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上课讲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的实践活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二、生物安全基础知识1.生物安全概念生物安全是指采取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危害因素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过程。
生物安全涉及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2.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1)第一类: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如霍乱、鼠疫等。
(2)第二类:对人类有中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3)第三类:对人类有一定致病性,传播能力有限,如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等。
(4)第四类: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传播能力有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BSL)是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我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个等级:(1)BSL-1:适用于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传播能力有限的微生物。
(2)BSL-2:适用于对人类有中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微生物。
(3)BSL-3:适用于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微生物。
(4)BSL-4:适用于对人类有极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且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微生物。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1.实验室准入制度(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取得相应证书。
(2)实验室工作人员需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3)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实验室个人防护(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目 录
• 实验室安全概述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 实验室应急处理与救援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01
实验室安全概述
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人员安全
实验室涉及各种潜在危险 ,如化学品、生物制剂和 高温高压设备等,因此保 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数据来源与分析
依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实验数 据等进行综合分析。
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 培训与考核,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等 。
应急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施与装备 ,开展应急演练等。
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进行自查与评估,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与改进。
监管与审核
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监管与审核,确 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隐患排查方法与技巧
观察法
01
通过直接观察实验室环境、设备、试剂等,发现存在的隐患。
询问法
02
与实验室人员交流,了解实验室安全状况,询问可能存在的问
题。
仪器检测法
03
使用专业仪器对实验室环境、设备等进行检测,发现潜在的安
全隐患。
检查与排查结果处理
隐患记录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隐患名称、位置、可能造成 的后果等。
国际规范
如ISO 17025等国际标准 ,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 国际通用的参考依据。
02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服
穿戴整洁、合适的实验 服,避免皮肤暴露。
防护眼镜
选用合适的防护眼镜, 防止飞溅物伤害眼睛。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讲课教案54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一、引言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课件旨在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管理体系、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1.生物因子:指能够引起生物危害的微生物、病毒、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2.生物危害:指生物因子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造成的潜在危害。
3.生物安全: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根据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别为生物安全一级(BSL-1)、生物安全二级(BSL-2)、生物安全三级(BSL-3)和生物安全四级(BSL-4)。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标、责任和措施。
2.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操作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处理: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负压实验室等。
2.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3.实验室操作规范:遵循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要求。
4.生物因子运输和包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物因子的运输和包装,防止泄漏和扩散。
5.废弃物处理: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识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PPT课件

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 BSL)是指通 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等建设的实验室。 按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 biosafety level 1~4,BSL 1~4),一级为最低,四级为最高。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 安全设备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级防护屏障,主要包括 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安全罩等;实验室设施是生 物安全实验室的二级防护屏障。
鞋套
在实验室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危险因子的情况 下,穿合适的鞋子和鞋套或靴套,可以避免实验 人员足部(鞋袜)受到损伤。 BSL-2和BSL-3实验室要坚持穿鞋套或靴套。 禁止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和机 织鞋面的鞋。 足部防护装置不得离开实验室。ຫໍສະໝຸດ BSL-1实验室个人防护要求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应穿工作服,戴手套 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 完成实验,工作服必须脱下留在实验室并定期消毒 洗涤
BSL-2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
BSL-2实验室的安全设备个人防护:需Ⅱ级生物 安全柜;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洗眼设施应安装在BSL-2实验室出口处的洗手池 附近。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工作服外穿防护服,戴 帽子、口罩;当操作的感染性材料不可能在生物安 全柜内进行而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操作时,为防止 材料溅出或雾化产生气溶胶的危害,必须使用面部 防护装置(如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防护品)。
手部防护装备——手套
手套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BSL-1和BSL-2 实验室)。 若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感染性物质(BSL-3实验室 )应佩戴两幅手套。 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立即用消毒剂 喷洒手套并脱下后丢弃在生物安全柜中的高压灭 菌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试验。 戴好手套后应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 实验服衣袖。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第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
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判断。
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
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当考虑收集与危险程度相关的新资料以及来自科学文献的其他相关的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进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
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2、暴露的潜在后果3、自然感染途径4、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5、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6、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7、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8、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9、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10、可能会扩大微生物的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于已知有效治疗方案敏感性的所有基因技术11、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所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订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以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下来开展工作。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 加强对出口、中转、过 境等高风险国家的风险 评估与管控。
