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

合集下载

蒋捷《虞美人 听雨》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蒋捷《虞美人 听雨》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问题】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虞美人·听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

其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前言】虞美人·听雨为南宋词人蒋捷所作,为作者自己一生的写照。

从少年、再到壮年、最后到晚年,以听雨为线索,作者用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

【注释】(1)虞美人:著名词牌名。

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2)断雁:失群孤雁(3)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4)无情:无动于衷。

【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原文、赏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原文、赏析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出自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创作背景: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

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蒋捷《虞美人·听雨》高考诗歌精读_32ba

蒋捷《虞美人·听雨》高考诗歌精读_32ba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古诗鉴赏0104 1039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①。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②。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断雁:失群孤雁。

②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头发斑白。

蒋捷生卒年不详。

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隐居太湖竹山,因以为号,人称竹山先生。

有《竹山词》传世,与周密、王沂孙、张奕并称“宋末四大家”。

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

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三种境界(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表现过程中是渐渐浓化的。

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

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

壮年听雨在客舟了。

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在结构安排上以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

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

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意味极深的内心独白: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欢愉心情听雨,壮年以慨然心情听雨,现今没心思听,也不想听)。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一种是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

少年听雨是前者,壮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

“一任”实在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意思。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生当宋、元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

蒋捷年青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宋亡后保持气节,隐居竹山不仕。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

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在这首词中,蒋捷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极写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

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独特、含蕴之深刻足令后人津津乐道,实为《竹山词》中代表篇目。

“悲欢离合总无情”,经历世事纷纭的词人回味一生,感慨万端。

他已没有晏欧们的潇洒闲适,没有秦柳们的优游快意,没有东坡们的豪迈旷达。

时光飞逝,他曾道“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忧离伤乱,他曾道“此际愁更别。

雁落影,西窗愁月”(《秋夜雨;秋夜》);经历风雨飘摇,意蕴层层沉积,终在暮年“凄凉一片秋声”(《声声慢;秋声》)的心境中凝结为小令词:《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言简意深,不仅以其贮存的丰厚的人生意蕴即唐宋词“第一生命力”耐人咀嚼,更因其独到高妙的艺术表现而卓立词坛。

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词人对自己的一生际遇回忆体味,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样常见而又贴切的背景情节为贯穿始终的纽带,珠珠相串,井然有序,连缀“上”、“中”、“下”成为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

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纳兰性德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其中,《虞美人听雨》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词藻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虞美人听雨》的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共鸣。

虞美人听雨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蛮初见时,两个青梅竹马,大人曾劝我们,可惜不合适,不理世间是非,只道世间人争我不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哥儿拍起门檐来,扑落又何尝扑起?愿奴踏青青草地,白月光里,弄双影儿飞疑是。

记得秋天画堂中,美人曾允许,见面也千般似。

思量却平地起云烟,遭乱世,情难求。

怨郎吟罢君回首,却话巫山云雨浑是空。

虞美人听雨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听雨》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虞美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与恶劣环境下的情感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幸福的追求与无奈的现实。

以下是对《虞美人听雨》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梦里的楼台高高锁住,醒来时却只见帘幕垂低。

去年的春天的恨意,却在这时回来,落花落地,人孤独站立,微雨中燕子双飞。

记得那个小美人初次见面时,我们两个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大人们也曾经劝过我们,但可惜我们合不来。

