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辨析包括文言文句式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辨析包括文言文句式PPT精品课件
句子成分辨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 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 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 句子成分有六种,名称: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 语 [ ] 补语 < >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 (1)名词性宾语。例如: • 我给你们玫瑰花 • (2)谓词性宾语。例如: •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 谁说女子不如男? •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 (主谓短语作宾
语)
定语
• 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 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 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如何分析成分
从结构上分析句子,就是分析句子 的各种成分。打个比方吧,一个句子好 比一棵树,基本成分是树的主干,连带 成分是树的枝叶。分析时可“先抓主干, 后理枝叶”,
具体步骤
(1)先把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分开;
(2)找出主语部分里的中心词和谓语部分里的中 心词,即主语和谓语。
(3)要是动词谓语带了宾语,还得把宾语找 出来。 (4)以主语、谓语和宾语为主干,再分别找出定 语、状语和补语。
5、明媚的秋日里,一群群带着鸽哨的鸽子从头顶 碧蓝的天空中呼啸着飞到山那边去了。
古文中的例子(名词做状语)
• 进兵北略地 (北,方位名词) • 翻译:进军[向北边]掠夺土地 • 夜缒而出 (夜,时间名词) • 翻译:[在晚上][用绳子] [从城上]放下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 、夕,时间名词) • 翻译:[早上]渡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 箕踞以骂曰 (箕,簸箕,名词) • 翻译:[像簸箕一样]张着腿痛骂道 • 函封之 (函,匣子,名词) • 翻译,用匣子装好它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句总结

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句总结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特殊句式。

如何准确地区分这两种特殊句式,对恰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先看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的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的主要类型有: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定语“可使报秦"放在了宾语“人"之后;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中,定语“铿然有声” 放在了宾语“石”之后;3、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张溥《五人墓碑记》)中,定语“能不易其志”放在了宾语“缙绅”之后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中,定语“利”和“强",分别置于宾语“爪牙"和“筋骨”之后5、中心词+数量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中,数量词定语“一双"置于了中心词“玉斗"之后。

看其是否为定语后置,可依据语法分析和其特殊标志(按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辨别。

再看状语后置(多为介词结构后置)。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谓语动词“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高考语文:知识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文言文中特殊句型的研究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编辑:李静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读简单的文言文”。

它包括“理解文本中常见古典实词的含义”、“理解文本中常见古典虚词的用法”和“理解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型和用法”。

能力等级为B级;“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总结内容的要点并总结中心意义”和“分析并总结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水平为C级命题趋势“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解释定语后句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

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4.仰望宇宙的大小,俯瞰品类的繁荣,享受视听娱乐,相信可口可乐就足够了。

《兰亭集》序(仰望宇宙,俯瞰繁华门类)“……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千里之马)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 1、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特点。
• 2、根据倒装句的特点能区分文言倒装句并进行翻 译。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式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 件(35 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C)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一、宾语前置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 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巩固练习:
• (3)青,取之于 ,而青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从而师 之。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今译时一 般作状语。
• 例: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3)具告以事。 • •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代词宾语。

2024年高考复习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本通(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复习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一本通(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四:积累特殊文言句式复习目标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固定句式(奈何)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

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且带有随文命题特点。

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

新高考Ⅱ卷①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②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①省略句(与之语)②固定句式(何……乎)全国乙卷①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②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①固定句式(奈……何)②定语后置句(之)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状语后置句(以法)、判断句(乃)2020新高考Ⅰ卷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被动句(为……所)知识图要前备知识——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何如奈……何如……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把……怎么办对……怎么样何故怎么/为什么/什么原因何以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根据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更……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为、也、也哉)怎么能……呢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其)庸……乎安……哉(乎)哪里……呢难道……吗不亦……乎非……欤不也……吗不是……吗宁(独)……耶(乎、哉)哪里……呢/难道……吗顾……哉难道……吗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一何多么/何等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直……耳惟……耳只不过……罢了只是……罢了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非)……耶(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其……欤岂不是……么庶几……欤或许……吧(一)判断句:是为副词加者也,另有直接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

2018年一轮复习之文言句式

2018年一轮复习之文言句式

(3)中心语+乎……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文:君子广泛学习而每天参照所学的东西对自 己进行反省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译文: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4.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 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二)介词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然,籍以何至此? 不这样,我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 为谁哀者? 替谁痛哭呢?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④国胡以相恤? 国以胡相恤? 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臆!微斯人吾与谁归? 哦!没有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3)中心语+之+定语+者 例:石 之 铿然有声 者,所在皆是也 例文:被敲打时能铿锵作响的的石头,到处都 是
(4)中心语+之+定语
例:蚓 无爪牙 之 利,筋骨 之 强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 筋骨
例:居庙堂 之 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 远则忧 其君
译文: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 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文 言 句 式
固定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表疑问 表反问 表猜测 表感叹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固定句式 --表疑问 1、何以……? 凭……? 根据……?
例: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 使。”王问:“何以知之?” 译文:赵王问:“你凭什么知道蔺相如 可以出使秦国?”
固定句式 --表疑问 2、孰与……? 与……相比,哪个更……?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三岁贯汝,莫肯顾我 多年来供养你,你却不肯顾怜我 ②时人莫之许也

最新高三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教师版

最新高三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之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式类型及其用法,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定语后置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找出两句或以上课内文言例句定语后置的形式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作为标志词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僧之富者不能至(《为学》)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马之千里者(《马说》)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2.定语后置小结(1)用“者”的后置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2)用“之”使定语后置格式:中心语+之+定语(3)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3.学以致用: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B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三、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

