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1_1
《荷花淀》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掌握作者白洋淀的生活背景,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荷花淀》是现代作家孙犁写于1942年的短篇小说。
1.2.2 故事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1.2.3 主要人物:水生、妇女们、鬼子。
1.2.4 故事情节:妇女们在地里干活,鬼子来扫荡,水生带领妇女们与鬼子战斗,取得胜利。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荷花淀》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2 教学难点理解妇女们在战争中的勇敢和智慧,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淀的美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4.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思想内涵。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荷花淀》的读后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5.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文字通顺,不少于800字。
5.3 作业评价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设计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荷花淀》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
《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重点)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任务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与线索开端:夫妻话别(1-31)发展:探夫遇险(32-61)高潮、结局:助夫杀敌(62-85)小说以时间为推移,含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
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更广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一单元三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朗读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 准备课堂互动工具,以便于课堂讨论和交流。
4. 预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作者简介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他笔下的“荷花淀”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2. 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不仅是战争的主体,也是文学的主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找同学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
明确:“夫妻话别”是水生参军这件事的情节起点,“荷花淀”是背景,是环境,也是主题得以凸显的场所。
2. 文章写了几个场景?分别是什么?明确:三个场景:荷花荡行船场——荷花荡夫妇话家常——伏击战前线送夫。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 水生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依据。
2. 课文表现了水生嫂哪些优秀的品质?参考:聪明、伶俐(安排好家里的事才安心参军)。
机智(游击队和工作一样要隐蔽)。
能干(编席子等)。
深明大义、坚贞(执意要去送丈夫)。
3. 文章如何表现伏击战前夕的紧张气氛的?明确:描写法:烘托。
直接描写战斗过程。
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为人物提供背景,具有抒情性。
如:枪声、转弯、瞄准、落水声响动、水生他们射击等都表现了紧张的气氛。
4. 课文结尾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
白天打了一仗,敌人逃跑了。
两个人配合作得真好。
”如何理解这“真好”二字?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真好”二字充满了对这支新婚夫妇所代表的抗日力量的赞美。
《荷花淀》优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3.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小说独特的风格重点难点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品味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小说独特的风格。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2.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分析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形象,体会其意义。
重点难点1.理清小说的情节。
2.分析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体会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军侵略,白洋淀的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呢?作家孙犁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发生在白洋淀的抗日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二、整体速读,理清情节1.速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同组成员展开交流,简要概括,整理归纳。
3.跳读课文,概括情节。
明确:(1)月夜编席。
(2)含泪话别。
(3)马庄探夫。
(4)归途遇敌。
(5)助夫歼敌。
(6)投身抗战。
4.思考讨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明确: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中午——这一年秋季——冬天三、重点阅读,研讨人物1.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问题并归纳总结。
(1)“怎么了,你?”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水生嫂为什么这样说?明确:这句话是主谓倒装句。
由于水生笑得不像平常,水生嫂猜不透,心情急切,出于关心,于是说出这样短促的话。
(2)“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如何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语?明确:这两个词语是水生嫂听到丈夫就要到大部队去打击敌人后的细节描写。
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这出乎水生嫂的意料,所以她的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
荷花淀 教学设计教案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荷花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孙犁的创作风格。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花淀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作者敢于面对困境,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荷花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分析。
(2)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花淀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课文作者孙犁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出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花淀美景的热爱。
(2)学习作者敢于面对困境,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作者的创作风格及修辞手法。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美好事物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实际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荷花淀的美景图片和相关的音频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荷花淀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中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章。
思想内容上,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知识技能上,着重了解纪实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从作品来看,《荷花淀》是形成“荷花淀派"风格的代表作,领略其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是阅读鉴赏的重点。
《荷花淀》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景物描写诗意唯美,都是可着重分析的对象。
从学情来看,有必修教材小说作品鉴赏的基础,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分析自然能够领略《荷花淀》之美,但超出学生认知的是作者用优美来表现战争,这固然可以用作家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倾向来解释,但更应引导学生从创作目的和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合理性。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上次考试小说主观题学生得分情况,对小说主旨理解得分率低,对小说主旨把握情况不好。
从课前朗诵作业来看,学生的情境朗读素养较弱。
【教学目标】1.鉴赏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感受小说的独特风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加强朗读素养。
2. 赏鉴用轻松明快的笔调,把握小说主题,诗情画意般的写法,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为一体的散文诗式的“诗体小说”独特风格。
3. 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文化自信,革命志士乐观主义精神高尚品质,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爱国精神。
感受孙犁式的独特主题,传承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小说诗意语言,感受小说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研习任务,了解革命传统,激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智慧教学、情境体悟、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活动设想】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荷花淀 教学设计教案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3.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荷花淀,有何印象。
