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骚》看屈原文学的不自觉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典范”[3],并因其内容的宏博富丽和风格的云诡波谲而被视为 的原始风貌。它们由屈原亲自整理,必为作者烂熟于心,其“细密
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祖──对屈原作品所呈现的文学 安排”、 “成套数”[9]的篇章结构对《离骚》的结构肯定是有启发的。
价值及评价,历代之下的学者可谓论著煌煌。但值得一提的是, 包括《九歌》的美妙文辞、神灵之装束仪态、行文的重重叠叠和宗
前言故都,篇末言故乡,故都故乡分别厘然。”[1“5] 首先是从现实 在于提醒人们:处于先秦时代的文学经典自有其尚“不自觉”的
的愿望出发,其次是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便去远游、去追 本真特色。就《离骚》来讲,其所呈现的文字之佳固然重要,但我
求,最后是又回到了故乡”[16]。透过浪漫虚幻,所呈现的是一位忧 们更应当注意到彼时作者只讲求“实用”的作文理想,而几无艺
治的打击满怀忧愤无处宣泄之时,随手借用了本民族传承之下 的形式框架,把自己的经历、遭遇写进去,以求自我情感的祭祀 和超脱。在彼时彼地,这种承袭当是最自然不过的。
原叙其所遭所遇,所感所忧。忽而意气风发,上天入地,周流求
索,忽而悲从中来不可遏止。可谓一唱三叹、层澜迭出。其谋篇布
二
局虽不大易为后人所通解,实际却自有条理,据前辈学者多所探
整、建制的宏伟、繁复,在当时的诗歌发展阶段是没有先例的,甚 主义诗人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至在屈原之后的上千年诗歌发展史上也竟为特例。当然,我们不
首先,“其浪漫主义的成分并不是屈原创造的,而是承袭了
否认“屈原的作品是对当时中国南方已经产生的特殊文艺形式 古代的神话”[14]。我们知道,屈原所处的是一个神话的国度,南楚
· ·2010·4
- 223-
文学艺术
CANGSANG
楚人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经验的原始积淀,它们作为特定的信息 正惠在一篇文章中谈到:
或固定的符号具有某种对应的功用或暗示,契合着他某些潜意
先秦两汉的文章具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骈散对立的意识
识或特定的心理色彩。就好像《离骚》中他沿用形形色色的植物 还没产生的时代,人们只是直觉地写文章,还没有考虑到把对句
断阐释的时代性结果。如果我们还原到两千多年以前,在历史的 书的方式。”[1“0] 凡是《离骚》内容转折递进之处,都是以巫事活动 原生态下,则可以确定,楚辞本是所谓的“不作而作”[4]之作。尽管 行为为关节,从而形成一个悠长的连环,使这篇抒情之作具有宏
它呈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但这在当时很难说就是作者创作的 伟的结构。”[11]确实如此,楚地“隆祭祀”,“事鬼神”民风民俗,不
的继承”[6(] 按:特殊文艺形式具体为南方民间歌谣)。但是由这些 社会虽在早期曾受制于周王室,吸收了一些周家文化,但周室的
歌谣体式的“三两句”或“两章一小段”的简朴形式一跃而为两千 宗法制文化并未在南方大行。楚人以所谓“南蛮”自处,较多保留
多字、建制不凡的叙事抒情体,这需要很高度的综合构思能力和 了氏族社会遗留的特点,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风格。反映在社会
终极目的。本文拟从《离骚》分析屈子文学的这种不自觉因素。 由屈原不深受其浸染,根据“巫在屈原赋中,地位至重”[12],以及
其作品内容中客观存在的神巫性,我们可以断定,屈原在遭受政
一
从结构方面说,《离骚》一篇长达 2477 字之多。作者打离文挥 笔,可谓极尽捭阖之致:从自陈高贵世系善佩香洁花草开篇,屈
它们深深扎根在巫事活动中。学者黄崇浩在研究《离骚》构思时, 素材上,是《离骚》创作的丰富武库。又如前所述,屈原创作之深
分析了当时种种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后指出的“影响《离骚》结 受影响于巫歌神曲,更在于其宗教的虚幻情结和神秘氛围。屈原
构形式的客观因素,主要的还是巫风──巫事活动形式”[7]的论 在作品中大量“承袭”神话,一方面因这些神话原型大量融和着
[1][8]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3.
