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温度与三态变化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教学教案及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出示四季图片】【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
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用寒暑表【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课外查阅
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尝试对环境温度问 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学交流讨论。
,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
,第 天早晨二的温度比较高。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 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 实验室液体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的 测量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注意事项
温度-时间图像
采用数字化实验:精准度高;快速获 取实验数据等
使烧杯受热均匀
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应该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2.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 酒精灯
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吹灭
4.万一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燃烧起来, 要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知识点 1 物质的三态
活动:观察水的三态及其特征
气球中的氦气
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状态(简称物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物态变化。
知识点 2 温度的测量
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识点 2 温度的测量
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 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测温液体
刻度
玻璃泡
毛细管
可实行的措施
汽车限号
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处理污染性气体,及再次利用
保护森林资源
随堂检测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
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B填“A”“B”或“C”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88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物质三态和温度》课件ppt

相同点
-30 ℃~50 ℃
1℃
直接读数
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酒精
练一练 问题温度计
P52,18
特殊温度计
P53,19
特殊温度计
P53,20
思考水的三种状态 ? 描述水三态的特征
状态
形状
体积
(固/液/气) (固定/不固定)(固定/不固定)
固态(冰) 液态(水) 气态(水蒸气)
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热水
冷水
二、温度计 1. 温度计原理
常
用
实 验
温用
度
温 度
体 温 计
寒 暑 表
计计
(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温度计 2. 温度计结构
刻度
毛细管
玻璃泡
玻璃管
怎样提高温度计的精确性?
1、毛细管更细 2、玻璃泡里面的液体更多
单位
二、温度计 3 温度计的使用
量程: -20℃-100℃ 分度值: 1℃
一、温度 3.3常. 温见度温估度测:
①人体的正常体温
37℃左右
②人体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 24℃左右
③热水澡的温度
41℃左右
④冰箱冷藏室温度 ⑤冰箱冷冻室温度
4℃ -18℃ 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
⑥惯性病毒失去活性 的温度
⑦灯丝的温度
60℃左右 2500℃左右
do your best
!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温度计 对比
构造
量程
玻璃泡与直玻 体温计 璃管间有缩口
(大细)
35 ℃~42 ℃
分度值
用法
测温液体
0.1 ℃
1.1物态变化温度课件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是什么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温度的变化!
一、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的测量
靠人体感知是不可靠、不准确的。 准确测量必须使用温度计。
(一)实验用温度计 1.结构:
玻璃管、玻璃泡、测温液体、 标尺(刻度)、单位( ℃ )
2.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1.1 物态变化 温度
物质的状态
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有什么特点?
固、液、气特征表
状态
形状
固 态 一定形状
液 态 没有固定形状
气 态 没有固定形状
体积 一定体积 一定体积 没有一定体积
说明: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 分子间的间隙很小,每一个分子只 能在原位置做微小的运动,当物质 的温度升高后,分子的间隙变大, 分子运动范围扩大,此时分子就以 液态形式存在,当物质的温度升得 更高后,分子间隙变得很大,分子 的运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此时物质 就以气态存在。
D
5
● 6、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10
15
C
● 7、俯视读取温度计的示数造成数据( )
B
● A、偏小
B、偏小
● C、偏大
D、偏大
● 8. 有一示数为38.3℃的体温计,直接用它依次测量体温分别为39℃和37℃的两人的体温,测 得的结果应是:( )
● A. 39℃与37℃
八年级上 物态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 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 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 表的温度值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标题: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一、引言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物态变化和温度的概念。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形态上的变化,如固态、液态和气态,而温度则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本篇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物态变化与温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
当我们给物体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剧,温度升高。
反之,当物体冷却时,分子运动减缓,温度降低。
而热量则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2.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例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成水蒸气需要释放热量。
3. 熔点与沸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两个重要的物态变化温度。
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沸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这些温度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能量。
三、笔记整理1. 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温度的变化又是由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的。
2. 理解温度的意义:了解温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状态,以及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河时代的开始和结束。
3. 物质的三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物质的三态。
例如,冰箱用于降低物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固态,以保持食品的新鲜;而蒸馏器则利用物质的沸点将其转化为气态,以便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
4. 熔点和沸点的应用:熔点和沸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炼钢工业中需要控制钢水的温度以制造高质量的钢;而制冷设备则利用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来实现制冷效果。
四、实验与观察1. 观察水的沸腾:通过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沸点的概念。
2. 观察冰的融化:通过对比冰在室温和加热条件下的融化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熔点的定义。
3. 观察气化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液体在受热时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气化。