2. 简介作者:介绍孙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简介背景:介绍《荷花淀》创作的背景及意义。
4. 分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5. 感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荷花淀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 总结导入: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第二章:作品朗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品的韵律美和情感。
2.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 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导入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3. 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析课文。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
5. 总结分析: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作品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作品的主题。
2.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
1、《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一、教学设想《荷花淀》这篇小说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那就是疏朗淡雅的诗情画意与清新质朴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时代,然而作者却滤去了硝烟战火,血污泪痕,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去描写白洋淀那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看似平凡却让人深深感动的人,在美中展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
它以独特的美吸引着广大读者。
对于这篇笔触独到、极富美感的作品,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呢?根据这篇小说的特点,笔者把教学重点确立为:鉴赏《荷花淀》的人性美。
同时,根据所教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展现自己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主要设立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荷花淀》的女性美,目的是让学生在感悟人性美的同时,学会鉴赏方法;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地鉴赏《荷花淀》的美。
二、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三、教学重点:鉴赏<荷花淀>的人性美。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荷花淀》。
一提到《荷花淀》,大家便会想到华北明珠——白洋淀,有的同学可能游览过白洋淀,曾被那幽静的淀水、茂密的芦苇、小小的木船、清香的荷花所陶醉,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就像白洋淀的风景一样秀美、迷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去感受、鉴赏《荷花淀》的美。
(二)作者简介(略)(三)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鉴赏《荷花淀》的女性美,教给学生鉴赏方法这篇小说写于1945年,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
女性是《荷花淀》描写的重点,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她们是那样平凡,作家的笔似乎又显得那么漫不经心,没有描写她们的相貌,连名字也没有介绍。
然而她们是那样勤劳、淳朴,又是那样美丽多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们、关注她们,与她们产生心灵的共鸣。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荷花淀,掌握荷花淀的形成原因以及围绕荷花淀的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地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自然环境、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荷花淀的形成:通过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形成原因。
2.荷花淀的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观察植物、动物和水质等环境指标,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生态环境。
3.荷花淀的保护与利用: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荷花淀的生态保护工作以及合理利用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荷花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荷花淀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环节:(1)荷花淀的形成原因:讲解荷花淀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地图和示意图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2)荷花淀的生态环境:带领学生到荷花淀实地考察,观察植物、动物和水质等生态环境指标,并记录在观察笔记中。
(3)荷花淀的保护与利用:讲解荷花淀的生态保护工作和合理利用的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利用荷花淀。
3.实践环节:(1)生态保护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态保护活动,如清理垃圾、栽植荷花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荷花淀利用体验:带领学生进行荷花淀利用体验,如划船观赏荷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荷花淀的美。
4.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小结与反思,总结荷花淀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1.荷花淀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安全设施。
3.观察笔记本和相机等观察工具。
4.清理垃圾的工具和栽植荷花的器具。
五、教学评价:1.观察笔记的完成情况,包括观察的内容、描述准确性及观察结论的得出。
2.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的积极程度。
3.参与荷花淀利用体验的参与度和体验效果。
4.小结与反思的内容和思考的深入程度。
《荷花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效果。
3.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理解“诗体小说”的艺术风格。
4.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赏析小说通过简洁传神的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赏析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东番禺中学的杨文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荷花淀》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一)课文导入有这样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她没有激烈残酷的战斗过程,没有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却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写出了家园之美、人性之美、家国之爱,仿佛一首诗歌,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感受这至真至美的诗意。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
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在此创作了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
(三)作品风格孙犁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荷花淀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四)背景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梳理情节人物。
2.关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鉴赏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了解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了解作品】《荷花淀》创作于1945年;选自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是一位作家和一个民族的还乡梦,作品所传递的爱,像一股暖流,直冲你的心扉,使人经久难忘。
学习任务一:填写情节人物表,梳理小说内容情节主要人物送夫参军水生嫂、水生探夫遇敌几个青年妇女助夫杀敌几个青年妇女、战士们学习任务二品读人物对话、关注细节描写,分析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情节送夫参军主人公特点勤劳能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深明大义、忠贞不屈探夫遇敌一往情深、乐观豁达、遇事镇定、机智勇敢助夫杀敌不甘落后、追求进步,充满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青年妇女形象特点分析:1.她们有着普通劳动妇女所共有的勤劳能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忠贞不屈等特点;2.她们有着战区妇女所特有的深明大义、不甘落后、追求进步、充满爱国热情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特点;3.总之,她们是一群刚柔相济、敢于斗争、爱家更爱国的青年妇女。
学习任务三;创作风格写意手法: 只求神似,不求形肖人物对话:简单朴素,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景物描写:如诗如画“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
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第一单元 三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激发他们的阅读欣赏兴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重点问题和相关图片。
2. 准备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3.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圈点生字生词,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前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关于白洋淀的基本信息,由学生来介绍。
2. 展示图片,介绍白洋淀的基本情况。
3. 引出课文《荷花淀》,教师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 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和情感表达。
3.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 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
