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第20课《庄子》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知识拓展】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鲦鱼()2、填空: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鹓鶵的品性。

②《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

“鹓鶵”比喻“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腐鼠”比喻3.解释下列词语:相梁:或:搜于国中:止:醴泉:于是:而吓我:濠梁:是鱼之乐也:安知: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全:云者:4.翻译下列句子:①欲代子相。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④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⑥请循其本。

⑦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合作探究】1、阅读《惠子相梁》,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阅读第二则,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导学案

21.《庄子》二则课题《庄子》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读准字音鲲.(kūn)徙.(xǐ)抟.(tuán)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古今异义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今义:高山湖泊名)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义:孩子,儿子)一词多义文言句式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新课展开《北冥有鱼》【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参考译文: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2.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在阅读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法指导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大致翻译课文,能复述两个小故事,能根据课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司马光,字,北宋家、家。

(2)有关人物: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祖逖,东晋名将,字士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即更.刮目相看祖逖.主簿.同寝.蹴.琨非恶.声骁.健铠.仗2.解释下列加点字(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博士古义:今义:(2)望风古义:古义:4.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孙权劝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2.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什么?(原文回答:。

)吕蒙学有所成了没有,从哪里看出?(原文回答:。

)这属于描写。

3.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看”的?4.你如何评价文中的孙权、吕蒙和鲁肃?探究二:拓展延伸,提高认识你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第二课时探究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祖逖北伐》主要写了祖逖年轻时的几件事?反应了他怎样的品格?2.你从祖逖身上学到了什么?探究二:拓展延伸,提高认识祖逖是一位少年英雄,除他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哪些少年英雄呢?我的收获1.读完《古文二则》这二则故事,你从中积累了几个成语?1.你从吕蒙和祖逖身上汲取了哪些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22.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1)编年体君实政治史学(2)gēng tì bù qǐn cùè xiāo kǎi2.(1)事务(2)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3)醒(4)统帅3.(1)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学位的最高一级(2)听到消息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察周围动静4.(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八下22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八下22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22、《古文二则》导学案黄春霞周斌黄松梁荣卿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2)此非恶声也()(3))(7)狄将其部曲百余家(5•翻译下列句子。

学习目标: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闻鸡起舞”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自相鱼肉”等成语。

(一)基础知识 1请学生动手查找整理作家作品有关资料 2.自由朗读全文。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孤岂( )欲卿( 狄( )少有大志(左丞相睿(•)以为军谘() 涉猎( ) )蹴琨觉()祭酒即更( )刮目相待) 此非恶声也(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人思自奋( ( ))(5)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蒙乃就学( (''自相鱼肉()及鲁肃过( 蹴琨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夜闻鸡鸣,蹴琨觉(5) 郡国豪杰,必有望凤响应者4 •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掌事: 但: 多务: 孰若: 遂: (四).探究应用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4.品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的含义。

1.谈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祖狄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2.文中刻画了祖狄怎样的形象?3.“闻鸡起舞”这一情节是否偏题?4.交流讨论:说说祖狄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你能从你积累的名言警句中选择两句劝学吗?《孙权劝学》导学案问题解答(三),5.( 1)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2课古文二则【导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孙权劝学》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卿(qīnɡ)岂(qǐ) 涉.猎(shè) 孰 (shú)遂(suì) 邪(yé) 更(ɡēnɡ)2.文言知识梳理①文言词语释义: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孰若.孤(比得上)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见事..之晚(认清事物)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一词多义②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③古今异义: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3.作者链接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语文版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语文版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故事。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一.课前预习1.一词多义(1)朝(2)之朝服衣冠臣之妻私臣于是入朝见威王与坐谈问之皆朝于齐孰视之谤讥于市朝吾妻之美我着2.古今异义(1)地方古义:今义:(2)左右古义:今义:(3)讽古义:今义:(4)谤讥古义:今义: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三.探究交流展示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doc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doc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记一记《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

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

是南社重要诗人。

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

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

文中表现了蔡勉旃“ ”的高尚品质。

2、读一读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旃( ) 璘( ) 诺( ) 敦( )券( ) 亡何( ) 其人亡( ) 愕()语( ) 卒()辇(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重诺责(诺责: ) 敦风义(敦:风义: )不立券( 券: ) 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 )归之( 归: ) 而翁知我( 而:翁: )342019--05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导学案第22 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相关知识】1、《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2、《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3、《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1.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2.解释下列词语旨:至道:困:达到:学学半:【整体感知】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合作探究】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祖逖()蹴( )恶()骁健()
廪()铠仗()
2、解释加点的字
蹴琨觉
因起舞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非复吴下阿蒙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二.目标展示1.导入主题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示
1、读文:(1)教师范读。
(2)学生组内互读。
课题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归纳文章主旨。
2、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重点、难点
1、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4、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 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5、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 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 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

八年级《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理的方法――举事例、提观点、作阐述、得结论。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傅说.()胶鬲.()孙叔敖.()曾.益()拂.士()教学相长.()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入法家拂士: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举.于版筑()空乏..其身()人恒过.()而后作.()征.于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孟轲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后世将其二人并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第1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漸傯鯛鰒拦縋鳆鲻皲槳賃贤戶滨鈰嬌齿項侣绚潷诀澀艫袜龍亚骥罂麸爭鳳拟偽籴渾搖澩鸳醬狹径鴯忧祕龜紕挡遲駘吗绦陘骣绦遞迟紜眯擇绲佇續硕楓詡。

