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至二讲作业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大学语文(专升本)作业1及作业2

平时作业11. (单选题) 《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本题2.0分)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2. (单选题) 《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 )(本题2.0分)A、机智B、坚贞C、善良D、豪爽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23. (单选题) 《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本题2.0分)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24. (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 )(本题2.0分)A、曰归曰归B、三十而立C、之二虫又何知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5. (单选题) 《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 )(本题2.0分)A、黄州B、永州C、沧州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6. (单选题) 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 )(本题2.0分)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7. (单选题) 《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 )(本题2.0分)A、很B、指“孔子”C、洞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8. (单选题) 下面是提出了“三美”主张的作者的作品是( )(本题2.0分)A、《死水》B、《蛇》C、《乡愁》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9. (单选题) 《采薇》是选自《诗经》的( )(本题2.0分)A、《大雅》B、《小雅》C、《国风》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010. (单选题) 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作者是()(本题2.0分)A、范仲淹B、张先C、柳永D、欧阳修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211. (单选题) 《蛇》的作者是( )(本题2.0分)A、刘以鬯B、余秋雨C、余光中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12. (单选题) 《道士塔》的作者是( )(本题2.0分)A、余秋雨B、莫言C、金庸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13. (单选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自( )(本题2.0分)A、《对酒》B、《滕王阁序》C、《饮酒》学生答案: 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 214. (单选题) 《前赤壁附》中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本题2.0分)A、江水、明月、乌鸦B、江水、清风、白露C、江水、明月、清风D、清风、明月、麋鹿学生答案: 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 215. (单选题) 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 )(本题2.0分)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学生答案: 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 216. (多选题) 下列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 (本题4.0分)A、屈原《湘夫人》B、杜甫《秋兴八首》C、白居易《长恨歌》D、杜牧《早雁》E、贺铸《鹧鸪天》学生答案: B,D标准答案:BD解析:得分: 417. (多选题) 《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 (本题4.0分)A、期约不遇的忧伤B、向往理想的爱情C、终成眷属的喜悦D、反复追寻的执著E、暂且逍遥的自慰学生答案: A,B,D,E标准答案:ABDE解析:得分: 418.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婴宁》评述正确的有( ) (本题4.0分)A、天真爱笑是婴宁的自然天性B、作者对于婴宁的自然天性赞赏有加C、迫于社会规范的约束,婴宁“矢不复笑”D、作者对婴宁的性格转变由衷赞赏E、婴宁性格的转化意味着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顺应学生答案: A,B,C,E标准答案:ABCE解析:得分: 419. (多选题) 《吃饭》的艺术特点有( )(本题4.0分)A、长于演绎B、善于类比C、旁征博引D、妙喻联珠E、幽默风趣学生答案: B,C,D标准答案:BCD解析:得分: 420. (多选题) 下列诗词,借秋景抒情的有( ) (本题4.0分)A、陶渊明《饮酒》B、李白《行路难》(其一)C、柳永《八声甘州》D、李清照《声声慢》E、辛弃疾《摸鱼儿》学生答案: A,C,D标准答案:ACD解析:得分: 421. (多选题) 下列关于《我的世界观》的描述,正确的有( ) (本题4.0分)A、倡导“为别人活着”的人生观B、主要运用类比方法来阐明道理C、对专制独裁和战争妖魔深恶痛绝D、宣扬献身科学的“宗教感情”E、演讲风格坦诚自然,深刻锐利学生答案: A,C,D标准答案:ACD解析:得分: 422. (多选题) 《我与地坛》中,作者赋于地坛的象征意义有( ) (本题4.0分)A、深沉的母爱B、建筑的壮美C、“我”倔强的“心魂”D、复杂人生和沧桑命运E、死亡的慰藉学生答案: A,B标准答案:ACD解析:得分: 023. (多选题) 《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精巧的体现有( ) (本题4.0分)A、一实一虚,双线并行B、结局巧合,出人意料C、先抑后扬,以小见大D、运用倒叙,制造悬念E、首尾呼应,突出主题学生答案: A,C标准答案:AB解析:得分: 024. (多选题) 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包含使动词的有( ) (本题4.0分)A、舞幽壑之潜蛟B、寄蜉蝣于天地C、泣孤舟之嫠妇D、挟飞仙以遨游E、哀吾生之须臾学生答案: A,C标准答案:AC解析:得分: 425. (多选题) 《秋夜》所写的动植物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味的有( ) (本题4.0分)A、枣树B、蝴蝶C、小粉红花D、小青虫E、蜜蜂学生答案: A,C,D标准答案:ACD解析:得分: 426. (问答题) 《短歌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题15.0分) 我的答案: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以及思贤爱贤求贤若渴,急于想招纳贤才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二单元课后题参考答案2-1大同一、阅读和理解2-1. 1.1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1.1.2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1.1. 3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同与之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拟,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表现在: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一一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等。
二、思考和应用2-1. 2.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 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大学语文(作业一)答案