我们不理会世间的是非,只想着世间的人在争夺,而我不争。

只怕两岸的小船,难以承载太多的忧愁。

屋檐上的哥儿拍打起来,却是摔倒了又重新站起来?我愿意踏在绿草如茵的地面上,在白色月光下,玩耍着影子,仿佛在飞翔。

记得那个秋天,在画堂中,美人曾经允诺,见面也千种相似。

思量结果却平地产生了云烟,在这乱世之中,爱情很难得到满足。

男子叹息着回头,却发现巫山云雨也沦为了空洞。

赏析:这首《虞美人听雨》通过描述虞美人对往事的回忆,勾勒出了一个爱情故事的起伏与无奈。

虞美人听雨,心情低落,回忆起她与男主角之间曾经的美好时光。

她对于去年春恨的描写,以及落花中独自立立,微雨中燕子双飞的景象,表达了她对逝去爱情的思念与不舍。

虞美人·听雨的词意

虞美人·听雨的词意

虞美人·听雨的词意
《虞美人·听雨》是一首古代词作,作者是晏殊,词牌名为《虞美人》。

这首词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象来表达词人内心的情感。

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先,词中通过“江南”、“烟雨”等词语来描绘出雨中江南的景象,展现出了一种意境优美的南国江南的风情。

这些景象中蕴含着词人对江南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江南美好风光的赞美之情。

其次,词中通过“烟雨”、“离愁”等词语来表达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雨水的落下和江南的美景让词人产生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最后,词中通过“断肠人在天涯”等词语来表达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雨中的江南,词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思念更加凸显了词中的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虞美人·听雨》这首词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象,以及表达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词人
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虞美人·听雨》诗词鉴赏

《虞美人·听雨》诗词鉴赏

《虞美人·听雨》诗词鉴赏古诗原文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解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创作背景1267年,元灭南宋。

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诗文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南宋蒋捷《虞美人183;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南宋蒋捷《虞美人183;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出典】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注:1、《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断雁:失群的孤雁。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无情:无动于衷。

3、译文1: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译文2: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

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

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译文3: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摇曳,昏暗了罗帐。

中年在异乡的小舟上听雨,广阔的江面上白云低垂,一只离群的大雁在细风中哀鸣。

而今在僧庐下听雨,两鬓已经斑白。

感叹悲欢离合总是那么无情,任由阶前雨滴滴到天明。

译文4: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蒋捷宋词赏析《虞美人·听雨》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蒋捷宋词赏析《虞美人·听雨》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蒋捷宋词赏析《虞美人·听雨》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虞美人·听雨》由蒋捷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原作中前两个听雨的场景是同一个人(作者)的一种回忆。

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

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

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

“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又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原文】《虞美人·听雨》作者: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②断雁:失群孤雁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④听雨:题目【翻译1】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鬃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回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明吧。

【翻译2】年少的时候,无忧无虑,整天泡在歌女的绣楼上,伴着朦胧幽暗的烛光,依偎在低垂华丽的罗帐里,听着楼外淅淅雨声,看红袖起舞,消磨时光。

壮年的时候,为生计四处奔波,蜷缩在一叶扁舟中,看江水辽阔,阴云低沉,听秋风飒飒,孤雁哀鸣,雨打船蓬,心中充满无限惆怅。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及译文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及译文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虞(yú)美人:词牌名。

听雨:倾听雨声。

歌楼:表演歌舞的楼台。

昏:指烛光昏暗。

罗帐:绫罗做的帐子。

客舟:运送旅客的船。

低:指乌云低垂在江面上。

断雁:失群的孤雁。

僧庐:僧舍,寺庙。

鬓(bìn):脸两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星星:形容白发很多。

悲欢离合:指人生中经历的悲哀与欢乐、离别与团聚。

一任:任凭。

阶:台阶。

点滴:小雨点点滴滴地下着。

【大意】
少年时在歌楼上倾听雨声,红烛映照,昏暗的烛光下罗帐低垂着。

中年时在他乡的小船上倾听雨声,辽阔的江面上,乌云低低地笼罩着,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传来哀鸣之声。

如今,独自一人在僧寺中倾听雨声,两鬓都已变成
白发。

人生中经历的悲哀与欢乐、离别与团聚总是无情的,还是任凭那台阶前的小雨点点滴滴地下到天亮吧。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听雨》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

