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虞美人·听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
其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前言】虞美人·听雨为南宋词人蒋捷所作,为作者自己一生的写照。
从少年、再到壮年、最后到晚年,以听雨为线索,作者用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
【注释】(1)虞美人:著名词牌名。
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2)断雁:失群孤雁(3)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4)无情:无动于衷。
【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少年听到雨歌楼上,红烛晕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高,割断雁叫做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到雨》注解、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2、割断雁:失群孤雁3、僧庐:僧寺,僧舍。
4、星星:白发点点例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5、无情:无动于衷。
6、一任:马热里角。
蒋捷《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时的时候,歌楼上听到雨,红烛盏盏,较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呻吟。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蒋捷《虞美人?听到雨》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词,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词人从“听到雨”这一独有视角启程,通过时空的弹跳,依次面世了三幅“听到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离合歌大哭扩散、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虞美人梳楼》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梳楼》阅读题答案及赏析《虞美人梳楼》阅读题答案及赏析「篇一」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描写雨的诗词《虞美人·听雨》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描写雨的诗词《虞美人·听雨》练习题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虞美人·听雨的习题与赏析资料,欢迎大家前来查看阅读。
《虞美人·听雨》原文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练习题1.通读全词,概括作者的思路(5分)2.全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本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1分)按时间顺序(1分),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
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2分),表达了时光易逝,漂泊孤苦,孤独寂寞的情感。
(1分)2.(1)虚写(想象),回忆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
(2)白描,“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简笔勾勒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大雁失群孤飞客舟听雨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一腔旅恨、万种离愁。
(3)细节描写、比喻,“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 “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
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4)衬托,以少年听雨的欢乐对中年、老年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中年听雨的满腹愁思对老年听雨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5)“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6)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点滴天明”,词人满腔孤寂,雨下到天明,作者愁到天明。
一“任”字,内心独白脱出,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满腔亡国遗恨。
《虞美人·听雨》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练习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3分)参考答案:(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鬃已是白发苍苍,单独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回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明吧。
【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
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乱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三种境界〔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表现过程中是渐渐浓化的。
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
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
壮年听雨在客舟了。
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以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
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
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阅读理解听雨完成练习及答案参考
阅读理解听雨完成练习及答案参考阅读理解听雨完成练习及答案参考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文中画线句子,化用了宋代词人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了词人少年、壮年、老年听雨的情景和感受,请你写出这首词的下片:2、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4、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参考答案:1、蒋捷《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
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3、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4、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5、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蒋洁《美女雨?听雨》原文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现在,在雨和尚的房子下,寺庙里到处都是星星。
欢乐和悲伤总是无情的,每一点都会在舞台前消失。
蒋捷《虞美人?听雨》注释昏暗:昏暗,帐篷:古床上的纱帘。
2、断雁:失群孤雁3.僧院:僧院,僧院。
4、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5.无情:冷漠。
6、一任:听凭。
江姐《听雨》的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现在,我老了,头发灰白。
我独自一人在和尚家里,听着细雨。
人生的悲欢离合是无情的。
让台阶前的细雨降到天亮。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雨梅?听雨》是南宋诗人蒋洁的一首诗。
这首诗总结了青年、壮年和老年的特殊感受。
它简明而全面。
它以“听雨”为媒介,整合了数十年的时空跨度。
青少年只知道如何追逐快乐和欢笑,享受陶醉;徘徊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孤独而悲伤;晚年的孤独和人生的悲欢离合都反映在雨声中。
受国家灭亡之痛的影响,他的感情变得麻木。
雨声滴落,驱散了悲欢离合,而作者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则隐藏在其深层。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年轻人在楼上听雨歌,红烛昏倒。
”虽然它时不时只展示场景的片段,但它有很强的艺术能力。
“宋塔”、“红烛”、“罗章”等五颜六色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着春风的喜悦。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花了很多钱,在灯光下唱歌跳舞,喝酒,在自己的生活中喝醉了。
“幽幽”一词表现的是“风笛拂云水,霓虹衣再唱”的奢华生活。
这时,他听着宋楼里的雨,这增加了宋楼、红烛和帐篷的含义。
虽然这属于寻欢作乐的生活,但毕竟与悲伤无关,作者着重渲染的是“不知悲伤滋味”的青春。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赏析 翻译 蒋捷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赏析翻译蒋捷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给大家带来《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虞美人·听雨(蒋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伤怀、感叹、写雨、岁月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
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听雨》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
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虞美人-听雨》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虞美人-听雨》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作品原文: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品注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作品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创作背景:1267年,元灭南宋。
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
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作品鉴赏: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听雨》阅读和参考答案
《听雨》阅读和参考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精心为同学们了《听雨》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
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
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
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
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
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
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
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
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
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
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
是颇有一点诗意的。
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
【《虞美人蒋捷》阅读答案】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理解
【《虞美人蒋捷》阅读答案】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理解虞美人蒋捷阅读答案虞美人蒋捷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 8 分)虞美人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 ,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24.上阕“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妙简要分析用得妙的原因。
( 4 分) 25.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4 分)参考答案 24.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
此句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
“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
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
25.( 1)情景交融。
起笔点染景物,体现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
( 2)衬托。
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
写哀愁,用海棠反衬,用乐景写哀,起到“倍增其哀”的效果。
虞美人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 4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 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 1 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 1 分)。
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 分)。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③。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作者: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生当宋、元易代之际。
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
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
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赏析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
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听雨》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
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虞美人听雨》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虞美人听雨》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听雨宋朝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梨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的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的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的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的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的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文
《虞美人》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注释
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三、作者简介
蒋捷(约1245-1305后),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其词多抒发故国
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四、赏析
【赏析一】
《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
三幅画卷组成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长卷从而透现了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三种境界(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心态,在表现过程中是渐渐浓化的。
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
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
壮年听雨在客舟了。
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以上片写少年与壮年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
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
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意味极深的内心独白: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欢愉心情听雨,壮年以慨然心情听雨,现今没心思听,也不想听)。
听雨可以有两种境界,一种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一种是惆怅莫名的悲苦,雨声淅沥,更增愁思。
少年听雨是前者,壮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
“一任”实
在是无法听任,难以去怀的意思。
尽管看似大彻大悟、超然出世,事实上依然解脱不了,世事难忘——国事难忘,家事难忘。
【赏析二】
首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荡、欢乐甜蜜的情怀。
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又是多情善感的。
处身歌楼上,楼内歌声和着室外雨声,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灯红烛、昏纱罗帐,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这灯红酒绿的欢乐时光,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正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少年时是不会预料到未来的处境:为了生计而浪迹天涯,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风雨袭来时只能在客舟中听着无奈的雨声,消磨忧愁的岁月。
瞧那舟外江阔云低,前路茫茫;听那萧瑟秋风中传来几声南飞孤雁的哀鸣声……此情此境怎不让人柔肠寸断!
第三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显然是“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
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末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追抚一生经历发出不尽的慨叹,又蕴藏着无限的惆怅。
唉!满怀愁绪,欲语泪先流。
仰问苍天,为什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总是这样的无迹可循?如今只能听任雨打窗棂,一直到天明了。
短短一首词,概括人一生。
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雨;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
其中折射出词人由年少时的欢乐无忧,到中年的惆怅彷徨,进而到老年的凄苦无奈的心情,这是亡国者的哀痛,也是失志者的悲愤!
五、练习题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
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
(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
(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参考答案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
(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七、练习题
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
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
(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3分)
八、参考答案
(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
(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3)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4)这首宋词主要采用了“映衬手法”。
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