导读:第一个答案:,第二个答案:,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东汉以后,其中三家先后亡佚,仍然存在的只有(毛诗)2、《陌上桑》中诗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来表现罗敷的美属于(侧面描写)3、李长吉体是指哪位作家所形成的独特诗风?(李贺)4、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的人是(孟子)5、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放飘逸)61、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东汉以后,其中三家先后亡佚,仍然存在的只有(毛诗)2、《陌上桑》中诗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来表现罗敷的美属于(侧面描写)3、李长吉体是指哪位作家所形成的独特诗风?(李贺)4、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的人是(孟子)5、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是:(豪放飘逸)6、被称为唐代词人之冠的作家是(温庭筠)7、在我国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左传》)8、辛弃疾《摸鱼儿》中有这样一句话"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此句话的寓意是(表现了作者对日渐衰落的国事的关切与忧虑)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是(元稹)10、现代诗歌流派中强调"纯诗"理念,力求将东西方诗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并且重视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而不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外在的格律形式的是(现代派)11、《前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12、戏曲《西厢记》表现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冲破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故事)13、1906年,李叔同等人受日本的欧化戏剧影响,在东京成立春柳社,成为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的该剧团公演的剧目是(《黑奴吁天录》)14、下列代表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15、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6、下列元杂剧作品不属于历史剧题材范围的是(《窦娥冤》)17、下列不属于现代文学散文集中发表的刊物是(《燕山夜话》)18、中国小说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轨迹清晰)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20、王安忆的"三恋"不包括(《倾城之恋》)判断题:1.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商代,终于出现了题材成熟、内容丰富、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提问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阐释了什么问题?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
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就是何异于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有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甲壳类人食而无人知晓检,涂抹存有馋莩而无人知晓播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对照(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充分反映了贫富悬殊、锋利阶级矛盾的现实。
同时也揭发了统治者罔顾百姓的非要。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死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被喻体):人死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说理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投影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尔雅-大学语文-上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答案

“大学语文”课程的前身是“大一国文”课程。
()√“双超理论”是指教材内容要适当超过课堂教学所需,教学难度超过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诗经》是由孔子编订的,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不是《汉书》对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的人不包括()。
欧阳修《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广泛流传和应用。
()√“经”的本义是()。
织物的纵线“六笙诗”是在《诗经》的()。
《小雅》《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关于《诗经》的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是()。
句式以杂言为主。
《诗经》中的雅反映一国的政治与风俗。
()×被当作中国闺怨思妇诗的滥觞之作的是()。
《卫风·伯兮》“《伯兮》,刺时也。
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出自《毛诗序》。
()√《黍离》选自十五国风中的()。
王风《黍离》采用了反复咏唱、重章叠句的写法。
()√箕子路过()时做了《麦秀》。
殷墟“白屋花开里,孤城麦秀边”出自()的诗作。
杜甫“黍离麦秀”感叹的是()。
家国破亡之痛箕子在商周灭亡之际在感觉君王无道,于是在朝鲜半岛建立了东方君子国。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到了汉朝的乐府诗,乃至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不属于屈原的作品是()。
《神女赋》《天问》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第()篇。
四以下作品不包括在《九歌》篇目中的是()。
怀沙《湘夫人》中抒情的主人翁是湘夫人。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中“张”的解释应该是()。
张挂“朝弛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中“澨”的意思是河水。
()×《楚辞直解·湘夫人》的作者是()。
陈子展开篇“嫋嫋秋风”二句是写景之妙,“沅有沚”二句是写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会得口中说不得之妙。
()√我国古代散文中,形式自由,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的是()。
散体文()认为“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福师《大学语文(一)》在线作业二【20春答案49734】

7.《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A.错误 B.正确
8.《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 A.错误 B.正确
9.《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相互融江。 A.错误 B.正确
A.《庄子》 B.《诗经》 C.《楚辞》 D.《逍遥游》
11.春秋战国时 期的显学包括()。 A.儒 B.道 C.墨 D.法
12.《麦琪的礼物》作品的特点是() A.用了不少夸张 B.渲染的手法来叙事写人 C.语言幽默诙谐,喜剧故事中浸染着悲剧色彩 D.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13.下列选项中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B.发出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良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 C.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 D.不无青春苦短的伤感
