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北大认知心理学笔记.docx

合集下载

北大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北大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认知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包括范围相当广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将探讨各种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简史一、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记忆比喻成鸟舍。

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做内省的技术,研究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如“DAP”)威廉詹姆斯出版了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华生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人有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年。

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心理学的生日。

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Ulric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认知心理学名声上升的因素:心理学家对统治美国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

语言学家拒绝语言获得的行为主义途径,而强调心理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瑞士著名理论家皮亚杰建构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发展对概念的鉴别。

一个最重要的发展,即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

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当前的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

认知途径也已经渗透到了大多数以往没有强调思维过程的心理学领域。

例如,认知途径对社会心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CT技术;PET技术;ERP技术;(书P46-49)第二章知觉一、知觉失调:统合失认;联想失认(associative agnosia);面貌失认知觉失调——指对于看到的事物不能理解和再认•统合失认——指可以完整地再认轮廓,但不能再认事物本身•联想失认——指可以认出事物,但集中注意细枝末节•面貌失认——指不能再认人脸二、自下而上的知觉加工1、模板匹配理论(书P106-111)•基本思想:在个体的头脑中存在着许多与不同事物相对应的模板,当个体面对着一个未知的知觉模式时,他就将这个刺激模式与头脑中的模版一一比较,找出匹配程度最高的那个模版,从而完成识别模式•意义:确认了在人的头脑中应该存在于各种刺激相对应的表征2、特征分析理论(书P111-113)•基本思想:人的头脑中,各种模式是从它们分解后得到的一系列特征的形式来表征的,模相比较,找到最佳匹配•实验证据1:视觉搜索试验(Treisman,1963)•任务:从许多字母中搜索出目标字母条件A:非目标字母都是直线字母•结果:A条件Q容易找到;B条件Q不容易找到•讨论:目标字母的识别不是依靠模板,而是依靠目标检测•实验证据2:静止网膜像3、特征整合论:错觉性结合;非对称性搜索•什么是特征和客体?特征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整合•Treisman,1982 在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加工阶段模型。

•Treisman认为,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错觉性结合——在注意分散或过载时不同个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实验方法:向被试快速呈现卡片,卡片上两边印着数字,中间印着字母。

被试先报告数字,后报告字母及其位置和颜色6T(绿)S(红)N(蓝)2实验中第二作业里出现的错误:“左面的黄T”或“右边的蓝O”“左边的红T”或“中间的红N”•结果:报告数字的正确率高于90%,报告字母的正确率仅25%•实验证据2:非对称性搜索实验•结果:对称性实验出现非对称性现象三、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知觉学习;变化盲;词优效应•知觉学习——是知觉成绩随着训练逐步提高的过程这种训练经常不需要反馈其成果,往往不能被意识到,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并且与训练时的特定任务相联系,很少迁移到不同任务中•变化盲——是指个体检测不到事物变化的情况变化盲现象说明,人的知觉不想摄影那样一览无余,细微特征的某些变化只要不影响事物的意义,可能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能变化盲鱼自上而下的加工有密切联系•词优效应视觉拓扑理论——典型的拓扑性质包括:连通性、封闭性、洞等。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思潮和研究方法•1.1认知心理学简史•1.2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趋势•1.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课程体系•1.5参考教材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有着各种传统学派,至少可以追溯到莱比锡的冯特实验室。

从冯特以来,出现了特点鲜明的各大学派――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以及格式塔主义,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课题。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学派致力于发现能够解释我们的直接意识经验的定律和原理。

•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是找到心灵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产生复杂的心理现象的。

•点评:理想很远大,虽败犹光荣。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与詹姆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基本目标是理解心灵的机能,是探索心理机能如何使个体适应他的环境。

•点评:认知生态学的前身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被部分学者看作是机能主义的一个分支。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中心目标是对行为进行的科学的研究,而行为专指心理过程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应该将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状态(例如意识)以及同样是对于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过程(例如期望、信仰、理解、记忆、希望、决策、知觉)驱逐出心理学。

行为主义•斯金纳与操作条件反射鸽子与迷信•新行为主义对认知研究的贡献Tolman与认知地图•点评:将客观性放在首位,心理学才能真正被称为科学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中心理论是,心理现象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而只能在整体上加以分析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观察不是将某个经验的各个简单基本的感觉元素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知觉,相反,要对经验的全部结构进行整体的审视。

发生认识论和个别差异•皮亚杰的工作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认知过程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高尔顿强调的是个别差异,认为即使是成人,他们的认知容量、能力和偏好也都是不同的。

