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土壤修复
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修复受损土壤,恢复其功能和生产力,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从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方法、技术流程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方案。
一、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方法1.1 土壤修复的原理土壤修复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三种类型。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植物和土壤动物等生物活动,降解和清除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和环保等优点,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土壤修复。
化学修复是指采用化学物质或化学方法来清除和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物理修复是指采用物理方法,如土壤挖掘、填充、覆盖等手段,对受损土壤进行处理和修复。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污染轻、污染范围局部的修复工程。
1.2 土壤修复的方法土壤修复的方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淋溶修复、生物堆肥、土壤通气和固源治理等技术。
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植物修复在大面积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和环保性能。
淋溶修复是指通过淋溶液浸渍土壤,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浸出,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浸出液变迁较好的污染土壤修复。
生物堆肥是指采用土壤生物堆肥技术,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机氮化合物降解为无害物质,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
土壤通气是指采用土壤通气技术,通过地下管道引导空气进入土壤,促进土壤降解和清除污染物,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
固源治理是指通过固源污染物治理技术,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固定和处理,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二、土壤工程修复技术流程2.1 项目启动和方案研究土壤工程修复项目启动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污染物浓度分析,确定受损土壤的类型和污染程度,然后编制土壤修复方案,确定土壤修复的技术流程和装备设备。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着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土壤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治理土壤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保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并且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化学作用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技术。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植物秸秆还田以及微生物固定化。
这些技术的原理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以及植物根际菌与植物根系的协同作用。
它们可以分解、转化、吸附和稳定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或消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分解、转化、稳定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
生物降解过程是一种自然的、无害的过程,能够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毒、无害的物质。
其中,土壤微生物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们可厌氧或好氧地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并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有机酸等自然物质。
具体而言,生物降解技术分为生物矿化和生物转化两种方式。
生物矿化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如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而生物转化则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一些参与生物分类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能够孕育出更多的有机物质,同时也能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3. 生物吸附技术生物吸附技术利用生物体表面的化学活性吸附环境污染物质,从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浓度,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生物吸附技术的实现原理与生物矿化类似,通过调节各种生物体的吸附能力,促进有害物质的逐步吸附和转化。
同时,也可以使用对于某些环境有害物质特别敏感的吸附材料,如某些种类的低聚糖,来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
4. 植物秸秆还田植物秸秆还田是指将植物秸秆直接还田或掩埋于土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将一些有害物质稳定化,从而降低土壤的污染度。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修复和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和大气修复三个方面介绍环境修复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特定的植物或微生物来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促进土壤的净化和恢复。
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的作用。
这些方法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有机物分解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采用土壤挖掘、回填和隔离等方法,将受污染的土壤剥离并取出,然后填充新的无污染土壤。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动力场技术、超声波技术和热解技术等对土壤进行治理,以实现土壤修复的效果。
二、水体修复技术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悬浮沉降和浮游植物治理等方法。
物理隔离是通过构筑隔离屏障,将受污染水体与干净水体进行隔离,以阻止污染的扩散。
悬浮沉降则是利用重力沉淀原理将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浮游植物治理是利用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在水体中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
例如,利用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利用沉淀剂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沉淀和去除。
这些化学方法在水体净化、海洋污染处理和地下水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气修复技术1. 气象修复技术气象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影响气象条件,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通过人工降雨、喷雾和离子安装等手段来清除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以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调控大气流动和温度分布,降低污染物扩散的程度。
2. 废气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
土壤生物修复的原理及意义
土壤生物修复的原理及意义土壤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来修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土壤环境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增加土壤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水循环、气候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还会导致水源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给人类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土壤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温和、经济、可持续的修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促进有害物质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和转化无机物的能力。
通过增加这些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可以加速有害物质的降解过程,减少其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比如,利用特定的细菌可以降解石油类化合物,利用菌根真菌可以促进重金属的吸附和转化。
2. 提高土壤质量:土壤生物修复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土壤动物通过翻动土壤增加通气性和松散性;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
这些过程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土壤生物修复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增加土壤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境和资源,吸引和维持更多的土壤生物。
