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

合集下载

周三多管理思想的总结

周三多管理思想的总结

周三多管理思想的总结周三多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让·菲尔波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被视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哲学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在组织中实行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方式,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效率。

这种管理思想强调员工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尊重,认为员工是组织的主要资源,应该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周三多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1. 强调人的尊重和尊严:周三多管理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

组织应该尊重员工的自由意志和个性特点,并给予他们以尽可能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机会。

2. 提倡民主和参与式管理:周三多管理思想主张以民主的方式组织企业,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

他提出工人自治,即通过建立员工代表机构,让员工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3. 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周三多认为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其技能和能力。

他提倡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工作经验和实践来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4.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周三多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

为此,他提倡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和互动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

5. 注重员工福利和关怀:周三多认为组织应该关心员工的福利和个人需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他主张将员工视为个体而非机器,关注他们的工作环境、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

周三多管理思想在当今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了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注重人的价值和尊重。

通过实行民主和参与式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目标。

此外,周三多管理思想还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和互动的工作环境,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然而,周三多管理思想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在实践中,民主和参与式管理往往效果不理想,可能导致决策困难、效率下降和责任不明。

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改善组织的运行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管理学的教材和著作中,周三多先生所著的管理学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周三多的管理学体系,建立在对管理实践的深入观察和对管理理论的系统研究基础之上。

他清晰地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初学者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

在周三多的管理学中,管理的定义被明确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简洁而准确地概括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其中,“特定的环境”强调了管理活动的情境性,不同的组织面临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此管理的方式和策略也需要相应地调整。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周三多指出,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和安排,它为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方案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

通过计划,组织能够提前预见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组织职能则涉及到对组织结构和人员的安排。

一个有效的组织应当具有清晰的职责分工、合理的层级结构和顺畅的沟通渠道。

周三多强调,组织的设计要适应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同时要考虑到组织内部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领导职能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需要通过激励、沟通和影响力,引导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周三多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卓越的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控制职能是对组织活动的监督和纠正。

周三多强调,控制应当是全过程的、动态的,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以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周三多管理学还深入探讨了管理的各项基本原理,如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等。

系统原理要求管理者将组织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人本原理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价值和需求,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原理明确了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职责和权力,确保责任的明确和落实;效益原理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三多)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周三多版本-课件

管理学-周三多版本-课件
3.分权标志 决策频度 决策幅度 决策重要性 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4.分权途径 制度分权——组织设计中,规定各工作岗位必要的职能与权限 授权——领导者将部分权力委任给下属
来源渠道
优点
缺点
内部搜寻 广告应征 员工推荐 公共就业机构 学校分配 临时性支援服务
花费少;有利于提高员工士气;候选人了解组织情况 辐射广;可以有目标的针对某一特定群体 可通过现有员工提供对组织的认识;基于推荐者的认真推荐可能产生高素质的候选人 正常费用或者免费 大量、集中的候选人 仅满足临时的需要
2.管理方格理论
3.权变理论
任务取向
关系取向
有利的
中等的
不利的
绩效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类型
领导-成员关系
任务结构
职位权利
案例:友谊卡片公司的激励机制
1986年,迪那创办了友谊卡片公司。至1993年,公司有12名正式员工,年均利润超过10万美元 1993年,迪那决定让员工享受公司的成功,她宣布,周五也做为休息日,但员工仍然可以得到五天工作制的报酬 三周后的一天,一名员工向迪那坦白,他宁可得到加薪而不是额外的休息天 迪那决定听取所有员工的意见,在会上,她提问“你们想得到额外的休息天还是获得加薪?” 结果6人想得到额外的休息天,另外6人想得到加薪
成本控制 采购控制 维护控制 质量控制
订货点

管理学原理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计划、领导、
控制等方方面面,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学原理中,周三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周三多强调了管理者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管理者是组织中最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组织的发展。

管理者的作用不仅仅是执行者,更应该是组织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其次,周三多提出了管理的四大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这四大功能
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地进行计划,组织好各项资源,有效地领导团队,同时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另外,周三多还强调了管理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管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应该是一门应用学科。

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管理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总的来说,管理学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组织和企业的发展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周三多提出的管理观点和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现代管理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管理者需要深入学习管理学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能够为现代管理实践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推动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周三多_管理学

周三多_管理学

1、管理具有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自然属性: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

