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专项复习训练 作文素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
2、书架上只剩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认为,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能饿成作家的,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孤独。
他4、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
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莫言认为,在今天这个对立矛盾现象比比皆是的社会,“我们还要发现这个社会的主流”。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莫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答案,但是总而言之确实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空前绝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作家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人的丰富性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说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8、谦虚。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9、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二、“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带着4个孩子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带着4个孩子私奔至深山老林,远离一切现代文明,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那是一座叫半坡头的高山,山顶海拔1500米,夏天与外界温差在8度左右。点的是亲手做的煤油灯,住的是简陋的泥房,在自己开垦的田地上耕种,自给自足,一住就是半个世纪。直到2001年,一队户外旅行社在原始森林探险时发现了他们。
为让她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整整50年,铁铣凿烂了20多把,一手一手凿出了6000多级的阶梯。每一级的台阶都不会长出青苔,因为只要下雨过后他都会用手搽过,这样一来就不会滑……这6000多级的石阶被人们称为“爱情天梯”。而他,也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白发老翁。
谁说爱情只是美丽的神话?谁说爱情不能用什么来衡量?
6000级的阶梯,就是凿入大山的爱的刻度。
2007年12月18日,男主人刘国江老人去世;2012年10月30日21时58分,徐朝清老人去世。三、“元芳体”
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正风行于网。而唐朝宰相狄仁杰也随之成为继杜甫、包拯之后,又一位遭网友“热情”调侃的历史名人。
元芳原名李元芳,是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较真”的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神探狄仁杰》一脉相承的亮点: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一“经典”对白遭网友吐槽并跟风援引,“元芳体”就此诞生并一直位居微博热门话题前列,且持蹿升势头。相关讨论帖达到数十万条,内容包罗万象,情绪纷繁复杂,或吐槽抱怨,或打趣调侃,或针砭时弊。网友感慨道,元芳大人真是日理万机。
回看今年,“杜甫很忙”热度刚散,“包拯很黑”接踵而至,眼下“元芳很忙”又是如出一辙。有评论认为,娱乐化时代下,崇尚戏谑和解构、反对宏大叙事迎合了当前社会的文化需要。从内容上看,“元芳体”不仅包含了对狄大人事事问计于人的嘲讽,似乎也表达了对电视剧鸿篇巨制、台词雷同的反感。四、《江南Style》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决定授予歌曲《江南Style》演唱者,歌手“鸟叔”朴载相韩国大众文化艺术奖章,因为其作出“有突出价值的贡献”。一首《江南Style》和马步舞,不是天籁之音,没有花样美男,却在2012年火遍全球。很多人都在追问,这是为什么?现在“鸟叔”获得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勋章,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向度。
近年来,在中国、亚洲甚至全世界,一股股“韩流”高潮不断。以《大长今》“领衔”的韩剧收视率居高不下。那首脍炙人口的《nobody》,也曾像《江南Style》和骑马舞一样,风靡全球。
以上现象,绝不是偶然。近年来,韩国文化管理部门非常注重营造文化软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毫无疑问,《江南Style》和骑马舞,是一种流行和通俗文化。它不像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那样“阳春白雪”,甚至为社会精英们所不屑。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化有其独特与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它在给人们提供健康积极的精神享受、滚滚商机的同时,也在传播民族文化,获得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五、湖南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
一座山头,数百盏LED灯齐刷刷地打向天空,灯背后隐藏着上百杆枪,鸟群飞过,枪声如同鞭炮作响,枪响之后便是欢笑声,三五个人簇拥一团,高声喊着:“打到了!打到了!”
10月16日网上开始流传一部12分钟的纪录片,名字叫《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拍摄者是《长沙晚报》摄影记者李锋。16日开始上传,截至当天下午4点,优酷网上的点击率是20万次。
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李锋和他的同伴先后8次深入湖南省桂东县的罗霄山脉,用镜头记录了候鸟在迁徙路上遭遇的杀戮。李锋接受记者的采访说,这些鸟,“飞得过这个山头,飞不过那个山头”。
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8条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进入秋天,成群结队的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等地起飞,经东、中、西三路飞往南部地区越冬。湖南、江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