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 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 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 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 忤大吏,遂乞病归。”做 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 画兰、竹、石、松、菊等, 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 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 劲峭。
•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 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 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 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 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 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 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 后世画家所传承。
九州娱乐网 九州娱乐网
回顾内容,强化主旨Biblioteka 作者笔下的竹子有什 么寓意?
(竹的象征了“有气节, 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 风”的气概。)
拓展训练:
1.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的有 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 竹。
• 板书设计:
•竹 干: 叶: 人 细中有强 特立独行 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 傲然树立
• 阅读链接: •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 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 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 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 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 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 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 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 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 封联燮为“书画史”。
vjd51wmx
墨竹图题诗

郑板桥的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墨竹的特点。
三、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代表画作为《兰竹图》。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和地位。
思想感情: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郑板桥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三、交流合作学习:
1、学习“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
(1)、朗读。
(2)、分析内容。
(学习《墨竹图题诗》的诗句,认真体会。
2、学习“诗画欣赏”第三段,感知诗意。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六、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品诗味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令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3.诗人为什么把萧萧竹声联想成饥民的疾苦声?
4.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5.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

三、反复诵读,品读大意: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 / 卧听 / 萧萧竹,
疑是 / 民间 / 疾苦声。
些小 / 吾曹 / 州县吏,
一枝 / 一叶 / 总关情。
你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吗?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一个 夜晚,诗人因百姓的疾苦忧心如 焚,不能成眠,听着风吹疏竹, 发出萧萧之声,使诗人联想到百 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 纸作画题诗。
二、交流课外资料:
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 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墨竹:用水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 就是在水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郑燮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 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晚年署作板桥老 人。 中国清代 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 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画擅兰 竹。以画竹之笔画赤 子之心,其品格亦如所画之竹孤傲有节, 体血百姓,两袖清风,官位虽小,足称 有节。其另一画竹赠别诗亦可见其品格: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 取一枝消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郑板桥一生经历丰富,风雨坎坷, 关于其的许多故事被保存下来流传于世, 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一直所坚持 的民本刚直的思想也影响着后来者。徐 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副《竹兰》画上题云: “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 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 寓仁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郑燮诗画欣赏: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韧顽强的竹子)
篱竹
郑燮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

合作探究:
1. 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 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 联想的基础。)
• 3. 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 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 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 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 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 之气节。)
•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 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 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 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 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 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学习网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合作学习:
• 1.请同学们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 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 的好官。)
•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 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 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 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墨竹图题诗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 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 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 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 忤大吏,遂乞病归。”做 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 画兰、竹、石、松、菊等, 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 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 劲峭。
•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 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消灭错误
墨竹图题诗

中国水墨画欣赏
复习巩固:
• 1、《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清 ) 朝的诗词书画家(郑燮 )。
• 2、这首诗借(竹 )喻人,表达了 郑燮( 情系百姓、爱民如子 )的情怀 和(风雨来袭、岿然不动 )的气概。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
干细叶青 高标挺立
人
任风雨来袭, 我自岿然不动
自主与合作:
温馨提示: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可以 抓住重点词句学习感悟,可以结合古诗插图 学习感悟,也可以联系“诗画欣赏”学习感 悟。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5分钟后全班交流。)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蔡旗乡中心小学 靳娟娟
小时青青腹中空, 长大头发蓬蓬松, 姐姐撑船不离它, 哥哥钓鱼拿手中。 (打一植物)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墨竹:用水墨画的竹子。 图题诗: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 不多的诗句,也叫题画诗。
郑燮,字克柔,号板 桥, 清朝诗词书画家。江苏 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 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 怪”之一,其诗、书、画世 称“三绝”, 。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而画竹 亦如所画之竹孤傲有节,体 恤百姓,两袖清风,官位虽
(清)郑燮
墨竹图题诗郑燮