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兴起•认知革命•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认知革命•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源于计算机科学、通信学、工效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它们进一步发展。

北大认知心理学笔记-33页文档资料

北大认知心理学笔记-33页文档资料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名、选、填)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

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知觉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认知心理笔记

认知心理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引言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与展望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引言(Introductions)一、认知(cognition)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一)认知的定义Neisser 1967 《Cognitive Psychology》中: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Glass 1985 《Cognition》中: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它的综合功能就是认知。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1.认知结构?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认知过程?接收、解释、组织和提取信息的活动或操作。

3.认知功能?不同认知成分或过程在知识获得与应用中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学1、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1)结构主义心理学:以Piaget为代表,研究儿童的心理结构随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心理主义(psychologism):指在行为主义盛行时期,受其影响较小,坚持研究意识现象的心理学。

(3)信息加工心理学2、狭义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

它以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观点为核心,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二、信息加工理论(一)信息的概念与度量1.概念尚有争论,定义有39种之多。

其中以Shannon 最具代表,Shannon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即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信息量是信息接收者知识变化的数量。

2.度量Shannon 和Weiner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

N个等概率事件之一实现的信号所传递的信息量H = log2 N,信息单位是bit,是二进制单位,1 bit信息量可以使情境不确定性减少一半。

(二)信息的特点1.可描述性2.编码和译码的层次性:编码和译码是从简到繁、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加工过程。

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北京大学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认知: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它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点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她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3.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4.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5.近因效应现象:在一个长的刺激系列中,最后的项目回忆的最准确。

简答论述1.试分析认知心理学简史答:①19世纪:内省法(冯特):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的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的客观的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特别指出,像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威廉•詹姆斯的记忆理论②20世纪:行为主义: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她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行为之一者很少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③当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信息加工途径有两个重要的成分: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2.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①脑损伤病人研究:脑损伤研究大大的增加了我们对大脑组织的理解②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像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③磁共振成像(乂区1):研究者让强但无害的磁场穿过被试的头部。

这种技术为脑解刨学提供了详细的图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只需5秒钟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要90秒。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二章,感知第一部分是模式识别的含义和理论1.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和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答: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模式识别理论;(1)模板匹配理论;当我们看到字母z时,我们可以立即认出它。

根据模板匹配理论,我们实际上是将一个刺激与一组模板,即存储在我们记忆中的一些特定模式进行比较。

在将刺激与许多不同的模板进行比较后,我们注意到匹配的模板。

这个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匹配。

模板匹配理论的一个明显缺点是缺乏灵活性。

原型模型:与模板匹配理论相比,原型模型灵活得多。

根据原型模型,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

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时,我们将其与原型进行比较。

不同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根据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的匹配不需要很精确。

区别特征模型:我们在少数特征的基础上区分刺激。

这些区别不同刺激的特征被称为区别特征。

该模型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认为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都存储在人们的记忆中。

例如,字母g包含两个特征:一条曲线和中间的一条水平线。

当我们看到一封信时,我们将信的特征与存储在我们记忆中的独特特征进行比较,而不是将信的整体模式与模板或原型进行匹配。

区别特征模型假设字母的区别特征不变,不管字母是手写的、打印的还是打字的。

整体优势效应:(完成任务)纳翁要求受试者在整体水平或局部水平上识别刺激。

研究发现,当*的字母很小且相互接近时,整体水平(即报大字母)的被试识别速度要快于局部水平。

此外,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

然而,当被试被要求在局部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如果整体特征与局部特征一致,被试就会做出快速反应。

以上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匹配,并不影响对整体的感知。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第十七页,共136页。
信息加工模型 information-processing
• 基本上将事件以时间顺序排列,以阐述、研究和理 解认知(非唯一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一组假设 的基础上的: (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如知觉、 信息编码、从记忆中回忆信息、概念形成、判断和语
第五页,共136页。
When did CP start? 考
C
• 外部原因: • - 一般系统论
• - 信息系统 • 控制论
• - 耗散结构理论 • - 语言学
• - 计算机科学
• 内部原因:行为主义传统
第六页,共136页。
key points
• external inputs
第七页,共136页。
第三十二页,共136页。
长时记忆形成的基础 考
• 突触的传递 • p45
第三十三页,共136页。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 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效应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发生在 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 象,能够同步的刺激两个神经元。这是与突 触可塑性——突触改变强度的能力相关的几 种现象之一。由于记忆被认为是由突触强度 的改变来编码的,LTP被普遍视为构成学习 与记忆基础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具备物理特征,遵循物理法则,以及神经科学法则(它调节着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
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神经传递(neurotransmission))第二个世界是记忆、思想、 观念、想象等构成的。它们也同样受到法则的支配。二元对立的结论是 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一个世界关注的是物质的领域,或曰身体;而 另一个世界的核心则是精神的领域,或曰心灵。心灵和身体的分离从直 观上看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是一目了然的。 (身体受到的物理性的损害会影响精神的集中)身心关系问题(mind— body issue)的简要阐释:当我们谈论心灵的时候,我们涉及的是那些由 大脑所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是由脑中的处理过程所构成的。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认知心理学完整版笔记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获得、处理和储存信息的,以及思维过程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感知:研究人类如何感知并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注意:研究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忽视其他信息。