生物安全国际标准和法规
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包括实验室人员的规范管理、安全操作和检测控制等方面。
2
美国NIH实验室安全指南
主要面向实验室内生物危害评估及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
3
IS O/IEC标准
职业健康防护
人员心理调节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安全帽、安全鞋等,阻绝 生物、化学、物理三类危害物质 的侵害。
加强生物安全理念普及及心理疏 导,减轻长期高压下导致的身体 及心理不适。
学习生物安全的必要性
1 安全为重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研究进度和科学领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保障实验室内物品、设备和人员的健康安全。
人员培训及资质管理
建立科学的人员资质管理和技能培训制度。
标识管理
将实验室内不同级别的生物、物品和废弃物进 行科学分类标识。
应急措施
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实验室安全装置
个人防护装备
通风系统
例如乳胶手套、防护眼镜等,是 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实验室内人员的生物安全意 识教育,让每一名操作人员都充 分认识到生物实验的潜在危险。
生物安全人员防护装备
隔离衣
防护面罩
• 有效保护操作人员免受 生物危害。
• 选择透气材质,方便操 作人员使用。
• 手套、靴子等均符合要求。
• 适用于生物危害物质的 微小气溶胶。
• 材质透明、透气,让外线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消毒设施,可有效消灭实验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污染。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实验后处理
废弃物处理
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 处理,并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
员造成危害。
实验场所清洁
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场所 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环
境安全。
实验记录
对于每次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 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日后查
阅和分析。
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
在实验室和危险区域(如化学品储存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消毒灭菌
废弃物处理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收 集和处理,防止有害物质泄漏或传播。
VS
消毒灭菌
对实验室设备和器具进行定期消毒灭菌, 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 微生物的污染。
05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与操 作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是对实验室所处理微生物危险程度进行 分类的级别,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依据。
分类
根据所处理微生物的危险程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为四 级,分别为BSL-1、BSL-2、BSL-3和BSL-4。
不同生物安全等级的操作规范
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合规性要求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实验室符合国家或地
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
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各国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实验室 的安全运行。
国际生物安全准则
一些国际组织和协议也制定了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准则和推荐做法,如《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一、前言本文旨在向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室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防止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等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关键措施。
在实验室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安全,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二、生物安全风险1、实验室感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微生物时,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感染。
2、环境污染:实验室内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可能对实验室外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3、危险品管理:实验室涉及的危险品众多,如化学试剂、放射性物质等,若管理不善,可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三、生物安全级别根据实验室所处理的生物因子的特点和危害程度,生物安全级别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各级别对应不同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要求。
四、生物安全操作规范1、实验室准入:实验室门外应设置警示标志,标明生物安全等级和进入实验室的许可制度。
2、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等。
3、实验室消毒: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4、废弃物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5、危险品管理:实验室内的危险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存放和使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五、应急处理1、应急设备:实验室应配备应急设备,如灭火器、紧急冲洗器等。
2、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总结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生物安全风险,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通过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室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定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七、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
八、附录列出附录内容,如相关法规、标准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ppt课件

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整改。
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奖惩机制
对遵守生物安全规定、表现优秀的人 员进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 惩罚。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来源和等级,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加 强个人防护、改进实验操作规范 等。
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结 果,提出改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 理的建议,如完善管理制度、加 强培训等。
03
CHAPTER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要求
实验室选址 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 所,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重要性
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 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和传播,维 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四个级别:BSL-1、BSL-2、BSL-3和 BSL-4。
BSL-1代表生物安全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 疾病的微生物。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生
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操作规范制定与遵守
制定详细的实验室操作规范
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操作、实验后处理等方面的规范。
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
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如穿戴防护服、戴手 套、口罩等。
废弃物处理
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生物安全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 然后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ppt课件

(一)原理
? 利用高效空气过滤器对空气中微小粒子的阻留特 性,结合负压环境和专门设计的气体流动模式, 实现对危害性生物气溶胶的屏蔽
15
(二)分类及特点
? BSC 有三个级别, 即BSC-Ⅰ、 BSC-Ⅱ( A1 、 A2、B1、B2)和BSC-Ⅲ Ⅲ级为密闭袖套操作,其余为前开口操作。
16
BSC-Ⅰ
? BSC-Ⅰ级生物安全柜原理图
A 前开口 B 可视窗 C 排风HEPA过滤器 D 压力排风系统
? 特点: 为人和环境提供保护 ,但进入空气未 过滤,无法有效保护操作的标本和材料 。
17
BSC-II
?Al 、A2、 Bl 和 B2 型
?无菌空气经工作台面,提供个
体防护,和台面物品不受污染。
危害程度分类 第四类 第三类
防护水平 ABSL-1
实验室操作和安全设施 限制出入,穿戴防护服和手套。
ABSL-2
ABSL-1的操作内容加上, 危险警告标志。可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使用Ⅰ级或Ⅱ级BSC。 废弃物和饲养笼具在清洗前先清除污染。
第二类 第一类
ABSL-3 ABSL-4
ABSL-2的操作内容加上,进入限制,所有操作 均在BSC内进行,并穿着专用特殊防护服。
8
BSL-1 BSL-3
BSL-2
正压服型实验室
安全柜型实验室 9
(五)实验动物设施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1、ABSL-1 适用于饲养大多数经过检疫的储备实验动物(灵长类除
外),以及专门接种了危险度Ⅰ级微生物的动物。 要求应用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GMT) 。
2、ABSL-2
2024年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2024(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2024一、引言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生物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生物因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以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1.生物安全:指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2.生物防护水平: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生物防护水平,我国将其分为四级。