通过观察气化过程,我们可以理解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2章《物态变化》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 、、;(2)三态的特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书本、课桌等;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如空气、氧气等.(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叫作物态变化.2.温度(1)温度的含义:表示物体的.(2)摄氏温度①单位: ,符号: ;②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3.温度的测量(1)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和;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和.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3)体温计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的状态从态变为态的过程,汽化需要热量;(2)两种方式: 和;(3)实例:湿衣服晾干、额头擦酒精降温等.2.蒸发(1)定义:只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它在温度下都能发生.(2)影响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和有关.3.沸腾(1)定义: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2)条件:温度达到沸点、;(3)现象: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4)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4.液化(1)定义: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液化需要热量;(2)方法: 和.(3)实例:烧水时壶嘴的白气、雾和霾的形成等.考点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热量;(2)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热量.2.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点(或点),如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3.熔化和凝固规律(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热,温度.(2)凝固规律: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不断热,温度;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时,不断热,温度.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升华,升华需要热;(2)实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碘变成碘蒸气等.2.凝华(1)定义: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叫作凝华,凝华需要热;(2)实例:冬季的霜、窗户上的冰花、雾淞等.考点五水循环1.自然界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收热量的的三个过程是、、.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放出热量的过程是、、.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2.如图所示,方框内是水处于三种状态时的名称,请根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温度与温度计.例1 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例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乙是稳定时的温度计示数,那么液体的温度是℃.【技法点拨】(1)对于温度的估测:应熟记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物体的温度值以及常见晶体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沸点.要多注意日常积累.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人适宜的洗澡水温度是40℃左右,南京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为40℃左右,冬天的最低气温是–10℃左右,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5℃.(2)对干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然后看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最后从零刻度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即是温度计的示数.若温度计的零刻度没标记,则让液柱变静为动来判断温度值是“零上”还是“零下”.若刻度值随液柱的升高而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值,否则为“零下”温度值.重难点二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例3(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例4(2018.盐城)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技法点拨】(1)物态变化的判断①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②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2)吸、放热情况的判断①根据物态变化判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②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沿固态→液态→气态的方向变化是吸热过程;沿气态→液态→固态的方向变化是放热过程.(3)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以及吸、放热的情况,具体如图所示:重难点三物态变化图像例5 ( 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同时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4 min,甲比乙吸热多B. 4~8 min,甲不吸热C. 0~10 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 0~10 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技法点拨】表1水的沸腾图像表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重难点四 生活现象的分析例6 ( 2017·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探究·常考实验实验一 观察水的沸腾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最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4)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加大酒精灯的火焰,选用初温较高的水,给烧杯加盖子,减少水量;(5)水开始沸腾的判定: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如图所示);(7)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排除偶然性;(8)绘制温度一时间图像;(9)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判断沸点;(10)根据沸点判断当地的大气压;(11)实验中产生的“白气”的状态及其成因;(“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例1(2016·泰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 min后停止读数;①在第7 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选填“C”或“D”)图;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二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1)测量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选用微小颖粒的固体: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5)水浴法加热:使固体受热均匀;(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7)绘制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的状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盘的变化关系: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非晶体则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例2( 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里“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蔡在AB段状态的萘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干”)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分类练习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 2016·扬州)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2. ( 2017·苏州)如图,温度计示数是℃.考点2 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及吸热、放热3. ( 2017·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 )A.熔化B.液化C汽化 D.凝华4. ( 2018·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5. (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6. ( 2018·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早晨,小草上结出的露珠B.隆冬时节,飘落的白雪C.深秋早晨,枫叶上蒙上的白霜D.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消融7. ( 2016·南通)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 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D.寒冬,滴水成冰8. ( 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9. ( 2018·南京)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10. (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温度.11. (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12. (2016·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顺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考点3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3. (2018·泰州)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考点4 固体熔化、凝固特点14. (2016·镇江)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 )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D.比较冰和水的比热容大小15. (2015·常州)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6. (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态,此过程中物质(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17. (2018·常州)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0~2 min升温比5~10 min快,原因是.(3)小明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回答一点即可).考点5 物态变化综合题18.(2015·宿迁)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9. (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再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 (1)固态液态气态(3)另一种状态2. (1)冷热程度(2)①摄氏度℃②冰水混合物水沸腾时3. (1)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充分接触容器壁容器底稳定相平(3 ) 35℃~42℃0.1℃可以考点二1. (1)液气吸收(2)蒸发沸腾2. (1)表面任何(2)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3.(1)内部表面(2)继续吸热(4)高4. (1)气液放出(2)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考点三1. (1)固液吸收(2)液固放出2.(1)熔凝固3. (1)吸不变吸升高(2)放不变放降低考点四1.(1)固气吸2. (1)气固放考点五1.熔化汽化升华增加凝固液化凝华减少2.如图所示突破·重点难点例1 D 例2 D -9例3 A 例4 D例5 C 例6 D探究·常考实验例1 (1)A(2)68(3)①99 ②C③如图所示例2 (1)80(2)液态(3)小于(4)萘的质量太小分类练习1.D2. 363. B4. D5. C6. D7. D8. B9.D10.液化放出降低11.吸收熔化12.升华熔化凝华13. (1)乙(2)自下而上(3)99 小于移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14. C 15. D16晶体液吸收17. (1)-2(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 冰的比热容比水小(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18.C 19.A。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1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2物态变化温度计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3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2、汽化和液化3、熔化和凝固4、升华和凝华5、水循环热现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
