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后为山亭独卧》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后为山亭独卧》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雨后为山亭独卧》真题含答案(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

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

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

“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

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诗歌鉴赏题(带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题(带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春日五门西望①唐王建百官朝下五门②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③,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注)①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五门”,又称午门。

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

③马,指舞马。

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百官退朝,侧身西望,但见春风阵阵,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之地显得迷迷漾漾;第二句虽为写景,却暗含消逝的岁月无数史实已记忆不清印象模糊。

B.颔联很白然地就从首联的望西内而过渡到对玄宗往事的追忆,选取玄宗最喜欢的玩法舞马和斗鸡,不露声色地展示出来,而让知道这段历史的读者去想象更多诗外之境。

C.颈联描写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今之物同昔之事类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相互映照,别有情致。

D.尾联中“教坊”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一派阴暗凄冷之象。

诗中“阴”和“冷凄凄”数语,既是景语,又饱蘸作者浓烈之情,达到景和情相融。

8.本诗由“望”所引,望中有感。

请结合全诗,分析由望而感的具体内容。

【答案】7.C8.①“望”之景:首联由“望”所引,但见阵阵春风,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显得迷迷漾漾;颈联和尾联则描写了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教坊”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二者反衬,物是人非,一派阴暗凄冷之象。

②“感”之事:颔联虚笔叙事,想象当年唐玄宗在舞马和斗鸡的情形,突出玄宗荒嬉误国,这是由“望”而产生的遐思。

③“感”之情:采用虚实结合(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诗人抚今追昔的伤痛之情。

【分析】7.C.“以今之景同昔之事类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相互映照,别有情致”错,应该是“以今之景同昔之事对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

17道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与答案

17道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与答案

17道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与答案一.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又叫秋闱。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答:轻微、新鲜、清爽等。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答: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答: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白的作品?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C2. 以下诗句中,描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B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深切忧虑。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限向往。

答案:1. 国家兴亡2.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象。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辽阔天地的无限感慨。

四、论述题1. 分析《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答案:李白在《静夜思》中,仅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便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诗中“明月”和“霜”的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思乡之情的表达。

而“举头”和“低头”的动作,更是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花儿含笑。

阳光洒满大地,温暖如初,春风拂过,带走了冬日的寒。

结束语:诗歌鉴赏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释】①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1)B(2)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解析】【分析】(1)B项,“借代”错,应为比喻。

故选B。

(2)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从情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故答案为:⑴B;⑵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

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4.[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阅读宋代王质的,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稱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单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简析上阕第一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用。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niè〕霜须。

【注】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词人被贬黄州。

作者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

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是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与我们哪个诗人的什么诗句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2〕该词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抱负?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杨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3.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5.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高考诗歌鉴赏精练100题(附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精练100题(附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精练10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001.阅读下面这首唐宋诗,完成小题。

秋夜陆游抱病齿发非,阅世城市换。

朋侪冢累累,在者亦云散。

穷居嬾①出户,俯仰秋已半。

疏钟②到倦枕,微火耿幽幔。

平生疑著处,忽若河冰泮。

百年寓逆旅,万事真既灌③。

纷纷彼方寱④,袖手不须唤。

萝月⑤忽满窗,悠然付长叹。

【注】①嫩:同“懒”。

②疏钟:稀疏的钟声。

③既灌:谓古代对天神、祖先的大祭第一次献酒以后。

④寐(yì):呓语。

⑤萝月:藤萝间的明月。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百年寓逆旅,万事真既灌”既说人生百年不过是寄寓在旅舍之中,是十分短暂的,又说诗人在酒后将万事看得真真切切。

B. “纷纷彼方寐,袖手不须唤”颇有深意,表达了对梦中人的些许怜爱,又写出诗人夜不能寐的忧思。

C. “微火耿幽幔”结住前面的抒情,又引出后面的抒情,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D. “疏钟到倦枕”明明要写诗人听到钟声,却偏偏避开“听”字,着一“到”字,化虚为实,将诗人倦怠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E. “齿发非”采用借代的手法,说明作者年老。

“俯仰秋已半”采用夸张手法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2. 秋夜引起了诗人哪些秋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及解析:1. AB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诗句作用,DE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酒后”曲解文意。