[2]金荣权.从对屈原的评价看汉代人的文学批评思想[J].南 都学坛,2002,(5).
[3]赵逵夫.楚辞中反映的文学现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4,(3).
[4]春秋诗话(卷一). [5][6][9][13][16][17]姜亮夫.楚辞今译讲录[M].北京:北京出版 社,1981.106,101,109. [7][11][22]黄崇浩.巫风对离骚构思之影响[A].楚辞研究[M]. 济南:齐鲁书社,1988.14,48,160. [10]林祥征.说“灵均”[A].楚辞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8. 181. [12][14][15]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84.233,36,230. [17][18][19][20][21]司 马 迁 . 史 记 [M]. 长 沙 : 岳 麓 书 社 ,1986. 495. [23]吕正惠.形式与意义.中国文化新论文学篇[M].北京:三联 书店,1992.46.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不自觉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被认为“是《诗经》 断应是符合实情的,又考虑到作为楚辞系统内部的另一部重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1]。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卓 作品《九歌》其本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
有成就的伟大诗人”[2],创作了《离骚》这一“我国抒情诗无可比拟 神的歌曲”[8],则这十一首曲子的大体风貌应几近南楚祭歌舞曲
体系来寄托特定的好恶美憎之情一样,这正可看作是他作为楚 的使用系统化、形式化的问题。其次,也许是更重要的,这是“实
民族之一员对植物崇拜之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从另一方面 用文”和“美文”还没有截然划分的时期,在观念里,人们还没有
来看,屈原沿用这些原始活力、怪诞场面主要出于其抒发忧愤的 把文章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区分开来。或者,可以说,这是文章的
而且,还因为(这一点似乎更为重要)──抒发政治怀抱的实用 性,是屈原为文的首要的、也是其全部的目的。也就是说,不论后 世如何评述,在彼时彼地──文学观念尚不明晰的战国时代,文
赵叶花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旅游系 助教 硕士 (责编 张文娟)
字的形式和意义是一种凭藉,文字只是穿透事物本质的工具,
“实用性”才是所有先秦文学家对文学观念的全部体认。学者吕
- 224-
· ·2010·4
的紧密结合,其中不乏反理性的迷信荒诞因素。而且所包含的真 国上下黑白颠倒本真迷失的力度,竟使文字本身有了超乎寻常
善美等道德意识也极其参差不齐,显然当时的屈原对此是混茫 的穿透力,呈现给了后人一个尽善尽美的文本。于无意间,奠定
不辨的,对之的应用也并无很多自觉意义上的剔除和升华。
了他不朽诗人的崇高地位。
心如焚的政治家真切可感的自叙传。诚如姜先生所言:“屈子艺 术性的自觉观念,从而有利于更客观地把握文字以及文字背面
术构思,盖以当时楚之国势社会形态为背影。而以政治理想为轴 思想的真实和表达的现实性。唯其如此,我们的理解和评价才能
心,以成其诗篇。”“其触及浪漫故事之处,乃南楚民间所习闻之 更逼近作品本质,才不至于“发于文而止于文”以致拘泥。
在文学尚未自觉的战国时期,“文学家”屈原究竟有多少文学自 教神秘的气氛,在《离骚》中实不难见其影迹。因此,可以推知,类
觉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意识?骚体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孤立的 似《九歌》之类的楚地巫歌形式相比于三言两句的南楚民谣,在
艺术形式令后代文学家无从效仿,其原因是否正与屈原写作上 结构上更直接地影响了《离骚》的写作。《离骚》谋篇布局的成熟