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
(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①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②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①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②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④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①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重点: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相遇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①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
②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
③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2)“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与物态变化1.自然界的物质存在通常有三种状态,分别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作.2.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物态变化( )A.冰化成水B.铁水铸成铁饼C.将铜片放到热水中D.水变成了水蒸气3.使用酒精灯时,应该用(填“外焰”或“内焰”)给物体加热; (填“能”或“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灭.4.雨属于,雾属于,露珠属于,霜属于,雪花属于,冰雹属于,水蒸气属于.(填“固态”“液态”或“气态”)5.夏天,小明买了一些冰淇淋,为了储存,他把冰淇淋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此时,冰淇淋是态;在吃的时候,冰淇淋到嘴里后会变成态;如果有一滴水落在地上,一会儿不见了,这时它变成了态.知识点2 温度6.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7.我国北方的冬天,气温低达一40℃,河面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假如在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A.4℃B. 0℃C.-40℃D.略高于-40℃8.1975年7月13日的吐鲁番民航机场观测到目前中国的极端最高气—49. 6℃,读作;1969年2月13日,漠河诞生了中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52.3℃,读作.9.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人体腋下正常温度约为37. 1℃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30℃10.冬天,长久放置在室外的铁块与棉花,它们的温度都与当时的气温相同,则下列关于铁块和棉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块比棉花冷B.棉花比铁块冷C.铁块和棉花的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铁块和棉花的冷热程度知识点3 温度计及其使用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工作的,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它的和.1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乙是测量水的温度计示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所测水的温度是℃.13.温度计中的液柱在上升过程中,它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相比: ;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时,它的温度和被测液体的温度相比: .(填“偏高”“偏低”或“相等”)14.如图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15.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D.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16.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1)除水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乙—30~55℃;丙—35 ~42℃.应选用温度计.(3)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将下列选项进行排序: .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E.取出温度计F.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读取示数知识点4 体温计17.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18.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擦19.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20.有一支用过的体温计示数是38. 6℃,由于疏忽,仅用酒精消毒后又去测量另一个体温正常的患者,则体温计的示数是( )A.37℃B. 38. 6℃C. 37.8℃D. 36. 2℃【课时作业】1.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正确的是( )A.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为40℃B.加冰的橙汁的温度约为-20℃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D.南京夏天最高气温约为24℃2.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92℃,失误较多.下列操作中,不可能产生这一失误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沸水中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4.在相同条件下,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少,乙盆里的冰多,两盆里的冰都未完全熔化,则( )A.甲盆中水的温度比乙盆中水的温度高B.甲盆中水的温度等于乙盆中水的温度C.甲盆中水的温度比乙盆中水的温度低D.不能判断两盆水的温度高低5.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中使用量程为-20~100℃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6.小明家里的寒暑表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为50℃.小明将其放在窗台外测量当地气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寒暑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地的气温为-11℃B.该寒暑表无法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该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D.当地的气温为-9℃7.如图所示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面升高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C.它是利用气体斌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8.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 0℃,若直接用它依次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 0℃和39. 5℃,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 0℃,乙的体温是39. 5℃B.甲的体温低于38. 0℃,乙的体温是39. 5℃C.甲的体温不高于38. 0℃,乙的体温是39. 5℃D.甲、乙两人体温都无法确定9.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读作.10.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示数是℃.11.实验室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0℃;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时,其示数为80℃.则该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实际温度为60℃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12.有甲、乙两种不同品牌的保温杯,为了比较这两种品牌的保温杯盛水时的保温效果,小明按照科学探究的程序,明确了具体的探究问题,选择了适当的器材,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在室内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种保温杯内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A.保温杯的品牌B.水冷却的时间C.水的温度(2)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A.甲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B.乙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好C.甲、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一样好(3)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第5h的室温: ℃.13.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细弯管的长度足够长)中有一段液柱.(1)若温度升高,则液柱将向(填“左”或“右”)移动.(2)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100等分,标上刻度就制成了一个温度计.(3)这个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4)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2. C3.外焰不能灯帽4.液态液态液态固态固态固态气态5.固液气6.0 1007.B8.149. 6摄氏度零下52.3摄氏度(或负52.3摄氏度)9.C10.C1l.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12.D 1℃相平3813.偏低相等14. 2815.D16. (1)温度计(2)甲(3)B、A、D、C、F、E17.热胀冷缩37.818-20.DCB【课时作业】1-8.CDDBCACC9.-14 零下14摄氏度(或负14摄氏度)10.0. 1 38. 511. 35 5612.(1)B (2)B (3)2013. (1)左(2)0 100 (3)气体的热胀冷缩(4)换用管径更细一些的细弯管(或使用更大的烧瓶且装入更多的气体).《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同步测试一、填空题:1、通常情况下,物质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2、(2018·邵阳)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1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物态变化第1节物质的三态温度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知道温度的概念、单位,摄氏温度的判定标准。