这些土壤生物不仅可以促进有害物质的降解,还可以参与土壤养分循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等过程,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降低修复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土壤生物修复具有成本低、效果好、可持续性强的特点。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土壤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土壤中已有的生物资源,通过调控和增加其活性来实现修复目的,降低了修复成本。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化。
为了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科学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在环境科学领域,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人类的努力,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实践应用情况。
一、生态修复理论的基本概念1.1生态修复的定义生态修复是通过一系列的生态学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重建和恢复的过程。
生态修复强调的是在生态系统遭受损害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功能鲜活、物种丰富多样以及生态具有稳定性。
1.2生态修复理论的基本原则生态修复理论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灵活性原则:生态修复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有效的修复措施,即修复方法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用于局部情况的方法。
(2) 生态系统原则:生态修复应该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特点,而不仅仅是针对个别生态组件的修复。
(3) 持续性原则:生态修复应该着重于实现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对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1.3生态修复技术的分类生态修复技术常常被分为三类,即生物学修复技术、工程修复技术和社会心理修复技术。
(1) 生物学修复技术:一种主要通过种植植物、恢复草地、重建湿地等方式来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环境的技术。
(2) 工程修复技术:一种主要通过土壤治理、植被覆盖、渗水控制等方式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
(3) 社会心理修复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社会心理干预、环境信息宣传以及环境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解,从而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
二、生态修复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2.1水体生态修复水体是一个维系人类和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但是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质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异常和病态化。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治理与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以期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微生物或其共生系统对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
其中,植物修复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选择适应能力强、具有吸附、转移、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植物,促进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吸收、降解和转化,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同时,微生物修复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能力来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修复土壤。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剥离、土壤改良和土壤通气处理等方法。
土壤剥离是一种将污染土壤与污染源进行物理分离的方法,通过剥离污染土壤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土壤改良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改良剂,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降低有害物质的活性和移动性,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土壤通气处理是一种通过通气来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形态和迁移路径,进而修复土壤。
3.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还原、化学稳定化和化学氧化等方法。
化学还原是一种通过还原剂还原有害物质,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的方法。
化学稳定化是通过添加稳定剂改变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降低其溶解度和活性,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风险。
化学氧化是通过添加氧化剂氧化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使其降解为无害物质。
4. 热解修复技术热解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高温处理污染土壤,将有害物质迅速破坏、分解或转化成无害物质的方法。
高温热解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和改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可利用性。
综上所述,治理与修复土壤污染的技术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治理成本等因素。
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热解修复等技术,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为了实现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和治理土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物修复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生物修复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水、空气、土壤等各种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还直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人类发明了许多环境修复技术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成为了人们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种群来修复和恢复环境的技术。
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选用合适的生物物种和环境工程手段,使生物利用它们本身的生命过程和代谢产物消除和转化有害因子,实现环境的恢复。
1.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技术。
人体肠道内有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帮助人类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可以帮助人类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类似的,微生物在环境恢复中也有重要作用。
有些微生物通过代谢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例如,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可以利用一些细菌进行降解,这样有机物质就可以转化成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较为耐受重金属的植物,种植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这些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把重金属富集在体内,达到减轻土壤污染的效果。
不仅如此,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除了生物修复技术之外,人们还开发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是针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使环境污染的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1.气体治理技术气体治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可以采取减排技术,例如,对于目前汽车尾气排放问题,国家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使得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得到了有效减少。
环境生物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共64张PPT)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
▪ 大气沉降(土壤酸化、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等)
▪ 污水排灌(重金属、多环芳烃等)
▪ 化肥农药施用(硝酸盐、PCB、DDT等) ▪ 固体废物堆放处置(各种污染物) ▪ 工业生产(石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污染等) ▪ 交通运输(三氯乙稀等)