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虞美人-听雨_宋词鉴赏_宋_蒋捷

虞美人-听雨_宋词鉴赏_宋_蒋捷

鉴赏
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 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 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 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 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 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鉴赏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 雁叫西风。”一个壮年在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 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 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 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 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雨声伴随着断雁的叫声, “断”字,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 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怨恨。
蒋捷生在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成淳十 年(1274)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 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 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他还写了一首《贺新 郎·兵后寓吴》词中所写情事,可以与这首词互相印 证。这两首词,可能都写于宋亡以后。
概述
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 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 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 老年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此 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 下片浑然一体,跌宕回旋。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 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 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 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 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 《竹山词》一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 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年少时追欢买笑,歌楼上雨声中烛光下罗帐轻盈。

中年时漂泊流离,在茫茫江面风雨中听孤雁哀鸣。

如今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里倾听雨声。

人生的聚散可真是无情,就这样无动于衷静坐到天明。

二蒋捷(约12451305后),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吴兴望族,少年时过着风流豪华的生活。

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少年不识愁滋味',"富贵不知乐业'。

壮年时,兵荒马乱之际,颠沛流离,常为生计奔波。

客舟是水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舟过吴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何日归家洗客袍?'祥兴二年(1279),南宋王朝灭亡。

蒋捷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太湖竹山,人称"竹山先生'。

元成宗大德年间,先后有人向朝廷荐举,但他始终不肯出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由富贵到困窘,多少难言的心酸。

细数难言的人生,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将雨的几个片段连贯起来,却暗示了所有的一切,是人生深长的叹息。

如果写蒋捷传记,也许需要一部长篇小说,但是《虞美人》短短五十六个字,就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时一地的三个片段,共时性地勾勒出的生命轨迹,将少年、青年、老年历时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蒋捷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用岁月的积淀来观照自己的一生,是一生真实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壮年听雨,是为了功名,为了生计而四处漂泊的人生。

暮年听雨,是沧桑历尽之后,万念俱寂的人生。

将一生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

元末明初韩奕说:"夫听雨,一也。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虞美人·听雨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说明:
这首词的作者蒋捷,虽生卒年不详,但知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是进士出身,几年以后宋就亡了,隐居竹山不仕。

故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感怀已逝的岁月,感慨目前的境遇,形象地概括自己曲折的经历,暗示整个时世的变迁。

整首词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所以教师期望通过对本词的不同形式的诵读,依据时间顺序,让学生找出并理清词中作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当我们细读这首词时,其间那作者的一股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是纷至沓来、涌集心头。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不断的诵读中,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并充分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
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说明: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是把
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
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雨”能听吗?在绵绵雨季中、
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你是否也
有过“听雨”的经历呢?请大家
各抒己见。

2、你们的感受有些是深刻的,
学生自由发言,用
简洁的语言来说说
自己的“听雨”的
经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
手,激发学生对这首词
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
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
面的学习作铺垫。

你们的回忆有些是遥远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宋、元易代之际的蒋捷,他“听雨”时的那一番感慨吧!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
自己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这首词,
接着在四人小小组内初步感受
作者笔下“听雨”的过程与感受。

读文章的要求:(1)借助下面的
注释,以及手中的工具书,扫除
文字障碍,读懂这首词的基本意
思。

(2)在组长的带领下,四人
小小组内完成这首词的解释。


果组内解决不了的,在下一环节
中,可班内共同解决。

2、请同学说说,自己在朗读过
程中所感受到的作者“听雨”的
经历。

1、(1)请同学先倾
听示范朗读,再自
由朗读课文,借助
下面的注释,并借
助工具书扫清字词
障碍,读懂这首词
的基本意思:罗帐:
用质地稀疏的丝织
品做成的遮蔽用的
东西;断雁:失群
的孤雁;僧sēng;
鬓bìn;星星:形容
白发很多。

(2)在
组长的带领下,四
人小小组内完成这
首词的解释。

2、交流各自读后感
受,谈谈感想。

倾听示范朗读,是为了
让学生进入这首词创
设的氛围,自由读课文
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
助下面的注释、借助工
具书和完成这首词的
解释,是学生必须要养
成的读词的习惯;组内
完成这首词的解释,有
助于生生间的交流;而
交流初读后的感想有
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
本。