5.掌握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转换、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4.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通过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及情景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1.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
2.正确使用温度计。
理解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转换。
图片、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氢气、牛奶、肥皂、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烧杯、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
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投吃冷饮降温、生火取暖等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几张图片,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我们知冷知热都和什么有关呢?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第一组:(男生做)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第二组:(女生做)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任务二:物态变化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与温度》说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与温度》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引入了物态变化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随后,重点介绍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温度对状态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2.理解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能够根据温度变化预测物质的状态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1.难点:理解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重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温度变化预测物质的状态变化。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三态相互转化的动画和温度计的相关图片。
2.实验道具:温度计、水、容器等。
3.教学笔记和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实例,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与温度变化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水会融化?为什么湖水会蒸发?2. 知识讲解与示范(10分钟)a. 物态变化的概念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并通过实例解释它们的区别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b. 温度对状态变化的影响讲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增加时固态如何转化为液态、液态如何转化为气态,温度下降时气态如何转化为液态、液态如何转化为固态。
c.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读取温度和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实验演示(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定量的水和温度计。
2. 将水放入容器中,记录初始温度。
3. 使用加热器等加热手段,逐渐升高水的温度。
4. 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5. 温度达到100°C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6. 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7. 冷却水至室温,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 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 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 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 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 液化过程放热.
A.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 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 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解析:本题综合汽化和热学有关知识(如热的不良导体等)来进 行发散思维.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迅速 汽化,立即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气层.由于气体是热的不良导 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板将起到绝热防护作用,行走中脚上 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补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如果脚底下还沾上了一 层炭灰(未汽化完的汗水成为调和剂),将使表演者能多走上几步. 这里关键是表演者要有足够的汗水和不让保护层失效,所以只能是 轻轻地一步一步走.因为跳跃、踮着脚走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汗水,且 容易使脚陷进炭火,从而使保护层失效.
(1)图乙是__冰____(选填 “冰”或“蜡”)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 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 度,它的示数是___5_2_℃.
解析:图乙的熔化图象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 持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冰,蜡是非 晶体;温度计的示数为52℃;固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 热量.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温度

别
学生参
与活动
师: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都是生
活中常用的温度计,这里还有一个
寒暑表也是常用温度计,寒暑表是
测量气温仪器。
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 发现错误、纠正 错误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比 较分析
小结 练习
板书 设计
小结与巩 固
4分
小结及巩固练习(ppt 展示)
项(ppt 展示)
手
练习温度计读数
师:ppt 展示一些温度值)请同学读
(学生如读错及时纠正,学生如读
对要鼓励)
师: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活动:请两位同学上来调配洗澡水
并测量(37 ℃ ~45℃)
学生回
师:人体的温度是多少?用什么仪 答
器测?(出示体温计,请一位同学
测出他的体温。)
总结: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
学生思 考
学生体 验
学生观 察、思 考并回
激发学生兴趣、 得出温的概念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总结能力
而对装置 改进。帮 助学生了 解温度计 的原理及 结构
10 分 4、通过实 验使学生 掌握温度 计的使用 计
5分 5.介绍体 温计
总结:当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会膨 答
胀,温度下降时,体积会收缩,气
物态变化与温度 一、物态变化: 二、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三、温度计
1、原理: 2、结构: 3、使用方法:
学生练 习
温故知新
中观察与思考(1).给烧杯加热的过
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 观看实
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2(新版)苏科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物质三态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物质三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
2. 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能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并能够解释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学生需要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学生需要能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实验安全。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而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水在0°C到100°C的过程中,其状态如何变化?