▪ 全球物质循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类型(掌握)
▪ ⑥水分低于50%,或pH高于8.5时会抑制生物降解作用。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2.2.2 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 (1) 链烃的降解方式:单末端氧化、双末端氧化、次末端氧化和直接 脱氢。
▪ (2) 环烷烃的生物降解: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 2.2.2 芳香烃的降解特点
▪ (2)单环芳烃的好氧降解
▪ 微生物对脂烃类的降解特点: ▪ ①很多微生物可以降解脂烃类;
▪ ②脂烃的生物降解一般都需要氧; ▪ ③长链脂肪烃(C10-C24)比短链脂肪烃(<C10)易于降解,小于C10的脂
肪烃大部分只能通过共代谢作用降解,大于C24则不容易降解; ▪ ④ 链烃比环烃容易降解,直链烷烃比直链烷烃容易降解;
▪ ⑤不饱和脂肪烃比饱和脂肪烃容易降解
土壤污染的特点(重点)
❖ (1)隐蔽性或潜伏性:
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比较直观,严重时通过人的感官即能发现: 而土壤污染则往往要通过农作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或牧草以及 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 有一个相当长的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或潜伏性。日本的第二 公害病——痛痛病60年代发生于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直至70年代才 基本证实是镉污染土壤所生产的“镉米”所致。
影响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的因素
▪ ((33))温温度度;; ▪ (4)营 营养养;; ▪ (55))酸酸碱碱度度;; ▪ (6)氧氧;;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它利用生物体的特殊能力,修复环境中的污染物,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本文将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势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对该技术的全面了解。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基于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应、吸附和代谢能力,通过生物体与环境中的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达到修复和净化环境的目的。
具体而言,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以下几个原理:1. 生物体的吸附能力:某些生物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
例如,一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将其固定在根系周围,防止其进一步向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
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微生物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环境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或较低毒性的物质。
这种分解代谢通过微生物的酶系统完成,具有高效和选择性的特点。
3. 植物的生理代谢:植物通过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利用自身的生理代谢过程来修复环境。
例如,一些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为无害物质或储存在自身的组织中。
4. 生物降解:某些生物体具有分解环境中特定有机物的能力。
通过引入这些具有降解能力的生物体,可以加速有机物的降解过程,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领域生物修复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修复、农业和工业方面的应用。
1. 环境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土壤和水体的修复。
例如,通过引入具有吸附能力的植物,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法也可以实现水体的修复。
2. 农业:生物修复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壤改良和植物保护方面。
通过使用具有吸附能力的植物,可以减少土壤中农药和重金属的含量,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的品质。
同时,利用微生物对农药残留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和水体中的农药含量。
环境工程的土壤修复资料
环境工程的土壤修复资料1. 简介土壤修复是环境工程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旨在恢复受到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土壤修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壤修复资料。
2. 土壤修复的基本概念土壤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将受到污染的土壤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或达到一定的生态环境要求的过程。
土壤修复不仅仅是清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包括恢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
3. 土壤修复的方法与技术3.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和转化等作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菌群修复、植物修复和土壤生物活性增强等。
3.2.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受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
例如,通过挖掘和土壤深层剥离技术可以将污染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降低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3.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的方法。
例如,通过添加化学剂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降低其毒性。
4. 常用的土壤修复资料4.1. 土壤修复案例研究通过对已完成的土壤修复项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有效的修复方法和技术,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4.2. 土壤修复技术手册土壤修复技术手册是对土壤修复常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的资料,可以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4.3. 土壤修复监测报告土壤修复监测报告是对修复过程中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结果的详细记录,可以用于评估修复效果和调整修复方案。
4.4. 土壤修复相关法规和标准土壤修复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是对土壤修复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的依据,包括土壤污染的阈值、修复效果评价标准等。
5. 总结土壤修复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受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土壤修复资料包括土壤修复案例研究、技术手册、监测报告和相关法规标准等,对于指导土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改变土壤中的化学物质的毒性、迁移性、可溶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本文将重点讨论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及分类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转化或吸附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根据生物修复技术所使用的生物体种类和功能特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多种类型。
1.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有机物的化学键,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
生物降解技术通常适用于有机物类污染物的修复,如石油类、芳香烃类和氯代烃类等。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类、重金属类和放射性核素等多种类型的土壤污染物的治理。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物,介绍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
1. 有机物类污染物有机物类污染物是指土壤中含有的石油类、芳香烃类、氯代烃类等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生物降解技术是目前治理有机物类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筛选适合的细菌、真菌或酵母等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类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也可以利用植物吸收和富集有机物类污染物,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2. 重金属类污染物重金属类污染物是指土壤中含有的铅、镉、汞、铬、镍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且容易积累到食物链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污染土壤处理与修复技术及案例
污染土壤处理与修复技术及案例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染土壤处理与修复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来修复污染土壤。
