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

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

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

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

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

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

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同第二题各种勘探方法的原理)

5、什么是地震勘探,它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重建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6、地震勘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在20世纪中,按地震信息记录方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展经历了光点记录,模拟磁带记录,

数学记录三个阶段。

7、你认为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迄今为止,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最有效

的工具之一。基于岩石中波传播性质的地震方法是目前地球物理勘探中最主要的方法。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 ≠ 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4.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

15.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0.7倍。横波分为SV和SH波两种形式。

16.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19、垂直地震剖面: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作地震测井。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简称VSP ),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

20 平均速度:就是用这组地层的总厚度去除以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的总时间。

二、填空题

17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波)源,且后一时刻的波前面就是基于前一

定律可知,波在介质中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可以沿许多条不同路线传播。

费马原理指出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旅行时为极小)。这条路

入射线OP在分界面P点入射,过P点的法线为NN′从震源O向分界面

作垂线OD并延长,与反射线的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于O*,把此点作为一个

虚震源。这时反射线可以看成是由O*点射出来的。虚震源是一个假设的

震源,引入它可以简化波的入射和反射路径的计算。

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

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

射线的特征总是与波阵面垂直,即与波前垂直。在均匀介质中(V一定)认为地震波以直线形式向外传播,射线垂直于波面。

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

波阵面的形状决定波的类型,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

平面波--波前是平面(无曲率),象是一种在极远的震源产生的。这是地震波解析中的一种常用的假设。

球面波--由点源产生的波,向四周传播,波面是球面

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波面的形状取决于波源的形状和介质的性质。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

在近距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

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当波从介质1传到介质2,两种介质的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上会产生透射和反射,

且满足斯奈尔定律。

2)当V2﹥V1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θC,时透射角达到90度,

这时波沿界面滑行,称滑行波。

3)滑行波是以下层的介质速度V2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