(2)水在0°C到100°C的过程中,其温度如何变化?
答案:
(1)水在0°C到100°C的过程中,其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二是温度的测量方法。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状态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形成的。
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相变。
2.温度的测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本节课将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物质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温度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棍熔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介绍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
3.巩固: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4.拓展:介绍一些与温度测量相关的知识,如温度传感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方法两部分。
物质的三态部分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定义和特点;温度测量部分包括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填空题: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在____、____、____之间相互转化。
2.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A.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B.将温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不断搅拌,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5、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6、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温度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3、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4.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课件

解析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 的。图中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 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 液柱在零刻度线以下,示数为-3 ℃。
知识点3 体温计 5.(新考法·分析论证)(2024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期中)测量是生活和 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 计的分度值是 0.1 ℃,体温计的示数是 37.8 ℃,若用这 支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是37.5 ℃的小华和38.7 ℃的小刚,则能 正确测量出 小刚 (选填“小华”或“小刚”)的体温。
8.(新考向·创新实验)(2023江苏姑苏期中,30,★★☆)如图所示,是 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 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气体的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若将其放到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则 A处表示的温度是 0 ℃ ,B处表示的温度比A处的 低 (选填 “高”或“低”)。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使读数更精确,可采取的措 施: 换用更细的弯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
7.(2024江苏扬州江都邵樊片期中,16,★☆☆)用甲、乙两支 液体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分别如图 所示,则两种液体温度分别是 -14 ℃, 16 ℃。
解析 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零下温度,读数为-14 ℃;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零上温度,分度值为2 ℃,读数为16 ℃。
解析 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 ℃,
当它的示数为22 ℃时,实际温度为 ℃×(22-4)=20 ℃;当实
际温度为50 ℃时,此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4 ℃=49℃。
素养探究全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2.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2)汽化和液化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沸腾放热表面和内部剧烈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影响蒸发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3)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升华固体→气体吸热凝华气体→固体放热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
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______;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几种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水银甲苯酒精萘-39-102-11780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_________;水银甲苯酒精萘35711078218典型例题4.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经历了12min5.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______;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6.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______;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______;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______;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9.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______;10.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11.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______;A.下降B.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12.把冰水混合物拿进-6℃的冰柜里,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将______;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上升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二、多项选择13.关于抽放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C.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D.从冰箱里拿出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面渗出来的14.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就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有利于水的蒸发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1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一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的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6.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_______;A.霜的形成B.雾的形成C.露的形成D.雪花的形成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每一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C.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18.在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A.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B.使用温度计时,先把温度计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C.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D.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将温度计插入被测量液体中便可以迅速读数。
19.下历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是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衣柜中樟脑丸变小,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20.对下列各种现象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雾是底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的C.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D.冰是水凝华而形成的21.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是________;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C.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D.夏天,为了凉快,常在饮料里面加冰块三、填空题22.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如图4所示的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至______℃,分度值是_____℃。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8℃正确的读法是___________。
23.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分别是:甲0~100℃;乙-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_温度计最适合。
(3)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依次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稍后,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E.取出温度计F.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读取示数24.同一种晶体,它的凝固点和_________相同,给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当冰未完全熔化之前,水的温度__________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液化可以通过_________或__________两种方法或两者兼用的方法实现,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将气体燃料液化最大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6.蒸发和沸腾是__________的两种方式。
如图5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二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8.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______________现象,然后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_____________的缘故。
29.“神舟十号”发射时,“长征八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四、简答题30.下面是小阳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问题的几个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A.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B.选取一支适当的温度计;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D.取出温度计;E.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F.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31.下表是几种物质的熔点表,仔细阅读该表,你一定有所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二点规律用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晶体熔点t/℃晶体熔点t/℃晶体熔点t/℃固态氢-259海波48铜1083固态氧-218萘80灰铸铁1100~1300固态氮-210锡232钢1300~1400固态酒精-117铅327纯铁1525固态水银-39锌420铂176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