最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植物修复。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通过根系释放出有益的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
例如,在一个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可以种植耐受性强的植物,如拟南芥和金鱼草,它们可以吸收并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
通过周期性采样并测试植物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监测植物吸收污染物的效率和土壤修复的进展。
二、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去除土壤污染物。
例如,土壤气提取技术通过在受污染土壤下方放置气提取井,并通过负压抽取方法来收集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电动力场技术则是利用电流在土壤中产生离子迁移,将带电的污染物迁移到收集地点以被去除。
这些物理修复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挥发性物质。
三、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药剂来降解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
最常见的是土壤酸碱调节和氧化还原技术。
土壤酸碱调节通过添加碱性或酸性物质来调整土壤的pH值,从而改变污染物的溶解度和活性。
氧化还原技术则是通过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状态。
例如,双氧水可以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无害的物质,而还原剂可以还原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这些化学修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降解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
四、案例分享为了更好地理解污染土壤处理与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分享。
某个地区的工业废弃物处理场因长期运营导致土壤严重污染,渗漏出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们采用了生物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的结合。
首先,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适合生物修复的耐受性强的植物,包括韭菜和早熟禾等。
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技术有哪些生态环境的修复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恢复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一系列关键技术应运而生。
一、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土壤质量严重下降。
土壤修复技术旨在去除或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其正常的生态功能。
1、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土壤置换、深耕翻土、电动修复等。
土壤置换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替换。
深耕翻土则是通过翻动土壤,将表层的污染物与深层土壤混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电动修复是利用电场作用,将污染物迁移到电极处进行收集和处理。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使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化学淋洗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注入淋洗剂,将污染物溶解并冲洗出来。
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则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改变污染物的价态,降低其毒性。
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或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种群,如细菌、真菌等,分解有机污染物。
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或固定污染物,常见的植物如蜈蚣草对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二、水资源修复技术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水资源修复技术对于保障人类的用水安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污水处理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如沉淀、过滤)、化学处理(如混凝、消毒)和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它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
2、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输入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一、引言土壤修复技术是一项涉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工艺流程和案例分析方面,对土壤修复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技术原理土壤修复技术是通过采用合适的生物或化学方法对土壤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土壤退化的生态系统能够重新回到健康的生物多样性结构。
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
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来降解富集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原理是菌类或各种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染物进行代谢,通过分解和转化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或减少其毒性,以达到治理土壤的目的。
2.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手段进行土壤污染治理。
主要包括植物吸附、热处理、氧化还原、压实和再利用等方法。
3.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进行处理。
主要通过溶解、生成络合物或还原等手段达到降低有害物质浓度的效果。
三、应用范围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土壤表面受颗粒状化学品及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2.土壤深层受疏水性化学品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3.对水质造成影响的土壤污染点。
4.地下水采集区域周围受污染的土壤。
5.对人类或生物造成威胁的土壤。
四、适用条件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污染类型。
配合专业工程师和科学家的综合建议来决定所需的修复技术和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技术适用条件:a.土壤中酸碱度和微生物代谢适宜。
b.有害物质可以被微生物所吸附和代谢。
c.所含有害物质浓度不宜过高。
2.物理修复技术适用条件:a.土壤组织松散,富含有机质。
b.前期措施能够清除或削减污染物。
c.所含有害物质能够抑制植物生长。
3.化学修复技术适用条件:a.有机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
b.有害物质能通过化学作用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的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壤污染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而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微生物、植物)对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方式。
1. 生物降解:通过注入特定的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或较为安全的物质。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如石油、石油化工、染料厂和农药等。
2.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将其转运至植物体内并储存在各部位,从而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已有的或者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害物质,促进土壤营养循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通过上述方式,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土壤的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物质进行修复,如重金属、石油类、有机氯化合物等。
2. 矿区土壤修复:矿区土壤污染是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所致,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化学药品。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适生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矿区土壤,减少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农田土壤修复:农田土壤中常常受到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影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修复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环境的方法。
通过利用生物体的吸收、降解、转化等能力,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减少或去除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质量。
本文将从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主要依靠生物体的活性成分和代谢活动来加速有害物质的降解或转化。