- 研究与记忆:研究人类如何研究新知识和记忆信息,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 思维:研究人类如何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 语言: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 决策与判断:研究人类如何做出决策和判断。

3.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将人类认知过程比喻为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 注意选择模型:解释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 工作记忆模型:解释人类如何在短期记忆中储存和处理信息。

-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类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

- 懒惰大脑理论:解释为什么人类倾向于使用少量认知资源。

4.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效果。

- 人机交互: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提高用户体验。

- 健康与临床:研究认知心理学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 组织与管理: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改进组织和团队的管理、决策过程。

- 运动与表演: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运动和表演领域的应用,提高技能和表现。

5.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实验: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分析其背后的认知过程。

- 认知实验:通过给被试者提供特定任务和信息,研究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

- 脑成像技术:使用MRI、EEG等技术研究脑部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 计算建模:使用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以上是一份对认知心理学的完整版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Goldstein, E.B. (2019).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necting Mind, Research,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Cengage Learning.- Anderson, J.R. (2009).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Worth Publishers.。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第⼀章绪论⼀、信息加⼯的⼀般原理感受器→加⼯器→记忆系统→加⼯器→效应器⼆、对认知⼼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理过程看作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理学关⼼的是⼈脑的⼼理功能、⽽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理学的核⼼是:以信息加⼯的观点揭⽰认知过程的内部⼼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和使⽤的。

三、认知⼼理学的研究⽅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过程)(⼀)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者在其他⽅⾯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确定某个⼼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的。

2. 在认知⼼理学研究中的应⽤⽐较⼴泛。

3. 对于⼀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阶段还存在⼀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这些因素进⾏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某⼀个特定的加⼯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那么这两个因素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

应⽤: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的。

认知心理学自整笔记(DOC)

认知心理学自整笔记(DOC)

第十一章语言:结构和抽象化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研究对认知心理学家很重要1)人类的语言代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抽象过程,而抽象过程是认知的基础2)预言家公示信息加工和信息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类的思维和问题解决,可以被看作是和语言相关的过程。

4)预言师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大多数信息的以交换的途径5)语言能够影响知觉,而知觉是认知的基本部分。

一些人深信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受到我们描述的这个世界的语言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语言发展至少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依赖于我们对语言的知觉。

因此知觉-语言过程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影响。

6)对单词、语音、语义的加工似乎与特定的脑区相联系,这样在神经解剖结构和语言之间搭建了桥梁。

认知心理学家对语言的研究集中于两大主题:单词和语法单词和单词的联想意义大脑皮层中储存着许多单词的属性以及他们之间联系的信息,而且对某个单词的知觉激活了大脑皮层中精细的搜索-联想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复杂激活路径中,电化学冲动传遍大脑,在脑的各个地方建立联系、解释、远距离联想等,而这些都是大量平行加工的结果。

联想本身是无意识的,但是这些联想会在旁边埋伏起来,等待他们的线索在意识层面出现。

语言的动态特性,我们大脑中储存的词汇有限,但是可以理解和生成的词汇数量远远超于我们所存储的。

语法关注单词是如何组成句子和短语的。

从技术角度而言,语法研究包含了音素学(研究愈发中声音的组合)、句法学(研究小块单词组成较大单元的过程)和句法学(研究单词组成短语和句子的过程)。

语言学语言学层级音素:口头语言的基本单元是音素。

音素是由单一符号表示的单一语音,通过肺、声带、喉部、唇、舌和牙齿的复杂协作发出来的。

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单元是词素。

词素可以是单词或者单词的一部分、前缀、后缀或者是以上这些的组合。

通过组合词素可以生成数不清的单词。

但是词素的组合服从语言学的规则。

句法:句法是控制词素组合成短语和句子的规则。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王甦修订版)(赵中昌,整理于2010年6月25日)第一章绪论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开窗”(Open Window)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认知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Simon(1981)曾经指出,1956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例如Miller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 Goodnow和Austin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和Simon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

