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张宓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六篇关于介绍“岁寒三友”的名家名篇。其中《墨竹题图诗》就是其中的重点阅读篇目。《墨竹题图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诗歌仅仅四句,却句句含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似写竹,实写人,写出了世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作者以竹喻人,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地品格和爱民思想。文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竹”依然傲然挺立,丝毫无风吹雨打之姿,更让人对竹充满敬佩之意,对诗人充满仰慕之情。

本文的图,竹干很细,但细中有强;着色不多,却浓密有致,全用水墨,更显其傲骨,与众不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导入:墨竹题图诗

(1)这首诗的题目怎样读?你会吗?

(2)墨竹|题图诗---墨竹是一幅画的名称,是一种单用墨画的竹子。题图诗是一种

诗的形式: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相符的诗句。

(3)小结:所以说,无论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同学们都要注意读好文章的眼睛----题目。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4)齐读课题:墨竹题图诗

2、预习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从这首诗中认识了那几个生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衙(yá):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

斋(zhāi):屋子、书房或商店,本诗指的是郑燮的书房。

燮(xiè):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随机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岿(kui)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些小: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关心。

小结:生字是预习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既要读准每个字音,还要了解重点字义,这对理解诗意有着很大的帮助。

(2)在预习的时候,你还做了那些工作,我们一起共享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岁寒三友”: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是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学习《墨竹图题诗》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作品。

★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墨竹:用水墨画成的竹子,古代文人墨客特别推崇水墨画,他们认为,只有水墨才能够体现雅致、大气的感觉。国画艺术中,有墨分五色的说法,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

★课外阅读---《竹颂》等等。

(3)小结:看来,同学们的预习非常主动,几乎囊括了关于这首诗的所有知识,张老师非常佩服大家,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老师也是第一次听到,感谢同学们。看来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定非常轻松!

二、反复诵读,品大意;合作探索,品诗情:

1、反复诵读,品大意

(1)这是一首七言诗,怎样读才会重点分明?(要注意语气和节拍)请同学们练练。

(2)练读。

a、学生自渎

b、指名读(大家评议)

c、小组合作再读,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觉得读出郑板桥的心情了吗?

2、合作探索,品诗情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探究怎样读才能读出郑板桥当时的心情?

(2)检查汇报:

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3)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苦声,而不想成别的?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诗旁边的这幅墨竹图。

小结:“衙斋卧听萧萧竹”是实写,“疑是民间疾苦声”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也就是听见了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凄寒的感觉,于是作者由风竹之声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

(4)你觉得诗句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吗?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5)小结:诗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爱民气节。

(6)现在再读这首诗,大家的感受一定不同,我们一起来试试。

齐读古诗。

3、同学们,你有什么话要对郑燮先生说吗?“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

三、总结,拓展阅读。

1、总结全文:是的,正是因为竹的高标挺立,竹的特立独行,竹的坚韧不拔让板桥先生一生为之仰慕,所以,在他为官的几年中,他始终以竹的精神,竹的品格鼓励自己做一己好官,为百姓做些实事。

2、欣赏阅读有关“竹”的诗句,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重要地位。

(1)《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此诗,既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的精神,又自喻藐视俗见,风骨刚劲的气节。

(2)杜甫(唐)《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陆游(宋)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