2.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

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自学检测】本文是一篇,按照“举事例——_______——正反论证作阐述——得出结论:”的结构思路,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观。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珍惜平日里的一分一秒,有志者,事竟成。

只有志而不努力永远不会到达最终的目的。

下面课件为您推荐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

(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二、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讲解《四知》1、杨震简介: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稿(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稿(新版)语文版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二、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西下县人。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死后追封为“温国公”,谥号文正。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长见识和学识。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做一个有学问的现代中学生。
8、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先是不愿学,以“军中多务”推辞,后认为孙权说得有道理,“乃始就学”。(用原文语句回答,限4个字)
(2)、孙权用一句“卿今当涂掌事,(限6字)不可不学!(限4字)”表达了他对吕蒙的爱护和器重,他希望吕蒙通过学习“见往事耳”(限4字)。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2、古文二则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2、古文二则

22、《古文二则》导学案第1课时《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

3、读通、读顺课文。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读熟课文。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2、关于课题《孙权劝学》吕蒙是吴国的名将,骁勇善战,深得孙权器重,但他少课略、缺文墨,只是一介武夫。

孙权爱惜人才,以切身经验启发他学习,“蒙乃始就学”。

《祖逖北伐》西晋王朝末年,朝政十分腐朽混乱,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建兴元年(313),主持朝政的左丞相司马睿(后为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南京)后,无心北进。

祖逖要求领兵伐,收复失地。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

(学法:查阅相关资料)课文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26年的史实。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法:先做,然后与课本对照纠错,再将强化记忆)卿.今当涂掌事()孰.若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翻译句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下内容是课下注释有的,请你合上课本完成。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⑤见往事耳()⑥蒙乃始就学()⑦非复吴下阿蒙()⑧即更刮目相待()(2)译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简要概括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法:何人?何事?何果?)追问:课文的故事情节可用三个短语概括为:2、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学法: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

古文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古文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本文将为您分享一份“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以期为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文《劝学》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思想境界。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理解古文的同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取了《劝学》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具体如下:1. 《劝学》中的名言警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品葱者人,品葱者国,所以重之者,以补过也。

2.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教学方法1. 群体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思考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讲述古文的含义,以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堂知识。

3.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古文良言、成语、格言等等,来引导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学而时习之”,“礼尚往来”,“以德立身”,“知难而进”等等火眼金睛级别的名言警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对古文进行概括性介绍在对于名言警句进行初步介绍后,教师可以就整首文言文作简要的概括性介绍:作者是谁?背景是什么?主要思想是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预热课堂氛围。

步骤三:小组讨论按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分别分成两组,对于两者的意义、背景、用途等等进行小组探讨。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华夏民族的博大精深。

本次导学案的主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这些作品都是我们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中的重要篇章,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增强语文功底。

下面我将结合课文内容、作者背景、文学特点,以及班级教学实际,详细为各位同学讲解这些篇章。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时期邹忌讽刺齐威王的故事。

故事中,邹忌用自己训练狗的经验,比喻齐威王给他的侍女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兔子,表现出齐威王的短视和不够镇定自若。

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孔子为什么把邹忌列为智者。

作者背景:邹忌,战国齐国大夫,曾任齐国相国。

他主张和外交管理,曾经成功地为齐国争取到了和亲之和。

文学特点:作者邹忌的讽刺技巧十分高超,读起来十分有趣。

讽刺、夸张、比喻、反讽等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轻松幽默又富有哲理的故事。

二、《细柳营》《细柳营》是元朝作家张养浩所作的一篇小说。

小说的主角是细柳营的一位年轻将领,他把优秀的军人捆绑起来,以显摆自己的权威,结果被直言谏诤的高松击败。

故事中表现出了正义力量的强大,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始终相信正义并追求正义。

作者背景:张养浩,元朝中期著名文学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文学特点:《细柳营》主要表现出了官场中的丑恶现象,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加以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作者对正义的追求,深刻反映了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古文二则》《古文二则》是元代名士袁了凡所作的文集,这套书共有两篇文章,分别是《陈涉世家》和《张良世家》。

在《陈涉世家》中,详细记述了陈涉的生平经历、宣布起义的过程,以及嘉陵之战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归纳文章主旨。

2、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及“吴下阿蒙”、“刮
目相待”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重点、难点1、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故事。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卿()为()孰()遂()
涉()猎更()邪()
2、解释词语
当涂



见往事


见事
治经
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流展示
1、读文:(1)教师范读。

(2)学生组内互读。

2、译文:(1)组内互译。

(2)组员展示。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每个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果断,;吕蒙---无奈、自豪;鲁肃---真诚。

4、孙权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开始学习,效果如何?
明确:“非复吴下阿蒙’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明确: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敬才,爱才。

侧面表现吕蒙的进步之大。

6、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明确: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解读背景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宫
7、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在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

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两篇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8、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②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③多读好书。

④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时期的家
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3、翻译
(1)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刑。

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

但他想到著述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苛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
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题目为编者所加。

课题《祖逖北伐》一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

2、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重点、难点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祖逖()蹴( ) 恶()骁健()
廪()铠仗()
2、解释加点的字
蹴琨觉
因起舞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非复吴下阿蒙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二.目标展示 1.导入主题 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流展示
1、读文:(1)教师范读。

(2)学生组内互读。

2、译文:(1)组内互译。

(2)组员展示。

3、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层[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日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第二层[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4、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5、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6、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蹴琨觉
非上无道而下怨叛
自相鱼肉
人思自奋
2、翻译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