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含教学计划和答案)-教师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8醉翁亭记.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8醉翁亭记欧阳修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壑()琊()潺()酿()僧()辄()霏()暝()蔌()弈()翳()射()觥()偻()洌()朝()而往3、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 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副宰相 )。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4、齐读第 1 自然段。
5、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
深秀,。
山行。
峰回路转:回,。
转,。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翼然,像儿开翅膀一。
指亭四角檐起。
,靠近。
少醉:,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山水之:欣山水的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会在心里。
寓之酒,寄托在酒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计划、导学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教材教本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语文导学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语文导学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体味作者的情感。
2、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欣赏文章中精彩的语言,体会语言的深刻含义。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其中,192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三、写作背景
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这本集子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课文的抒情场景围绕南方和北方的雪的对比展开。
升腾着的朔方的雪,也是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雪是多情的、雪是有灵感的精灵。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折腰,1924年,北京岁未,鲁迅先生傲立雪中,激情满怀,也写下了一篇独抒。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单元名称】:具体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单元名称。
【学习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主题。
2.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内容。
【学习步骤】:1.预习导入:回顾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或问题。
2.导读课文:介绍本单元的主题、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课文学习:a.阅读课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注重理解全文的主旨和主题。
b.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组成,如标题、段落等。
c.理解课文细节: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和讲解。
d.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师生或小组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e.课文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4.巩固作业:a.阅读理解练习: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b.写作训练:以课文为素材,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资源】:1.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辅助资料:课外阅读材料、电子词典等。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学习注意事项】:1.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10个单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一:轻松过大年-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了解,包括春节的由来、俗和文化内涵。
-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阅读资料和参与相关活动来深入了解春节的主要内容。
- 学生还可以参与筹备春节的活动,如制作春联、包饺子等,来体验春节的氛围。
- 在研究本单元内容的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节日意识和传统文化素养。
单元二:神奇的动植物世界-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动植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动植物、研究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和参与相关实验来加深对动植物的认识。
-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和相互依存关系。
- 在研究本单元内容的同时,学生也要培养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学会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单元三:音乐会-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音乐欣赏的培养。
-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知识和音乐家的事迹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 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参与音乐活动来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 在研究本单元内容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研究一种乐器或加入学校的音乐团队,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以下单元内容省略)单元十:科学大观园-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对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科学发展的历程来提高对科学的理解。
- 学生还可以通过进行科学实验、观察科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在研究本单元内容的同时,学生还可以积极参加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展示自己的科学才华。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全册共分为10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每个单元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阅读:学生要通过对课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和情感。
2.写作:学生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写作作业,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学会描写事物和情感。
3.文学欣赏:学生要通过文学欣赏的课程,进一步了解文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培养文学情趣。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生动易懂地讲解文学知识体系。
2.课外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不同观点和理解,促进思维交流。
四、教学评价1.期中考试:教师应及时组织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2.小组展示: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展示,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评估:教师应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五、教学内容分析1.阅读通过对课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人类生活和情感。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写作在写作方面,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作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故事写作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让人物做出行动,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等方式来提高写作能力。
3.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文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培养文学情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编号:No 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3 我的第一本书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3、品味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学习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
【学法指导】: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以“我的第一本书”为抓手,探讨文中的父子深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资料链接]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
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1)注音:迢迢()( )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2)释义:迢迢:挥之不去:掺和:磨磨蹭蹭:哄堂大笑:(3)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二、学习研讨(一)、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后,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什么?2、围绕这一本书,文中叙述了哪些人物和动物?(二)、合作研讨赏析1、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本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地叹着气”?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父亲一位怎样的人?2、父亲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15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15喂——出来星新一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2.锻炼想像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en3)笑牟(mou2)取众目睽(kui2)睽棘(ji2)手铆(mao3钉贪婪(lan2) 履行(lǚ)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
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3、导人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
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4、本文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
一、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故事真否?(否。
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
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
地球已经拥挤。
) 5.洞是比喻什么?(人类生存的土地。
)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
)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不统一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一、单元学习要点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①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②深厚的文化积淀;③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
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
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
三、教学建议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
2.要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
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从《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模式1:八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教材教本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
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诗五首》讲学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诗五首》讲学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1、学生齐读课文。
2、解题。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3、结合注释翻译。
4、探究质疑。
(1)提问: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讨论并归纳: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教学计划和习题答案)
新⼈教版⼋年级下册语⽂导学案-教师版(含教学计划和习题答案)⼋年级下语⽂教学计划⼀、班级学⽣现状分析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部分学⽣学习⾃觉性不强,随着学⽣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标进⾏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理解,运⽤能⼒,对学⽣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度,思维能⼒和认识⽔平都提出了更⾼的要求,⼆、教材教本分析⼈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年级下册四个现代⽂单元分别以⼈⽣、散⽂诗、⼈与⾃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单元相⽐,在语⽂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学习和运⽤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段的运⽤。
两个⽂⾔⽂单元课⽂的选编主要是从⽂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标这两个⽅⾯来考虑的。
三、教学⽬的:初中语⽂教学应⽴⾜于学⽣的发展,为他们的终⾝学习、⽣活和⼯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教学应培养学⽣热爱祖国语⾔⽂字和中华优秀⽂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祖国语⾔,丰富语⾔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并养成良好的语⽂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的创造⼒,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字训练过程中,学⽣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活来之不易,学习⾰命前辈的远⼤志向和献⾝精神,从⼩树⽴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助⼈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汉语⾳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字,能读准字⾳,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附答案)
简介
本文档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有答案。
该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研究语文课程并提供研究指导。
导学案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相应的练题和答案。
通过使用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自主研究和巩固练。
内容
本文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每个单元中应该达到的研究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出每个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重点,解决难点。
3. 练题和答案:为每个单元提供一系列练题,并附带答案供学生自测和自我评估。
使用建议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学案的研究效果,建议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
1.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阅读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
2. 在阅读课本内容时,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做好笔记。
3. 完成每个单元的练题,然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4.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
5. 及时复已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研究效果。
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是一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语文知识的学习指导材料。
通过合理使用导学案,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建议学生按照导学案提供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并注重自测和自我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教材教本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的语气。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
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
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
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
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
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
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
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
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
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
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
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自能解题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创新。
点评要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向思维,拓展延伸,模拟仿用,迁移创新,从而开发潜能,学会创新。
七、奋斗目标:力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勤奋上进,在教学中多研究多探索。
多向同仁们学习,积累经验。
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
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
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合作交流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探究质疑研读第二部分1.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2.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3.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被刺痛了的人(我)。
4.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5.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是因为什么?6.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应怎么理解?“那时那地”指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的时候。
“我的意见”是科学救国,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是一件要紧的事,第一要紧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因此,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7.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悲哀”“凄然”“慰安…‘叹息…‘惜别…‘叮嘱”等,表现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8课堂小结。
课文第二部分讲了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理解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