B项,“表达了对梦中人的些许怜爱”属于架空分析。

2. ①老病之痛;②漂泊之苦;③朋友死散之悲;④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之慨;⑤报国无门,被迫隐居的失落。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的宏愿与胸襟。

(2)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辛弃疾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着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释】卢国华:《丽水县志》:“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刑使。

《福建通志职官志》:“卢彦德,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绍熙间任。

”汉代置绣衣使者,均衣绣持节,捕逐盗贼。

宋代提刑使即为其官。

(1)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塑造卢国华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墨梅王冕之羊若含玉创作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示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阴暗.白日曛,即太阳暗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谁人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合?(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勉励同伙乐不雅豪放,积极朝上进步.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坦荡,一扫缱绻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程中.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应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应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力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虽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品味.)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风景.②便拟归:就打算归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归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洗澡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气,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辽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山河丽,春风花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刻画了春天的气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合的情态?(答案:1、“迟日”、“山河”、“春风”、““花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述,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忙碌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注释】①渔者:打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接洽《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比较,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厚味,船上渔平易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比较,反应了渔平易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劝戒.2、这首诗表示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着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1、这首诗表示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华,平易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华、热闹的气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述(30字左右)(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但写出了枫叶之繁茂,并且表示了思妇望君的迫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方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述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标?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答复),这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雪白以及闹热.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慨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离指谁?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单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扼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示了作者什么心情?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俏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俏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木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有人认为“木樨”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扼要说明.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示力?为什么?1、答:木樨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示了更丰硕的美的联想,因而“木樨”有点题之妙.2、答:“落”字更有表示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联合全诗扼要剖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答:柳条、藤蔓、黄莺.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候特点的词语.1、答:淡白、深青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韶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情感.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1、答:院内院外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述自然景物?试扼要剖析其表达效果.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断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故乡来的人问讯;表示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抵触而焦炙的庞杂心情.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述夜雪的?1、答:触觉、视觉、听觉2、从诗歌描述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答:孤寂凄冷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心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示了怎样的情景?1、答:表示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依靠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依靠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春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示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示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联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成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①和韵:唱和他人诗词,仍采取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答:高直、陡险的特点.2、诗人借描述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幻想?答:要做一个坚毅刚烈不阿的人,人生要立功立业.。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问下面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 李白2. 以下哪首诗是王之涣所作的?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庐山瀑布》D. 《春晓》答案:A. 《登鹳雀楼》3. 下列哪句诗出自《诗经》?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答案: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二、简答题1. 简要描述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她身世凄凉,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中,因此性格中带有一种孤独、敏感和脆弱的气质。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

2. 请简述一下唐诗的繁荣原因。

答案:唐诗的繁荣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政治上,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上,唐朝的经济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文化上,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吸引了大量人才,文人墨客云集,相互竞技,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

此外,唐朝的宗教文化多元,也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三、论述题1. 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其中包括了劳动歌谣、祭祀诗、史诗、婚恋诗、讽刺诗等多种题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和思想风貌。

《诗经》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

在表现手法上,《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停留,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苫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解析】【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一般采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分析作者情感时,要注意作者和“贾谊”之间的相似之处:遭诬陷被贬。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故答案为: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苫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题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深秋晚景图(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景。

(二)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2分)
(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2分)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出发,沿着()行进,路过(),到()去。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的情景。

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诗中称作()。

(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月影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2)同意。

总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思友之情。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平羌江)行进,路过(渝州),到(三峡)去。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

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月牙),诗中称作(半轮)。

(4)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三)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四)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描绘颔联画面。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故人的深切友情,以及回归自然的情趣。

(2)画面: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保相拥;青青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

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

内村外城,近树远山,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对仗工整。

“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角度三:动静结合。

写出景物情态之美,“合”表现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树的繁茂;“斜”表现村外青山横斜的静态。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全诗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 不矛盾。

反衬,以有声衬无声。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

3. 意境:清、曲、幽、深、静。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 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

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2.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

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入景。

(七)夜雨寄北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3.全诗蕴含两个成语:
【答案】
1. 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 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曲折婉转,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 巴山夜雨剪烛西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