郑燮《墨竹图题诗》赏析
一、诗词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二、诗词译文
在官邸里卧躺仔细听着外面萧萧作响的竹子声,总让我怀疑这是民间群众的疾病困苦声。
虽然自己县吏官职微小,然而只要是关于人民群众百姓的事情,事无巨细都会去关心。
三、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
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四、诗词简析
郑板桥善画善书,尤喜画竹。
本诗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邸,“萧萧”说明周遭环境优雅,同时也紧扣画竹的主题。
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
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的,事无巨细,都会放在心上。
“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
由于此诗是题画诗,因而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巡抚大人的,故不有几分劝勉之意。
诗歌语言质朴,比喻的手法穿插类同,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
墨竹图题诗赏析

墨竹图题诗赏析墨竹图,一幅典雅精美,静谧宁静的画卷,早已成为中国书画界的经典之作。
而与墨竹图相关的两组对联,对照其中独特的精美画景,更是极为抒情动人。
这组诗句把山水景色与人在其中的情感、文人所追求的修养和精神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又以“墨竹图”为题的一组诗句更是精彩绝伦。
据考证,“墨竹图”诗句被归为宋代文人徐祯卿所作,全诗四句,可分别着眼于文章的主题、画面式样、作者的深思和作者的心境,以全新的视角来欣赏墨竹图的美。
“默墨竹,映秋林”,这句诗把墨竹图的画面主题描绘得清晰而完美,把墨竹图中充满诗意美的山水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画家的神韵之美也被诗句所衬托。
“归帆知何时,客心恋故人”,这句诗则表达了文人思乡之情,当看到图中那一群归航的出海帆船,想起久别重逢的家人,令人动容,也领悟了文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即把浮生短暂的平淡人生透过宁静的思绪去把握,欣赏本真美妙的自然风光。
“凝思犹未破,携杯满江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沉思考,映照出诗人的深情触,同时也揭示出诗人的往昔的回忆和心境之深。
最后一句,“孤帆只影向何方”,更可看到诗人惆怅的心境,他坐在江边,望着这一轮孤帆,想到自己的家乡,思念的心情浓浓,但又不能把自己带回故乡,只有默默地观看这远方的孤帆,向何方而去,于是便有了这四句抒情之诗。
墨竹图,一幅将自然之美传递给人们的珍贵画卷,而其中的四句“墨竹图”诗句,更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思索,并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抒情表达的极致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成为了中国书画界一首经典之作。
从诗句中,既可看到画家的神韵之美,也可见到文人所追求的修养和精神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被誉为“世界艺术之华”,被称为“中国书画界经典之作”,与“自古有佳句,述兴表怀绪”的古人之语相呼应,久传流芳。
在当今文化素质抬升的浪潮中,墨竹图的诗句也活跃于文艺圈,受到更多文化爱好者的注意和研究,可谓彰显出一代代文人的艺术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墨竹图题诗》课件【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墨竹图题诗》课件【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水平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水平。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1、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2.解词: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协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3.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使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探究: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清代郑燮《墨竹图题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郑燮《墨竹图题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该诗是郑燮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括即是郑燮的年伯,他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燮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该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翻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六年级语文(下)第10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墨竹图题诗》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第10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含答案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
..声()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②憎恶,厌恨。
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
..吾曹州县吏()
①细小;微小。
②稍许;略微。
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参考答案:
第10课:
1.B
2.(1)①(2)①
3. 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4. 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

•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 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 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 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 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 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 后世画家所传承。
; / 活动隔断 移动隔断
回顾内容,强化主旨
作者笔下的竹子有什 么寓意?
(竹的象征了“有气节, 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 风”的气概。)
拓展训练:
1.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的有 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 竹。
• 板书设计:
•竹 干: 叶: 人 细中有强 特立独行 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 傲然树立
• 阅读链接: •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 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 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 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 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 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 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 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 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 封联燮为“书画史”。
消灭错误
1. 字: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 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 遂(suì ) 2.解词: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 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 “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 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 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 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 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 的诗情画意。
墨竹图题诗的意思写作文