例如,生物体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化合物分解为无毒或低毒产物,如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植物和微生物还可以吸收污染物,从而减少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1. 土壤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种植具有吸附作用的植物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镉等。
另外,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添加适宜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2. 水体修复:生物修复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修复中。
例如,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可以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石油类化合物、氮、磷等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水生植物如浮萍、藻类等也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
三、生物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几个生物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基因工程与生物修复的结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造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更强的生物修复能力,例如能够分解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或吸收更多的重金属。
2. 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纳米技术的出现为生物修复技术带来了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通过将纳米材料与微生物或植物相结合,可以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生物修复技术在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系统修复亟待解决。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修复,通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环境修复技术作为重要的环保手段,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本文将对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人为干预,促进环境的自我修复和恢复,达到减轻污染、保护生态、保障人类生存的目的。
具体原理如下:1.生物修复原理生物修复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利用活的或不活的植物或微生物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这种修复方法主要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分解、代谢等生理特性,降解有害物质,改善土壤和水体性质,促进土壤和水体的修复。
经过这种方式修复之后,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环境质量的恢复。
2.地质修复原理地质修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利用地质科学技术手段来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地质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地面隔离、封存和深部注入。
地面隔离是通过隔离层将污染物和环境隔离开来,不让其扩散和侵害地下水资源。
封存则是通过优化土壤的物理结构和上覆材料的厚度,将污染物完全封存在土壤中,防止其扩散和对地下水的污染。
深部注入则是将污染物通过井道注入地下深处,贮存在不会对地下水形成威胁的地层内。
3.化学修复原理化学修复是指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稳定或降解有害物质,达到恢复环境的目的。
主要包括还原、氧化、中和、配位等化学反应,其目的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不活性的、无毒的物质,或者是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减缓其危害作用。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有还原剂、氧化剂、吸附剂、配位剂等。
二、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环境修复技术在污染修复、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1.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作为目前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环境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主要技术包括氧化还原、生物修复、吸附等。
如利用还原剂对污染源进行还原,利用生物修复的方法将污染处理为无毒无害的废水,再向地下水体排放。
环境科学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环境科学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一、引言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往往昂贵且效果有限,而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方法,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科学中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应用情况。
二、土壤污染与生物修复的理论基础1.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影响污染物的排放源包括工业废气、废水、农药、化肥等。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如水源污染、土壤退化、农作物生长受限等。
2. 生物修复的原理与作用机制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体的作用,通过生物降解、吸附、稳定化等方式来修复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浓度,恢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三、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1.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降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修复技术之一。
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抑制土壤中有毒物质的生物利用等方式来修复土壤污染。
酶活性和耐受性较强的菌株被广泛应用于现场修复。
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的根系、叶片等吸附和蓄积特性,将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吸收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植物群落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
3. 生物组合修复技术生物组合修复技术是将不同的生物修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例如,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修复速度和效果,实现更全面的污染物降解。
四、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挑战与展望1. 污染物的种类与复杂性目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针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
但实际情况中,土壤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复合污染物,不同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复杂,这给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挑战。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可持续性和实用性生物修复技术既需要保证修复效果,又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家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环境效益,寻找最佳的生物修复方案。
环境科学中的土壤修复技术
环境科学中的土壤修复技术从古到今,土地被视为生命之源,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多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和城市化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
土地退化是其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土地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工业化和城市化等。
因此,修复退化的土壤成为了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具体讨论环境科学中使用的土壤修复技术以及其优缺点。
一、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细菌、真菌、植物等生物体来改善土地退化的方法。
这种修复方法可以使土壤具有更好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更好的肥力。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phytocapping和phytotreatment。
phytocapping是指利用植物控制和减缓土壤和底板的水流和化学反应。
植物的根系统可以增强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
此外,根系巨大也可以减慢地下水流速,减少土壤中化学成分对水环境的污染。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土地覆盖和堆填区。
phytotreatment是指利用植物的生物学作用来修复土壤。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可以迅速地在土壤中分解和去除。