3.远离文学党 派性与商业性的是() A.“海派”小说 B.“京派”小说 C.“左翼小说” D.“社会剖析派”
4.“楚辞”一名, 最早见于: A.《三国志》 B.《后汉书》 C.《汉书》 D.《史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 B.《诗经》 C.《春秋》 D.《尚书》
6.宋代文坛____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继韩、柳之后,继续致力于散文的革新和创作。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洵 D.苏轼
16.老聃,世称老子,他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A.错误 B.正确
17.《始得西山宴游记》是韩愈山水游记中的著名篇章,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名篇。 A.错误 B.正确
大一上学期语文课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更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一一惆怅一一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俳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女: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e8c61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3.png)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X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第一讲、第二讲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C )A.风、雅、颂B.赋、比、兴C.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韵律和谐自然D.层次错落,富有节奏2.按音乐形式,《诗经》可分为( A )A.风、雅、颂B. 赋、比、兴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3.《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A.风、雅、颂B.赋、比、兴C.以四言为主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4.下列诗作中不表现“在水一方”意境的诗是( D)A.《诗经·汉广》B.《诗经·蒹葭》C.《九歌·湘夫人》D.《九章·橘颂》5.《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 B )始称为“《诗经》”。
A.周代B.汉代C.唐代D.秦代6.关于《蒹葭》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请选择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 D )A.讽刺秦襄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指朋友。
C.描写思念“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D.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的心情。
7.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以屈原的作品为主B.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C.大多是叙事作品D.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8.下列作品属于屈原创作的有( ABC )A.《九歌》 B.《离骚》 C.《九章》 D.《风赋》9.下列作品,属于楚辞体的是( B )A.《蒹葭》 B.《国殇》C.《饮酒》(其五) D.《行路难》(其一)10. “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五言为主11.《国殇》一诗之“国殇”的含义是( A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12.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A.《荀子》B.《论语》C.《庄子》D.《墨子》E.《孟子》13.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哲理散文的有( ACD )A.《论语》B.《左传》C.《孟子》D.《庄子》E.《战国策》14.《季氏将伐颛臾》选自( A )A.《论语》 B.《战国策》 C.《孟子》 D.《庄子》15.《季氏将伐颛臾》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ABD)A.分崩离析 B.祸起萧墙 C.井底之蛙 D.开柙出虎16.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C)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C.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D.江南金锡不为用。
(《谏逐客书》17.先秦诸子中,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风格的是( B)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18.先秦诸子中,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的是( B )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19.下列先秦著作中,属于诸子散文的有(ABD)A.《论语》B.《孟子》C.《左传》D.《庄子》20.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有(ABD)A.未之有也 B.无乃尔是过与?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又奚以自多?21.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C)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2.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有(CD)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我之谓也C.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3.《秋水》一文选自( D )A.《论语》 B.《战国策》 C.《孟子》 D.《庄子》24.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C)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B.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 D.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2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庄子是(A)学派的代表。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名家26.“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自(A)A.《秋水》 B.《季氏将伐颛臾》C.《赵威后问齐使》 D.《郑伯克段于焉》27.先秦诸子中,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的是(C)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28.《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A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2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所塑造的“纯孝”者形象是(D)A.庄公 B.祭仲 C.共叔段 D.颍考叔30.“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A)A.《左传》B.《战国策》C.《论语》D.《孟子》31.《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描写郑庄公所用的方法是(ABD )A. 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侧面衬托D.行动描写3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属于意动用法的是(B)A.庄公寤生,惊.姜氏。