墨竹图题诗的意思写作文清朝末年,有一地方官,姓郑,名燮,为人清廉正直,体恤民情,倍受百姓爱戴。
深夜,郑燮在县衙内休息,听见风吹竹子发出萧萧金石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心想:虽然自己仅是一介小官,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自己的感情呀!于是,他起身挥笔泼墨,作了一副墨竹图,并题诗一首,送予上级,望上级应允开仓放粮,缓解灾情。
但这幅诗画进却石沉大海,至今了并无音讯。
而这边情况紧急,百姓饥寒交迫,怨声愈来愈小。
爱民如子的郑燮不忍百姓受苦,决定不待上级的命令,提前开仓放粮。
尽管事业苦口婆心地劝告:“大人,您这样做会自身难保的,若没有上级批准便私自开仓,是会被罢官的,望大人三思啊!”郑燮意志坚决,不顾劝诫,开仓放粮,灾情总算得到控制,数日后,郑燮私自开仓之事传到上级耳中,上级觉得郑燮越权,是对自己不尊重,将其罢官。
郑燮也意识到如今官场暴虐,不是自己所能够适应环境的,无官一身轻,何尝不是件好事?于是他和众多文友云游四海,写出不少批评朝廷腐败的永恒杰作。
郑燮两袖清风,正直廉能,不惧权贵的气节最终流芳千古。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新买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解衙斋:衙门里可供职官燕居之处为。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吾:我。
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
关情:牵动感情。
译文卧在衙门的书房里静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像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赏析:诗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而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且"萧萧"二字表达了作者为人民着想的胸怀。
第二句“疑就是民间疾苦声”,就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M18x。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意思.doc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意思
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意思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
“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
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
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他在
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
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
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六年级语文墨竹图题诗

• 合作学习:
• 1.请同学们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 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 的好官。)
•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 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 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 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墨竹图题诗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 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 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 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 忤大吏,遂乞病归。”做 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 画兰、竹、石、松、菊等, 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 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 劲峭。
•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 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消灭错误
1. 字: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 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 遂(suì ) 2.解词: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 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 “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 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 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 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 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 的诗情画意。
•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 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 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 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 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 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 后世画家所传承。
墨竹图题诗课件1

1.郑燮 克柔 清 扬州八怪 任上时 山东受灾,饥民无数 松 梅 2.风吹竹子的声音 都 3.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官,但是却 似这一棵棵翠竹,每一枝每一叶都饱 含深情。 4.竹 淡薄名利 以解除百姓之苦 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小组交流、汇总: 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 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 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
这一首题画诗向我们呈现 了一个普通的夜晚,诗人因百 姓的疾苦忧心如焚,不能成眠, 听着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 诗人不禁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 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题 诗。
疾苦 思绪 夜不能寐 毅然 得罪 特立独行 岿然不动 县吏 仓库 衙门 书斋 郑燮 青翠欲滴 啼饥号寒 赈灾 救济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 / 卧听 / 萧萧竹, 疑是 / 民间 / 疾苦声。 些小 / 吾曹 / 州县吏,
一枝 / 一叶 / 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 / 卧听 / 萧萧竹 ,
竹: 有气节,象征诗人“任 尔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郑板桥一生经 历丰富,风雨坎坷, 关于其的许多故事 被保存下来流传于 世,至今为人们所 津津乐道。其思想 奇,文奇,书画尤 奇。
郑燮诗画欣赏会
想一想这些竹子有什么特点?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韧顽强的竹子)
篱竹
郑燮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自立自强的竹子 )
题画
郑燮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 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 自有春风消息。
(有气节的竹子)
题画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赏析