3.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用于保护实验人员免受生物因子的侵害。
4.生物安全柜:用于处理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危险物质的实验室设备,能有效防止生物因子外泄。
5.生物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具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物质、实验动物尸体等。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实验室规划与建设(1)实验室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实验室布局:合理划分实验区、清洁区、缓冲区等,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3)生物安全柜: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确保生物因子不外泄。
2.实验室运行管理(1)实验人员培训:加强实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实验室准入制度: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确保实验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3)实验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4)实验室消毒与灭菌: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与灭菌,防止生物因子传播。
3.生物废物处理(1)分类收集:根据生物废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收集。
(2)包装与标识:采用专用包装容器,明确标识生物废物。
(3)运输与暂存:确保生物废物在运输与暂存过程中的安全。
(4)处理与处置:采用高温蒸汽、化学消毒等方法,对生物废物进行处理与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危害防护与操作流程培训课件PPT

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
安全操作 规范和改进操作过程和操作技术,尽量避免操作失误。 例如:用冷却接种环沾取菌液进行接种------气溶胶减 少效果可达91%。
使用生物安全柜 各种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尽量在生物安全柜内操 作。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以有效地减少实验室获得 性感染和由于气溶胶暴露而导致的培养物的交叉感染, 并能保护环境。
气溶胶的特点
• 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 呼吸中不知不觉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造成严 重后果。
• 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致病性病毒常常发生变 异,尤其是其抗原性、致病性都可能发生改变,在空气中存活 力增强。
• 可以远距离或较远距离传播,这是其与其他传播途径的显著区 别,也是气溶胶传播难以预防的另一重要原因。
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
轻度(<10个颗粒)
中度(11~100个颗粒)
重度(>100个颗粒)
玻片凝集试验; 倾倒毒液; 火焰上灼热接种环 颅内接种; 接种鸡胚或抽取培养液;
腹腔接种动物,局部不涂消毒剂; 实验动物尸体解剖; 用乳钵研磨动物组织; 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到、混悬毒液; 毒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 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毒液; 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 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 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
Laboratory biosafety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微生物I病毒I细菌I病原体
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验 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
目录
1.病源微生物与危险品管理 2.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4.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规程 5.实验室手卫生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 验操作人员等,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 性。
现场调查
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实验室设施、 设备、人员等情况,以及生物因子的种类、 数量、来源等信息。
收集资料
收集实验室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操 作规范、实验记录等资料,以及国内外相 关法规和标准。
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结果
详细列出识别出的实 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及 其来源和类型。
风险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 评估,包括风险等级 和优先级。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 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建议,以降低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 严重性。
结论与建议
总结评估结果,提出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的建议和改进措 施。
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监管
检查内容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 执行情况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情 况
02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
配备及运行情况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执 行情况
04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及 演练情况
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
保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明确实验人员应遵守的操作流程
和注意事项。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操作规范培训与考核
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实验室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培训,确保 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风险识别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
随着实验室的日益普及,各种生物实验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介绍几方面的危险防范
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为保护实验人员、环境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开展的一系列实验室管理策略
和指导原则。
实验人员行为
实验人员的行为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实验
人员要服从实验室管理规定,定期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在实验操作
中正确戴用手套和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按照规定处置废弃物和实验器材等。
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环境的管理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实验室应该做好门窗、水、电、气供应以及通风等的维护和管理。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的消毒、灭菌、清洗、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置,以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收集、储存、处理和处置等环节,其中最应注意的是对有害生物废弃物的处理,以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方面的危险防范措施需要逐步加强,以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2024年《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2024)

2024/1/30
20
生物制品生产、流通与使用监管
生产监管
严格实施GMP认证,确保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符合规范要求。
2024/1/30
流通监管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追溯体系,确保生物制品在运输、储存等环节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使用监管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接种单位的监管,确保生物制品的规范使用,防 止滥用和误用。
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14
04 基因工程安全与伦理
2024/1/30
15
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与技术
基因工程定义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实现对生物性状和 功能的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基本工具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等。
基因工程基本步骤
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 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生物制剂种类
包括细菌、病毒、毒素、寄生虫等,具有致病性、传染性和易于扩散 等特点。
2024/1/30
24
生物恐怖主义事件识别与报告
事件识别
关注异常疫情、不明原 因疾病、动植物异常死 亡等事件,及时进行分 析和研判。
2024/1/30
监测预警
建立生物恐怖主义监测 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和 评估潜在威胁和风险。
强化科研人员和公众教育
提高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伦理素养,加强 公众对基因工程的认知和理解。
2024/1/30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
对基因工程实验和应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和监控,确保生物安全。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基因工 程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18
05 生物制品安全与监管