积极的自觉创作意识,这恐怕难为远在先秦时代的屈子所能自 风习上:虔诚的自然崇拜,浓烈的宗教情绪,巫风盛行是其表现。
如做到,其中无疑有着起到更直接借鉴作用的因素。而且更重要 所以神话不仅在南楚文化中大量完整留存,而且在宗教的作用
的是当时的南楚确实已有这样的成熟的艺术形式源泉,只不过 下经过神性、人性杂糅而丰富扩展为更多的美妙故事。这起码在
的某些不自觉因素有关?在剥离了浪漫的色彩后,以《离骚》为代 就在于对这些当时业已成熟的巫术艺术的不自觉承袭和运用。
表的先秦楚辞文学,其为“文”的本真特色何在?显然,前述对屈 林祥征在《说“灵均”》中说:“《离骚》这篇代表作的构架,由‘卜
原及其文学的评价是一个经历漫长的随着文学观念的加强而不 名’、 ‘陈辞’、 ‘先戒’、‘神游’,到‘问卜’、‘降神’都借用了民间巫
故事,非屈子自为创造者也。”[17]可谓一语中的。
参考文献:
三
作为创作主体来讲,笔者认为,屈原首先并且主要的是一个 非常清醒的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不自觉”的诗人。“屈原者,名 平。楚之同姓也,为怀王左徒”[18],他曾一度深入王权内部“,入则 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19]。是统治 集团的重要成员。作为王者师,王者佐,他不仅热爱宗国,关心民 生,而且有相当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远见卓识。他怀有富国强兵大 一统的理想,并有一套富于实践性的美政计划。但由于徇私枉 法、忌贤妒能的贵族党人谗言离间,楚王昏聩无识,屈原终被朝 廷疏离,被迫流亡,遂成逐臣。一旦“博闻强识,娴于辞令”[20]的屈 原丧失了已有的政治地位,他那份娴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分子 的博闻强识力也就成为其书写政治抱负、一吐心中抑郁的极好 凭藉。如果可以说《离骚》是政治抒情诗的话,那么,在其中他得 以能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21],为挽救国家民族于 危难,为中兴楚国四处奔走多方求贤,表达他作为一位政治家最 饱满的斗志和对国家对人民最深挚的关切爱恋的内容是主要 的,而其诗的语言和形式,则是次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就像歌德 在谈到拉·封丹为什么被法国人尊敬时,所指出的:“并不是因为 他的诗的优点,而是因为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格的伟大。”[22]
此外,《离骚》一文现实性极强的主旨和智性分明的思理,也
综之,本文剖析和揭示屈原文学创作中的这些不自觉因素,
可以侧面佐证其神话成分的便俗、因袭的本质。姜亮夫先生指 并不影响《离骚》与楚辞的价值,也无损于楚辞中蕴涵的深厚的
出:“《离骚》一篇,以首八句为主体之思理,及对国家之怀想。篇 文学性和诗性意蕴。极力还原以求其原生态创作的面貌,目的只
在内容方面,庞大的象征体系和神话系统作为离骚在表现
讨,皆谓其内在逻辑井然有序。姜亮夫先生曾谈到“:就其思想的 上的显著特色,恰如姜亮夫先生所言,“神话给楚辞一个顶大的 发展同篇章的发展来看,屈原的作品在南楚,是个非常成熟的东 影响,所以屈原能够成为一个浪漫主义者”[13]。但问题是,屈原是
西。”[5]但是,所引人深思处就在于:如此的鸿篇巨制,其结构的完 在自觉地应用神话、创造神话从而有意识确立自己为一个浪漫
自觉需要,因其场景的丰富性和富于情节性符合了作者浩荡起 艺术性还没有获得独立地位的时代[23]。
伏的思绪之海。因为现在看来,这些原始艺术神话故事作为楚文
时代的局限性当然同样会限制诗人屈原的表达。但有一点
化的一般遗留,其文学的因素并不多,再加上与巫术、礼仪宗教 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恰恰是他见事的透彻,凛然的气魄,刺破楚
CANGSANG
文学艺术
从《离骚》看屈原文学的不自觉性
赵叶花
摘 要 《离骚》建制之宏伟,在当时的诗歌阶段是没有先例的。神话在南楚文化中大量留存,作为《离骚》创作的素材 武库,构成其表现上的象征体系和神话特色。最后,在文学观念尚不明晰的战国,屈原首先并且主要的是一个非常清醒的 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不自觉”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