【导语】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
⼀⽣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扬州⼋怪”之⼀。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世称“三绝”,擅画兰、⽵、⽯、松、菊等植物,其中画⽵已五⼗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乾隆元年进⼠。
中进⼠后曾历官河南范县、⼭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吏,乞疾归。
下⾯是为⼤家带来的郑燮《潍县署中画⽵呈年伯包⼤丞括/墨⽵图题诗》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潍县署中画⽵呈年伯包⼤丞括/墨⽵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吾曹州县吏,⼀枝⼀叶总关情。
译⽂ 在衙门⾥休息的时候,听见⽵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的⼩官吏,但百姓的每⼀件⼩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为同年,称“同年”的⽗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摇动声。
些⼩:很⼩,这⾥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赏析 这是⼀⾸题画诗,从写⽵⼊⼿,托物⾔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的责任感与清官⼼态。
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句点明⾝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的主题。
“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为官员;不⾔“官邸”“府第”等,既表明⾃⼰的官阶较低,⼜有谦逊之意。
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之中,原来那是衙中⾃⼰亲⼿所埴的⽵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
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的风雅本性也就不⾔⽽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之作,但第⼆句却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的爱民之⼼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深得百姓的感戴。
《墨竹图题诗》课件2.ppt

反复诵读,品读大意: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 / 卧听 / 萧萧竹, 疑是 / 民间 / 疾苦声。 些小 / 吾曹 / 州县吏,
一枝 / 一叶 / 总关情。
朗读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令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 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 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 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含义。
诗意理解:
衙斋卧听萧萧竹
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
在房间里听着沙沙的竹叶声。
疑是民间疾苦声
疑是:怀疑是,联想到,好像是。 好像是人民生活困苦潦倒的呜咽之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些小:小小的。 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吏:古代衙门里的小官。
只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感情提升:
全诗看似在写竹子,实际上写 的是诗人关心民间疾作
品,看看他作
品的特色。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画面上的枝枝叶叶,比喻 民间的各种动静、动向。
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
着我们的感情。
名句解析:
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 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 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 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 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背景介绍:
《墨竹图》也称《衙斋竹》,为郑板 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的一 幅墨竹。
画面解析:
前人画竹多写实,竹干粗,竹叶小。 郑板桥笔下的竹子竹干很细,竹叶着色不 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 挺立、特立独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 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 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 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 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 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 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郑板桥 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 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 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 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 贵的。
返回
自己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句意
衙斋卧听萧萧竹, 句意: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 听见风吹竹 发出的萧萧之声,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句意
疑是民间疾苦声。 句意:立即联想到是百姓啼饥 号寒的怨声。
句意
些小吾曹州县吏, 句意: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 县官吏,
曹:辈 吾:我们 些小:小小 。
谁知道课题的意思?
解题
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提一首和 画差不多的诗句。 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 的诗。 返回
你能正确地诵读这首诗吗?
墨竹图题诗
衙yá 斋zhāi 卧wò 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lì,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返回
解词
2 竹:
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院几乎无园不 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 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 “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3 梅花:
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 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 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 可爱、可贵!
徐毓涵、焦汇珅、邸俊泽、杨家霖、韩坤、李天浩
解释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 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 友”之称。即指松树、翠 竹、梅花 。 岁寒:喻浊世。
定义
三友:山水、松竹、琴酒。 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1
松树:
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在 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 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 为崇拜的。
“岁寒三友”出处
1
苍松隐映竹交加,
2
到深秋之后,
百花皆谢,
3
即其居累土为山, 种梅百本, 与乔松、篁为 岁寒友 。
千树玉梨花,
好个岁寒三友,
惟有松竹梅花,
岁寒三友。
明· 无名氏《渔 樵闲话》四折
更堪红白山茶。
元· 白朴 《朝中措》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 四《五云梅舍记》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 北京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 竹子是重要的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 竹子还可以做成笙萧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 得文人青睐。 但是竹子有个缺点 句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 动着我们的感情。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 关情:牵动感情
返回
请大家有感情地按停顿在读 一读!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 关情:牵动感情 。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吾:我们。 曹:辈。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
返回
你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吗?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 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 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 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 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 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 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 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 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竹子
墨竹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了解作者 课题意思 纠正读音 诗句意思 思想感情
你们了解本诗的作者吗?
郑燮
郑燮(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 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 化人,康熙秀才、雍yōng 正 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 返回 绝”,画擅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