是比,女主人公以柏舟与河水紧紧相依来表达愿与意中人朝夕相伴的心愿,又用柏舟在河里漂浮不定来衬托心无所依的痛苦。
继而发出“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悲叹。
她怨天恨母,她忧愁悲愤,她情深专一,但却对父母之命无可奈何。
(三)情深意重的女性形象《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
诗经开题报告
附件2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学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三:4开题报告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子形象》5 附件4:学科代码:0101学号:082001010008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陈骄指导教师:吴夏平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8 级2012 年 3月 11日附件5: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别:文传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一)班级别:2008 篇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学院201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五:论文开题报告式样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作学年级:专业:指导教师:宁德厚职称:副教授日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填写说明1.封面上的“论文题目”一栏填写时一律不用书名号;外语学院学生的论文(设计)题目统一填写英文题目,不用中文。
2.封面上的“学号”一栏统一填写如:“2003131150”含年级、系别、班级和学号顺序的数字。
不能填写为:“63”、“04号”的等样式。
3.封面页上的“年级”一栏用阿拉伯数字统一填写为:“xxxx级”。
不能填写为:“四年级”、“03级”、“2003”等样式。
4.封面页上的“日期”一栏统一填为带有年、月、日字样的日期形式,如“2006年12月21日”。
5.装订样式用两页a3纸复印后从中缝对折,用骑马钉装订。
其中封面页有文字信息,封二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填写说明”,封三、封底均为空白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学科代码:0101
学号:082001010008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陈骄
指导教师:吴夏平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08 级
2012 年3月11日
附件5: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系别:文传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一)班级别:2008
级
课题名称论《诗经》爱情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陈骄学号082001010008
指导教师
姓名
吴夏平职称
学位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和保存了我国先秦时商代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过:“《诗经》这部书,在中国所有的书籍里面,是最有价值的一部。
”首先,《诗经》这部书的年代最早,并且在先秦时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诗经》是保存最好,最完整,最可靠的一部。
其次,《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语言库,孕育了多种诗体的语言形式,还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比兴艺术和树立了诗预时政的是个典范。
最后《诗经》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大意义。
爱情总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自从人类诞生开始,爱情就注定与人
类纠缠不清。
在原始社会就有婚姻之神的流传,在西方也有丘比特爱神的神话,可以说爱情与婚姻就是延续人类社会的纽带。
作为最早的诗歌诗歌总集,《诗经》中必然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
《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
《诗经》的一大特征是其现实性,《诗经》中的男女贵族婚姻共同体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政治联盟,而百姓间的爱情却是百花齐放的光彩。
有早恋的女子大声叫喊着“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还有可爱的女子对爱人矛盾纠结的心理,《郑风·狡童》“彼狡童兮, 不与我言兮。
唯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 不与我食兮, 唯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
因此读《诗经》中的爱情诗,要喜乐共享,并联系我们身边的各类爱情故事加以联想,就更能领会《诗经》中女子的一颦一笑。
通过研究《诗经》爱情诗中的女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先秦或春秋时人们的真实生活,体会那个时代的女子期待爱情的心扰,在爱情到来时的欣喜欢快,以及现实生活的不易和悲凉。
通过对不同阶层的女子在相同的爱情面前彼此间所表现出的思绪,来了解当时的女子的女性内心世界的所知所想、所恨所怨,全面的知道《诗经》中女子在爱情中各色千秋的形象。
二、研究动态、见解
每一个时代对《诗经》的理解、阐述、接受,都无不体现着每一个
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主流意识的变化。
在二十世纪前半业,人们高呼“个性解放”,很多的学者都将研究《诗经》的目光放到了两性关系的体现上,从而使《诗经》中的婚恋诗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成果。
后期人们又将《诗经》的研究侧重在“反映生活”上,于是研究者就配合当前的政治文化思潮,研究《诗经》中的婚恋生活、妇女生活、阶级斗争生活等等。
把一部《诗经》作为展现周代人们生活的镜子,忽略了其作为文学展示人类心灵世界的意义。
人类的生活形式在不断变化,与遥远的商周相比简直是面目全非,但是人心、人情却相去不远,特别是爱情,因而在这个层面上,《诗经》所具有的情感力量和人物内心的世界,也最能与现在的我们的内心相连接。
对于当代我们对于爱情的态度与古人之间的爱情相比,宛在今朝,如《卫风·氓》中男子“富易妻”的陋习,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男人有钱后,抛弃糟糠之妻,又者出现众多小三小四,又如《邶风·谷风》中的女子,丈夫为了新妻欢颜,被直接扫地出门,真可谓是“由来只见新人笑,哪能闻得旧人哭!”等等;还有在恋爱初期男女之间的热络“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等,莫不与今想通。
因此,我写本文就是想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从《诗经》中爱情里不同阶级的女子们不一样的内心世界,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从而更深入的了解“窈窕淑女”,在面临各种政治阴谋、生活的困境影响下,女子们的不同心理和形象,了解千古女子在爱情面前共同的喜乐哀伤,展示《诗经》中女子的世界。
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本文以《诗经》中的爱情为主线,以其中的女子为对象,并通过各个阶层之间不同的婚恋诗,女子在其中的各种行为、思想态度等来加以分析和归纳。
并参阅著名学者的理论和专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例证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来研究诗经中的政治爱情诗,阐述诗经中爱情诗里的女子在文学上的作用,通过这些总结和论述来认识诗经爱情里的女子在我们当今社会中所具有的艺术形象。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主体:主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商周的政治婚姻的目的和方式
第二部分:政治联姻下女子的形象(贵族女子)
1、美丽与哀愁的鲜花配牛粪
4、受伤的总是我
第三部分:平民女子在爱情中的形象
1、古代版野蛮女友
2、母亲与情人的结合
3、又一位“”
4、平民中的弃妇
5、带刺的玫瑰
6、幸福婚姻中的骄人
第四部分:艺术形象的特点
1、诗经中女性形象的现实性
2、《诗经》爱情诗里的情景相融
3、《诗经》爱情诗赋比兴的艺术特点
最后总结:概括全文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2012年3月1日——3月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2年3月6日——3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2年3月14日——3月15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2012年3月16日——4月1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2012年4月1日——4月10日论文修改、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
[2]闻一多.风类诗钞[M].北京:古典出版社,1956:38.
[3]姚小鸥.诗经译注[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9.
[4]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22.
[5]刘毓庆,杨文娟.诗经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6]尹建章,萧月贤.诗经名篇详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62.
[7]周穆.且听风吟诗经与爱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4
[8]赵小兰.诗经的生活艺术[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0.
[9]丁立梅.诗经里的那些情事[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3.
[10]徐磊.宛在水中央[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12.
[11]朱自清等著.名家品诗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12.
[12]周延良.诗经学案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13]于兴.诗经研究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注:此表须打印,不够填写可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