B.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蚕.食诸侯3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所表现的庄公的性格特征有( ADE )A.阴险狠毒B.贪婪狂妄C.愚昧无知D.工于心机E.残忍虚伪34.下列先秦散文属于历史散文的有( BE )A.《论语》B.《左传》C.《孟子》D.《庄子》E.《战国策》3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用作动词,译作“往”或“到”的有(BC)A.姜氏何厌之.有?B.大军不知广之所之.。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6.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C)A.敢问何谓也?B.其是之谓乎?C.君何患焉?……。
D.江南金锡不为用。
37.《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几句中“无生民心”的意思是( D)A.没有引起人民多心 B.没有影响人心。
C.不要影响人心D.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38.将各国史料进行考订整理,定名为《战国策》的是( C)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39.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是( B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40.苏秦和张仪被称为(B)A.政治家 B.纵横家 C.游说家 D.投机家二、翻译题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顺流而下(或跳入河中逆流而上)去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沙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身已死亡精神不灭,您的魂魄是鬼中的英雄!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对所任的职位要尽力施展才能,不能忠于值守就放弃职位。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盲人站不住了不去扶持,盲人摔倒了不去搀扶,哪里还用得着那个扶助盲人的相呢?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邻国的老百姓没有更少,我的老百姓也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译:猪狗吃人吃的东西(或穷人吃猪狗食)而达官贵人不知道约束(自我约束);路上有饿死的人,达官贵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7.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以孔子的学识为少,以伯夷的高义为轻(或:认为孔子的见识浅,伯夷的仁义轻)。
8.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译: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深奥的道理,是因为他们受到教养的束缚。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译:大叔完成了军事的集聚,修好铠甲兵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都城。
10.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译:(姜氏)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
1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译: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在隧道里相见,难道谁会说你违背誓言呢?12.其是之谓乎!译: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13.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译: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14.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译:当今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或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武力不可!三、简答题1.《蒹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答:《蒹葭》抒写的是主人公对的执著追求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它在艺术上有以下特征:(1)每章首二句都以蒹葭起兴,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
(2)重章叠句,层层推进。
(3)意境的整体象征:可望不可即的境遇,“湖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
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意味。
2.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答:在语言形式上,《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语言词采绚烂,意味深长,多用”兮“字以助语势;《诗经》基本是四言诗。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多采用浪漫手法,想象奇特无羁,感情热烈狂放;《诗经》多现实主义风格。
3.《国殇》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征?答: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不像屈原的其他作品,它不靠想像奇特、辞采瑰丽取胜,而是“通篇直赋其事”,以促迫的节奏、扬厉的抒写,抒深挚炽烈的情感,给人以亢直阳刚之美。
4.《季氏将伐颛臾》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答:表现孔子反对战争,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答: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
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露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道义性。
其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
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已学生的严肃批评。
6.概括《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尊重客观规律,关心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反对战争,体现了“恒产”思想和“民本”的治国方针。
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并非仁政,只是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不尽心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这段话说明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里运用了类比论证。
9.《秋水》(节选)的主旨是什么?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答:文章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阐明这样一个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收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它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特色:(1)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用寓言形式阐述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