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

3、社会属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

4、管理二重性的关系。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顺道2、重人3、人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Ⅰ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Ⅱ劳动分工理论①市场的广狭限制着交换的能力;②交换能力的大小又限制分工的程度;③分工的程度决定着一国的劳动生产力;Ⅲ一国的劳动生产力又是国民财富多寡的主要决定因素。

Ⅳ经济现象是基于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20人死亡。

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a.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

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b.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

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c.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对组织和管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管理水平。

下面将对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

一、管理学的概述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定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特点等。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组织与管理:组织的定义、组织的类型、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等。

2.领导与决策:领导的概念、领导类型、领导风格和领导力开发等。

3.沟通与协调:沟通的定义、沟通过程、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等。

4.激励与工作动力:激励理论、激励方式、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等。

5.控制与监督: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过程和控制方式等。

三、组织行为学1.个体行为与组织:个体行为的特点、个性与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满足需求等。

2.小组与团队:小组的功能和特点、团队的构建与发展、团队决策和团队动力等。

3.领导与管理:领导与权力、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领导角色和领导态度等。

4.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特点、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等。

四、管理学的实践应用1.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管理等。

2.管理决策与战略管理: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和决策方法、战略管理的概念和过程等。

3.企业创新与研发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思维和组织创新能力培养等。

4.跨国公司管理:跨国公司的特点、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等。

5.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的概念和原则、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效果等。

以上仅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部分重点内容归纳,通过对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管理学原理的认知,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简介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为管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涵盖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内容。

本文将对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管理学的定义及特点•管理学是研究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学科。

•管理学的特点包括科学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1.2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管理学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经历了工业革命和科学管理运动的影响而得以发展壮大。

1.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行为管理学、系统管理学和辩证管理学等。

二、管理的职能与活动2.1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2.2 管理的活动•管理的活动包括决策、沟通、激励和协调等。

2.3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包括总体管理角色、亲和角色和冲突角色等。

三、组织与管理环境3.1 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是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协调和整合资源的社会系统。

3.2 组织的结构与设计•组织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3.3 组织的环境•组织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3.4 管理的环境分析•管理的环境分析包括SWOT分析和PESTEL分析等。

四、领导与决策4.1 领导与管理•领导和管理是密切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4.2 领导的基本特征•领导的基本特征包括影响力、目标导向和人际关系等。

4.3 领导的风格与行为•领导的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亲和型等。

4.4 决策的过程与方法•决策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和方案评估等。

五、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5.1 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是研究员工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的学科。

5.2 组织文化与组织氛围•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

5.3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4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发展•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发展对于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全文)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全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极具权威性的管理学经典教材,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充分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得读者能够成为具有领导力和创造力的管理者。

下面是本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管理思想史管理思想史是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路径,它记录了一系列管理思想的进化和演变过程。

管理思想的追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并为我们提供管理方法和思路的启示。

2.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预测和改善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以及组织整体的运作情况。

它通过考察集体决策、行为和文化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等,为组织提供指导和帮助。

3. 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学认为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组织目标并保持组织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方法是通过四种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一过程,从而保证了组织的顺畅运作和高效执行。

4. 领导力领导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领导力是指领导人用来激发和影响组织成员的特定行动和想法的能力。

强大的领导力有助于塑造组织的文化、价值和理念,构建强大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持续发展。

5.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规划、组织实行以及评估和适应变革,从而使得组织及其成员在面对民族、技术、市场和制度等方面的变革时,能够保持强大的活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6.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创新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发展。

它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于创意思维、资源分配和战略执行的关键能力之一。

7. 组织设计和重组组织设计和重组是指将工作流程、岗位设置、管理层级、资源分配和信息流以及决策权的分配等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成员和整个组织体系的自我适应性、成本效益和质量控制能力等。

通过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领导力的管理者,实现更高层次、更广阔的成功。

(完整版)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完整版)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一、总论(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生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萌芽和基础)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4、科学管理理论(重要和奠基)——泰罗1)工作定额: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2)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5、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学的划分)五大职能:1)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5)控制: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有下达的命令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1)内容: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2)、结论: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二、决策与计划(一)、决策与决策方法1、决策的概念: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决策的原则: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拧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3、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4、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分析图:1)“瘦狗”型: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2)“幼童”型:向该业务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使其向“明星”型转型,如果无法转型应当放弃该领域3)“金牛“型: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明星“型:企业应该不失时机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5、解不定型决策为题的方法:1)小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2)大中取大: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3)最小最大后悔值: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最大收益—该方案该情况下的收益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二)、计划与计划工作1、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周三多管理学精华重点