5. 每组选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精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明理由。
2. 思考问题: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个与荷花淀相关的场景。
2. 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3. 教师总结,强调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和人性光辉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
2. 搜集孙犁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作品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水生嫂的勤劳、质朴、善良、通情达理的美好品质。
2. 学习并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
荷花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荷花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10篇
《荷花淀》教学教案优秀10篇《荷花淀》教学设计篇一小学,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语文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
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
而语文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为此,我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思想启蒙的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理念了。
《荷花淀》是高中语文课文久读不衰的传统名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许多教师从读《荷花淀》到教《荷花淀》莫不沉醉在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美妙意境中,但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偏偏遇到了新问题,许多学生提出了发人深思的“奇谈怪论”,比如:抗战时女人责任有多大?;妇女到前线探夫行吗?;打仗真的很轻松吗?于是我就放弃教学行程,让学生针对“打仗真的很轻松吗?”进行论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在历史课上有较多的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多是概略的史实介绍和抽象数字统计。
而对某一次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战争,作具体形象描写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只不过“老三篇”而已,即《荷花淀》、《百合花》、《谁是最可爱的人》。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荷花淀》教学设计篇1课题:《荷花淀》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猎取小说鉴赏的有关常识。
力量目标1、通过文本解读,培育同学探究作品主旨的力量。
2、通过语言品尝,培育同学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感受人性的美妙,滋养同学爱国爱家的情怀。
教学重点:1、探究作品的主旨。
2、鉴赏文中的描写。
教学难点:战斗背景下“诗化”生活的解读。
教学方法:1、自读法。
2、争论法。
3、点拨法。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人性的美妙在平常的岁月里难得,而在战斗的特别背景下就更显得弥足宝贵。
今日,就让我们1起走进61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走进发生在散发着“荷叶荷花香”的白洋淀里的那场战斗,去领会自然的风光,去感受人性的美妙,并去探寻人性美妙的深层内涵。
请看孙犁的小说——《荷花淀》。
2、自读课文,理清思路1、生默读全文,获得整体印象。
2、依据阅读,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小说各部分内容。
明确:①送夫参军情节②寻夫遇敌③助夫歼敌3、研读有关对话,把握人性的美妙。
1、生研读有关人物对话,揣摩其中所蕴涵的人物情感。
(借此培育同学通过“炼字”、“炼句”品尝语言的力量)2、生争论对有关人物情感的熟悉。
3、师生明确:小说中3节对话描写所蕴涵的情感有——①关怀挂念、理解支持、忠贞顽强。
②情意万千、似嗔实喜。
③自尊自信、渴望成长。
4、提问:全部这些情感均源自于什么?对话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源自于对亲人的爱,对家园的爱,对人性中最美妙情愫的喜爱与追求。
谁不爱亲人?谁不爱家园?谁不情愿固守和追求人性中最为美妙的品性!对话描写的作用是展现人物的性格,凸现人性的美妙。
4、研读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内涵1、生概括文中景物描写。
①月夜编席环境②淀上风光③映日荷花2、生研读有关景物,揣摩景物描写的特征。
(借此培育同学从意境入手,培育同学的文学鉴赏力量)3、师生明确;小说中3处景物描写的特征是——①雪白、清爽、安静。
《第一单元 三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景和人物形象。
2. 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及重点生词。
2. 准备录音,用于范读课文。
3.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荷花淀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根据进行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你可以开始录制你的课文范读。
在录音时,确保你的声音清晰、自然,不要有太多的口头语或噪音。
同时,你也可以在录音中加入一些背景音乐或自然声音来营建更好的氛围,使你的录音更具吸引力。
录制完毕后,你可以查阅一遍录音,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有,你可以再次录制,直到你对自己的录音感到满意。
除了录音,你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荷花淀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在教室上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内容。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荷花淀的图片或视频,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确保资料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你可以为你的教室教学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介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摩登小说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被称为诗体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2. 介绍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广大华北地区出现了千千万万位抗日军民,他们机智英勇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标段划出重点词语,正音正字2.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文章写了几个场面?请简要概括。
(三)细读课文,分析鉴赏1. 作者是如何描写水生嫂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善良、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展此刻读者面前。
2023年《荷花淀》教学设计_1
2023年《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年《荷花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鉴赏并领悟此“诗体小说”的诗情画意之美,特别是人物的情操美,并以此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置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特色教学步骤: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
(板书课题)小说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而〈荷花淀〉却有“诗体小说”之称。
此该作何解?答:虽为小说却具有诗情画意之美。
本节课的任务就是鉴赏__是怎样表现这种诗情画意之美的。
一:整体把握内容1、解题:荷花淀长满或生长着荷花的湖。
听到这个名字让我们想起了什么?答:朱自清的〈菏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紧扣月色写菏塘。
2、__是怎样荷花淀的景色之美的?月夜:“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菏叶荷花香,晌午:“万里无云”“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不知几亩大小”“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菏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水面有野鸭,水下有大鱼(秋天)芦花飘飞苇叶黄运用简练、优美、生动、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来描绘,显得诗意盎然。
3、让人想起了什么?(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4、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什么?日本鬼子来侵犯5、当地的人们是怎样做的?水生(男人):报名参军,保家为国。
女人:承担家务,勤劳能干,我不拦你,深明大义。
父亲(老人):我不拦你,支持革命。
四个青年妇女:藕断丝连,冒险探夫温柔多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
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2.荷花淀: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
寓意抗日妇女
深刻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
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
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
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
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
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
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
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
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憙拑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
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
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
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
”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
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思考和练习]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