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状语后置的形式,找出两句或以上课内文言例句状语后置的形式例句用“于”(“乎”,相当“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2.状语后置小结(1)用“于”“乎”字构成介词结构格式:动/形十于(乎,相当“于”)十宾(2)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格式:动十以十宾3.学以致用: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C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高三一轮复习-《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

高三一轮复习-《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

《石钟山记》知识点总结一、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状】+谓语古文中:谓语+状语)谓语=动词/形容词状语=介词+名词(1)得双石于潭上(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3)而大声发于水上2、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定语)+主语或(定语)+宾语】(注: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石之铿kēng然有声者——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3、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谓语+宾语文言文中:宾语+谓语)(注:宾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大部分由动词充当,小部分由形容词充当即宾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啊4、无标志被动句,即无标志词,但语义是被动的闻人声亦惊起——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二、重点字词是(这)说也/ 是(这)日也虽(即使)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访(寻访)其遗踪(旧址,陈迹)余自(从)齐安舟(名作动,乘船)行适(到……去)临汝而长子迈将赴(赴任,就职)饶之德兴尉寺僧使(派)小童持斧余固(仍旧,还是,本来)笑而不信也。

至莫(通“暮”,晚上)夜月明不知其浅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浅深,偏义复词,偏指深)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汝识(通“志”,记住)殆(大概)与余同/ 殆(大概)有神护者今以(介词,把)钟磬qìng置而此独以(用)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用)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娘以(用)指叩门扉以(介词,用)手阖(关上)门问征夫以(用)前路农人告余以(介词,把)春及三、成语博闻强识:意为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2022全国乙卷 “将奈其示众何?”
2021新高考Ⅱ卷 收利十倍
状语后置
固定句式 “不亦……乎”
固定句式 “奈……何”
定语后置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固定句式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主谓倒装句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特殊句式(四):被动句
4.用介词“被” 表被动。 例句: ①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②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孔雀东 南飞》) ③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特殊句式(四):被动句
5.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 ①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 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课堂小练
2021浙江卷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 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 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 文为道之用。
(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 (我)爱好韩愈的文幸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 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基本情况简介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活动<开补展语原因>+ (定语)+宾语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
量简洁生动。尽量将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 200字以内,据统计每页幻灯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之文言文句式 (看)

高中语文-2023年高考之文言文句式 (看)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句式【真题演练】(2022全国乙卷)(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这些官员和百姓?”固定句式奈……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现在请让我寻找无人供养的老人、弱者,没有家的孤苦之人,评定后供给用度。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方法指导】固定句式一、判断句:基本不用判断词“是”,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2、“……者……”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3、“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4、“者也”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无标志句;臣本布衣。

(《出师表》)6、“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8、“是”字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如:“忌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例句疑问句:疑问词(何/谁/孰/安…)+动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否定句:否定词(不/弗/未/非…)+宾语(代词)+动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或“是”为标志:宾语+之/是+动词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②唯利是图(成语)2.定语后置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倒装句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倒装句
(09四川《慈溪县学记》)
译: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 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 (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 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3.翻译: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 而无一言,何也?
( 08年广东《晋书·周访传》)
译: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称赞自己的。 你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
定语后置的形式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中心词+定语+者 3.马之千里者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中心词+之+定语+者
定语后置的形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中心词+之+定语
7.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8.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4.翻译: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 泉壤,知复何言?(15全国卷《北史·来护儿传》)
译: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 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又能再说什 么呢?
中心词+数量词
定语后置句类型归纳:
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 中心词+数量词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
倒装句之 状语后置
高考第一轮复习
文言文特殊句式
—— 倒装句
文言句式
倒装句之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钴姆潭西小丘记》)3.用“者”又用“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状语后置-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把状语摆到中心词的后边,突出状语所表达的内容。

例如:①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鲁迅《伤逝》)②春天去了大半,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鲁迅《白莽〈孩儿塔〉序》)③老爷爷多么好啊!我要是有那么一个老爷爷,我就一年〈不掉〉一回眼泪,〈一定〉!(老舍《女店员》)④我们要用带血的声音,一万次呼唤:醒来吧,总理!〈继续〉您的革命生涯〈以你对党的忠贞和崇高的政治品质〉。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主要形式:
一、省略主语。 二、省略谓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兵戈之利。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戈之利。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主语 ── 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 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 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 疑问句居多。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D)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不仁哉!梁惠王也?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 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判断句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无动于衷、 行成于思、 喜形于色、 耿耿于怀、 防患于未然、 无敌于天下、 毕其功于一役、 拒人于千里之外 重于泰山、
14
练习:
• 佚之狐言于郑伯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言中有的状语后置因为省略了介词而较难作 出判断,在阅读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介词。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 也本来比我早。
• 乎,作介词时,意义相当于“于”,译为 :在、比。
一般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1、“以+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2、“于+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3、“乎+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成语
相濡以沫 持之以恒 绳之以法 嗤之以鼻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高考第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 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
四里。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谢谢大家
再见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求人/可使报秦/者
可使报秦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知其事宾客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在原句上划分句子成分并翻译
• 之二虫又何知? • 忌不自信 • 何陋之有?唯利是图。 • ④项王项伯东向坐。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状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句式特点:通过副词
“乃”“即”“则”“皆”等表判断。 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蓝]取之、 [于(比)蓝]青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把)事]具告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 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 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 以由“于”“以”构成的介词结构 居多。
2、蒙后省;3、对话省。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三(鼓)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注意下面句子: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wéi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 也”表判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 等副词表判断。 五、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注意:
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 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 缓语气。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 8、善哉,祁黄羊之论! 主谓倒装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句式特点:……者,……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是可忍,孰不可忍? 6、此帝王之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