周三多管理学精华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之管3大纲)第一章管理的概论一、管理与组织定义1.组织:是一群人为了某种共同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组织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2.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只能进行协调的过程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执行层)低层管理者(作业层)4.管理的研究对象: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特征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2)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①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②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4)管理对象:指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务,信息,技术,时间,社会信用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5)管理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分类:1内部环境:社会组织旅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还包括人员社会因素,组织文化因素2外部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因素)和任务环境(包括对日常交易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如市场竞争格局,产品市场,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机融机构与融资机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等)3一般外部环境的具体因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与心理环境等关系:1对产关系:环境因素在组织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物,组织是微缩了的小社会2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3影响关系: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补充知识点:环境不确定矩阵根据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组织的外部环境分为四类:简单稳定的外部环境,简单复杂的外部环境,复杂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二、管理学的特点和原理1.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发展性实践性2.管理学的特征:两重性,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性质2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源于时间,又指导实践,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并将管理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结合3.基本理论: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1)系统原理—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骑着统帅作用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原理要点:①整体性原理(局部服从整体)②动态性原理(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是绝对的)③开放性原理④环境适应性原理⑤综合性原理(它包括系统目标的多样性,综合性和系统实施方案选择多样性与综合性)2)人本原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要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认识过程分为3个阶段:要素研究阶段,行为研究阶段,主体研究阶段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高度集权,从严治厂(职工被动管理,企业有威慑力)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主动管理,宽松治理)③是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反战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即服务与人事管理的目的)3)责任原理要点:①明确每个人的职责②职位设计和权限的委受要合理(人对所管理工作能否负责,取决于3个因素:权限利益能力)③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4)效益原理要点:效益的概念: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效益的追求:①通过经济效益表现②影响效益的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思想是否正确占重要地位③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一致④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⑤确定管理活动的效益观5)伦理原理--要点:1伦理的重要性2论理的特征,包括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扬善性3论理与法律的关系:论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论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4伦理与效益的关系:a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b伦理与长期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正的相关关系c伦理与效益具有兼得的可能性d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三、管理的基本职能1.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计划: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2)组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包括:①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②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③选拔与配置人员④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3)领导: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包括:①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②运用权威,实施指挥③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④进行有效沟通等4)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性而进行的活动5)创新:核心职能2.组织职能分析组织职能是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知识概要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的职能:法国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美国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5、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A:法约尔:(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活动;d安全活动;e会计活动。

(2)管理的14条原则:a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 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报酬合理;h集权与分权;i等级链与跳板;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集体精神。

B: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重点知识

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重点知识

第一章管理的定义:1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罗宾斯和库尔塔:“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完成工作的过程。

”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3本书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1企业家角色2冲突管理者3资源分配者4谈判者角色)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的科学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1)管理成为一种职业2)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用人员掌握了管理权,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4欧文的人事管理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贡献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工人收入分为①固定工资②利润③奖金)6亨利。

汤的收益分享制度1)每个职工享有“保证工资”2)每个部门按科学的方法制定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3)定额应在3~5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以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的同时又要经受管理活动的检验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组织管理理论:1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第一章管理学导论1.1 管理学的定义与概念-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2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经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理论建构方法第二章组织管理2.1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组织的定义- 组织的特征2.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原则- 组织设计的要素与过程2.3 组织权力与决策- 权力与权威- 决策的类型与过程第三章领导与管理3.1 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领导的定义- 领导的作用与功能3.2 领导风格与行为- 领导风格的类型与特征 - 领导行为的分类与要素3.3 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 领导力的培养途径- 领导力的个人修炼第四章组织文化与创新4.1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元素 - 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的核心元素4.2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塑造 - 组织文化的建设步骤 - 组织文化的塑造方法4.3 创新与组织变革- 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 -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策略第五章绩效管理与激励5.1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意义5.2 绩效评估与反馈-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 绩效反馈的原则与技巧5.3 激励与奖励制度-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 - 奖励制度的设计与管理第六章沟通与冲突管理6.1 沟通的过程与作用- 沟通的定义与要素- 沟通的作用与效果6.2 冲突的原因与类型- 冲突的常见原因- 冲突的不同类型6.3 冲突管理与解决- 冲突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 冲突解决的技巧与原则第七章变革管理与危机应对7.1 变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 变革管理的定义- 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7.2 变革管理的步骤与技巧 - 变革管理的六个步骤- 变革管理的关键技巧7.3 危机管理与应对-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方法第八章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8.1 管理伦理的概念与特点 - 管理伦理的定义- 管理伦理的特点8.2 管理伦理的挑战与应对 - 管理伦理的挑战- 管理伦理应对的方法8.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结语- 管理学的实际应用- 对管理学的思考与展望以上为《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的内容大纲,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知识概要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的职能:法国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美国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5、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A:法约尔:(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活动;d安全活动;e会计活动。