依照Simon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年,后来Neisser于1967年发表了代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章知觉(24页)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依照Bruner 和Gregory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主张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

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九、 表象
1、 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 表象特点
① 模拟性:表象模拟真实事物或事件。会保存物体的知觉特性,对表象的加 工类似于对真实物体的加工。 心理扫描: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表象并加以审视,如同用眼睛扫描,以 确定其中的客体或其空间特点,记录所需的事件; 距离效应/大小效应 表象的干扰
2、 产品设计准则 ① 产品对用户而言,概念模型应该尽可能简单 ② 产品的操作要保持一致性 ③ 使用的词汇要贴合用户的概念系统 ④ 专用词汇应保持一致
3、 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4、 Bruner 人工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① 基本观点:概念形成是提出和检验假设的过程
② 概念形成的策略 a) 形成假设的策略 ⚫ 整体策略:将第一个正例的全部属性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假设 ⚫ 部分策略:将第一个正例的部分属性当成一个假设 b) 策略应用 ⚫ 聚焦策略(对应整体策略):保守性聚焦(每次比对改变一个属性)、冒险 性聚焦(每次比对改变两个以上属性) ⚫ 扫描策略(对应部分策略):同时扫描(对所有对象比对假定的部分属性, 全部符合再换其他属性)、相继扫描(对单一对象比对假定的部分属性,直 到完全符合再换下一对象)
② 抽象性 ③ 可操作性 ④ 认知地图:个体关于环境的空间布局的内部表征;性质:环境的综合知识
(界标、程序、测量)、模拟性和命题性(以概念形式表征);影响因素: 个体特征、作业特点、参照方位;系统失真:距离、角度、校直和旋转
十、 概念
1、 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作用:归类新事物、预期新物体的性质、提供解释、互相沟通
早期,视觉系统对图形的拓扑性质更敏感。
五、 面部识别
1、 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在神经机制上是分离的 2、 面孔识别主要是整体加工 3、 倒置效应:正常人对倒置面孔的识别不仅差于对正立面孔的识别,也差于对倒置房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选择发生在早期。 3、实验证据 Gray&Wedderburn的双耳分听实验,1960 左耳:OB 2 TIVE 右耳:6 JEC 9 皮肤电实验 追随耳呈现某个单词的时候给被试电击以建立条件反射,在非追 随耳呈现该词的时候,也有皮电反应,说明信息没有被过滤掉。 4、与过滤器模型的相同点 (1)加工容量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有过滤机制来调节。 (2)过滤器位置相同,在初级分析和高级分析之间,即在语义分 析之前。 (3)过滤器作用相同,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三)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1、提出者 Deutsch&Deutsch,1963 2主要假设 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 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 3、实验证据 Hardwick(1969)的双耳分听实验 左耳和右耳对靶词的反应率都在59%-68%间。 Shiffrin(1979)的辅音识别实验 双耳分听、只用左耳、只用右耳,三种条件下对辅音的识别率相 同。说明无论是双耳还是单耳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双耳分听不比 一只耳朵差。 三、两类选择性注意模型的争议 1、两类模型的主要差别 刺激--->觉察--->识别--->复述与反应择定--->反应 2、实验研究
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主要用于研究思维、问题解决等内容。
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可以验证该理论是否合理。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第一节 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1、知觉:人脑对经过感官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反映事 物整体的心理现象,这一过程叫知觉。
2、知觉的种类 (1)按知觉时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 (2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的位移。

28665认知心理学_(复习笔记)

28665认知心理学_(复习笔记)

28665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_绪论认知心理学的涵义: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成为继行为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1967年美国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其确立。

20世纪80年代,完整的认知心理学体系基本形成。

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理论和多功能系统理论,大大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过程微观结构的探索。

信息加工工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1、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脱离哲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

铁钦纳,受冯特影响并继承,产生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使心理学成为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托尔曼把控制行为反应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研究中。

赫尔等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推向到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

2、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重要影响的科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申农的通讯科学理论)。

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研究范围、①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②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③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发展历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加工理论,1967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名、选、填)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 1956 年 9 月 11 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Ulric Neisser (1967 )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 )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

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知觉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 , 彼此之间的区别 ?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在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

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

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

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

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⑶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Gibson 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长的时间。

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

对类似这样的字母对,判断得相对要快。

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

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

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10°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

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作出特别的响应。

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

⑷计算途径。

考察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三形状的排列来表征。

Biederman将些的三形状称作几何离子。

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到目前止,我所的模式理主要集中在人如何察孤立的客体。

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或刺激加工,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中的重要性。