比如,一些植物可以把重金属和有毒元素吸收到其可利用经济价值的部分,从而去除污染物。
这种方法可以在空气和水中去除多种种污染物。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植物分不同等级,作为植物修复土壤的植物往往是因其对污染物的亲和性而被选择,但是部分植物不能处理所有的有毒物质。
此外,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地、气候和水分条件,以及种植过程中对此类植物的大量维护和管理,都是他们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利用化学反应降解有毒物质的方法来修复土地退化。
它可以在土地退化严重、生物修复不可行或效果不显著时,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复手段。
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土壤修复(PCSR)、化学处理及洗涤等方法。
PCSR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物质分离出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1.3环境基本特性
整体性
灾害放大性
基本特性
不可逆性
隐显性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1 境问题
1.2.1环境问题概念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 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 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2.2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前夕 ●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形成因素: A.人口的迅猛增长,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B.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集中大增。 ●影响: A.工业发达国家把环境问题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包括制定法律、建立机 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等。 B.到70年代中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和工业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 善。
本书各部分内容中提及的环境均指自然环境。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1.2环境分类
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通常的分类原则是:环境范围的大 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下面介绍一种 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进行的分类:
(1)聚落环境
(2)地理环境
(3)地质环境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
●时间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A.开始共同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问题。 B.全球性大气污染 例如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C.大面积生态破坏 大面积森林破坏、草场退化、沙漠化等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1.1环境概念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 辩证的自然综合体。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总 是以人类作为中心事物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环境 是作用于人类这一主体(中心事物)的所有外界 影响和力量的总和,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两种。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人类的环境
社会环境
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 济制度和上层建筑, 它是人类在从事物质 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过 程中,由于共同进行 生产劳动、求取生存 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
1.2.3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时间段: 从人类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前夕 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破坏。 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往往引起的严重 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沙漠化问题。 影响: 主要对小区域范围的生态影响。影响力度增长缓慢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自然环境
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 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 条件。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 “本法所称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 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 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环境意义上的修复是指对被污染的环境采取物 理、化学与生物学技术措施,使存在于环境中的污 染物质浓度减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无害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修复,有必要从下 面三方面进行理解。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首先要界定污染环境与健康环境
众所周知,所谓环境污染(contaminated environment),是指 任何物质或能量因子的过分集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对环 境表现出有害的现象。环境污染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所引起的 环境质量的下降和环境功能的衰退。根据这—实质,不难将污染环境 定义为任何物质过度聚集而产生的质量下降、功能衰退了的环境。 与污染环境相对应的是健康环境(sound environment)。最健康 的环境当然是具有原始背景值的环境,但当今地球上似乎再也难找到 一块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净土”,即使人类足迹鲜至的南极、珠穆 朗玛峰也可检测到农药的存在。因此健康环境只是相对的,特指存在 于其中的各种物质或能量都低于有关环境质量标准。 众所周知,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反映,而环境价值又是环 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定关系(肯定或否定关系), 它受到道德准则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某区域环境质量对一部分人来 说可能满足其需要,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 讲,健康环境体现了人类的价值取向。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时间段: 19世纪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 ●主要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后,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 问题也随之发展并逐步恶化。 例如:从1873年-1892年间的冬季英国伦敦多次发生有毒烟雾事件 ●影响: A.环境问题,尤其污染问题集中在工业发达国家 B.环境质量开始恶化,但未引起重视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赵景联
教材: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赵景联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概述 环境问题
1.2
1.3
环境修复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1 环境概述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1.3 环境修复
1.3.1 环境修复的概念
修复 (remediation) 本来是工程上的一个概念,顾名思 义,它是指借助外界作用力使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部分或 全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严格说来,修复包括恢复、 重建、改建等三个方面的活动。恢复 (restoration) 是指使 部分受损的对象向原初状态发生改变;重建 (reconstruction)是指使完全丧失功能的对象恢复至原初水 平;改建(renewal)则是指使部分受损的对象进行改善,增 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减小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 点。它们三者的关系见图1-2所示。
简单地说,地 质环境是指地理环 境中除生物圈以外 的其余部分。地质 环境为人类提供大 量的生产资料—— 丰富的矿物资源, 它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也将随着生产的 发展而与日俱增。
环境科学中宇 宙环境是指地球大 气圈以外的环境, 又称星际环境。不 过,此处所指宇宙 环境,仅限于人类 进入空间活动的年 代以后,人和飞行 器(人造卫星、探测 器、航天飞机等)在 太阳系内飞行触及 到的环境。
(4)宇宙环境
聚落是人类 聚居的地方与活 动的中心,聚落 环境也就是人类 聚居场所的环境。 聚落环境根据其 性质、功能和规 模可分为院落环 境、村落环境和 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位于 地球的表层,即 岩石圈、水圈、 上圈、大气圈和 生物圈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相互 转化的交错带上, 其厚度约10 ~ 3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