2024/1/30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对生物材料的安全管理、实验操作的规范以及事故的紧急处理等方面。
本课件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操作进行介绍,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生物实验室的分类根据生物材料的性质和操作风险等级,实验室可以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
一般来说,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分为四个级别,通过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1.2 个人防护措施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避免直接接触生物材料或其他有害物质,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事故发生。
1.3 生物材料管理实验室在管理生物材料时需进行正确分类、标识和存储。
按照生物安全等级,严格控制生物材料的进出,并采取相应的消毒和灭菌措施,以避免生物材料泄露和污染。
1.4 实验操作规范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遵守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验过程,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发生。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 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通风系统、防护屏障等。
同时,要定期检测设施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供合理的安全保障。
2.2 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等,帮助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生物安全相关知识。
2.3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应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安全责任和管理要求。
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生物材料流通管理等,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
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判断。
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
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当考虑收集与危险程度相关的新资料以及来自科学文献的其他相关的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进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
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2、暴露的潜在后果3、自然感染途径4、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5、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6、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7、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8、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9、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10、可能会扩大微生物的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于已知有效治疗方案敏感性的所有基因技术11、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所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订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以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下来开展工作。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
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
下面列出了一些最重要的概念。
一、进入规定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
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人员防护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
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三、操作规范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
5、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
实验室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6、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7、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
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
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四、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五、生物安全管理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应当保证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
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4、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5、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的医学记录。
六、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关注,这些情况包括:1、气溶胶的形成2、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3、仪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4、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5、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6、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
七、设计特征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
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
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
应当安装防止逆流装置来保护公共饮水系统。
17、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
备用发电机对于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柜等)以及动物笼具的通风都是必要的。
18、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燃气供应。
供气设施必须得到良好维护。
19、实验室和动物房偶尔会成为某些人恶意破坏的目标。
必须考虑物理和防火安全措施。
必须使用坚固的门、纱窗以及门禁系统。
适当时还应使用其他措施来加强安全保障。
八、实验室设备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
本节阐述了适用于所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的基本原则。
实验室主任应咨询生物安全官员和安全委员会(如果有),确保配备足量的设备,并能正确使用。
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
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
需要详细咨询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规格,以确保设施具备必要的安全特性。
九、基本生物安全设备1、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的方式移液。
有不同设计的多种产品可供使用。
2、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的安全离心杯,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这类材料可在开放实验室离心——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增大时——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
3、一次性塑料接种环,也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
4、螺口盖试管及瓶子。
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
应参照生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
十、健康和医学监测主管机构有责任通过实验室主任来确保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
监测的目的是监控职业获得性疾病。
为达到这些目的,应进行如下工作:1、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2、促进实验室感染的早期检测3、应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或免疫损伤人员)在高危险实验室中工作4、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方法。
十一、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历史证据表明,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的微生物不太可能引起人类疾病或兽医学意义的动物疾病。
但理想的做法是,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体检,并记录其病史。
疾病和实验室意外事故应迅速报告,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意识到应用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十二、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1、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
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职业健康评估。
2、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存工作人员的疾病和缺勤记录。
3、育龄期妇女应知道某些微生物(如风疹病毒)的职业暴露对未出生孩子的危害。
保护胎儿的正确措施因妇女可能接触的微生物而异。
十三、培训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
因此,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的、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关键。
基于这一原因,不断地进行安全措施方面的在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有效的安全规程首先始于实验室管理者,管理者应确保将安全的实验室操作及程序融合到工作人员的基本培训中。
安全措施方面的培训是新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向工作人员介绍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操作指南,包括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