(2)管理的14条原则:a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 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报酬合理;h集权与分权;i等级链与跳板;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集体精神。

B: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对于权威,他认为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

6、行为管理理论:(一):梅奥(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二)行为科学A: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B: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即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8、信息的定义:管理科学中通常认为: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

9、管理者有用的信息特征:(1)高质量;(2)及时;(3)完全。

质量:是有用信息最重要的特征。

10、信息的采集: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索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

11、管理者为采集有成效的信息应采取的工作:(1)明确采集目的;(2)界定采集范围;(3)选择信息源。

12、信息的加工:指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

13、信息的加工步骤:(1)鉴别;(2)筛选;(3)排序;(4)初步启动;(5)编写。

鉴别的方法:查证法;比较法;佐证法;逻辑法。

筛选的步骤:a真实性筛选;b实用性筛选;c精约性筛选;d先进性筛选。

14、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三层含义:()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时信息及时得到更新。

15、信息存储环节中应注意:(1)准确性问题;(2)安全性问题;(3)费用问题;(4)方便性问题(第一层含义是指使用方便,信息的存储要便于人们检索;第二层含义是指更新方便)。

16、信息传播的特点:(1)目的更加具体;(2)控制更加严密;(3)时效更加显著。

17、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1)传播主体的干扰;(2)传播管道的干扰;(3)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18、信息的利用过程步骤:(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需的信息是否存在;(3)如果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利用。

如果不存在,则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开发、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

如果不能,则要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19、管理者为更好利用信息应努力做到:(1)善于开发信息;(2)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20、管理者为更好的利用信息应尽量避免:(1)信息孤岛;(2)信息超载。

21、信息的反馈:(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22、决策的定义: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本书采用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的定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三层含义:(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3、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最优应具备的条件: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因为:a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见解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者一切情况的信息;b对于收集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订数量有限的方案;c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24、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

(信息过多增加决策成本;信息过少降低决策效果。

)25、决策的特点:(1)目标性;(2)可行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有效性);(3)选择性;(4)满意性;(5)过程性;(6)动态性。

26、决策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

27、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a环境的稳定性;b市场结构;c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2)组织自身的因素:a组织文化;b组织的信息化程度;c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3)决策问题的性质:a问题的紧迫性;b问题的重要性;(4)决策主体的因素:a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b个人能力;c个人价值观;d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28、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

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到2小时,参加者以5到6人为宜。

2、名义小组技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的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的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开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全部被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3、德菲尔技术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

(1)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和邀请相关专家。

(2)提供信息,请专家各自独立发表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

(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意见,反馈,请专家再次发表意见。

如分歧大,则开会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4)如此反复,形成专家组方案。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P.110)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2、政策指导矩阵二、定量决策方法(P.112)(一)确定型决策方法(计算)1、分析与建模2、模型求解(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三)风险型决策方法三、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P.119)四、决策模拟演练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29、计划的概念: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名词: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档。

动词:计划是确定未来目标,及其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

30、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任务和目标并对选好目标提供一种合理实现方法。

31、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5W1H):(1)——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2)——为什么做?原因。

(3)——谁去做?人员。

(4)——何地做?地点。

(5)——何时做?时间。

(6)——怎样做?方式、手段。

32、计划与决策: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我们从“管理的首要工作”这个意义来把握决策的内涵。

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为了表现其社会存在,必须从事某种社会需要的活动。

在从事这项活动之前,组织当然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和方式进行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3、计划的性质:计划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计划工作是决策逻辑延续,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事实提供了组织实施保证;另一方面,计划工作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不同成员行动的依据。

(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