与刺激有关的信息来自感受器,些信息触了模式程。

的基水平特征的合,使我能更复的、整体的模式。

然而,事上,知和期望能帮助我客体。

,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加工。

种加工概念和高水平程模式的影响。

效是指,同出在非(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 )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在非(如work )中,我它的更快、更准确。

多研究明了自上而下加工在字母中的重要作用。

甚至在嵌目字母的中,目字母不音,效也存在。

4、※ 去和模式(掌握方法、、明⋯⋯P36 )Schacter 和他的同事( 1991 )明,与物体有关的去,的确能帮助人物体。

些研究者向被呈三物体的画。

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形,从构上看,些形在世界中可以存在。

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形,它包含构上的反,在三空中不可能存在。

并不要求被住些形。

相反,只是要求被判断形主要是面向右是主要面向左。

后来,研究者将些形和他先前没有看的新形,一起呈被,并要求被判断每个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空,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形。

果示,于可能形来,同先前没有出的新形相比,被先前出的形,判断得更快。

然而,于不可能形来,新形和旧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些果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重复。

Schacter 和他的同事所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能存可能形的构,因此,去促了相快的、自上而下的程。

然而,由于我的知系不能不可能形作出一致的解,所以,我不能存不可能形的构。

,在不可能形,看不到自上而下的去的作用。

5、※面孔失病人LH面孔失是一种最惊人的面孔加工紊乱。

种失人通常同大右叶相系患有种失的病人是人的面孔的能力受到重。

可分两个:一病人在面孔知方面存在缺陷,而另一病人知能力相完整,缺陷主要表在先前存的有关熟人外貌的上。

前一病人身上所表出来的障碍,称作知的或感知的面孔失,而后一病人身上所表出来的障碍,称作的或想性的面孔失。

,研究者向LH 呈三同一型的片(面孔、鞋子,可正反放置),在三片中有一目片,他是正面的。

另外两探片,其中一正确片,一干片,两均3/4 面。

目片和探片或者同呈,或相呈。

另外,目片呈在上方,而两个探片并排呈在下方。

研究者要求LH 完成匹配任,即通言反指出,位于下的两探片中,那一与上面的片相同。

果,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 倒置的刺激的更好,无目片和探片是同是相呈,无刺激的片内容是什么(面孔、鞋子),当正常方位, LH 的成都是机遇水平。

明: LH 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的事,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正常方位的刺激,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

倒置的刺激不存在种干,所以的好。

当刺激正常方位,LH 整体刺激境特敏感,而且,LH 不能克服整个构所生的影响。

明:两种刺激上所察到的同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性的。

第三章注意(一)※一、 Stroot 效应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者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Stroop 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Stroop (1935 )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

他发现,人们命名间。

相比之下,命名 100 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100 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 110 平均只需 63 秒。

二者之间 47 秒的差异代表称的时Stroop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Stroop 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二、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

练习和自动加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自动加工,而练习得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控制加工。

※三、特征整合理论特征整合理论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即在分散注意阶段,人自动地加工孤立的特征。

无关项目较多时,被试的目标觉察速度,和刺激显示中只包含3 个项目,因此无关项目较少时的一样快。

结果说明,特征登记或编码是自动的。

这样,在特征整合理论中,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

这种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

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

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

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记忆依赖于注意。

我们只能记住我们所注意到的东西。

※四、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理论◎W elford (1952 )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 。

同长 SOA 相比,当SOA 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

Welford这种短 SOA 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

◎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是双耳分听。

在这种范式中,主试通过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听觉刺激。

通常,到达两耳的是不同的刺激。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

在分散注意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同时注意两个信息。

然后,在选择性注意实验中,指导语告诉被试注意呈现给一只耳朵的信息,忽视同时呈现给另一只耳朵的其他信息。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者可以向人的同一只耳朵呈现两个听觉刺激。

这两个刺激可以以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可以相同的声音出现。

因为两个听觉刺激到达的是同一只耳朵,因此刺激的空间位置相同。

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向人的两只耳朵呈现上述刺激。

一些研究显示,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这些结果表明,听者能够选择性地注意具备某些普通物理特征的刺激,同时能够拒绝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刺激。

※五、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将在Broadbent 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整个神经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速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神经系统的容量有限部分之前,需要有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他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的过滤器之前,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

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六、衰减作用模型Treisman 假设,过滤器并不是像 Broadbent 所说的那样,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他指出,过滤器的作用不是阻挡所有不符合注意选择标准的信息,而使衰减或减弱非注意通道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