再读课文圈划品读理清画面感知情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
容:
1、先圈划出词中作者“听雨”
的确切时期,即作者所截取的三
个画面。

2、接着在词的上片中,请选择
你最好理解的画面:每人单独圈
1、学生圈划“听雨”
的三个时期:少年
期、中年期和老年
期。

2、每人单独圈划、
完成所选画面的要
求。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
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等
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抓住重点字词分析文
本内涵的好方法,并在
学习实践中了解和掌
握一些朗读的方法。

划、完成所选画面中作者“听雨”的具体地点、当时的生活状况。

3、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把这些语句挑选出来,带着情感自己读一读,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感情。

4、请同学分别交流自己圈划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词中作者在“少年期”、“壮年期”“听雨”时不同的情感流露。

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

5、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蒋捷的简单介绍,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点感知作者“而今”“听雨”时的情感。

3、对关键的字词进行自我品读。

4、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共同感受作者“少年期”在歌楼上“听雨”时,是过着“锦衣丰食”的生活,心情是“欢快的、无忧无虑的”,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作者“中年期”在客舟中“听雨”时,是过着“东奔西走、漂泊四方”的生活,心情是“孤独的、凄冷的”,有一种“望断乡关”的情怀。

5、作者“而今”即“老年期”在僧庐下“听雨”时,是过着“极端萧索”的生活,心情是“极端孤寂、悲苦的”,以至于“万念俱灰的”,有一种“木然、无动于衷”的情怀,
特别是“一任”两个字,看似冷漠之极,但绝非作者对痛苦的解脱,却是痛苦、孤凄之极的表现。

6、在品读过程中,理解词的上片与下片所形成的对比,让学生读出作者在词的下片所表达出的那份个人的漂泊之感与亡国之痛相融合的极端孤寂的情怀。

读读背背增加积累1、用几分钟时间,把这首词背
一背。

2、小小组内比赛,看谁背得最
富有感情。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
师的讲解与自己的
理解,在此基础上
富有情感的背诵。

用小小组内比赛的形
式来背诵诗词,能激发
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
习的效率,并有助于更
深的理解古代的诗词。

改词练习培养能力文章用了词的形式展现了三幅
作者不同时期“听雨”的画面,
你能否试着把它改写成一首五
言绝句或七言绝句。

(可组内讨
论完成)
小小组内讨论完成
对这首词的改写。

初二的学生,给他们一
点难度,有助于提升学
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
们对学习古典诗词的
兴趣。

课后作业学习反馈1、摘抄这首词,朗读背诵。

2、请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
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
话。

学生按照要求,自
主选择完成作业。

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
学习潜能。

3、自选题:(1)请为这首词选
择一幅画面。

(2)请为这首词配
上合适的音乐。

(3)请把作者“听
雨”的经历改写成一个故事。

思路点拨
这首词的用语特别凝练,教师可从画面的具体描写中,特别是具体的字词中,如词中出现的“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这些具体环境描写中,引导学生抓住“上、中、下”这三个字,与作者生活处境的每况愈下相联系,品读出作者的情怀。

另外,还可以补充作者的另一首词《贺新郎·兵后寓吴》,与上面这首词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愁。

练习举隅
1、对这首词的感受深刻吗?请寻找蒋捷的另外一些诗词,与这首词进行比较朗读,读出你所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怀。

2、作者“听雨”的过程清晰、明了,不仅写出了景的变化,还写出了作者情的变迁。

请你模仿作者的写法也写一写自己在“观月”、“赏花”、“品茶”等过程中景的变化,情的变迁。

资源信息表
标题:第二十四课《虞美人〃听雨》(教学设计)关键词:词、听雨、情感
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学科:初中八年级>语文第
一册>第二十四课
语种:汉语
媒体格式:.d o c学习者:学生
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中学教育>八年级作者:黄蓓单位:求真中学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一村5号
E m a i l:E m i l y50110@163.c 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