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解: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辩论稿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为主题的辩论赛。

辩论正方的观点是:中国人不应该过洋节,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会致使本土文化逐渐流失。

辩论反方的观点是:中国人应该过洋节,对于世界文化,我们都主张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倘若因为担心洋节的兴起会使我国的传统遭到破坏,而选择去抵制,这不是一种爱护行为,而是对自己的文化极度不自信的行为。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觉得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请你在正反双方中选择一方作为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一、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是,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主题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不该过,理由是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会致使本土文化逐渐流失;反方的观点是应该过,理由是抵制过洋节不是爱护文化的正确行为,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兼收并蓄,我们要充满文化自信。考生要置身“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大背景”思考这一问题,构思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围绕“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写一篇辩论稿,考生只能选择正方或反方来构思写作。写作时要有文体意识,必须写辩论稿,而不是一般的议论文。立场鲜明,观点明确,阐明理由,有理有据,立论与驳论相结合。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取向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防止本土文化流失的角度选择正方,也可以从主张文化要多元并存、兼收并蓄的角度选择反方,但不可骑墙折中,和稀泥。

二、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选择正方,认为中国人不应过洋节;也可以选择反方,主张中国人应该过洋节。只要观点有据,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立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辩论时,考生可以立足材料中的内容进行说理,也可以展开联想和思考,选取其他的理由。比如选择正方,可以从反对崇洋媚外,谨防本土文化流失的角度说理;也可以从谨防西方洋节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谨防西方国家通过文化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等角度说理。如果选择反方,可以从文化要多元并存、兼收并蓄的角度说理,也可以列举西方节日中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积极意义的节日进行说理。

3.论证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先立论后驳论;也可以先驳后立,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树立己方的观点;还可以立论与驳论同时进行,携手说理。

【解题】

本题属于“限定情境+限定文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内容紧扣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增强文化与身份的认同意识,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写辩论稿,审题立意时,要整体理解材料内容,准确把握材料中蕴含的道理,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要审清文体,选好辩论身份,审清材料中提供的理由,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严格按照辩论稿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行文。首先定格要有称呼语和问好,比如“尊敬的评委、对方选手,同学们:大家好!”;开篇要亮明自己的身份和观点,比如“我是正方代表,我方的观点是……”;接下来阐述理由,进行辩论,立论和驳论相结合;辩论属于口头发言,为了让听众明白自己的观点,结尾时有必要进行总结,重申强调己方观点;最后要有结束语,如“我方辩论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写作时心中要有对方,要有辩论意识,比如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出现“请问对方”“请对方思考”之类的语言,以彰显辩论情境和辩论身份。表达见解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态度诚恳,有礼有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正方:

1.弘扬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

2.珍视传统节日,杜绝崇洋媚外。

3.过好我们的节日,传承好传统文化。

反方:

4.洋节中蕴含的文化精华,值得我们借鉴。

5.传承中国文化,包容西方文化。

6.多元并存,兼容并蓄。

偏题立意:

1.如果你爱国,请不要过洋节。(偏题,观点偏激,“过洋节”不等于“不爱国”)

2.崇洋媚外几时休。(偏题,将“过洋节”与“崇洋媚外”画等号,过于武断)

【下水文】

传承中国文化,包容西方节日

尊敬的老师、对方选手:大家好!

我是反方选手,我方的观点是,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传承中国文化和包容西方文化并不矛盾,中国人可以过洋节。

正方选手认为过洋节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会致使本土文化逐渐流失,我方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化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交流中融合,在碰撞中发展。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思想碰撞,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繁荣。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唐朝时和儒、道融合,成就了大唐盛世多元开放的灿烂文化。清朝开明之士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挽救民族危机。历史一再证明,文化只有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发展。倘若因为担心洋节的兴起会使我国传统文化和节日遭到破坏,而选择去抵制,这不是传承文化的正确方式,而是对本国文化极度不自信的表现。

抵制洋节不是正确做法,多元并存,兼收并蓄才是文化的健康发展之路。《劝学》有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文化发展也需要这样的包容精神。若以抵制西方文化的方式来传承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发展道只能越走越窄。何况有些洋节已经成了世界性节日,比如说元旦、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意义非同寻常。若按正方观点,中国人不该过洋节,那么这些我们已经过了许多年的节日再选择停下吗?洋节不是洪水猛兽,过洋节并非崇洋媚外,充分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